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革命电影观后感8篇
革命电影观后感
(一):
革命电影《鸡毛信》观后感
这天我观看了《鸡毛信》这部革命影片,心里十分感动。
《鸡毛信》这部红色影片主要描述了小英雄海娃为坚持敌后斗争的游击队送信,经过的种种困难,最后机智勇敢地完成了任务的故事。
海娃是华北抗日根据地龙口树的儿童团团长,他机智勇敢,每一天在山上放羊站岗放哨。
革命电影观后感
(二):
在繁多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中,存在着一颗发光点,那便是《地道战》。《地道战》能够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影片,享有中国早期创作电影的经典之作的殊荣,被认为是中国经典的战争电影。
《地道战》以1942年的高家庄为依托,正面再现了六十三年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开展地道战时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争恢宏瑰丽的场景。也从侧面的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野蛮与狡猾。同样地,在《地道战》中,也淋漓尽致地集中表现了我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的民族精神,显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更是高度表现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影片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的资料巧妙地融合为有机的一体,成为了战争片的典范制作。
《地道战》拍摄于1966年,特定的历史年代,使其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但在影片里,同样深刻、成功地反映出了地道中国人的本色。在外族入侵,日寇铁蹄蹂躏大江南北,把祖国人民逼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伟大的中华民族并不只是一味的忍受苦难,而是利用自我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在一齐,群策群力,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地道战,沉重的打击了入侵者,令日寇闻地道丧胆,不仅仅保卫了家园,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向共同团结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下的各国人民展现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增强了世界各国人民反抗入侵的信心,更是凸现了中国人的本色。
作为中国经典的战争电影,《地道战》在艺术上的成功是其一大原因,尤其以细节的刻画为最,影片中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这一细节的刻画,就给予人极大的震动,高老忠应对鬼子的屠刀,视死如归,敲响了警钟示险,从容就义。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能够明白,高老忠敲响的不只是警钟,也是高家庄群众向日本侵略者发动最猛烈复仇的号角声,更加是日本侵略者的丧钟。高老忠的死,更加激起了高家庄人民的反抗,在高家庄人民的群策群力之下,完善地道战,最后杀死高老忠的侩子手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中国最善良、最地道的庄稼汉,在入侵者面前发怒了,给予了入侵者最沉痛的打击。也许这时,我们才猛然想起昔日一位西方伟人的警告:不要惊醒东方这头睡狮!中国这头睡狮,在入侵者野蛮掠夺的刺激面前,猛然惊醒了,并给予了入侵者最严厉的惩罚,而且我们明白,这头睡狮在昏睡了百多年后醒来,并在1949年后,将会永远地清醒着,傲视全球。
时光推移,在六十多年后的这天,《地道战》给予我们的也不仅仅仅是一些脱口而出的经典的台词,如:高,实在是高,你的,土八路的干活?,堵住笼子抓鸡,关起门来打狗。你们要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要放空枪!等等;更不只是地道庄稼汉打败强盗的暴力欲和英雄情结的极大的满足和膨胀。也不只是获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人胜利,坏人最终受到惩罚的因果循环关系,甚至还有肆意嘲笑好人就是忠厚老实相,坏人就得一副奸诈貌的相由心生的谬论,或者还有那淡淡的儿提时钻地道时的地道情结。
六十年后的这天,回望六十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已经成为历史的永远,沉睡在历史的红色地道里,但其彰显着的地道的祖国抗日优秀儿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无上智慧,却依然的让我们肃然起敬。
依稀看到,《地道战》中,从地道里埋伏而出的不是望而生畏的千百万神兵神将,而是一股地道的黄色的风暴,席卷一切。
革命电影观后感
(三):
《党的女儿》观后感
伟大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亿万儿女,圆明园的火光,列强的入侵,唤起了一代青年的致力共和。卢沟桥的枪声,日本狼儿女的狂笑,激发起又一代青年的拍案而起,舍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难。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礼貌史册,每一页都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却淘不尽你恒古不变雄浑的气宇;淘不尽你五千年历史的轩辕。这天的完美时代又是用多少英雄的血肉之躯得换而来。我们,怎能忘记。
看了影片《党的女儿》后,我感触很深,令我无法释怀。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压迫,不为豺狼虎豹,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
影片中的一个镜头市场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三名共产党员有重要情报汇报给游击队,在半途中,一名共产党员走失了,她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逼她说出另外两名共产党员的下落,但她宁死不说。她明白,只有不让敌人得逞,我们才能赢。敌人发怒了,残忍地用火将她活活烧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没叫喊一句,犹如铁铸。在她心里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她身上的的每一个细胞都浸透着这种精神。
时光的消逝能够让我们忘却伤痛,却忘不了屈辱。爱国主义的思想已经渗透进了中华儿女的血液中,一代代传承;爱国主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华儿女爱国势不可挡;历史翻开了新篇章,我们的祖国也在逐渐走向繁荣富强,中华儿女依然用不一样的方式诠释着爱国主义思想。
烈士们用鲜血换来了尊严,用生命换来了和平和发展。他们的壮举激励这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应珍惜这天幸福的生活,把我们的爱国热情化为动力,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用我们的双肩担当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吧!
革命电影观后感
(四):
这周,社区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使穷苦人民能够得到解放,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过着艰苦的生活。
故事讲述了在毛主席建立的冈山根据地,有一个勇敢的少年潘冬子。东子的爸爸是一名红军。一次,他爸爸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务必做手术,医护兵给他做手术时他却坚决不用麻醉药,要把麻醉药留给其他更需要它的人用。手术中,他浑身都出着冷汗,但却没有哼叫一声,这可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到的呀,多么坚强的意志力啊!东子的妈妈也是一名党员,她为了掩护正在转移的群众,置生死于度外,最终,在烈火中光荣牺牲了。
受家庭的熏陶,东子从小就机智勇敢,他用心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我就想起了那些在战场上光荣牺牲的战士们热血沸腾的画面,我就恨不得也冲上去,把那些敌人全都杀个精光。
如今,我们生活在如此幸福的环境里,没有战火,没有血腥,我们还不好好珍惜?此刻,我们要做的只但是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同学们,让我们好好珍惜这样的生活,把握机会,创造自我的完美未来。当然,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样的完美生活就是谁换来的?是那些革命战士们的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闪闪的红星会永远印在东子的脑海中,它也时刻呼吁着我们支持共产主义事业,做一名新时代的小战士!
革命电影观后感
(五):
《我的1919》观后感
昨日看了爱国影片《我的1919》,时光仿佛倒溯90年,悄然回到了1919
这部充满伤痛和教训的纪实电影陈述了我们的过去:们中国的近现代史,是厚实而沉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世界上没有地位,没有说话的底气,只能被帝国主义列强蹂躏。我们的国家被瓜分,我们的土地被占领,我们的资源被掠夺,我们的人民被随意的屠杀,我们的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勾结对内压迫在如此漫长的时光中,我们的国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随着时光的逝去,历史的悲痛感却无法传承了,以前的伤疤慢慢愈合,以前的伤痛记忆也渐渐模糊,时光向前走,历史往后退去,如果我们不去触摸真实的历史,我们就只能是愚昧无知;如果我们遗忘了历史,那我们就是个罪人了。
有关历史故事的电影作品是我们接触历史的好方式,如果是一部好的作品,更是如此。不知是否是因为拍摄年代的关系,还是导演特意的安排,影片的基调给人一种灰色的感觉,与沉重的历史故事相得益彰。
如论是法国总理,即巴黎和会的主席科里孟梭刚开始对我国外交官拜访时的傲慢无理,还是日本外交官牧野伸显在和会讨论时对中国的公然挑衅,还是与会国对我们归还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正义呼声的熟视无睹,抑或是英、法、美三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强制要求中国在条约上签字影片的这些资料,都是当时中国在外交上地位和状态的缩影。这些帝国主义国家都国力强盛,而我们国家实力弱小,所以他们能够毫不尊重我国的外交权益。
当中国外交官们正在法国做各方努力,用心寻求方法保卫国家利益的时候,当时以军阀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却迫于美日等国的压力,居然三番两次要求我们在和会上对帝国主义们妥协。这即同中华民众的强烈要求相悖,又使在外用心努力的我国外加官们心灰意冷若一个国家的政府不知救国的好处,不能做国家外交事业的强烈后盾,那么这个政府便是无能的政府。弱国还谈什么外交影片中在异国遭遇国家抛弃的主人公们在悲切的呼喊着,他们愤怒无比、却又如此无奈
政府腐败,但是我们的民众却觉醒了,在巴黎和会期间,国内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当北洋政府即将签订合约并答应二十一条的消息传开时,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余名学生群众罢课,举行了示威游行。6月,运动的声势进一步扩大,成为一场全国性的革命运动,上海、南京、天津等各地的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以声援学生运动。虽然五四运动在影片中并未被详细的描述,但是它的好处是重大的。北洋政府正是迫于民众的这种压力,才答应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在影片的最后,毅然出现了这几句话,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1919年是中国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线;1919年6月28日,中国人最后第一次向列强说不!影片的很多资料都十分的残酷,但它最后却向我们展示了无限的期望。片中主人公外交官顾维钧的勇敢机智,同列强周旋,他忧国忧民的,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呕心沥血的感情深深打动了我;主人公肖克俭,是一位勇敢的爱国主义者,他一向领导示威游行,最后为了换取群众的支持,震慑列强,他选取牺牲自我宝贵的生命;把美的东西撕毁就是杯具。但也只有杯具能够带给人巨大的触动作用。
电影结局,我的心被一种强大的力量震慑,那是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的一种爱国情操的呈现,那是作为一名入党用心分子的心的呐喊:我的1919,是片中主人公的1919,是中华民族的1919,也是我们的1919。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那是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未雨绸缪,我们的明天才不会重倒覆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一名入党用心分子,保卫祖国是我无可厚非的重任,努力学习是我必经的人生之路,我们的奋斗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革命电影观后感
(六):
《辛亥革命》观后感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我感到十分有好处。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明白,此刻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前的中国以前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应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以前进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11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能够看出这种高潮。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理解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好处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而导致封建复辟,日本军国主义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加剧了中国主权沦丧。但是在革命跌入低潮,革命党人陷于苦闷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新的世界观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正是在辛亥革命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思考中国的问题,科学地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我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最后使复兴的理想得以实现,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辛亥百年后的这天,社会上流行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或者认为革命的设计超越了中国的国情,搞君主立宪会更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还是避免为好。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欢迎以温和的没有牺牲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的人生经历整体考察后即可看出: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但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并没有开明到能够以和平请愿的手段而推动立宪的时候,他们才选取了被认为是激进的革命道路,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取。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取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辛亥革命》导演张黎,是电视剧《走向共和》、《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导演,这个背景,使《辛亥革命》被放在一个更长远的中国历史视野里,表现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至1912年2月12日孙中山辞任临时大总统,围绕武昌首义前后的历史画卷。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片表现着当代人对历史的认识与态度。
《辛亥革命》以秋瑾就义开始,广州起义的准备、过程与失败,孙中山在美国的募捐演讲,试图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一个女人、母亲宁可牺牲生命要去革命?为什么参加广州起义的20多岁的小伙子们要牺牲生命去革命?为什么海外的华侨要捐款甚至卖掉祖宅赞助革命?
孙中山在演讲中回答的十分清楚:因为满清政府已经不可能给中国人生活的尊严,中国要摆脱被世界歧视的命运,只有革命这一条路。
武昌首义后,黎元洪指挥汉口炮台两炮轰走了荫昌的军舰,成为袁世凯出山的导火索。袁世凯率领北洋军顺利攻克武昌后,停止了进攻,开始在清廷与革命党之间寻找押注的机会。
革命之火在军事上完全能够被扑灭,但袁世凯太明白自我的命运,他不能再给满清权贵一个兔死狗烹的机会,实际上,确实是袁世凯的私心,是清廷覆灭的真正推手。
满清入关,是吴三桂的反水成为明朝灭亡的真正推手;晚晴的灭亡,同样是由于另一个军事权臣袁世凯的反水,可谓起于斯、亡于斯,清廷灭亡岂不正是历史的报应?
辛苦革命为什么不是普通的兵变、**或改朝换代呢?
是孙中山及同盟会高举的共和理念,成为推翻清廷以及中国3000年君权专制的思想杠杆----从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大地上任何一个企图复辟帝制做皇帝的人,不管他有多大的军权,都注定成为人民公敌。
这就是思想的力量。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就是让这一思想开始中国人心中扎根。即使还有怀念皇帝的遗老遗少,也改变不了共和理念成为中国历史的潮流。
在晚清,只有孙中山自1895年起,就坚定地高举革命、共和的大旗。谈共和,则必谈孙中山。孙中山就是共和体制的旗帜。
孙中山回国后,力排众议,坚决提出要早定国体,即以民国、共和代替君主专制,以总统、总理、议会代替君主立宪。不能等待袁世凯的逼宫(清廷退位),而要创造一个共和政体,哪怕让袁世凯这样的阴谋家来做民国的大总统。
当孙中山被17省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孙中山指出,大总统的好处不在于谁去做,而是打破了中国几千年专制君主的传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国家元首。
为此,孙中山将民国大总统一职,作为推动袁世凯造反的诱饵。国家元首,国之大宝,非如此如何能令袁世凯率领中国唯一有实力的军队(北洋军)归顺民国呢?
《辛亥革命》在表现这段历史的脉络上,很见功力。不是过去史学家所谓革命党放下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辛亥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目的,袁世凯最后复辟帝制。
《辛亥革命》不仅仅为革命人的无私进行了有力的辩护,而且为孙中山超越历史的洞察力进行了辩护。
辛亥革命是什么?
不是为一家一姓的权力争夺、改朝换代,而是为国体的新生,确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是树立自下而上、国家、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元首、官员是人民公仆的新政治理念,改变王权天授、王土王民、杀伐随意的专制独裁政体。
这是中国历史的真正进化。
《辛亥革命》还未所有的革命者,为革命捐款、奉献生命的所有人进行了感人的辩护:从秋瑾、广州起义烈士(实际可考人名为89人)、武昌首义将士,以及旧体制内的同情者,清朝驻英大使的女儿唐曼柔,为孙中山游说西方财团停止对清廷贷款勇敢地站在旧体制及父亲的对立面,最后随父亲一齐自杀的女性。
林觉民的《与妻书》代表了年轻的革命党人,为什么抛妻弃子、放下富裕的家庭、个人的前途,去进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为革命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即使明知自我看不到胜利,也要为革命奉献的精神。
革命者不全是不得已的逼上梁山者。中国近现代历史最感人之处,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旧体制家庭的年轻人,甘愿抛弃优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奉献给革命,这些人是先知先觉者,是中华民族新生的不灭的源泉,鲁迅所说的舍生取义的志士。
这天的人们,不应忘记这些民族的脊梁。也不应容许那些将自我的家庭、个人幸福奉为最高人生标准的人对革命者进行肆意及阴险的诽谤。
革命也许不能完成所有的历史使命,革命或许会留下历史的遗憾,但中国近代历史革命的进步好处,不容抹杀。智者如杨度、康有为赞成君主立宪,主张所谓理性地改良政治,历史已经给了这些有学问而无见识的学者以响亮的耳光。
在中国,只有彻底的共和、民主才能洗刷3000年君主专制的毒害,才能让人民有过上有尊严生活的机会。
这是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也是照亮中国未来的期望之光。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能够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能够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向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当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当转瞬即逝的戊戌变法落幕之时。资产阶级一场救国图强的立宪运动在当时外寇横行、内政腐朽的历史背景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废帝制促共和为民族民权民生担起天者大任;兴同盟倡博爱号联俄联共联心创生国之新元。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历史总将这场革命一分为二的看待,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期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我的利益,去捍卫自我的尊严。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很难想像,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我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期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但是,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以铜为鉴,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鉴,能够明得失;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这天,我在电影院观看了红色大片《辛亥革命》,这部电影生动地展示了那段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先驱孙文孙中山的光辉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窃国大盗袁世凯假立宪,真复辟的丑恶面目。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触很多。
其中,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那次广州起义失败时的画面。()那么多战士的尸体横放着,这儿是,那儿是,漫山遍野全都是。徐宗汉步履难行,跪在地上,抱起一个个牺牲了的战友,低头无声,冰凉的雨水从空中倾泻而下,夹杂着眼泪从她的脸颊滑下。那些战士们身上的血迹还未干,还留有炮火擦过的痕迹。他们已经离我们很远,但我想战士们心中的革命精神依然存在,革命的火焰还在他们身上燃烧。走到这天,也许他们并不后悔,遗憾的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和对亲人的不舍。
时光荏苒,到了这天,革命历程的血雨腥风都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但这幸福生活又是多么来之不易。从革命,到发展,到振兴,这之中经历了太多惨烈的战争,太多的生离死别,是那些伟大的革命者们用他们的努力,鲜血,乃至是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和谐生活,这是多么大的代价。因此,我们更就应珍惜现有的美满生活。
清政府为什么腐败无能?这是我在观看影片时的一个疑问。此刻,我已经有了答案:万众一心,才会有强大的力量。昔日的清政府,皇室墨守成规,官员们要么阿谀奉承,要么只认己见,没有齐心协力,都只为自我而活,何来团结?何来力量?最终,才会导致革命,导致国家衰败,从而走向灭亡。由此可见,要想让国家富强,我们要有全新的思想和团结的力量。
让人民的生活更好,祖国更富强,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也是革命的起始点和终结点。
革命电影观后感
(七):
《董存瑞》观后感
故事讲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种种原因的困扰下,最后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参加了八路军。在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都不满20岁,但却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勇敢的魄力,在战斗中他屡次立功,让连长和队友刮目相看。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在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应对敌人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我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看完电影时,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不惜献出自我的生命,为战斗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进革命队伍、入党等过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难,但他还是透过自我不懈的努力,使自我完成了自我的目标。当他在炸暗堡时,那种为革命事业奉献、为祖国和人民付出的勇气深深的打动了我。
董存瑞比我大5岁,没上念过几本书,没受过良好的教育,却又一颗为祖国无悔献躯的赤字忠心,他虽然年仅19岁。但在我心中,也是在很多人心中,是我们所敬仰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他彰显了中国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诠释了生命的好处!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人就就应向董存瑞那样,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的宽度和厚度,有些人碌碌终生,若干年后,被世界遗忘;但董存瑞,年仅19岁,没念过书,没上过学,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样!
董存瑞一个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共产党员。董存瑞一个顶天立地的革命战士!
革命电影观后感
(八):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在风光秀丽的万泉河边,青山绿水中有一块绿草坪。恰似仙境般的人间佳境,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就是娘子军连的驻地,一群花样年华的红军女战士,就在这儿落脚。看了电视中把红军置入如此美丽的地方驻防,真令人羡慕,让人会萌生出去当一回党代表的想法。之后因驻地被南霸天查知,娘子军连再度转移,这一次所到之地更美,俨然一个天然渡假村,阳光、海浪、沙滩,还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姑娘。洪常青和吴琼花被姑娘们有意地掇合到沙滩上散步,那碧水云天,佳人作伴的场景,看了以后谁都会为之心动。
《历史的天空》中饰演东方闻樱的演员殷桃,在《红色娘子军》中出演主角吴琼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青春偶像版的红色经典新形象,与电影中的吴琼花有着不一样的气质,与样板戏中的吴清华则更是相去甚远,电视中的吴琼花总体表现得更是青春靓丽。
电视中新加入了一个主角,由南洋归来参加革命的姑娘,同伴们称她为南洋女。以我看,这个南洋女才是令人喜欢的主角。南洋女漂亮洋气见过世面,知书达礼,心胸宽阔,意志坚定,吃苦耐劳,懂得体贴,把整个娘子军连的姑娘们衬托得土气十足。她告诉姑娘们党代表常作的手势v代表着胜利,她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员教姑娘们识字;她的射击技术因以前在南洋常玩猎枪而技高一筹,她在南洋是游泳冠军,所以吴琼花与她比游泳技术时只得甘拜下风而耍赖皮。
南洋女在电视中虽然只是吴琼花的陪衬,但事实上更讨人喜欢,形象更为高大。当假特派员到来,派工作组把南洋女当作奸细抓了之后,她表现出的高风亮节实为一个女人很难做到的。之后被南霸天俘获,她与一同归来的未婚夫,在父老乡亲面前举行了一场类式于刑场上的婚礼而被杀害。南洋女的形象完整谢幕,令人唏嘘不已。
新版《红色娘子军》比以往的电影和样板戏好看,主要是摒弃了那种时代的左的影响。南霸天的主角也很丰满,以我看,如果说南霸天是一个开明绅士的话,则比以前所有影视作品的类似主角更饱满,一方面,他饱读诗书、举止风雅、仗义疏财,简直是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另一方面,他财大势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不乏巧取豪夺,有着内心残忍和恶毒的一面,对其他乡绅势力也构成极大威胁。他为了笼络红军家属,施以怀柔政策,竟然能做到开仓放粮。电视中对南霸天的总体形象描述也显得极其自然,很少雕做的痕迹。吴琼花与南霸天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起因是南霸天的手下放火烧了吴琼花的家,事实上也是南霸天放任手下的所作所为,最终霸占了她家的地,欠下了烧死三个家人的血债。
吴琼花的形象,随剧情的进展,逐渐变得公式化了。开始阶段,她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为,反叛精神强烈,表现得极为突出,是一个可爱可敬的主角。按南霸天的说法,她杀人放火,无所不作,十分历害。之后,在娘子军连表现进步,虽有很多冲动出格之处,但逐渐成熟,进步很大,也就磨平了她性格中那种桀骜不驯的棱角,成长起来。但是,由于演员殷桃的长相气质,之后的成熟总觉得缺乏某种成熟的韵味,而更像是难以脱离青春偶像般的表演。
新版《红色娘子军》在细节上有很多缺陷,个性值得一说的是假特派员的情节。也许这是当今所有的革命题材作品都无法逾越过去的原因,所以电视中也只能以假特派员来代替。实际上,同时期,全国苏区都在肃反。如果真象电视中所述,师长都被假特派员关了起来,那么整个红军独立师则完全被控制在这个国军袁处长手中,哪还需要剿匪,假特派员完全能够随便发一个命令就毁掉整个红军琼崖独立师。
第二篇:革命电影观后感
《烈火金刚》观后感
刚刚看完优秀抗日题材电视剧《烈火金刚》,震撼了我心,震撼了一颗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的现代青年的心。在片尾,肖飞、丁尚武、林丽、齐英等英雄人物,或身缚手榴弹炸毁敌人正在修复的公路,或与敌人同归于尽。在与战友执行任务时力争献身、最后诀别的环节,队长史更新忍悲送别战友,双目含泪,一个铁打的汉子强忍内心的强大悲痛,通过向战友一拍肩膀和后来端起抢来的机枪向鬼子愤怒激射的镜头描写,淋漓尽致地突现了英雄的爱恨情仇。而肖飞身负重创,最终还是来到准备要炸毁的公路上,从容躺下,拉开身上捆绑着的数十枚手榴弹的导火索时,那一声“战友们,请向我投弹!”的大喊,更让人看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女战士林丽奋力挣脱汉奸的阻挡,冲向敌群的英勇身姿,更是让人肝肠寸断,顿生无限敬仰、强烈的爱国主义革命情感。同时,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更是充满了无比的仇恨。片尾中的熊熊烈火,又一一再现了牺牲了的英雄们光辉形象。他们在烈火中重生、涅盘,在人民正义战争中归于永恒。人民永远铭记他们。
看完此剧,心中久久仍不能平静,我们现代的爱国意识应该与历史时期的英雄们是一样的。但奋不顾身、为国牺牲或与邪恶抗争的勇气及对强寇顽敌舍命拼搏、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境界,笔者认为,现代的我们与英雄们是不可同日
1而语了。面对英雄,我们应该反思自己。要不,为什么在和平的年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如今,那么多丑陋的行径,罪恶的举止,无人阻止或止而不绝?公交车上肆无忌惮的骚扰、偷抢;大街上围观恶人的挥刀行凶,以及那么多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腐败机构的横行霸道,鱼肉民生的种种恶行。这林林总总的新闻或消息报道的内容,都令人发指,深恶痛绝。然而,造成人人自保,趋利弊避害、明哲保身及纵容犯罪的一系列根源何在?笔者认为,是浮躁的时代冰封了人们的爱心和正义感,无数个血淋淋的案件事实和身边耳闻目睹的真实事例,也侧面反映了机制的不公与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颠倒或泯灭。人们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逃避,选择了面对嚣张罪恶的忍气吞声。究竟谁之过,到底谁之责?这个时代是缺少了英雄了吗?难道是我们不需要了,还是英雄真的都已成为过去?
时代在变,但我们呼唤英雄的声音依然热切。让我们呼唤英雄,创造时代的英雄。
电影《张思德》观后感
看完《张思德》这部影片,感觉非常好。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用那么多动人的真实细节,塑造了革命队伍的各色人物。
张思德生活在一个革命大家庭里,这个家庭的每个人都很生动,特别是张思德和他老战友的这份感情,是以往电影中不多见的。电影《张思德》没有曲折的情节,热闹的场面,黑白胶片牵出平实瞬间,穿越60载岁月。一名普通的士兵,警卫——开荒——烧炭,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他那样淡泊。三过草地的老红军,班长一当7年,一整编,又成了战士。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他认保育院不幸失语的孤儿做儿子,用心血崔开朗朗童音;他拜炊事班精简下来的老兵当父亲,真诚的抚慰一抹晚晴。这些都让人非常受感动。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张思德诠
释着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 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党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曾经是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未来还将辉映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这周四,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又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看着这些精彩片断,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我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便禁不住热血沸腾。《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太喜欢看了,闭上眼睛,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眼前。
看着这部影片,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每当看到红军战士战斗时陷入困境的场面,我恨不得冲上前去,帮助红军战士把敌人消灭干净。
看完这部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加倍
珍惜。如今,没有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我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艰难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维护和平。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困难低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它;当遇到危险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要像冬子的妈妈那样,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小英雄。
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导航的灯塔,处处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它又像战斗的号角,时时催促着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颗启明星!
第三篇:革命电影观后感
走出西柏坡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的前夕,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通过看这次电影,我深刻体会到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义士的鲜血换来的,是那么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一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发扬党的精神,坚信革命理想和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并做好本职工作。在利益与金钱眼前、在困难、艰苦眼前,想一想为革命事业,在南昌起义总、在战争时期牺牲了的先烈们,想一想在和平年代里英年早逝仁人志士们,难道还有什么阻止不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吗?
从电影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耿涛在全国解放前夕,被派往天津参加城市接管工作,遇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马宝山,并和他一起共事解决城市的接管工作。
从以上马宝山成为英雄和囚犯的故事情节中,可以看出,成为英雄是因为马宝山始终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有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成为囚犯是因为他面对党的工作有了骄傲情绪,想凭着自己战场上的英勇换来工作上违反原则的自由,面对工作不认真对待,视组织纪律于不顾,独断专行的个性。
影片通过描述以耿涛为代表的基层共产党人坚决贯彻党中央指示,克服重重困难,团结广大群众恢复生产并和党内出现的居功自傲和腐败现象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警示:作为一个革命者,一个共产党人,在革命的转折时期,必须要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而马保山被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打中的残酷事实,联系毛泽东在西柏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谆谆教导和关于全党要警惕“糖衣炮弹”攻击的及时告诫,不能不引起人们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思考。耿涛和马保山一正一反的事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在告诫我们不要被一时的胜利所蒙蔽变得骄傲自大。
在电影的结尾,毛泽东说道,我们进北京是去赶考的,希望我们都能考试及格,不要学李自成一样做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此,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教导我们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要像马宝山一样被糖衣裹着的炮弹击中。
一个人应该清醒的懂得,树立崇高的理想是正确的,为理想而忘我奋斗会得到鲜花和掌声。就如马宝山一样,人们并不恨他,只是惋惜他,惋惜他钢铁打不穿的胸膛被糖衣炮弹击碎了,战场上坚不可摧的意志脆弱地倒在了石榴裙下。理想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通往理想王国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和坎坷,这一切困难需要我们努力拼搏,艰苦奋斗地去面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新的历史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已不单指物质上的节约,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一种团结进取、勇于拼搏的深刻蕴意。无数事实证明,牢记艰苦奋斗可以使我们在逆境中获得勇气和力量,最终走向成功之路。牢记谦虚谨慎可以使我们在获得成功之后保持清醒头脑,不骄、不躁,从而应对生活中的一切考验,在前进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影片中正反两个人物的对比也恰恰证明了这点。
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走出西拍坡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静的生活环境,都是成千上万的先烈们用先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便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先辈和先烈。
第四篇:革命电影观后感
篇一:地道战观后感
在繁多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中,存在着一颗发光点,那便是《地道战》。《地道战》可以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影片,享有中国早期创作电影的经典之作的殊荣,被认为是中国经典的战争电影。
《地道战》以1942年的高家庄为依托,正面再现了六十三年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开展地道战时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争恢宏瑰丽的场景。也从侧面的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野蛮与狡猾。同样地,在《地道战》中,也淋漓尽致地集中表现了我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的民族精神,显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更是高度表现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影片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合为有机的一体,成为了战争片的典范制作。
《地道战》全片的剧情是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坏,幸亏区长赵平原带领游击队和民兵及时赶到,群众始免于难。此后,高传宝和新支书林霞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总结了地道斗争的经验教训,带领高家庄人民把原来只能藏身的地道,改造成能藏又能打的地道。次年初夏,日伪特务冒充武工队混进庄内刺探情报。高传宝看出破绽,便将计就计,利用战斗地道的翻口,将他们一网打尽。日军队长山田纠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高家庄人民利用战斗地道,沉着应战,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通过实战,他们进一步把地道由村内扩展到野外,形成地下网络,变单纯防御性地道为能守能攻的地道。为了全歼黑风口据点的敌人,赵平原决定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但山田狡诈善变,他集中兵力偷袭高家庄,企图解救西平之围。高传宝领导高家庄民兵,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和游击队,一举拔掉了黑风口的敌人据点,又回戈全歼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
《地道战》拍摄于1966年,特定的历史年代,使其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但在影片里,同样深刻、成功地反映出了地道中国人的本色。在外族入侵,日寇铁蹄蹂躏大江南北,把祖国人民逼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伟大的中华民族并不只是一味的忍受苦难,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在一起,群策群力,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地道战,沉重的打击了入侵者,令日寇闻地道丧胆,不仅保卫了家园,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向共同团结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下的各国人民展现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增强了世界各国人民反抗入侵的信心,更是凸现了中国人的本色。
作为中国经典的战争电影,《地道战》在艺术上的成功是其一大原因,尤其以细节的刻画为最,影片中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这一细节的刻画,就给予人极大的震动,高老忠面对鬼子的屠刀,视死如归,敲响了警钟示险,从容就义。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可以知道,高老忠敲响的不只是警钟,也是高家庄群众向日本侵略者发动最猛烈复仇的号角声,更加是日本侵略者的丧钟。高老忠的死,更加激起了高家庄人民的反抗,在高家庄人民的群策群力之下,完善地道战,最后杀死高老忠的侩子手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中国最善良、最地道的庄稼汉,在入侵者面前发怒了,给予了入侵者最沉痛的打击。也许这时,我们才猛然想起昔日一位西方伟人的警告:不要惊醒东方这头睡狮!中国这头睡狮,在入侵者野蛮掠夺的刺激面前,猛然惊醒了,并给予了入侵者最严厉的惩罚,而且我们知道,这头睡狮在昏睡了百多年后醒来,并在1949年后,将会永远地清醒着,傲视全球。
时间推移,在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地道战》给予我们的也不仅仅是一些脱口而出的经典的台词,如:“高,实在是高”,“你的,土八路的干活?”,“堵住笼子抓鸡,关起门来打狗。”“你们要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要放空枪!”等等;更不只是地道庄稼汉打败强盗的暴力欲和英雄情结的极大的满足和膨胀。也不只是获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人胜利,坏人最终受到惩罚的因果循环关系,甚至还有肆意嘲笑好人就是忠厚老实相,坏人就得一副奸诈貌的相由心生的谬论,或者还有那淡淡的儿提时钻地道时的地道情结。
六十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已经成为历史的永远,沉睡在历史的红色地道里,但其彰显着的地道的祖国抗日优秀儿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无上智慧,却依然的让我们肃然起敬。
依稀看到,《地道战》中,从地道里埋伏而出的不是望而生畏的千百万神兵神将,而是一股地道的黄色的风暴,席卷一切。
篇二:西岳奇童观后感
到了八佰伴剧场以后,我们还要乘上拥挤的电梯,到了电影院中,电影《西岳奇童》已经开始了,我们一个一个入座之后,便迫不及待地观看电影。
这篇电影谱写了一曲感人的乐章,特别是沉香在华山救母时为了救三圣母不顾一切,哪怕被二郎神抓获,也不会吭一声。其实,三圣母也是让人感动的一个对象,她的母爱真伟大,为了她的儿子——沉香,她可以放弃所有,包括她的生命。三圣母的儿子沉香在舅舅——二郎神的刁难下,照样凭这自己的毅力与耐力战胜了二郎神,救出了已在华山下囚禁多年而又伟大的母亲—三圣母!在刘家村等候多时的刘义昌—刘沉香的爸爸听说了这一激动而又不敢相信的消息之后,三圣母就带着那令人骄傲的儿子——沉香回了家,回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世外桃园去。祝福他们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母爱是伟大的,孝顺是正常的,其中霹雳大仙的形象塑造的很好,把当神仙之后神气的心态描写地完美无缺,有时霹雳大仙与小沉香的玩闹,为整个电影又添加了几分童真童趣。整个电影都是利用木偶来拍的,当然那些制作木偶的人,我们在这里谢谢你们!
尽管在剧中的二郎神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但我也不得不赞叹二郎神演得十分像,它的木偶雕刻地也非常像,形象非常生动哦!但是,一个对家人不好的人对外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希望同学们不是这个十恶不赦的二郎神的写照,不要向他学习。同时,大家要向沉香学习,因为他是一位孝顺的儿子。
在对于刘义昌的木偶雕刻时,雕刻者十分聪明地给刘义昌设计了一个文人的服装与发型,让这个电影更加生动和形象我想有许多人都爱看这个电影,因为,朗读者与木偶雕刻者都在这个电影上花了太多的心思与时间,才做成了这一部电影,这一部电影相当于他们的孩子一样。虽说母爱十分伟大,但父爱同样伟大,若不是父爱,在下雨天与午饭时间刘义昌也不会给小沉香送来雨伞和午饭。三圣母的仆人是一位好姑娘,在三圣母落魄时,她并没有放弃三圣母,而且在小沉香华山救母时,她也给了小沉香很大的帮助。
篇三:我的长征观后感
今年暑假,我观看了一部红色电影,它的名字是《我的长征》。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王瑞的一位爷爷的回忆,在他的回忆中,许许多多的战友为了胜利,不顾危险,一个个冲锋陷阵。王瑞的亲人也一个个倒下,但最后,红军终于渡过了赤水河,冲向了敌人。
我看完了这部电影后,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那些革命前辈们,为了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换来祖国未来的繁荣强大,为了换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息一切的上阵杀敌。电影中,毛主席为了红军的胜利,甚至把自己的亲生骨肉一个个丢在了各地。每当我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时,革命战士勇敢杀敌的样子仿佛就在我眼前一样。令我无法忘记。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红军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险的精神。从今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来报答他们。
这部电影让我学习到了不少知识,让我学到了他们的精神。
第五篇:革命电影观后感
革命电影观后感
篇一:地道战>观后感
在繁多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中,存在着一颗发光点,那便是《地道战》。《地道战》可以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影片,享有中国早期创作电影的经典之作的殊荣,被认为是中国经典的战争电影。
《地道战》以1942年的高家庄为依托,正面再现了六十三年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开展地道战时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争恢宏瑰丽的场景。也从侧面的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野蛮与狡猾。同样地,在《地道战》中,也淋漓尽致地集中表现了我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的民族精神,显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更是高度表现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影片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合为有机的一体,成为了战争片的典范制作。
《地道战》全片的剧情是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坏,幸亏区长赵平原带领游击队和民兵及时赶到,群众始免于难。此后,高传宝和新支书林霞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总结了地道斗争的经验教训,带领高家庄人民把原来只能藏身的地道,改造成能藏又能打的地道。次年初夏,日伪特务冒充武工队混进庄内刺探情报。高传宝看出破绽,便将计就计,利用战斗地道的翻口,将他们一网打尽。日军队长山田纠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高家庄人民利用战斗地道,沉着应战,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通过实战,他们进一步把地道由村内扩展到野外,形成地下网络,变单纯防御性地道为能守能攻的地道。为了全歼黑风口据点的敌人,赵平原决定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但山田狡诈善变,他集中兵力偷袭高家庄,企图解救西平之围。高传宝领导高家庄民兵,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和游击队,一举拔掉了黑风口的敌人据点,又回戈全歼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
《地道战》拍摄于1966年,特定的历史年代,使其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但在影片里,同样深刻、成功地反映出了地道中国人的本色。在外族入侵,日寇铁蹄蹂躏大江南北,把祖国人民逼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伟大的中华民族并不只是一味的忍受苦难,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在一起,群策群力,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地道战,沉重的打击了入侵者,令日寇闻地道丧胆,不仅保卫了家园,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向共同团结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下的各国人民展现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增强了世界各国人民反抗入侵的信心,更是凸现了中国人的本色。
作为中国经典的战争电影,《地道战》在艺术上的成功是其一大原因,尤其以细节的刻画为最,影片中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这一细节的刻画,就给予人极大的震动,高老忠面对鬼子的屠刀,视死如归,敲响了警钟示险,从容就义。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可以知道,高老忠敲响的不只是警钟,也是高家庄群众向日本侵略者发动最猛烈复仇的号角声,更加是日本侵略者的丧钟。高老忠的死,更加激起了高家庄人民的反抗,在高家庄人民的群策群力之下,完善地道战,最后杀死高老忠的侩子手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中国最善良、最地道的庄稼汉,在入侵者面前发怒了,给予了入侵者最沉痛的打击。也许这时,我们才猛然想起昔日一位西方伟人的警告:不要惊醒东方这头睡狮!中国这头睡狮,在入侵者野蛮掠夺的刺激面前,猛然惊醒了,并给予了入侵者最严厉的惩罚,而且我们知道,这头睡狮在昏睡了百多年后醒来,并在1949年后,将会永远地清醒着,傲视全球。
时间推移,在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地道战》给予我们的也不仅仅是一些脱口而出的经典的台词,如:“高,实在是高”,“你的,土八路的干活?”,“堵住笼子抓鸡,关起门来打狗。”“你们要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要放空枪!”等等;更不只是地道庄稼汉打败强盗的暴力欲和英雄情结的极大的满足和膨胀。也不只是获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人胜利,坏人最终受到惩罚的因果循环关系,甚至还有肆意嘲笑好人就是忠厚老实相,坏人就得一副奸诈貌的相由心生的谬论,或者还有那淡淡的儿提时钻地道时的地道情结。
六十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已经成为历史的永远,沉睡在历史的红色地道里,但其彰显着的地道的祖国抗日优秀儿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无上智慧,却依然的让我们肃然起敬。
依稀看到,《地道战》中,从地道里埋伏而出的不是望而生畏的千百万神兵神将,而是一股地道的黄色的风暴,席卷一切。
篇二:西岳奇童观后感
到了八佰伴剧场以后,我们还要乘上拥挤的电梯,到了电影院中,电影《西岳奇童》已经开始了,我们一个一个入座之后,便迫不及待地观看电影。
这篇电影谱写了一曲感人的乐章,特别是沉香在华山救母时为了救三圣母不顾一切,哪怕被二郎神抓获,也不会吭一声。其实,三圣母也是让人感动的一个对象,她的母爱真伟大,为了她的儿子——沉香,她可以放弃所有,包括她的生命。三圣母的儿子沉香在舅舅——二郎神的刁难下,照样凭这自己的毅力与耐力战胜了二郎神,救出了已在华山下囚禁多年而又伟大的母亲—三圣母!在刘家村等候多时的刘义昌—刘沉香的爸爸听说了这一激动而又不敢相信的消息之后,三圣母就带着那令人骄傲的儿子——沉香回了家,回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世外桃园去。祝福他们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母爱是伟大的,孝顺是正常的,其中霹雳大仙的形象塑造的很好,把当神仙之后神气的心态描写地完美无缺,有时霹雳大仙与小沉香的玩闹,为整个电影又添加了几分童真>童趣。整个电影都是利用木偶来拍的,当然那些制作木偶的人,我们在这里谢谢你们!
尽管在剧中的二郎神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但我也不得不赞叹二郎神演得十分像,它的木偶雕刻地也非常像,形象非常生动哦!但是,一个对家人不好的人对外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希望同学们不是这个十恶不赦的二郎神的写照,不要向他学习。同时,大家要向沉香学习,因为他是一位孝顺的儿子。
在对于刘义昌的木偶雕刻时,雕刻者十分聪明地给刘义昌设计了一个文人的服装与发型,让这个电影更加生动和形象我想有许多人都爱看这个电影,因为,朗读者与木偶雕刻者都在这个电影上花了太多的心思与时间,才做成了这一部电影,这一部电影相当于他们的孩子一样。虽说母爱十分伟大,但父爱同样伟大,若不是父爱,在下雨天与午饭时间刘义昌也不会给小沉香送来雨伞和午饭。三圣母的仆人是一位好姑娘,在三圣母落魄时,她并没有放弃三圣母,而且在小沉香华山救母时,她也给了小沉香很大的帮助。
篇三:我的长征观后感
今年暑假,我观看了一部红色电影,它的名字是《我的长征》。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王瑞的一位爷爷的回忆,在他的回忆中,许许多多的战友为了胜利,不顾危险,一个个冲锋陷阵。王瑞的亲人也一个个倒下,但最后,红军终于渡过了赤水河,冲向了敌人。
我看完了这部电影后,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那些革命前辈们,为了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换来祖国未来的繁荣强大,为了换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息一切的上阵杀敌。电影中,毛主席为了红军的胜利,甚至把自己的亲生骨肉一个个丢在了各地。每当我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时,革命战士勇敢杀敌的样子仿佛就在我眼前一样。令我无法忘记。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红军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险的精神。从今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来报答他们。
这部电影让我学习到了不少知识,让我学到了他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