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谐校园建设征文
以礼文化教育特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打一二分校礼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打一二分校 邬红卫
现代学校发展中,蕴涵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它极富魅力,力量强大,特色鲜明——这就是校园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自然也是一所学校蓬勃向上,具有新鲜活力的源泉。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十七大报告更是以较长的篇幅强调了培育和谐文化,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尤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当‚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时,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为了和谐校园建设的灵魂,越来越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和穿透力。
清华大学彭林教授认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是‚礼‛,他完全赞同钱穆先生关于‚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的论断。我校紧紧抓住中国文化的特质,礼文化的本质,和谐校园的实质,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架构起了‚礼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创建之间的坦途,从制度上确立了‚礼的教育‛的地位,提出了凸显‚礼文化‛精神的校风——和谐、向上,营造了以‚礼的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期待以‚礼的教育‛培育小学生民族精神,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并以此统领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推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一、精心营造物质文化,拓宽开放度,凸显教育环境的温馨
物质文化是一种有形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教育渗透性。我校虽然受现有硬件的限制,但十分强调优化教育环境、美化教育环境的重要性,着力开发教育软环境,在优化、美化学校环境中精心营造,努力透出校园环境的个性化,做到开放灵活,拓宽了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途径,丰富了物质文化建设的内容,真正做到环境为教育服务,物质为精神服务。
1、‚活跃‛的墙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使器物、物体和精神财富起到教育作用。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周围的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让教育的力量渗透到校园环境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让学生时时处处能见的墙面‚活跃‛起来。
教室外墙、走廊、过道按礼文化教育的序列进行了精心布置。一楼‚礼的心语‛记录了各届学生在礼文化活动中获得的新知、积累的感悟、成长的脚印,知行统一;二楼‚中华节庆‛以诗、书、画的形式,通过学生的笔描摹出他们经历过的中华节庆,情景交融;三楼‚主题教育‛捕捉了学生在各类主题教育中闪现的美好瞬间,智趣兼容。墙面是活跃的,会说话的,记载的都是学生在礼文化活动中的点点滴滴,每一处都有‚礼‛的影子、‚礼‛的种子,都散发出真、善、美的芬芳,教育的力量无形中增强。
2、‚灵动‛的影视
影视的教育优势在于它的直观、可再现性,吸引学生眼球。我们开设午餐影视、开通‚阳光贝贝‛电视台和课间广播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灵动的受教育舞台。电台由学生自己主持,团员青年承担每期的策划、编制和指导的任务。‚礼的细则‛拍成电视系列片,每周向全校师生滚动播放,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礼的少年‛是电视台针对学校涌现出的在各个方面表现优 2 秀的队员拍摄的专题片,宣传发扬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用榜样引领,以典型说话,具有更深远的教育意义;同时我们还把形势教育、十七大精神的‚三进‛工作都与礼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影视这一更为直观的手段向学生加以宣传教育。
3、‚立体‛的网络
我们建设了‚礼的教育网站‛。它是我校师生共同学习礼文化的互动的网络平台。《凡师礼韵》以叙议结合的方式,通过年级组教师师德、师风、师能方面的点滴事迹来诠释礼;《资源教室》中开设了《家教广场》、《乐礼学礼》、《由表及里》,通过家校互动学礼、专家名人言礼、教师心语说礼,来感悟礼;《积礼中心》以写实的方式,通过教工发展部、学习资源中心、新闻中心等各部门的绩效来践行礼;《学生天地》更以《常礼学习》、《民俗民风》、《益智游戏》、《中华节庆》、《星光灿烂》、《我的习作》等多姿多彩的栏目让学生在礼的殿堂驰骋、翱翔。同时,每个班级都积极创建Buckets班级网页,利用网页,孩子们可以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表达自己热切的愿望,表现自己诚挚的礼节。而《学校论坛》更是架构起了学校、家庭、社会,在校学生、毕业学生、学校教师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让礼文化得以拓展、延伸。
4、‚缤纷‛的节庆
所谓的‚让教育的力量渗透到校园环境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中去‛,不仅仅要固定的环境‚活跃‛起来,更是抓住教育中最鲜活的内容,不失时机地利用教育软环境显示教育功能,让环境随教育的主题、教育的内涵、教育的本质流动起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股涌动的清泉。而抓住节庆教育的时机,以‚三融合‛亮现节庆的缤纷,是我们的具体做法。班级中有专门的节庆教育版面,不同的年级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布置,学生的活动成果、学礼感悟、节庆作品等都融于节庆版面中;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校园环境也 3 随着节庆的变化更替,中国结、大红灯笼、窗花剪纸、对联、灯谜、福娃等等这些象征着民族文化的元素融于校园各个角落;世博心语灯谜、海宝元宵灯、重阳敬老诗画展、中秋菊展等,将社会热点、学生关注点、教育重点融于校园环境中。
独特的礼文化环境以自己独特的语言,不仅仅给学生诗情画意的美的享受,而且含蓄地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是亲切的、平等的交流,是春雨润物的熏陶,是将传统文化积淀成人格的教育,富有魅力。
二、全心打造制度文化,加强执行力,呈现教育秩序的祥和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为了保障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用制度强化,用情境来内化。为了保障教育的秩序美,为了实现以礼文化为特征的育人目标、办学思路、管理模式,学校在机制建设与情感内化上下足了功夫。
1、机制建设的宽严相济
探讨礼文化,营造和谐校园,首先就是要认识礼的本质是一种规则,礼的精神是和谐、向上。我们制度的建设、机制的保障的落脚点是‚礼‛,着力点是‚礼‛,突破口还是‚礼‛,因而我们讲究的是宽严相济的机制建设,追求的是刚柔并济的人性管理,注重的是礼的本质和礼的精神的和谐统一。
‚严‛是学校规范化的管理,学校制度体系的构建。‚三个整合‛(即:和制度整合、和师德整合、和课堂整合)和‚五个板块‛(即:常礼教育、中华节庆教育、仪式教育、主题教育、学生社团)架构起学校礼文化制度体系的核心要素;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管理条例、工作流程是与之相配套的相关条目;而‚管理条例‛的激励作用和‚工作流程‛的行动指南是加强执行力的有效手段。这些项目的相辅相承促使教师工作有理有据,按规则办事,学生受教育方式有的放矢,照规范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严‛是礼的本质的反映。
‚宽‛是教师自主化的教育教学,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发展。保障教师的教育教学创造受到尊重,建立在教育的民主、教研的开放、师生的个性张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宽‛是礼的精神的反映。
我们有制度、有规范、有模式,但是这决不是刻板的、家长式的、管教式的,而是以宽泛的要求,温馨的语言给予最真诚的提示与警醒。我们有《师礼公约》、《教学常礼》。《师礼公约》以服务为核心、微笑为标志、真诚为基础、和谐为目标,提醒教师对学生要做到语言美一点:坚持讲普通话,语气温婉和善,语言亲切优美;倾听广一点:专注听学生说,广泛听取心声,深入学生内心;鼓励实一点:不说教育忌语,多说教育寄语;不俯视学生,多仰视学生;不标签式鼓励,多实质性激励;沟通活一点:沟通之前渠道畅通,沟通之时思路畅行,沟通之后心情畅快;关怀远一点:关注学生的健康与生命,关注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而《教学常礼》以更为细致的语言明确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具体要素。
我们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有理想,铸师魂,做新时期教育园地的守望者;勤学习,砺师德,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爱岗位,炼师能,做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守原则,立师表,做校园和谐发展的建设者;淡名利,扬师风,做服务育人的践行者。
针对学生我们还有《礼在课间》、《礼在学校》、《礼在课堂》等行为准则。
‚宽严相济‛机制建设一方面让师生熟悉学校生活的路径以及行为目标;另一方面以情感为投入,让其自主参与校园内学习与实践。
2、情感内化的入情入理
学校制度的制定充满人性,审美性,依据教师需求,把教师的自身发展放在首位。除了学校制度的制定具有劝戒性、教育性、情感性外,学校制度的执行还必须入情入理地内化为教师共同遵循的价值观,才会呈现其光芒,散发其魅力。
首先我们确立了‚树立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的信念;强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表现积极自主的生活与工作态度‛的礼文化价值观,并以此彰显礼的本质和礼的精神,凸显礼的核心因素——善!为了进一步表现其行动力,我们具体化之:做个关心孩子,能让孩子与你亲近的老师。做个能用工作绩效来表现自己业务水平的老师。做个对学校忠诚,处处维护学校声誉,为人厚道,能真心为他人的出彩而欢笑、鼓掌的老师。
其次,我们确立了教师发展评估梯队,通过对骨干教师、把关教师、合格教师、青年教师在素质发展、教育教学行为、教育教学成果方面的指标要素核定,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可持续性的目标准则和发展平台。这样的一个体例,让教师有余力、有能力、有实力地实现自我价值,践行礼文化价值观。
第三,对教师以行为、情感、人格激励影响,以舆论、榜样、案例引领导向。温柔的言语或许是‚治病‛的良方,含蓄的指点可能比直意点穿更具效果。例如针对夏季来临教师着装问题,作诗《做一朵美丽的夏花》来提醒教师要衣装得体、端庄淑娴、素养高雅,做校园内一朵朵圣洁美丽、学生可仿可学的‚夏花‛。
总之以情感的力量,让学校的制度温柔地步入师生心灵的门坎,制度的内化就事半功倍了。
三、全力锻造精神文化,升华人文性,彰显教育人性的芬芳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道德风尚及精神面貌,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表现在校园内多种文化载体及其行为主体身上,让人时时处处感受到它的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学校为提升精神文化建设的品位,力抓四大举措加强礼文化建设,让师生的知情意行达到和谐统一,让师生人文素养得到提升,散发教育人性的芬芳馥郁。
1、举措一:师生共同学礼文化
精神的提炼,文化的培育离不开一个学习、积淀的过程,我们学校以礼文化为特色创建和谐校园,师生共同学习礼文化就成为厚实基础的主要举措。
通过学校网站的《资源教室》、《乐礼学礼》栏目,为师生推荐相关的礼文化学习资料;通过教工学习、中心组学习、班主任会议、队干部会议、班会等渠道,为师生进行礼文化的培训;通过学校论坛、教师博客交流学习礼文化的体会。
对学习内容由狭义到宽泛,由粗浅到深入,由通俗到经典;学习形式从‚请进来‛到‚走出去‛,从集体讨论到个别交流,从讲坛式到访谈式。
通过几轮的学习,现在我们的学习已经进入‚诵读经典,陶冶性情,砥砺品性‛上层阶段。我们提倡教师读《大学》,学生读《弟子规》。对《大学》的学习我们按中心组学习、年级组学习、教工学习三个层面展开,开设‚精彩的讲坛,绽放的风采‛论坛,教师通过学《大学》、品《大学》、议《大学》,把握《大学》的内涵与精髓,尤其是寻找对‚为人、为师、为学‛的现实指导意义。把学生诵读《弟子规》与学生的行为规范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行为约束力。
‚礼乐的教化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而更是对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这一点对于现代教育尤其具有针对性。‛我们以礼文化学习为抓手,以经典诵读为提升点,相信师生共同学习礼文化的步子一定是正确而坚实的。
2、举措二:礼的教师形象工程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自人的这个活的源泉……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的真正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在校园文化建设 7 中,教师队伍的建设,师资素质的提高,其作用非比寻常。
开展‚礼的教育‛,教师的示范作用更是关键。我校在教师中开展了‚学礼行礼‛的活动,结合学校的资源,全体教师一起学习茶礼,迈出了‚学校教师礼的形象工程‛的第一步。
礼文化建设必须是和师德建设紧密结合的。‚凡师礼韵‛是学校师德建设的一个品牌,由此衍生出了‚凡师礼韵‛教师网上行——记录教师师德闪光点;‚凡师礼韵‛教师五分钟论坛——讲述身边教师的感人故事;‚凡师礼韵‛师德评选——评选年度感动校园人物。由此取材的诗歌情景剧《流淌在民工子弟心田的清泉》,去年获得了市科教党委‚为人、为师、为学‛讲述身边的师德故事活动一等奖。
同时我们还将教师读书活动、班主任沙龙活动、一合教工活动俱乐部、满意工会评选等融于礼文化建设之中,让教工在活动中 ‚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经过不断的砥砺和涵养,逐步提升素养,提高境界。
3、举措三:礼的校本德育体系
‚礼的传授,一定要把人文精神作为重心‛,其中关键又有两点:‚第一,‘德’是礼的灵魂。‛‚第二,‘敬’是礼的核心。‛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根据学校礼文化的特征,建立了礼的校本德育体系。‚礼的教育‛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由五大板块组成,即常礼教育、中华节庆教育、仪式教育、主题教育、学生社团。
常礼教育每周一课,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为主要教育内容,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中华节庆教育(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主要通过节庆教育课、主题班会、学生社会实践、版面布置等途径,开展按年级、分类别、有层次的教育,通过一系列的节庆教育活动把民族的、传统的、有生命力的东西留在学生脑海中,把民族精神的魂刻在孩子们的心里。
仪式教育每个年级一个内容,紧扣礼的教育主题,紧贴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活动。‚做个知礼懂礼的好孩子‛新生入学仪式,在‚礼的教育‛主题曲中,一年级新生在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牵手下,走入礼仪的殿堂,戴上整齐的礼帽,举起右拳宣读‚礼的孩子入学誓词‛,礼的种子在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播种、发芽……礼的精神在传承、礼的文化在延续。‚礼的孩子去远航‛是为毕业生设计的经典活动。毕业生们以不同的形式,回顾五年的小学生涯,五年的礼的熏陶,五年的成长经历。之后,点燃手中蜡烛,许下美好心愿,烛光搭成一个大大的‚礼‛字,天空中绚烂的烟花铺开。点点烛光就是孩子们心中真、善、美的火苗,朵朵‚礼‛花就是孩子们心中升腾起的希望。
主题教育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最令学生心驰神往的。‚礼花缤纷闹六一‛的儿童节活动、‚校园恒美‛的艺术节和科技节活动、‚茶香千里,礼传四方‛的茶礼演示活动、‚我运动,我快乐‛的运动会,已经成为主题活动的品牌。这些主题活动不仅是适合学生年龄,更是根据时势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如为结合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迎接北京奥运,我们设计了‚阳光体育缤纷乐,北京奥运灿烂行‛的校运会,让孩子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分享努力进取的喜悦,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为2008年北京奥运奏响前奏曲。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我们的这项活动作了报道。
学生社团设置有‚仪仗队‛、‚茶艺队‛、‚插花队‛、‚中国象棋队‛、‚舞蹈队‛等十多个学生社团。不同的艺术内容与形式和礼文化教育有机结合,使其散发出浓浓的艺术气息。仪仗队员在升旗仪式中的庄重肃穆,茶艺队员在茶艺表演时的端庄高雅,象棋高手在比赛中的睿智镇静,舞蹈队员在翩翩舞姿中的活泼翩跹……让我们感受到礼乐文化的力量,已经于‚润物细无声‛中,步入学生心灵,使学生的心越来越有序化,越宁静。
4、举措四:礼的共建网络通畅
学校构建了由学校、家庭、街道、部队、专家组成的‚礼的教育‛共建单位,形成了畅通的礼的共建网络,在宽松、祥和的氛围中开展相关的共建活动。
‚礼的教育‛研讨会,邀请不同层面的人士从不同角度畅谈对‚礼的教育‛的理解,为学校‚礼的教育‛出谋划策,为教育真正跳出围墙,实施开放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与四平街道联合举行‚蒲公英行动‛出征仪式,积极参与女性礼仪风采活动,与‚阳光之家‛的智障人士结对,学生、教工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他们传授各种技能,将‚礼‛带进‚阳光之家‛。学生走进军营,体验部队严明的军纪生活,八一建军节为部队带去红领巾最真挚的祝贺,部队国旗班的叔叔进校园为学生进行队列训练。同时,‚红领巾护河队‛、‚社区雏鹰假日小队‛、‚礼仪小使者‛到社区的各个地点开展活动,在为社区服务中成长,受到居民和街道干部的好评,更是为‚礼进社区‛添上了生动一笔。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融合社区、部队、家庭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促进大家共同发展,获得共赢。
教育的成功是环境的陶冶和人格熏陶的结果。几年来,学校以共同的价值追求、高雅的文化自觉、健康的情感体验、有效的教育载体,全力营造礼文教育氛围,以此凝聚引领师生,扩大学校影响,提升学校形象,奏响和谐乐章。
参考文章:
1、《礼乐人生》——程曦《光明日报》2006年7月
2、《以‚礼的教育‛为特色的小学校本德育操作体系的探索》——薛志刚
3、《学校文化的创建在于思想和行动》——薛志刚
4、《在中华传统节庆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民族精神》——朱文颖
第二篇:和谐校园征文
共 建 和 谐 校 园
内容提要: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共建和谐校园是每一个人共同的)希望。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实践。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和谐校园的构建有五个基本要素——人、事、物、景、情的和谐。宋延生说过:人的和谐是关键、事的和谐是核心、物的和谐是保障、景的和谐是窗口、情的和谐是基础。
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那么,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呢?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除了景、人、文化外,事、物、情的和谐也是非常重要的。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1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孩子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我国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我们附中校园虽然不大,但各种花草树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教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绿意,不仅能给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无穷的希望和力量。当然,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一帧帧醒11 《和谐校园》 宋延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8月
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
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的校园。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有人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人把教师比作学生的第一盏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身为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彼此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当一个学生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给幼小的心灵以温暖的慰籍,给平凡的日子以真切的感动„„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我们就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的个性如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地伸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附中处处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热爱运动的同学能在“体育节”上一展矫健的身姿,喜欢书画的同学能在“文化节”中尽情挥毫泼墨,擅长表演的同学能在“艺术节”里赢得阵阵掌声„„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另外一个校园是不是和谐,除了优美的景色,良好的人际关系,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还要看领导班子的和谐、看干群关系的和谐、看师生关系的和谐。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类人构成,而其中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基础。校园是否和谐,首先就看这个学校班子是否和谐,这是由领导班子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而
事业、风气也是非常重要的,事业发展兴旺,师生心气很足,正气蔚然成风,这极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如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萎缩萧条,前景堪忧,前途无望,家长投诉多,社会意见大,上级追究严,肯定是人心惶惶,人心思散。连生存和发展都成问题的学校,肯定是无和谐可言的。而校园的中心工作无疑是教书育人,所有的事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工作进行的。岗位的设置、人员的安排、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落实、校园建设与后勤服务的保障、教职员工的考核评价等大小事无一不关系到校园的和谐,而所有的事均靠人来组织落实,因此,学校的事业要兴旺发展、要充满活力与生机,关键在人。
和谐的人际关系、干事办事的良好氛围,没有物的和谐肯定是难以为继的。这里的物既指显性的客观物资条件,又包含隐性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物的和谐既表现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置的和谐、教职员工福利待遇的和谐,更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和谐。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置是否和谐,关键看其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如有的学校班额数超过七十人,课室挤得水泄不通,前排的学生桌椅顶在黑板前,是为不和谐;有的学校为更多地容纳学生而将功能室改为课室,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空间几乎没有,是为不和谐;有的学校教学区与运动区、生活区功能不分或混杂一体,是为不和谐。
相比显性的物的和谐,隐性的物的和谐显得更为重要。学校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奖优罚劣的机制的健全和谐,是维系校园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如学校各岗位的“职责”、“安全管理制度”、“奖教奖优条例”、“教职工考核评比条例”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成效。
人的和谐、事的和谐、物的和谐、景的和谐,都是以情的和谐为基础的。人决定了事、决定了物、决定了景,人是关键;而人是有情感的人,人是情的载体,情是人的灵魂。因此,情的和谐是人、事、物、景和谐的基础。
情的和谐应该是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教职工情的和谐、学生情的和谐的内在动力。在校园三大主流人群里,领导干部因其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职工的 “情”,而教职工也因其工作性质与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学生的“情”。由此,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最为关键,教职工情的和谐最为重要。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让你我携起手来,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校园吧!
第三篇:构建和谐校园征文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学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所学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也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
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一所学校,人际关系主要由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教师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构成。
构建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校长是关键。校长要有高尚的情操,光明磊落,以德服人,要相信学校里的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是为了搞好教育工作而来学校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为了搞好自己的学习而来学校读书的。在信任的基础上再考虑学校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说穿了就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关系,所以校长要善于经营心灵,要用光明前景激发人心,用真情关怀温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人格魅力臣服人心。这样,校长和老师之间、校长和学生之间就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学校师生将会更加大度、更加宽容,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也将得以建立。
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的培养在构建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友好、合作对于学生学习进步和心理发展,以及增强集体凝聚力等都具有更积极的意义。学生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纯洁性和丰富性。学校是向下一代传授知识与文明、传播科学与真理、传承道德与精神的场所,教育的对象是天真无邪的青少年,这种情况必然体现在学生的群体人际关系中。同时,在班集体中,所有成员都可以进行直接交往;几乎所有教育活动都是以人际交往的形式进行的。学校越是追求教育效果,学校的人际关系也就越加丰富多彩。因此,改变控制方式,优化师生关系,积极创造教育情境,营造良好教学气氛,丰富集体活动内容,更新活动方法和组织形式等等,都有利于和谐班级人际关系的培养。
二、构建和谐的教育体系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构建和谐优化的教育体系成为构建和谐学校不可或缺的方面。构建和谐优化的教育体系,就是要按现代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学习、学会关心。
学会生活,学校要加强生活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生存素质,拓宽劳动教育内涵,加强加大科技含量,传授科技知识,训练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创造、竞争、合作的个性品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并享受美好的生活,达到“生活与生存的和谐”。
学会健身,就是要探索特色教育和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注重活动课程实效,拓宽特色教育活动面,提高活动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敢于竞争、竞技的个性品质和健康坚定的人格,发展学生的审美、塑美能力和完美的心理素质,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审美素质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健身”,达到“训练与锻炼的和谐”。
学会学习,重点是研究学法,改进教法,精讲精练,优化教学过程。以网络技术为平台,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以“做中学”实验为基点,努力培养师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等感官同时使用,激发兴趣,引导思维,探究问题,走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施教与求知的和谐”。
学会关心,是要弘扬人文智慧,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尊重人格,注重心灵的共鸣。师生以尊重关心为前提,体现以“关爱、宽容、和谐、共生”为宗旨的人文素养特征,着力从人心、人格、人性、人生的四个方面推动师生在教育实践中相互创生,共同提高。通过创设育人的情境和教育机智,大力弘扬自主、创造、竞争、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优良的人文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关心”,达到“管理与自律的和谐”。
三、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指各种影响人的教育因素的总和,主要由校园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观念环境及周边环境等组成。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对学生起到独特的、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学生能从环境中习得。
与教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包括校园的花草树木,校园的绿色,乃至校园的空气质量、噪音范围和光线亮度等。校园的物质环境则指校舍建筑、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和其他一切有形的教学设施。舒适、幽雅的自然环境和卫生、安全的物质环境,使得师生们神清气爽,心情愉悦,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学校人际环境是无形的,即我们前面提到的人际关系。它和观念环境是一对平行的概念。学校的观念环境主要指以存在于校园的观念(最重要的有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文化观念等)为因素构成的环境,最不容易把握。观念环境的影响力取决于它附着于群体的状况,它附着于群体而又影响个体。通俗一点讲,这就是所谓的校风问题。当某种观念在师生群体中的附着面很小时,也就不成其为“风”。校风的核心是学校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整合而形成比较稳定的观念系统、信仰系统、目标系统等。
以上四类,一类和二类是物化环境,三类和四类属于人文环境。实际上,在物化环境中也可以反映出人文观念。观念环境的重要性和广泛性,使得我们更容易理解观念环境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而且,教育的使命是我们不得不特别重视观念环境,同时,又须从综合治理中来构建环境,有效地建设好观念文化环境。
学校是个小环境,社会是个大环境。我们这里所说的周边环境,即指社会大环境。这个周边环境既有地理位置的因素,更值得关心的却是周边观念的影响。社会观念环境对学校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我们在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时,不能不加以特别的关注与思量。
第四篇:和谐校园建设
一、对和谐的描述
和谐:
《广雅》“和:谐也。” 《玉篇》“谐:和也。”
两字同义。原都指音乐的协调和美。“和”强调配合得融洽;“谐”强调配合得匀称。《说文解字》“和:相应也。”也是描述音乐。如:
《尚书·舜典》记载:舜帝命其乐官要做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皆谐,无相夺伦,人神以和。”
强调声、律和八种乐器有序配合,奏出和谐的音律,使人和神借此达到和谐的境界。和谐后来被引申为:协调不同的人和事并使之均衡;也形容事物的和顺,适度,不过分。各种事物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和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发展。
《词源》解释为“协调”。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和谐从描写音乐的概念引申为描述人或事物关系的概念后,就被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于哲学领域,成为了一个哲学概念。主要表述为“和”。
如《中庸》里提出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促成事物的平衡和谐,天地就能保持其秩序,万物就能变化生长。赋予世界万物的存在以和谐的性质。
《易传》:“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说的是自然人类按照各自本有的特征分门别类排列和布局。有乾道必有坤道,有男人必有女人,有施予必有接受,有创始必有守成。日月运行必有寒暑交替,按规律运行,即大和谐。
西汉“天人感应”更是把人和自然看做是一个和谐系统中的自我调节。
王夫之把宇宙最高程度的和谐称为“太和”,即最高和谐。
春秋时期的史伯是最早对“和”发表看法的哲学家。
“和实生物”:即调和不同事物就能产生出新的事物。
“以他平他谓之和”:就是用一些事物去平衡另外一些事物,这就是和谐。这是事物的结合方式,也是新事物的产生方式。一说明了事物的多样性,二说明了多样性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和而不同”。
阴阳五行在春秋前是分开的,春秋之后阴阳和五行结合在一起了。阴阳思想强调对立;五行思想强调相克相生的联系,这就是一个和谐的系统。说明了多样性统一的和谐思想。
在后天八卦中,乾坤被称为父母卦。父母卦生出“三子三女”:长男曰震,中男曰坎,少男曰艮;长女曰巽,中女曰离,少女曰兑。八卦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或家族体系。
周敦颐给《太极图》作说明:“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表达了“和”是事物生成、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原因的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承认对立,但不认为对立和斗争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一味讲对立和斗争不可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中国哲学更关心如何以一种恰当的方式消除事物之间的冲突和对立,使事物保持和谐状态。
北宋张载《正蒙·太和》:“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必有仇,仇必和而解。”事物的对立斗争最终要走向“和”。
可见,万物的共生共存正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追求的世界理想化状态。把“和”看成是事物生成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中国哲学一种独特的思维和观念。
“和谐”一词由最早形容音乐的合拍优美引申到描述人、社会、自然之关系的和顺和睦融洽,它的核心意义已经成为一种思想和哲学。
“和谐”作为中国社会悠久而珍贵的思想文化传统和价值追求,包含了我们祖先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哲学智慧,是理想的社会发展目标。“和谐”的思想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以及各家各派之中,积淀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核,它不仅闪烁着东方的哲学智慧,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取向,而且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古代对和谐社会的描述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共同追求和理想境界。其基本内涵是: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和睦相处”;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崇尚“合群济众”;
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和而不同”。
“大同社会”代表了中国古代理想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
《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东汉郑玄解释说:“同,犹和也,平也”。所以“大同”也就是“大和”与“太平”,也就是和谐社会与太平盛世。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
1、人与自然和谐
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而非天人对立。其经典论述是《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它强调人类必须以遵循自然规律并把它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追求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主张“仁民爱物”,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爱”精神扩展至宇宙万物。
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
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深深体现着生态智慧与“王道政治”的完美结合。
2、人与社会的和谐
其一,政治和谐。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政通人和)
其二,经济和谐。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市列珠玑,户盈罗琦,竟豪奢。)其三,文化和谐。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人与人和谐
提倡宽和处世,创造“人和”的环境,追求以“和谐”为主题的大同社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提出创造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人际环境。
4、人与自身和谐
在心与身的关系上,主张人之身心和谐,主张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
一是正确处理理与欲的关系。孔子说“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二是正确处理穷与达的关系。“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三是正确处理外在身份和内在品质的关系。
5、协和万邦的和谐世界
在民族间、国家间的关系上,主张和谐共处,协和万邦。
孔子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又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主张以文德感化外邦,反对轻率地诉诸武力。
对和谐社会描述小结:
中国传统文化善于从矛盾对立的事物中发现有利于解决矛盾、消除分歧的积极因素,强调把“和为贵”、“求同存异”作为处理矛盾或冲突的最佳途径和最高法则。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强调每个人只有通过“修身”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做到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因此,他们强调每个人都必须处理好人的精神需求与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谋取个人利益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努力做到身心和谐,义利统一。如倡导“舍生取义”、“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推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修养,和谐、和睦、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和而不同、和平共处的思想等等,都表现出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基本精神特征。
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以及追求和平发展的世界体系中,仍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核心价值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
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核心价值:政治上人人权利平等不存在压迫;经济上按劳分配不存在剥削。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在启迪心智、传授知识、确立人生价值、实现人类进化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致力于和谐校园的创建。
三、和谐校园基本要求
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要求: 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 的文明校园。
有了和谐校园,才会有和谐教育; 有了和谐教育,才会有和谐课堂;
有了和谐课堂,才会有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民主法治:
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挥
教职工全员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职代会、教代会制度,政务校务公开等 依法治校得到真正落实
公平正义 :
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学校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 :
师生员工互帮互助
诚实守信
平等友爱
融洽相处
安定有序 :
学校组织机制健全
管理完善
秩序良好
学校保持安定团结
和谐发展 :
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提高
教职员工生活富裕
工作生活环境良好
四、创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的构建涉及五个基本要素
和谐5个基本要素:人
事
物
情
景
1、人的和谐是关键
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类人构成,而其中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基础。校园是否和谐,首先就看这个学校班子是否和谐,这是由领导班子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领导班子的和谐并不是领导班子没有矛盾、不允许产生矛盾,也不是班子内部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意见,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和谐。这就是说,领导班子的和谐,是不同意见充分讨论甚至思想交锋但又形成一致意见和决议的和谐。在这过程中,班子“一把手”的言谈举止和所作所为是关键与核心。“一把手”坚持民主集中制,让大家充分说话,畅所欲言,又善于引导和集中大家的意见,形成决议和决定,这样的领导班子必然是一个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领导班子。当然班子的其他成员对于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没有领导班子的和谐,肯定就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而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一般就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如何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应当说领导干部和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2、事的和谐是核心
一个校园是不是和谐,除了要看领导班子的和谐、看干群关系的和谐、看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外,还要看是不是抓事业,树正气。事业发展兴旺,师生心气很足,正气蔚然成风,这极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如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萎缩萧条,前景堪忧,前途无望,家长投诉多,社会意见大,上级追究严,肯定是人心惶惶,人心思散。连生存和发展都成问题的学校,肯定是无和谐可言的。
事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核心所在,校园的和谐也是通过校园内大小事体现出来的。校园的中心工作无疑是教书育人。所有的事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工作进行的。岗位的设置、人员的安排、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落实、校园建设与后勤服务的保障、教职员工的考核评价等大小事无一不关系到校园的和谐,而所有的事均靠人来组织落实,因此,学校的事业要兴旺发展、要充满活力与生机,关键在人。
3、物的和谐是保障
和谐的人际关系、干事办事的良好氛围,没有物的和谐肯定是难以为继的。这里的物既指显性的客观物资条件,又包含隐性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物的和谐既表现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置的和谐、教职员工福利待遇的和谐,更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和谐。
4、景的和谐是窗口
校园的和谐是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主观感知的,这即是校园的风景。
人是这风景的主宰,是这风景的主角。和谐的校园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都应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都表现出校园的和谐。如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布局科学合理洁净的校舍、花草树木等等,均是展现校园和谐的窗口。
相信校园一草一木皆可育人。
5、情的和谐是基础
人的和谐、事的和谐、物的和谐、景的和谐,都是以情的和谐为基础的。人决定了事、决定了物、决定了景,人是关键;而人是有情感的人,人是情的载体,情是人的灵魂。因此,情的和谐是人、事、物、景和谐的基础。
情的和谐应该是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教职工情的和谐、学生情的和谐的内在动力。在校园三大主流人群里,领导干部因其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职工的“情”,而教职工也因其工作性质与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学生的“情”。由此,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最为关键,教职工情的和谐最为重要。
五、抓好和谐校园建设的根基 服务型领导班子 成员之间支持配合 教师乐教、师生融洽 学生勤奋好学
领导教师之间信任平等 校园环境优雅
经费支持、收入差距合理 制度刚性中突出人性化 服务型领导班子
1、转变观念
2、变传统的管理型为服务型
3、当好教职工的后勤部长 成员之间支持配合 中层干部: 承上启下
执行学校决策
带好自己的团队
副校长:
服从、配合、支持党政主要领导
领导好分管部门中层干部 校长、书记: 带好一般人
惠及全校人
教师乐教
师生融洽
和谐的课堂氛围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建立完善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学习制度。教师感受快乐的教学过程。
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
同学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同学。
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 一颗真诚的心。
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
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学生勤奋好学
建立良好的学风、良好的校风。
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
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快乐学习。领导教师之间信任平等
在岗位目标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要明确;
在工作分工上,是合作关系,要有责任意识,对所管的工作一定要负责;
在同志感情上,是朋友关系,彼此要把自己定位为“诤友”。
做到“三个字”,即忍、让、导。
忍,就是能容忍他人的某些不足,时刻以一颗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别人;让,就是让利,时时处处以学校大局出发,必要时要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遇事多替别人想一想;导,就是一个导向、策略问题,在处理问题时,要引导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这样,既能融洽上下级的关系,又能赢得彼此之间相互支持,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也得以建立。
领导教师之间信任平等
要做到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交流不隔膜、互相支持不拆台、互相谅解不指责、互相关心不冷漠。相互之间以坦诚和善待相处,营造既有直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有信任与支持的和谐氛围,充分发挥各人所长,相互补充,弥补个人之短,从而聚合起一种能发挥整体战斗力的优势。
提倡做使领导宽心的人,不把难题上交;做使下级舒心的人,不把责任往下推;做使同事放心的人,不在背后搞小动作。
要善于“经营”人心:在处理同事关系时,要特别注重把人心当作一项工程来“经营”,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激发人心,用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用教管结合净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高尚人格臣服人心。这样,既能消除同志之间的隔阂,又能增强学校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校园环境优雅
要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创建和谐的教育服务,完善教育设施,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
打造花园式校园。草坪绿树,亭台长廊。名人事迹,励志名言。经费支持
收入差距合理
经费支持是创建和谐校园最重要的基石。
一靠上级,二靠发展。
保持学校领导、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收入上合理的差距,向一线教师倾斜。
贫穷无和谐,不公无和谐。制度刚性中突出人性化
提倡“人本”管理不等于抛弃制度管理而是要努力在刚性制度管理中渗入柔性人文关怀。
在制定制度上——解决校长的要求与教师的认同之间的矛盾
在完善制度上——广泛听取教师合理建议
在执行制度上——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 总结:
创建和谐校园的最终目标:
一、打造名牌学校。使学校成为一所全校师生员工从自我做起,从自己的岗位工作做起,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干事创业,而又和谐相处的学校,使学校成为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才的摇篮。
二、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不断发展,培养不断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办人民真正满意的义务教育
第五篇:建设和谐校园
建设和谐校园,从细节做起
我们的学校是和谐的校园,同学们在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以及纪律等方面,都是不错的,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面,还是有不和谐音的存在,我们当中,还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得体行为,在损害着我们的声誉。从整体上来说,我们做得很好,从细节上而言,我们却有着太多可以改正和提高的地方。可是我们却经常对我们细节上的不足,抱着视而不见或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非常不好的心态和做法,必须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重视。
在我看来,对细节的轻慢,就是对成功的拒绝!
和谐,就是当老师向你提问时,你从座位站起来,即使你不能回答;
和谐,就是当同学从你身边经过时,你点头致以微笑;
和谐,就是当你走进教室时,你把关着的门轻轻的拉上;
和谐,就是当老师批评你时,你多一点感恩的心;
和谐,就是当你看见地面有垃圾时,弯腰拾起;
和谐,就是当你看见同学有不得体行为时,你一声礼貌的劝阻;
和谐,就是当你在对待老师和同学时,多一点宽容和理解;
和谐,就是当老师上课之前,你把黑板擦干净;
和谐,就是当你看见清洁工人时,有一份对她的尊重;
和谐,就是当你在吃饭时,少一些浪费,多一点节约;
和谐,就是当你看见同学遇到挫折时,少一点讥讽,多一点鼓励;
和谐,就是当你埋怨地面不整洁时,你拿起工具动手打扫;
和谐,就是当你要责备别人时,先问问自己是不是也有过错;
是的,这些你能够轻而易举就做到的细节,就是构成和谐校园的的要素。细节,体现在你的一举一动中,体现在你的一言一行中。做好这些,不需要智慧,不需要勇气,不需要体力,不需要钱财,它惟一需要的,就是你要有心,有一颗在细节中,发现美,发现光明的心。
最后,让我们记住一句简单朴素,却又充满哲理的话吧,那就是:细节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