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及注释(DOC)
1、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春日》这首七绝描写夜雨初霁的春天庭院的景致。
春日五首(其一)翻译:一声轻雷过后,顷刻落下了如丝般的春雨,雨过天晴后屋顶上的琉璃瓦如碧玉般浮光闪闪。雨后的芍药如惆怅的女子含着点点泪珠,雨打后的蔷薇,也似乎绵软无力,其实枝条正悄悄攀枝蔓延着。词语解释:
万丝:指春天的细雨。
霁:雨过天晴。
瓦:琉璃瓦。碧:碧玉。卧:攀枝蔓延。碧参差:指琉璃瓦浮光闪闪,犹如碧玉。芍药:草本之首,与牡丹形似。
2、作者简介:三衢道中背景,曾畿(读音:jī)(1084——1166)南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④却山行(xing):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注:三衢道中的衢是个名词,三衢指衢山。)三衢道中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被启用的。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亩,田垄。“畎亩”,泛指田野。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3.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又辅佐周武王。于,介词,从。
4.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被录用。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士,狱官。
5.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6.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从市集里赎回后被选拔而登上相位的。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7.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任,责任,担子。
8.于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个人。是,指示代词,这。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
9.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10.劳其筋骨:使他的身心劳累。劳,使……劳苦。其,代词,他的。11.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12.空乏其身: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空乏,财资缺乏。这里是动词。13.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所为,所行。14.所以:用这些来……。
15.动心忍性: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惊,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16.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曾通“增”,增加。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17.恒:常。
18.过:这里指有过失。
19.然后能改:这样以后才能改过。
20.困于心:内心困扰。困,忧困。于,介词,在。
21.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22.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作,奋起,指有作为。23.征于色:征验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24.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5.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26.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族大臣。拂,通“弼”,辅弼,辅佐。
2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或外来的祸患。出,在外面。指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外患,外来的灾难,多指外部入侵。者,语气助词,表停顿。28.国恒亡:国家常常要灭亡。恒,常。
29.然后知生于忧患:这样以后,才明白因为忧患而生存发展。然后,这样以后。于,介词,由于,表原因。生,使……生存。
30.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死,使……死亡。
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词句注释:⑴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⑷“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⑸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⑹“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⑺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⑻“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⑼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译文:一篇谏书早朝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广东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5、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译文: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作为鱼竿。
6、九州衷情 翻译: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串,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招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故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7、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写了作者离开长沙途中被风雨所阻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山水的热爱。
译文: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仿佛水神留我看夕阳,微风吹起鳞鳞波浪,泛起波光。明日风向转为顺风更加好,那么今夜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水中的宫殿像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当到达岳阳时,一定在岳阳楼上观赏湖光山色。
8、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
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10、卜算子·咏梅
词语解释: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⑪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⑫妒(dù):嫉妒。
⑬零落:凋谢,陨落。⑭碾(niǎn):轧烂,压碎。⑮作尘:化作灰土。
⑯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译文: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1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12、《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是晋末宋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归园田居五首》的第三首。这首诗十分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作品既因运用典故而使诗句的含蕴更为深远,又不因运用典故而使诗句失去真淳的情意,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词语解释:南山:指庐山。稀: 稀少。兴: 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狭: 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足: 值得。
但: 只.愿: 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但使愿无违: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 违背。
译文:庐山下有我种的豆地,豆地里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回家的道路非常狭窄而且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13、畲田词五首(其四)译文:种完了北山,再种南山。帮人耕地,怎么能偏袒呢?希望这世间的人都像我一样,这五湖四海,应该会少很多荒田
14、故乡 杨孟芳 生于1951年,湖南平江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岳阳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著有诗集《红地毯》、《山那边》等。
我 臧克家(1905.10.08~2004.02.05),汉族。山东潍坊市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于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断章 卞之琳(1910。12。8-20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15、北陂杏花 《北陂杏花》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融情于景,寄意于物,辞浅而味永。此诗表面上显得冲旷萧散,实则健朗豪逸,表现出“丰肌健骨”,抒发了作者的立场和操守。
译文:池塘中的春水环绕着杏花,花与水中的倒影各有千秋。
即使被春风像雪一样吹落,也胜过落在南边集市上被碾作尘土。
16、和《淮上遇便风》是宋代诗人苏舜钦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不论境遇多么坎坷,依然能够胸怀广阔积极面对人生。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文学家,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迁居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译文:清澈的淮河浩浩荡荡与天际共流,长风万里吹送着远离故乡的归舟。
最怕夜晚停泊在喧闹的低湿之地,只愿驶入沧海去自由自在地遨游。
17、孔孟论学
孔子、孟子关于为学言论的摘录。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贵族。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词语注释:有:通“又” 志:立志。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
惑:受迷惑
从:随从,顺从。
不惑:不受迷惑。知:懂得。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耳顺:指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所:所以。
欲:能够。
逾矩:超过规矩、法度; 逾:超过。
矩:规矩,法度。罔:迷惑。
殆:危险,这里指劳神而无所得。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u)何以:即“以何”。以:因为。何:什么。
谓:称为。文:孔圉谥(shì)号“文”。
敏:思维敏捷。好:喜好。
耻:以……为耻。是以:因为这样。譬如:比如。
为:堆积。
篑:土筐。平地:填平洼地。平:填平。虽:即使,就算。覆:倾倒。进:前进。这里指继续干。
往:去,这里指前进。
或:通“惑”,奇怪。
易:容易
生:生长 暴:通“曝(pù)”,晒。
寒:使……寒冷。如……何: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弈:(下)围棋。
为:作为。
数:技巧、技术。亦:也。
至:极。
通国:全国。善:擅长。
使:假使。
诲:教。
以为:认为。
鸿鹄:天鹅。
援:拿(起)。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代箭。
弗:不。
若:及。
与:通“欤”,可译为“呢”“吗”。非然也:当然不是这样的。
信:相信。
以:凭借、依靠。至:极。
见亦罕: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
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此处指殷纣王。
无或:不值得奇怪。
俱:一起。策:量词,相当于“片”。
伐:讨伐。
杵∶舂米用的长木槌。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在学习上立下志向,三十岁做事合于礼,四十岁不受迷惑,五十岁时懂得自然的法则,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便跟随自己心里的想法,不超过规矩、法度。”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有危险。” 子贡问道:“为什么称孔圉谥号为‘文’?”孔子说:“他聪明喜好学习,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的谥号为‘文’。”
孔子说:“学习就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完成),我就停下来,我就止步了(停止在原来的境界上,没有进步)!学习就比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了一筐,但如果能继续不断地干下去,我就还是进步了!”
孟子说:“王的不明智,并不值得奇怪。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生长的了。我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对王冷淡到了极点(而那些谄谀小人就乘机来到王的身边),我怎么帮助他,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如今下围棋作为技术,仅是小技术;(如果)不把心思全放在上面,也就不能学到这门小技术。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假如)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它,即使他是与那个人一起学习,(下棋的技术肯定)不如那个人了。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把心思全放在学棋上面的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采用它两三片竹简罢了(书面意思 最好译为:不过取信它的两三篇罢了)。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对手(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借极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流那么多血而让木棒漂起来呢?”
18、勉学
勉学为《颜氏家训》第八篇的篇名,作者颜之推,北齐文学家,所著《颜氏家训》共二十篇,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该书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事,为学经验的总结。《颜氏家训》被推为家训专著的“鼻祖”,书中阐述了他的观点:要注重早期教育和后期勤奋,且学习不能自暴自弃。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的是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当然。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拿着火把在夜间行走,但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圣人的书,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能熟读经文,粗通注文之义,使之对自己的言行经常有所帮助,也就足以在世上为人了;何必对“仲尼居”三个字就要写两张纸的疏文来解释呢,你说“居”指闲居之处,他说“居”指讲习之所,现在又有谁能看得见?在这种问题上,争个你输我赢,难道会有什么好处吗?光阴值得珍惜,就像流水般一去不返,我们应当广泛阅读书中那些精要之处,以成就功名事业。如果你们能把博览与专精结合起来,那我就不批评了。
19、黄生借书说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本文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劝勉人们(此指黄生)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的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安逸,养成不求进步的恶习,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文章围绕中心,夹叙夹议,层次清楚。作者袁枚(1716~1798),字子才,浙江钱塘人,清朝乾隆年间进士,文学家。号简斋,自号随园主人、随园老人、苍山居士,所作散文感情真切,论诗主张抒写性情。译文:青年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给了黄允修并且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去读。你没听说过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的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读书的又有几个呢?搬运时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呢?其余祖辈、父辈积攒了许多书,但子辈,孙辈丢弃书的情形就不必说了。不仅仅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必定担心别人催着还回去,因而忧惧的样子抚摸不停把玩那东西,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还回去了,我就不能够再看到它了。’‘如果已经是我自己的了,必定会把它捆扎起来,放置在高处收藏起来,说“姑且等到将来再看。’‘这样的话。
我年轻时喜欢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籍。有一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前往张氏家去借书,张氏不借给我书,我返回家中在梦中还出现向张氏借书的情形。那种迫切读书的心情像这样。所以只要读过的书就牢记在心。做官以后,俸禄花出去了书买来了,连续不断的堆积堆得屋子到处都是,蠧虫丝迹,时常覆盖着书册。这样以后我便感叹借书来读的人是多么用心专一,而年轻时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姓黄的读书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的情形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愿意把书公开慷慨出借,与姓张的人吝惜书籍不肯借书的样子好像不相似了。既然这样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读书人本来幸运遇到了我吧?黄生懂得借到书读的幸运和借不到书读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也必定会专心,而他归还书也必定会迅速了。
我写下这篇文章,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
课文重点分析:
1.“书非借不能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者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从哪几个方面着笔? 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有借来的东西,人们才会感到珍惜,本意就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很好的去阅读它。寓意是指,人总是会珍惜得来不易的东西。
三方面:天子,富人藏书很多却不读和我幼时,黄生无书可读只能借书苦读的对比; 对假人之物和为吾所有之物不同态度心情的对比; “祖父积”与“子孙弃”的对比。
2.作者说:“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不只是读书(这件事)是这样,世间的事都是这样(的道理)。(拥有的常常不能很好地享受,这就是人的共性。所以说不只是拥有书籍是这样,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这样!不能好好珍惜拥有的现成的!)
3.第三段中作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借书时“ 有所览辄省记 ”,做了官后却“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这样的目的是 :将自己做官前与做官后对书的态度对比,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20、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这封家书实际上是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驳,从而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要选择精华,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
第一段,作者提出“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直接点明读书仅以过目成诵为能是最不中用的,竖起批驳的靶子,表明了鲜明的态度。
第二段,作者反对“过目成诵”,主张读书应深入研究。先是指出匆匆而读,其实什么收获也没有,接着又以孔子、苏东坡、虞世南等人为事实论据,从正反两面进行对比论证,强调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的道理。
第三段,作者反对“无所不诵”,主张读书应选择精华。先是指出“无所不诵”是“过目成诵”的另一弊端,然后以读《史记》为例从正面论证,阐明“反复诵观”精彩内容的必要性。又以“小说家言”等例,“破烂橱柜”为喻,从反面论证了读书应该有所选择,取其精华,令读者的认识又深一层。字词解释:(2)以…为:把…作为。
(7)即:立刻。
(10)孰:谁。
(11)如:比得上。(13)微言精义: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
(14)愈:越。(15)探:探讨,探寻。(16)出:显露,明白。(17)研:钻研。
(18)入:深入。
(19)往:前行。
(20)穷:穷尽。(21)虽:即使。(24)功:努力。
(28)苦:对.....感到辛苦。(29)岂:难道。
(30)以:因为。
(31)过:过目。
(32)了:结束,完结。
(33)再:第二次。(35)且:况且。
(36)辄:就。(37)陋:弊端。(38)即:就。
(40)以:认为。
(41)为:是。(42)会:包围。(43)观:观赏。
(44)可欣可泣:值得欣喜值得悲泣。(45)耳:罢了。(47)钝:迟钝,愚笨。(49)及:以及。
(51)亦:也。(52)复:又。(53)寓目:观看,过目。(54)悉:都。
(55)贮:贮藏。(57)不得:不能够。(58)洒然:畅快的样子。(59)与我何与也:相关。
(60)暇:空闲。(61)然:但是。
(62)惟:只有
译文: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才能,(其实)是最不中用的。
眼里看得清楚,心里匆匆而过,(其实)留在心中的并不多,这样看来看去眼睛根本应付不过来,就像看歌舞场中的美女,看上一眼就过去了,和我又有什么相关呢?自古以来过目成诵的人,有谁比得上孔子呢?孔子研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不知道他翻阅过几千几百遍了,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索越明白,越钻研越深入,越是深入进去就越是不知它的尽头。即使是像孔子那样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能从容不迫地实行大道的圣人,也不会停止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功夫。苏东坡平日读书不需要读第二遍,然而他在翰林院时读《阿房宫赋》直到四更天,掌管翰林院的老吏觉得他读得辛苦,可苏东坡却十分畅快,毫无倦意。怎么能因为看一遍就能记诵,便丢下书本,草草结束学习呢!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一生读书从不读第二遍,但他们始终也没有写出好文章。况且过目就能成诵,又有什么都记诵的弊端。就像《史记》一百三十篇中,我认为《项羽本纪》写得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要数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几个片断)写得最好。反复诵读观赏,值得欣喜、值得悲泣的,只在这几个片断罢了。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不成了不懂道理的愚钝之人!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低俗的传奇恶俗的戏曲,以及打油诗词,也都过目不忘,这样的人就像一个破烂的厨房柜子,发臭的油,腐坏的酱全都贮藏在里面,他的品位低俗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21、问说 刘开融会贯通,尽得师传,与同乡方东树、上元管同、歙县梅曾亮并称“姚门四大弟子”。
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何况世俗的人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那么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正)是由于这原因吗?
而且那些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 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
22、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
译文: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壮年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要想彻底了解一些事物,就要亲身实践。
23、观书有感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24、听弹琴 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写诗人静听弹琴,写出弹琴人技艺高超,并借古调受冷遇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稀有知音的遗憾。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的慨叹,流露出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的情操。
译文: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曲调,只可惜在今天人们大多都已不去弹奏了。
25、听张立本女吟 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此诗通过对歌女情态的生动描绘,创造出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首句写妆束,显其高贵;次句写行态,见其脱俗;三句写动作,以敲竹击节逗出下文;四句“清歌一曲”点题,并以“月如霜”渲染环境氛围,构成对清歌一曲内涵的体味。全诗环境、歌境、心境融通一体,在描写与感受的妙合中生成诗境整体,境界清幽,余韵绵长。
译文:少女戴着高高的帽子,拂动着宽广的衣袖,打扮成南方贵族妇女的模样,夜晚独自在凉爽寂静的庭院中漫步。自己拿着玉钗敲台阶下的竹子,打出拍子, 一曲清越的歌声之后,月色显得十分皎洁。
26、早梅 是唐代诗人张谓的七言律诗,和其它咏梅诗不同,这首诗着重写出了“早”字,“早”指梅花开放之早。通过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表现出悠然的韵味。
译文: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27、雪梅 卢梅坡,南宋诗人。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第二篇:2016版八年级上语文注释注释
第一单元注释
1.2.3.4.5.6.摧枯拉朽: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业已:已经。翘首:抬起头来。屏息:暂时抑止呼吸。悄然:形容寂静无声。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语见清施闰章《钱塘观潮》,原文为“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7.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8.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9.镌刻:雕刻。
10.烂熳:颜色鲜明而美丽,现在写作“烂漫” 11.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12.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13.斗乱:飞腾纷乱。斗,同“抖”。14.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15.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和故事,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16.模胡:这里只马虎,不讲究。现在写作“模糊。” 17.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只考试不及格。
18.托尔斯泰:指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19.不逊:傲慢无礼,逊,谦虚。
20.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21.犹言:如同说。22.诘责:责问。23.托辞:找借口。
24.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鲁迅原是为寻求救国道路到日本学医的,但他看了影片以后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事中的材料和看客。”因此,他想提倡文艺运动,改变国民的精神。25.适值:恰好遇到。
26.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27.正人君子:这里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28.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痛恨。29.《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30.佃农: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31.客籍人:寄居本地的外地人,与“土著”相对。32.好劳动:劳动的好手。
33.妯娌:哥哥妻子和弟弟妻子的合称。34.吃大户:旧时遇着荒年,饥民聚集在一起,到地主富豪家去吃饭和夺取粮食。
第二单元注释
1.辍:停。
2.髭:嘴上边的胡子。3.髯:两腮的胡子。
4.绺:头发,胡须等许多根顺着聚在一起叫一绺。5.鬈:(头发)弯曲。
6.滞留:停留不动。滞,不流通。7.器宇:气概,风度。8.禁锢:束缚,限制。9.酒肆:酒馆。肆,铺子。
10.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11.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12.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13.低眉:低着头。形容谦卑恭顺!
14.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15.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16.锃亮:形容闪亮耀眼。17.鞘:装刀剑的套子。18.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
19.《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先后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艾芙.居里1904-2007居里夫人的次女。20.炽热:温度高,极热。炽,(火)旺。
21.窒息:因缺氧和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22.吹嘘:夸张的宣扬。23.踱:慢步行走。24.景况:情况。
第四单元注释
1.2.3.4.5.6.《背影》:选自《朱自清全集》第一卷
差使:旧时指官场中临时委任的职务,后来也泛指职务或官职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典,当。质,抵押 赋闲:这里指失业在家。晋人潘岳辞官家居作有《闲居赋》,后因称罢官闲居、失业无事为赋闲。7.勾留:短时间停留
8.茶房:旧时称在旅馆、车船等从事供应茶水等杂务的的人 9.踌躇:犹豫
10.脚夫:旧时对搬运工人的称呼
11.警醒:睡眠时容易醒来。这里是不要睡的太沉的意思 12.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13.月台:站台 14.拭:擦。
15.颓唐:衰颓败落
16.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17.郁:(忧愁、气愤等)积聚 18.琐屑:细小而琐碎的事 19.膀子:胳膊 20.箸:筷子
21.大去:意思是与世长辞(死亡的委婉说法)22.《白杨礼赞》:选自《茅盾全集》第十二卷。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
23.妙手偶得:语出陆游诗《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24.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25.潜滋暗长:暗暗的生长。滋:生长。
26.旁逸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27.参天:高耸在天空中 28.婆娑:枝叶扶疏的样子。29.恹恹: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30.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31.秀颀:美而高,颀,修长 32.《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严文井,原名严文锦,作家 33.《我为什么活着》: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34.濒临:紧接,临近。35.俯瞰:俯视
36.毕达哥斯拉: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37.《昆明的雨》:选自汪曾祺全集》。汪曾祺:作家,代表作:《受戒》,《大淖纪事》等
38.宁坤:即巫宁坤,翻译家。39.鲜腴:新鲜肥美。40.方比,比较,比得上。
41.扳尖:一种鞋子式样,呈船型,鞋头尖小而上翘。42.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第五单元注释
1.《中国石拱桥》:选自《桥梁史话》。茅以升:字唐臣,桥梁专家,教育家。2.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3.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4.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5.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丘壑: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6.鱼戏莲月间:语出汉乐府《江南》。7.嶙峋:枯瘦的样子。8.阶砌:台阶。
9.檐漏:屋檐下面承接雨水的横槽。10.《蝉》:选自《昆虫的故事》。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11.涂墁:这里指幼蝉带着粘液涂抹。平整地穴。12.罅隙:缝隙。
13.喧嚣:声音杂乱,不清净。嚣:吵闹、喧哗。14.《梦回繁华》: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15.坊:城市居民聚居地的名称。
16.市:城市中划定的贸易场所或商业区。17.汴梁:又称“汴京”,北宋都城。18.工:善于(画)
19.绢本:写在绢上或画在绢上的字画。20.设色:(绘画)涂色,着色。21.慢板:表示音乐的节拍。
22.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23.孔道:必经之道。
24.漕运:旧时指国家利用水道调运粮食。
25.舳舻相接:船之首尾衔接。舳:船尾。舻:船头。26.沉檀:沉香木和檀香。二者均为香木。
27.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28.络绎不绝:(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29.手卷:裱成横幅的书画长卷,只供案头观赏,能卷舒,不能悬挂。30.遒劲:雄健有力
第三篇:八年级上学期古诗复习试
靓湖学校二部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编辑整理:宋盈希
八年级上学期古诗复习试
毛泽东《七律长征》鉴赏
读《七律 长征》,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2.解释。
(1)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军: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哪些词语与“只等闲”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写到哪些史实来表现红军长征“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点的词语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毛泽东在这首诗中写到雪,他还有哪些写雪的诗句?请你写出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
望》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_____,实际上是写_____
4.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鉴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鉴赏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这首诗的后两句,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
自然地联系起来,借此抒发
之情。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3.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靓湖学校二部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编辑整理:宋盈希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文天祥《过零丁洋》鉴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第联。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律诗中的第二联又称颔联、第三联又称
联。律诗对这两联在形式方面的特殊要求是:
。6.“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7.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鉴赏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龚自珍《已亥杂诗》鉴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人在前两句中用、两个词烘托出无限离愁,流露出天高地远的苍茫迷惘之感。2.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为民效力,他图的是什么?
靓湖学校二部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编辑整理:宋盈希
4.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6.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鉴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⒈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言无二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6.“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鉴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
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2.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靓湖学校二部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编辑整理:宋盈希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5.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鉴赏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作者王安石,(朝代)文学家,为了富国强民缓和阶级矛盾,曾积极推行变法,遭到保守派大官僚、大地主的强烈反对。5.诗的三、四句,形象地揭示了
的哲理。
6.诗的一、二句,采用的修辞手法,写出飞来峰山势雄伟,应天塔的特点。
7.“浮云的意思是,在诗中指,最高层隐含的意思是。
李贺《雁门太守行》鉴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表达了什么意思?这句诗好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从
夜
和
两个角度,用
了
词语来描写战斗的激烈。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完淳《别云间》赏析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
别云间
文天祥
夏完淳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下洋里叹零丁。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靓湖学校二部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编辑整理:宋盈希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杨万里《小 池》赏析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写了初夏河塘的动人情景。在幽静的小池边,细细的泉水从泉眼出默默的流出来,好像泉眼在爱惜他们,不愿多流一点似的,绿树倒映在水中,似乎他喜欢这晴天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刚钻出水面,才露出一个尖尖的角,就有一只蜻蜓立在它的头上。
阅读这首诗,回答问题(2OO6年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1.这首诗清新活泼,情趣盎然。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二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靓湖学校二部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编辑整理:宋盈希
八上课内诗词阅读鉴赏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 毛泽东《七律 长征》鉴赏 1.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2.(1)气势雄伟的样子。
(2)指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3.腾细浪
走泥丸
4.过“五岭”、“乌蒙”,渡“金沙江”、“大渡河”,爬雪山。5.表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6.如“梅花喜欢漫天雪”“飞雪迎春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
■ 杜甫《春
望》鉴赏 1.望
山河草木
花鸟
2.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画面描写、揭示含义,意同即可)3.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4.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 杜牧《泊秦淮》鉴赏
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诗的首句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4.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鉴赏 1.梦境 2.A 3.D
■ 文天祥《过零丁洋》鉴赏 1.国破家亡
惶恐滩
零丁洋
2.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3.第二联(或颔联)
4.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5.颈联
对仗 6.儒家经典
7.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8.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鉴赏
解析:这三道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对古诗的赏析,突出了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第1题考查诗歌的诵读
第2题考查对常识、内容和情感的把握
第3题考查对名句妙处的品味,是一道开放题。答案:
1.B(“离别”和“宦游”分别各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2.C(错在对诗句内容的曲解。)
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意对即可)
■ 龚自珍《已亥杂诗》鉴赏 1.白日斜
天涯 2.C
3.寄托了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能从“为培育人才而献身”,或从作者思想、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或从作者的理想、事业等方面作积极的思考,得2分;语言通顺,得1分。共3分)4.诗人辞官离京,心情十分郁闷。但他并不认为自己从此就一无用处,而是想做些对社会有益的工作。“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5.卸甲归田的惆怅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言之有理即可)7.(言之有理即可)
■ 杜甫《望岳》鉴赏
1.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靓湖学校二部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编辑整理:宋盈希
2.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思相近计2分,不够准确 酌情扣分)3.D(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 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所不可缺少的。5.C 6.雄伟高大
7.示例:1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
2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3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答出一点即可。)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鉴赏
1.C(“渐欲”二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这一说法欠妥。)
2.D(“详写”一说不当。)
3.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4.C(理由同第1题)
5.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 王安石《登飞来峰》鉴赏
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诗中指阻碍变法的保守势力,比喻谗佞小人或消极事物)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3.阻碍变法的保守势力,比喻谗佞小人或消极事物。4.宋
5.站得高,看得远;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夸张、直耸云霄;
7.①漂泊的白云 ②阻碍变法的保守势力,比喻谗佞小人或消极事物 ③自己身居相位,位高权重,比喻自己站在时代前沿,高瞻远瞩。
■ 李贺《雁门太守行》鉴赏
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句诗表达了敌军压境、形势极为严峻;这句诗好在把敌军压向边诚比喻成黑云压城,极为形象传神。
2.这联诗句从军营号角和战士流血这两个角度描写战斗的激烈。“角声满天”就是号角的声音震天,“燕脂”就是胭脂,这里指战士的鲜血,“凝夜紫”在夜晚的朦胧中凝成了紫色。这些词语的运用突出了战斗的激烈。
3.《雁门太守行》抒发了作者队出征将士浴血奋战,抗击外来侵略的赞颂之情。
■ 夏完淳《别云间》赏析 1.D
■ 杨万里《小 池》赏析
1.(准确体现原诗的意思,语言具体形象。)
示例:清幽静谧的小池里,澄澈透明的水流从细小的泉眼中缓缓而出,轻轻悠悠,悄无声息;柔和煦暖的斜阳下,池边的绿树将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晶莹剔透的水面上,风姿绰约,媚态可掬。池水无声人有情,好一幅小巧精致、柔美和谐的宜人画面!2.(赏析角度合理,语言流畅,清楚明白。)
示例:这两句诗选景角度巧妙自然,极富生活情趣。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第四篇:上海九上语文古诗背诵篇目
九上语文背诵篇目
咏绣障 唐 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春日偶吟 清 袁枚
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举时。非常欢喜非常恼,不看棋人总不知。
东栏梨花 北宋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生查子 ·元夕 北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观猎 唐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春日忆李白 唐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渔翁
唐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鹧鸪天 ·代人赋 南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伐檀
《诗经·魏风》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硕鼠
《诗经·魏风》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山中寡妇 唐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鬃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咏柳
北宋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滕王阁 唐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池州翠微亭 南宋 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横塘
南宋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采莲曲二首(其二)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自题小像 自嘲 鲁迅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岳阳楼记 北宋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北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第五篇: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时间稍纵即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了。那么教学计划要怎么写才能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1一、教材简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本册教材“附录”部分安排的语法知识是虚词,教师可加以适当讲解。学生需要掌握的修辞是对偶(又叫对仗),了解一点对偶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和分辨词类。《杜甫诗三首》后的练习第三题有对这种修辞手法的说明,并要求学生尝试写一些对偶句。学生只要能判断出对偶句即可。
二、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初一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存在的问题:班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我们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福音。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未雨绸缪,因此,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
四、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1)21、《桃花源记》(4)
第二周22、短文两篇(2)23、核舟记(3)
第三周24、大道之行也(2)25、杜甫诗三首(3)
第四周1、新闻两篇(2)2、《芦花荡》(2)3、蜡烛(2)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2)
第五周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2)
5、《亲爱的爸爸妈妈》(2)
第六周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1)
6、阿长与《山海经》(2)7、背影(2)
第七周8、台阶(2)9、老王(2)10、信客(1)
第八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2)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2)
第九周11、中国石拱桥(2)期中复习(3)
第十周期中复习学习竞赛
第十一周12、桥之美(2)13、苏州园林(3)
第十二周14、故宫博物院(3)15、说“屏”(2)
第十三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1)
16、《大自然的语言》(2)17、《奇妙的克隆》(2)
第十四周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19、生物入侵者(2)
第十五周20、你一定会听见的(2)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3)
第十六周26、三峡(2)27、短文两篇(3)
第十七周28、观潮(3)29、湖心亭看雪(2)
第十八周30、诗四首(3)期末复习(2)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5)
第二十周期末复习、期末考试(5)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2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搞好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进一步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我拟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字与写字:
学习本册教材中的生字新词,能够积累运用。继续练习钢笔楷书,提高书写水平。
2、阅读:
①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吕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
②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文的特点。
③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④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⑤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⑥在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⑦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听语言有所体会。
⑧课外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和《骆驼祥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
⑨背诵规定的诗文,积累语言。
3、写作:
结合本册教材6个单元的主题(战争、爱、祖国文化、科学、理想情操、山水景物)分别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综合性学习
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讲述、诵读、竞赛、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内阅读教学、课外自主阅读、写作训练指导及综合性学习活动等来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活动、综合性学习、写作训练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心,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好的理想,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四)教学成绩
本学期的语文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及格率力争达到100%,平均分也力争有所提高。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册语文教材分为6个单元(分别以战争、爱、祖国文化、科学、理想情操、山水景物为主题),共30课,6个综合性学习。此外,还有两个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背诵等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阅读和写作。除了教材之外,其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还有网络、电视、图书室及多媒体教室等。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上一个学年的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的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方法还不得当,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还不高,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学习氛围比较浓厚。本学期,我决心加大教学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考试的及格率,力争优秀成绩的出现。
四、教学方法设计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高效整合的方法;多到多媒体教室上课,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加强课内阅读教学的引导,组织好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的能力,还要实施读写结合的策略;依据单元的主题加强写作训练指导,培养写作能力,尽力提高作文的档次。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一)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1~3课 第二周:第4~综合 第三周:21~22课
第四周:23~25课 第五周:25~综合 第六周:6~7课
第七周:机动 第八周:8~10课 第九周:10~综合第十周:26~27课 第十一周:28~30课 第十二周:30~综合第十三周:11~13课 第十四周:14~综合 第十五周:16~18课
第十六周:18~综合 第十七周:复习第十八周:复习
第十九周:考试 第二十周:总结
(二)课时分配:
阅读:54课时左右 写作:12课时左右 综合性学习:9课时
复习:10课时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要在上一学期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创新,总结经验教训,紧抓阅读和写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3时间学会了凌波微步,50天的假期转眼就跑远了。又一个9月1日,又一个新起点开始了。
这个假期,通过阅读《余映潮课例80讲》,肖培东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等书籍,我自以为对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看法,对自己又有了新要求,所以特制定这个计划,以此自勉。
一、学情分析:我教八年级一班和二班,经过一年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规范写作业的习惯、读书习惯、写作习惯,并初步掌握了一点读写结合的方法。期末考试,两个班成绩很平衡,差强人意,及格人数超过班级半数。很多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1、个人的专业提升目标
(1)细读文本、研读教材的能力。从前备课写教案,几乎完全依赖教参和网络,没有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看看王君老师读文本,先素读,读他个十几遍,等到书上密密麻麻都是自己的批注了,再联读,看与文本有关的各种材料,最后确定了文本特质以后,就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取舍,然后才能进行教学设计。看看肖培东老师读文本,像个学生一样大声朗读,读文本读标点读插图,等到自己读透了,再决定采摘哪一片文字的花瓣,来芬芳自己的课堂。所以,本学期,我也要从细读文本开始,注意文本中每一个词语、句子、段落,力图从它们中找到解读文本的密码。
(2)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能力。整本书阅读,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特别考验语文老师的内功和耐性。去年一年颇有成效,不仅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和兴趣,也教给孩子们读写结合的方法,锻炼了阅读能力。这学期,集体共读的是三本书《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自主阅读不限。我要做好阅读教程,上好不同类型的读书课,整理好学生的读书成果。
(3)坚持写作。课堂里的一个小意外,学生的一点小变化,自己的一点小反思,都可以入笔为文,甚至值得研究一下写成论文。这学期,除了随笔反思,我要向论文写作靠拢,争取有作品在纸媒发表。
(4)注重朗读指导。看了培东老师的课例后,我觉得我个人在朗读能力上还不行,对朗读不够重视,朗读指导做的不到位。这学期,我要继续深入研究朗读,让课堂书声朗朗,让朗读把学生带入文本深处,带入作者情感深处。只有老师成长和进步,才能带领学生走入语文课程的“藕花深处”。
2、学生培养目标
(1)让更多的学生爱读书、爱写作,会读书、会写作。
(2)在读写的基础上,争取考试成绩不受影响。
(3)学习创作微诗。
1、继续开展课前“百家讲坛”,通过这个平台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读书。
2、继续采用创新型语文作业本,把语文作业做成摘抄积累、读写结合、思维创造的作业,内化学生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继续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有人说,一个老师写30年教案未必成为优秀老师,但是只要认真撰写3年教学反思,就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
把微诗引进课堂,开通个人公众号,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把学生作品推出去,通过这个平台给学生成就感,给家长成就感。
1、继续渗透一些传统文化,比如对联。
计划是导航,执行力是到达目的地的保障。带上信念上路,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一定会看到语文的桃花源在学生的生命力灿烂绽放。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4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又相约踏上了语文学习之旅。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真正将合学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新学期伊始特制订语文教学计划如下:
本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通过倡导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情感、高效的语文课堂,有效落实素质教育,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从低分学生的答题情况明显表现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方面有很大的不足。综合分析学生状况,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确实困难。因此,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1。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2。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3。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5。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6。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1。教师课前做到深挖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科学而合理的导学案,力求针对学生的学情,真正发挥导学案在学生学习中的引渡作用。
2。学习并践行高效课堂,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3。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4。加大对合学小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自学、对学和群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三力:思维力、表达力、生成力。真正体现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成长的观点,打造开放、情感、高效的课堂。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等,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兴趣。
6。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从而缩小两极分化。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5在这一年语文教学活动中,努力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参与、理解,大胆发表见解,大胆质疑,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基本学会同学间的讨论,养成读课外名著的习惯,采用写日记和作文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源,绝大多数作文内容真实,感情真切,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了写作能力。一年课程实验改革,取得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和成绩,但也发现了诸多缺漏,需在本学年中,探索新方法,采取新措施,逐步快捷提高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存在问题如下:
1.注重了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问题探讨、口头交流。忽视了基础知识掌握、词汇的积累和书面表达。
2.对课文阅读理解不透,有囫囵吞枣现象。以课文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多角度分析总结概括上欠缺较多。
3.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
4.读课外书对丰富学生知识有帮助,但效果不明确。
针对以上情况,具体采取如下措施。
1.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积累丰富的词汇,并结合具体实际运用,采用竞赛、多媒体等,形象、直观、大容量,扎扎实实把该积累的词汇作为学生语文的积淀,实现每学期积累词汇的目标。
2.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经验,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使语文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不断吸纳先进的语文教学理论和方法,深入挖掘文本,借助资料分析教材,驾驭教材,对文章把握有自己独到见解,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充实,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提升求异思维和感悟能力。
4.作文采用全批、抽批、面批,学生互批等方法,快捷、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时指导、评价、交流,激发写作动力,同时用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受感染的学生作品启发,激励学生写作,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5.大多数学生已有自学课文的能力和习惯,加强指导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的效果,督促学生及时自学并能提出问题,质疑、探讨。
6.做好考试总结,分析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及时鼓励、表扬,及时对一部分较差学生指导,帮助,使其尽快赶上来。
总之,要对每一位学生做深入了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学生学习的伙伴,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帮助者。
八年级语文上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培养目标:
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健康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能力培养: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有六个单元,共30课,其中第一单元是战争题材的作品,使学生了解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诉说对普通人,尢其是对弱者的关爱。第三、四单元是说明文,要求掌握说明的方法和顺序等。第五、六单元主要是文言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总之,说明文是本册的重点,应该教会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
四、教材重点: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积累一定的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教材难点:
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良好的学习和写作习惯。
六、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
课时
周次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期末复习
十九周——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6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6】班现有在籍学生48人,在实施新课改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对教学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是,部分学生对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适应。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仍然有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没有进入课改规定的情境,处于无所适从的茫然状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教改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
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
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网上学习的探索,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进度表
时间 单元 教学重点难点
1—3周 第一单元阅读9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的精神。
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记诵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4-6周 第二单元阅读9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2课时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爱国主义心声。
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和特定的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句子。
学习有详有略地记叙的方法,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积极参与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全过程,展示劳动成果,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7-9周 第三单元
阅读9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了解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爱我亲人,热爱生活,热爱社会。
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情,引起自己对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品味记叙散文中的选材构思的方法。
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顺序。
学习口语交际中善于察言观色、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
10周 期中考试 复习、中测、分析、评讲
11-13周 第四单元阅读9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实践活动2课时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热爱世界。
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真切的感情。
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学习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学习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14-16周第五单元阅读10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标点符号的修改1课时,语文实践活动2课时正确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
体会课文流露出来的对花鸟虫鱼的真情,学习在记叙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
了解标点符号的使用的常见的错误,修改用错的标点符号。
开展有意义的视听活动,提高视听效果。
17-18周第六单元阅读7课时。师生自荐1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实践活动1课时,报告会1课时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从小立志做一个热爱科学的人。
理解高新科技代表了人类最高的科技水平,给人民的生产、生活、生存和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开展了解、学习、展望高科技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科学创新意识。
明白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能根据主客观需要自由阅读和写作。
19-20周 期末总复习期末复习、终册、布置放假工作
20xx年9月1日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7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在籍学生56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9人。在实施新课改中,教师热心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对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新学期,我们将在校长的带领下学习杜郎口的教学方式方法,使课改进入一个崭新的环节。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教改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
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杜郎口的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写
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网上学习的探索,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8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以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课文篇数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本册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训练有三种呈现方式:1.整合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2.设置在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中,是由课文生发出来的;3.以补白的形式出现。为保证课程基本目标的完成,我特地安排了写作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练习。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本册教材“附录”部分安排的语法知识是虚词,教师可加以适当讲解。学生需要掌握的修辞是对偶(又叫对仗),了解一点对偶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和分辨词类。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通过初一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七年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却有待加强,下面根据初一期终考试成绩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七年级期末语文合格率为91。7%,优秀率为14。3%,平均分为90。2。因此,本学期在保持合格率、平均分总体较好的势头之下,还要大力抓好优秀率,力求本年级总体水平一致。
目前班级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我们这样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福音。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未雨绸缪,因此,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9)。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0)。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一)识字写字方面
1、课后读一读、写写和课文注解为重点,学生识记并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自觉养成语言积累的情况,改正写错字别字的缺点。
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讲解文字知识,让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识记和扩展。
3、课后听写,反馈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订正。
(二)阅读方面
1、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本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309字)、《陋室铭》(81字)、《爱莲说》(119字)、《大道之行也》(107字)、杜甫诗三首(200字);此外,还要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266字),总计为1082字。
2、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文言和现代语同源而异流,极浅近的文言文,即使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听人读一遍也能听出个大概,课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不像古代经书那样深奥费解,佶屈聱牙,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认真读几遍至少也能读懂大半,这就是探究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一拿到新的课本就要大致翻阅一番这个事实还可以看出他们本来就存在着探究的愿望。因此,问题仅在于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成效。
3、课堂教学方面:抓住关键,简化头绪,关注细节。首先要自主对文本进行细读。其次参考有关鉴赏文章。然后形成自己的见解,对文章的关键问题进行预设。关键问题要指向明确,有意义,有发展思维和提升语悟的价值,具有开放性,能让大部分学生有话可说,不同学生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言说的凭借,都可能在原来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尽量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同时对自己的每一堂都要有反思。课堂比较精彩的地方做实录。鞭策自己,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三)写作方面
1、首先培养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写作兴趣。因此这学期开始“班级日志”的活动,每组一本日志,一天一人,让每个学生都能有练笔的机会,文体内容都不限。
2、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每个单元给学生类文阅读,并写读后感。既可以积累素材,同时也可以练笔,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看法和理解。
(四)朗读方面
除了加强课堂的朗读指导外,进行自主早读的实践。
(五)实行反思型的单元学习评价。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9一、教材分析
(一)概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八年级下册一共有六个单元,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人物介绍、散文诗、保护自然、民俗、古诗文、古诗文;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献给母亲的歌、寻觅春天的踪迹、科海泛舟、到民间采风去、古诗苑漫步、背起行囊走四方。
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1)立足学生实际(2)体现现代意识(3)弘扬人文精神(4)突出开放性(5)注重策略引导。
(二)具体内容
第一单元以人物介绍为主题。五篇课文,《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让学生领略了各地的大自然风采。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迷》《大雁归来》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喂!出来》。
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编选了五课各具特色的介绍民俗知识的短文,共六篇。它们是。《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俗世奇人》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课文篇数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二、教学进度
第一周:《藤野先生》《我的母亲》
第二周:《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再塑生命》
第三周: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测试《雪》
第四周:《雷电颂》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与朱元思书》
第五周:《五柳先生传》《马说》单元测试
第六周:课外古诗前五首复习第一次月考
第七周:《短文两篇》《海燕》《组歌》
第八周:单元测试《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第九周:《旅鼠之迷》《大雁归来》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
第十周:单元测试《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
第十一周: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测试《小石潭记》
第十二周:课外古诗后五首复习第二次月考
第十三周:《喂!出来》《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
第十四周:《吆喝》《春酒》《俗世奇人》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第十七周:《满井游记》《诗五首》
第十八周:复习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10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在实施新课改中,教师热心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对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是,部分学生对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适应。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教师在实施教学中,仍然有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没有进入课改规定的情境,处于无所适从的茫然状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推进导学案教学,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教改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采用导学案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进度:
时间 单元 教学重点 难点
1—3周 第一单元 14课时
4-6周 第二单元 15课时
7-9周 第三单元 14课时。
10周 期中考试 复习、中测、分析、评讲
11-13周 第四单元 15课时
14-16周 第五单元 17课时
17-18周 第六单元 13课时
19-20周 期末总复习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