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苦寻60年的父亲“模样”终于找到了(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3:3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明节,苦寻60年的父亲“模样”终于找到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明节,苦寻60年的父亲“模样”终于找到了》。

第一篇:清明节,苦寻60年的父亲“模样”终于找到了

5年前,本报刊发读者来信《他想知道志愿军烈士父亲长啥样》

5年后,在本报持续关注下这位安徽老人如愿以偿

清明节,苦寻60年的父亲“模样”终于找到了!

江南时报记者 刘浩浩

欧阳兆堂是个热心人,他帮助烟台的王玉英寻找到抗美援朝时的战友,本报曾做过报道。江南时报记者 乐涛 摄

60年前,安徽青年姚钧鑑从老家报名参军,却不幸埋骨朝鲜。60年后,姚钧鑑烈士留下的三个子女,都已成了年过半百的老人。“父亲走的时候,我只有7岁”,长子姚存林面对父亲未留一张照片的遗憾,毅然踏上了寻找之旅。

本报5年前刊登的这个故事感动了无数人。而日前记者得悉,姚存林这个跨越60年的心结终于被解开。在本报以及各界好心人的长期帮助下,通过画家的妙手,姚钧鑑的容颜在半个世纪之后奇迹般重现。姚存林老人苦苦找寻父亲的模样,终于有了圆满结局。

本报5年前的报道

他想知道

志愿军烈士父亲

长啥样

编辑同志:

在我从事南京军区军史馆筹建工作过程中,近日收到一封安徽歙县一位65岁的老同志姚存林充满深情、悲情而又满怀希望的信件,要寻找54年前作志愿军父亲姚钧鑑的照片,我受当事人之托,今天寄希望于贵报,能否牵线搭桥。以便了却姚存林妹妹和弟弟还有自己的一个心愿„„„

在姚钧鑑参军的二三年里,基本上是每月都给家里通信,也曾给家里寄过两张照片,一张是和一位战友的两人合影照,好像是1949年10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左右拍摄的,两人着装整齐,两个人小腿上都打了白色的绑腿,形象威武,另一

张是个人照,他手握着冲锋枪站立在悬崖峭壁的山坡上,头顶戴着一个大沿帽,显得神采奕奕,这一张好像是在朝鲜战场上拍摄的。由于是解放初期,当时的年代家中有人在部队参军那是很光荣的事,地方基层干部经常把姚钧鑑信件、照片拿东家拿西家去传看并宣传,后来就搞得损坏严重,再后来就遗失不见了„„

如果您是姚钧鑑同志一个部队班排连营团的领导或战友,或是这些战友的子女亲友,或是知情者与姚钧鑑同志相识,有姚钧鑑同志赠送的照片或与他的合影,请您一定务必联系提供,有关于他的战斗故事,牺牲过程能够详细描述,尽可能联系,完成他三个子女的心愿。姚存林联系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渔梁街70-10号。

本报读者 欧阳兆堂

(原载《江南时报》2007年11月6日 第3版,有删节)

烈士

之子

20年里苦寻父亲模样

“我父亲名叫姚钧鑑,他是1921年出生的,在他28岁的时候,也就是1949年,报名参军入了伍。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跟随当时所在的第三野战军赴朝参战,自此与家里失去了联系。”回忆尘封的往事,已经71岁高龄的安徽老人姚存林十分伤感。他告诉记者,父亲离家时,母亲才26岁,当时身为长子的他才7岁,排行老三的弟弟在母亲的腹中还未出生。

“父亲每月都会给家里来信,但是对自己部队的情况很少提到。”直到有一天,噩耗忽然传来,姚存林的母亲收到了丈夫的阵亡通知。在这封通知里,家人只知道姚钧鑑已经牺牲,但是死在何时何地则全然不知。更为伤心的是,姚钧鑑早前寄来的几张照片,因为被村人反复传看,竟先后遗失了。唯一留存姚钧鑑面貌的线索,也就断了。

“几十年过去了,由于没有父亲的照片,我们每年清明只能对着木牌拜祭父亲。”姚存林告诉记者,在母亲1998年去世后,不知道父亲究竟长啥样,成了他们兄妹三人最大的心结。而打退休那年开始,姚存林便把所有闲事抛开,正式打点行装,踏上了漫漫的寻父面貌之路。加上退休前曾进行过的一些寻找,时间已长达20年。

最后希望

姚存林辗转找到了南京

“虽然退休前也做过努力,但我真正开始下力气找寻父亲的面貌是在退休以后,找寻的方法非常普通和笨拙,就是到处查资料、给可能知情的人和单位写信。”姚存

林告诉记者,父亲离家时最小的弟弟还没出生,但现在三兄妹都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年轻时大家也有过找寻父亲容貌的想法,但是当时没有条件,只能作罢。1998年,母亲也去世了,兄妹三人对父亲的牵挂更加强烈,便更坚定了“找父亲”的想法。

据记者了解,姚存林原来上班的工厂效益并不是很好,退休后家庭经济状况也很一般,但是为了找寻父亲的线索,姚存林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

在找寻中,姚存林原以为父亲原来所在的部队会有档案和照片,但是多方打听后得知,父亲当年所在的88师早已撤编了。随后,他又查询得知,父亲原来所在的第三野战军部队,在1950年就已经划归了华东军区,华东军区就是现在的南京军区的前身部队。所以,在绕了一个大弯子之后,姚存林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南京。

2006年,姚存林辗转找到了南京。当时正在南京军区军史馆工作的欧阳兆堂偶然得知了此事,他对姚存林的寻父面貌之事十分同情,并率先通过本报做了披露。此后,欧阳兆堂一直密切跟踪此事的进展。

提供线索

本报读者

成为热心人

老读者可能都还记得,5年前,也就是2007年,本报曾经对姚存林寻父面貌这件事做过大篇幅报道。记者看到,在当年的江南时报上,以读者来信的方式,刊登了《他想知道志愿军烈士父亲长啥样》一文,详细介绍了姚存林一家的感人故事,并请读者积极提供寻找线索。当时姚存林在报道中说得很明白,他希望寻找一切有关父亲的资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父亲的照片。

“因为小时候家穷,父亲几乎没有照过照片,仅有的照片都是在军队里照的,却又丢失了。我们太想念父亲的面容了。”说到为什么如此执着地想知道父亲的模样,姚存林告诉记者,这或许只是源自子女对父亲的思念,是一种人的本能。

当时江南时报这篇报道引发了很大的反响。2010年,江南时报再度发文《寻找一幅志愿军烈士照片》,向社会征集线索。据姚存林老人回忆,在文章刊发以后,有不少热心读者给他打电话。“以前我寻父全靠两条腿跑,给各家单位写信,但江南时报报道以后,很快就有很多的电话打来。”姚存林告诉记者,通过本报的这些热心读者,他依稀了解到了父亲的一些线索,比如他的去世时间可以确定是在1952年,他在世时可能是一个排级干部等等。但姚钧鑑的照片依然没有着落。

热心提议

不妨给姚钧鑑“画”张照片

“距离我与姚老的最早接触,已经过去五年了,眼看着老人家越来越焦灼,我很难过。”说起这件事,就不能不说到南京的好心人、本报忠实读者欧阳兆堂先生。正是欧阳先生最早向本报投书,介绍姚存林寻父面貌之事,此后,全国各地媒体也参与了此事的报道。在事情出现新的进展后,欧阳兆堂又在第一时间与本报记者取得了联系。他告诉记者,姚存林老人接受了他的建议,“既然找不到父亲照片,不妨就先给他画一幅出来。”

“在这个想法出现以前,我想过很多种可能性。”欧阳兆堂告诉记者,他曾想过,能不能向一些老照片的收藏家求助,弄一幅假的姚钧鑑的照片,对姚存林来一个“善意的欺骗”。但是后来想想实在于心不忍,就没有这么做。后来,欧阳兆堂苦思冥想,又想出了一个点子,那就是找人画一张姚钧鑑的照片。

对于这个想法,欧阳兆堂觉得有一定的可行性。首先,姚存林是长子,民间向来有长子最像父亲的说法,通过姚存林年轻时的照片,应该可以画出姚钧鑑在部队时的面容轮廓;其次,姚钧鑑小时候的伙伴不少还健在,也依稀记得姚钧鑑的样子,通过他们可以对画出的照片进行修正。

欧阳兆堂告诉记者,他起初怕姚存林反对,没敢把这个想法跟姚老说,而是先与同样关注此事的安徽电视台记者进行了沟通,双方都觉得有可行性后,才向姚老透露口风。没想到的是,姚存林同意了。

画家妙手

一周内制好烈士年轻时画像

对着儿子,画一幅他的父亲的画像,而且是对着现在的儿子,画父亲60年前的画像,这个想法让人初听起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但它却真真切切地在现实中上演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前往姚老家进行画像的,是歙县当地的著名书法家吴寒西先生。”欧阳兆堂告诉记者,吴寒西由安徽方面参与报道此事的安徽电视台出面邀请。在画像过程中,采用的是先画轮廓再详细修饰的画法。画画的流程是,首先,画家以姚存林本人年轻时的模样为蓝本,画出姚钧鑑年轻时的大致轮廓,再邀请姚钧鑑当年的邻居和小伙伴,各自说出心中的姚钧鑑的样子,由画家逐步对画像进行修饰加工,然后把画好的草图拿给他们看,请他们提出后期修改意见,最后对画像进行装裱,这样共花费了一周的时间。

当地不少村民看了画像,都认为非常像,简直就是姚钧 鑑年轻时的样子。

清明祭扫

分离60载夫妇照片重聚首

“虽然先前就知道画家要给父亲画像,但是一想到当天真要见到‘父亲’了,老人还是激动万分。”欧阳兆堂昨天告诉记者,为了迎接父亲,姚存林老人一家2日下午提前一个钟头就在门口等候。“苦苦期盼了几十年的心愿突然实现了,那种心情肯定是语言无法形容的。”而当父亲的画像被送到以后,姚存林一家人都激动得流下了热泪,抚摸着画像久久难以平静,“像,实在是太像了!”

随后,姚存林手捧着这张画像,迫不及待地带领家人赶往母亲的墓地,然后把它高高呈向母亲,告诉母亲,“与您分离了半个世纪的父亲,我们终于找到了!”在墓地里,全家人又是放鞭炮又是烧纸,按照安徽当地的风俗,给母亲举行了一场最隆重的祭扫。

夙愿实现

老人期待能解开更多的谜团

“在看到画像的时候,我真的是非常高兴,毕竟盼了一辈子的心愿,终于得到了实现。”祭扫完以后,记者第一时间与姚存林老人取得了联系。姚老在经过情绪的巨大起伏以后,已经逐渐恢复了平静。他告诉记者,从邻居和长辈们的口中得知,父亲的画像画得很好,这让他们兄妹三人感到非常欣慰。

姚老告诉记者,自幼亡父以后,如果没有国家和政府的帮助,他们兄妹不可能活到今天。遗憾的是,父亲看不到国家今天的发展面貌,否则一定会感到非常欣慰。

姚存林还告诉记者,这些年在找寻父亲模样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帮助,南京的欧阳兆堂是他最感激的人。此外,他还向江南时报长期以来对此事的关注给予了特别感谢。

“现在我的人生中已经没有太大的遗憾了,但是画像毕竟不是照片,小的遗憾还是有的。”姚存林告诉记者,除了照片,他对父亲牺牲的细节,以及其生前战友和后人如今的生活境况等等都充满了期待,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一一解开谜团。

欧阳兆堂

吹响老兵集结号

近年来,在媒体上常能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欧阳兆堂。这个名字之所以特别,除了因为是复姓,还因为这个名字几乎每次出现,都与“老兵”等字眼联系在一起。欧阳兆堂为什么会对老兵的事情如此热衷?记者了解到,欧阳兆堂曾经也是一名军人。多年来,本着对橄榄绿的一腔执着迷恋,他义务帮助老兵、烈士后代寻人、落实政策,付出了大量心血。

在采访完姚存林老人以后,记者对欧阳兆堂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据他介绍,他老家在山东,在南京军区服役近20年,直接参与了南京军区军史馆的筹建。目前转

业在南京铁心桥街道办事处。

“我是从2006年左右开始着手帮助这些退伍老兵的。”日前,欧阳兆堂告诉记者,2006年左右,南京军史馆筹备建立,在日常工作中,他接触到大量的史料和老战士,并被他们身上的感人故事所打动,久久不能平静。恰好那时,他常会收到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兵求助信,有的是请求协查历史资料的,有的是落实政策的,更多的是寻人的。于是,他便开始利用手边档案充分的优势,尽可能帮助这些老兵。没想到,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多曾在部队服役过的老人,遇到棘手事都会首先向他求助。

欧阳兆堂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他帮助过的人很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为了帮老兵落实政策,他常常要自费购买大量的图书来查询军史。为了帮老兵寻人,还要四处请媒体登报做广告。而所有这些,都是他义务做的。

说到这么做的原因,他告诉记者,“每个老兵都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时光献给了国家,我们有义务让这些老兵少一些人生遗憾。让老兵流血再流泪的事,决不能做。”尽自己的所能,为老兵献上一些安慰,是他时常用来宽慰自己的话。

江南时报记者 刘浩浩

欧阳兆堂近年帮助过的部分老兵

时间 人物 事件 结果 2006年 南京刘奎基 帮其实现重回“周张战役”旧战场夙愿 因老人身体原因,最终未能成行

2007年 烟台王玉英 帮其找寻朝鲜战争中的生死战友高英 两个老姐妹顺利相见

2007年 天津孙巧珍 帮其父证明丢失的军人身份 找到了关键档案

2008年 郑州汪先生 帮其找寻死去父亲的档案 成功找到照片和资料

第二篇:终于找到了同桌100学习网这把金钥匙

终于找到了同桌100学习网这把金钥匙 我是一个学生家长,我孩子马上初三了。看着他那个英语成绩,从来没超过40分唉!我确实头痛得很。其实我孩子很聪明的,理化方面成绩特好,可是他败就败在了英语上。也许这是遗传吧,记得我当初学英语的时候,那个成绩别提多差了,每次考试都不及格。我以为我英语差,下一代学起来就不会差了,每想到还是和我一样。本来我儿子成绩在班上还是前几名的,可是这个英语每次都拖他好几十分,每次总分看下来都不高。

我开始急了,暑假里赶紧拉着孩子去报了补习班,恶补了两个月,居然一点效果都没有。开学了,又是给孩子买英语资料、又是什么学习套餐、又制定什么学习方法,还常常去咨询老师,总之,这样折腾了一年,孩子的英语成绩没有一点提高,把我倒搞得累得不得了。

马上初三了,中考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不想孩子的一生就断送在英语上。所以尽管很累,我还是没有放弃寻找适合孩子学好英语的方法。说来有些巧合,2个月前我去辅导班退费的时候,正好刘博的妈妈也去退费,原来和我孩子犯的是同样的毛病。刘博的妈妈告诉我,不久前孩子爸爸经别人介绍,给孩子买了同桌100学习网的学习卡,孩子学习的兴趣可浓了,比以前报的任何辅导班都要强。

回家后我上网查了这个网站,视频课做得挺精致、挺细致的,有不少老师看起来挺眼熟的,有李玉玺、闫慧、武凤霞,看了看学习卡的价格也不贵,年卡也就几百块钱,只要对他的英语学习有一点点帮助,也值了!

后来学习的结果表明,同桌100学习网给予孩子的帮助比我预期的要多很多,这里的老师善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动画、英文歌曲,帮助孩子建立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会经常鼓励孩子们,她们经常会说“You are clever!You are very good!”之类的赞扬,鼓励孩子们开口说英语。我家孩子也在这样高涨情绪的感染下,开口说英语了。有些老师还在课堂上穿插游戏活动,使原本较枯燥、机械的单词学习和句型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了。

孩子在同桌100学习网学了一个多月,这次英语月考就考了88分,孩子很激动,我也很激动,我终于找到了同桌100学习网这把金钥匙,开启了孩子学好英语的大门。

第三篇:讲解员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后,林州人造红旗渠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讲解员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后,林州人造红旗渠的原因终

于找到了

10月22日,小编去河南林州学习红旗渠精神,在展厅里,讲解员向我们一行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后,大家终于明白,林州人为什么要在悬崖上开辟出一道水渠来。林州人造红旗渠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讲解员说,民国初期,林县桑耳庄300户人家,常年吃水要到四公里外的黄崖泉担水吃。民国九年(1920年)逢大旱,黄崖泉的水只是香火头那么大小。大年三十,村民桑茂林老汉起五更去黄崖泉想趁早挑点水回家过年,没想到挑水的人太多了。挨到天黑才接满地担水回村。

桑茂林出去担水一整天,新过门的儿媳妇王水娥惦念公爹担水一天没回来,就到村口去接。由于天黑路滑,新媳妇又是小脚,接过担子刚走几步,就被石头绊倒,一桶水洒个精光。王水娥又羞又愧,在除夕夜悬梁自尽。这是桑茂林老汉痛哭的场景。

讲解员说,一担水的倾覆,给一个家庭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灾难,缺水的日子,该怎么生活? 桑茂林老汉伤痛欲绝。

这是桑茂林老汉的家,场景还原的比较逼真。这只水桶,让游览的人心里如刀绞一般。桑茂林老汉家里的故事简介。相信任何人,看到这样悲惨的故事,都会涌出最大的勇气,去改变一切。红旗渠的建造,完全是源于林州人不甘现状、勇于奋争去改变命运的决心。

第四篇:汽车空调系统结构原理解剖,原来空调长这鬼样,不制冷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文/车家快修COO 张野

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车主们感受最深的恐怕就是车内的温度了。而直接控制车内温度的就是汽车空调系统了。有幸在德尔福热系统工作过,在此将空调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和大家分享一下。

空调系统主要分有三个组成部分,冷凝剂回路,进气出风管道,和暖风热交换器。

1.冷凝剂回路

冷凝剂是热量的搬运工,通过自身状态的变化,把热量从室内搬到室外。

1).液态冷凝剂通过干燥器干燥,通过膨胀阀吸收热量变成气液混合态。

这过程吸收汽车室内的热量。

2).气液混合冷凝剂通过蒸发器吸收热量完全气化。

这过程吸收汽车室内的热量。(室内制冷的主要部分)3).低压气态冷凝剂通过压缩机加压,变为高压气态。

4).高压气态冷凝剂通过冷凝器释放热量变为液态。

这个过程释放热量。(在室外使冷凝剂液化,以备下一次循环)

冷凝剂通过这4部循环将室内的热量持续的搬运到外面,实现室内制冷。

其中压缩机时这个回路的心脏,为冷凝剂的循环提供动力。最综的动力来源是发动机。

主流的压缩机时六缸活塞式的

空调系统不制冷几乎占空调系统故障的90%,其原因和解决方案主要有

2.进气出风管道

进气出风管道是空气进出室内以及在室内循环的管道。

内外循环模式是通过“进气模式门”调节的。

外循环时,外部新鲜空气通过空调滤清器进出风道。内循环时,室内空气通过进气模式风门进入风道。

进入风道的空气通过鼓风机加速,经蒸发器后变冷空气,到空气混合风门处,根据风门位置进行分配。

通往暖风热交换器的冷气被交换器加热后计入下一级风道,与直接进来冷气组合通过出风口进入室内。

由于空气的灰尘以及潮湿程度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车内会有异味等影响乘车环境。适当时期更换空调滤清器和进行空调管道清洗,能够有效的改善车内环境。

3.暖风热交换器

暖风热交换器实际上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一部分,里面流的防冻冷却液。实际上是利用冷却发动机后的高温水流经暖风热交换器,与风道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风道中的空气升温制热。

如果出现泄漏也已通过补焊和更换的方式进行修复。

(本文由车家快修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文链接)

第五篇:“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陈述句转反问句等四种句式转换

“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陈述句转反问句等四种句式转换 说明:本句可以在以下几种句式中互相转换,意思基本保持不变。1.本句可以改陈述句为反问句:陈述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反问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难道不是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吗? 2.本句还可以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把字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把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找到了。被字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终于被爱迪生找到了。3.肯定句和否定句互换:肯定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双重否定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不是没有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4.陈述句可改为感叹句:陈述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感叹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下载清明节,苦寻60年的父亲“模样”终于找到了(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明节,苦寻60年的父亲“模样”终于找到了(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