第一篇: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征文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征
青岛市崂山区 林蔚小学六年级二班 张雅茹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诵读经典,争做博学少年。”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文明家园。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华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经典文化的结晶,是建设文明社会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作为后代的我们,都应当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如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国学经典,文化蕴含丰厚,蕴藏着丰富的文明礼节和做人道理。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如《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的无数个循循善诱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为至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体现了孟子的仁爱思想。主要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处理事情的时候既要有利于自己,又要有利于邻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首《游子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母爱如空气,阳光和水,拥有她就拥有了世上的珍宝,什么也不能换取,她却让平凡的生活充满色彩。但没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宝,也不过是一堆货物而已。母爱神圣、淳朴,只求给予,不求回报。但我们一次次的辜负她,只求索取,不求报答。可是,我们却将母亲一声声甜蜜的问候当做一次次烦躁的唠叨,苍天无情,世间万物,母亲渐渐变老,待到后悔之时,世间又和曾有过后悔药?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此孝顺的作为,一个只有四岁的小孩都知道孝顺和谦让,孝顺是一个人的品德,谦让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如今,社会发展如此之快,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素质越来越低,都遗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现在一个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会做到孝顺和谦让。好听的话语谁都会说,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诚心诚意地做呢?语言在行动面前往往都是苍白的。经典文学都是易学难行。放眼望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精神的财富战胜了生活的贫寒。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财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气。
经典诵读可以提高我们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通过诵读经典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华文化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经典浸润人生,传承国学文明。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让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永传世间!
第二篇: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美德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
——团结三小2012年特色学校总结构建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品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积极探寻,不断挖掘学校课程资源,把国学经典引进校园。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那精辟深邃的经典诗文,犹如一面面镜子,映照心灵、启迪心智。的确,阅读经典,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
自我校成为全国教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实验基地学校以来,我们首先以“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美德”为特色办学目标,倡导把“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美德”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加强实践、强化体验教育相结合,与现代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在“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活动平台上丰富知识,健全人格,陶冶情操,提升品味,有力地推动校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让“国学之韵 美德之魂”在团三小校园内幽香溢远。
一、优化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确立德育活动目标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道德教育深刻内涵的精髓。我们深入挖掘中华传统道德资源,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行筛选、概括和提炼,形成对我校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序列,它具有系统性、简约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具体内容如:公共美德:天下为公、爱国爱民、尊师重道、见利思义。群体美德:团结友爱、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宽容助人。个人美德:严以律已、孝敬父母、整洁健身、勤劳节俭。学习美德:立志求学、学而不厌、自强不息、求索创新。上述内容进一步细化,按低、中、高三个板块,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低年级:知美德,学榜样;中年级:铸美德,践行动;高年级:扬美德,明责任。规划通过“五步”:学习明理—培养意识—学会方法—养成习惯—形成品质,梯次开展美德教育,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
二、以经典诵读为先导,加强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理论渗透。
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我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布置了经典诵读内容。我们开设了校本课——《国学》课,并与语文学科糅合,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国学,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精粹的认识。每周一节“修身课”,使经典诵读活动有了阵地。同时晨读课、兴趣课、家庭指导课也是实施校本课程的辅助途径。我们改进“经典诵读”教学——摒弃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生吞活剥的做法,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读中求悟,自主吸纳,自觉内化,自我完善;
2、教学要求──耳口相传,熟读成诵,不求甚解,但求自得;
3、教学方法──以读为主,活动为辅,稍作点拨,深入浅出,联系生活,寓教于乐;
4、教学评价──重在积累,贵在坚持,创设情境,多元评价。我们追求的“经典”课堂,是使学生在身心愉悦和耳濡目染中自然得到感化的“快乐”课堂。学校倡导学生读经典美文,以此来丰厚学生的人格和文化的底蕴;学校倡导以文养文,以教师的文明修身培养学生的修身文明,不断陶冶其情操,完善其德性。每日晨读15分钟诵读,由语文老师或普通话标准的学生带读;各班开辟“古诗赏析”小栏目,根据“学生必背古诗词”,由老师或学生书写一首古诗,每节校本课前利用两分钟时间诵读;结合语文课教学,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教育途径。
1.每天早上7:20——7:40,中午2:10——2:30“校园红领巾电视台”播放古诗、《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诵读,供师生欣赏,提高师生对经典的诵读能力。
2.每天的课间时间穿插播放经典诗词曲目,如《床前明月光》、《赵钱孙李》、《一剪梅》、《弟子规》等经典诗词歌曲,使全校师生耳熟能详,随口哼唱。
3.每周的“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电视台”,专门设置“美文欣赏”、“诵读露一手”、“诵读小明星”、“践行国学小明星”等栏目,由学生朗诵并推荐学生必须熟读背诵的篇目,展示诵读及践行活动。
三、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导向,营造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氛围。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的系列内容,学校不仅在理论上给学生提供各多更好的教材及图书,同时,学校也更加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及传统氛围的营造。校园内突出以“国学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中渗透国学元素。在校园内随处都可以看到经典的古诗词、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剪影等,还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学习园地、图书角、墙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创设师生员工和谐向上,校园环境美丽宜人,于无声处润童心的境界。为了使传统美德教育更深入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力图让每面墙壁说话,从教学楼的一楼开始我们针对不同楼层年级的特色,开展了传统美德教育的联动车,从浅显的语句,到伟人画像,从学生简短的感悟体会,到纯熟但稚嫩的简笔画无不渗透了对美德的理解。在每个教室门前的特色展板上,学生更是积累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结合班级的特色,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传统美德的学习结合起
来,有批评,有表扬,有反省,有鼓励,有悔悟,有希望。真正实现了传统美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校园环境的建设,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主题,更令校园环境增色不少。每当看到我们那充满现代气息的教学楼,修剪整齐的花木草坪,庄严肃穆的校训,我们都会不由的想到:一群炎黄子孙在勤奋的学习,工作,他们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傲努力为建设锦绣中华而奋斗着。学生从对传统经典的好奇,到对内容的初步理解,到彼此间的相互传诵。从“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到“囊莹映雪”“悬梁刺股”再到“精忠报国”。以“孝”为基础,以“勤”为保证,以“仁”为根本,以“忠”为追求。确定了我校传统美德教育的指导思想。
四、以践行国学经典活动,深化传统美德教育。
我们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见证着传统美德的深入人心及震撼力量。学校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美德银行系列活动,一本通美德记录卡,发卡银行是“团三小美德银行”。红色的封面,尺寸大小、设计风格与银行存折一致。内页设计匠心独运:户名、账号、开户日期、储蓄细则、周储蓄情况登记表、月结算表、学期总储蓄额度都一一列明。在美德银行里,学生依照“礼、诚、俭、孝、勤、智”6个层面,存储自己的美德金币。低年级的“美德就在我身边”绘画大赛,小同学们用他们稚嫩的手笔,勾画出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用夸张的美工作品,展示出了当代小学生的对传统美德的新的诠释。中年级年级的“美德的足迹”摄影作品展,无论在内容、形式、水平,都充分的展示了学生们的敏锐的观察力、张扬的个性,同时也给校园创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高年级的“美德论坛”活动,坚持每月一个主题,学生从未成年人独特的视角,关注社会进步,着眼祖国发展,谈论身边小事。此外,学校还组织成立了学校礼仪队,小记者行动,校园电视台早间直播室为传统美德教育提供了宣传的窗口,《中华传统美德动漫故事》栏目播放美德动漫故事,学生直观通过“看—谈—写—做”深化美德教育。本还组织了以传统美德为内容的征文活动,传统美德知识竞赛、传统美德主题中队会观摩评比活动等一系列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自我的舞台。
其次,结合节庆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中宣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实施意见》中指出:“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开展传统节日教育,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其象征意义,是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
1、结合传统节庆了解、适应民族传统风俗习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俗习惯,都寓有
积极的传统美德意义,都是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好时机。
2、结合革命传统节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例如,“五四”、“七一”、“八一” “十一”等节日,应充分利用,在一次一次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结合校“活动月”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例如,学校规定:三月为“学雷锋 践行动活动月”、四月“诚信伴我行活动月”、五月“勤劳的双手 创造美好的生活”、九月“弘扬民族精神月”、十月“红领巾心向党 我与祖国同成长”等。在这些活动月里贯穿传统美德教育内容,赋予弘扬民族精神的内涵,有利于提高活动质量。
再次,为了更好的实现“古为今用”的教育理念,我校还尤为注重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把传统美德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经验表明,高尚的情感、正确的信念、良好的修养,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我们学校把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开展了“与文明签约,做合格小学生”的系列活动,从文明语言,文明行为做起,使学生逐步改进自身的不良习惯,习惯成自然。如今,校园内外文明用语此起彼伏,文明行为屡见不鲜。此外,我们又把《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中华传统美德读本》相结合,在学校开展“五小行动”即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 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即“孝、礼、诚、忠、勤”的传统美德教育。“五小行动”的实施与开展,使学生们为自己进行了合理的定位,提升了学生们对传统美德的感悟,也促进了学生们自身的发展。在抓好养成教育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教育,从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到学校、班级的管理员。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明理。实践出真知,在体验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学校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在以“我是团三的主人”为主题的金点子大赛中,同学们发挥奇思妙想,针对各种现象,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并被学校和班级采纳。同时,我们还设立了校长信箱。这样,在学生们心目中形成了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班级的主人,我是学校的主人的主人翁意识。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把知和行统一起来,用知指导行,用行深化知,升华知,巩固知,发展知。
五、构建学校、家庭合作互动的教育方式
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中小学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应按中宣部长刘云山同志讲的:“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
庭为基础,把学校、社区、家庭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德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联系。在中华美德教育过程中,学校以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把进行美德教育的计划、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活动应达到的目标、家长应做的配合等细节,事先通知家长,征求家长的意见,取得家长的认同与配合。请家长共同参与美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共同感悟、实践传统美德。
在搞好校、家合作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把传统美德教育向社区渗透、扩展,逐渐融入并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逐步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为一体的传统美德教育机制。
六、用课题铺设特色发展之路
为了提升创特色的层次,我们坚持“特色引领,总结提升”之路。“国学进校园”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将特色建设课题化,有助于合全校之力发展特色。上学期,我们开始从初步的实践走向科学的实践探究,申请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并制定了“国学经典引领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途径与方法”的课题及“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优化学校的与环境”课题集全体教师之力在实践中研究。我们以课题引领学校的特色发展,让学校的特色发展建立在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具有生命力的举措上,促使学校特色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发展。
在“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美德”的目标引领下,我们将继续寻找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我们将以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精神,科学规划未来,悉心打造传统美德教育的品牌。
团结三小
2012年12月
第三篇: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美德
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美德
我校《弟子规》朗诵比赛落下帷幕
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营造积极向上、高雅清新、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也为了进一步掀起《弟子规》学习热潮,检验《弟子规》学习成果,4月28日晚,我校教务处、教研室、团委和语文教研组联合举行了一、二年级《弟子规》朗诵比赛决赛。
本次比赛活动前后长达一个月,全校共有三十八个班的学生参加了比赛,比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初赛由各班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然后选出优秀人选参加全校的复赛,复赛后又选拔了二十三名优秀选手参加决赛。决赛中,朗诵比赛精彩纷呈,选手们用饱满真挚的情感,铿锵有力的声调诵读中华经典,演绎传统美文,配之音乐、画面,以朗诵、表演等形式,或娓娓道来、或款款深情、或激情四溢将经典诗文的意蕴全方位展示出来,让观众们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之魅力,感受中华千年文字的力量。伴随琅琅诵读声,现场掌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经过层层角逐,最后C349梁金慎、C341龙丹姣同学以其舒缓自如的朗诵分别荣获第一名和第二名,按照规程,本次比赛节选了《弟子规》中的《总序》、《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几部分作为诵读范围。据了解,《弟子规》源于《论语.学而篇》,是儒家经典中最为朗朗上口的作品之一,它传承三百年,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是古代读书人的日常行为规范与道德操守。“经典启迪智慧,国学浸润人生”。我校组织本次《弟子规》诵读比赛,旨在积极引导学生、教师认真学习和背诵《弟子规》,宣扬“孝、悌、谨、信、爱、仁”等传统美德,理解在不同场合中待人接物时应该恪守的相关规范,使学生真正做到自立,学会自我约束,真正做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这次《弟子规》朗诵比赛,不仅锻炼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丰富了校园文化教育内容,而且对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
第四篇:学习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美德
学习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美德
多年来,我校坚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活动形式少、缺少共同主题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而本学期教育局要求的《弟子规》进校园教育活动让我们看到了解决的途径。两个多月来,我们认真谋划,积极探索,围绕《弟子规》进校园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学校高度重视《弟子规》进校园活动,成立了《弟子规》研究指导小组,负责研究、指导、检查、学习《弟子规》活动,为《弟子规》进校园活动取得实效提供了保障。
将《弟子规》定为我校校本课的教材,为一、二年级学生配备了带拼音的彩色《弟子规》读本,为三至六年级学生配备了有详细注解和故事的读本。校本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把校本课打造成了五小学生的德育阵地。同时学校规定每天早自习前为《弟子规》诵读时间,让学生有充分来诵读《弟子规》,体会其中的真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围绕《弟子规》进校园活动,学校从不同方面布置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在东侧围墙设置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主题墙,以成语故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爱国、勤奋、好学、孝敬、尊师、诚信、自信、善良、节俭等九个应该具备的优良传统;而西侧围墙设置了《论语》主题墙,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至三层走廊内,悬挂了《弟子规》的条幅,一层除了“总序”部分,其余四个摘录“余力学文”中的内容,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层摘录“入则孝”中的内容,教育学生感恩父母;三层摘录“谨”中的内容,教育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除此之外,教学楼内以“人人参与布置、人人都有作品”为基本理念,以“建设主题教育区域”为主要形式,充分利用学校的展牌、橱窗、教学楼摘抄板、教室展牌、黑板报等空间,组织全体师生集思广益,征集以《弟子规》为主题的作品,进行张贴悬挂,构建一个“《弟子规》就在你我身边”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多种活动,力求实效
要想使各项活动取得实效,关键先要让教师重视起来,学校组织教师观看、学习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钱文忠教授解说《弟子规》节目,每位教师认真做笔记;要求40岁以上教师背诵《弟子规》前三部分,40岁以下教师全篇背诵。
围绕《弟子规》进校园活动学校组织了多个学生活动:
1、品读《弟子规》讲故事比赛,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深入体会《弟子规》,践行好传统;
2、以《弟子规》为必唱歌曲的红歌合唱比赛,让学生通过优美、简洁的乐曲牢记《弟子规》;
3、以《弟子规》为主题的手抄报征集活动,加深学生对《弟子规》的个性理解;
4、《弟子规》书写比赛,一至二年级学生抄写“入则孝”部分,三至六年级默写“余力学文”部分,让学生将学习《弟子规》与书写相结合;
5、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观看钱文忠教授主讲的《弟子规》节目。此外,与我校常期开展的“星级学生”评比活动相结合,对那些不能达到“四星”却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弟子规》奖章”,具体分为“好学章”、“尚礼章”、“诚信章”、“爱众章”,激励学生将学到的《弟子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学校还组织开展家长会、发放家长读本、调查问卷,在《弟子规》学习上努力做到“孩子带家长,家长促孩子”。
以上是我校在《弟子规》进校园活动中已经做的一些活动,由于开展时间还短,还有很多工作做得不够深入,一些想法也不够成熟,还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使我校的此项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五篇:传承中华美德征文
传承中华美德征文
传承中华美德征文一:
人,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美丽。
国家,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和谐。
世界,因充满美德而变得更缤纷。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中华美德熠熠生辉。
从小到大,一直以来父母、老师、长辈总是教导我们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那么,真正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什么呢?
语文老师说:“中华美德”是父慈子孝、夫义妻贤、兄友弟恭;待友诚信、为人正直、处事循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抚贫怜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数学老师说:“中华美德”是一条长长的线段,它连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过去,艰苦奋斗地创造灿烂的今天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英语老师说:Chinese civilization is one of the oldest in the world。
地理老师说:“中华美德”位于地球的东半球,它是中国山川秀丽、晴空万里与第一轮阳光所组成的。它是东方不败。
历史老师说:“中华美德”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它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气节。美术老师说:“中华美德”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它的颜色是光芒而又耀眼的。
音乐老师说:“中华美德”是一首歌,它的音色美妙动人,它激励着所有中华儿女努力拼搏。
我说:泱泱中华美德,几千年来绵延不息就如那川流不息的江河。而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文明进步”成为了最重要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的体现不在于它有多么壮观、伟大,而事实上,它在我们不经意的动作中已经产生。
雷锋叔叔,你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你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抗日战争的烈士们,是你们教会了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要学习你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先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你们的精神将继续鼓励着中华儿女要奋发图强,我们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在我上学坐的车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那两位老人上车之前,车上的人们在我看来普通极了,没有年老、体弱的。而当年老的爷爷、奶奶上车,售票员叫到:“请车上哪位好心的同志让个座?”时,原本平凡的人们开始焦躁起来,有的人说我身体不舒服,有的人并没有说什么,但他们的脸上却
多了一种焦虑的表情。看着每个人的神情,两位老人似乎感到可惜、难过。每个炎黄子孙最为平凡的“中华美德”,到哪去了?我很庆幸,我让了座,我没有失去那高尚而又细小的“中华美德”我在老人的眼中又看到了安慰、希望。
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矢志爱国、善待自然、宽以待人、尊师重道的事迹如中国的瑰宝,数不胜数,“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我相信中华美德会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迹;中华美德会在这个多姿人间流芳百世;中华美德都会影响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所有的中华儿女,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让中华美德永驻吧!传承中华美德征文二:
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每一位炎黄子孙铸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流传几千年,影响人的一生,成为矗立于世,名留青史的道德典范。
那何为传统美德呢?就是从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传统美德中大浪淘沙、千锤百炼而世代相承的优秀道德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文明礼仪、道德经典等等。
对于青少年的我们来说:“乐于奉献”是主题。我作为一名中学生,也自觉得践行了这一主题:在学校里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满怀理想与热情,挥洒青春与汗水,投身于学校的文化建设之中。在青年志愿者协会中通过实践的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提高了自身素质,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同时明白了“奉献、团结、互助、友爱”的真正含义,更是明白了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道德之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更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处世底线,离开美德半步,轻者误入歧途,重者跌入深渊。因此,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道德理念。
在学校中我们组织了很多活动:拾捡垃圾、帮助同学,还有我校刚过去的中考准备工作;同时也通过信息手段,了解青年志愿者在全国进行的各式活动。在诸多活动中我们都看到了青年志愿者的身影,青年志愿者的足音回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论是我们学校的青年志愿者还是社会上的青年志愿者都彰显出共同的信念:奉献爱心,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美满的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从规范行为做起,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我们是21世纪的主宰者,我们更应该继承传统美德,把这些闪烁着睿智光芒的精华,化为自身的营养,为构建和谐社会、文明社会、培育文明风尚做自己应有的贡献,做新世纪,新时期的传播者。
传承中华美德征文三:
每个中华人,都必须要拥有自己国家的传统美德。中华美德有很多,比如说礼让、谦虚、尊老爱幼等等等等。
就好比说《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吧!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让给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却一个人拿了一个最小的梨。这就是中华美德之一——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有很多种体现,比如说:帮家长倒一次水、帮家长洗一次脚、陪弟弟妹妹玩……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再比如说,现在大街上的一些人随手乱扔东西,让大街变的到处都是垃圾,什么塑料纸、瓜果皮一眨眼就可以看到,让清洁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归。试问对于那些扔垃圾的人,如果你是清洁工人,你的心里会怎样想?是否会很不舒服呢?所以,我要告诉那些乱扔垃圾的人:“快反省吧,不要再乱扔垃圾了,做一个不会乱扔垃圾的中华人吧!” 这就是中华美德之二——不随手乱扔垃圾。
说到乱扔垃圾,我就会想起它的孪生兄弟:随地吐痰。随地吐痰也是一个坏毛病,把痰吐到地下,就会造成空气污染,对你,对我、对大家都是没有好处的。
其实要不做到这些也很简单,只要心里有这个信念,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就不会再出现了。
中华美德里还有乐于助人。当同学有困难时,我们一定要去帮助他,而不是蔑视他。或者,在公共汽车上有空位时,我们就要先看看自己身旁有没有老人或身体不便的人,这时候,我们就要把位子让给那些人坐。
同学们,除了这些,中华美德还有很多很多。它经常会在我们中间出现。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拥有中华美德的中华人!传承中华美德征文四: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些中华美德需要永久的传承下去,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
中华美德这一方面我们都可以做到的。在学校了见到老师问好,有礼貌,于同学团结友善,学习生活上勤俭节约,在社会中,多为他人做好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我们只要想做,一定会做到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本身就要有一正确的观念,从子身观念意识上做到弘扬中华美德。
现在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要不要保持中华美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把传统价值思想体系中德优秀精华发扬光大,把它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鬓繁的国际交往带来了许多外来的价值观念。“麦当劳文化”正在侵蚀着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我们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选择和改造,要丢起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我国国情不符合的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美德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抵御一切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侵蚀,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美德。
当前我们这样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中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对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的东西,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因此急需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需要身体力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名利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今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
当今社会,美德已被有的人抛之脑后,不被重视。因此,传承中华美德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事情,我们需要行动起来,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