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编辑工作表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编辑工作表》这一节课,首先通过两张不同的工作表,一张是上一节课学生所完成的工作表,一张是修改过的工作表,让学生找出两张工作表的异同。找出不同后,老师示范如何在工作表中插入“列”,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完成下面51页的练习。
在学生完成了51页的练习后,让学生试着把刚才自己所插入的新“行”与“列”中输入数据,在输入的过程中找出简便方法。最后,老师进行小结:在一个单元格中输入“上海”,鼠标点住那单元格的右下角,当鼠标指针变为实心十字形时,拖至其实的单元格上,这时所拖到的单元格都会输入了“上海”,这种输入法方法叫自动填充。最后,让学生完成剩下没有完成的工作表。
这一节不足的地方有:因为这一节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先放手让自己动手去摸索,然后老师再进行小结,加深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了解,但在上课之前,老师演示的时候时间比较长,所以学生没得到更多的时间去自己探索。以后多加强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习惯。
《我扮我家》教学反思
《我扮我家》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我扮我家》这一节课,这节课主要围绕着小学四年级画图软件“直线”工具与“填充颜色”工具来画出房子与装饰房子为主要教学内容。由于四年级的教材是今年新编的教材,与以往不同的是更注重学生的综合性技能,所以有些地方还是值得我们以后去深入探索研究。
在教学中,我们能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贯穿整节课,充分锻炼学生知识技能。但是在细节的问题上还是有点不足。
1、在教师讲授直线的画法,教师直接教授了左手按住shift,右手直接画直线,这样虽然画出了直线的效果,但是并不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同时并没有深刻的记住这种方法。
2、在设置画布大小的时候,如何培养学生的细心,更是关键,有的同学在设置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单位“厘米”与“像素”的问题,同样是设置高度为
18、宽度为12,确定后,大小各不相同。以至于在课堂上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我的这么小呢”。
3、在“用颜色填充”工具给房子填充颜色时,当学生遇到了有部分颜色漏出来时,没有让学生去通过思考,老师直接把问题告诉给学生了,应该让学生遇到了问题,自己看书,找到答案加强学生对这个知识的记忆。
以上,是我们在这节课当中我们深有体会的几点反思。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得以加强。
《选出空气质量最佳的城市》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选出空气质量最佳的城市》这课,这节课是我们几个电脑教师这个学期的第一次集体备课。第一个环节,我们主要通过故事情节引入问题,然后整节课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去解决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拓展练习,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认识。第二个环节,导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看书以及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利用筛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汇报探索的结果,讲台演示,最后老师小结,完成任务一的内容。第三个环节,教师抛出第二个问题,老师进行简单的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解决第二个任务后,再直接的引出问题三和问题四,让学生进一步地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利用排序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更好的区分筛选与排序之间的区别。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练习,通过让学生了解我们广东省的天气污染情况,然后再利用刚学过和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这节课的了解,从而又可以做到提高学生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整个过程非常明确。但是上完课之后,感觉并太不理想,本来很明确的思路,但没有达到最好效果,原因有几个方面:以后有待提高。
第一:在引入的时候,没有把动画里的四个问题从新调出来,让学生更明确今天的上课的任务就是要完成这几个问题。在出示第一个问题后,没有说清楚要求就让学生去看书、小组合作,然后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才弄明白。
第二、学生把问题通过合作得出结果后,让学生上台展示的过程中,老师没给出任何的评价,只是一下子带过去了,然后进行小结从而带出第二个问题,在这两个环节的过渡中因为花的时间不久,所以没有连接好。第三、本节课是利用一个故事情节引出新课的,但完成了第一个任务之后就没有再回到刚才的情节里,直接向下面的内容去引导了。在引导的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练。
通过这节课让我学得了很多东西,也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今后慢慢地把这些不足做为动力,尽快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查看与整理文件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查看与整理文件》这一课,本课的内容比较多,也是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的基石。所以上课的时候要多关注学生的情况。这节课我主要抛出5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每个问题。最后通过让完成的学生到教师机上演示并讲解,这个环节学成比较顺利,效果也很不错。但这节课还有一个难题,在学习本课时有一个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就是文件的路径,我采用的方法先讲解然后是出示几个不同的“路径”让学生到电脑中去找到相应的文件。这样一来,学生对路径有了一个比较抽象的认识。本课另一个易出错的地方是,学生在创建文件夹时点击了“新建文件夹”再去选择输入法去更改文件夹的名字,导致了被更改的文字失去了焦点,而学生输入了文字却将“新建文件夹”几个字不能更改,在操作之前我专门进行了强调,所以学生基本上都能创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
装扮新家》教学反思
《装扮新家》——曲线工具的使用,主要内容包括:画一个弯、两个弯、多个弯和闭合曲线。我用了两个课时,才把这个内容上完。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有这样的问题: 1. 学生在学习“曲线”工具时,先学习两个弯的曲线的画法,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市教材的操作步骤来操作,学习得速度快,掌握得好。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两个弯的曲线。
2. 但在学习画一个弯的曲线时,在画完一个弯后,很多学生经常忘记再单击一次,导致画出来的曲线不符合自己的需求。还有一部分学生,当出现一个弯的曲线不符合自己的需求时,就着急着继续点击,结果,画出闭合曲线了。这时学生着急了,不断地请教师帮助。因为其小组成员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小组合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强化一个弯的操作步骤。
3.多个弯的曲线。这个内容是作为第二个课时的复习导入,既是复习、巩固两个弯的操作,同时又让学生掌握多个弯的画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很多学生都不会用几条两个弯的曲线连在一起画出多个弯的曲线。而是把两个弯的曲线画长一些来代替多个弯的曲线。尽管在引入时,有范例给他们看了。
4. 在学习闭合曲线时,学生无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这时,教师讲解并演示了操作要点,还归纳具体操作步骤后,让学生再进行实践,这样大概有50%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有一半的学生不能掌握此操作。原因是教师在演示时,使用曲线的样式1,由于线条过细,点击第一个点时,学生没有很清楚地看见这个点,因此他们不理解到底是怎么画出来的。当教师再次演示时,选择曲线的样式5,用最粗的线条来画,这时点击第一个点非常明显,学生看得比较清楚。这次,再让学生实践,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了。
5. 在教闭合曲线时,第一个任务是:画“门把”。由于我校学生使用市教材,教材里并没有介绍闭合曲线的操作方法。尽管我提供了帮助文档,但多数学生还是用“圆形”或“椭圆”工具画“门把”。从学生画出来的“门把”来看也符合实际。因为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门把”多数是“圆形”或“椭圆”的。所以,学生画出来的作品,老师也不能说不对。因此,我要修改教学设计,让学生先画“窗帘”,因为“窗帘”的图案更具有闭合曲线的特点。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能找到其他图形来代替。这样,也许可以更好地突出闭合曲线。在画“窗帘”时,学生可以强化闭合曲线的操作步骤。最后,在拓展任务时,再让学生画上“门”和“门把”。这样,学生就自然会用闭合曲线来画“门把”。这样过渡可能更自然一些。
《描绘秋游路线图——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教学反思
情景导入时让学生画路线图,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直线”工具,小部分学生选择“铅笔”工具。两个班基本上没有学生选择“多边形工具”。先由学生用“直线”工具画,然后老师再演示用“多边形工具”画路线图。让学生对比哪个工具画得快。这个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导入课题——多边形工具的运
用。
由于导入时候的对比,使得学生都跃跃欲试,任务一的完成比较顺利。大部分学生能总结出多边形工具的操作方法,但是对于最后一步的 “双击确定”却有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在老师演示讲解下学生再进行操作后,还是有学生没掌握。
任务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比使用“填充模式一”和“填充模式二、三”的区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在画需要填充颜色的闭合多边形时,使用填充模式二和三更方便。通过任务二的尝试及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后,学生都明白了使用填充模式二和三会画得更快,但让我困惑的是,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在完成任务三“创作作品”时,并没有采用“填充模式二和三”,依然习惯使用“填充模式一”然后再进行填充颜色。这一点目前还没有想到突破的办法。任务三之前,我把“画展”展示出来,让学生找出使用了多边形工具画的图形。大部分学生都能认出多边形画的图形。任务三是让学生把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学以致用。学生热情洋溢,都很积极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只是很多学生没有使用“填充模式二和三”,导致速度相对较慢。而且在本课之前没有学习过彩色橡皮擦,在绘画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画错了,撤销也不能解决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采用重新画。少部分学生采用填充颜色补色。
《伙伴随我加——图形的复制与粘贴》教学反思(2010-03-14 21:39)
分类:教学反思
情景导入时让学生复制贝贝,大部分学生表现出非常高的热情,都很想尝试。90%的学生都会选择“选定”工具,有部分操作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在选定图形后,不懂得如何复制,他们通过书本,或者小组成员、老师的指导,基本上能掌握复制和粘贴的操作。并且受前面学习的工具的影响,学生学会了尝试不同“模式”,很快就尝试出“透明”与“不透明”模式。任务一的进行比较顺利。
在完成任务二的时,由于受到任务一的影响,很多学生都顺着任务一的思路用“选定”工具复制小鱼,有些学生复制小鱼的时,把水波也复制了的,就选择 “橡皮擦”工具擦掉水波。只有极少数学生尝试“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这个任务对于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相对比较难。接下来,学生在尝试“把小鱼变小”时,部分学生使用“拉伸和扭曲”菜单,并且设置“拉伸”的水平和垂直值。少部分学生使用“矩形选定”把图形变小。大部分学生探究无果。
任务三是巩固练习、综合运用,让学生学会了“选定”和“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后,掌握的知识与技巧,巩固技能。本任务还有一个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不同文件中的复制与粘贴,在练习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这一操作。
本课的教学突出的问题是:在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学生不大懂得利用书本,尽管老师已经作出提示。本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究效果不理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引导学生自学书本,继续加强小组探究合作。
《设计漂亮的小手帕——图形的翻转/旋转、拉伸/扭曲》教学反思
1. 谜语导入,学生很快就猜出了谜底。对本课充满了好奇。然后,我出示了一幅小手帕,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手帕有什么特点?这时,大部分学生都只会回答“图案漂亮”、“花儿画得好”、“米奇老鼠可爱”等。但却很少学生观察到“四周的花边是一样的,但方向不同”和“花儿是相同的,只是形态不一样”。这个情况有点出乎意料。后来经过我的提示,终于有些学生发现了这些特点。但导入时间明显过长,直接导致任务三创作作品的时间不够。这一点引起我的反思,以后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引导学生观察。接下来,我展示制作小手帕的素材,利用白板的拖动、拖动复制等功能,师生共同小结小手帕的制作过程。这样,学生对于整个小手帕的制作过程就非常清晰了。这个过程也把学生的思维可视化。这是本课利用白板最好的地方。
2. 任务一,首先让学生小组探究“翻转/旋转”的操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些学生出现没有选定就设置,结果,使得整个画布都发生翻转。这时学生很紧张,也很意外,有些学生知道了是没选定的结果,但有些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处理。在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时,我特意叫了这些学生上台演示。当出现这个问题时,就让其他同学帮助他一起来解决。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选定”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为后面的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3. 任务二是让学生对“花儿”尝试拉伸和扭曲的操作。出于好奇,不少学生输入了很大或很小的值,使得出来的效果跟原图相差甚远。学生勇于探究是好事。后来在小结的时候,学生很快就说出了自己探究后得出的结论,即设置值的范围。在这一课中,由于时间关系,知识点中没有涉及到扭曲中可以输入负数,使得对象向左扭曲。这一知识点,留在下一节应用技巧中讲述。在任务三的创作中,只有一个学生提问“为什么花儿不可以向左边扭曲”。4. 任务三是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素材,创作一幅漂亮的小手帕。由于导入时间过长,这个任务时间偏紧。而且,我还犯了一个错误,给学生提供的素材有点多。学生在找素材上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大部分学生完成的作品质量不高。
对整个画图软件的教学反思(2010-04-27 23:40)
分类:教学反思
画图软件的教学共花了16周的时间,在这16周的时间里,介绍基本的画图工具的教学占了80%的课时,综合运用画图工具的练习只占了不到20%。从学生的综合画图来看,学生的综合运用画图软件的水平不高。对此,我进行了反思,总结了原因,大概包括以下几点:
1.平时的教学中,多数主要是对某个工具的使用方法的教学,但很少涉及到综合运用。即使是有拓展练习,也较多地局限在本课工具的运用上。因此,学生在最后的综合活动中,表现出的是不大会画。即使有范例参考,画的效果也不理想。
2. 综合练习得太少。对于整个画图的教学,只有最后的《综合活动——制作贺卡》才是真正的综合运用画图工具。受时间的限制,综合练习的时间不多,这也是导致学生画不出好看的图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这里涉及到四年级才开信息技术课的弊端。我校是四年级才开信息技术课,共学两年。受时间的限制,画图软件最多只能上一个半学期。如果在画图上占用的时间多了,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知识的学习,特别是金山文字的学习。但,对于我们城中村的学校来说,学生的知识面较狭窄,思维不够开阔,而且小部分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因此,学生的整体操作水平相对较差。基于这个学情,想要在一个半学期内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画图软件的工具及提高综合运用工具的能力,很难做到。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作为保障,学生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我是很让学生有多一点时间多练习,但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后面还有键盘的学习、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和金山文字的学习。时间真的不够。
因此,在此呼吁相关部门重新考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开设。否则,学生对软件的学习就真的只能“走过场”,学个大概。我想,这应该不是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我希望,信息技术课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这才是真正目标。
《综合活动——制作贺卡》教学反思(2010-04-27 23:43)
分类:教学反思
1.导入:我展示《妈妈,我爱你》这幅图给学生欣赏,学生非常喜欢,当我问学生“这幅画如何主题表现”时,学生的回答很丰富。其中有个学生说得很深刻:“画中表现母鸡在孵小鸡时是很辛苦的,通过这个体现贝贝体贴妈妈的辛苦,表
现出贝贝对妈妈的爱。”
2.任务一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画图的步骤。虽然这个任务,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能说出“主题突出,颜色搭配合理”等内容,但是,通过本任务,学生会更进一步理解画图的步骤。
3. 我展示“江南水乡画”和“邮票”这两幅画时,学生很惊叹,一个劲地称赞这两幅画很漂亮。他们非常喜欢漂亮的画。通过这两幅画,我提出任务二:讨论整体构图和色彩的处理。学生积极讨论,大胆举手,也许是因为美术课上讲过相关的内容,所以,学生都能答到点。
4.任务三:动手实践操作,主题是“妈妈我爱你”在母亲节上送给妈妈的礼物。在这个任务上突出地体现出学生对画图软件的综合应用水平较差。很多学生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我提示:可以打开两个画图软件,一个画背景,一个画主题。对于画背景,学生都基本能完成。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有多次涉及到画背景,例如画大海,画窗外景色,画壁画等。但到了画主题时,很多学生都说“不会画”。有些学生想画范例中的小鸡破壳而出的图。但就是不知道小鸡应该怎么画。后来,我又示范了一下,综合运用了多个工具,如:曲线、椭圆、选定(移动图形)等。学生才开始有思路。慢慢地画。
5.本课用了3个课时,学生很认真地画,但效果不理想。我也不断反思。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综合运用得少,平时都是针对某个工具来进行教学的,但到综合运用时,他们会忘记很多工具的操作。或者说是对工具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提高画图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画。但受课时的限制,我们仅仅能花3个课时。其他的只能由学生凭着兴趣在家里继续练习。
《我改我画》教学反思(2010-10-27 18:24)
分类:教学反思 本课在导入时出示了贝贝的新家的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任务一是添加墙壁和地砖。由于线条比较简单,学生都喜欢自己动手尝试。但画出来的画,立体感都比较差,原因是没有画好斜线,很多学生的斜线都画成直线,或者只是倾斜一点。小结完直线工具的操作方法后,我又通过范例来引导学生,同时提出怎么画可以使直线画得更直?(提示:参考书本46页),少部分学生能查看书本,尝试了shift键的使用,但大部分学生都是使用鼠标拖动直线,直到直线完全直,然后松开鼠标。就没有尝试用shift键。这一知识点的引导花的时间比较多,影响了教学进度。对于直线样式,学生很快就发现选择不同的样式线条粗细会不同。任务二,颜色的填充工具。大部分学生会通过点击颜料盒的颜色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去填充墙壁和地砖。一半左右的学生出现了填充颜色时漏色的问题。通过提问,有些学生发现了线条不封闭导致漏色,其他学生都受到启发了,就开始补线条。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真正地进行小组合作,自学书本的意识不够,这样必然导致进度快慢的出现。而且学生原本的水平参差不齐也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在我校教学,小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1月
因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心中要有学生,但是如果教师心中只有抽象的群体意义上的学生,其教学目标必将是全班一律的。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一、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由于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技术教学的媒介,能演示多变的图形、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强烈刺激着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中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但学生形象思维较活跃。对于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识使学生散失学习的兴趣,没有这样的兴趣,快乐学习就无从谈起,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生活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word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Word的操作,那么在课前,我就显示一些例子,从最简单的文章,到很复杂的文档,学生看了以后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文档来吗?”随着一课课的深入,学生发现这些技巧自己也是能掌握的。再把这些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的环节,每节课达到什么环节,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甚至于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调整。
二、教学内容应注重学生开放性。在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好,就进行能力方面的训练。可以把自己的某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多;有的学生则在某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就在基础知识多下功夫。教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开放,不同的教学内容造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保持学生的个性,给今后创造力的发挥留下潜力。
三、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中能借助Internet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以及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计算、辅助、管理等功能。这样教学课堂中根据小学生爱玩的特点,指导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扩展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利用小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边动手,边观察,边分析,启迪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思维;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认真听取学生发表的意见,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试一试。学习Word就要学生自己写自我介绍、写课程表、打印贺年片等。比如在学习“我的课表我来做”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修饰表格的方法,学会了设置表格内容的字体、字号、颜色、底纹及对齐方式。对整个课程表进行修饰,通过全体参评,评出了全班修饰得最漂亮的课程表。完成了我们预定的任务。请下课后思考一个问题:在修饰表格的过程中是不是用的字体越多,用的颜色越多,修饰的表格就越漂亮?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课堂的主角。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刘兴文
教了十几年的信息技术课,越来越感觉到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不如以前好管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不如以前得心应手。刚开始教授这门课程时,由于学生刚接触计算机,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神秘的,课堂上,他们怀着好奇心带着探索的欲望想了解计算机,想操作计算机,所以他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也由于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都是零,他们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学生们课堂上学习兴趣都一样的浓厚,课堂上根本不用对学生进行管理,他们学得都非常认真,听得都非常仔细,很怕漏掉老师讲的一句话,很怕看错老师的一个演示动作。现在,由于家庭电脑的普及,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或多或少地都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电脑对他们来说已经失去了神性感,对计算机的探索兴趣也被越来越多的游戏所替代。因此,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也就成了信息技术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脱离了传统的课堂环境,行为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参差不齐,使得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有了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好动的行为习惯,这都使得信息技术课堂较难管理。课堂教学的展开也有了一定的难度。面对学生的变化,面对课堂的变化,教师的教学也要采取相应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灵活使用教材,改变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灵活地使用教材,注重从兴趣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入手。信息技术课长期以来之所以大力提倡和采用“任务驱动法”,就是因为它的很多学习内容都可以化解为一个个具体而有趣的任务,学生通过努力并不难实现,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他们能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更多地取用教材中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因素,如学习设置桌面背景时,可让学生画一幅或者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做为桌面背景,学生就十分感兴趣,特别是用自已画的画作为桌面背景,还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别一方面,教材上有些章节的内容过于笼统,如果按照教材上按排的内容讲下去,大多数学生可能根本接受不了。如六年级上册的《灵动的画面》一课,要求学生在一两节课时间掌握自定义动画的各种动画效果的设置及幻灯片的切换方式,由于学生平时对PowerPoint这款软件接触的很少,用到的就更少了,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所学的内容也有限,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那么多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学生不能接受的内容,你老师在上面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也不会感兴趣,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你讲的是什么。如此下去,学生哪来的积极性,又怎么会认真听讲,甚至会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无所事事,这样课堂的管理难度就不言而喻了。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即要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又要使学生易于接受。
前面提到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参差不齐,这个“不齐”的差距是很大的,比如文字录入,有的学生录入的速度非常快,每分钟能录入几十字甚至更多,而有的学生每分钟只能录入几个字。有的同学对电脑的常规操作非常熟练,而有的同学却显得笨手笨脚。其他方面也存在着这样的“不齐”。如此的“不齐”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面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在完成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愿多完成一些其他相关任务,以满足其学习需求,如编辑一张主题小报,设计一组幻灯片,制作一个动画等等,只要学生努力完成任务即可,不要强求作业的质量。这样即可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对课堂进行有效管理。使学生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二、掌握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学生动手操作量大,在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的时候,老师不可以放任学生自己练习而疏于辅导,在练习中往往有一些学生对练习不感兴趣,觉得越练越没意思,甚至有的学生干脆就不练习。这就要求老师在辅导的时候找出学生不愿操作或不操作的原因,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有一次让学生练习制作表格(制作课程表),A同学突然很屈地站起来报告说自己本来就作不好课程表,B同学自己不作还给他捣乱。我来到B同学跟前问他原因,他低着头小声地对我说:“老师,我早就会作表格了,比这复杂的表格我也能作。”我说你是不稀罕作吧,你看A同学作起来有困难你能不能帮帮他。听到这话,他马上有了精神,说:“行,老师,我保证完成任务。”练习结束,A同学不但完成了表格制作,而且制作的表格比其他同学都美观。脸上露出了笑容,B同学也是一脸的自豪。所以,在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状态,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纠正错误,改进方法,加快进步,教师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并且要坚持个别辅导,而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就要给他一个施展的机会。
三、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现代教学中大力倡导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信息时代产物的信息技术学科,更是具有学科优势,可供教师和学生创新之处不胜枚举,小到每一项操作,每一个练习,都有不同的方法。同样方法达到不同效果更是司空见惯。
比如,“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共有三种方法:方法一,用工具条中的删除按钮,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方法二,执行“编辑”菜单中的“删除”命令,每条命令都可以在菜单中找到,这是比较直观的一种方法;方法三,右击鼠标,从快捷菜单中找到“删除”命令,这是比较快捷的一种方法。通过这三种方法,使学生明白完成某一项操作可以有多种途径。
又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为了培养学生有求新、求异的思维,有自己的设计风格,就要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创新闪光点,即使很少,也要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并鼓励大家一起试一试。最终同学们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审美观来设计幻灯片,制作好的幻灯片都非常有自己的个性,都是一个可以代表自己的作品,所以只要老师用心挖掘,悉心指导,到处可以展现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掌握信息、开拓视野的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只着眼于书本,还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总结交流、掌握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的终极理想,信息技术教学更是如此,面对海量的信息技术知识,我们能做的不可能是教其所有,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意识,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王晓丽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开学以来,我严肃认真的对待每一节信息课。
这期间不乏认真的去备每一节课,仔细考虑每一个知识点的教法,甚至一个问题我会思考很久,不停的上网查或请教吴老师。或是上课如何给学生讲,学生做什么练习我都会反复斟酌,每节课也认真组织学生学习。课后认真反思自己本节课亮点和不足。但,课堂中难免也存在一些问题:
1、课堂讲的时间过长,学生听讲的耐心只有15-20分钟。
2、课堂组织、管理学生还有待加强。有些学生不明确信息技术的概念,认为上信息课就是玩,所以上课随意说话,随意走动。
3、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否精炼、准确?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合理?是否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教学?是否自主开发教材、选取内容进行教学?是否因材施教了?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去思考。
一周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于是我就上网查资料、在学生中做调查。终于心中有些眉目,我准备后期从这些方面
改进: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积极创造信息素养环境。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成就感。要想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氛围,首先要求教师搞好课堂设计,尽量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了解这些抽象知识的动态。
二、加强课堂的组织管理,对随意说话、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严惩不贷。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内容,以提高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1、如果学生任务完成的速度快而且质量高,可以奖励5分钟时间玩游戏。以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2、每节课带一个问题,或数学或语文等学习上的问题,利用5分钟时间来上网查资料或解决问题。
五、加强课堂教学
1、合理组织课堂,是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而且感觉信息技术科有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分析学生情况、课堂组织方面方面多下功夫。
2、分组教学,任务驱动,互助探究
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基本任务和一个创新任务,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而能力强的同学又可以在创新任务中发挥自己的特点。小组长或者是小组内的同学在掌握了学习内容以后,可以辅导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能更快的掌握学习内容,也使他们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3、强化操作,激发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对一节内容,教师一般只讲述15-20分钟,其余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上机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
要走近学生,特别对差生加以适时指导,而基础较好的同学自己就能完成,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体现了差异性原则。示范操作也尽量点到即止,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发现,让学生体验成功。
六、重视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我的兴趣小组活动内容是:电脑绘画)
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可以增强部分学生信息特长,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首先我们应认识到信息技术类兴趣小组活动开辟了信息技术第二课堂,其次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的成员是喜爱电脑的,他们渴望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是电脑绘画、电子报刊或网页制作等。也可以是课堂上一些知识点的延伸、拓宽,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特长,参加一些省市级的比赛;也可以是学生下一阶段学习的内容,到时这些成员就能发挥老师的作用。
总之,自己要想方设法的提高课堂效率、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成绩。为学校信息技术领域做出一点成绩。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一学期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从事六个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因此教学工作上不敢怠慢,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五—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促进和提高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用于学习和生活,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中考的信息技术会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办公软件的操作。
一、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素养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工作之余,学习与农远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及计算机维护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扎实细致地做好教学工作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所备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将每个知识点构造成一个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做到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备课,备课不只是在教案本上备课,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电子备课上。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计算机课程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创造性强的特点都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地学习,才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跟上知识的发展更新并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果单纯地依靠老师教授,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将总是有限的。
在教学中,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能够贴近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教材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设计适合于学生参加的各种兴趣活动,并在活动中加强的教育的示范与引导,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一部分学习知识比较快、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一些自主学习,达到提高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步骤,再让他们去练效果更好。因为在老师演示时,同学们不仅看到了整个过程,还看到了结果,这比纸上谈兵要有效的多。在这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上课时,老师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通过网络在自己的屏幕上观看,对老师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看得一清二楚,大大提高了讲课效率。同时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做,包括演示操作尽量让学生来做,同时许多操作都采用让学生先练习,再归纳,后总结的步骤来。
正所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要比听、看有效得多。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演示,只能使学生把一个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其思维体系中一个模糊的认识,而能不能将这个认识清晰化,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所以,在课堂上我加大上机时间在教学时间中的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把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并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创造。
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做起,注重落实,注意细节,使学生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一学期来,我坚持不懈地努力,认认真真的工作,学生的操作水平也有了解一定的提升。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更有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