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
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
一、虚实角度:
二、绘画角度:
三、人体感官方面:从视、听、触、嗅等角度写景物的声、色、动、态。
四、从空间变化角度:
五、从炼字、修辞角度:
六、辨别下列诗句用了什么景物描写方法。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7、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8、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9、分析下面两首诗描写方法的不同。
秋夜独坐(节选)
夜深
唐•王维
宋•周弼
独坐悲双鬓,虚堂人静不闻更,空堂欲二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门外不知春雪霁,灯下草虫鸣。半峰残月一溪冰。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0、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1、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
问: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中的看法。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第二篇:景物的描写手法
《景物的描写手法》教案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景物描写的目的;
2、使学生领会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
3、使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技巧。
景物的描写手法
所谓描写景物,通常指描写自然景物,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写作的目的则因文而异。有的在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则借写景而抒发某种感情。要写好景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
二、要选好观察的角度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三、安排好描写的顺序。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四、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
范文赏析
春夏秋冬的表演
春、夏、秋、冬,像四位神奇的演员,在自然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着各自的绝招。春
瞧,翠绿的大幕拉开了。春姑娘穿着五彩的霓裳,轻盈地走上了舞台,她把长袖一挥,大地上的草丛树木都被染上了绿色。春姑娘又从身后拿出一只漂亮的花篮,用纤巧的手从里面拿出一束束五色缤纷的鲜花,向台下撒去。鲜花飞向绿色的大地,飞向绿色的树木。立刻,嫩绿的翠叶间缀满了朵朵鲜花。鲜花在万绿丛中开放,恰似在绿色的锦缎中,用五色相间的丝线绣出了怒放的花朵。春姑娘红艳艳的面颊上浮现出醉人的春天微笑。她笑着,轻轻地退下台去。
翠绿的大幕拉拢了。
夏
台上翠绿的大幕,慢慢变成了深绿,然后缓缓拉开了。啊,夏出场了。夏似一位生气勃勃的少年,健步走上台来。夏的眼睛灼灼发亮,环视着台下的大地,大地上顿时出现一片火热的阳光。大树张开无数的臂膀,遮住夏火热的目光,洒下一片荫蔽。夏的目光到达那里,那里就是一片酷热,一片骄阳。
夏施展过自己的绝技,满意地收起了目光,退下台来。深绿的大幕也随之闭拢了。秋
深绿的幕布很快变成了金黄色,这预示着美丽的秋将出场了。幕布缓慢地拉开了。美丽的秋,身着金黄色的衣衫,出现在舞台中央。秋用细细的手一指,大地立即变得金黄一片。秋从身边拿出一只小口袋,变戏法似地取出一只只丰硕的果实,向台下抛去。那只袋里像有无穷无尽的果实,拿也拿不尽,取也取不竭。沉甸甸的果实飞向大地,坠满金黄的枝头,好一派硕果累累的金秋景色啊!
秋像一位满含羞涩的少女,害羞地笑着,款款步下台去.
冬
冬天来了!冬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女孩儿,浑身雪白,连幕布也由金黄而变得雪白了。冬戴着雪白的绒帽,浑身穿着白色的绒衣裤,脚上着一双白皮靴,就像一个可爱的白绒球一般。她用胖胖的小手,指挥着雪花向大地飞舞,去清除那里的污垢。雪花们顺从地听从冬的指挥,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身体,飘落在大地上。不一会儿,大地便白茫茫一片,成了白雪世界。冬看着大地上的变化,高兴地笑了,胖胖的小脸上出现两个小小的酒窝。她蹦着、跳着、拍着小手,如一个快活的小绒球,滚下台去。
白色的干净的大幕也随着冬的退场而闭拢了。
就在春、夏、秋、冬四位神奇的演员表演各自的绝招时,时间老人的步子也飞快地迈动着。当冬表演结束后,一年过去了,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大地上的景物随着春夏秋冬的更替而不断地变化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四位神奇的魔术师,在自然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着各自的节目,表演着……
祝愿他们的节目能越演越好,使人们更加热爱绚丽多姿的大自然!
【简评】作者别出心裁地把春、夏、秋、冬的景色和神韵,比喻成四幕剧来描写。于是,描述了新的画面:大自然是一座宏伟的舞台,大地是一张神奇的幕布,季节,则是高明的魔术师演员了。每个季节都表演出自己的绝招,春姑娘散花的轻盈,夏少年注目的火热,秋少女掷果的羞涩,冬孩子胖手的指挥,令读者油然产生一种心灵的共鸣和美感。文章构思新颖,写得很有些诗情画意。
课后作业:
描写你的家乡的一处有特色的景物,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要求描写细致、生动,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怎样进行景物描写
一、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同样是山,黄山与庐山不同,泰山又与华山不同;同样是水,江、河、湖、海,各有不同。因此要写出景色的特点,千万不能写成千篇一律、千景一色。
二、写景要抓住景物的色彩。色彩对景物的特点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颜色,相同的景物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颜色。同是一棵枫树,春天嫩绿,夏天深绿,秋天火红,冬天在雪地里又变得一树雪白晶莹。
三、写景要写出景物的动与静的特点。行云流水、日出日落、潮涨潮息自不必说,就是山峦、建筑,随着我们观察位置的不同、角度的变化,也是千变万化的。一切事物都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与静是不可分的,我们写作文时也要注意动静结合,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感染力。
四、写景要写出感情,情景交融。景色描写和情感描述是写景文章的两大支柱。描写景物要注入感情色彩,要把主观感情投射到景物上,要写出特定心境下看到的景色,任何好的景物描写都是心灵的感悟,思绪的升华。
七年级作文教学教案设计:这就是我第一单元作文教学教案设计 《这就是我》
作文目的1、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
2、反思自己成长过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珍重生命。
3、增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融入集体的大家庭。
训练要求
1、集中、明了、简洁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力求写出一点新意。
2、选择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或突出个人某一方面特点,或多角度介绍自己。
3、文体不限,以记叙为主,辅以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用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和独到的思想认识表现自我。
指导过程
一、思路提示
文题1:这就是我提示一:这是一篇自我介绍的文章,以写人为主。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介绍自己,就必须抓住自己性格中的主要特点,通过几件具体的、典型的事例,突出自己某一或某几方面的性格特点,力求写出个立体的、充满个性化的自我。写作重点应放在不同阶段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取得的成就上,写出自我的风采,但不可面面俱到。
可以写我的长相:漂亮的我,丑八怪的我,胖胖的我,瘦瘦的我……可以写我的性格和特点:淘气的我,娇气的我,嘴馋的我,热情的我,倔强的我,憨厚的我,实在的我,骄傲的我,爱哭的我,爱笑的我,爱出洋相的我,爱睡懒觉的我,马大哈的我,好动的我……可以写我的内心:我的梦想,我的渴望,我的追求,我的喜悦,我的烦恼,我的悔恨,我的眼泪,我的委屈,我的哭诉,我的自责……可以写我的爱好:爱读书的我,爱画画的我,爱听音乐的我,爱唱歌的我,爱踢足球的我,爱作文的我,爱写诗的我,爱种花的我……可以写我的故事:我惹了祸,我出了丑,我挨了打,我做了一件荒唐事,我的一次冒险经历等等。
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直接取材,从日常生活入手,如在校生活、家庭生活或是朋友交往的其他场合,要选取那些最能展现你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例,反映你的性格特征。要仔细地审视我,无情地剖析我,逼真地描写我,客观地评价我。
提示二:写作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突出自己的成长历程;可以采用片断组合的方式,截取不同年龄段的典型事件,凸现自己在思想、知识、认识等各方面的进步;还可以采用反向构思的方式,写自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如“我不是我”,这样不仅构思新颖,也有创新的意识。
二、【交流讨论】
1、想一想,我有哪些性格特征?
2、小组交流各人的性格特征,还可以互相补充、完善。
3、代表发言,我的性格特征,老师必要指点,为写作做准备。
三、【范文引路】
在介绍范文时,并请同学们讨论、介绍范文的结构安排,写作顺序,你可以学习、模仿的地方。力争让范文起到引路作用。
【例文1】典型式范文
我就是我田梦青
我,一个普通的女孩儿,扎着独小辫,“四只眼”(戴眼镜)。我认为个人的外表要整洁,而不是艳丽,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所以我不要别人夸我漂亮,而是希望别人说纯洁、大方。
(开头,介绍自己,总写。)
我,一个充满幻想的女孩。我爱去乡村,躺在长满绿草的土坡上,十分惬意。我任小草轻轻刺着我脸,痒痒的;我任芳香的泥土悄悄沾在衣服的一角,软软的。我聆听着草丛中的声音:“沙沙沙”是风儿在用小草吹口哨,“唧唧唧”是一只小虫在用小草弹琴。我幻想:这里曾有一位小女孩种下她最喜爱的花儿;这里曾有一只小狗四处嗅着主人丢失的钥匙;这里曾有过一家人在这野炊,欢笑洒满草地;这里曾有一只青虫圆了它的蝴蝶梦;这里曾有一群儿童春游;这里曾有一位画家用画笔描绘下田园风光……我还幻想,一些小生灵,也曾在这编织过它们的故事……我幻想我自己,插上翅膀,去与鸟儿比飞,去摘天上那闪闪的星星,去乘那弯弯的月亮船。
我,一个爱绘画的女孩。我愿时时刻刻背着画夹,带着画笔。田园里,沉甸甸的麦穗,白里透红的水果,绿油油的小草,五彩缤纷的野花儿;蔚蓝的天空下,白云朵朵,鸟儿飞翔;黄昏时,火烧云的绚丽景象;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长城的古老壮观,九寨沟的神秘迷人,长江的波涛汹涌,西湖的浓妆淡抹,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青藏高原的广阔无垠,莫高窟壁画的天工巧夺……我要把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画下来,让外国朋友欣赏,这就是中国!
我,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对万物充满好奇,草丛中开了一朵纯白的小花,我惊叹;布满云朵的天空透过一缕阳光,我快乐;鸟儿唱了一曲动听的歌儿,我羡慕。我常常为看一部感人的电影,而泪流不止;常常为一首优美的诗,而赞叹不已……
(分写,从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
这就是我,一个充满个性,爱幻想,爱绘画,爱大自然的女孩儿。我不愿改变自己,我喜欢属于我自己的天空。我,依然是我。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简评
本文有以下特点:
1、语言亲切自然,优美生动,讲究整齐的和谐美,对称美。如:“我任小草轻轻刺着我脸,痒痒的;我任芳香的泥土悄悄沾在衣服的一角,软软的。我聆听着草丛中的声音:“沙沙沙”是风儿在用小草吹口哨,“唧唧唧”是一只小虫在用小草弹琴。”这样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优美、优雅的意境,感受到了少年作者的美丽、纯洁的心灵。
2、结构精巧严谨,和谐统一。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主体部分运用片断组合的并列方式,每段的第一句成为中心句,构成排比段,具有整齐的和谐美。
【例文2】升华式范文
这就是我俞文婷
在沧海中,我是一粒沙。
我,隐藏在茫茫人海中。我既没有柔美的身段,也没有亮丽的双眸,但我有进取的心,有似水的梦怀,有崇高的理想,我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
(总写,概括自己的精神面貌)
我,不愿随波逐流。在《未选择的路》中弗罗斯特曾写过:“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只融于大众的我便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平凡人。我不愿去走别人庸俗的老路,去过跟别人同样庸俗的生活。在偷觑他人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
我,幽默宽容。我向来不喜欢看别人满面怒容的样子,我认为他人的笑才是天下最美的风景。所以每天,我都会变成一颗开心果,尽可能地给他们带去欢乐。“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宽容使狭隘的胸怀容纳百川,所以对待别人的过失,我都付笑谈中。
我,要做自己。齐白石老先生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当流行泡沫小说时,我感觉那时在浪费时间,当流行网络游戏时,我感觉那是在虚度青春。要做自己,看清真实的我,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告诉自己:“我就是我,凭什么跟他一样?!”抛掉那些人为的浮华雕饰,亮出自己的王牌,追求自己的个性,做我自己,最好!
我,积极进取。小小的我是一粒沙,但不甘于落后,一生庸碌无为。我愿做生命的酋长,做一粒不朽的珍珠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渴望朝向艺术之塔,文
化之巅,事业之厦,庆功之缘,不负这繁花似锦的时代,留一行扎实稳健的足迹,把美和爱洒向人间……
(分写,从四个方面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
这就是我,风华正茂的我,意气风发的我。
这就是我,幽默宽容的我,不甘落后的我。
我就是我---天下无双!
(总结)
【简评】
文章具有三美:
1、醒豁隽永的诗意美:本文在字里行间中处处散发着浓厚的书卷气息和文化气息,巧妙的引用弗罗斯特、雨果、齐白石、屈原等名人诗句和言论,并与自己的思想感受相结合,使文章注入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
2、慧眼独具的理性美:作者能客观的认识自我,正确的剖析自己,处处充满理性。在内容上,写“我”独特个性的时候,既突出了自己的平凡——一粒沙,又给人们呈现出品性中的闪光点,“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愿随波逐流”、“幽默宽容”等个性的东西,一个才华横溢又积极进取的女孩子跃然纸上。
3、整齐化一的和谐美:写法上,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使文章严谨;主体部分采用片断组合的方式,片断之间是横向展开的,采用段首表明段旨方式突出各个分段的内容,同时每段段首的第一句又构成了排比,使文章具有和谐的美感。这些优点都是值得借鉴的。
第三篇:古典诗歌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
古典诗歌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所以鉴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必须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侧面描写———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也是化静为动(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柳永《雨霖铃》想象别后之景。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5)正面描写———光影、色彩的渲染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6)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7)正面描写——白描工笔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那么,白描法绘景有什么特点呢?一是绘景的语言要朴素、简洁,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写鲜明、准确,它要求的是既简洁,又传神。如:《江中口占》》荒江鸥浪远,薄暮水云低。千里一帆过,凭舷风满衣。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理,寄寓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还有象征,如《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既指眼前景又象征大唐的衰落。可以乐景写哀情,它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古代诗歌抒情方法
(一)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二)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动静虚实)来抒发。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孟浩然有一首《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全诗选取典型的秋天景象来抒情。北风萧萧,木叶摇落,大雁南飞,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孤独的诗人面对迷茫的江水,又怎能不思乡呢?这类借景抒情的诗作中有一类“触景生情”的,特别富有情趣。王昌龄的《闺怨》即为代表作品。“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歌描写一位闺中少妇,被一个明媚的春日哄动了藏蛰一冬的热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楼头,忽然看见路头的青青杨柳,心里产生了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这样明媚的春天,自己竟然独守空闺,与丈夫天各一方,更恐怖的是,她发生了这样的疑问——我的青春是不是和这杨柳一样黄了又青呢?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让丈夫从军边塞,想立功封侯呢?青青杨柳惊动了少妇久蛰于心的幽怨相思。
(三)叙事抒情。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通篇叙事,首句写在洛阳城里又见秋风,引起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次句写想写家书,而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这两句比较平淡。
三、四两句抓住一个细节,化庸常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际,诗人似乎又想起什么内容忘记写入信中,只好拆开信封再检杳一遍。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王维的《杂诗》(其二)的叙事更富有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诗人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应该就是诗人对来客的问话):“您从我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说思念,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诗人对家乡的景物是那么熟悉,诗人的语气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想亲自回去看一看啊!
古诗中还有一些叙事类作品,以曲折见长,在很短的篇幅内写出波澜,有尺水兴波之妙,颇值得玩味。最有代表性的是晚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歌以闺中思妇的口吻来写,起句很是突兀,早晨起来,就要去打门前树上的黄莺儿;为什么呢?原来是不想让它在枝上啼叫;黄莺的声音很动听,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它的啼叫惊醒了我的梦;什么梦这么甜美?原来是梦见了在辽西从军的丈夫相会,难怪要去打那黄莺儿了。四句诗,一句一层意思,而且是用了倒叙的手法,环环相扣,思妇的极度失望、烦闷的心理活现纸上,可谓是极尽曲折之妙。
(四)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两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质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五)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李商隐的《贾生》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摘取汉文帝在未央宫的宣室祭祀后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这件事是帝王千万件起居活动之一。诗人为什么抓住这一点来写,因为通过这一点,反映了汉文帝求贤是假,表面上礼贤下士,将放逐在长沙当太傅的贾谊召回,可是却不重用他,贾谊的才华格调是无下伦比的,他主张削弱诸王势力,巩固中央政权以外抗匈奴的主张是正确的,对这些治国大计,汉文帝却不问,而偏去问鬼神本源之事,甚至不顾帝王之尊,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万苦难苍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文帝,其实也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六)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王维的《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化用王孙典故,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
第四篇:古诗歌鉴赏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所以鉴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必须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
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多高考资讯,敬请关注腾讯微博gaokaoge、微信号8079607(2)侧面描写——衬托对比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3)正面描写——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也是化静为动
(4)正面描写——虚实结合
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柳永《雨霖铃》想象别后之景。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5)正面描写——光影、色彩的渲染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6)正面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7)正面描写——白描工笔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那么,白描法绘景有什么特点呢?一是绘景的语言要朴素、简洁,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写鲜明、准确,它要求的是既简洁,又传神。
如:《江中口占》》荒江鸥浪远,薄暮水云低。千里一帆过,凭舷风满衣。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理,寄寓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还有象征,如《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既指眼前景又象征大唐的衰落。可以乐景写哀情,它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古代诗歌抒情方法
(一)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二)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动静虚实)来抒发。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孟浩然有一首《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全诗选取典型的秋天景象来抒情。北风萧萧,木叶摇落,大雁南飞,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孤独的诗人面对迷茫的江水,又怎能不思乡呢?这类借景抒情的诗作中有一类“触景生情”的,特别富有情趣。王昌龄的《闺怨》即为代表作品。“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歌描写一位闺中少妇,被一个明媚的春日哄动了藏蛰一冬的热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楼头,忽然看见路头的青青杨柳,心里产生了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这样明媚的春天,自己竟然独守空闺,与丈夫天各一方,更恐怖的是,她发生了这样的疑问——我的青春是不是和这杨柳一样黄了又青呢?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让丈夫从军边塞,想立功封侯呢?青青杨柳惊动了少妇久蛰于心的幽怨相思。
(三)叙事抒情。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通篇叙事,首句写在洛阳城里又见秋风,引起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次句写想写家书,而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这两句比较平淡。
三、四两句抓住一个细节,化庸常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际,诗人似乎又想起什么内容忘记写入信中,只好拆开信封再检杳一遍。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王维的《杂诗》(其二)的叙事更富有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诗人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应该就是诗人对来客的问话):“您从我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说思念,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诗人对家乡的景物是那么熟悉,诗人的语气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想亲自回去看一看啊!
古诗中还有一些叙事类作品,以曲折见长,在很短的篇幅内写出波澜,有尺水兴波之妙,颇值得玩味。最有代表性的是晚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歌以闺中思妇的口吻来写,起句很是突兀,早晨起来,就要去打门前树上的黄莺儿;为什么呢?原来是不想让它在枝上啼叫;黄莺的声音很动听,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它的啼叫惊醒了我的梦;什么梦这么甜美?原来是梦见了在辽西从军的丈夫相会,难怪要去打那黄莺儿了。四句诗,一句一层意思,而且是用了倒叙的手法,环环相扣,思妇的极度失望、烦闷的心理活现纸上,可谓是极尽曲折之妙。
(四)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两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质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五)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李商隐的《贾生》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摘取汉文帝在未央宫的宣室祭祀后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这件事是帝王千万件起居活动之一。诗人为什么抓住这一点来写,因为通过这一点,反映了汉文帝求贤是假,表面上礼贤下士,将放逐在长沙当太傅的贾谊召回,可是却不重用他,贾谊的才华格调是无下伦比的,他主张削弱诸王势力,巩固中央政权以外抗匈奴的主张是正确的,对这些治国大计,汉文帝却不问,而偏去问鬼神本源之事,甚至不顾帝王之尊,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万苦难苍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文帝,其实也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六)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王维的《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化用王孙典故,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
第五篇:记叙文中常见的描写手法
记叙文中常见的描写手法——环境、场景描写和典型环境描写
我教学生们学习写作文时,总希望学生能把文章写长一点,这是为什么呢?
作文能写长,首先说明写这篇作文的孩子想像力丰富,情感丰富,面对生活,有许多话要说。第二就是这孩子无意中已经掌握了许多描写的手法,比如人物描写,大环境小环境描写甚至是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这样作文才能写得长一点,生动一点。
也有人说,文章贵在精炼,你叫学生们写长,要是成了王大娘的裹脚,又臭又长怎么办?
文章当然需要精炼,但学写作文的许多孩子往往是拿起笔来写觉得无话可说,或说之不长,说之不精彩。面对一张白纸,怎么谈得到精炼呢?因此,我认为首先要教学生有话可说,然后才能谈到说之精彩、说之精炼上来。
那么,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作文无话可说的毛病病根到底在哪里呢?根子还是在于:他们没有掌握写景状物树人的方法,没有掌握人物描写、大小环境描写、场景描写以及细节描写。设若同学们都掌握这些描写的方法了,那作文自然就写长了。作文一旦写长了,再来求精炼就顺理成章了,这就是我教学生们写作文的基本方针。
一、大小环境描写
现在我们先来谈谈大小环境描写。
所谓大环境,就是那种十分开阔,甚至上连天下接地的环境描写,如我们刚学了的鲁迅的《故乡》的开头,就是较为典型的大环境描写: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了起来。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们看,这段大环境描写先写了天,天是苍黄的,然后写了地,远近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这个大环境描写为作者的故乡之行预先定下了一个悲凉的调子,这篇小说注定写的是一个悲剧。
中学生张思遥的文章《行走江湖之三峡》中,有许多大环境和小环境的描写,写得非常生动,显示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较强的描写刻画能力。
走上丰都港时,黄昏正如水般漫上这座已拆除大半的空城。
灯火辉煌在江水的对岸隆重上演着。透过朦胧的天色,可以依稀辨认出那是一个崭新明朗的小城。新城中雪白的瓷砖映现着江的尽头那抹黯然的余辉,淡淡地反射出简单 的光芒。和老城暗灰色的废墟遥遥相望。
或许是黄昏,上岸竟看不见什么游人。只有斜插在废墟中的一坡石梯边的临时摊铺,依旧嘈杂而喧哗。大碗的豆花饭依旧热气腾腾,只是很少有眷顾的眼神落脚。
这是张思遥《行走江湖之三峡》的一节,写的是已经拆除的老丰都城和新建起来的新丰都城以及岸上的景象。
这段文章可分为两段,第一段将旧城的废墟和新城的崭新明朗来了一个对比。这段大环境描写中,我们可以看见在黄昏中更显凄凉的空城;然后看见新城映在江水中的辉煌灯火。这段描写视野开阔,写了两座不同的城市,当然属于大环境描写。第二段笔锋一转,具体地写了一个斜插在废墟中的一坡石梯边的临时摊铺,笔力聚集在江边常见的豆花饭临时摊铺上。自然属于小环境描写了。这种把大环境描写和小环境描写结合起来写的方法,常常起到异乎寻常的鲜明生动效果。
总之,大环境描写视野开阔,气势较大,小环境描写具体细致,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要注意这两种描写方法的异同,尤其是在作文时遇到写风景和环境时,一定要用心描写刻画,这样才能使作文有话可说,使作文慢慢写长写精彩起来。
二、典型环境描写
典型环境描写是一种高妙的文学描写手法,它的特别是使文中的主要人物处在一种或美或丑、或惊险、或微妙的特定的环境之中,使人物在这种特定的非常环境中显示出他们特有的气质品性或某方面的素质来。一些作家最爱说的是:让典型人物处在典型环境中,然后再用典型细节来刻画这个典型人物。在这方面,鲁迅先生《故乡》中的那段最为著名的典型环境描写可说为这样的说法给了一个最好的注脚:
这时候,我的图中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枚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同学们看,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典型环境,天空是深蓝深蓝的,月亮是金黄且圆圆的,远处是月光下墨色的大海,海边的沙地又平坦又柔软,上面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在这一处美丽得犹如童话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小闰土出场了。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少年,他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他要干些什么呢?这时典型细节出来了,这少年紧紧地捏住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多么诱人的情景,相信每个人看到这里都会甜甜地一笑,因为这段如此优美的描写使他们想起了自己美丽的童年。这就是把典型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再用典型细节来表现他的精彩注脚。
在电影电视中,在我们读过的无数小说中,这样的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我从小就喜欢读安徒生的童话,最爱的是《海的女儿》。你看,太阳在大海的尽头露出一角鲜艳的红色,海水沸腾起来了。一条静静地停在海上的大船里,英俊的一下子和他的新婚妻子甜甜地熟睡着,唇边露出幸福的笑容。而在他们旁边,美人鱼却在哭泣,她手里举着一把雪亮的刀子,她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爱着王子,她不仅救了王子的生命,而且为了这圣洁的爱情,她连自己美妙的歌喉都牺牲了,而王子却同别人结婚了。大海深处的女巫告诉她,她必须在太阳升起以前将刀子刺进王子的心脏,然后用王子的鲜血来涂抹自己的脚,这样她又可变成美人鱼,重新生活自由的海水中,否则,她将变成一串泡沫,消失得无影无踪。可爱的羡人鱼处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面临着生和死的艰难的选择。可是结局怎样呢?为了心上人的幸福,小美人鱼毅然扔掉了刀,在升起的太阳中化成了一串串晶莹闪亮的泡沫,飞升在阳光照耀的天空。
当时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被小美人鱼崇高的利他主义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彻底征服了。
将典型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用典型细节来刻划典型人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同学们可以试着练习练习。
三、场景描写
场景描写与小环境描写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场景描写怎样定义,二者之间又怎样区分呢?让我们举两段例子来说明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
1、小环境描写
(1)第一日清早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2)一进门,就是一个大约五百平方米的池子,池子里的水淡蓝淡蓝的。池子前方有一间小屋,还有一个用木头搭成的台子,这大概就是海狮表演的地方了。
以上是两个小环境描写的例子,第一个是写鲁迅先生回到老家时看到的老家的破败景象,而这种破败景象是通过瓦愣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一小环境的描写来表现的。第二个是海狮表演地方的小环境的交代和描写。这两个例子都是较为典型的小环境描写。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场景描写的例子,比较一下它们之间的不同。
2、场景描写
(1)大厅里的灯光刚刚转暗,音乐乍起,昏暗中可以看到这里几乎座无虚席。韩丁跟在王主任和老林的屁股后面,正低头找座,T型台上突然亮起一束强光。一位头顶梳 3
着高高的扇形发式的少女,金裹银束,梦幻般地出现在T型台的天幕下。她踩着音乐,迎着光束,向突然静下来的观众,向几百双尺度的眼睛,款款走来。韩丁在那一刹那全身僵直,每一根神经都被台上迎面而来的少女牵住,他敢说这是他一生中经历的最心动的时刻。和一般模特相比,那女孩的身材略显娇小,但那张眉目如画的面孔,却有着令人不敢相信的美艳。在强光的照射下,少女脸色苍白,眉宇间顾盼生烟,进退中的一动一静不疾不徐,目光中的一丝冷漠若隐若现,看得韩丁目不睱接,颇有灵魂出窍的感觉。
韩丁想,但愿她就是罗保春董事长的那位千金。
这是一段比较复杂的场景描写,写小说的主人公韩丁第一次见到罗晶晶的情况。一开始,就是模特表演地的场景描写:大厅里的灯光刚刚转暗,音乐乍起,昏暗中可以看到这里几乎座无虚席。接着就写了T型台上的灯光和出场的罗晶晶和韩丁的心理状况。这段梦幻般的场景描写显然是为主人公韩丁和罗晶晶这两个青年人的认识服务的。
(2)不多久,松柏林早就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地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这是鲁迅先生《社戏》里的一段场景描写,写的是迅哥儿和双喜等一群孩子在水乡看完戏后坐船回家的情况。这段场景描写中,写了夜的浓黑、船头的激水声、孩子们对戏子的笑骂声,最精彩的就是写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现在,我们可以给场景描写定义并谈谈它和小环境描写的区别了。
场景描写和环境描写,区别只在两个字,但二者的意义却大相径庭。所谓场,即场所的场,而场所一般都是有人出现并且要进行某些活动的。而我们描述某些大环境和小环境时却不一定要有人出现并活动。但场景描写却非要有人出现不同。否则就不叫场景描写。比如我们写大雪后的一个村庄,大环境写远山和近山的一片银白,小环境写停在村口的一辆马车,银装素裹,犹如一架白色的雕塑。然后笔锋一转,写一个小院子里,一群孩子正在兴高采烈地堆雪人。这小院里雪堆得怎么样,孩子们又是怎样地堆雪人,这就属于场景描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