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诗歌(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13:2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延安诗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延安诗歌》。

第一篇:延安诗歌

永遇乐.延安

王 春

青化砭前,潘龙山下,烈士陵园。简陋窑洞,呼风唤雨,百战千军驭。三战三捷,观今鉴古,历史应须回顾。仰晴空,伟人睿智,星火燎原由此。

王家坪旁,杨家岭上,七大奠基,春意迎来曙光。六十六载,变迁神速,人走山中路。论功三代,创新接力,万重难关轻度。小康日,中国梦想,庶民富裕。

游圣地 梦现延安了心愿,踏上圣土烤红焰。遥想革命多磨难,脑际使命以身献。

第二篇:延安延安

延安,延安

——赴延安学习心得体会

寒月

(2017年5月12日)

2017年4月17日至23日,厂党委组织党员及先进工作者到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学习。我们一行49人,在王副总的带领下,在延安度过了难以忘怀的七天。我是怀着朝圣和修炼的心情来到延安。

七天的学习,延安,宛然一幅鲜活的革命历史画卷镌刻在我的脑海中。延安整风运动、抗大、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国际人道主义战士白求恩的故事、民主人士黄炎培与毛主席周期律的对话,等等,深深震撼了我,从那些老照片里看到了老百姓灿烂的笑容和如火如荼干革命的热情。那情那景,艰苦而绚烂,美丽而动容,那种精神世界令人无比神往。几天的学习和思考有以下几个方面与同事们分享。

一、从革命故事中领会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

李世民教授的讲课 在延安干部管理学院,我们培训的第一堂课就是李世民教授讲的《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两个小时的课程,李教授诙谐幽默,史诗般地语言,讲述了从红军1935年落脚延安,到1948年中共中央离开延安的奋斗史,他讲抗日故事,讲民主选举,讲整风运动,讲军队纪律,讲那时候军民一心共渡难关的故事等,看似故事,实则是一段历史,用最短的时间讲正史,讲的那么通俗易懂好记,李教授一定是下了硬功夫的,也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快速真正地走进了延安。

抗大课堂 抗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军事学院。在抗大纪念馆,看到当年的抗大教室模型。一块黑板,几排泥凳子,就是课堂的全部。有一张照片是毛主席在室外讲课,大家围座一圈认真倾听毛主席讲课。一批又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冒着生命的危险,排除万难,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来到延安,“边生产边学习,边战斗边学习”,是抗大最为明显的办学特色。一队正在行军的抗大学员身背行装,为了不影响学习,每个学员的行装后还有一块小黑板,上边写着字,学员们边行军、边学习,既完成了军事任务,又学会了文化知识。在这里他们树立了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抗大学习的同志变节者几呼为零,抗大的办学可见一斑。“抗大”每期学习期限为4-8个月。学习内容重点是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抗日战争的游击战略和军事常识等。抗大举办的八期学员班和12个分校共为抗战培养了10万多名优秀指挥官和政工干部。

南泥湾的开荒者 “来到南泥弯,与往年不一般”,2017年4月,当我们踏上南泥弯这片热土,虽然没有了当年轰轰烈烈地垦荒景象,我依然能感觉到1941年三五九旅开荒时劳动竞赛的壮观场面。在南泥湾的大生产展板上,毛泽东1939年2月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的名言赫然眼前:“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的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我们的回答。”自己动手,生产自给――是“突出重围”的惟一出路。毛泽东主席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你难以想象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个人耕田能比牛还要耕的多,人人比垦荒,比奉献,丈夫开垦南泥湾,妻子和孩子纺织送前线,全家齐动员,短短3年时间,在陕北的沟壑山川,部队在“背枪上战场,荷锄到田庄”的口号感召下,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闻名中外的大生产运动。昔日“烂泥湾”变成了“米粮川”、“好江南”。

张思德 在细雨朦朦的午后,我们一行静静地坐在张思德同志的遗像前,聆听老师讲张思德同志的事迹。张思德1933年参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1944年因正在工作的煤窑塌方牺牲,年仅29岁。听老师讲,煤窑倒塌时,他正在不易塌方的地方剔土,当他看见有一名同志面临危险时,他一把将那位同志推出煤窑,那位同志得救了,他却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当人们用手一点点地挖出他的尸体时,他仍然保持着站立地姿势。毛主席在中央机关为张思德同志举行的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张思德同志的死重于泰山,他的一生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贡献一切的崇高品质。他不长的生命活出共产党员的维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埃得加斯诺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我在毛主席与埃得加斯诺正在谈话的照片前停留了许久,我钦佩这个美国记者。他的《西行漫记》如雷贯耳,我在早年读过,有一段至今难以忘怀。描述的是红军在长征途中过泸定桥的情景。“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从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这样的危急关头,“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马上就爬到奔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着的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

“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

下面这一段也是来自《西行漫记》,在采访人们为什么参军时,一名来自江西的16岁的小红军说:“红军教我们读书写字……在白区里,穷人是地主和国民党的奴隶。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一名12岁的孩子说:“红军替穷人打仗。红军是抗日的。为什么不要当红军呢?

一个美国人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发出了劳苦大从的吼声!一个个励志故事,一场场战役,一句句经典,一个个励志故事中,共产党人用血汗写就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的思想路线,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精精神”的延安精神。

二、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这次去延安学习,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对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灵活的讲课形式很有感触。延安干部学院对老师的讲课形式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日程安排非常紧密高效。老师们在课堂上讲,在树下讲,在车上讲,在革命遗址前讲,讲课方式也由单一讲课和说唱结合,故事不断,事例不断,惊喜不断,将延安抗战时期的党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情谊悄悄地编织进了波澜壮阔的延安精神故事中,我们听着,说着,唱着,感受着延安精神的洗礼,大量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不知不觉,和风细雨,走进我们的心田,刻入了我们的脑海,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从延安回来后,也就如何组织好支部党员的学习,如何过好党员组织生活和对支部管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另一个收获就是在南泥湾展板上,中央对获奖者别出心裁的奖励很吸引我。有获得“以身作则”奖的罗章,有获得“模范团长”的陈宗尧,有获得“特等模范家属”奖的陈敏,有“特等劳动英雄”赵占奎,等等,每一种奖的背后都是一个励志故事。我想起了我厂2015年年底表彰先进的方式,也具有这样的不同。有技术能手、巾帼标兵、道德模范,先进标兵等等,一个个荣誉背后彰显出我厂管理者的智慧。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样的学习形式我喜欢,这样的培训我喜欢,不虚此行。由于篇幅所限,就写到这儿啦。

第三篇:延安

若时间催我回头,请这里收留我的脚步

——红色筑梦之旅,传承红色基因

如果所有的遇见都可以有时间,如果所有的等待都是为了长远,我愿意把每次期待都加重质量,把每份欣喜都反复体会。未来的很多天,我可能都会因为自己参与了一项伟大的事业而感慨。感恩这次旅程,让那些曾在我心底萌生的芽,开出一朵小小的花,让那些细小的念头也在脚步里长大。延安,很高兴遇见你。

为积极响应西北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经济学院组织并成立了以“红色筑梦之旅,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该实践团队由带队指导老师秦鹏老师、实践队长尚正乾以及其他11名实践队员组成。团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不断激发当代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传承红色精神,让不屈不挠的红色革命精神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动力,帮助同学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走近红色往事,聆听历史变换,了解革命事迹,感悟革命情怀,传承革命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使命和责任。

经济学院“红色筑梦之旅,传承红色基因”赴延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18年7月12日抵达陕西省延安市,拉开了这次旅行的序幕。

一、忆抗大,游旧居

实践第一日,也就是2018年7月13日,我们一起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和凤凰山革命旧址。在抗大纪念馆,借着碎片化的图像和文献,以时间为纵轴,事件为横轴,通过对中国人民抗日军事大学的历史解读、还原度极高的“简式教堂”的现场体验及全面发展、重点教育的课本的瞻仰,历史的印记在脑海里渐渐浮现,那个特殊时代的炮火和鲜血也激荡在我们心中,久久不能止歇。好像那些静止的图画会在我们眼前重新鲜活起来一样,一帧帧画面,一段段故事,像一沽温暖柔和的水,划着风霜的桨,把那段隐于岁月的故事全部告诉我。似乎也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聆听曾经被传诵许久美好。如果不是这次机会,我想,大概我也不会了解吧。每一段峥嵘的往事,都需要强大的心脏来接受。比如失去,比如流血,比如斗争,比如牺牲……我记得,那个没有固定课堂的年代,那个没有崭新书本的年代,那个不能在很小的年纪安静的坐在学堂的年代,那个随时撤离随时奔波随时逃开炮火的年代,每个人固执的随身带着一本书,利用一分一秒多识一个字,多记住一句话……他们就是不一样,在那个特殊年代保留着自己独有的倔强和坚强,一个小的凳子就是一个课堂。感悟今天,我们没有经历过苦痛,也不能体会那份艰苦。可是因为这场旅行,我们不得不直面这个差距,几代人不能跨越的差距。可就是这份差距,是千千万万革命党人跨雪山,斩荆棘,一步一步踏出来的之前也不曾有的道路。我们今天收获的也不仅仅是感动,希望传承的精神可以真的落到实处。

走近凤凰山革命旧址,看他掩于青山浓荫中,静静地,没有一丝声响,这座第一代领导人挽救革命成果的遗址,仿佛要被珍藏,又会被遗忘。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等多名革命党人的旧居,那些窑洞平房也曾经受炮火洗礼,即使在今天透过葱茏的绿草,仍能看见石瓦间斑驳的痕迹。1938年11月20日,日本侵略军首袭延安,中共中央被迫撤离,至此,凤凰山真正成为人们口中的历史,在炮火纷飞的岁月里,一度孤独地眺望着延河水。所以我们希望,可以有更多人走近他,认真感受那段历史,去触摸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温度,将往事重提,让记忆里的故事再次鲜活起来。让它不仅仅是群山之中的一曲绝唱,我相信,任何人的期待都是歌声嘹亮,故事不潦草收场。

二、若没有身担重任,你又何必落脚此处

第二天,我们走近四八烈士陵园,向长眠于这片土地的革命烈士敬献花圈。青松苍苍,忠骨也曾累累,看着肃穆而庄严的陵园,静谧中我们走过每一面丰碑,内心感慨万分,今日来之不易的和平,是多少革命先烈白骨筑就,汉白玉上“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的碑文,昭示着生命的可贵。伟大的烈士,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谱成一曲华章,音符中蕴藏着饱满的情绪和巨大的力量。只愿我们的烈士被时代铭记,愿我们追忆的精神历久弥新。英雄永远是时代的标杆,你即使是沉默,也是有分量的存在,青山掩不住你们的光辉,绿瓦会继续讲述你的故事,你们从没有被遗忘,也永远不会被遗忘。我们今天的安定富强,是你们开启的序章,我们拥有的繁荣昌达,是你们期望的设想,谢谢那群可爱的人,我们会替你们好好看这世界,会替你们好好爱这花草。你不必沉默,愿山水听见你们的歌,愿你们知道我们一直没有忘舍。

杨家岭革命旧址,我们真真切切地用脚步去丈量寸寸土地,去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1938年,中共中央撤离凤凰山迁居杨家岭,继续着抗日的伟大事业,守卫着寸土寸金的大后方。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等一辈革命党人居住过的窑洞,工作过的平房被用心保留。墙壁上的图片和文字即使细碎,也在尽力向我们倾诉着关于他们关于中国,关于新生的故事。这场烟火之中的密集往事,如今只是安静地沉默着,好像明明有很多人来探看,总觉的那座山依然很孤单,可是我们能做的也不过是走走看看,把那些早已落尘起灰的故事,随手翻翻。有多人知道杨家坪,有多少人知道这里曾孕育出多少伟大思想和纲领。甚至有多少人愿意,不带任何功利的,没有任何私心的,就只是看看而已呢。希望那个未来,不太遥远,希望那些事迹真的重新走入视线,期待着,一场永不落幕的灿烂。

记得那日落着雨,延安这座城市拥山邻水,我们撑伞走进这里,去拾取有过下乡插队经历的人对那段苦难岁月的铭心刻骨的记忆,时光荏苒,岁月匆匆,黄土地上只留一座青砖白墙的纪念馆,默默收留着一段知青岁月。28000,我还没有读懂这个数字准确含义,就被“北京——延安”这四个大字吸引,仿佛那两座城市冥冥之中就有一种奇妙的的连接和缘分,两个在地图上相距并不远的城市,却收藏了那个特殊时期特殊的故事,一段关于离去,成长的故事,甚至一段可以称之为有些苦难却在经年之后回忆时有些痛快的时期。一层浪潮的掀起,一段岁月的磨砺,他们在经受劫难的同时,也在蹉跎的芳华中拥抱自己的坚定的内心,当不得不告别城市的安逸,不得不辞别那片温热故土,去往陕北窑洞,去往黄色贫瘠的土地,悠悠的《信天游》浅浅地唱。感谢那群人,给这片土地留下不可抹去的印象,给我们可以感怀的地方,或许他们曾遭受着我们还不能理解悲伤和别离,但是,最伟大的是,他们依旧热爱生活,依旧可爱善良,依旧充满希望。煤油灯,黄馒头,没有油的青菜,甚至反复缝补的衣裳,在漫长的西风里,化作一支不能停止的歌,渐渐地把名字刻进延安的回忆里。密密麻麻,连名带姓,或许就只能静立,缅怀,谢谢你们曾奉献的热情和心血。延安,会越来越好。

三、登高摘星,俯景放歌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标建筑,就像天安门之于北京,岳麓山之于湖南,明珠塔之于上海。如果说,延安必须有一个代表或者标志

如果不是走近,如果不是这次机会,我们也不能如此靠近红色记忆。同时,我们也借助这次参观学习的机会对当地的红色旅游产业进行了调研,通过咨询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我们得知当地政府一直在统筹规划并且有意打造红色旅游产业链,促成延安市特有的区块特色产业,以此也吸引更多人关注并了解传播红色革命精神。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参观了宝塔山。这座建于唐代的宝塔,经历了历史风霜和岁月雕琢,俨然成为延安的象征,同时,它也是延安兴盛巨变的重要见证者,虽然它并不能向我们口述延安当年如何在炮火和风雨中重生,一群群革命先辈怎样在这片土地编织一场解放全中国的蓝图伟业。,我们愿将会当凌绝顶的感动与收获化作一支红歌,缭绕在山间塔顶。曾经不能完全领会的伟大革命精神今天我们在努力靠近。

四、筚路蓝缕,满园枣绿

延安革命纪念馆现在已经被确定为第三批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我们了解,他也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胜利达到的终点。广大的广场矗立着毛泽东的铜像,34000多件馆藏文物,500米的展线,6个展厅,不同的主题,精细的呈现,仿佛是要将整座城市的革命历史浓缩在我们眼前。雕塑、油画、图表、甚至情景再现式的场景还原,那段艰苦的岁月,悄悄然就出现在眼前。

枣园占地面积比较大,青翠一片的枣林,掩着一幢幢旧居,数不清的游客,带着满满的好奇和激动,还有沉甸甸的敬畏,对红色精神的向往。

五、筑梦梁家河

习总书记曾说过一句话“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这里的父老乡亲永远是我的牵挂,多少次让我魂牵梦绕。”这条话语还彰显在梁家河,这表达了他对梁家河深深眷恋。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七年的岁月里,经历的种种艰辛,对于一个城里的小伙子来说,都显得格外陌生,甚至有些苛刻,但是习总书记并没有退畏,很快跟这里的百姓打成一片,和他们一起睡土炕,吃农家粮食。甚至有了几分陕北小伙子的性格。

村口的土墙上悬挂着由“工农商学兵”组成的社会团体代表画像,个个眼神坚定,斗志昂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习总书记当时提出的口号,正是这八个字,引导当时的知青与村民走上了一条开拓创新的“康庄大道”。这也证实了那句“工农商学兵,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真理。“吃水不忘挖井人”知青井—1973年习近平带领村民们打下这口饮水井,到今天也还是村里的饮用水源,就放在村头最显眼的位置。

却也正是在梁家河当知青的七年时光,总书记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具有坚定信念的共产党员,培育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种信念是梁家河蕴含的崇高精神的灵魂,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习近平写道:“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在梁家河插队时,总书记当时提出建造这个沼气池,村民们都觉得他是说大话,不相信他,但当习总书记从四川学习到经验回来建造起这个沼气池时,村民们都心服口服,纷纷夸赞他是人民的好后生!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梁家河是习总书记革命精神的践行地,更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口号的践行地,通过参观学习,使我对习总书记不畏艰苦,不惧怀疑,敢闯敢拼的强大信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六、慢行南泥湾

南泥湾,好像对他最初的理解全部源于那首歌,唱着陕北人民的生活和故事终于有机会一睹真容。据资料记载,在数百年前,这里也曾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一直到清朝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这里变成了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曾经的良田沃土仿佛都是历史丛林的一场回忆。

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抗日前,南泥湾是一块光秃的荒地,人民站在上面,温饱,在心里面;红军来,南泥湾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牛羊在上面,粮食,在碗里面;后来啊,南泥湾是一节脱贫的阶梯,发展在上面,绿色,在钱后面;而现在,南泥湾是一处秀丽的经典,经济在上面,生态,更在眼跟前。时代在变,南泥湾也在变,无论坎坷,骗着,都仍然向前。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纪念碑上的八个大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七、总结

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之旅,我们带着那颗敬畏的心去摩挲感悟这片热土,梁家河,南泥湾,都不会被忘却。曾经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对于英雄,时代最大的善意就是铭记,对于历史人们最好的态度就是传颂。应让更多伟大的精神走出那片灰暗的时空,让新时代中国梦以及伟大复兴的曙光驱散曾笼罩在那个时代差点使人遗忘的悲凉。我们,将继续用我们的力量带领更多青年学子一起去触摸时代经久传唱的革命精神跃动的脉搏,让社会,让更多群体重新关注我们一同的过去,正视我们伟大民族的荣辱,并坚决与他生死与共。担当和责任,是我们勇往直前的口号,传承和弘扬,是我们不懈的使命。

感谢这一场旅程,见过风景,踏过温热的,红色精神佑护的土地,最重的是遇见一群可爱的人。一直习惯了在人群中沉默,做一些不想被人了解的事,也习惯了听别人讲。可我现在想实名感谢与我同行的你们,感谢大家一路的帮助和包容。同行时,你才会知道曾经以为的人,以为的世界其实无比温暖。一个团队,到哪里都是一个团队,一起顶着太阳爬山,一起冒雨回家,一起拉住陌生人做调研,一起分享小日常,似乎真的了解一群人,就一起旅行,才能遇见有趣的灵魂,真心的陪同。这样一段可贵的经历,一路满满的收获,感受延安留给我们的记忆,以及在历史里叫人热泪盈眶的感动。

最后希望未来有更多人愿意去了解历史、革命和英雄。把那些本该刻进骨血的东西一直传递下去。

实践队员 文婧 2018年8月20日

第四篇:延安延安

邮寄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东路河北大学新校区联系电话:***所要发表的期刊名称《河北企业》

作者个人简介:姓名:周秋立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7.12 籍贯:河北省承德市 学校学院专业: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职称:硕士研究生

弘扬延安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周秋立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延安精神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13年革命和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延安精神的内容丰富深刻。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今世界,在市场经济高不断发展的当代中国,准确理解和把握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十分必要。

关键词:延安精神;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深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好的,但仍存在问题。本文就弘扬延安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延安精神包括原生态的延安精神,也包括后继的共产党人不断发扬光大的延安精神。原生态延安精神是指党在延安13年斗争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原始精神风貌,其内容主要包括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的张思德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不畏艰难困苦的劳模精神,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等。它是无数革命先辈用血汗乃至生命凝结成的不朽丰碑,不仅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过时,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扬光大。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3月来陕西调研时,将这些原生态的延安精神概括下为以四个大方面的内容。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是就理想信念的层面而言的,这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和规定性。如,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烈真挚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等。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科学理性层面而言的,这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而且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工作态度。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将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和贯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原则相结合,凡事要深入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在伦理价值层面而言的,这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早在延安时期就已响亮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一直认真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要求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虚心向群众学习,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

(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在实践意志层面而言的,这是延安精神的本色。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中国共产党要立足于延安困难重重。党的领导人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把杂草丛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在物资匮乏硝烟弥漫的环境下,根据地军民非但没有被饿垮打倒,反而使当时的延安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价值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价值属性的总体认识、评定和把握,是确立人生目标、选择行为方式的依据。大学生价值观是大学这一生群体对事物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对理想目标的选择确立所持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会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影响着他们。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和历史使命,他们的思想状况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好的。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完善,再加上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外来糟粕文化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冲击,进而呈现出很多不良倾向。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需要延安精神的指引。

三、弘扬延安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延安精神的灵魂是坚定的政治方向。每个人的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人生价值实现的前提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过的,一个人学问再多,方向不对,也等于无用。弘扬延安精神,首先要求当代大学生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要求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正确辨别社会现象中的是非、美丑、善恶,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一致的人生目标。

(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也是每个人的行动指南。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的,当代大学生要想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在职业的选择上就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弘扬延安精神,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道路引领当代大学生不断地解放思想,打破一味追求安逸、稳定的工作而患得患失的状态;客观分析所处的时代特征,从本国国情和自身条件出发,把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相结合。

(三)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的正确观念。道德是关于如何对待是非、善恶、荣辱、利害的基本观点,是关系到人如何做人和做一个怎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大学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正确道德观的确立需要延安精神的指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要求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自我,注重道德修养。

(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国家的发展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但终能被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所攻克。个人的成长成才也是如此。新时期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是首选,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的事业创造条件,而非依靠家庭、学校和政府,面对困难要具备为达到目的竭尽全力精神状态。

在校园中对大学生进行延安精神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激励他们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努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焱,田海舰.延安精神大学生读本[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11)

[2]郑正坤.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6)

[3]付喜凤.谈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黑龙江大学学,2009(6)

第五篇:延安整风

延安整风

本文节选自《延安整风运动中的周恩来》,作者:刘明刚 原载于:《红岩春秋》2013年第2期

有的说:王(王明)、博(博古)、洛(张闻天)、稼(王稼祥)已在党内没有大的危险了,再来统治党已很困难,但经验宗派的危险还未过去,因此仍是最危险的人物。这样的发言,无疑加剧了会议的紧张气氛。再加上康生这样的人不断地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因此,第二阶段会议有党内斗争过火的偏向。

周恩来这次回延安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参加正在深入开展的整风运动。

周恩来参加整风,并不是这时才开始的。1941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的决议,周恩来领导了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南方局高级学习组的整风学习。不过,在重庆那种险恶的环境下,加上工作繁忙和资料缺乏,使他难以集中时间,系统地整理自己的认识。

回延安后,便有了这种可能。1943年8月底,周恩来参加了高级干部的学习。为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清路线是非,特别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他在学习文件、参加中央会议的同时,阅读了大量历史资料,写了四篇5万多字的学习笔记。

这四篇笔记是《关于共产国际指示及反立三路线的研究》、《关于新立三路线的研究》、《关于四中全会决议和1931年8月共产国际主席团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的研究》、《阅读1941年9月政治局会议记录后的笔记》。其中第一篇和第三篇学习笔记,着重分析了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指导;第二篇分析了王明路线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第四篇笔记是阅读了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后写的,着重说明在第三次“左”倾错误中教条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央取得统治地位,与犯有经验主义错误的同志受其披着“马列主义理论”外衣的迷惑有关。

在学习的基础上,周恩来对自己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检查,写下了两万多字的笔记。从11月15日起,他在整风学习会上作了5次发言,是整个会议中讲得最细、检查时间最长的发言。

周恩来回顾了参加革命20多年来的斗争历程,着重谈了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到这次整风运动前的情况。他在发言中说:“经过大革命和白色恐怖的锻炼,坚定了我对革命的信心和决心。我做工作没有灰心过,在敌人公开压迫下没有胆怯过。”“同时,我的本质还忠厚,诚实,耐心和热情。”对自己的失误和不足之处,他也作了认真的检查。当然,在当时紧张的气氛下,他也说了一些过分谴责自己的话。在报告的结束语中,周恩来表示,在今后“必须从专而精入手。宁可做一件事,不要包揽许多。宁可做完一件事,再做其他,不要浅尝即止。宁有所舍,才能有所取。宁务其大,不务其小。这样,做出一点成绩,才能从头到尾,懂得实际,取得经验。”周恩来的发言实际上是以史为纲,对重大事件进行深刻的分析,而又不以偏概全,能启发人们的深入思考。

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学习中,党内对中共“六大”有不同的看法,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周恩来认为“这是启发思想的一种争论。党内思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解放”。他觉得自己参加了“六大”的筹备、召开以及贯彻执行等各项工作,是当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应当认识得更加清楚。因此,经过深入的思考,并与当年参加“六大”的同志交换意见后,周恩来于1944年3月3日和4日在延安中央党校就“关于党的‘六大’研究”作了两次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研究‘六大’要有合乎历史实际情况的眼光,要有今天整风的思想方法,两者缺一,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从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前途,中国革命的动力和阶级关系,大革命的经验教训,革命形势和党的策略,党的各项政策,“六大”本身及其影响等6个部分对中共“六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对统一全党认识、推动延安整风运动的健康发展,对党制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均有重要作用。

遭过火批评被认为是“犯经验主错误”的代表

延安整风运动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但是,由于是第一次以这种方式开展党内的思想斗争,很多人还不太习惯,因此不免出现偏差。在第二阶段整风会议上,对周恩来的批评就有过火的偏向。

在胡乔木组织编写的《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有这样的记载:

在会上,一些同志对洛甫、恩来等同志的整风检查提意见,有一些偏激之词。有的说:王(王明)、博(博古)、洛(张闻天)、稼(王稼祥)已在党内没有大的危险了,再来统治党已很困难,但经验宗派的危险还未过去,因此仍是最危险的人物。这样的发言,无疑加剧了会议的紧张气氛。再加上康生这样的人不断地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因此,第二阶段会议有党内斗争过火的偏向。上述过火的批评,过高的“上纲”,给检查者以较大的精神压力,这对于后来的党内斗争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是一个应当总结的教训。

书中还指出,当时对周恩来有一些“偏激之词”,甚至认为他是最危险的人物。

长期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童小鹏在《读〈周恩来传〉笔谈》中写道:

周恩来在党内经过多次复杂斗争,根据马列主义原则,依靠党的组织,同右的和“左”的倾向作不妥协的斗争,并在斗争中克服了这些倾向的事迹,由于种种原因,清楚地知道这些情况的人并不多,而且长期流传着对他的许多不实之词。

加之周恩来本人从来不宣传自己的功绩,却经常过分检讨自己的过失,在党内就产生了一些误解,使他受到不少过分的责备,以致在某些重大问题上是非不清。如认为周恩来在六届三中全会上纠正李立三路线错误时,采取的是“调和主义”的态度;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之所以能统治中央,是由于当时中央一部分犯经验主义错误的同志成了“俘虏”,对王明等人妥协的结果,所谓经验主义的代表,就是指周恩来。这种误解一直延续到1942年延安整风,并且不指名地将它写在1945年党的决议上。

在1931年至1934年王明错误路线统治中央苏区时期,周恩来的功过是非,也是模糊不清的,似乎到了遵义会议他才拥护毛泽东的。

杨尚昆在回忆录中写道:

不可否认,会上也出现了“左”的偏激情绪,有人把教条宗派说成是反革命集团,说王明是特务,让他讲怎样出卖党的利益。也有人向毛主席提出:教条宗派面目已经统统暴露了,现在的问题就在经验宗派,它的危害也很大。康生甚至煽风点火,攻击武汉长江局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完全成为国民党的报纸,有许多反共言论”。他还企图把矛头转向在长江局工作过的周恩来和叶剑英同志,要公开批判周恩来。

在这个关键时候,幸亏毛泽东及时发现并阻止了这种过火的批判。他说:周恩来同志自大革命以来做过很多好事,八一南昌起义就是周恩来等同志打响的第一枪。

毛泽东的阻止非常重要。如果延安整风在“抢救运动”外,再来一个“反周”,那就很危险了。不过,在整风运动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仍然有反经验主义的内容。《决议》写道:党的历史证明,教条主义者缺乏经验主义者的合作就不易“流毒全党”,而在教条主义被战胜以后,经验主义更成为党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决议》对周恩来不点名的批判对于后来的历史也有着不良的影响。1975年3月,张春桥、姚文元掀起了一场反“经验主义”的闹剧。他们不但善于从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寻找时机,以求一逞,而且善于从历史档案中寻觅攻击对手的武器。当时,他们以反“经验主义”为突破口,企图借助历史上对周恩来的过火批判来打倒周恩来。关于这个问题,由金冲及主编的《周恩来传》写道:“张春桥、姚文元这样步调一致地批判‘经验主义’,是有所指的。三十年前的延安整风时,周恩来曾经被认为是‘犯经验主义错误’的代表。”

因此,在整风运动中,确实存在对周恩来的过火批判。不过,应该指出的是,这种过火批判的偏向与20世纪30年代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不能同日而语,它没有把肃反“逼供信”的错误做法搬到党内来,也没有采取简单化的“惩办主义”,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顾全大局相忍为党

历史事实证明,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每一个紧要关头,周恩来都是或者基本上是站在正确一方的。即使在1931年至1934年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中央时期,周恩来也有不少正确的主张,并同“左”倾错误进行过斗争。特别是四中全会前后,周恩来忍辱负重,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30年9月,在共产国际指示下,由周恩来和瞿秋白主持召开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初步制止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正当周恩来为纠正党内第二次“左”倾错误而尽心竭力之时,共产国际却批评六届三中全会犯了“调和主义错误”,对瞿秋白、周恩来他们仍将李立三留在政治局内却将已经回国的王明拒于其外大为不满。

为了纠正六届三中全会的所谓“错误”,共产国际改变了不再向中共派遣代表的决定,于1930年12月派东方部副部长米夫来华。

在沉重的压力下,周恩来为了避免因严重的分歧而导致党的分裂,便同瞿秋白一起对六届三中全会所犯的“调和主义错误”承担了全部责任,并提出与瞿秋白一起退出政治局。米夫在权衡各方面的情况后,采取了“留周拒瞿”的方针。对此,瞿秋白对周恩来说:“你还要背着这个担子。”果然,1931年1月召开的六届四中全会对三中全会又进行了猛烈地批评。周恩来的处境是相当困难的,他和瞿秋白都被置于“被告”席上,成为主要的批判对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责中共“党的领导对于共产国际代表有不可容许的不尊重的态度”,以至于可能“只是字面上承认共产国际的路线”。米夫在会上谈到改造党的指导机关时说:“在改造中我们要看谁能为党的一致而斗争”,“如恩来同志自然应该打他的屁股,但也不是要他滚蛋,而是在工作中纠正他,看他是否在工作中改正他的错误”。对于此次会议,刘少奇在1943年延安整风时说:本来,(六届)三中全会虽然未在思想上纠正“立三路线”,但在实际工作上当时还是纠正了的。当前问题是解决了,本来可以不开(六届)四中全会的。但米夫到中国后与王明结合,却召集四中全会,打击恩来、秋白。

经过这场突然袭来的轩然大波以后,中央的威信削弱,党内思想极度混乱,小组织活动到处都是,情绪严重对立,正常的党内批评已难以进行。罗章龙等正在酝酿成立第二中央,王克全等也准备成立第二江苏省委,不少党员一时不知所从,全党面临大分裂的现实威胁。这种状况在中国共产党过去的历史中是从来不曾有过的。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一旦出现大分裂,就会给党带来致命的打击。面对这样复杂而艰难的局面,周恩来该怎么办?他极其痛苦--听任党组织出现大的分裂,是对党的不负责任;自己遭受了不应有的打击,趁此撒手不管,置身事外,这从他的思想和性格来说,又是绝对做不到的。

周恩来后来说:这时支配着他的想法就是“顾全大局,相忍为党”。他不顾自己的处境,恳切地说服大家,不能意气用事,要团结起来,使党避免出现分裂,共同渡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刻。他还代表中央同罗章龙、王克全等人谈话,严厉批评,并告诫说:分裂和反对党的行为是绝对不能容许的。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了较大的分歧与纠纷,但党没有分裂,这与周恩来发挥的巨大作用是分不开的。今天看来,他的种种努力不是帮助教条主义“流毒全党”,而是维护全党的团结与统一。

面对整风运动中过火的批判,周恩来仍是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严于解剖自己,勇于承担责任。而同样受到批判的王明,却始终耿耿于怀,不断地喊冤叫屈。对此,周恩来的评价是:他还是站在个人利害上来了解问题。

宰相肚里能撑船。周恩来襟怀坦荡,对自己的过失从不原谅,经常自觉地作自我批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错误要逢人就讲”,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取得别人的帮助,二是可以给别人以借鉴。延安整风期间,他对自己20余年革命历程的功过是非进行了深刻的检查,抱着严于律己的态度,诚恳地检讨了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在中共“七大”上,他又一次检讨了抗日战争初期武汉的工作。后来,周恩来屡作自我批评,甚至是过分的检讨,目的在于教育全党,引以为鉴。

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周恩来不仅在党内讲得很多,而且在党外也经常讲。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对出席青年团代表大会的代表们说:“我虽然有二十七八年的党龄了,还不是犯过许多错误。每次谈起来,总觉得自己对革命有所欠缺,总觉得工作做得不很好,不能满意。”

1961年,周恩来在上海同一些演员谈话,有人提议他把自己丰富多彩的一生写成一本书。他笑了笑,回答:“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的错误,这可不是卢梭的《忏悔录》,而是让活着的人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这就是周恩来,在他身上有一种严于律己的精神;而他的谦虚,更加衬托了他人格的伟大。正是由于有这种严于律己和谦虚的精神,周恩来在参加延安整风运动中思想上收获甚丰,他这样说道:“做了20年以上的工作,就根本没有这样反省过。去年的整风,才在我思想上开门。这一次历史检讨,才进一步认识自己。”

下载延安诗歌(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延安诗歌(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延安考察报告

    弘扬延安精神 促进我市加快发展 ----安顺市第五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 赴延安学习考察报告 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 根据市委党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安顺市第五期县处级领导干部......

    延安感言

    延安教学活动感言4月20日至23日,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延安革命传统教学活动,在革命圣地延安进行了参观学习。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宝塔山、革命博物馆,漫步于枣园、杨家岭、王家......

    延安 观后感

    - 延安观后感 感悟延安精神的珍贵 延安,是一块饱经沧桑又充满神奇色彩的红色土地;是长征的落脚点;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圣地和人才圣地;是一部......

    延安导游词

    延安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延安”之名约始于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设立的延安郡,距今已历1393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全国爱国主义教......

    延安革命史

    延安革命斗争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2年西北党组织成立—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后,1922年8月,陕西也建立了党团组织。陕西的党团组织成......

    延安学习体会

    延安学习体会 陈智宏 有幸参加在延安的学习培训,这是一次形式新颖,主题明确,内涵丰富的学习,使我得到了深刻的体会和体验,激发了学党史、学理论,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增强党性修养的......

    延安故事

    决不可成为特殊的公民 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是延安精神的重要体现。毛泽东既是大生产运动的组织领导者,又是参加者;不仅号召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而且以自己的模范行动......

    延安心得

    ★延安学习心得★第五期青马班学员2011/7/21 ★延安学习心得★ 三天的延安之旅到此就这样匆匆的结束了,通过此次红色革命教育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体会到很多,也成熟了很多。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