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我爱这土地为例,分析说明艾青爱国主义诗歌在表现方式上的主要特点.
以<<我爱这土地>>为例,分析说明艾青爱国主义诗歌在表现方式上的主要特点.一、填空题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年,政治上“戊戌变法”的失败,为文学的变法提供了转机,中国文学也由此进入了“前五四时期”。
2.周作人的《
》是白话诗散文化的代表,以其精微的哲理性和敏锐的观察力名噪一时,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3, 1907年,在日本的留学生李叔同、欧阳予倩等组织的“
_”,是中国文学史最早的话剧团体。
4.中国的新感觉派酝酿于1928年9月出版的《无轨列车》,发展于1932年5月创刊《
》。
5.戴望舒的《雨巷》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后,一举成名,并得到了“
”美誉。
6.《在酒楼上》、《孤独者》和《
_》都表现了知识分子觉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哀,是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三大杰作。
7.丁玲的小说处女作是《梦坷》,成名作是《_
》。
8.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在法国写成的《
_》。
9.1923年,_与施蛰存一起,进人共产党人主办的上海大学文学系学习,1926年秋,二人又一同加入共青团。
10.《七月》的名字是
_起的,用以纪念全民抗战爆发的历史时刻。
11.1943年和1944年,张爱玲在沦陷区上海发表了大量风格独特的作品,其中编小说结集为《传奇》,散文结集为《_
》。
12.“九月诗派”得名于_
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
13._
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后,博览群书,手不释卷,立下了“横扫清华图书馆” 的志向,又有“人中之龙”之誉。
14.诗人冯至还创作有著名的中篇小说《
_》和抒情散文集《山水》。
15.梁实秋与
_合著的《冬夜革儿评论》一书,批评的是“五四”时期有名的两本新诗集,一是俞平伯的《冬夜》,一是康白情的《草儿》。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续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猎选或多选均不给分。
1.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t为代表的刊物是()。
A.《诗》
B.《语丝》
C.《新青年》
D.《现代评论》
2.解放区民歌体叙事诗的主要作品有《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赶车传》、《王九诉苦》和《赵巧儿》等。其中《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
A.李季
B.阮章竞
C.田间
D.张志民
3.鲁迅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期间,接触到一些国外的文学作品,以翻译的形式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小说()。
A.《呐喊》
B.《斯巴达之魂》
C.《怀旧》.D.《狂人日记》
4.《都市风景线》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主义手法表现现代都市生活的小说作品。其作者是()等。
A.穆时英
B.刘呐鸥
C.戴望舒
D.施蛰存
5.40年代后期,《骆驼样子》被美国人Evan King译介到奖国,更名为Rickshaw Boy(《洋车夫》),但作了一个戏剧性的改编,令老舍大为气愤,引发了一场版权官司。这个戏剧性的改编是()。
A.删去了结尾的整整一个半章节
C.祥子与“革命青年”阮明参加了革命
C.删去了“革命青年”阮明的形象 D.加上了祥子和小福子的大团圆结尾
三.多项选择题
1.1922年在南京主办的《学衡》,是穿着西装的复古派,产生了很大的迷惑性,其主要成员有()等。
A,梅光迪
B.林抒
C.胡先彇
D.吴宓
2.闻一多关于诗歌的“三美”主张,是指()。
A戏剧的美
B.音乐的美
C.绘画的美
D.建筑的美
3.京派是活跃在北方京津地区的一股强大的文学势力,其成员主要有()等。
A.与语丝社有关的作家,如周作人、废名、俞平伯等
B.与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有关的作家.如胡适、沈从文、梁实秋、凌叔华、孙大雨、梁宗岱等·
C.与创造社和太阳社有关的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蒋光慈等
D.京津高等学府里的师生,如朱光潜、李健吾、林徽因、冯至、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萧乾、林庚、李长之等
4.后期左翼小说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等。
A.茅盾
B.柔石
C.沙汀
D.艾芜 5.在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先后创作了儿部多幕剧,主要有()等。
A.《明朗的天》
B.《胆剑篇》
C.《清明时节》
D.《王昭君》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要求:内容切题,要点齐全,举例通顺,无错别字。
1.《呐喊》和《彷徨》各有哪些作品(各说出三篇以上)?题名“呐喊”、“彷徨”的主要用意是是什么?
2.创造社作家抒情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简要说明觉新悲剧的意义。
五、分析题(25分)
要求: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
以《我爱这土地》为例,分析说明艾青爱国主义诗歌在表现方式上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说明: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1.1989
2.小河
3.春柳社
4.现代
5.雨巷诗人
6.伤逝
7.《莎菲女士的日记》
8.灭亡
9.戴望舒
10.萧红
11.流言
12.1981
13.钱锤书
14.伍子胥
16.闻一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给分。
1.D
2.A
3.B
4.B.5.D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说朋:每题有1一4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
1.ACD
B.BCD
C.ABD
4.ACD
5.ABD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说明:内容切题,要点齐全,举例具体,文字通顺,语气流杨,无错别字,则可给满分。要点陈述与本答案相近即可.只要能自圆其说,观点可以与本答案不同。
1.《呐喊》和《仿徨》各有哪些作品(各说出三篇以上,题名为“呐喊”和“仿徨”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1)《呐喊》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3分〕
(2)题名“呐喊”,意思是受新文学运动的鼓舞,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以呐喊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2分〕
(3)《仿徨》有《祝福》、《在酒楼》、《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和《离婚》。(3分)
(4)题名《仿徨》,兽迅有诗《题〈仿徨〉》曰:“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甲荷戟独仿徨”。(2分〕
2.创造社作家抒情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创造社作家抒情风格的形成,与他们心中的郁积无处排解有关。他们大多生活在国外,无法反映中国社会中的现实间题,只能抒写一个弱小民族在异闰他邦的屈辱和长期郁积在自已心中的愤懑,或通过想象中的主人公形象来寄托白己的理想。形成了抒情小说的基本特点。(6分)
(2)创造社作家抒情风格的形成,也与他们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影响有关。无论是郁达夫的《沉沦》还是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都受到日本“私小说”影响,具有明显的“自叙传”特点。(4分)
3.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简要说明觉新悲剧的意义。
(1)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被选为家族的继承人,他奉行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但这并非一个“性格儒弱”所能概括的。因此,觉新的悲剧不在于他愚昧、顽固或保守,而在于家族制度和旧道德伦理的强大。(5分)
(2)觉新接受过新文化新思想的洗礼,也曾胸怀抱负,他带给弟弟妹妹的《新青年》等书刊,也使他自己受到了震动,他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地位和命运,知道自己的生命在一步步走向深渊。觉新两面遭受指责,最后只好把痛苦拿来自己下咽。因此,觉新的悲剧颇为典型地象征了一种新思想落地生根的某种艰难性。(5分)
五、分析题〔25分)
说明: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要点陈述与本答案相近即可,只要能自圆其说,观点可以与本答案不同。但如果举例不具体、不恰当,则不能给高分。
以《我爱这土地》为例,分析说明艾青爱国主义诗歌在表现方式上的主要特点。
(l)艾青对土地、家乡、穷苦人,总是充满同情。《我爱这土地》诗意含蓄、深机、内敛,情感的抒发显得庄严神圣,犹如杜鹃啼血,凝重深沉,铭感肺腑,优愤深广。(5分)
(2)《我爱这土地》的格调格外的悲愤。蕴涵着忧郁的情感,他把自己比作一只鸟,即使是死了,羽毛也要腐烂在故土上面。(5分)
(3)举例具体、恰当。(10分)
(4)论述正确深入,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