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写作提纲(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13:2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写作提纲(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写作提纲(本站推荐)》。

第一篇: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写作提纲(本站推荐)

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写作提纲习作一《自然景观》

习作目标:

这次作文训练,是记一处景物,目的是训练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先选定一处景物进行有顺序地、仔细地观察,然后把观察得最细致、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按照一定的顺序具体地写下来。

训练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晰。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优美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获美!寻找发现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分享习作。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写作方法

回顾本组的每一篇课文,都像瑰丽壮美的图画,是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是那样的奇妙。有人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节课就让我们发现一下身边的美景,把它记录下来。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学习、交流《观潮》《火烧云》《鸟的天堂》《火烧云》的写作方法梳理。

二、小组交流

1、你见过哪些自然景观,回忆自己见过的美丽景观,小组交流,然后老师指名交流。

2、全班交流。指导学生说的有序,表达清楚。

三、指导习作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3、这出景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思索回忆。

4、景物,是指可供欣赏的景致和事物,即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风、雷、雨、雪等形成的景象景物描写是记叙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写景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表现人物和文章的主题,要写好景物,首先要留心观察,对所写景物有明确、具体的了解。在具体描写上,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要注意景物的时令特征和地方特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日之内,昼夜早晚;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景色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地方,景色也不同,我们在观察、描写景物时,就要注意这两方面的特征。

(2)要注意景物的静态、动态、颜色、大小、数量的描写。静态描写是指对景物静止状态的描写,动态描写是指对景物运动状态的描写。写景物的颜色,就是色泽的描写。

(3)要注意景物描写的立足点和先后次序。人的立足点不同,角度不一样,同样的景物,写出来就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观察描写景物就要先选好立足点。

写景物首先要按一定的顺序,要细致,有重点地观察。可由远而近,由上而下,从左及右,从前及后;还可以先整体后部分;还可以按照景物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一处”的范围不要过大。可写公园一角,校园一景,门前的小院,公园的喷水池,校园的小花坛,假山等。

(4)要注意发挥联想、想象,把自己的感情写出来,借景抒情,使文章写得生动,有趣。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写完后小组交流,相互学习,提出修改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写作提纲 第二单元习作指导:怎样写观察日记

一、习作要求

用日记的形式写一写观察中的发现。

二、方法指点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存在着有趣的现象。比如,鱼睡觉的时候是睁着眼睛的;我们一碰含羞草,它就闭拢了叶子,好像一副很害羞的样子。本次的习作就让我们用日记的形式来写一写观察中的发现。日记属于应用文的一种,它有一定的格式: 第一行,写上年、月、日,星期×,天气情况。一般是写在第一行的中间。第二行,开始写正文。

日记一般不写标题,但初写日记时可以加一个标题,以便围绕一个中心写。

在写观察日记的时候除了要关注日记的格式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如,观察一样事物的外观的时候可以先整体再局部;观察一样事物的发展状况的时候可以按时间顺序。观察时做到仔细、准确。

2.按观察顺序将观察过程记叙完整。自己最想写最感兴趣的部分要写具体。

3.写作的时候要突出观察中的发现,写清楚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或者感受。

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写作提纲 第三单元如何写好童话

学习目标: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激发喜欢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并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3.会抓住童话的特点编、写童话;

4.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展示自己在童话故事方面的收获。

5、了解童话的特点 激发编写童话故事的兴趣。学习过程:

1.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童话具有想象丰富、故事有趣、含有深刻的道理、事物拟人化,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2.结合自己读的童话故事谈对童话的认识和感受。

选择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以它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也可以写你续编的小木偶故事。写出童话的独特魅力。

同学们,美妙的童话伴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是啊,谁不喜爱童话,它那动人的故事,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一个奇妙的王国,给我们带来快乐,让我们受到启迪。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进迷人的童话王国,去体验创作童话的喜悦。

习作前,同学们不妨再读读本单元的4篇童话,回忆一下以前读过或听过的童话,想想童话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不难发现,童话是我们儿童文学专有的样式,语言生动浅显,有其独特的魅力。古今中外,童话故事数不胜数,同学们可要多读多背多想,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一定有助于我们写出精彩的童话故事。写童话,展现童话的独特魅力。

1、让笔下的动物(或物品)张口说话。无论是动物,还是物品,只要进入了童话世界,就具有了人的特点,会说话、会思考、会做事、会哭也会笑。我们可以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的神态、动作、语言、思想安在他们身上。

《去年的树》就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通过对话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而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对话中逐步显现出来。

《小木偶的故事》中描写小木偶表情的词语多丰富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

2、用点技巧让童话故事充满神秘色彩。童话故事中经常采用夸张、拟人、幻想、象征等方法编织出奇异的情节,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说明了某个道理┄┄ 《巨人的花园》运用对比的方法使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智慧的女儿》文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她就像有着无穷智慧的导师,指引三个牧童去实践与发现,最后才揭示幸福的含义。正是这一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变得神秘而有趣。同学们想好了吗?你选择了哪几种动物(物品)?想象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如何发展?结局怎样?你要说明什么道理呢?用点技巧,让故事曲折离奇,生动有趣,定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3、抓住特点让童话故事合情合理。准确把握动物或物品的特点是编好童话故事的前提。例如,你让小鱼上树游戏,却让小鸟下塘玩水,他们肯定不能,也不乐意。你把小兔写成是凶猛的家伙,而且爱吃肉,却把老虎说成是弱小的,既不符合自然规律,别人读了也难以接受。当然,你要打破常规,也未尝不可。

《猫与老鼠》中的老鼠就以他的活泼、可爱、机灵而深受世人的喜爱。

4、读懂课文让续编的童话合情合理。续编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性想象,创造性的表达。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课文的主线,表达的主要思想,人物的性格特点。要使续写的文章与原文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写作提纲

第四单元习作指导:如何写好动物

一、概述

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除了人、山水风光、名胜古迹外,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有的同人相距很近,就生活在人的周围,如:鸡、鸭、鹅、小狗、小猫等等这一类常见的小动物,还有的同人相距较远,如天上的小鸟,水里的鱼儿,山中的野兽等等。作为活泼好动的你,作为对什么事物都想探究的你,肯定会有许多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你对小动物的了解和理解,写下来,就是一篇写动物的文章。

作为动物,它绝对有自己显著的外形特征和独特的生活习性。那么,我们在描写小动物的过程中,就要紧紧抓住这两点,花大力刻画。在字里行间还要注入自己的感受,如喜爱、启发等等,把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鲜明地表达出来。在小学课本中关于小动物的范文有几篇。《翠鸟》、《猫》、《麻雀》、《蟋蟀的住宅》、《燕子》等。一般把小动物赋予一点人的思想感情,文章会显得更加的活泼生动。比如,《猫》、《麻雀》、《蟋蟀的住宅》这几篇作品都具有这种手法。我们家的猫有些顽皮、可爱,老麻雀有母亲一样的举动,蟋蟀会弹琴、做房子。

二、方法指导

1、写外形

一是要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可以写小动物的静态,也可以写动物的动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

二是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

三是要按顺序写: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

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用好“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 3 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小动物也有感情、情绪,这要靠我们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我们对动物的感情。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写动物的关键是两个方面: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外形的描写重在写清动物的外在形象:如体积、重量、颜色等等方面,关键是要具体、形象、生动,可以适当使比喻、拟人等手法。

生活习性,重在写清楚动物的吃、住、行等方面的特点。

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写作提纲 第五单元习作指导:怎样写导游词

习作目标:

长城、故宫、颐和园、秦兵马俑及新建的奥运鸟巢、水立方等旅游景点„„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这些宝贵遗产和美丽景色,让我们也做回导游,试着来介绍一下它们。那么导游词如何写呢?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导游词

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的讲解词,是为口头表达而写的,因此要求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当然,许多导游词在风景区是可以看到的,而景点名称的由来,风景背后的神话、传说、故事等等,却鲜为人知。因此,在导游词中加入这些内容,也能增加旅游的神秘感。

二、写导游词的步骤

第一步:先确定你要介绍的一个景点如是介绍长城还是鸟巢。在写导游词前必须先确定下来。第二步:搜集你要导游景点的相关资料。

1.最大旅游特色是什么。2.它的形成背景等。3.背后的神话、传说、故事尽可能的收集。第三步:开始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筛选最能打动游客的资料,作为导游词素材。第四步:开始撰写导游词

三、导游词的具体内容和格式

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前言: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

分述: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范文: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写作提纲 第六单元习作指导:看图作文《胜似亲人》

这次习作有两个内容供选择:一是看图作文,一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两者任选其一,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空间。

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看看图中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然后根据人物的衣着、外貌、动作、表情及周围的环境来判断她们的身份、年龄,想象她们之间可能是什么关系。其次,应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内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想开去,想到画面之外去。因为图画不可能表现出每一个细致的情节,必须要借助想象才能使生动的画面浮现出来。教师要启发学生透过画面多想一想,如,小姑娘为什么要给老奶奶洗衣服?老奶奶没有亲人可以依靠吗?她们是怎样认识的?小姑娘一直这样照顾老奶奶吗?老奶奶搂着小姑娘会说些什么?为什么说她们胜似亲人?仔细观察画面,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习作会比画面反映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生动。

习作的另一个角度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要求把经过写具体,最好还要写写自己的感受。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回忆自己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或听到的、看到的事,从中筛选出最难忘的事,并想一想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结果怎样,自己的感受如何,想清楚了再动笔。

习作中,教师要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重点指导。习作讲评时,可以请学生读一读精彩片段或全文,师生共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最后学生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习作讲评要兼顾到供选择的两个方面,无论是看图习作,还是写生活中真实的故事,都应得到展示和评改指导的机会。

【知识链接】怎样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就是把画面的意思用文字表达出来,它是作文训练的一种好形式,它能培养你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看图作文有单幅图和多幅图,但看是写的前提。看图要有顺序边看边想,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人到景,从景到人。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物,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细看画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从景物和人物的衣着,还可以分析出事情发生的时间;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干的;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按图意列出提纲进行写作。

叙事的单幅图只展示了一件事的部分内容,除了前面所说的那些方法外,我们还要学会从一幅图的内容,想象出以前会怎么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重视写好开头和结尾。

如果是多幅图,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要着重观察前一幅中没有出现的事物,如出现了哪些新的人物,地点有什么变化等。即使是相同的画面,也要特别注意画面的细微变化,如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天气的变化等。从而了解事情的发展变化。逐幅看完后,再连贯起来重看一遍,使画面上事物的发生,发展的经过和结果,在自己头脑中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按每幅图的主要意思列出提纲,突出重点,注意详略,不要每幅图都平均使用力气。每幅图的叙述描写要注意连贯,互相衔接,不要变成图意的说明。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起来,如使人物开口说话,开展心理活动,使景物具有色彩等。看图写话的方法,简要地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顺序观察,尝试表达,合理想象。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引起合理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感受情感表达的方法,受到互帮互助的人际常情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尝试习作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进行合理想象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渗透写作知识

1、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出示幻灯片)图上画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渗透写作知识

师:一位小朋友根据这幅图还写了一篇文章,就是看图写画。

谁愿意把这篇文章读一读。(指名读)思考文章写了哪些景物,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板书:有顺序观察

作者描绘的这些景物都是图上看的件的,还有哪些是图上看不见的?

4、小结。板书:有序观察

二、审题

1、出示写作要求

齐读

2、这次作文类型是什么?题材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三、看图想象,激活画面

1、指导看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人?给小姑娘取一个你喜欢的名字吧。(„„)

师:小姑娘与老奶奶是什么关系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胜似亲人)

2、理解题目

师:“胜”的意思是„„“胜似亲人”就是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3、理解图意

师:仔细观察画面,老奶奶正在干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老奶奶正搂抱、抚摸着小姑娘)

师:老奶奶为什么要搂抱、抚摸着小姑娘?请仔细观察画面,好好想一想?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小姑娘帮助老奶奶洗衣服,老奶奶感谢她。)

师:事情可能发生在什么时候?(可能,也可能„„)

师:小姑娘是怎样帮助老奶奶洗衣服的呢?老奶奶又是怎么感谢她的呢?请你再次看图,仔细想一想,把小姑娘洗衣服的过程想清楚,然后跟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课件出示:想一想,小姑娘是怎样帮老奶奶洗衣服的呢?老奶奶是怎样感谢她的。)

4、小组讨论,师巡视

5、指名反馈

(师相机追问:小姑娘一拿起衣服就洗吗?要不要先打水?你仿佛看见她是怎么打水的?小姑娘正在洗着衣服,我们又仿佛可以听见传来„„(声音);我们又仿佛可以看见小姑娘脸上„„;老奶奶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就„„)

6、提出要求,试写片段

师:同学们都能根据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小姑娘帮助老奶奶洗衣服的过程想得很具体。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让每位同学将自己的想法,在这里一一交流,那么赶紧把它写下来吧,下面请拿出笔和作文纸,写一写小姑娘帮老奶奶洗衣服的过程,写的时候要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描写,赶快动笔吧,看谁写的又快又好!(课件出示要求:把小姑娘洗衣服的经过写清楚,把小姑娘和老奶奶的动作、表情和对话写具体)

7、试写片段讲评

A、出示一生作品 师:赶快来看一下这位同学写了些什么!(投影展示)

(师引导学生注意起因、经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有没有写清楚。)

生评,提修改建议,师评。

B、展示另一生作品 师:再来看一看这位同学的成果!(投影展示)生评,师评,共同修改。

三、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图前想象 师:课上到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老奶奶为什么是孤身一人呢?她没有亲人照顾吗?

指名反馈。

师:老奶奶身边没有亲人,生活遇到了困难,乐于助人的小姑娘平常还可能会帮她做些什么事情呢?

指名反馈。

师:嗯,小姑娘对于老奶奶来说,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老师觉得可以把这些内容放在我们习作的最前面,也就是刚刚写的片段的前面,作为故事的起因。

2、图后想象

师:是的,这么一位美丽、善良的小姑娘,用她的爱心让老奶奶得到了比亲人还好的照顾,她们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大胆、合理地猜测一下吗?(指名说)

指名反馈。

师:说的真不错,我们可以把它放在习作的后面,作为故事的结尾。

3、习作题目

师:这么感人的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用“胜似亲人”来做题目,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以取什么题目?

指名反馈。

四、布置习作任务。

师:老师让你们回去把这篇故事完成好,有信心吗

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写作提纲 第七单元习作指导:如何写我的成长故事

一、了解本单元范文的基本情况

本组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

二、思考本单元范文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文章写了哪几件事,深入思考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知道这两件事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独立性。

3、《乌塔》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中哪些内容反映了乌塔在生活上的独立?

4、《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三、基本掌握作文技巧

1、弄清题意,明确内容。

成长,就是向成熟的阶段发展,也就是变得懂事起来。青少年阶段正是成长的阶段,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有许多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高兴的事或烦恼的事;还可能有给你刻骨铭心的教育的事;让你懂得一个道理的事;给你一件终身难忘记忆的事等。总之,这件事让你变得更加懂事了,你就可以选这件事。

2、思维拓展,选好立意。拿到这类习作,同学们可能还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这类习作范围很广,我们写过的如: 《成长的故事》《我第一次„„》《我学会了„„》《这件事教育了我》《„„给的启示》基本都属于这种类型。因此,针对这类习作,一般以这件事让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立意比较好。

3、确定观点,选取要写的材料。

在你成长中的很多,因此需要你选取一件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最能表达积极思想意义的;你认为最能打动你的读者的事。这就是本习作要写的中心。要选写典型事例,成长的故事有很多,不是随便写一件成长过程发生的什么事都行,而是要写那些最难忘的、对自己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的事情,也就是要选取成长过程中最典型的事情来写。如例文《我长大了》选了妈妈游泳被海水呛了以后,小作者照顾妈妈的事。这件事就很典型,因为这件事不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照顾妈妈的过程中小作者长大了,懂事了,这对她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她成长过程中的一件重要事情。

4、按序写作,详略得当。按照一定顺序来写(一般按事情发展顺序),最能突出表达中心的内容要详写,写出细节。把内容写具体,不但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件事写具体,就是把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写详细,把重点部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等形象细致地写出来。这样,会使人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写作提纲 第八单元习作指导:如何写奇思妙想

想象作文,顾名思义,就是作者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凭借想象的翅膀,超越实际生活,去构想出见过或根本没有出现过的生活图景,以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文章。一位作家曾说过:“一个会回忆,会联想,会想象的人,才是会构思的人。”由此可见,想象对我们学习、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写好想象作文,会提高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会成为我们一生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那么,怎样写好想象作文呢?

1、构思巧妙

对未来的想象不是写现实的事物,这就要求我们在构思上动些脑筋,写法上新颖,有吸引力。比如可以直接写未来的情景。有个同学在作文的开头写“今天是2024年元旦,我们分别的老同学欢聚一堂„„;”也可以采取设问的开头方法,如“祖国未来是什么样子呢?”还有的同学以做了一个梦为开头,以醒来后希望梦境变成现实为结尾„„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文章对别人产生吸引力,一看到开头,就愿意继续读下去。

2、大胆合理

既然是想象作文,想象是十分重要的。在我们确定了要写的材料后,我们就应紧扣材料(可能是一方面,也可能是几方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个想象一定要做到奇,即奇特,富有个性,是属于你自己的大胆而奇特的想象。你想象中的20年后的某一方面是什么样的,你们的聚会是什么样的,你就可以是什么样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大胆地展开想象,尽量在想象汇总突出自己的创新。想象要大胆而有新意,具有时代性的同时,要注意合理。想象 8 的合理指想象要基于现实。它是想象而不是狂想、妄想。要基于现实,又要超越现实。写这类作文要注意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自己平时观察所得,根据表达的需要,合乎情理地展开想象。

3、内容具体

有了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我们应把想象的内容具体而详细地写出来。写时要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把想象的变化、情景,有重点,有层次、具体地描述出来,不可只写一些简单、空洞的概念。写得具体而详细,这样文章才会有具体内容。

4、感情真实

首先,对未来的展望是幸福的,我们应把这种幸福的感受融于语言中,在字里行间,渗透“我们”的幸福感。未来的世界更是令人向往而美好的,大家一定要运用生动、形象而优美的语句对其进行叙述、描写,把语言好好提炼,让它充分展现我们未来的美好。同时,语言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生动活泼或流畅严谨。用自己的语言来写,写出对未来的想象,这样的文章一定是成功的。【知识链接】怎样写好想象?

写想象作文,首先要放宽自己的想象空间,新奇、丰富的想象会给作文带来奇丽、美妙的色彩。在这个空间里,你是整个世界的主人,因为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你的想象而存在,你想的越多,这个世界就越丰富多采,反之,你的想象力贫乏的话,你的世界将会暗淡无光。

当然,所有的想象从某种角度看,都是现实生活的折射,都离不开现实生活。新奇并不等于离奇,只有有一定现实生活依据的想象才是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可以理解的世界。所以我们在展开翅膀翱翔的同时,不要忘记现实生活是依托我们起飞的空气。要写好想象作文,就必须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生活细节,注意汲取科学知识,以这些内容为依托,进行合理的创作,就可以建造出奇幻绚丽的属于你自己的世界。

构建想象的世界还需要文字结构、章法作为砖瓦。没有语言文字的表述,想象就只有停留在脑海中,无法与别人交流、共享。

假象类想象作文虽然只是一种未能实现的理想,但它应该是小朋友心中最真诚的理想、期待或祝愿。这一类型的想象作文一现实的关系最为紧密。写作时,要对生活仔细的观察,注意突出重点,并围绕这个重点选择素材。面面俱到是这一类题材的大忌。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写作提纲

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写作提纲

1、这出景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思索回忆。

2、景物,是指可供欣赏的景致和事物,即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风、雷、雨、雪等形成的景象景物描写是记叙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写景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表现人物和文章的主题,要写好景物,首先要留心观察,对所写景物有明确、具体的了解。在具体描写上,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要注意景物的时令特征和地方特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日之内,昼夜早晚;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景色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地方,景色也不同,我们在观察、描写景物时,就要注意这两方面的特征。

(2)要注意景物的静态、动态、颜色、大小、数量的描写。静态描写是指对景物静止状态的描写,动态描写是指对景物运动状态的描写。写景物的颜色,就是色泽的描写。

(3)要注意景物描写的立足点和先后次序。人的立足点不同,角度不一样,同样的景物,写出来就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观察描写景物就要先选好立足点。

写景物首先要按一定的顺序,要细致,有重点地观察。可由远而近,由上而下,从左及右,从前及后;还可以先整体后部分;还可以按照景物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一处”的范围不要过大。可写公园一角,校园一景,门前的小院,公园的喷水池,校园的小花坛,假山等。

(4)要注意发挥联想、想象,把自己的感情写出来,借景抒情,使文章写得生动,有趣。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怎样写观察日记

本次的习作就让我们用日记的形式来写一写观察中的发现。日记属于应用文的一种,它有一定的格式:

第一行,写上年、月、日,星期×,天气情况。一般是写在第一行的中间。

第二行,开始写正文。

日记一般不写标题,但初写日记时可以加一个标题,以便围绕一个中心写。

在写观察日记的时候除了要关注日记的格式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如,观察一样事物的外观的时候可以先整体再局部;观察一样事物的发展状况的时候可以按时间顺序。观察时做到仔细、准确。

2.按观察顺序将观察过程记叙完整。自己最想写最感兴趣的部分要写具体。

3.写作的时候要突出观察中的发现,写清楚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或者感受。

如何写好童话

选择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以它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也可以写你续编的小木偶故事。写出童话的独特魅力。

同学们,美妙的童话伴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是啊,谁不喜爱童话,它那动人的故事,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一个奇妙的王国,给我们带来快乐,让我们受到启迪。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进迷人的童话王国,去体验创作童话的喜悦。

1、让笔下的动物(或物品)张口说话。无论是动物,还是物品,只要进入了童话世界,就具有了人的特点,会说话、会思考、会做事、会哭也会笑。我们可以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的神态、动作、语言、思想安在他们身上。

2、用点技巧让童话故事充满神秘色彩。童话故事中经常采用夸张、拟人、幻想、象征等方法编织出奇异的情节,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说明了某个道理┄┄

3、抓住特点让童话故事合情合理。准确把握动物或物品的特点是编好童话故事的前提。例如,你让小鱼上树游戏,却让小鸟下塘玩水,他们肯定不能,也不乐意。你把小兔写成是凶猛的家伙,而且爱吃肉,却把老虎说成是弱小的,既不符合自然规律,别人读了也难以接受。当然,你要打破常规,也未尝不可。

4、读懂课文让续编的童话合情合理。续编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性想象,创造性的表达。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课文的主线,表达的主要思想,人物的性格特点。要使续写的文章与原文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习作指导:如何写好动物

作为动物,它绝对有自己显著的外形特征和独特的生活习性。那么,我们在描写小动物的过程中,就要紧紧抓住这两点,花大力刻画。在字里行间还要注入自己的感受,如喜爱、启发等等,把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鲜明地表达出来。

二、方法指导

1、写外形

一是要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可以写小动物的静态,也可以写动物的动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

二是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

三是要按顺序写: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

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用好“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小动物也有感情、情绪,这要靠我们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我们对动物的感情。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写动物的关键是两个方面: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外形的描写重在写清动物的外在形象:如体积、重量、颜色等等方面,关键是要具体、形象、生动,可以适当使比喻、拟人等手法。生活习性,重在写清楚动物的吃、住、行等方面的特点。

习作指导:怎样写导游词

1.最大旅游特色是什么。2.它的形成背景等。3.背后的神话、传说、故事尽可能的收集。第三步:开始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筛选最能打动游客的资料,作为导游词素材。第四步:开始撰写导游词

三、导游词的具体内容和格式

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前言: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

分述: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

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

习作指导:如何写奇思妙想

1、构思巧妙

对未来的想象不是写现实的事物,这就要求我们在构思上动些脑筋,写法上新颖,有吸引力。比如可以直接写未来的情景。也可以采取设问的开头方法,如“祖国未来是什么样子呢?”有同学以做了一个梦为开头,以醒来后希望梦境变成现实为结尾„„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文章对别人产生吸引力,一看到开头,就愿意继续读下去。

2、大胆合理

既然是想象作文,想象是十分重要的。在我们确定了要写的材料后,我们就应紧扣材料(可能是一方面,也可能是几方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个想象一定要做到奇,即奇特,富有个性,是属于你自己的大胆而奇特的想象。你想象中的20年后的某一方面是什么样的,你们的聚会是什么样的,你就可以是什么样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大胆地展开想象,尽量在想象汇总突出自己的创新。想象要大胆而有新意,具有时代性的同时,要注意合理。想象的合理指想象要基于现实。它是想象而不是狂想、妄想。要基于现实,又要超越现实。写这类作文要注意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自己平时观察所得,根据表达的需要,合乎情理地展开想象。

3、内容具体

有了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我们应把想象的内容具体而详细地写出来。写时要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把想象的变化、情景,有重点,有层次、具体地描述出来,不可只写一些简单、空洞的概念。写得具体而详细,这样文章才会有具体内容。

4、感情真实

首先,对未来的展望是幸福的,我们应把这种幸福的感受融于语言中,在字里行间,渗透“我们”的幸福感。未来的世界更是令人向往而美好的,大家一定要运用生动、形象而优美的语句对其进行叙述、描写,把语言好好提炼,让它充分展现我们未来的美好。

同时,语言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生动活泼或流畅严谨。用自己的语言来写,写出对未来的想象,这样的文章一定是成功的。

【知识链接】怎样写好想象?

写想象作文,首先要放宽自己的想象空间,新奇、丰富的想象会给作文带来奇丽、美妙的色彩。在这个空间里,你是整个世界的主人,因为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你的想象而存在,你想的越多,这个世界就越丰富多采,反之,你的想象力贫乏的话,你的世界将会暗淡无光。

当然,所有的想象从某种角度看,都是现实生活的折射,都离不开现实生活。新奇并不等于离奇,只有有一定现实生活依据的想象才是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可以理解的世界。所以我们在展开翅膀翱翔的同时,不要忘记现实生活是依托我们起飞的空气。要写好想象作文,就必须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生活细节,注意汲取科学知识,以这些内容为依托,进行合理的创作,就可以建造出奇幻绚丽的属于你自己的世界。

构建想象的世界还需要文字结构、章法作为砖瓦。没有语言文字的表述,想象就只有停留在脑海中,无法与别人交流、共享。

假象类想象作文虽然只是一种未能实现的理想,但它应该是小朋友心中最真诚的理想、期待或祝愿。这一类型的想象作文一现实的关系最为紧密。写作时,要对生活仔细的观察,注意突出重点,并围绕这个重点选择素材。面面俱到是这一类题材的大忌。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天 气

1、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3、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4、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四、课后作业

1、写出你知道的天气现象?

2、一般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2、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1、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2、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3、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

4、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二、课后作业 1.我会填。

我们使用天气符号来记录: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2.动手做。

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天气日历,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

三、总结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3、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四、课后总结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4、风向和风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过程与方法: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点:

能描述风向和风速。教学难点: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教学准备:

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三、课后总结。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5、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教学重点:

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

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三、课后总结。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6、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2、过程与方法: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重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

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描述云

1、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三、课后总结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教学重点: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教学难点: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教学准备: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

(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三、课后总结

1、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

2、我们怎么知道下雨下了多少呢?简单的办法是用(雨量器)来测量。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溶 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

食盐、沙、面粉、装水烧杯、筷子、玻棒、水槽、漏斗、滤纸、铁架台。(沙在使用前淘干净。)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实验: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观察滤纸,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三、课后总结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

装水烧杯、筷子、高锰酸钾、小勺、食盐、沙、面粉。教学过程:

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5、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

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进行记录。

三、课后总结:

1、高锰酸钾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2、沙子在水中溶解时颗粒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教学重点:

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

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问: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师: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二、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1、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2、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3、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4、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

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三、课后总结: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2、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难点:

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准备:

装30毫升水的烧杯、筷子、小勺、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开瓶器、注射器。

教学过程: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2、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3、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4、汇报交流:

二、观察研究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1、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2、观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教师演示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3、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

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三、课后总结:

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等量的食盐和小苏打分别放入等量的水中,谁的溶解能力强?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5、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教学重点:

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

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糖块、食盐、勺子、水槽。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教师演示对比实验,学生观察评议。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

三、课后总结:

1、在探究物体溶解的快与慢活动中,我们采用的试验方法叫对比实验。

2、即加热又搅拌能使砂糖很快溶解。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6、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教学难点:

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教学准备:

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筷子、盛50ml水的烧杯、水槽、天平。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

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

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一平勺盐,教师搅拌)大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样?

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200ml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板书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二、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

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5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

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

4、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

三、分组实验

1、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提醒做好研究记录)

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结果

1、汇报实验数据。出示一张大表收集学生数据。

2、从汇报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

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同样一杯水溶解的盐不一样多。)

4、讨论:我们怎样回答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看大多数组溶解多少食盐?)

5、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50ml能溶解18克的盐。拓展: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三、课后总结:

1.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2.在进行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的实验活动中,每次放盐的量要一样多。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7、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2、过程与方法:知道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教学难点:

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教学准备:

饱和盐水、食盐、清水、蒸发皿、放大镜、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上一节课留下来的浓盐水,请学生观察后提问: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增加水量)

2、按照学生的说法演示实验:我们用纸条在杯壁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然后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水蒸发,当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学生思考)

3、继续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学生做解释)

二、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判断是否食盐。

1、讲解:用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

2、出示实验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

3、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

4、强调实验要点: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点火方法、酒精灯的灭火方法、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要注意安全。

5、分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

6、集体探讨: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们也能溶解于水吗?它们是食盐吗?如果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盐,说明什么?(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皿中。)

7、整理本节课达成的共同认识记录。拓展:阅读资料。

三、课后总结:

1、在“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蒸发皿、(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等实验器材。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声 音

1、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教学重点:

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教学难点: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教师演示实验1: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教师演示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教师演示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三、课后总结。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观察发声物体

1、教师演示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教师演示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3、小组交流:

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四、课后总结。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3、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过程与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教学准备:

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四、课后总结:

1、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

2、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

3、小提琴的弦越细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过程与方法: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难点:

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

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出示记录情况。

3、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什么?

三、课后总结

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

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

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教师演示实验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

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活动: “土电话”的研究 要求: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 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交流、反馈。

四、课后总结:

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声音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

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准备:

课件、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细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出示耳朵的结构图。

师介绍耳朵的各部分,及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重点了解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作用。

三、研究鼓膜的作用

1、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

(1)出示“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

(2)教师演示实验: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学生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

交流反馈: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

观察活动:当老师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振动的不同;当老师拿着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较远的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振动的不同。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交流反馈: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四、研究耳廓的作用

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大脑经过加工,使我们听到了声音。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

交流反馈: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五、课后总结:

鼓膜接受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我们的听力受到伤害呢?

出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

二、远离噪声

1、听两段录音:课间10分钟吵杂的声音和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音?噪音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三、如何控制噪音呢?

1、过高过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 小组讨论。

2、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 小组讨论

3、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

1、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什么?

2、阅读书第42页“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从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如何保护听力?

3、介绍电子扩音器

五、课后总结:

1、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是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2、耳是听觉器官,它使我们听到各种声音,帮助我们判断事物。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

2、过程与方法: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教学重点:

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教学难点:

观察身体内部器官。教学准备:

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活动: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

活动: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

活动: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3、观察身体的内部。

出示人体外表的轮廓图,让学生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

(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

4、身体怎样工作:

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

思考: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

三、课的延伸。

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

四、课后总结:

1、人体从外形上看,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人体的左右两部分是(均衡)、(对称)。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2、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教学难点: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教学准备:

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图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观察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

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

观察交流: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

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课的延伸。

参加体育锻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

四、课后总结:

1、骨骼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和支持运动。

2、骨骼不能独立运动,它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3、运动起来会怎样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2、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教学重点: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教学难点: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教学准备:

秒表、听诊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探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

1、播放录像。(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

三、呼吸为什么加快

1、提出问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那么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

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 试着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猜测。

验证活动:比较三瓶不同的气体。

借助资料,认识到呼吸是气体的交换过程。

3、对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

通过测量跳动后的心跳与呼吸次数的变化,研究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将呼吸、心跳与人体活动的关系引入学生的研究视野之内。

知道运动要消耗氧气,而呼吸的功能就是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气的交换。

四、课后总结:

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如果我们的呼吸量增加了,说明我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4、运动起来会怎样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2、过程与方法: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教学重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难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准备:

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一段有关运动的录像。(播放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

(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3)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二、认识心脏和心跳

1、(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2、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

3、(播放视频)讲解:我们的心跳就是心脏在跳动,也就是心脏在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一次。

4、(播放视频)认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人体循环的过程。

5、认识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心脏不停跳动使血液循环过程有什么作用?(播放一段视频)

用一个洗耳球和塑料管来模拟心脏收缩与舒张过程中的用力以及血液运输的形式。

总结:心跳使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血液向人体各处不断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又将身体内产生的废气通过肺部排出体外。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

二、课外延伸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身体更健康。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将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2、过程与方法: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知识,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教学重点:

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教学难点:

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造情景,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探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1、初步感知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了解的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2、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汇报对消化器官的认识。

老师提问: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 不同的消化器官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汇报。

教师通过计算机可将向学生展示食物在消化器官里的消化过程。对学生有争议的胰脏何肝脏是否属于消化器官进行分析。

三、认识消化道的蠕动是推进食物前进的主要方式

1、提问:我们看过人倒立吃东西的表演,逆向过问什么人能倒立着吃东西吗

2、学生猜测,做出假设。

3、教师演示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运动的实验。

4、提问:消化道是用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

5、学生回答,老师介绍这种方式归纳为蠕动

四、认识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

1、辨析,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

2、讨论:因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及怎样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五、课后总结:

1、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2、消化过程是通过消化器官来完成的,共分四个步骤;摄入、消化、吸收、排泄。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6、口腔里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牙齿有三种,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要保护好牙齿,利于身体健康。

2、过程与方法:能够认真细致的观察牙齿的形状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教学重点:

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有良好的初步消化过程,会利于整体消化器官的工作。教学难点:

能够在观察和已有经验的的基础上,做出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和分布的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那么口腔在消化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它是怎样工作的呢?

1、观察口腔图

2、观察牙齿

①观察牙齿,讨论牙齿的不同形状,并画牙齿分布排列图,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及标名。

②讨论牙齿的作用。知道牙起着切碎、研磨食物的作用,不同牙齿承担着不同的工作。由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食物由大变小,加快了消化的速度。

③了解三类牙齿在咀嚼活动中的协调工作。

二、讨论对牙齿的保护

1、讨论什么是蛀牙(龋病牙)?

2、通过课前调查,让学生讨论交流:(1)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样护牙的?

(2)你觉得哪些坏习惯是会影响牙齿生长的?

三、课后总结:

1、口腔中的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2、牙齿按形状可以分为门齿、犬齿、臼齿。

3、每一颗牙齿都由牙冠和牙根。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7、呵护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教学重点:

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教学难点:

能够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的表现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人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人体的各个感官怎样协同工作

(1)小组讨论:人体的各个器官怎样协同工作的? 用图、文呈现。(2)交流研讨,共享彼此的认识(3)绘制表示简单关系的画图。

(4)交流研讨,在简单绘图的基础上寻找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绘制新图。

2、人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系

画出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

二、健康生活

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后,爱护它们,促进他们更协调的工作。”

三、课后总结:

1、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2、身体内分布最广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范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我们的食物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物的多样化及其主要来源。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搜集有关食物的资料和图片(或自带一些食物)。

2、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常吃些什么食物呢?(生答)

看来,同学们对食物都很感兴趣,那关于食物,还有哪些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食物”师并随机板书课题。

二、了解食物

1、我们的食物有哪些?

同学们,老师让你们记录了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现在谁能说说你吃了些什么?(生答)

教师适时把学生的卡片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总结板书:

馒头 米饭 面条 „„(面食)

白菜 豆角 西红柿„„(蔬菜)

鸡肉 鱼肉 猪肉„„(肉类)等。

大家还知道哪些不常见的食物呢?

(学生简单汇报)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看出大家很喜欢美食。是啊,因为我们的食物丰富多彩。那么,我们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

2、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

同学们,当你在尽情地品尝美味的时候,可曾想过制作它们的原料都来自于哪里吗?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简单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是的,我们的食物,不论是肉食、素食,还是一些新型食品,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食物。

3、我们来给食物分类。

同学们,来自大自然的食物如此丰富,大家能把这丰富的食物分类吗?

(学生根据想法简单汇报)

师:食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很多,接下来每个小组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给食物分类吧!

小组活动,学生将带来的食物、图片以及知道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师:现在各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交流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同学们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发言的要点,以便与自己的交流结果相对照。

师总:通过小组交流,同学们总结出了许多分类方法。知道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原料的来源分,可以按营养成分分,也可以按食用方式或者产地等来分类。

三、自由活动

1、争当美食小导游。

同学们,课前我们都收集了美食资料,谁的资料丰富,谁的解说最有诱惑力,最能吸引“食客”呢?让我们争当最佳美食小导游吧!

每个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当美食小导游,绘声绘色地介绍他们的美食,其他同学当“食客”兼裁判,最后选出最佳的美食小导游。

四、回顾全课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儿不满意?你觉得其他同学做得怎样?先想一想,再说一说。

五、拓展延伸

学生这节课之后同学们想做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各种资料,调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并与同学们交流调查结果。

板书设计:

1、我们的食物

馒头 米饭 面条 „„(面食)

白菜 豆角 西红柿„„(蔬菜)

鸡肉 鱼肉 猪肉„„(肉类)等。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9.12

2、我们的营养

教学目标:

1、知道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营养素。

2、能借助资料设计探究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活动,并做好试验记录。

3、在探究过程中,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善待生命,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

通过简单的检测食物营养成分的试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同时知道维持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素。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各种水果和蔬菜、馒头、饼干、花生等。并查找有关食物营养的资料。

2、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碘酒、镊子、小刀、白纸等。教学过程: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吃哪些食物吗?(多名学生说)对于你们喜欢吃的这些食物,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归纳: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总起来都是想研究食物中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板书课题:我们的营养)

3、让学生根据日常积累的知识和查找有关食物营养的资料说一说: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如果学生说的不全或不对,教师要及时补充和纠正)

4、师问:食物中真的有这些营养素吗?(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二、计划与组织

1、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食物:各种蔬菜和水果、馒头、饼干、花生、鸡蛋、肉等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研究教师展示的哪些食物?打算怎样研究?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交流)

3、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看看在最短的时间内,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三、事实与证据

1、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到“食物超市”(材料区)选择想要研究的食物。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把实验提示打在大屏幕上,供学生参考。

实验小提示

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

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气味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比如:酒精灯的使用不正确等)。

四、表达与交流

1、教师示意实验的时间到,学生们把实验物品摆放整齐。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及时纠正或补充实验结论)

3、各小组汇报完后,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实验做的很认真,也很成功。通过看、闻、尝等很多方法发现:在纸上挤压花生米和肥肉时,会留下油渍,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脂肪;在馒头和饼干上滴上2-3滴碘酒后,它们变成了蓝色,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蛋清和瘦肉在燃烧时会发出烧焦头发的味道,说明它们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除了这几种营养素外,食物中还含有矿物质、纤维素和维生素,关于这几种营养素的检验我们以后将继续学习。

五、总结评论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都表现的不错,希望你们今后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讲究营养卫生,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好资本。

六、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统计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种类,分析你每天都获得了哪些营养成分?并适当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

板书设计:

2、我们的营养

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9.13

3、饮食与健康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密切联系,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健康。

2、通过调查活动,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饮食与健康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培养学生节约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日常饮食注意科学、合理地搭配。

2、学会科学搭配自己的饮食。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外收集、整理饮食与健康方面的资料卡。

2、向父母、老师或身边的厨师、保健医生了解各种菜谱中的营养搭配技巧,设计一个一日三餐的食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碰到一件令人难过的事,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个学生(身上并无疾病)上体育课的时候,上到半节课,不知何故突然奇怪的晕倒了,你们猜猜他为什么会突然晕倒呢?

学生纷纷发言,最后一致认为他突然晕倒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缺乏锻炼,二是营养不良,教师趁机提出饮食与健康的话题,并板书课题:

3、饮食与健康

二、探究活动

1、交流饮食习惯

师:同学们,为了健康我们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是吃饭,那老师问一下你们会吃饭吗?生一定会笑着答会

师:既然都会吃,那么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吃的,一日三餐吃了什么?

学生交流并汇报

师:现在,把你们的一日三餐的情况写在纸上,一会我们再来分析你们是不是会吃。

师出示食物结构金字塔,让学生说出金字塔给我们的信息,然后结合“资料卡”,分析自己的饮食结构,互相说说各自的饮食结构是否科学。

生再次交流讨论,并对照课本中的资料卡分析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有的可能缺少蔬菜或水果,也有的可能肉吃的太多等)

2、怎样搭配食物

师:接下来,我们通过收集的资料,参考食物结构金字塔,讨论怎样饮食更有益于我们的健康。因为每个人身高、体重、运动量等拜托,会产生饮食差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定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

下面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交流,自己设计自己的一日三餐。学生设计的比较好,展示给大家看。

师再根据专家建议,向学生提供营养餐:早餐:1杯牛奶﹢1个苹果;午餐:高蛋白食物为主﹢1份水果;晚餐:少油少调味为主﹢1份水果。师并板书

三、自由活动

师:科学健康饮食中,除了膳食结构要合理以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健康?

学生猜测,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师生小结:

1、合理分配三餐;

2、荤、素搭配;

3、不挑食、不偏食;

4、不暴饮暴食。

5、要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

6、注意不要食用不洁食物以及过期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7、不要边看书边吃饭。等等

四、拓展活动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今后将怎样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饮食?请同学们回家后对家里的饮食情况作一次调查,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编辑《营养与健康报》。最后我把一首儿歌送给了同学们:

小学生,要记牢,科学饮食很重要。

一日三餐巧搭配,定时定量要做到。

五谷杂粮是主食,蔬菜水果不能少。

鸡鱼肉蛋宜适量,糖脂食物控制好。

饮食且要讲卫生,身强体健学习好。

9.19

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

4、水变咸了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

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烧杯、玻璃棒、食盐、红糖、白糖、高锰酸钾、小药匙。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观察材料,科学猜想

1、(出示白开水和食盐)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汤匙食盐,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食盐是白色颗粒状的固体,而白开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假如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盐会不见了,水会变咸了,水位上升等)。(板书:水变咸了)

二、初步验证,产生问题

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想不想亲自做一做,验证我们的说法?(各小组学生亲自做实验,调制并品尝盐水,发现猜想正确,教师予以表扬,并板书:食盐——>不见了)。

2、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如“食盐是怎样到水里的?”、“还有哪些物体放到水中,也像食盐一样看不见了?”、“食盐不见了与什么有关系?”、“怎样看到一种物体到水里的过程?”等问题)。

3、大家的问题真有趣,讨论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好不好?

4、通过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出白糖、味精到水中也不见了,教师板书:白糖、味精。学生可以提出观察深颜色的物体在水中的变化)。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出示高锰酸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叫做高锰酸钾的药品,请看它与食盐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出它是一种紫红色的固体粉末状颗粒)。

2、下面,我们观察把它放入水中后发生了哪些现象?(学生汇报观察结果为:高锰酸钾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烧杯中的水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在杯子底部没有沉下的高锰酸钾。)

3、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回答,如认为“高锰酸钾是均匀分散到水中的”“食盐、白糖、洗衣粉也是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等等。)

4、小结: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一样,放入水中后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教师板书:高锰酸钾——>溶解)让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溶解过程(课件出示高锰酸钾分子由大变小,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

四、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刚才,我们研究了高锰酸钾等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研究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问题,如“还有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是不是所有物体都能溶解到水中?小苏打、面粉、肥皂、石灰会不会在水中溶解?”)

2、问题提出来了,那你们想怎样研究?(学生回答,可以亲自做实验。)

3、下面,老师给大家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看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到水中,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五、汇报交流,深度探究

1、我发现大家的研究热情很高,肯定有很多发现,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可以回答出:小苏打、洗衣粉、肥皂等溶解于水,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等材料不溶解于水。再如:“发现有的材料溶于水,有的材料不溶于水。”、“水有溶解别的物质的性质。”、“石灰放入水中会沉淀到烧杯底部,它不能均匀分散到水中,可见石灰不溶于水”等。老师引导学生多方面汇报实验发现,并用鼓励性语言予以评价。教师板书: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不溶解)

2、在研究中,大家还有没有重大发现,让我们分享一下?(学生可能发现“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可能会出现沉淀现象”、“使用玻璃棒搅拌会加快溶解”。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会怎样?”、“怎样加快溶解”让学生深度探究。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学生将食盐不断放入,发现开始时食盐溶解了,后来食盐沉淀了,通过讨论可以得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由此可以想到“有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也是有限度的”。针对“怎样加快溶解”,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烧杯、温水、冷水、玻璃棒、肥皂、糖块、小锤等材料自主设计三种有对比度的实验,得出用玻璃棒搅拌、用温度高的水做实验、将可溶解的物质颗粒变小都可以加快溶解。)

六、课堂评价,问题结课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谁来评价一下,小组同学及老师的表现?你们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9.20

5、怎样加快溶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

3、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大胆设想,精心设计,并能控制实验条件,用对比法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过程。

教学重难点:

1、经历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肥皂溶解速度变化的探究过程。

2、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小组用)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小刀、糖块、肥皂、表、食盐、汤匙、水槽等。

预习:

准备味精、肥皂块、筷子、小锤子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1、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说说水的味道。

2、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

3、教师设问:加了两块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师随机板书课题:怎样加快溶解

6、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二、探究哪块糖溶解得快

1、教师设问:你们提到的方法真的都能加快糖块溶解的速度吗?你有办法让人信服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设问:如果把热水、搅拌和切碎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实验,能说明每种方法都有加快糖溶解速度的作用吗?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再设问:要看清每种方法是否加快了溶解,加快了多少时间?你们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学生小组讨论。

7、学生交流,提出要用冷水与热水、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

8、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1)、教师设问:比方冷水与热水的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2)、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再次设问:另外两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9、在选择基础上协调成4个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4个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4个组做热水与冷水的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10、各小组交流研究结果。教师谈话小结。

三、研究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

1、教师谈话:你熟悉的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什么?

2、学生说说。

3、教师谈话:现在我们用食盐来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先把它完全溶解在水。你觉得怎样才能使比赛更公正?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明确需要控制食盐的数量、水的多少、开始实验的时间等因素,而加快溶解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这的重要点。

5、各小组讨论加快溶解的方案。

6、各组比赛。

7、请速度快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快的经验是什么?

8、请速度慢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四、体验与记录肥皂溶解的时间。

1、小结前面部分的活动。

2、教师谈话:以上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否也适合另外的物体比如肥皂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以验证?没有比刚才更简便的方法呢?

3、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学生研究表格,提出对这个本活动的注意点或建议。

5、学生推测结果,并说明理由。

6、分发肥皂片,实验。

7、交流结果。

五、生活中应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应用在哪里了? 生讨论后答

(如:

1、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往水里倒洗衣服后,总是用手搅一搅;如果洗衣服结块了,一般倒入温水中,还把它弄碎。

2、冲咖啡的时候要用热水冲,并且一边冲还要一边等等。)

师:看来生活处处皆科学。

六、课后拓展

师:近年来,海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海水被污染的原因,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并想出防治措施。

9.26

6、做一杯饮料

教学目标: 1.能提出制作活动的思路,能对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制作的结果进行客观的评议,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

2.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愿意合作与交流,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知道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还可以溶解液体、气体。教学准备:

橘子粉白糖奶粉水蜜桃粉 苹果粉 玻璃棒 小勺 小瓶盖 一杯开水 课前做个人们喜欢喝什么饮料的调查统计表

预习:

准备吸管、饮料。教学过程:

一、生活切入提出问题

师:

1、老师先调查一个问题:喜欢喝饮料的同学请举手!(生自动举手)

2、你最喜欢喝哪种饮料?为什么?(生答)

师:那你们知道大多数人喜欢喝的饮料是什么吗?请看这张调查统计表。(课件出示调查统计图表。)

师: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喜欢喝醒目和椰汁味道的较多。因为醒目和椰汁味道较好喝。那么它们的味道与什么有关系?(生猜测)

师总结:饮料中的糖、橘子粉、橘子汁、二氧化碳、香精等等,都是饮料的原料,饮料中所含有的每一种原料以及每一种原料的多少,就是饮料的配方。配方不同,味道就不一样。看来一种饮料是否好喝,与它的配方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自制一杯饮料,看谁制作得好喝。教师板书课题:

6、做一杯饮料

二、制定方案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原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水

橘子粉

白糖

奶粉

水蜜桃粉 苹果粉 师:老师准备的这些可以当配料。同时还给同学们准备了制作饮料的辅助工具:干净的玻璃棒,小勺,干净的小瓶盖。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结合老师提供的配料,设计你们组的饮料配方方案,并填写在“饮料配方设计单”(课件出示)上。学生设计饮料配方。学生交流。

生答:

1、如:我们准备做橙子味的。饮料配方是:橙子、糖、水。另外,我还喜欢奶味,所以想加点奶粉。

2、如:我们组想做一杯甜牛奶的饮料,需要奶粉、白糖。

三、实施探究

师:同学们设计的配方很好,我感觉做出来的饮料口感肯定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计,也可以吸取别人好的想法对自己的配方加以改进后,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做好记录。(课件出示“制作饮料报告单),请大家看看这张报告单,今天我们使用配料的单位不是克或千克,而是瓶盖。做的时候,就需要同学们先把配料装在瓶盖中,并把使用几瓶盖的原料及时记录下来。饮料制作报告单

橘子粉

白糖

奶粉

苹果粉 水蜜桃粉 第一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第二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第三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第四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

合计()瓶盖()瓶盖()瓶盖()瓶盖()瓶盖

我们发现:

经过()次调制的饮料才好喝。

(2)制作好了,自己先尝一尝。如果感觉不理想,可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调制,一直到满意为止,但要把每一次变化的情况纪录下来,最后还要把合计这一栏填好。

(3)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首先自己解决,如果自己不能解决,可以向同学、老师求援。

学生制作饮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情况。

四、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做的饮料五颜六色、很是吸引人,不知口味怎样呢?组内互相品尝一下吧!品尝之后,推选出一杯大家都满意的饮料。(学生互相品尝)

然后学生介绍自己组的饮料的特色,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将每个组所用的配料的量和所用的次数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的记录,先看这边的数字,是每个小组调制饮料的次数,说明了什么?

(每一杯饮料都不是一次就调制成功的。)

师:一杯好喝的饮料需要进行反反复复的实验,才能成功。像这几杯大家感到味道比较好的饮料,就是因为使用了好的配方。好的配方,有好多就是经过几次、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几千次的实验才得来的。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

五、拓展创新:

师:关于制作饮料,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多种配料一起放和分别放哪种形式的好喝?分别放时先放什么?各种配料之间的营养有什么影响?怎样做出的饮料对人体最有益?等等,请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研究,做出更好的饮料,给你的家人、同学、老师品尝。

9.27

7、水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水里有溶解和不溶解于水的物质

2、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

3、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沉淀和过滤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水净化的常用方法。

2、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沉淀和过滤实验的操作规程。教学准备:

1、有关《水污染》和课本插图的课件。

2、沉淀实验:烧杯、明矾、玻璃棒。

3、过滤实验:滤纸、剪刀、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滴管。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水污染》和课本插图的课件。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水里面有什么?你知道自然界的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的水是怎样危害人类健康的? 学生结合课件进行讨论并汇报

2、教师:水里有什么呢?(板书)自然界的水由于各种原因,混入了各种杂质,其中有不溶解于水的杂质,如泥沙、石块„„,有溶解于水中的杂质,如食盐、各种矿物质„„,还有细菌、病毒等。自然水域的水必须经过处理,除去部分或全部的杂质,才能饮用。把不干净的水变成干净的水,叫做水的净化。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学习用沉淀的方法净化水。

(1)观察:每组实验桌上有两杯混浊的水,观察水里有哪些杂质?(2)学生汇报。

(3)讲解:怎样除去水中的这些杂质?要除去水中比水重的杂质,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把水放在容器中静置一会儿,一部分杂质就会沉到水底,这种方法叫沉淀。为了加快沉淀,还可以在水中加入明矾,明矾经过溶解后能把水中一些较小的颗粒粘在一起加快沉淀。我们附近农村,由于农民都使用了自来水,一般就不用在水中加入明矾沉淀。

(4)演示沉淀实验,边示范边讲解:加入适量明矾、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过一会儿观察沉淀后的水有什么变化?(5)学生实验。

(6)学生观察、讨论:沉淀后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沉淀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家里的烧水壶、热水瓶等的时间用长了,壁上会有水垢,这就是水中杂质长期积淀的结果。

2、指导学生学习用过滤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沉淀能除去水中一部分杂质,但并不能完全除去不溶解的杂质。沉淀后的水还会有重量很轻的物体在水中,过滤又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2)讲解过滤操作的方法。(3)学生分组实验。

(4)观察、比较并讨论:过滤后滤纸有什么变化?过滤能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

(5)小结: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

3、指导学生学习用消毒的方法净化水。

(1)讲述:用沉淀、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于水的杂质,但不能除去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这就需要消毒,比如用加热的方法把水烧开,这种方法叫“煮沸”;也可以往水里加漂白粉。我们把煮沸各加消毒药品的方法统称为“消毒”,其中煮沸是又简单又可*的消毒方法。(2)总结水的净化方法。

三、自由活动

1、了解自来水厂水的生产过程,并进行饮水卫生教育。

(1)提问:你家饮用的水是归哪里的水?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2)讨论:自来水要经过几道净化处理过程?

(3)提问:自来水经过多道净化处理,能不能直接饮用?为什么?

2、探索研究:自己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

(1)教师:如果让你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你有怎样的设想,把你的意图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2)学生设计。

(3)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

四、拓展活动

教师: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的使用量逐年增多,出现了淡水资源的缺乏现象,更严重的是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到河流、田野„„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请同学们课下对附近的工厂、河流进行调查。谈谈你的感想和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办法。

10.10

8、植物的身体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植物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教学准备:

课件、凤仙花(俗称指甲花)的挂图、凤仙花的分解图片(自制)、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图书(如:《十万个为什么》)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学生画画)

2.展示学生作品:

问: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

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师板书:

8、植物的身体

二、学习新课

1.研究植物的组成

⑴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图片。(出示挂图)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几部分组成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学生讨论研究的方法:看图、查阅资料、上网、问别人等等)

指出:你们可以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书籍,你们可以查看,找出答案。

⑵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答案。

(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找到答案。一定要给与学生充分讨论、观察、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同组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共识。同时让各组同学思考:用什么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植物的组成部分。比如用表演的形式、用画画的形式等等。)

⑶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

(在汇报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或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让他帮你解答。)

师问:我这有一些凤仙花各部分的图片,你能拼成完整的植物吗?

(学生拼图,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组成)

⑷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凤仙花,现在我请大家再来看几幅图。(用实物投影机出示课本插图)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请你们小组继续研究这些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通过分析其他植物的组成,进而得出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5)小结: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

(6)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的?你有办法来解决这道题吗?请你快速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继续分组查阅图书资料,寻找答案。)

学生汇报答案。

讲述:由此可见,在植物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的。有的植物没有根、茎,或者不开花、不结果(如藻类植物海带、紫菜、海白菜、裙带菜等),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

三、再次感受 谈体会

1、师再次展示各种各样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2、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认识到植物世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3、教师出示资料: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30多万种。

4、讨论: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5、小结:认识到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感悟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四、总结评论 拓展延伸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课后制定一份观察计划,继续对植物进行研究。

10.11

9、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

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带根的植物(根要多些)及相关的工具(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观察各种植物的根,你们观察了吗?有什么发现?

并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答自己的发现。(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尽可能的都表达出来,教师适时引导)

二、设置疑问,大胆猜测

师:同学们课前观察的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根的秘密,可是,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有一个问题搞不懂了,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它们都有根,植物为什么要长根呢?根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植物的根。教师随机板书。

师出示在课文《高梁情》里也看过对高梁根的描述:高梁的根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一个庞大的活物,等到暴风雨来临时,高梁就能稳稳的站在土地上。

(生可能会答:

1、我认为植物的根能使植物很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

2、如果植物没有根,我们就能很轻松的把地上的草、庄稼、小树拔出来,大风也会把它们吹倒,甚至吹跑。)

师:看来,植物的根确实能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板书: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师:植物的根除了固定这个作用,还有其它作用吗?它有没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活动一:引导学生设计“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的实验

师: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实验用品,现在同学们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该怎么做,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后,再进行实验。(各小组均有一棵生命旺盛的植物幼苗、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

小组讨论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拔。)

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

小组找代表汇报。

师:为什么要用橡皮泥封起来?

(不封起来,筒内的水会蒸发,水也会减少。)

教师适当点播:

1、可用橡皮泥封起来。

2、也可用两个量筒,一个量筒里放植物,另一个量筒里不放植物,让它们的水面相平,然后看看一段时间后水面是不是相平。

3、也可把这棵植物放在量筒里,倒进一些水并在水面处作一记号,然后又滴上一层植物油,最后用棉花把植物固定住,再来观察水面的情况。)

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水位的变化,那就先把你们的装置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结果。

生把实验装置放在室内向阳处。(也可以放在室外,视情况而定。)

活动二:引导学生观察根

师:课前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的根,发现了不少根的秘密,现在,我们借助一些工具,再来更细致的观察一些植物的根,看谁还能发现根的其他秘密。

师介绍桌上的材料,提示学生作好观察记录。

生借助工具对各种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准备的植物有:葱、狗尾草、香菜、大豆、水草、野蒿等多种。培养皿里有:绿豆或豌豆的幼根。工具有:放大镜、直尺、镊子等。)

汇报观察结果

(发现不同植物的根形状不一样,但数量都很多。有的根还特别嫩,小根尖端有白色的绒毛。)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细致地观察了几种植物的根,发现它们的根都很多,事实上,植物的根还远不止这些,我们在挖取植物时,把很多小根都留在了土壤里,那么,一棵植物的根到底有多少呢?

投影资料卡,师进行简介。

师:这么多的根对植物体有什么意义呢?

1、可以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地上。

2、植物就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3、就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养分„„

师:根到底能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呢?(生想起刚才的实验)去看看你们的实验吧!

生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发现水位下降了一点儿,说明根确实能吸收水分。师进一步讲解: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师并板书: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发现,植物的根对植物体来说作用可真不小!

四、自由活动

师:植物的根还有其他用途吗?(投影:几种植物的根: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人参等)

谁能根据图中植物的根,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1、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都能吃。

2、人参可以做药材。

3、地瓜能做淀粉。

4、甜菜能加工糖。„„)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多不多呢?(在课本“我的收获”栏里标出)

五、拓展活动

师:各小组把刚才根吸收水的实验装置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能发现水位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吗?

生将装置放在一起观察,发现水位下降的幅度不同。

师:水位下降幅度不同,说明什么?

(1、说明根吸收水的多少不同。

2、说明不密封的量筒里的水也在蒸发。)

师:根吸收水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课下同学们继续研究。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10.17、植物的叶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2、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教学准备:、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3、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板书:植物的叶

(一)二、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②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 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

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

②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 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①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到气孔。)②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 ? 叶面上有什么 ? ③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④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

⑤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⑥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再观察、辨认。(5)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讲解:

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

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板书:叶有蒸腾作用)2 .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2)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照图思考。(3)学生讨论回答。(4)教师讲解。

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①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②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③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应用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拓展研究

选择下面问题中的 1 — 2 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1、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 2、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 3、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

10.18、植物的叶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的叶中含有叶绿素。、指导学生了解叶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人与动物的意义。教学准备:、投影片或挂图:叶的内部构造;叶的光合作用。、实验器材:烧杯、小烧瓶、小木块、石棉网、三脚架、棉花、酒精(浓度为 70% 一 75 %)、绿叶、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叶具有蒸腾作用,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叶的其它作用。师板书:

11、植物的叶

(二)二、学习新课 1、了解赫尔蒙实验

①提问:一个人从小长大需要吃很多东西,那么,一棵种子从发芽到长成一棵高大的植物也需要养料吗 ? 它需要的养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 ②讨论、汇报:

③讲述:大多数同学认为植物主要的养料是从土壤里来的。人们在很长的时间里也曾经是这样认识的。这种认识对吗 ?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在 300 年前,比利时的科学家赫尔蒙曾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我们称为“赫尔蒙实验”。④阅读并思考:赫尔蒙想通过实验证明什么 ? 实验中,他为什么要把柳树种在桶里 ? 为什么只浇雨水 ? 实验结果怎样 ?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 三种结论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 ? ⑤汇报。

小结:赫尔蒙实验告诉我们,植物长身体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不是从土壤里得到的。那么,这些养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 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绿叶制造的。、指导学生了解绿叶的光合作用(1)认识叶片中含有叶绿素。

①出示投影片叶挂图:叶的内部构造。②讲述:为什么植物的叶大多是绿色的呢 ? 如果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就会发现叶中有很多的绿色颗粒,这种颗粒叫叶绿体,吁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一般是绿色的。

③分组实验:将绿叶放在酒精中煮。观察:绿叶和酒精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 思考:实验说明了什么 ? ④汇报。

讲述:植物的绿叶都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叶失去了叶绿素就不再是绿色的了。(2)了解叶的光合作用。

①讲述:叶绿体是植物制造养料的场所。那么它是怎样制造养料呢 ? ②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或看教材中的插图)。

讲述:绿叶中的每一个叶绿体就是一个小小的“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供植物生长.同时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就叫做叶的光合作用。师板书:叶的光合作用、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1)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 让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

①人与动物都吃些什么 ? ②人与动物都要呼吸,吸进什么气 ? 呼出什么气 ? ③人和动物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 人呼吸要的氧气又是从哪里来的 ? 假如没有绿色植物,人和动物会怎样 ? 小结:世界上只有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食物),动物和人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绿色植物制造的食物生活。同时,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的含量才能保持平衡.供人和动物呼吸所用。可见,人和动物得以生存,离不开植物,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应保护绿色植物,保护大自然。

三、应用实践、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叶的光合作用。2、提问: ①什么是叶的光合作用 ? ⑧所有的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 为什么 ? ②假如自然界只有动物而没有被物,动物能生存吗 ? 为什么 ?

四、拓展研究

调查了解植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10.25

12、植物的茎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

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活动准备:

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探

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植物的茎。师随机板书

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 你认为茎会有什么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如果茎确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养料走的一条道路还是两条路?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分。另一种管子将叶制造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验证我们的猜想

谈话:如果自来水管断了,水就会流出来,那么切断植物的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在这颗植物上选择一嫩枝,剪下。观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 讨论:嫩枝截面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茎推放在红水中,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会么叶子变红?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把浸泡过的茎、横切、纵切、观察。

提问:在茎的横切面上看到了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又看到什么?说明茎内有什么?茎有什么作用? 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三、根据自己的研究,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自由活动:

叶制造的养料是通过什么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的?运输养料的细管子在什么部位? 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认识筛管,使学生知道茎里还有一条运输养料的管子,它在导管的外面。

教师小结并板书:在植物体内,茎担负运输作用。在茎内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另一种管子运输的叶制造的养料。

四、实践应用

在两棵小树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捡钢丝的树皮上方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植物的营养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如果破坏了树皮,叶子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的通道就被切断了,养料通不过去便积存在破坏的树皮处,形成瘤状物。)

有的小朋友爱剥小树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五、拓展活动

用塑料袋罩住一株盆栽植物的茎叶,扎紧袋口,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10.26

第四单元:空气和水的力

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1.热空气上升的原理。2.热空气的应用。3.热空气比冷空气要轻。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大塑料袋、蜡烛、火柴、无底铁桶、碎纸屑、剪刀、卡纸、录象 预习: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展示热气球的图片)提问:认识这是什么吗 ?(热气球)讲述:这些年来热气球在航空,体育和娱乐活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国际航空联合会还组织热气球的有关比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五彩缤纷的热气球在空中飞)提问:刚才,在录像中,大家看到热气球可以自由上升,那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与热气球道理一样,会上升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升的事例.提问:那你能根据刚才列举的事例,猜测一下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吗?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热气球上升的原理

谈话:桌面上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实验材料,你能根据刚才的猜 想设计实验,使塑料袋升起来或使彩纸屑飞舞起来吗?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计划

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纸以及补充, 教师给与适当的指导.谈话: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提醒注意事项:1,仔细观察现象.2,及时做好记录.3,注意用火安全.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交流:那个小组愿意到台前来演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呢? 小组展示实验.教师随机提问;袋子鼓起来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体积膨胀.)思考讨论:袋子为什么会升上去? 彩纸屑为什么会飞舞起来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研究结果.师总结并板书: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当热空气上升时,就会推动袋子上升,或使纸屑飞舞了.三、了解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热空气会生生的原理呢?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交流结果.四、制作热空气动力玩具

谈话:大家想亲自动手做隔热气球驱动的玩具吗?你可以参考有关的资料或老师提供的制作方法,进行你们的制作活动.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学生制作并交流,展示热驱动玩具.五、拓展活动:

课下自己试着制作一个热气球,互相比比看,看谁的飞的高,飞的时间长.11.7

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和反冲力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重难点:

1.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和反冲的原理。2.压缩空气的应用 教学准备:

篮球:6个(其中一个气不足);气球:若干个;光盘:4个;胶带:4个;小刀:4把;注射器:5个

预习:

各种不同的充气玩具、水槽/不同形状的气球、线绳、夹子、吸管。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玩玩具吗?

师:今天我们也来玩玩具,我们不仅要比一比谁玩得有水平,还要比一比谁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多。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玩具,如果你们认识就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好吗? 师点击屏幕依次出现玩具图片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需要充气。)

师:这些玩具都需要充气,我们把它叫做充气玩具,充气玩具不仅给我们带来快乐,里面还隐藏着许多科学道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充气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二、探究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1、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 玩皮球

师:拍一拍我们带来的球,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组拍球

汇报感受:(用力越大球弹得越高。)比一比,谁的球弹得高? 师宣读比赛规则,课件显示:

(1)、两名选手单手拍球,规定次数下球弹得高者获胜。(2)、四人分组比赛,其余同学大声加油。比赛结束后

师:请获胜的同学说一下此时的感受。(获胜同学,输的同学分别说说感受。)

师:大家能帮输的同学找找原因吗?它们到底输在哪里?

(得出:他们用的球气不足,弹性差)。

师:怎样使球的弹性变好呢?(给他充气。)师生共同给球充气。

输的同学再次拍球,球的弹性很好。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说明球会弹起来是谁起主要作用?是球的外壳还是里面的空气?(里面的空气。)

师:我们身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我们叫做压缩空气。

师板书:压缩空气 演示压缩空气实验 生自己体会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压缩空气有什么性质?(有弹性)。

2、探究反冲性质 玩气球。

师: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小小的一个问题却发现了充气玩具的一个大秘密,真是了不起。下面这幅图上,同学们在干什么?(出示书中玩气球的图画。)

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玩气球。学生选取材料,自由的玩气球。提示玩得过程中注意解决以下问题:(1)、气球的运动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2)、气球运动的方向与气喷出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汇报展示

学生说自己的玩法。

结合自己的玩法解释以上问题。

(气球的运动与气球里喷出的气有关系,因为气球运动时有气丛气球口喷出。气球运动的方向与喷气的方向相反。)

师:向刚才那样,当气球里的气向某个方向喷出,气球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冲。(板书:反冲)

3、总结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认为充气玩具里有什么科学?(压缩空气有弹性。反冲。)

三、生活中的应用

师: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是充气的,除了我们玩的篮球,气球,你还见到过哪些? 课件出示充气物品。学生说说为什么充气。

四、拓展创新

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玩具小气枪。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五、全课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11.8

15、小火箭

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地小火箭科技作品,并能对自己制作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2、愿意合作交流;关心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2.制作带有创造性的小火箭科技作品。教学准备:

可乐瓶

双面胶

硬纸、白乳胶、气筒、制作小火箭的温馨小提示。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火箭的知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搜集的有关火箭的资料。

生汇报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师:火箭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 生:(根据反冲原理做成的。)

二、制作小火箭

1、师:你们想不想自制一个小火箭?(想)师把制作小火箭的材料展示出来,分发给小组。

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说一说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火箭,并把你们认为最好的一个制作方案选出来,在全班进行交流。

师:你觉得制作小火箭时,应注意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注意安全,注意小组合作„„)

2、制作火箭的种类

水火箭

气火箭

火火箭

3、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出示温馨小提示: 水火箭——在瓶中装入约四分之一的水,然后向瓶中充气,当气压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将瓶塞子鼓开,水在气体压力下喷出,从而推动小火箭升空。气火箭——在常态下将火箭扣在大可乐瓶上,使接口处保持密封良好,然后突然用力挤压可乐瓶,瓶中的气体瞬间从瓶口喷出,从而给小火箭以动力。火火箭——利用燃烧不强烈的火药(如火柴头)塞入制作的箭体,做好引线,点然后,靠火药燃烧的喷发力使火箭升空。

三、发射小火箭

1、小火箭发射比赛,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2、发射时如果出现问题,教师及时纠正。让学生看一看制作时有没有密封好接口,防止漏气;火箭各个部分的大小、轻重、长短、粗细、形状有没有搭配好等。

教师小结:影响火箭发射远近的因素有哪些。

四、评价小火箭 学生评价自己的火箭。

五、课堂总结

1、观看火箭发射后,学生谈感受。

2、教师进行科学教育。

六、课外活动

课后,请同学们改进自己的小火箭,使它更实用,飞得更高。对火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火箭的有关资料。

11.14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能对研究过程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教学重点及难点:

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及应用。教学准备:

玻璃杯、硬纸板、吸盘、火柴、熟鸡蛋、广口瓶、吸管、注射器等。预习:

调查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过程:

一、魔术表演,提出问题

师:老师带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瓶“吞”鸡蛋。板书:瓶“吞”鸡蛋。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广口瓶,一个剥了皮的煮鸡蛋,现在老师把鸡蛋放在广口瓶上,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鸡蛋大,瓶口小,鸡蛋没有掉下去。)

师:哪位同学把鸡蛋按一下,看能按下去吗?(生按,不能按下去。)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很大的力也没把鸡蛋按下去,现在老师通过魔术表演瓶“吞”鸡蛋(指板书),让广口瓶把鸡蛋给吞下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师操作:把燃烧的纸条放进瓶里,鸡蛋就掉下去了。师:那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吗?(生一定想知道广口瓶为什么能把鸡蛋吞下去?)

师:同学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当老师把燃烧的纸条放进广口瓶内,广口瓶就把鸡蛋给吞下去了,这里面到底蕴涵着什么秘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瓶“吞”鸡蛋的秘密。——板书:的秘密

二、猜测瓶“吞”鸡蛋的秘密

师:首先让我们来猜一猜,广口瓶之所以能把鸡蛋吞下去,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师:是瓶子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生讨论后猜测(可能和空气有关)。

师:好,刚才同学们对瓶“吞”鸡蛋作出了自己的猜测,那到底是不是就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和空气有关,是空气给了鸡蛋一个力,把鸡蛋给推下去的呢?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空气是不是真的具有这种本领:能够产生一种力量。来,看看实验盘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

(玻璃片、纸片,注射器、饮料瓶、吸盘、食盐水瓶、胶囊、吸管、小管子。)

三、制定实验操作计划

师:实验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该怎样充分利用这些实验材料来玩一玩证明空气是不是具有一种力量。小组内商量商量。师:商量好了吗?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锦囊妙计告诉大家?

生可能答:

1、在杯子里装满水,压上硬纸片,然后倒过来,看看纸片和水会不会掉下来。

2、用吸盘使劲在玻璃上一按,看看吸盘能不能吸在玻璃上。

3、在食盐水瓶里装满水,用橡皮塞塞住,插上吸管吸水,看能不能吸到水。

4、用注射器吸水,把活塞向外一拉,看看吸到的水会不会流下来。

5、在饮料瓶里装上矿泉水,用吸管吸一吸,体验一下是怎样吸到水的。

6、用胶囊吸手背„„

师: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要被玻璃割伤手。

2、不要把水洒在别人衣服上。

3、不要打碎器皿,防止刺伤。

4、不要把水洒在桌面上,影响其他的实验效果.5、在做吸水实验一定要用矿泉水来做,因为矿泉水比较干净、卫生。师:那这节课我们就好好玩一玩,来体验体验吧!

四、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小组长要做好分工,选出记录员、汇报员,当然这两位同学也可以当实验员,小组长过来把记录档案领回去,随时将你们的玩法和发现记录下来。生自由玩,师巡视。(约8分钟)

五、汇报交流实验成果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把实验成果放在桌子上,汇报一下你们的收获。(生举手,指一生上台)

1、把吸盘使劲往玻璃上一按,发现用很大的力才能把吸盘和玻璃分开。

2、杯子吸纸片,发现倒过来,纸片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下来。

3、食盐水瓶吸水,发现怎么吸也吸不到水

4、瓶口没有瓶塞,一吸吸管,把吸管里的空气吸出来,水就在大气力量的作用下压入到我的口中。

5、用注射器吸水,往外拉活塞,吸到水,发现水没有流下来。

6、一捏胶囊,把里面的气体捏出来,就在大气力量的作用下,紧紧地推在皮肤上„„ 师:刚才我们汇报和演示了这么多玩法以及发现,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所有这些实验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小组内展开讨论并汇报。(共同的特点是:①都受到了大气的力量。②里面的空气都被挤出来。)

师:当物体内的空气减少或被排出以后,这个物体会很明显的受到来自大气的一个很大的作用力,这个很大的作用力,在科学上我们称为大气压力。(板书:大气压力)

师:结合着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同学们说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拿一个吸盘吸玻璃演示转换不同的角度)比如说吸盘吸玻璃,现在平放,转换角度:90度、180度、一圈,吸盘还是牢牢的吸在玻璃上,这说明方向是怎样的?(板书:大气压力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师:(总结)刚才,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指板书)知道了空气中存在着大气压力,而且还知道了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对于大气压力的验证,在300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人们相信大气压力的存在,曾经设计了一个伟大的实验,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

师:总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个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那空气中为什么会存在着大气压力呢?大气压力与地面高度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看一下课本上给我们提供的资料。师:展示课本资料。(小资料)谁来读?

小资料:

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因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师:通过这则资料,让我们对大气压力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现在,同学们知道瓶“吞”鸡蛋的秘密了吧?

(是因为把点燃的纸条放进广口瓶内,因为纸团燃烧需要氧气,所以广口瓶内的空气减少,里面的大气压力减小了,鸡蛋在外面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入广口瓶内。)师:看来瓶“吞”鸡蛋的秘密,我们确实解决了,其实,利用大气压力,不仅仅能让广口瓶“吞”鸡蛋,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利用了大气压力的原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谁能举例说明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1、抽水泵是靠地面上的大气压力把地下的水抽上来的。

2、吸管挂钩。

3、钢笔吸墨水„„)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想——探究——体验的过程,自己验证出了空气中存在着大气压力的结论,揭开了瓶“吞”鸡蛋的秘密,老师真为同学们的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学习精神感到高兴。

六、拓展与创新

师: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瓶“吐”鸡蛋,板书:瓶“吐”鸡蛋,我们知道(拿瓶子和鸡蛋),鸡蛋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广口瓶“吞”下去了,有什么办法,在保证瓶和鸡蛋都完整无损的前提下,让广口瓶把鸡蛋再吐出来呢? 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思考,找出方法,下节课请同学们来表演小魔术瓶“吐”鸡蛋。

11.15

17、水流有力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水位高,水流的力量大;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大。

2、指导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

1、指导学生认识水从高处流下来的流量比从低处流下来力量大。

2、总结使小水轮转动快的两个因素:水位高,流量大。

教学准备:

课件、水槽、铁丝、剪刀、易拉罐、水轮 预习:

搜集有关水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海浪冲击岩石、瀑布飞流直下、水电站开闸放水、漂流等情景。问:通过这段资料,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回答引入课题,师并板书:

二、探究活动

1、指导学生做水冲小水轮实验,认识水流有力量。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水流的力量有大有小。

3、指导学生发现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1)水位高低的对比实验

①强调用小孔的易拉罐水冲小水轮,使小水轮转动起来。②用小孔的易拉罐水冲小水轮,想办法使小水轮转得快。

③小组讨论: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④提问:为什么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生答)⑤教师总结并板书:水位高,小水轮转动得快的结论。(2)流量大小的对比实验

①用两个不同流量的易拉罐水,在同一个高度进行冲小水轮的实验。②在小组实验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大孔的易拉罐水流的多,小水轮转动得快。

③讨论:为什么水流的多,小水轮就转得快?(生答)

④教师总结并板书:流量大,水的力量就大,小水轮就转得快。

4、兴趣活动,游戏比赛

(1)找两个身高不同的学生参加比赛。

(2)高个使大孔易拉罐,矮个使小孔易拉罐,同时进行冲小水轮实验。(3)学生观察:哪个小水轮转动得快?

(4)提问:为什么高个同学冲的小水轮转动得快?

(5)总结比赛结果:水位高,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就大,所以小水轮就转得快。

5、利用水力

讨论:水流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课件展示:水流的力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6、制作一个小水轮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三、拓展:

教师介绍:2002年夏季,我国利用小浪底水力枢纽工程,首次对黄河进行调水调沙实验

11.21

第五单元:热的传递

18、杯子变热了

教学目标:

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3.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4.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教学准备:

支架、酒精灯、铁丝、火柴棍、蜡(或凡士林)、课件:热传导的应用 预习:

搜集有关热传导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盛热水的杯子变热了这是为什么?你能想象热灶怎样传过来的吗? 生讨论后回答。

这样的想法对不对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二、新授:

1.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铁丝做的实验架、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

(2)实验步骤:

用铁丝做一个实验架。把三根火柴的尾端用凡士林(或蜡)依此在实验架的铁丝下。

点燃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在使用酒精灯的时候,让学生看一看课本上写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观察发生的现象。

(4)汇报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5)汇报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温度较低的部分。

2.指导学生认识容易传热的物体和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学生实验。

(1)实验器材:烧杯、热水、铜丝、铝丝、木筷、竹筷、瓷勺、铁勺、塑料棒、玻璃棒等

(2)实验过程:

在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

将铜丝、铁丝、木筷„„玻璃棒等这些实验材料放入杯中。过一会儿,摸一摸这些物体露在烧杯外面的一端,说说有什么感觉。

(3)汇报实验现象:金属材料的物体变热了;非金属材料的物体不太热。

(4)总结实验结论: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金属材料容易传热,非金属材料不容易传热。

(5)小结: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是不同的。金属传导热的能力强,木头、竹子、陶瓷、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传导热的能力差。

三、巩固应用:

1.出示课件。讲解:了解热传导的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跟有用。2.谈话:下面这些物体,哪部分是容易传热的物体?哪部分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为什么这些物体要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四、课外拓展:

观察厨房里的用品,哪部分是用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哪部分是用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制作的?

11.29

19、水变热了 教学目标:

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教学准备:

酒精灯、烧杯、烧瓶、试管夹、三脚架、火柴、水、金鱼、湿木屑等。预习:

准备卫生香、纸条。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两瓶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颜色不同)另外,让学生摸一摸两个杯子的水温度如何。(一个热,一个凉)

师:是的,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并且一杯热,一杯凉。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这一步师注意,要把热水放上,冷水放下。)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

师演示,生观察现象(没有现象发生)师:有刚才大家猜测的现象吗?(生回答)

师: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此时,热水在下,冷水在上。)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红色的水上升,蓝色的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

二、猜想假设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认为可能是一瓶是热水、一瓶是冷水的原因。)

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三、探究活动: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1、制定实验方案

师: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 有哪些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生熟悉材料,并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可以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借助物体来观察。)

可以让生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师提供木屑、碎纸屑、粉笔末。)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用哪一种? 学生讨论并取走所选物品。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安全;

二、先观察木屑、纸屑在水中的现象,再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

3、学生动手做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汇报交流

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

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的循环运动。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生汇报。(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师进一步解释: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并板书:对流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热了。(板书课题)利用实验认识了对流现象。下面咱们休息一会,来做个小游戏。师出示金鱼,问学生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水还是热水里? 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学生猜测。)

但是今天,老师就让这条金鱼在开水中游泳,老师开始加热!要仔细观察,看谁最先发现现象。

师引导学生发现(烧得是瓶子的上端)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面的水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

师:回过头来想想开头的实验,哪瓶是热水?(生回答)。

再次重复开头的实验,让学生再次加深“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这一概念。

小结: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水属于液体,也就是说热在液体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四、巩固知识

让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课本中“冬天,暖气片是怎样使房间变热的?”这一问题。

五、拓展活动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巧妙的利用了热对流。你知道有哪些? 生举例。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里有没有对流现象呢?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热对流现象,看谁了解的多,好不好?

11.30

20、它们会热吗

教学目标:

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棉被、棉衣是否生热,并用科学的观点加以解释。

2、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穿凿条件改善生活。

3、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教学准备:

棉手套、棉花、温度计、泡沫塑料、毛皮、皮筋、实验记录单、冰袋、热水袋等。

预习:

自备毛巾、毛衣、布、丝绸。导学:

一、导入新课

冬天,穿上棉衣就会感觉暖和,这是我们都经历过的。但是穿棉衣为什么会暖和,其中的秘密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它们会生热吗》,师板书。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为什么穿棉衣、盖棉被就暖和?

2、猜想假设:根据你的经验猜想一下,他们会生热吗?

3、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怎样验证他们是否会生热?教室巡视指导(用不同的材料、保温度计的位置、手持温度计的位置)

4、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实验步骤:①

记录初始温度计的度数②分别用毛皮、海绵、棉花包住温度计的液泡,包的时候不要用手触摸温度计的液泡。用皮筋捆好。③包捆好的温度计挂起来。④分别在3、6分钟时记录读数。)

5、汇报实验结果:温度计的读数没有变化,说明他们不会生热,但能保暖。

6、师生小结:他不能生热,但是能保温。师随机板书。

三、自由活动

1、各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一样吗?

2、学生猜想

3、设计实验验证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塑料杯、纸杯、玻璃杯、金属杯等,把热水分别倒入这些杯子中,过同样的时间后,再记录水温。验证这些物品的保温性能。

4、交流实验结果。

5、回报总结:材料不同、保温性能就不同。师随机板书。

四、评价 师:在活动过程中,哪个实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你自己又有哪些收获呢?

五、拓展研究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保温,有时候更需要散热,观察人们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12.5

21、谁热的快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温度计)对阳光下不同颜色的物体温度变化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2、通过学习,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并且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通过对比实验的数据分析,整理,认识到充足的科学证据才能说明道理;通过交流,展示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科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教学准备:

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特性实例。预习:

木板,镜子,黑白颜色手套,各种色纸,空易拉罐,墨汁,温度计等.导学: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不同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更强呢?(生答)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谁热的快”。师板书:

21、谁热得快

二、新授:

(一)、我们从这些生活现象中能发现什么

1、通过书中提供的两张夏冬季穿浅色和深色衣服人群的图片,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事实,进而产生问题:为什么夏天穿浅色衣服的人多;而冬天穿深色衣服的人多?

2、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研究的思路和方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3、让学生说说设计的方案。

4、师总结方案(①用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一个包上黑色的纸,一个包上白色的纸。燃后倒上水,放到太阳下晒。十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两罐里水的温度。②用两只大小一样的毛线手套,其中一只是白色的,一只是黑色的。分别戴在两只手上,同时暴晒在太阳光下,过一会,两只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③„„

(二)、我们到室外去试一试

1、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自主实验活动,获得实事证据和数据.2、以“我们的猜想得到证实了吗”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对实事

依据进行初步的整理,通过表达与交流获得认知:①包黑色纸的易拉罐温度高,包白色纸的易拉罐温度低;②带黑色手套的手热,带白色手套的手不太热。

3、师生总结,得出结论:黑(深)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强,白(浅)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弱.师并随机板书:深颜色——吸热强 浅颜色——吸热弱

三、回归生活,了解应用。自由活动: 利用本节课的研究收获,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应用了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特性。(如: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黑色的,妈妈带的遮阳伞是银色的;冬季路面撒煤渣促进雪融化等。)

四、拓展活动、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师:物体吸热本领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研究一下。

12.6

22、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

2、让学生了解影响太阳热水器吸热的几个重要因素。

3、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 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影响太阳热水器吸热的几个重要因素。教学准备:

常见太阳能热水器的投影片、易拉罐筒、塑料瓶、玻璃瓶、黑纸、白纸、胶水;温度计、计时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

同学们,我们知道太阳能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今天,我们来研究太阳能热水器。揭示课题并板书:

22、太阳能热水器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布置了观察作业,你家附近有太阳能热水器吗?请你说一说,你看到的太阳能热水器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多种多样,教师应注意倾听,给予肯定)(3)师小结:(放投影片,演示各种各样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形式很多,大小不一,有复杂的、也有简单的,各种各样的太阳能热水器都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因此,它们在结构和选用材料上,都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吸收太阳的光和热的。

2、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太阳能热水器,分析影响吸热的因素。(1)分析选用材料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①观察实验器材。问: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用什么材料呢?

②讲述实验:把三个容器(塑料罐、易拉罐、玻璃罐)在阳光下并列放好,倒同样多的水,观察在同样长的时间内它们的温度升高情况,找出其中温度升得最高的,看看是什么材料的容器。

③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参考导

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习作一《自然景观》 1我们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又美丽又整洁。

教学大楼是三层高楼,它的造型非常美观。每间教室都非常的宽敞、明亮。教室里都摆着四排桌椅,前后都有两块黑板,前面是老师的讲台。每个教室的布置都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教室的墙上贴着美丽的图画,有的教室的墙上贴着学习园地,还有的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画着五彩缤纷的图案和写着内容丰富的文章。教学大楼两边的地方是老师们休息和办公的地方,还有会议室、实验室、阅览室等等。

教学大楼的前面有四个花坛。旁边的两个花坛里种着玉兰树、桃树、柳树、杨树等等。我最喜爱那棵高大美丽的柳树,春风吹来,柳条儿随风飘拂,好像是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真美丽。

中间的两个花坛是菱形的。花坛里长着一丛丛可爱的鲜花。有迎春花、杜鹃花、茶花、月季花等等。我最欣赏那些月季花,有火红的、淡红的、浅红的、大红的、粉红的,颜色各异,有的半开,有的全开,形状各不相同。到了春天,一股浓郁的花香,引来了许多小蜜蜂绕着花儿,嗡嗡地边歌边舞。

花坛前面有一个操场。操场里面是草坪,像一块绿色的毯子。中间耸立着一根高高的旗杆。旗杆的顶上升着一面五星红旗,在空中随风飘拂。最东面有一个滑梯,低年级的小朋友最爱去玩。

我们能在这么美好的校园里学习,是多么地幸福啊!【赏析】

这篇作文选材得当,抓住了最能体现学校特点,又有代表性的“教学大楼”、“花坛”、“操场”来写,显示了学校的美丽。作者的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描写详略得当,读后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习作一《自然景观》2雨景

星期六下午,天上布满了乌云,看不见太阳。忽然刮起了风。

风把树叶吹得满天乱飞。过了一会儿,天空越来越暗,忽然一道亮光从黑洞洞的天空深处向地面划过来,“轰隆”一声雷响,把耳朵也震痛了。立即,天上电闪雷鸣,紧接着便下起倾盆大雨,雨水落到地上,溅起了朵朵水花,水花像珠子那样高高跳起,又落到了地上,一下子,雨就像一位清洁工人,把地面冲洗得干干净净。雨下个不停,又过了好长好长的时间,雨慢慢变小,好像有谁从天上把小粉珠洒遍人间一样。

雨停了,太阳公公又露出笑脸,一条七色的彩虹出现在蓝蓝的天空上,好像一条美丽的带子,又像一条鲜艳的彩桥,横跨在天空上,高高地挂着。

雨后的景色把美丽、干净的广州城,衬托得更加迷人。【赏析】

小作者用了短短的200多字就写出了下雨前后的景象。主要是小作者平时注意仔细观察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景色变化,才能写出这样短小精悍的文章。

习作一《自然景观》3雾

早晨,不知什么时候,升起了似炊烟袅袅、像青纱飘飘的雾来,越来越浓,把整个世界笼罩起来,显得有些飘缈。近处的人好像都会变戏法,一闪,就消失在茫茫的浓雾中了,化成了一个个小黑点,时隐时现,你会感觉到和他们中间像夹了一道又有形又无形的墙。远处的高楼只露出一个个楼顶,真有些海市蜃楼的仙味呢!

雾像个淘气的小娃娃,偷偷地把太阳的利剑似的光芒藏起来。太阳的法宝被偷走了,人们看见了它的真面目,羞得它脸彤红彤红,直往那浓雾里躲。

雾飘来飘去,似乎玩累了,渐渐隐去了。这下太阳又神气起来了,向大地洒下了万道金丝银缕。大地没有了“飘缈”,失去了“海市蜃楼”,变得非常敞亮,非常开心。整个世界又喧闹起来。【赏析】

本文的小作者以雾为主体,并将它置于广阔天地的大背景中描写。描写雾,如正面描写是比较难的,作者是抓住了雾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以其他事物的运动变化反衬出雾的特点。如文章中的人、楼、太阳等与雾的联系,它们的运动变化反衬出雾“像饮烟”,“像青纱”“飘渺”,多生动,多形象。可以看出小作者的想象丰富,平时注意仔细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文章,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即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即侧面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篇佳作小作者都能运用得当。同时,这篇作文文笔流畅,情感细腻,给文章增色不小。

习作一《自然景观》4夕阳西下

下午四时左右。我登上学校的五层楼顶观看夕阳西下。

极目远眺,看到夕阳已经悬挂在半空中了,就像玉盘般。它照在人的脸上,仿佛给镀上了一层金子;它照在水面上,河水就浮金跃光,似乎一颗颗神奇的小星星在闪闪发光;它照

在绿树上,绿树就好像搭上了一层油,显得更加翠绿了。

我抬起头,去看夕阳,阳光好像千万把利剑,直射入我的眼睛,泪水不断流了出来。

夕阳旁边的云霞色彩变化极多,一会儿金黄色,一会儿半黄半紫,一会儿半灰半红,只要你一眨眼,它又变成紫檀色了。真是色彩缤纷,变幻无穷。

云霞的形状也一会儿一个样。有时像团团的棉花,有时像江面上的波浪。它们变化得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迅速,那样的瑰奇。

过了一会儿,夕阳突然失去了耀眼的光芒,它通红通红的,上面好像压了一块千斤重的钢板逐渐下坠了。忽然,太阳的下部陷入了天边的云层里,把云层染成了紫檀色。我知道太阳快要下山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它。一眨眼,太阳只剩下了小半边的红脸盘,它好像微笑着对我说:“小朋友,明天见!”说完便摇着头倏地钻进了云层里。顿时天边红彤彤的,就连我自己也染成了红色的了。

啊!这真是少有的奇观。【赏析】

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佳作。小作者之所以能把夕阳写得这么美丽、形象,是因为小作者平时注意仔细观察,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夕阳西下时,从“悬挂在半空中”写到“钻进了云层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本身的变化,还写出云霞的色彩的变化,既写出了静态美,也写出了动态美。

第二单元习写观察日记1蜘 蛛

2011年8月19日 星期六 晴

一只身长约有三厘米的大黑蜘蛛在我家门前的树杈上结了一个网。

这只黑蜘蛛的腿又细又长,头很小,肚子很圆。看上去很笨,可是它在网上行动的时候又快又轻巧,看起来比杂技团走钢丝的演员还要自如哩。

我对这只黑蜘蛛的兴趣可大啦!常常坐在院子里观察它。一只小小的飞虫碰到网上,被网住了,黑蜘蛛飞快地向小虫扑去,一下子把它吞食了。不一会儿,一只卤莽的飞蛾闯到了网上,拼命地挣扎着,蜘蛛马上从尾部抽出丝来,去缠飞蛾。它缠呀缠呀,一直缠到飞蛾不再动弹为止。

今天下午下起了大雨,我又发现了一个秘密。看见下雨时,蜘蛛在网中间一动不动,雨过后,蜘蛛便忙碌地结新网。我好奇地去问妈妈。妈妈说:“蜘蛛的行动跟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感觉非常灵敏,要是躲在网的中间,天就要下大雨;要是结新网,那么天将要放晴。”啊,原来蜘蛛还有预报天气的本领。啊!我听了妈妈的话,更喜欢观察蜘蛛了。

正在我盯着蜘蛛看的时候,我右手的中指被什么东西蜇了一下,疼痛难忍。我连忙叫来妈妈,妈妈一看,说:“被蝎子蜇了,别怕,先忍着”。说完,妈妈抓来黑蜘蛛,把黑蜘蛛放在被蝎子蜇过的地方。只见黑蜘蛛用力地吸呀吸呀„„忽然,蜘蛛的身子一缩,形成“O”形,从我的手上滚落到了地上。而就在这一瞬间,我的中指奇迹般地消除了疼痛。妈妈笑着对我说:“现在没事了,蜘蛛已经把你手上的毒,吸进肚子里去了。”“那蜘蛛呢?”我看着地上一动不动的蜘蛛,忙问妈妈。“它死了,它为了解除你的疼痛献出了自己短暂的生命。”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里既惊讶又惭愧。

原来蜘蛛不仅会捉虫、预测天气,还有伟大的献身精神呢!

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雨转晴

大雨过后,我做完作业,便起身到楼顶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来到楼顶,我无意中发现花盆里有一只蚯蚓,正挪动着柔软的身躯在慢慢爬行。这小家伙,给它来个恶作剧吧!我走过去,拿了一根小木棒,挡在蚯蚓的面前。蚯蚓却一头钻进松软的泥土里,过了一会儿,它又探出了小脑袋,爬到木棒后面去了。我想:这蚯蚓干吗不直接绕过木棒,反而钻进土里再爬出来,这多费劲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再试一次吧!我又找了一块小木块,立在蚯蚓的面前,可这回蚯蚓不躲了,径直往木块爬过来,撞到木块后它又折回去了。我更纳闷了:难道它是闭着眼睛走路的?那它是靠什么辨别方向的呢?

为了进一步观察,我又拿来了色彩鲜艳的玩具和味道浓重的蒜头。我把玩具放在左边,把蒜头放在右边,放好后,便蹲在一旁细细观察。只见蚯蚓向前爬了几步,然后停住了,把头向左右转了转,最后向蒜头那里爬去„„我想:说不定蚯蚓没有眼睛,是靠嗅觉分别方向的。

为了解开心中之谜,我查了《十万个为什么》,答案果然和我想的一样:由于蚯蚓长期生活在地底下,眼睛早已经退化了,它是靠自己灵敏的嗅觉辨别方向的。J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现在就应该好好学习,掌握好科学知识,因为几十年后的宇宙奥秘还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观察日记两则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我闲着没事,看见了几只蜗牛。我便观察起它们来了。

蜗牛的头上长着直直的触角。它圆圆的眼睛似乎长在直直的触角上。它的背上背着一个又圆又大的“房子”,卷成圆圈的花纹印在蜗牛大大的“房子”上。它没有可以活蹦乱跳的脚,它只能慢慢的往前爬。

我打算让所有蜗牛比一场爬行赛,距离只有两格瓷砖格子。蜗牛刚开始方向感都还可以。可是过了一会儿,蜗牛开始往不同的方向前进,有一只蜗牛往左爬行,一不小心,它掉到台阶下去了。我连忙跑下去,心里在为它担心:它会死掉吗?等我到了台阶边,我看到它淘气地贴在台阶的边沿上。我慢慢把它们拾起来,装进了瓶子里,放入小水池里。天色不早了,我们一起睡觉去了。

2011年1月7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我又来观察蜗牛了,蜗牛已经渐渐长大了。上次我看见它的时候它只有中指的手指甲那么小,现在有大拇指的手指甲那么大了。

我又组织它们进行爬行赛。我想看看它们长大了,速度有没有变快?我观察了很久,感觉它们的速度还是那么慢。我想蜗牛可能饥饿过度跑不快。于是我拿来了充足的食物——菜叶和面包屑,蜗牛爬得慢吃东西的速度也很慢,过了好久食物才有所减少。好容易等它们吃饱了才又慢吞吞地爬了起来。

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蜗牛是长大了,但是速度却没变快。

观察身边的东西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好玩!如果不信你可以亲身去体验一下观察的乐趣。

第三单元习作童话1《小木偶的故事》续写

那天,小木偶戴着一顶漂亮的大红帽,兴冲冲地走在大街上,躲在一旁的小红狐又偷偷地盯住了小木偶的帽子,心里又打起歪主意:“嘻嘻!这个小木偶傻乎乎的,只会笑,看我这次怎么偷你的大红帽!”

突然,小红狐跑上去对小木偶说:“你好呀,小木偶!你的红帽子真漂亮,给我戴一下好吗?就戴一下,我想看看这帽子对我合不合适。”这次,小木偶变机灵了,想逗逗小红狐,他就像上次那样,装着一幅笑嘻嘻的样子说:“好吧!” 小红狐一戴上大红帽就拼命地逃跑,小木偶那两条长长的、灵活的木头腿几步就追上了小红狐,小木偶一把就抓住了小红狐那毛茸茸的大尾巴。“快放开!快放开!”小红狐拼命挣扎、尖叫。“干什么这么大声?”熊警官走过来大声问道。“报告警官,小木偶抢我的帽子。”小红狐又撒谎。“哼!小红狐。上次你抢我的包,这次又想抢我的帽子,你还撒谎!”小木偶满面愤怒地说道。小红狐大吃一惊,他想:“小木偶变化怎么这么大呀?” 顿时真相大白,小红狐羞愧地说:“对不起小木偶,我不应该抢你的帽子。” 说着,把红帽子和上次抢的红背包还给了小木偶,小木偶说:“知错能改就是好的开始。” 从此,小红狐和小木偶成了一对好朋友。(480字)

第三单元习作童话2《巨人的花园》续写

春天,在这座漂亮的巨人花园里,到处鲜花盛开,花园里还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声,花儿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引来成群结队的蜜蜂和蝴蝶。小蜜蜂嗡嗡的叫声,使花园里更加热闹,这些小精灵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孩子们站在巨人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和巨人玩耍嬉戏。

夏天到了,花园里到处绿树成阴,一棵棵参天大树,像一把把巨伞,遮住了火球似的太阳。田地里长出了绿油油的大西瓜,大伙在树底下乘凉,一起吃西瓜,真快乐!

秋天,鲜果飘香,一树树苹果、鸭梨,连成一片,一阵风拂过果香荡漾。巨人把孩子们放在手掌上,伸长手臂,让孩子们能摘到又大又红的苹果。

冬天,雪花飞舞,白雪一片,大家一起打雪仗、堆雪人??一起和巨人快乐地游戏,整个花园里洋溢欢声笑语。巨人也整天笑得合不拢嘴,幸福大家共同分享,是多么快乐呀!

第三单元习作童话3文具争功

在一个宁静的夏天夜晚,我被喧闹声吵醒了,我仔细一听,原来是书包里传来的声音。我轻轻地把书包拿过来一听,哦,原来文具们在争功呢!

铅笔先骄傲地说:“你们想想,人们每次写字画画,都得用到我,我的功劳难道不是最大的吗?” 橡皮生气地说:“你每次写错字,还不是我把你的错字给擦掉,不然的话,你纸上早成大花脸了。”

尺子说“橡皮老弟,你只说对了一半,要不是我给他画格子,他字能写的这么好吗,这么整齐吗,所以功劳最大的是我。”

削笔刀大声地说:“你这忘恩负义的铅笔,你有什么了不起啊,要不是每次我帮你削的尖尖的,你能写出字来吗?这功劳应该是我最大”。

纸气愤地说:“你们吵够没有?要是没有我,你铅笔削得再尖,往哪儿写去啊?铅笔没得写,你橡皮还有擦的吗?你尺子往哪里画呀!你们说的全不对,我的功劳才是最大”。

我轻轻地把书包打开,说道:“你们都别争了,你们每个都有功劳,我离开你们其中的哪一个都不行,以后我会更加保护你们,爱护你们。”说完,它们不做声了。我也去睡觉了。

第三单元习作童话4小马想飞

有一匹小马,它有个梦想:要飞上蓝天,和白云做游戏。

有一天,它做了两个翅膀,请妈妈帮它插在身上。它按了一下翅膀上的按钮,“嗖”的一下就飞上了蓝天。小马在天上和月亮婆婆、星星玩捉迷藏,玩得可开心啦。突然,小马往下掉了!原来是它自己不小心碰到了降落按钮。小马只好迅速打开了降落伞,降落伞带着小马安全地降落到家门口。

第二天,小马又做了个热气球,准备再次飞天。热气球慢慢地往上升,很快就飞过树顶了。小马看见树上有个鸟窝,几只小鸟正趴在窝边翘首等待着妈妈回家来。飞到半空中的时候,一只老鹰飞过来,它的爪子抓破了热气球。热气球直往下掉了!小马吓得大叫:“救命!救命!”叫声惊醒了妈妈,原来是小马做了一个梦。小马,把梦见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微笑着说:“孩子,发挥我们自己奔跑的长处,踏踏实实地工作吧。”小马也高兴地说:“知道了,妈妈。”

第四单元写动物1我发现了蚂蚱的奥秘

夏天,在碧绿的草地上,在鲜艳的花丛中,都能看见一个个绿色的灵巧的身影在跳跃,那便是蚂蚱。

每当看见蚂蚱,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许多问号:蚂蚱那双摆动的触角是干什么的?蚂蚱怎样呼吸?蚂蚱后腿上的锯齿是干什么的?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在一个星期天,我捉来几只蚂蚱做了观察和研究。

第四单元写动物2神奇的“小雷达”

我捏起瓶子里的一只蚂蚱仔细观察起来。嗯,瞧那触角不断地“胡乱”摆动,好像在抗议!我用手指在它眼前来回摆动,它的触角也跟着来回摆动,就像一个小雷达,不住地在跟着目标转。这样,我初步断定蚂蚱的触角是用来做探测前方有没有障碍物的。为了进一步确定这个结论,我做了实验,我把蚂蚱放在桌子上,那蚂蚱便逃命似地跳起来。

在桌上,我拿了块橡皮堵在了它的前面,蚂蚱来了个急刹车,那双雷达般的触角不断地来回摆动,然后,绕开了那块橡皮,继续跳起来,噢,原来蚂蚱的触角真是用来探测前方有没有障碍物的!是架神奇的“小雷达”!

第四单元写动物3长在肚皮上的“鼻子”

我又捏起瓶子里的一只蚂蚱,瞧它,张牙舞爪地向我示威呢!我轻轻按住它的脚,仔细研究起来。我在它的头部找来找去,咦,怎么没有鼻子?没有鼻子怎么呼吸呢?我捏着蚂蚱傻了眼。那蚂蚱摆动着触角,好像在嘲笑我:你这个笨蛋,我难道会没有鼻子?我猛地想起,噢,好多昆虫都不是用鼻子呼吸的!像蚊子是用头上那两根茸毛似的触角呼吸,飞蛾是张开翅膀呼吸„„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便又仔细地观察起蚂蚱的全身。啊,终于发现它那肚子上两侧各有五个很小的圆孔,我激动起来,这是不是它的呼吸器官呢?为了确认,我端来一小盆水做了实验:我把蚂蚱的肚子部分按在水里,看它会不会闷死。果然不错,那蚂蚱得意的样子消失了,它的腿使劲地蹬着,显得十分惊慌。

过了五六分钟,蚂蚱的腿渐渐垂了下来,触角也不动了。我捏起湿淋淋的蚂蚱,用指头弹了它几下,蚂蚱纹丝不动,已经停止了呼吸。哈,我十分兴奋,原来蚂蚱的鼻子长在肚皮上!

第四单元写动物4聪明有趣的“运动员”

蚂蚱在草地上称得上是跳跃运动员。它的后腿很特别,分为三截,第一截粗壮有力,第二截很细,第三截又短又细,并且还长满了细密的锯齿,我用手摸了摸,嗯,还挺钩人的呢!那么,它为什么会跳得又高又快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又把蚂蚱带回了那块大草地,把它放在草地上面,观察它的跳跃。蚂蚱在大草地上一蹦一跳。随着微风的吹拂,阳光的照耀,草叶上闪着一道道亮光,蚂蚱越跳越快,我又用手摸了摸草叶,啊,又光滑、又柔和,可蚂蚱居然能在上面行动自如,一次也没有从草尖上跌落下来,看来,这脚上的锯齿是用来增加摩擦力,稳定自身的!哈!这蚂蚱真是一个聪明有趣的“运动员”!

啊,通过观察和研究,我知道了蚂蚱不少的奥秘。一个小小的蚂蚱就有这么多有趣的奥秘,那大世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喽。我一定要多学科学,探索那神奇的大千世界!

第五单元习作指导:怎样写导游词1长城导游词

大家看,这长城像巨龙腾越在崇山峻岭、沙漠戈壁。长城,它是由城关、城墙、敌台、烽火台等构成的,是我国古代各民族统治集团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很荣幸当今天的导游,今天,我带大家去观赏我国鼎鼎有名的长城,这长城在世界上可是独一无二的,你们期待吗?好,大家安静下来,上车,然后系好安全带。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今天我们即将要参观的八达岭景区。前面那座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现在,我们的汽车已经到了,大家边参观边听我给你们介绍我国的长城。

大家看吧,这万里蜿蜒于中华大地的长城,以其无比宏伟的雄姿久闻于世。今天在“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下,许多地方已修缮一新,更加气势磅礴,成为我国名胜之首,不然,它怎么会吸引你们这些游人呢。

大家看,这长城像巨龙腾越在崇山峻岭、沙漠戈壁。长城,它是由城关、城墙、敌台、烽火台等构成的,是我国古代各民族统治集团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告诉你们吧,它是这两三千年,由各族人民反复多次修筑而成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坚强意志,成为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项光辉灿烂的瑰宝。大家喜欢吗?让我给你们讲吧。长城内外各族人民在无数次斗争和长期交往中,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为它赋诗作画,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与画卷。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这次长城之旅就到止结束了,大家今天参观得高兴吗?如果高兴,有时间还可以再来喔,THANKS!

第五单元习作指导:怎样写导游词2乐山大佛导游词

大家好,很荣幸能当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导游,这次我们到的是世界遗产之一——乐山大佛。好,我们出发吧!

游客们,这里是乐山的港码头,请看对面的山,那就是凌云山。请仔细观察,那就是乐山的巨型睡佛,又叫隐形睡佛。巨型睡佛的胸部就是世界有名的乐山大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游客们,我们来到了大佛的脚下,请往上看,大佛通高71米,肩膀宽24米,头直径10米,耳朵有7米,劲高3米,指长8.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嘴巴和眼睛的长度3.3米,头上有1021个发根。现在大家亲眼目睹了,名不虚传吧!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他造型广严,设计巧妙,以他不变的体态和姿容,给人以无穷的思索和遐想。据传:他老人家为镇住水妖,历经千年风霜雪雨,自今仍端坐在滔滔江水畔,静观人间沧海桑田。他老人家建国后两次显灵,1963年乐山地区饿死人无数,飘尸从老人家眼前流过,老人家不忍看,一夜之间闭上了眼睛。所以,现在你们手里拿的大佛是闭上了双眼。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新文组织列为世界级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他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级的璀灿明珠。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以下请你们慢慢欣赏大佛。请不要在景区乱涂乱画,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谢谢。

第六单元习作指导:看图作文A《胜似亲人》

在一个苗族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老奶奶。她无儿无女,生活十分地清苦。老奶奶经常围着黑色的头巾,耳朵上戴着银耳环,身上穿着特有的苗族服装,独自去田里照看农活。老奶奶家的隔壁住着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名字叫桃桃,小姑娘长的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粉红的小脸蛋,就像是春天刚刚绽放的桃花一样,可爱极了。她经常去奶奶家玩,也会帮着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老奶奶总是会拿出一些烧好的地瓜给她吃。一老一少有说有笑的,那个亲热劲还真的像是祖孙俩呢。

一天晚上放学回家,桃桃放下书包就跑进了老奶奶家的小屋子。喊了两声,却没见奶奶走出来,桃桃进里屋一看,老奶奶正虚弱的躺在床上。原来奶奶生病了。

从这一天起,桃桃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老奶奶家为她端水喂药。看到衣服脏了,还捲起袖子帮奶奶洗衣服。过了几天,老奶奶的病终于痊愈了。这多亏了小桃桃的细心照料,老奶奶一手搂着她的脖子,一后亲切地抚摸着桃桃红扑扑的小脸蛋,激动地说:“奶奶幸亏有你的照顾了,你就是奶奶唯一的亲人啊!”桃桃低着头小声说:“奶奶,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您也很疼我呀,以后就把我当做您的亲孙女吧!” 村庄里的人都感叹的说:“她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啊!”

简评:这篇看图作文能够认真观察图中的每一个细节,对人物的外貌及穿着描写比较细致,语言连贯流畅,故事情节的设计贴近生活,感觉真实。而且准确的反映出了图中所有表达的思想情感。

第六单元习作指导:看图作文B《胜似亲人》

在一个朝鲜族的村庄里,生活着一位老奶奶和小姑娘,在小姑娘六岁那年,她的父母劳累成疾,相继死去,使她成为了一个孤儿。一位老奶奶无儿无女,她在一天夜里听到一个女孩的哭声,便穿上衣服,到屋外寻找,谁家的孩子在哭泣?

她顺着哭声一路找到了她——那位身遭不幸的小姑娘,心中升出做母亲的喜悦,把小姑娘抱回了家。老奶奶为小姑娘换上一件干净、漂亮的衣服,为她洗干净身体,站在老奶奶面前的不再是原来那个脏脏的小姑娘了,站在她面前的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天使呀!现在的小姑娘面色红润,亭亭玉立,就连荷花看见也会觉得自己一点都不漂亮!

自从小姑娘来到老奶奶家里之后,一间小小的茅屋顿时变得生机勃勃,不象原来那么死气沉沉,老奶奶为她交钱上学,小姑娘不仅在学校认真完成作业,还为老奶奶洗衣、做饭、整理房屋。冬天,为老奶奶暖被;夏天,为老奶奶扇扇子!在老奶奶生病的时候,喂老奶奶吃药,给老奶奶说笑话,让奶奶每天都过的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小姑娘门门功课都是100分,她考上了一所重点初中,这个消息传来时,老奶奶高兴极了,可是她却为小姑娘的学费感到担忧,不过她四处借钱终于把她送进了初中,她一想到要离开老奶奶,心里很伤心,她和老奶奶紧紧拥抱,并许诺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让老奶奶的生活有所改变,十年后,她做到了,她把老奶奶接到城市里过上了幸福生活,她望着养她的老奶奶的小茅屋,不禁再次拥抱了老奶奶„„

是啊,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但现在的人们都被金钱所迷住了,感情却麻木了,我多么希望人们不要再金钱迷住了,让人们的感情再次恢复知觉吧!

简评: 本习作能够在看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使整个故事更具有情节性和逻辑性,不是丰富了图中要表达的内容,并且准确的体现了文题要表达的思想。

第六单元习作指导:看图作文《胜似亲人》我感到轻松

记得那是一个周三下午,我去参加英语班,当天妈妈有事,不能送我。临走前,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说:“坐车一定要小心,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以防上当受骗„„”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提心吊胆地走向车站,边走边想,社会上坏人真多,我得小心点。

刚一上车,一位叔叔热情地站起来说:“小朋友,你年龄小,坐我这吧!”这时,妈妈的话回响在我耳边,我头都没抬,更不敢说话,叔叔又说:“来吧,坐这吧”。售票员阿姨也说:“小朋友,坐吧!”一听售票员阿姨也让坐,这我才敢坐,坐下后偷偷看了看那位叔叔,叔叔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一点都不像坏人,我真为我刚才的行为感到不好意思。这时,车又停了,上来一位老奶奶,售票员阿姨马上挽住老奶奶,把自己的位子让给了老奶奶,看到这一幕幕,我感到妈妈的话说的不对,社会上还是好人多,我的心情也一下轻松起来。

简评:这件小事,反映了社会一个现象,家长总是放不开孩子,为孩子的成长设了许多障碍,孩子年龄虽小,但却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家长应大胆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在感受中成长,这篇作文,描写真实。

第六单元习作指导:看图作文《胜似亲人》一件感人的小事

在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可我上了小学三年级后,妈妈再不像以前那么爱我了,被子让我自己叠,饭菜让我自己炒,这个问题我一直不明白。

这天,我揉揉眼睛,穿上衣服后,便去打饭,打好饭,便往回走。在上楼梯时,突然摔了一跤,饭全洒了,滚烫的浓汤流到了手上,我哭了。哭声惊动了住在楼下的王奶奶,她上来一看:“啊呀,不得了!”她急忙下去拿药,擦在我烫伤的手上,还说:“幸好今天穿得厚,不然非被烫个大伤疤不可!“我一听,又哭了,妈妈看到了,后说:“没事,不就破了些皮吗?小谷是个勇敢的孩子,赶快上来换套衣服,重新去打早饭。”妈妈为什么不再爱我了呢?

半夜,我被痛醒了。我看见妈妈没在家里,就偷偷地下了床,忽然从楼下的王奶奶家传来妈妈的声音:”这个孩子可不能宠坏了,他必须自己去面对一切考验,虽然残忍了点,可这是为了孩子好呀!”之后又是很长的对话。忽然外面传来了脚步声,我知道妈妈要进来了。我立刻躺在床上装睡,妈妈推开门,看到“熟睡”的我,笑了,她帮我盖上被子,摸摸我的头,然后走开了。我睁开眼睛,啊,妈妈还爱着我,没有不爱我。想着想着,一滴滴幸福的眼泪流过面颊。

第七单元习作指导:如何写我的成长故事1<我的成长故事> 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成长故事,我也不例外。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第一次独自睡觉,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记得我五岁那年的一天,爸爸妈妈都要加班,晚上只有我一人。如果是平日,他们一定会把我送到哥哥家,可今天,却说我长大了,可以自己睡觉了,硬要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

晚上,家里空荡荡的,一片寂静。我吃完饭、洗漱完毕,爬上床,关好灯就睡觉了。也不知为什么,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于是,我睁开眼睛环顾四周,屋子里黑洞洞的,静得连自己的心跳声都能听见。我真有点害怕,平时在电视里看到的可怕的情景在脑海里一一闪过,令我毛骨悚然。就在这时,窗外忽然刮起一阵风,吹得空衣架直发出“叮当,叮当”的声音。而挂在外面的衣服则随风摆动,影影绰绰,看上去像有人在外面,吓得我魂不守舍,一头躲进被子里。虽然我在被子里热得大汗淋漓,但还是不敢出来。过了一会儿,我受不了了,便想出来凉快凉快,喘口气,可又不敢。突然,我的脑海里出现一个声音:“龙,你可千万别出去,要是出去了,会被外面的坏人发现的。”“不会的,”另一个声音说道:“那根本就不是坏人,是衣服,只管出去好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大伙儿可都这么说,千万不能出去。”“这事不是明摆着嘛?那都是风的恶作剧,是衣服又不是坏人。更何况,只要自己不做亏心事,半夜就不怕鬼敲门„„”这两个声音在我脑海里争论不休,令我难以决策。最终,我还是从被子里钻了出来,但不管怎么说,的确有点害怕,忐忑不安地度过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第二天,父母都夸我,说:“孩子,你长大了,变得勇敢了。”我听后,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从那以后,我就拥有了自己的小房间,独自睡觉了,真可谓“万事开头难”啊!

第七单元习作指导:如何写我的成长故事 2从《乌塔》想到的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深有感触,受益匪浅。(先写总体感受。)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年仅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个游历欧洲的事。乌塔特别细心,她总是在家就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局的电话号码。她自立,不怕苦,也不怕一个人力量单薄。

她自强,中国人认为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都得捏在手心里,不能让他们受苦受委屈;但乌塔的父母却觉得,爱孩子,就必须让他们经受挫折和磨炼。(结合实例。)读了本文,我想了很多很多。我们同样是孩子,却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采用排比的形式去写:我已上四年级了,日常生活还需要爸爸妈妈打理,而乌塔,却独自一人游历各国;我,总是跟爸爸妈妈要零花钱吃吃喝喝,而乌塔却自己打工挣钱周游世界;我,自己一人走在马路都惊惶失措,而乌塔一人游历各国却镇定自若。(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结合课文的某些句子谈感受。)

乌塔就像一棵小草,为了争取更多的阳光和雨露,奋力生长,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她都坦然面对,让自己在磨炼中成长。(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对乌塔的赞扬。)

读了这个故事,乌塔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染了我,我虽然不能像乌塔那样去跨国旅游,但一定要学习她那种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做一个阳光好少年!

第七单元习作指导:如何写我的成长故事3<我的成长故事>

小时候,我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大白天我都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我已有了不少进步,但是我对黑暗还是有一点畏惧,我很想找一个机会来练练自己的胆子。

机会终于来了,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正在悠闲地看电视,妈妈叫我去超市买东西,我心想:这正是一个锻炼我胆子的好机会,而且找下来的钱还可以买零食,真是两全其美。于是,我拿着钱兴冲冲地出了门。

然而,一到外面我就有点后悔了,到处黑乎乎的,路边的大树像妖怪一样张牙舞爪,吓得我不敢往旁边看。而我走的又是一条连路灯也没有的小路,只好借着居民楼里那微弱的灯光,走几步停几秒,就这样,伴着恐惧向前走了十几步,心想:只要走到有亮光的地方就不用怕了。四周围是那么的静,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我不禁将脖子缩进衣领里,就像一只蜗牛躲进自己的壳里才觉得安全一样。突然,一团白乎乎的东西出现在我面前,我“啊”的叫了起来,没想到,那东西竟然被我的声音吓跑了,我这才发现原来是一只白猫。此时的我已经出了一身冷汗,希望快点离开这个“恐怖”的地方。我加快了步伐,终于看到了超市的招牌灯,我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似的,快速向超市跑去„„

到了超市,我松了口气,买完东西就往家走。我又不得不来到了那条漆黑的小路,紧张的气氛又向我袭来,我怎么会这么胆小呢?不!我要勇敢些,我要战胜恐惧!我得想个办法才行。于是,我想起了《唐老鸭和米老鼠》的故事来,一边想着它们的可笑,一边蹦蹦跳跳地往前走„„

不知不觉,我已来到家门口,我既惊呀又高兴,我竟然自己独个走过了那条小路,我的心里甜滋滋的。现在,我已经不怕黑了,因为我知道恐惧来自内心,要想战胜恐惧,就必须战胜自己。

第八单元习作指导:如何写奇思妙想1未来的月球之旅

时光飞逝,转眼间到了2045年,人类已经数百次登上了月球,为了实现小时侯的梦想,经过严格的筛选,我终于可以前往月球旅行。

不太长的工夫,航天飞船便到了目的地,我穿着厚厚的宇航服下了飞船进行游玩。月球并不像神话中那样美好,它是一个荒凉死寂的世界。突然,一个小白点在我的眼前一亮,我疾步向前,走近一看,竟是一架骸骨?在这月球上会有谁的骨头呢?我仔细辨认,怎么好象和恐龙的有些相似?我继续寻找,不久又有几架骸骨被发现了,这到底怎么回事?

我急切地想知道答案,便用空气刀刮了一点骸骨上的粉,爬上了飞船,把粉装进了物质分析器里进行研究。不一会儿,屏幕上先是出现了一行字,证实了我的想法,这些骸骨果然是恐龙的,不久,电脑又自动地出现了幻想画面:森林年、茂密,水流丰富,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大概几百亿年前月球的景象。突然,出现了一群群恐龙,它们扶老携幼,浩浩荡荡地来到月球,开始啃森林„„渐渐地屏幕变黑了,显示几万年后,月球已是一片狼藉。看到这,我又陷入了更大的谜团,这一切会是真的吗?地球上的恐龙怎么竟会是灭亡月球的生命的杀手?看来我是不可能解开这个谜团了。

就在这时,总部向我询问,我连忙将这里的情况进行了汇报。总部命令我带些标本回地球进行研究。我赶紧将一幅恐龙的骸骨搬上了飞船,然后飞回地球。

没想到第一次进行月球旅行就会有这么大的发现,我心里特别高兴,但月球上的景象又让我陷入深思„„

简评:本文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了我第一次飞上月球的情景,同时也说明了作者平时比较勤于观察,深入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第八单元习作指导:如何写奇思妙想2你敢不敢坐激光传送机 到任何一个地方,都需要坐交通工具或者走路,而且速度非常慢。如果有一天,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以迅速把任何物体发送到指定目标的机器。它的原理就是把任何物体分解成可以用激光传送的信息。用激光发送出去,然后在接受地点将其转换回来原来的样子。

一切物体,包括人和物质都可以光速传播到指定目的地。这真是一个美妙的设想。可以解除我们的任何舟车劳顿之苦。

如果你想到首都北京旅游,只要按动按钮指定目的地,然后走进容器分解用激光传送,很快就到达了。那么行李等物品怎么办呢?不要紧,把这些物品带到容器里进行分解,同样用激光传送。即省时又省力,真是美哉美哉!

可是任何机械设备都有一定的危险性,谁也不能保证它工作的万无一失,如果出错可能就变成信息回不来了。这样的机器,你敢坐吗? 简评:

想象丰富,内容具体,语言自然,这样的激光传送机制成的话会很受大家的喜欢,文章新颖,立意鲜明。

下载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写作提纲(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上册全册作文写作提纲(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全册

    第1课 色彩的冷与暖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会呈现冷或暖的视觉效果,能区分冷暖色,并能感受到冷暖色所传达的情感。 2、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冷暖色进行表现,色彩与作......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第1课歌唱祖国第一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内容: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聆听《歌唱祖国》教学目标:1、了解《国歌》、《歌唱祖国》创作的......

    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教室一角》 教学目标: 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峨山二小 小学科教学设计 第1课 歌唱祖国 第一课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内容: 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聆听《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1、了解《国歌》、《歌唱......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徐恬玫 2016年9月 1 第1课 我们的国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在欣赏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二:能用庄重坚......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一、 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

    四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四季的色彩 课 题:四季的色彩 课 时:1课时 课 型:欣赏与评述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分析,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 2 情感目标:热爱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观察......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

    新课标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第一课《水乡》 教学目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