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知识梳理和翻译6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知识梳理和翻译
《伶官传序》
一词多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请其矢,盛以锦囊()
1、盛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答案:形容词,兴盛/动词,装/形容词,骄盛/形容词,强盛/形容词,丰盛/形容词,职位高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2.告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答案:动词,告诉/动词,祭告/动词,禀告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陈情表》)()3.微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并序》)()
答案:数词,一寸的百万分之一/形容词,地位低下,卑贱/形容词,微小/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形容词,天色微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并序》)()
4、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乃悟前狼假寐(《狼》)()
答案:代词,你的/如此,这样/表判断,是/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副词,才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5.其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答案:副词,表祈使语气。应当,一定/代词,他/语气词,无实义
翻译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译文:
2、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译文: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译文:
4、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译文: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译文:
6、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译文:
第二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一)成语梳理
1.《庖丁解牛》
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5.《六国论》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
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8.《项脊轩志》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 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
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
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的地为“治”。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独夫:①独身男子。②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避讳: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国讳,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一是家讳,或称为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名、祖名。
避讳的方法:
(1)改字法,就是把帝王及所尊者之名改用其它字来代替。
(2)空字法:即将应避讳的字空而不书,或作“某”,或作“ ”。(3)缺笔法:即对所避之字少写一两笔。
(4)改音法,就是读书时遇到讳字,就改变声调或读别的音。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以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猪、羊各一头叫“少牢”。古代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
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祭文: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
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勾者:立即被施刑的人。勾,勾决,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勾,批准立即行刑。清制,每年秋季,由刑部会同九卿各官,详审全国判死罪者的名册,一一详议,分别归入“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情实者奏请勾决。
西市:清京城行刑的地方,今北京市宣武区菜市口街上。上闻:上奏的文书。
舍利:梵语“身骨”的译音。佛教徒死后之葬,身体内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成为“舍利子”。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延伸]
古代文体
(一)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曲、赋、铭等。
(二)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辞藻华丽,因大多用于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三)散文:古代散文种类很多,辩、说、论、奏议、序跋、赠序、铭、祭文、杂记、童话、民间故事、寓言、传说、传奇等都属于散文的一类。
(四)小说:小说是古文学体裁的一种,我国占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上古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元、明清五个阶段。
┏━━━━━━━━┳━━━━━┳━━━━━━━━━━━━┓ ┃ 朝代 ┃发展阶段 ┃ 体裁特点 ┃ ┣━━━━━━━━╋━━━━━╋━━━━━━━━━━━━┫ ┃上古到先秦两汉 ┃ 起源 ┃ 神话传说 ┃ ┣━━━━━━━━╋━━━━━╋━━━━━━━━━━━━┫ ┃ 魏晋南北朝 ┃ 发展 ┃ 志怪志人 ┃ ┣━━━━━━━━╋━━━━━╋━━━━━━━━━━━━┫ ┃ 唐 ┃ 成熟 ┃ 传奇小说 ┃ ┣━━━━━━━━╋━━━━━╋━━━━━━━━━━━━┫ ┃ 宋元 ┃继续发展 ┃ 话本小说 ┃ ┣━━━━━━━━╋━━━━━╋━━━━━━━━━━━━┫ ┃ 明清 ┃ 顶峰 ┃演义小说、创作小说 ┃ ┗━━━━━━━━┻━━━━━┻━━━━━━━━━━━━┛
(五)古籍注释体例
1.传:传述之意,主要用于解释经书,阐明经义.、例如:《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2.注:本义是用水灌注。水道阻塞,用水灌注才能流通。引申为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例如:《水经注》《礼记注》。
3.笺:指对前人的解释加以订正、引申、补充或发挥.例如:《诗经》有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
4.疏、正义:唐代出现的一种注释名称。这种注释不仅解释正义,还对前人的注释作注释。例如:《诗经》有唐孔颖达疏,《左传》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五经正义,《史记》有唐张守节正义。5.诠:解释字、词义。《康熙字典》说:“诠,谓具说事理也。”如杨树达的《词诠》是解释文言虚词的。
6.义疏:古书的注释体制之一,内容为疏通原书和旧注的文意,阐述原书思想,或广罗材料,对旧注进行考核、补充辩证。如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
7.义训:指不通过对语音和字形的分析而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是训诂的基本方法。具体形式有:用同义词解释,如《尔雅·释言》:“逆,迎也。”用反义词加否定词来释词,如《说文解字》曰部:“旱,不雨也。”用下定义释词,如《说文解字》口部:“口,人所以食言也。”用古今词语对照来释词,如《论语·子路》郑注:“古者曰名,今世曰定。”用指出事物的类属来释词,如《说文解字》木部:“杏,果也。”用说明事物的性质状貌来释词,如《说文解字》:“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也。”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检测题
一、文学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歌及朝庙乐章共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产生了张元干、张孝祥、周邦彦、陆游、辛弃疾等一大批爱国词人,其中辛弃疾 成就最高。
C.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被放出京,第二年在东鲁将南游吴越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给东鲁的朋友,原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现题中的“吟”,即吟唱之意。
D.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和赋三类,汉代史传文作家最著名的是司马迁和班固,其代表作分别是《史记》和《汉书》,均为纪传体通史。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苞,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他的《狱中杂记》揭露了清代所谓太平盛世时狱中种种奸弊、污秽、酷虐的情景。
B.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盛唐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著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孟郊。
C.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宋代词作家,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其《扬州慢》一词抒写了时昔日扬州 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破败景象的哀思。
D.《史记》对历史事件记叙详细,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既是伟大的史学著作,又有极高的文学性,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依次是指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
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庸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骚”指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表现为慷慨激昂。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D.“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樾、姚鼐等。
5.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 浓缩了《诗经》中最精 华的部分。
B.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
C.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纪传体的《春秋》,编年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D.中唐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在他们的实际创作成绩和理论倡导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古文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二、名句名篇默写
1.《阿房宫赋》中说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的句子是:。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3.《阿房官蜮》中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4.《阿房宫赋》中“,”两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舞蹈的盛况。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捕写宫女们梳妆时,宫里像明星闪烁的两句是:。6.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仅用“,”八个字就把项羽火烧阿房宫这一历史事件写了出来。
7.杜牧《阿房宫赋》开篇用“,”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
8.在《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9.杜牧《阿房宫赋》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10.在《阿房宫赋》中,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
11.《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12.《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蜀山兀,阿房出。1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
14.李煜在《虞美人》中表现物是人非、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的诗句是:。15.李煜《虞美人》中“,”两句,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16.李煜在《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之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 ? 1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18.屈原《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19.《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20.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表现诗人隐居处境的句子是:。21.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是: ,。22.杜甫《蜀相》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是:。2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是:。24.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是:。25.李白《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是:。26.杜甫《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27.周邦彦《苏幕遮》荷花触动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花的句子是:。
28.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29.《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30.《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3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已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32.《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33.《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中表达今日“莫还乡”的缘故的诗句是:。34.《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35.《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36.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37.《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38.《一剪梅》中最能使人领略到女词人万千愁绪的诗句是。39.《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40.《旅夜抒怀》中正话反说含蓄表达情感的诗句是。41.《旅夜抒怀》中用比喻手法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心境的诗句是。42.《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诗句是。
43.《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的诗句是。44.《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
45.《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46.《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
47.《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48.《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岂独伶人也哉?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检测题答案
一、1.A(B.周邦彦为北宋末年词人,他的词富艳精工,多为泛咏旅思、绮情之作。C.“吟”是一种诗体,乐府诗题。D.“均为纪传体通史”表述错误,班固的《汉书》是断代史。)
2.B(著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岑参,盂郊不是边塞诗人。且孟郊为中唐诗人。)3.A(四明狂客是贺知章,六一居士是欧阳修。)4.D(归有光不属于桐城派。)
5.D(A.《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B.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是王维、孟浩然;C.《荀子》是儒家经典非法家。)
二、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4.舞殿冷袖
风雨凄凄 5.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6.楚人一炬
可怜焦上 7.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8.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9.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10.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11.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12.六王毕
四海一
13.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1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5.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6.问君能有儿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18.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19.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20.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2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
22.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23.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24.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2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26.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27.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28.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29.昆山玉碎凤凰叫
英蓉泣露香兰笑
30.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31.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32.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33.未老未还乡
还乡须断肠
34.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35.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36.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37.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38.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3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40.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41.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42.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4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45.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46.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47.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4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闲于所溺
第三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学生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1.及抛江过其下: ..2.杰然特起: ..3.舟行颇迟: .4.二山东西相望: .5.已非它山可拟: .6.鸥鹭灭没: ..
二、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2.实不然也: .3.杰然特起: .4.盖以此得名: .5.皆以杏仁澄之: .6.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7.信造化之尤物: ..8.自数十里外望之: .9.徙倚久之而归: .10.岸土赤而壁立: .
三、指出词类活用用法及意义 1.宝装屏风: ..2.皆名天下: .3.上干云霄: .4.南望彭泽、都昌诸山: .5.掠江东南去: ..6.岸土赤而壁立: .7.晚泊沙夹: .
四、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 1.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2.与江山相发挥: ..3.舟人指点岸如赪: ..
五、翻译下列句子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2.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chēng] 者也: 3.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庖丁解牛》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2.莫不中音 ..3.乃中《经首》之会 4.进乎技矣 ..5.批大郤,导大窾 6.因其固然 ..7.如土委地 .
二、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③视为止,行为迟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乎 乎
①技盖至此乎 ②进乎技矣 ③依乎天理 ④而况大軱乎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然
①奏刀騞然 ②因其固然 ③虽然,每至于族„„ ④怵然为戒 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④虽然,每至于族 而
①官知止而神欲行 ②而况大軱乎
③提刀而立 ④善刀而藏之(连词,表承接。)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古今异义
虽然 古: 今: 至于 古: 今:
四、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臣之所好者,道也 2.技经肯綮之未尝
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4.视为止,行为迟
五、理解下列成语
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⑤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项羽之死》
一、解释下里加点的词语 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2.力拔山兮气盖世: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 乃:平明,汉军乃觉之 左,乃陷大泽中 ..乃有二十八骑 乃自刎而死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特点(1)项王军壁垓下 :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4)期山东为三处:
(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 ..(6)项王则夜起:(7)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
四、说明下列文言句式特点
1.饮帐中
2.左,乃陷大泽中 3.籍独不愧于心乎?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5.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7.汉骑追者数千人
8.所当者破 9.然今卒困于此
10.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固定结构
1.无以渡
“无以”,固定结构。由动词“无”加介词“以”构成,没有用来...的办法
译:没法渡过去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表示反问。意思是:“为什么还要„„呢!” 3.独不„„乎?
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不„„吗?”
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之死》)
《阿房宫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蜀山兀,阿房出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4.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5.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二、解释下列虚词: 1.焉
(1)盘盘焉,囷囷焉(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而(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3.其
(1)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2)使六国各爱其人
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1.隔离天日:古义: 今义: ..2.钩心斗角:古义: 今义: ....3.气候:古义: 今义: ...4.经营:古义: 今义: ...5.精英:古义: 今义: ..6.可怜:古义: 今义: ..
四、说明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3.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4.朝歌夜弦 ...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6.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7.族秦者秦也 ...8.六王毕,四海一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五、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④陶渊明独爱菊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留取丹心照汗青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5.缦: ①廊腰缦回 ②缦立远视
6.尽: 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
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④触草木,尽死
六、说明下列文言句式特点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4.秦人不暇自哀 5.戍卒叫,函谷举
《方山子传》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犹见于眉间
2.前十有九年
3.往往阳狂垢污
4.方山子傥见之与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 1.欲以此驰骋当世
.. 2.使从事于其间
.. 3.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
三、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余既耸然异之
..③见方山子从两骑
④岁得帛千匹 ..⑤亦足以富乐
⑥方山子怒马独出 ...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1.①过岐亭,适见焉
②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③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④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2.①方屋而高
②何为而在此? ..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使骑逐而射之 ..
五、指出下面句式类型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④徒步往来山中
《大铁椎传》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不知何许人也
2.杀三十许人
..3.工技击
4.故尝与过宋将军
..5.貌甚寝
6..如锁上练
..7.引之长丈许
8.扣其乡及性字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祸且及汝
2.人以其雄健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特点 1.客初至,不冠不袜
2.夺其物,故仇我...3.吾欲护汝,则不快我意 .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七省好事者皆来学:古义:
今义: 2.子灿见窗户皆闭:
古义:
今义: ..3.而腰多白金:古义:
今义: ..4.力请客:
古义:
今义: .
五、不足下面句子的省略成分
与遇宋将军家
第四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知识整理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砉然向然
2、技盖至此乎
..
3、善刀而藏之
4、骑皆伏曰 ..
5、乌江亭长檥船待
6、往往阳狂垢污 .
7、扣其乡及姓字
8、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9、皆不幸早世 1011、少纵则逝矣 1213、既然已 1415、鼓瑟希 1617、序天伦之乐事 1819、覆之以茆 2021、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2223、籍柔覆温之躯 2425、与可没于陈州同 2627、零丁孤苦 2829、暴秦之欲无厌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
1、信造化之尤物
23、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45、依乎天理 67、虽然,每至于族 89、视为止,行为迟 1011、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1213、地方千里 1415、隔离天日 1617、齐楚之精英 1819、而气候不齐 202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2223、使从事于其间 24、敛不凭其棺、駴駴为野人、早缫而绪、暮春者,春服既成、而母立于兹、楛竹之笋、燕坐于华堂之上、终葬先人之兆、前十有九年、少有连,必多方钩致、与江山相发挥、所见无非牛者、因其固然、吾见其难为、期山东为三处、左右皆泣、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韩魏之经营、可怜焦土、欲以此驰骋当世、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色、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25、长子灿七岁,少同学
26、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27、其实亦百倍
28、思厥先祖父
29、然后得一夕安寝 30、至于颠覆
31、可谓智力孤危
32、刺客不行
3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3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5、与其所以失之者
36、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37、至于誓天断发
38、明年,丞相薨
39、又可冀其成立也 40、而齿牙动摇
41、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42、吾将以为袜
43、而心识其所以然
44、余叩所以
45、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46、然后得死
47、吾辈无生理
48、一寒士乡试中式
49、既然已,勿动勿虑 50、不抑耗其实而已
51、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52、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53、能顺其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54、以吾一日长乎尔
55、童子六七人
56、宗庙之事,如会同
57、大块假我以文章
58、为欢几何
59、室仅方丈 60、往往而是 61、初食颇苦难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字及其活用类型并解释
1、如宝装屏风
2、微雨
3、掠江东南去
4、岸土赤而壁立
5、晚泊沙夹
6、掠江东南去
7、上干云霄
8、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9、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10、而刀刃者无厚
11、项王军壁垓下
12、项王则夜起
13、直(当)夜溃围南出
1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1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16、身七十余战
17、马童面之
18、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19、亦足王也 20、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2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22、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23、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24、朝歌夜弦
2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6、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2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9、族秦者,秦也 30、六王毕,四海一
3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3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3、奈何取之尽锱铢
34、日益骄固
35、闾里之俠皆宗之
36、庵居蔬食
37、岁得帛千匹
38、见方山子从两骑
39、余既耸然异之 40、不冠不袜
41、但观之,慎弗声
42、则不快吾意
43、故仇我
44、义不赂秦
45、礼天下之奇才
46、并力西向
47、理固宜然
48、日削月割
49、李牧连却之 50、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51、盖世强援,不能独完
52、函梁君臣之首
53、抑本其成败之迹
5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55、负而前驱
56、仓皇东出
57、一夫夜呼
58、而告以成功
5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0、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61、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62、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63、东亦客也
64、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65、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66、而视茫茫 67、将成家而致汝 68、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69、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70、长吾女与汝女 71、莫如西归 72、毛血日益衰 7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74、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75、余因而实之:
76、自蜩腹蛇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77、初不自贵重 78、牖其前以通明 79、必械手足 80、贫则面语之
81、席地而卧 82、予我千金,吾生若 83、故旧见之 84、仇轻暖也 85、名我固当 86、早实以蕃
87、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88、、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89、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90、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91、旦视而暮抚 9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93、旦暮吏来而呼曰 94、驼业种树 95、非有能硕茂之也 96、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97、鸣鼓而聚之 98、遂而鸡豚
99、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100、端章甫 101、鼓瑟希 102、、风乎舞雩
103、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04、曾皙后 105、可使足民
106、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107、幽赏未已 108、古人秉烛夜游 109、独惭康乐
110、飞羽觞而醉月 111、如诗不成 112、乳二世 113、客逾庖而宴 114、吾家读书久不效 115、垣墙周庭 116、雨泽下注,使不上漏 117、东犬西吠 118、前辟四窗
119、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120、多可喜,亦多可悲 121、君看流水尚能西 122、溪水西流 123、野蜂巢其间 124、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125、名其室曰苦斋 126、食必珍美
127、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128、而从者多艰其晨昏之往来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特殊句式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2、复以小艇游庙中
3、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4、此山当是其一也
5、臣之所好者,道也
6、技经肯綮之未尝
7、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8、视为止,行为迟
9、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10、麾下壮士骑从者百余人耳。
11、汉骑追者数千人。
1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13、左,乃陷大泽中
14、然今卒困于此
1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16、籍独不愧于心乎
1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18、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9、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20、秦人不暇自哀
21、戍卒叫,函谷举。.
22、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23、何为而在此
24、呼余宿其家
25、宋,怀庆青华镇人
26、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27、长子灿七岁
28、与偕行
29、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0、其势弱于秦
31、赵尝五战于秦
32、苟以天下之大
3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5、洎牧以谗诛
36、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37、请其矢,盛以锦囊
38、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39、而告以成功 4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1、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42、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43、惟兄嫂是依
44、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45、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46、从嫂归葬河阳
47、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48、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9、足相蹑于其门 50、吾将以为袜
51、轮扁,斫轮者也
52、或叩以往事
53、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
54、愕窒不敢与接
55、尚视息人世
56、.官理,非吾业也
57、故不我若也 58.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59、.然吾居乡
60、传其事以为官戒。6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62、以吾一日长乎尔 6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64、则何以哉 65、不吾知也 66、何伤乎 67、为国以礼 68、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69、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70、会桃花之芳园 7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72、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73、使不上漏
74、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75、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76、鸡栖于厅 77、其制稍异于前 78、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79、皆一时异人也 80、予买田其间 81、覆之以茆
82、燕坐于华堂之上 83、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84、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 85、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士也
五、翻译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于金山之上矣。
2、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3、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4、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5、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6、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7、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8、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9、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0、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1、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2、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1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1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15、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16、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17、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18、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9、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20、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22、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2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24、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25、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第五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二单元》
一、研究主题: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
解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具有跳跃性的诗歌,需要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去神游冥索,去迎寻作者所暗示的境界、情调。正如苏联作家别林斯基所说:“在文学中,尤其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的确,想象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能使情节更完整,形象更丰满。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讨论,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自觉学习,让学生身、心一同参与到古诗词的鉴赏来,把诗中的意境转化为自己脑中的具体形象,最终形成一幅分明而有序的直观画面,如耳闻,如目睹,身临其境,从而品味到诗词中作者的感情,达到与之共鸣,并转化成一种精神的力量,获得审美感受。这不仅使学生把握一首诗的主旨,也能使他们举一反三,培养他们自学古诗的能力。
二、研究重点:如何借助联想和想象鉴赏诗歌
三、研究难点:借助联想和想象鉴赏诗歌的方法
四、预设课时:3课时
五、设计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举例明确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2、借助回顾初中及高中必修模块古典诗歌的诗境,感受联想和想象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3、借助回顾初中及高中必修模块古典诗歌的诗境,明确联想想象的基本方法。
参考资料
(一):想象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1、以字解诗。
古人对诗词的用字极为讲究,往往要反复推敲后完成,所以古诗词的语言大多十分精练,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从而去体会诗词的妙处。李白的诗《夜宿山寺》中有一关键的字“摘”。提问:“人能摘到天上的星辰吗?”于是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全诗就能明白:那是因为人站得高,即山寺之高。山寺真有如此高吗?显然不会,由此学生自然能理解诗人那夸张的笔调。再如《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一诗的后两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全诗的难点,也是理解作者感情的关键。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性想象,一步一步逼进主旨,化难为易。提问:(1)五月份中哪些花会开放?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凋谢的?谁都知道,梅花谢落时间应在冬末春初,而不是“五月”;(2)梅花在五月凋谢这意味着什么?这是一种反常的现象。(3)为何会出现此种反常现状?联系《窦娥冤》的内容,这种现象是有悖常理的,诗人以此种反常现象来说明自己遭受奇冤。至此,诗人的那种愤懑之情就不难理解了。
2、以画解诗。
心理学家曾作过调查,结果发现学习配有插图的课文与不配有插图的课文相比。学生要多获25%的信息④。教材中的插图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教师如能合理加以利用,引导学生由此展开理想,就能使学生从整体上去理解古诗词。如于谦的《石灰吟》,学生从字面上仅仅了解到石灰的高贵品质,但这并非诗人的意在,它还有更深的意隐藏在诗面的背后,这时就可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加以想象:“画面上主要画的是谁?旁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两者有何联系?”学生通过想象就能明白:诗人于谦看到在烈火中锻烧的石灰,想到自己。由此也就不难体会到此诗中诗人以石灰自喻,立志报国,死而后已的思想感情。利用插图,学生全面把握了诗的主旨,难怪有的老师说:“插图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金钥匙。”
以画解诗的另一种方法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诗词大意后,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用水彩或水粉画一幅图,即利用自制的插图来加深他们对古诗词的更深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如杨万里的《小池》,细流、树荫、小荷、蜻蜓几种事物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学生饶有趣味地对它进行创作,这本身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同时在美丽的风光中不难体会到诗人的热爱之情。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轻松把握了主旨,提高了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阅读的快乐与收获的喜悦与诗歌一起伴随。
3、以导解诗。
它是指教师在讲解诗歌时先介绍与作者有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赏析诗歌时联系背景展开想象,最后理解诗意,把握诗心。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运用了浪漫手法,虚拟了一个美妙的仙境,学生通过教师关于诗人人生经历和社会现实的介绍展开对比想象,就能清楚地明白其用意,即它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渴望。试想,如果没有背景的介绍,学生就不能展开想象,只从字面上理解诗歌就很难把握主旨了。
4、以诗解诗。
不同时期的诗人,虽然有不同感情,但总有不变的东西。在教学古诗词时如果能把学过的诗与新诗对比讲解,让学生在对比中展开想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我就引导学生联系他的另一首诗《春望》,在对比中启发学生想象两首诗中诗人的不同形象。在想象中学生不难体会到诗人在经历了彻骨的悲痛后,意外听到喜讯时的那种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喜极而泣的感情。由看到国家衰败的悲到听到收复河山的喜,学生想象出诗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自然就能感受到诗人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了。
5、以读解诗。
这里的读决不是那种漫无目的,有口无心的瞎读,它含有反复诵读,潜心涵咏的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慢慢地读,细细地吟诵。如此反反复复,次数多了就自然能引发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头脑中的意象不断丰富,从而悟出诗意。李白的《静夜思》明白如话,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无限遐想。教师只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去感悟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教师任何自谓精妙的讲解都是多余的。
除此之处,教师还可以以写解诗(让学生运用想象扩写诗歌,进而把握诗歌内容),以演解诗(通过学生创造性的表演来领悟诗歌主旨)等。
参考资料
(二):
一、看题目,猜内容
导入新课后,要求学生看着课题,展开联想和想象,大胆推测诗歌内容。例如学习《天上的街市》,教师板书课题后,要求学生结合平时所见街市景象,联系有关神话、传说,想象天上的街市会是怎样的景象?有学生想象到:天的街道是用水晶铺成的,晶莹剔透,诗仙李白手执酒杯,口吟“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天街散步。学《观沧海》,则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象海上的壮阔景象。这样,新课伊始,便引导学生煽动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为新旧知识搭起了桥梁,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画面再现法
詩歌具有形象性,解读詩歌就须依据诗句特定的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再造想象,从而在脑海再现詩歌的意象。在教《渔歌子》、《江南春》一类画面性强的写景作品时,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要求他们在大脑荧光屏上再现有关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试用语言表述出来,有时还要求他们为诗配画,将语言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这样,学生在联想想象过程中,渐渐进入了诗歌描绘的境界中,既初步理解了诗句,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还发展了特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添枝加叶法
精炼含蓄、跳跃性强是詩歌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诗人只能提出几个要点,其余部分要靠读者自己去想象、配合、组织”(吴世祖语)。基于此,在叙事诗的教学中,有意设计练习,要求学生为情节添加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具体、更完整。如在《石壕吏》的教学法中,引导学生想象石壕吏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想象妇人的衣着、动作、表情、语言,设想他们对话时的场景。这样,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也加深了其对课文的理解。
四、改写、续写、尝试写诗法
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抒情诗改写为抒情散文,叙事诗改写为故事或剧本。笔者曾让学生将《送元二使安西》、《塘湖春行》改写为抒情散文,将《卖碳翁》《木兰辞》改为故事,将《石壕吏》改为剧本,或以《碳被抢后》、《石壕吏续》为题续写记叙文,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写诗。如常栋同学以《平行线》为题,写道:命运/开了个不小的玩笑/让我们有缘相识/却无缘相交/只能/遥遥的注目/把思念与祝福/给白鸽/传告/语言虽稚嫩了点儿,但毕竟有点诗的味道/不乏诗的灵光。
五、假设情境法
教完一首诗歌后,往往设计,假如你是诗人,处在当时情境中,会怎么想,怎么做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联想、想象。比如,学完《卖碳翁》,要求学生设想:假如你是白居易,目睹了卖碳老人的不幸遭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这种开放式的思考题,既能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詩歌主旨,又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力,激活其创新思维能力。
另外,在指导朗读中,我借鉴 宁鸿彬 老师的做法,要求学生口中念, 耳朵听,眼睛看,脑子里面想画面,不但训练了联想想象力,而且有效的提高了记忆效率,培养了语感。有时还为诗歌配上音乐,在配乐朗诵中使诗歌形象与音乐形象相互补充,进一步丰富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记忆的效果。
参考资料
(三)一、渲染意境,古诗换新颜
古诗词的美在于凝练和模糊。其优美的意境往往只有通过读者的想象才会领略,若用白话直解诗意则会荡然无存。因此,对于写景状物类的古诗,让学生在通读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想象来描绘渲染出诗句的意境,是融理解、想象、表达和创造于一体的最佳方法。比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中的“残阳”每个语 文 老师都会解释为“落日余晖”而学生合理想象夕阳映照下江面的秀丽景色,以《秀丽的江景》、《江面残照》或《暮江夕照》为题,加以想象把诗景诗境描绘下来,比按句子翻译《暮江吟》来得更有意思吧!
二、联想补白,妙笔绘彩章
叶圣陶 先生曾说:“古诗教学的目标是陶冶性情和培养想象能力。”挖掘诗句存在的联系,启迪学生展开联想,补其空白,究其意渊,以扩写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丰富的想象能力又为提高写作水平提供了契机。如《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很优美的诗境,也留有许多的艺术空白,给人以回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补充诗中的“空白”。描绘草长莺飞柳醉春烟的春景,充实古诗中的春景自不待言。而那“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情景,若能联想补白,该是何等景致啊!如儿童散学早归的欢喜劲儿,步履轻快,可能在回家的路上就三五成群地讨论起了回家后的安排,语言和动作就成了此时作文的联想补白点;回到家急急地拿出纸鸢赶到草地,想象儿童放纸鸢时的神情和动作吧:有的踮着脚尖,高举纸鸢,迎着风,等待着放飞的一刻,他们的神情认真又欢悦;有的孩子拿着线轴,一手随着风向手捏棉线,做好了随时拉着纸鸢凭飞借力的准备;想象纸鸢“一行飞在青云端”,想象着“纸花如雪满天飞”,想象着“风筝吹落画檐西”,而此时的儿童又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仿佛置身其中,揣测着他们的心理,描绘出天真烂漫的情态„„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个个儿童放风筝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使想象者成了画面中或事件中的旁观者,身临其境,真情实感,方能写出具有活力的作文。
用联想补白法对叙事性古诗进行想象作文,犹如把学生带到一棵冬天的树前,想象春天来
临时枝繁叶茂的情景,给古诗联想补白,就如同给冬天的树添上一条条绿枝、一片片嫩叶。
三、虚构再造,细摩写文章
再造,即重新建造、重新制作。再造法,即在理解诗意的前提下,抓住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或几点借题发挥,重新立意,谋篇布局,进行虚构的想象性作文。鲁迅在《怎么写》中曾言:创作即是他个人的造作,允许而且必然要有幻想与虚构,不能要求象“新闻记事”那样的“真实”。古诗的创作年代距离我们很遥远,可是诗中的情、景、事、物却是我们熟悉的。因此再造法既可以借古诗中的一点或几点内容进行借题发挥,也可抒发由古诗而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心境”,既然是再造性的虚构的想象作文,那么我们可以极逞“创意之才”,发挥强烈的想象力,“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主观的思想感情、意志欲念,均可借助事物来畅想抒发,感受驰骋的想象所带来的行文的无拘无束,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训练学生虚构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抒情诗。崔护考进士未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接待了他。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简练的言辞构勒出了简单的情节,回旋着一种淡淡的惆怅。有位现代诗人抓住“去年”、“今日”、“人面”、“桃花”四个重要词语,再造《题都城南庄》,在诗歌中,诗人不仅以清朗的笔调描述了崔护进京赶考偶经农家的经过,又以流露着的浓郁的情感使现代版《题都城南庄》流淌出回肠荡气的感觉。诗人在诗末写着:“你是谁?谁家的女子?
为了谁?站在这春风中?
我在梦中一次次地喊醒,我在醒时一遍遍地追问,桃花依旧,笑春风。
而那花下的人呢?
我把寻人启事,写进诗里。后来广为流传,一千多年了,至今没有回音。”
我们读完一首古诗,留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也可能只是一种感慨,亦或是诗中的最打动人心的一个词语。虚构再造,就是抓住这一瞬间的感觉,“跟着感觉走,抓住梦的手,脚步越来越轻越来越温柔”,而此时的思维却越来越灵活,甚至于豪放不羁,在感觉的引领下,浓墨重彩地描叙着古诗带给我们的梦般的情节。当然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却总是囿于见识浅薄,即使老师允许其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想象,其想象的结果总难离窠臼。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时,用经典性的优秀文章来拓宽学生的想象,补充学生想象角度上的空白,让他们思维的触角深入到各种端地,写出灵巧新颖的想象性文章。
四、见证诗境,奇思出佳作
理解诗意背诵古诗是学生学习古诗的习惯,诗人轶事学生虽然接触不多但比较感兴趣。他们读了《七步诗》也就知道了曹植七步成诗;读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就知道了曹操其人,对于杨修以“一人一口酥”参透曹操“盒”字的用意而知道曹操是一个多疑的人;读了王冕的“谁家洗砚池边树,朵朵梅开淡墨痕”而与课文王冕学画联系了起来;读了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会到了李白的豪放与洒脱,很自然地联想到流传民间的高力士为李白脱靴等等;读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知道了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课外链接更让我们知道了汪伦以“十里荷花,万家酒店”骗来深深敬仰的“诗仙”李白的趣事。
诗人的种种奇事趣事轶事为我们提供了无穷的写作空间。我们可以坐上时光机器,穿越时空,回到某个朝代,扮演诗人或者诗中的人物,亲临古诗中的情节。比如,我们可以看着古诗,来到风烟弥漫的三国,化身曹植的友人,听他倾诉七步成诗后的愁肠。穿越时空,来到梦幻般的唐朝,让我们变成汪伦,亲自与李白泛舟小湖,吟诗会友;变成一位过路人,受到一豆昏黄灯光的指引,无意中在黑夜里投宿在李商隐家,看他写着“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我们可以回到清瘦的宋朝,成为岳飞麾下的将士,与“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岳将军驰骋沙场,感受金戈铁马的悲壮。阅读着古诗,我们可以尽情地挥洒想象的笔墨,就这样,我们可以写过春秋,写过三国,写过唐、宋、元、明、清,有多少诗人可以在我们的笔下重生?有多少诗人的小花絮可以在我们的笔下绽放?有多少历史事件可以在我们的笔下重演?而我们既在这样的想象中练笔,也在这样的练笔中既感受着诗人的喜笑言嗔、抑郁沉顿,又感受着历史激情的冲荡。
阅读古诗,充分利用古诗资源进行想象性作文,使读为写作所用,而写作又促进了对古诗的理解,使读写互为彰显。古诗如此,成语故事、精短文言文不也同样可以用渲染意境、联想补白、虚构再造、穿越时空四法进行想象性作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