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最新语文评课发言稿
2016最新语文评课发言稿
2016最新语文评课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刚才我们仔细聆听了三位老师按照新课程标准执教的公开课。我个人的感觉是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精彩粉呈。
大致说来,三位老师执教的观摩课有如下特点:
1、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让学生聆听,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评论,让学生品味。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自主合作共探究。学生听的全神贯注,读的琅琅上口,说的头头是道,品的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2、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都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才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说三位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明晰。张知锋设计的让学生“听、读、说、悟、思”,朱淑艳老师让学生“在文章中感知亲情,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培养亲情”,丁玉萧老师按照“整体感知——品味趣味——创编美文”的思路授课,教师在清晰地思路中又把“圈点批注”这一学习方法贯穿其中。可以说既体现了训练的过程,又渗透了方法的指导。同时三位老师又把人文关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让学生明白生命中的第一次次愈多,生命也就多姿多彩,愿大家珍重第一次,大胆尝试,拥有更多的第一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朱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感知亲情,在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土培养亲情,培养学生具有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感的意识。丁玉萧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3、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意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过于传播知识的做法,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使教材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树立了大语文教育观,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张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第一次;朱老师让学生说自己感动的话,说说自己的亲情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用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重陶、感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刚才我说三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具体说来,张老师的课问题设计很有梯度,由听、读、说到悟、结,一步一个问题,一步一个台阶,层层蓄势,环环相扣,整堂课呈现出一种起伏迭宕之美。朱淑艳老师的《散步》我认为最大特色是整堂课自始自终都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美。教师的课制作美,教学设计构思美,教师的教学语言美。让语文课魅力四射,让语文课美不胜收,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们听后如沐春风,如饮美酒。丁玉萧的课则紧紧抓住语文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教师教给了学生怎样去圈点批注,怎么去品味语段,怎样别出心裁地读课文,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求表面的热闹,真正回归了语文的本真地位,整堂课充满思辨的光彩。
我们这三位老师的讲课,旨在倡导新课程理念,倡导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具体新课程怎么上,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位老师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智慧,认真探索,我们共同创造新课程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2016最新语文评课发言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汇报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先来介绍一下我校的校园网站,汇报时,您可以边听边查阅我校的教研信息。
XX年,随着新教学楼的竣工,我校的软硬件各个方面都逐步到位了。目前,我校学生用机、教室教学用机、教师办公用机共323台,并达到百兆到桌面。
本校校园网站已开办近3年之久,为校领导的行政命令发布、上下级思想交流、教师办公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平台。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校校园网站的首页。通过导航栏,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我校网站的构成:有学校概况、学校管理、教师天地、学生园地、党团生活、大队部、政策咨询、留言簿和资源库。同时,校园网站还为我校教师提供ftp,e——mail,vod视频点播等服务。
今天,我们是将实验小学近几年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点思考、探索和一些尝试以及困惑坦诚地置于各位老师的面前,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这里,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天我们所展示的课改实验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其实很多学校都已在实施和研究,也总结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我们在这里不揣浅陋,就是想通过此次活动,给我校的语文老师搭建一个对话、展示、提升的平台,在各位富有经验的专家老师的指点帮助下,以这次活动进一步地促进我校语文教师将研究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促进老师们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促进我校向学习型、科研型、实践型、总结型的教研组织再迈进一步。2016最新语文评课发言稿2016最新语文评课发言稿。
自XX年秋季课程改革开始在国家级实验区启动至今,已历经了四个年头。我校也同新课程一起走上了一条探索之路,老师们在这条充满艰辛,更充满希望的探索之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迎来了收获的喜悦。在我校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试图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拓宽教学内容,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力求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由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新课堂问题多,困惑多,矛盾多,因此,以往教师孤军奋战的教学研究方式已不再符合新形势下的新课堂。在我们倡导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我校也在不断修正学校的教研方式,同许多学校一样,我们将我校的教研视角定位在群研上。群研在我校是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一个操作层面。XX年6月,我校进行了首次校本培训,当时,张平主任、李晨红老师等专家做了切合教学实际又具指导意义的理念的引领,令我校的老师受益匪浅。
其实,实验小学的群研工作历时已久了。这些年来,我校的语文教研在校领导的关注和天山区教研室、乌市教研中心、自治区教科所以及教育学院人文学院、自治区继续教育处等各级领导的专业指导下,本着扎扎实实搞教学的精神,特别重视加强教研组内的群体学习和教学研究课的交流。这几年,在前一任主任梁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学校一直坚持教研组隔周学习的制度(本学期改为一周一次的教研组群体学习)。在教导处的指导监督下,各组老师以“推荐与自选相结合,个体研读与群体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理论学习,这样是着眼于培养每位教师做思考型、反思型的教师。同时,我校注重在教学理论引领下的教学研究课的实施,特别是自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有幸承担了自治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在教研专题探索的驱动下,我校紧抓各教研组的组内研究课的课堂实践工作。为了让教师尽快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验最初的两年里,我校各教研组每位老师每学期上组内研究课达2——3节(每次上课前上报学校,通知各科老师听课)。同时,教导处非常重视教师课后自我反思能力的训练,写教学反思是我校的教研制度。其间,我校每学期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校级教研活动(如校本培训,教师间的教学比武,家长开放日活动、青蓝工程等),充分发掘校内有潜力的教师,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在理论引领下的较为夯实的课堂实践,使得我校教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全员提高的教研目的。
在这样的积淀下,我校语文教研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科研特色: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立足基层教研组,实抓群研工作,教研组工作求真、求实、求活,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群策群力,博采众长,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尝试走班、集体评课” 的群研制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下面,我就将我校的“集体备课、尝试走班和集体评课”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师做一个汇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议。
一、集体备课:
1、提出:其一,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其二,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 “抄教案”。因此,我校于两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体备课方案。
#from 2016最新语文评课发言稿来自 end#
2、实施:(1)原则: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田校长提出)
(2)措施: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语文书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每个班的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集体备课上网,个人备课、教学反思教导处会随时抽查并总结)
3、收获: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4、思考:在我校推行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我校语文教研在思考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对于富有研究精神与教学经验的老师,我们还在思考向“0教案”过渡的尝试。
二、尝试走班:
1、提出:其一,教师的需要。我校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以一贯之——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应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学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2016最新语文评课发言稿文章2016最新语文评课发言稿出自wk-78500000536371.html,此链接!。那么,我校就力图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两年前,我校田征校长提出试行教师走班制。
2、实施:其一,以课改龙头年级为试点,由“自主、合作、探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其
二、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各语文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本学期建议每位语文老师设计一节精品课,在本年级走班,年级组老师听课评议。)
3、收获:其一,学生的收获。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授课教师的收获。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文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语文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于教研组的。但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在思考:其一,年级大课走班尝试;其二,跨年级走班;其三,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三、集体评课:
1、提出: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语文学科在推行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2、实施:其
一、组织活动。我校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竞赛—— 十几年来,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站到了家长的面前,请家长评价,与家长互动;青蓝工程汇报课——一年来,田校长全方位而长远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导处、师傅们扎实有效的指导、徒弟们虚心的学习;校级推优课——“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其
二、形式多样。我校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或学段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其三,明确分工。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 讨论交流。
3、收获:其一,评出了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了老师们(2016三八妇女节发言稿)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了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了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4、思考:目前我校的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思考既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天,我将实验小学语文老师们近几年在教学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简要介绍。之前,宁老师和李校长对我校开展这个研讨会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宁老师反复强调要办得有特色,让参与的老师们不虚此行。对于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实”。在我校校领导所一贯要求的以研究为先导的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中,我校的老师们用笃学实践来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型、科研型组织,求得专业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2016最新语文评课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跃升里小学的xxx。我今天做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看图写话》的期末复习。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和中年级的语文写作相衔接,从低年级就要逐步开展一定的写话训练。因为这是一堂复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谁 干什么”的句式,这也是我们期末复习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已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以连一连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谁 干什么”的句式。2 以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提示把句子写具体,层层递进,提高难度,让有能力的学生尝试用“什么时间 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的句式把句子说具体。一般学生掌握“谁 干什么”的句式就达到了看图写话的基本要求。同时,我结合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句号和逗号。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了可发展的空间。2016最新语文评课发言稿演讲稿。3 以写一写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所以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去写,然后去检查,教给他们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逐步养成检查的习惯。由于这是复习课,每个环节我都让学生进行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巩固看图写话的方法。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结的基础上,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帮助学生编了一个小儿歌,让学生在写作中正确、巧妙的运用。通过这次的做研究课,我的教学理念有了的转变,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下面我就结合刚才这节课,谈谈我的个人体会。我先谈谈我感觉几处成功的地方:
进入填一填的练习后,我利用提示语的方式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通过比较第一二句话,让学生知道用上“在什么地方”使句子更加具体了。再通过引导启发,由学生说出,句子的开头还可以加上“什么时间”就更加的具体了。因为学生掌握的时间只是局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给出了在“语文课上”,又引导学生自己来说。其中一个学生回答了“数学课上”,我及时通过引导让学生注意到图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语文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要“仔细观察”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明确想象要合理。2最后,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试着写出一句话。我就“仔细观察”这个要点给出了一句话: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里下象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其中的错误,图上实际是两个小朋友在下围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3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看图写话的小儿歌,强化了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变于学生的记忆和运用。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例如,刚才我提到的,在观察看语文书这个环节时,我应该在学生说出“数学课上”以后,当时就让学生再来说一说,然后让其他学生认真听,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的同时,还要想象合理。2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多处都出现了“那么”的口头语。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刻意的去发现,改正,使得自己的语言更加的简洁、精练。3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在充分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评价仅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没能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就显得评价的语言过于单调,缺乏新意。
我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研究课,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给我提出意见,帮助我进步。最后,在这里我还要感谢给予我大力帮助的简主任和xx老师。谢谢大家!
第二篇:语文评课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感谢中心学校为老师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每一次活动都会有收获。我个人认为活动中注重过程享受,不在乎结果名次。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带着对几位教师的精心准备说声“谢谢”。刚刚听完几堂语文教师的课来不及系统的整理。对于评课,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谈点个人的认识,首先我向几位老师学习,你们的课是我镇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的一个缩影,你们的课各具特色。
从几节课看,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教师角色转变。
1、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从几节课看,老师们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即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堂上老师们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方法鼓舞、唤醒。学生自主地学习,老师恰当点拔。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老师们在一次次反复地、耐心地、期待地启发下,孩子学得快乐,学得真实。包老师课堂上的激趣导入,趣味表演理解等都较好诠释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
2、师生相互尊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今天的几位老师将尊重学生做得淋漓尽致。唐老师的课堂上将“尊重”一词进行到底。
二、教师们的语文意识。
1、以读为本。几节课,我们听得到朗朗的读书声,有学生默
读时的沉思。这就是语文课以读为主,有老师范读,齐读,指名读,读的时间充足。
2、解读文本,吃透教材。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当作一般读者去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冯老师和包老师对文本解读起到了一个示范。
3、教师言行和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的话语是学生学习的旗帜,你的形象和体态语都会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包老师年轻,但给学生亲切,教师上课有激情,语言也很有特点。
4、上出语文特色。语文课主要是听、说、读、写。这是双方的,一是老师的听说读写,老师以引导、示范、评价为主;一是学生的听说读写,学生以训练、巩固、评价为主。各环节之间能做到水到渠成,丝丝入扣,不着痕迹地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每一堂课我用一句话概括:唐老师的课:师生平等相互尊重角色变;冯老师的课:解读文本钻研教材方法好;包老师的课:调动兴趣师生互动气氛浓;杨老师的课:润物无声巧用佳节教古诗;龚老师的课:
上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的活动重在交流,我借此机会谈点自己的认识,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1、备课时备学生,作精心准备。课堂四十分钟要的是效率,所以,要在构建高效课堂上做学问。学生已经知道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不明白的不讲。学生课堂上能做的老师不做;学生课堂上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课堂上能写的老师不写。
2、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小学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3、尊重个性,因材施教。陶行知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课堂上对学生要因人而异,不能一个要求,对学困生给予更多能够得着的机会。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让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多一点语文意识,多留心,多揣摩,多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方法,越来越精彩。
第三篇:小学语文评课发言稿
我应邀参加了这次林芝广东实验学校举办的小学语文听课评课活动,前天和昨天共听了8位老师的8节小语课,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小学语文评课发言稿。当时与老师们在课后作了短暂交流,现在集中谈谈我的看法和意见,并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听课整体印象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教研工作,希望老师们快速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迫切心情溢于言表。听了劳校长和广东援藏的葛校长以及教务处阮主任的介绍,知道他们正在采取有力措施指导帮助老师们不断进步,我感到很高兴,觉得咱们这所新建的学校很是值得期待。学校的设备配置很不错,班班都有数字化讲台,每节课都可以用课件;虽然老师们制作的课件还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有了这么好的条件,是很有利于老师们的成长的。
上公开课的8位老师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设计上下了些功夫,教学态度非常严肃认真。老师们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基本功和基础较好。每节课都取得了一些教学效果,例如低年级的识字和朗读、中年级的阅读理解,学生们显然是学有所获的。
咱们实验学校语文组的老师来自地直学校和各县乡学校,具有不同特点和差异,而且有的是中学老师来担任小学老师,有的是非语文老师来当语文老师,要把这样的队伍打造成一个精英团队是尚需时日的。我觉得,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的缺点和问题还是比较多,指出来对大家改进教学大有帮助,我这里就着重谈问题。我们地区有的学校教师反映,长期以来存在怕得罪同行而在评课中尽说好话的不正常现象,这种状况应该改变。我这个二线专职教研员一直对辛勤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中小学老师们深怀敬意,但我经常到中小学听课,总是喋喋不休地挑毛病、找问题,实际上老师们也是乐于接受的。下面我具体谈谈我对每节课的看法,主要谈缺点和问题,不一定都对,敬请大家谅解。
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1、五(2)班《晏子使楚》。
学生掌握生字情况较好,但学生把“侮辱”的“侮”这个三声字读成一声字,老师未纠正。老师准确地解释了课题,但没有讲讲齐国和楚国在今天的哪个地方,讲讲很有必要。老师开头用绕口令引出课题,但绕口令的“巧舌”与晏子的“巧舌”没什么联系,前者是发音技巧,后者是智慧的体现。“敝国”当然是谦称,但能否讲一下“敝”的本义?
这篇课文在朗读训练中最适合分角色朗读,但未采用。概括全文大意,好像老师是从教参上搬来的,如果口语化一些更好。
晏子与楚王的三次较量,应由老师提问,学生思考作答,直接给出答案很不可取。也未弄清楚楚王设狗洞让晏子钻、讥讽齐国无人、抓获齐国偷盗者是楚王故意为之。
吉鸿昌口头反击洋人捍卫中国人尊严的故事,非常精彩,以此拓展训练学生思维很好,但学生答不出吉鸿昌说了什么话,老师就给出了答案,也未解释是何意思。
学生们该怎么做?学生说“武力解决”。老师缺乏正确引导。老师又说有些时候不该侮辱人,未讲要看什么情况,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是非善恶等不能容忍,但遇到一些生活小事和矛盾则要忍让。
后有充裕时间,仍未分角色朗读,只是齐读了一遍。
指名学生复述故事,学生讲得较好。这方面还要加强。
“楚王故意笑起来”,没听见师生模仿楚王笑声。读课文,要入情入境,读出滋味儿来。
感觉整堂课不够精彩。老师教学语言比较平淡,无激情。作教学设计时不能不想到学生。
2、一(2)班《松鼠和松果》。
这节课主要是训练朗读。老师的教学语言和范读、领读饱含感情,值得大家学习。
出示儿歌型谜语,老师读了一遍,学生说出答案。为何不指名学生读?
老师强调“又”字重读,未指名学生模仿老师重读。老师又纠正了多处读法,还是未让学生单个模仿老师读法。
老师对全文边读边问,显得支离破碎,目的不明确。整节课学生读得有气无力。有的学生读得结巴不流利,未重视单个学生朗读过关。这是三个较严重的问题。
还有个大问题:老师让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个独词句或一个分句,这就很别扭,导致整篇文气不畅,很不利于感受文意。至少要读整句,在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地方停下。
3、三(1)班《亡羊补牢》。
板书字体不是很好,要加强训练。
对“寓言”的解释不够准确。“寓”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却不是动词短语“讲道理”,“言”是名词嘛,“寓言”即“有所寄托的话”,是文学作品,发言稿《小学语文评课发言稿》。
老师要求学生概括全文内容,学生基本上是读全文作答,老师示范概括,未引导学生概括,教给学生方法。
同桌互议、集体交流这两个环节做得不够。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让几名学生上台表演。遗憾的是学生按课文内容表演,并没有创造性地表演课文外的想象对话。老师未发现活动不成功。
“养羊人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课文中的此话似乎不合情理,师生均未质疑。
4、二(1)班《北京亮起来了》。
老师声音洪亮。板书字体较好。
老师问学生喜欢题目中的哪个字,不妥。字词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在句中用得准确、鲜明、生动才叫好。
学生默读、齐读较多,朗读不够,尤其是指名学生读更少,不大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20分钟后才指名学生读。单个读比齐读更重要。
师生解决问题落实得不够好,分析课文有些琐碎杂乱,给人印象不深。老师讲得多些,学生有点处于被动状态。
先阅读分析课文后认生字?还是先扫除文字障碍再来学习课文内容为好。
学习生字时,为什么去掉拼音后不指名学生读,只是齐读?要检验每个学生是否都会认读生字,一个个过关。老师组词让学生读,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组词?
字谜识字法并不太好,例如:扮:一只手捡了一分钱;犹:一条狗咬掉了龙的尾巴;烁:火很快乐就闪“烁”了。这很牵强,只能偶尔一用。后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识记字形结构的简便方法。
时间安排不当,造成拖堂。
5、一(1)班《松鼠和松果》。
这是一节识字课,下一节复习生字并重点训练朗读。
学生把“以”说成“以经的以”,显然不对,老师未纠错。
老师把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后鼻音、整体认读音节归了类,但在分析字形结构时未归类。
分析结构时,师生说“口和斤组在一起是听字”等等,这很麻烦。我给大家介绍一种识记字形结构的简便方法:独体字就说是独体字,如“果、用、口”等;左右结构的字就说“什么旁,什么边”,如“对、析、结”,说成“又字旁,寸字边”、“木字旁,斤字边”、“绞丝旁,吉字边”;上下结构的字就说“什么头,什么底”,如“字、简、音”,说成“宝盖头,子字底”、“竹字头,间字底”、“立字头,日字底”;全包围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就说“什么框,什么心”,如“国、麻、这”,说成“口字框,玉字心”、“广字框,林字心”、“走之框,文字心”。这很简便实用,教学语言也干净利落。
这节识字课,未教写字,也是缺憾。不能顾此失彼。
最后只用4分钟读文,时间太少了。要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互相促进。
6、四(2)班《蝙蝠和雷达》。
学生认读生字、老师纠正学生读课文时的发音和添字丢字、多音字组词等情况都比较好,但“塞”未组成“塞外”。
这节课有两个大问题。
一是贴标签分析法。老师先给出段落大意,再让学生找段落。只能是感悟课文后经过思考归纳出段落大意,而不是先有答案再找内容来印证。我地区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类似情况。这样教,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难以提高。
二是教学法太传统、太陈旧。例如给课文分段等,学生被老师牵着走。
还有,老师让学生质疑,学生提的问题都是课文中有现成答案的,提的问题没有价值。整节课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
7、二(2)班《难忘的泼水节》。
虽说是借班上课,老师也应纠正学生齐读时的唱读不良习惯,然而老师不但没纠正,反而说“读得真好”。
认字时,也没有让学生自己组词,由老师代劳了。也没有进行写字练习。后让学生在句中认读生字,不如让学生再读读课文。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老师范读时读得很平淡,没有读出高昂的语调和拉长声音的语气。后面的抒情文字,老师也是读得感情不到位。老师们应加强朗读、朗诵练习,给学生做好示范。“三分文章七分读”,如果师生把文章读好了,读出意思和滋味儿来了,文意尽显,课文是无需繁琐讲解的。
8、四(1)班《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这位老师的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也好看。教态亲切自然,声音动听。提出的三个问题具有启发性,引起学生思考。还给学生传授了思考问题的方法。
“山麓”的“麓”和“概括”的“概”,老师没读正确。老师们应养成勤翻字典词典的好习惯,遇到把握不准的读音都要查一查。
学生小声读、默读课文时间较多,多形式朗读较少。一至九年级,都要狠抓朗读,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最后要求学生课后写一条关于保护家乡河的环保标语。其实完全可以在课内用几分钟时间完成。一节课内要尽量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三、几点建议
1、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开展好常规教研活动,经常听课评课,经常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希望广东援藏老师和骨干老师搞好对语文组全体老师的传帮带,有你们的指导和帮助,大家一定会很快进步,很快让人刮目相看。
2、老师们要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一是要学好专业知识,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今中外文学知识以及语文教学法等。二是要掌握丰富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多看这方面的专著和优秀文章,多看小语教学方面的刊物,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三是要认真搞好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有效实施,课后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3、重新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掌握其基本内容,吃透其精神实质。要更新观念,改进教法,不断创新,跟上新课改的步伐,符合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努力成为优秀教师。
第四篇:小学语文评课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xx。我今天做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看图写话》的期末复习。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和中年级的语文写作相衔接,从低年级就要逐步开展一定的写话训练。因为这是一堂复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谁 干什么”的句式,这也是我们期末复习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已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以连一连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谁 干什么”的句式。2 以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提示把句子写具体,层层递进,提高难度,让有能力的学生尝试用“什么时间 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的句式把句子说具体。一般学生掌握“谁 干什么”的句式就达到了看图写话的基本要求。同时,我结合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句号和逗号。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了可发展的空间。3 以写一写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所以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去写,然后去检查,教给他们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逐步养成检查的习惯。由于这是复习课,每个环节我都让学生进行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巩固看图写话的方法。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结的基础上,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帮助学生编了一个小儿歌,让学生在写作中正确、巧妙的运用。通过这次的做研究课,我的教学理念有了的转变,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下面我就结合刚才这节课,谈谈我的个人体会。我先谈谈我感觉几处成功的地方:
进入填一填的练习后,我利用提示语的方式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通过比较第一二句话,让学生知道用上“在什么地方”使句子更加具体了。再通过引导启发,由学生说出,句子的开头还可以加上“什么时间”就更加的具体了。因为学生掌握的时间只是局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给出了在“语文课上”,又引导学生自己来说。其中一个学生回答了“数学课上”,我及时通过引导让学生注意到图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语文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要“仔细观察”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明确想象要合理。2最后,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试着写出一句话。我就“仔细观察”这个要点给出了一句话: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里下象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其中的错误,图上实际是两个小朋友在下围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3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看图写话的小儿歌,强化了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变于学生的记忆和运用。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例如,刚才我提到的,在观察看语文书这个环节时,我应该在学生说出“数学课上”以后,当时就让学生再来说一说,然后让其他学生认真听,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的同时,还要想象合理。2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多处都出现了“那么”的口头语。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刻意的去发现,改正,使得自己的语言更加的简洁、精练。3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在充分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评价仅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没能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就显得评价的语言过于单调,缺乏新意。
我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研究课,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给我提出意见,帮助我进步。最后,在这里我还要感谢给予我大力帮助的xx主任和xx老师。谢谢大家!
第五篇:语文评课发言稿2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刚才我们仔细聆听了三位老师按照新课程标准执教的公开课。我个人的感觉是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精彩粉呈。
大致说来,三位老师执教的观摩课有如下特点:
1、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让学生聆听,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评论,让学生品味。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自主合作共探究。学生听的全神贯注,读的琅琅上口,说的头头是道,品的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2、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都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才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说三位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明晰。张知锋设计的让学生“听、读、说、悟、思”,朱淑艳老师让学生“在文章中感知亲情,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培养亲情”,丁玉萧老师按照“整体感知——品味趣味——创编美文”的思路授课,教师在清晰地思路中又把“圈点批注”这一学习方法贯穿其中。可以说既体现了训练的过程,又渗透了方法的指导。同时三位老师又把人文关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让学生明白生命中的第一次次愈多,生命也就多姿多彩,愿大家珍重第一次,大胆尝试,拥有更多的第一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朱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感知亲情,在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土培养亲情,培养学生具有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感的意识。丁玉萧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3、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意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过于传播知识的做法,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使教材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树立了大语文教育观,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张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第一次;朱老师让学生说自己感动的话,说说自己的亲情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用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重陶、感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刚才我说三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具体说来,张老师的课问题设计很有梯度,由听、读、说到悟、结,一步一个问题,一步一个台阶,层层蓄势,环环相扣,整堂课呈现出一种起伏迭宕之美。朱淑艳老师的《散步》我认为最大特色是整堂课自始自终都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美。教师的课制作美,教学设计构思美,教师的教学语言美。让语文课魅力四射,让语文课美不胜收,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们听后如沐春风,如饮美酒。丁玉萧的课则紧紧抓住语文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教师教给了学生怎样去圈点批注,怎么去品味语段,怎样别出心裁地读课文,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求表面的热闹,真正回归了语文的本真地位,整堂课充满思辨的光彩。
我们这三位老师的讲课,旨在倡导新课程理念,倡导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具体新课程怎么上,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位老师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智慧,认真探索,我们共同创造新课程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语文评课发言稿(2):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汇报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先来介绍一下我校的校园网站,汇报时,您可以边听边查阅我校的教研信息。
XX年,随着新教学楼的竣工,我校的软硬件各个方面都逐步到位了。目前,我校学生用机、教室教学用机、教师办公用机共323台,并达到百兆到桌面。
本校校园网站已开办近3年之久,为校领导的行政命令发布、上下级思想交流、教师办公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平台。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校校园网站的首页。通过导航栏,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我校网站的构成:有学校概况、学校管理、教师天地、学生园地、党团生活、大队部、政策咨询、留言簿和资源库。同时,校园网站还为我校教师提供ftp,e——mail,vod视频点播等服务。
今天,我们是将实验小学近几年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点思考、探索和一些尝试以及困惑坦诚地置于各位老师的面前,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这里,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天我们所展示的课改实验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其实很多学校都已在实施和研究,也总结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我们在这里不揣浅陋,就是想通过此次活动,给我校的语文老师搭建一个对话、展示、提升的平台,在各位富有经验的专家老师的指点帮助下,以这次活动进一步地促进我校语文教师将研究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促进老师们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促进我校向学习型、科研型、实践型、总结型的教研组织再迈进一步。
自XX年秋季课程改革开始在国家级实验区启动至今,已历经了四个年头。我校也同新课程一起走上了一条探索之路,老师们在这条充满艰辛,更充满希望的探索之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迎来了收获的喜悦。在我校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试图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拓宽教学内容,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力求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由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新课堂问题多,困惑多,矛盾多,因此,以往教师孤军奋战的教学研究方式已不再符合新形势下的新课堂。在我们倡导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我校也在不断修正学校的教研方式,同许多学校一样,我们将我校的教研视角定位在群研上。群研在我校是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一个操作层面。XX年6月,我校进行了首次校本培训,当时,张平主任、李晨红老师等专家做了切合教学实际又具指导意义的理念的引领,令我校的老师受益匪浅。
其实,实验小学的群研工作历时已久了。这些年来,我校的语文教研在校领导的关注和天山区教研室、乌市教研中心、自治区教科所以及教育学院人文学院、自治区继续教育处等各级领导的专业指导下,本着扎扎实实搞教学的精神,特别重视加强教研组内的群体学习和教学研究课的交流。这几年,在前一任主任梁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学校一直坚持教研组隔周学习的制度(本学期改为一周一次的教研组群体学习)。在教导处的指导监督下,各组老师以“推荐与自选相结合,个体研读与群体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理论学习,这样是着眼于培养每位教师做思考型、反思型的教师。同时,我校注重在教学理论引领下的教学研究课的实施,特别是自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有幸承担了自治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在教研专题探索的驱动下,我校紧抓各教研组的组内研究课的课堂实践工作。为了让教师尽快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验最初的两年里,我校各教研组每位老师每学期上组内研究课达2——3节(每次上课前上报学校,通知各科老师听课)。同时,教导处非常重视教师课后自我反思能力的训练,写教学反思是我校的教研制度。其间,我校每学期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校级教研活动(如校本培训,教师间的教学比武,家长开放日活动、青蓝工程等),充分发掘校内有潜力的教师,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在理论引领下的较为夯实的课堂实践,使得我校教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全员提高的教研目的。
在这样的积淀下,我校语文教研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科研特色: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立足基层教研组,实抓群研工作,教研组工作求真、求实、求活,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群策群力,博采众长,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尝试走班、集体评课” 的群研制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下面,我就将我校的“集体备课、尝试走班和集体评课”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师做一个汇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议。
一、集体备课:
1、提出:其一,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其二,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 “抄教案”。因此,我校于两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体备课方案。
2、实施:
(1)原则: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田校长提出)
(2)措施: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语文书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每个班的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集体备课上网,个人备课、教学反思教导处会随时抽查并总结)
3、收获: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4、思考:在我校推行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我校语文教研在思考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对于富有研究精神与教学经验的老师,我们还在思考向“0教案”过渡的尝试。
二、尝试走班:
1、提出:其一,教师的需要。我校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以一贯之——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应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学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我校就力图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两年前,我校田征校长提出试行教师走班制。
2、实施:其一,以课改龙头年级为试点,由“自主、合作、探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其
二、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各语文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本学期建议每位语文老师设计一节精品课,在本年级走班,年级组老师听课评议。)
3、收获:其一,学生的收获。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授课教师的收获。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文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语文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于教研组的。但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在思考:其一,年级大课走班尝试;其二,跨年级走班;其三,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三、集体评课:
1、提出: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语文学科在推行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2、实施:其
一、组织活动。我校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竞赛—— 十几年来,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站到了家长的面前,请家长评价,与家长互动;青蓝工程汇报课——一年来,田校长全方位而长远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导处、师傅们扎实有效的指导、徒弟们虚心的学习;校级推优课——“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其
二、形式多样。我校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或学段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其三,明确分工。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 讨论交流。
3、收获:其一,评出了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了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了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了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4、思考:目前我校的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思考既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天,我将实验小学语文老师们近几年在教学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简要介绍。之前,宁老师和李校长对我校开展这个研讨会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宁老师反复强调要办得有特色,让参与的老师们不虚此行。对于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实”。在我校校领导所一贯要求的以研究为先导的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中,我校的老师们用笃学实践来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型、科研型组织,求得专业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