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真正美丽的生命执著地追求着真1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著地追求着真善,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丽的底色染上尘污。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烬,使之化为尘埃,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永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
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更甚至,它还未及瞥一眼那夜幕下美丽灿烂的星海苍穹,未及静静地谛听一声那宇宙深处的清纯之音,它就已被意想不到的庸俗与险恶一下子毁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
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中,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美丽之所以永恒,正在于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于是,美丽因生命而存在,生命因美丽而永恒。这是一个连上帝也祈求 的统一。
12、向 往
我向往。
向往什么?我时常这样自问,有时问得自己也张口结舌。人间的欢乐和病痛在大地蒸腾,在心的天空凝聚成云,或飘洒甘霖,或倾泻雪暴。这甘甜和苦辛的水,被心灵之根吮吸,便生出一种欲望,和树木的根一样,伸展着枝干,伸出地面,伸向天空,去窥探一个泥土里不曾有过的世界,去追寻绿叶,追寻繁花,追寻蕴寓着未来的秘密的果实。
这是向往的品性吗?——是。向往与生命同在。向往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我已屡屡尝受向往的甘辛,一任瓣瓣心花伴随向往的时序更迭,萌发——飘落,飘落——萌发。于是,我继续向往。
我知道,生命若没有向往,那是没有生命过的生命,等于死胎,早衰,或者枯萎,不管是树,还是人。
13、别伤害自己
只要我们投入生活,难免会遇到来自外界的一些伤害,经历多了,自然有了提防。可是,我们却往往没有意识到,有一种伤害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一份微薄的奖金,甚至是为了一些他人的闲言碎语,我们发愁、发怒,认真计较,纠缠其中。一旦久了,我们的心灵被折磨得千疮百孔,对人世、对生活失去了爱心。
假如我们能不被那么一点点的功利所左右,我们就会显得坦然多了,能平静地面对各种的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使我们永久地持有对生活的美好认识与执著追求。这是一种修养,是对自己的人格与性情的冶炼,也从而使自己的心胸趋向博大,视野变得深远。那么,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即使是遇到了凄风苦雨的日子,碰到困苦与挫折,我们也都能坦然地走过。
正因为那些荣辱得失和各种窘境都伤害不了我们,这就使我们减少了很多的无奈与忧愁,会生活得更为快乐;少了许多的阴影,而多了一些绚烂的色彩。所以,不伤害自己,也是对自己的爱护,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不要伤害自己,也意味着我们需要自愿放弃一些微小的、眼前的利益,使我们不被这些东西网罗住,折腾得伤痕累累,也妨碍了自己的步履。这无疑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超脱,从而使自己拥有平和的心境,从从容容、踏踏实实地走那属于自己的道路,做自己该做的大事,进而走向成功,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不妨说,不伤害自己,是使自己有所成就的聪明的活法。真的,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上行走时,我们不妨时常自我叮嘱一声:别伤害自己。
14、答应自己
答应自己——将如此坚强,任何东西也无法扰乱内心的静谧;和所见的每一个人谈论的都是关于健康、幸福和舒畅;让你所有的朋友都感到他们各有所长;任何事物皆能窥见其光明之面,使你的乐观信条处处应验;只想最令人快感的事情,仅盼最让人欣然的结局;对别人的成功,像对自己的成功报以一样的欢呼;忘却已住的过失,义无反顾地去争取未来更大的建树;将永远面带一种愉悦的容仪,向所遇的每一生灵送上一个可心的笑意;将如此忙于完善自己,而无暇对他人吹毛求疵;将过于豁达,不会忧虑;将过于高贵,不屑动气;将过于硬朗,不知畏惧;将过于快活,不容心生芥蒂。
15、生命的原汁
谁的眼前都放着一杯水。
那是真正源自洌洌山泉的水,含着山的赤诚,流着泉的激情,映着天的 纯净。
那水,是我们生命的原汁。好多时候,我们为着各种各样的渴望和五花八门的需求,在自己这杯原汁中掺入了形形色色混混沌沌的杂质,让自己合乎别人的口味。好多时候,甚至在我们没有渴望、毫无知觉的时候,一双双神圣而满载善意的手颤微微地端起了我们,审视、咂嘴、摇头、啜饮,终于他们从敞开的胸襟里抓出一些什么放进我们的杯子。然后痴情地关注。然后默默地咂品、放下。然后叹着气走开。或者,微笑着离去。
而麻木的我们却把前者美其名曰:适应。而虔诚的我们却把后者誉之名曰:塑造。生命,原本纯净而真实的生命,不得不在这人为的适应与塑造中异化、扭曲了。此刻,当我们卸去浓重的伪装,于清风朗月下用自然的大镜观照自己的时候,心中便只有一个滋味:苦。一个伪装的生命究竟能存几时?一个孤苦的生命究竟能走多远?
我是活脱脱地来的,没有一丝羞怯。喜欢蓝天白云丽日和风,就常常让丽日和风沐浴青春,就常常让蓝天白云拂拭心灵;憎恶阴霾迷雾淫雨狂飚,就时时把阴霾迷雾撕烂了掷在脑后,就时时把淫雨狂飚捏碎了丢在脚下。喜欢就是喜欢,憎恶就说憎恶,对了错了都是我自己的真实选择!疲惫了,就流一回伤心的泪,就唱一支悲哀的歇,别再乎别人说你软弱;高兴了,就跳一段强劲的舞,就发一阵少年的狂,别在乎别人说你不成熟——我就是一个平常人,拥有一颗平常心。
只有在这时,世界才恢复本来的面目,人类才苏醒了沉醉的记忆,生命 才焕发出葳蕤的生机!
啜饮自己生命的原汁吧!让我、你和他。
16、朋 友
朋友意味着你伸出手去可以握到另一只温暖的手,在你无所傍依时感受到爱的光芒的包围,在焦虑和孤寂时得到灵魂的安妥和告慰。朋友是兄弟、姐妹、伴侣、知音,理想的夫妻关系也正应如此(亲密,又保护着对方孤独)。看来,夏娃和亚当是人类最早的朋友的原型,上帝正是按照这个榜样来启示人间、设计人类未来的。所谓骨中之骨肉中之肉不仅仅针对男女关系而言,理想的朋友正是用同一种血肉、同一种材料、同一种元素做成的:伯牙在钟子期死后碎琴断弦永绝琴缘,提奥在梵高自杀的数月就病故了,海子殉难后不久骆一禾也紧随而去??朋友是心心相连灵魂相通的那种人。汉字中的“朋”颇有意味,我们可以理解成两个月亮坐在天空,相互关怀,相互照亮,缺一不可,那源源不断的光芒是连接彼此的纽带和桥梁!人间的长旅充满了多少凄冷、孤苦,没有朋友的人是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真正的孤儿。
第二篇:追求着就是美丽
追求着就是美丽------骨干教师成长经历
今天坐在这里面对大家,说实话我是惶恐又惶恐、踌躇又踌躇,原因之一,虽然面对老师们讲课已不是第一次,但这次面对的是我们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骨干队伍,而且里面有很多是朋友或同事;原因之二,这次给我的题目并不是自己所擅长的学科教育教学的题目,而是要谈自己的成长经历,准确地反思自我,这对我而言确是一个太难的题目。但既受命就有责,套用胡明老师一句话:今天在这儿我姑且讲之,大家
姑且听之吧,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先给大家汇报一下我的专业成长简历吧。
……
追求着就是美丽------骨干教师成长经历
中考指导 2009-03-05 10:01:39 阅读899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今天坐在这里面对大家,说实话我是惶恐又惶恐、踌躇又踌躇,原因之一,虽然面对老师们讲课已不是第一次,但这次面对的是我们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骨干队伍,而且里面有很多是朋友或同事;原因之二,这次给我的题目并不是自己所擅长的学科教育教学的题目,而是要谈自己的成长经历,准确地反思自我,这对我而言确是一个太难的题目。但既受命就有责,套用胡明老师一句话:今天在这儿我姑且讲之,大家
姑且听之吧,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先给大家汇报一下我的专业成长简历吧。
……
年华似水,岁月飞逝,回首相视,竟已在教育这个行业里耕耘了二十一载了。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人生现实的写照。在我们这支队伍里,有很多人是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梦想成真,追求着并快乐着;也有许多人和我一样,是命运让这个职业选择了我们。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大家都听过,“上帝向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史烟飘过,回看今天,我无怨无悔。二十一年的教学生涯,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虽感忙碌、虽感辛劳,但每天沐浴着太阳的光芒,呼吸着雨露的清香,在那些活力四射的孩子身上感受生命的神圣美丽,或许我干不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追求着本身就是美丽的。只要我们心中依然装着美,追求着美,我们就
是美丽的。
接到“骨干教师成长经历”这个题目后,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并进行过一番认真的思索。我以为,骨干教师不是在“真空”里成长起来的,自然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免会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一名教师从入门到胜任工作,至少要3年的教学实践,到单独承担教学任务和尝试创造性教学需4至8年,从成熟到最佳水平的发挥则需要8至15年,而到出成果阶段则需要15至30年。因此,要成为一名骨干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骨干教师的成长,需要教师心理上的成熟,教学艺术的精湛,教学理论的升华。骨干教师的成长过程既受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制约,又受自身德、知、才、学、体等诸要素及其关系的影响。其中,影响骨干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也就是客观因素有:
和谐的校园氛围是骨干教师成长的土壤;
合理的激励机制是骨干教师成长的肥料; 培训、进修是骨干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说到培训、进修,大家知道,终身学习已是一个没有争议的观点,而且在咱们教育这个行业里,已是一个在普遍践行的观点。每学期的继续教育培训、各种形式和名目的培训在不停地充实、更新着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着的教育教学行为。作为骨干教师,我们当然期待个人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但我们更应该注意激发和保持个人发展的内部动力,让培养、培训“任务”变成是给自己的“礼物”,化消极为积极,那样会使参加培训和进修时更快乐、更有效,也会使自己能更快乐、更快速地成长。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经营自己。(此部分内容见日志《教师要学会经营自己》)
有这么一个公式:骨干教师=好的制度+自我期许
有一本题为《骨干教师成长》的书,是魏书生、李镇西两位教育家撰写的,书中谈到魏书生老师的教学理
念,他认为:
教书第三位,育人第二位,自强第一位。
也就是说,影响骨干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当然很重要,但决不能忽视内部环境,也就是主观因素的作用。因为好的制度对大家都是公平的,但能成为骨干的毕竟只是一部分人。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人生要有高
度,态度决定一切。”
其实,“人生的高度”对我们教师来说,更多地应该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谈心、召开班会、组织活动等等,哪怕多么细小的工作,都应该渗透着认真和智慧。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他多么淘气或者多么“愚笨”。都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耐心和爱心。
许多年前,一个年轻人来到一家著名的酒店当服务员。这是他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他将在这里正式迈出人生关键的第一步。因此,他踌躇满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不辜负老板的信任!谁知在新人受训期间,上司竟然安排他洗马桶,而且工作质量要求高得骇人:必须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他当然明白“光洁如新”的含义是什么,他更知道自己不喜欢洗马桶这工作。
当他拿着抹布伸向马桶时,胃里即刻翻江倒海,恶心得想呕吐却又吐不出来,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为此,他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他面临着人生第一步应该怎样走下去的选择:是继续干下去,还是另谋职业?继续干下去——难于上青天!另谋职业——知难而退?人生这路岂能打退堂鼓?他不甘心就这样败下
阵来。
正在此关键时刻,同单位一位前辈出现在他面前。她身体力行,亲自洗马桶给他看。首先,她一遍遍地擦洗着马桶,直到擦洗得光洁如新,然后,她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丝毫没有勉强。这位新人目瞪口呆,热泪盈眶,恍然大悟!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启示,他警觉自己的工作态度出了问题,于是痛下决心:“就算一辈子洗马桶,也要做一名洗马桶最出色的人!”结果他成功了。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建立了享
誉全球的希尔顿酒店帝国的希尔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高度不是遥远缥缈的,而是在对各种细致琐碎的承担中实现的。
再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让自己“跑起来” 两只青蛙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一只牛奶罐里,牛奶罐里的牛奶不多,但却足以让青蛙们体验什么叫做灭顶
之灾了。
一只青蛙想:完了,全完了,这么高的牛奶罐,我永远也出不去了,于是它很快地沉了下去。另一只青蛙看见同伴沉没于牛奶中,它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告诫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跳出去。于是,它鼓起勇气,鼓足力量,一次又一次奋起、跳跃——让自己“跑起来”,生
命的力量与美展现在它每一次的搏击与奋斗中。
不知过了多久,它突然发现脚下黏稠的牛奶变得坚实起来。原来,它的反复践踏和跳动,已经把液状的牛奶变成了一块奶酪!不懈的“跑起来”终于换来了自由的那一刻。它从牛奶罐里轻松地跳了出来,重新回到
了绿色的池堂里。
我们身处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似乎在一夜之间,新课程、专业化、教师职业生涯等新概念和新事物充斥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也像那两只青蛙一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之中。
我们要战胜这挑战与危机,成为一名称职的新时代教师、成为一名专业发展成熟的骨干教师,就必须树立起足够的信心,让自己“跑起来”。
咱们教培中心的郭自立主任今年5月4日在他的博客上发了一篇名为《献给教师的三个经典故事》的日志,不知大家看过没有。下面,转述并与大家一起分享。
之
一、钓鱼
有一个博士生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所里学历最高的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心想与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渔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快步如飞的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瞪得都快要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面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意思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啊!
过了一阵儿,副所长也站起身来,走几步,蹭蹭蹭的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10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厕所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
生就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埋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启示: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能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
是学习性的团队。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学习型社会中,终生学习必将贯穿人的一生。人只有学习得精彩,才能生活的精彩;只有学习得成功,事业才能取得成功!“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准则。
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很难带出一帮爱读书的学生,一个没有书香底蕴的老师,专业成长将会乏力,自身发展后劲将会严重不足,课堂教学也会缺少灵气与智慧。广泛阅读,我们要及时给自己的大脑“充电”。通过学习,吸收新知识,主动进行自主研修,提高我们的创新精神。新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对过去教材中的“繁、难、偏、旧”进行了彻底改革,代之以贴近学生、联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教学内容,具有时代精神。如果不学习,这“书”我们就教不了,更谈不上实行创新教育了。研究知识经济的学者认为,当今世界可能出现两类国家,一是叫躯干国家,只有身体,脑袋靠别人;一是叫头脑国家,也就是有很强创新力的国家。躯干国家必须依赖头脑国家。我国教育如果不改革,学生没有创新精神,将来就要依靠别人才能生存。我们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尤其是原创性,与世界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与国际教育相比,中国学生学习负担最重,虽然他们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能力却排在后面,甚至比非洲国家还落后。高智商不等于创造力,不等于创新精神。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新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托起明天的太阳。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我们教师的本色。
我们通过学习随时给自己的大脑“换水”。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可能变为死水或臭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
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在学习中,我们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将变得更加自主、自信、自尊和自豪!
之
二、选择
有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和一个犹太人要被关进监狱3年。监狱长让他们3个一个人提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3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能与外
界沟通的电话。
3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小孩子。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3年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要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选择将决定我们3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
自己的将来。
无论是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还是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我们,但我们没有选择放弃教育,就得不懈努力,勇于探索;既然我们选择了要成为出色的教师,;就必须不断的超越自我、超越教材,在学习中滋养自己的底气、在思考中获得灵气、在实践中造就自己的才气;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这个塑造人的职业,选择了通过塑造学生的幸福、美好的生活来塑造每个家庭的幸福,从而使我们整个社会和谐幸福,我们自己就必须幸福,因为用善良才能培养善良、用美好才能孕育美好、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民主才能培养民主、用自由才能放飞自由!既然我们选择了远方,我们就只能风雨兼程……
谈到这个话题,就不能不说到一个观点:“学生第二”
大家一定很奇怪,因为我们都知道,在新课程改革中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也就是“学生第一”的观点。为什么我今天又出了个奇谈怪论呢?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我国知名教育家、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的观点,而且他出版的一本书就是《学生第二》。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李希贵说曾经听过一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故事,说是在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培训的主题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的一个情境性题目是: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到校长室去评理的时候,校长该批评教师还是批评学生?据说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教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他说,我无法认定这件事的真实性,但是,我知道,一个时期以来,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确实给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好多思想上的混乱,以致他们战战兢兢地面对着眼花缭乱的“新理念”而迷失了自己。在一些学校里,他们似乎是在直接服务于学生了,似乎把着眼点也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了,但是,他们却往往很不理智地抛开了教师。这个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是对我们的一个警示,也引发我们反思: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他说:我认为关注学生应该先从关注教师开始。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这个目标,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
“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任何关爱,只能通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一位教师,在校园、在课室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他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让
学生„近墨者黑‟。”
李希贵从小饱览群书,工作后涉猎了很多西方企业管理书籍。这些西方有效的企业管理理论,给了他很多
启示。
他说,美国罗森柏斯国际集团的老板豪尔对“顾客至上”的说法很不以为然。他认为,尽管对员工来说,顾客处于第一的优先位置,但是对于公司来说,只有把精力集中在员工身上,才能获得成功。
李希贵说:“豪尔认为,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可是,长久以来,我们有没有想一想,长年累月生活在学生中间的老师们生活得幸福吗?心情好吗?脸上有笑容吗?”
他说:“我向来不赞成把教师看作是„蜡烛‟、„春蚕‟、„铺路石‟,那种把教师的工作视为仅仅是为学生献身,他们悲剧性地活着,仅仅是为了造就学生的幸福的说法。”
“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托起太阳的人‟,但同时,教师这个职业,也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
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课程目标从过去的一维发展为今天的三维,从平面变为立体——我们不仅要都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长期以来被忽略的育人者的情感态度问题也理应提到应有的高度。值得庆幸的是,好多学校已经开始致力于培养教师在学校的“幸福感”,这是
教育的理性和管理的智慧。
所以,我们说“为了塑造幸福,我们自己必须幸福!”
之
三、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旅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2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梦到下雨天,他带了斗笠还打伞。
这2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旅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你怎么今天就要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中)
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
秀才一听,觉得此人说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的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启示: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是我一直秉承的理念。我曾多次对我的学生说“认真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
把事情做好”,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共勉了。
风在水上写诗,云在天空写诗,灯在书上写诗,年轻人用热烈的青春写诗,教师用人格写诗。为了共同的教育梦想,我们出征吧,让生命和使命同行!
接到“骨干教师成长经历”这个题目后,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并进行过一番认真的思索。我以为,骨干教师不是在“真空”里成长起来的,自然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免会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一名教师从入门到胜任工作,至少要3年的教学实践,到单独承担教学任务和尝试创造性教学需4至8年,从成熟到最佳水平的发挥则需要8至15年,而到出成果阶段则需要15至30年。因此,要成为一名骨干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骨干教师的成长,需要教师心理上的成熟,教学艺术的精湛,教学理论的升华。骨干教师的成长过程既受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制约,又受自身德、知、才、学、体等诸要素及其关系的影响。其中,影响骨干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也就是客观因素有:
和谐的校园氛围是骨干教师成长的土壤; 合理的激励机制是骨干教师成长的肥料; 培训、进修是骨干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说到培训、进修,大家知道,终身学习已是一个没有争议的观点,而且在咱们教育这个行业里,已是一个在普遍践行的观点。每学期的继续教育培训、各种形式和名目的培训在不停地充实、更新着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着的教育教学行为。作为骨干教师,我们当然期待个人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但我们更应该注意激发和保持个人发展的内部动力,让培养、培训“任务”变成是给自己的“礼物”,化消极为积极,那样会使参加培训和进修时更快乐、更有效,也会使自己能更快乐、更快速地成长。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经营自己。(此部分内容见日志《教师要学会经营自己》)
有这么一个公式:骨干教师=好的制度+自我期许
有一本题为《骨干教师成长》的书,是魏书生、李镇西两位教育家撰写的,书中谈到魏书生老师的教学理
念,他认为:
教书第三位,育人第二位,自强第一位。
也就是说,影响骨干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当然很重要,但决不能忽视内部环境,也就是主观因素的作用。因为好的制度对大家都是公平的,但能成为骨干的毕竟只是一部分人。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人生要有高
度,态度决定一切。”
其实,“人生的高度”对我们教师来说,更多地应该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谈心、召开班会、组织活动等等,哪怕多么细小的工作,都应该渗透着认真和智慧。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他多么淘气或者多么“愚笨”。都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耐心和爱心。
许多年前,一个年轻人来到一家著名的酒店当服务员。这是他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他将在这里正式迈出人生关键的第一步。因此,他踌躇满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不辜负老板的信任!谁知在新人受训期间,上司竟然安排他洗马桶,而且工作质量要求高得骇人:必须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他当然明白“光洁如新”的含义是什么,他更知道自己不喜欢洗马桶这工作。
当他拿着抹布伸向马桶时,胃里即刻翻江倒海,恶心得想呕吐却又吐不出来,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为此,他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他面临着人生第一步应该怎样走下去的选择:是继续干下去,还是另谋职业?继续干下去——难于上青天!另谋职业——知难而退?人生这路岂能打退堂鼓?他不甘心就这样败下
阵来。
正在此关键时刻,同单位一位前辈出现在他面前。她身体力行,亲自洗马桶给他看。首先,她一遍遍地擦洗着马桶,直到擦洗得光洁如新,然后,她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丝毫没有勉强。这位新人目瞪口呆,热泪盈眶,恍然大悟!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启示,他警觉自己的工作态度出了问题,于是痛下决心:“就算一辈子洗马桶,也要做一名洗马桶最出色的人!”结果他成功了。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建立了享
誉全球的希尔顿酒店帝国的希尔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高度不是遥远缥缈的,而是在对各种细致琐碎的承担中实现的。
再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让自己“跑起来”
两只青蛙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一只牛奶罐里,牛奶罐里的牛奶不多,但却足以让青蛙们体验什么叫做灭顶
之灾了。
一只青蛙想:完了,全完了,这么高的牛奶罐,我永远也出不去了,于是它很快地沉了下去。另一只青蛙看见同伴沉没于牛奶中,它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告诫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跳出去。于是,它鼓起勇气,鼓足力量,一次又一次奋起、跳跃——让自己“跑起来”,生
命的力量与美展现在它每一次的搏击与奋斗中。
不知过了多久,它突然发现脚下黏稠的牛奶变得坚实起来。原来,它的反复践踏和跳动,已经把液状的牛奶变成了一块奶酪!不懈的“跑起来”终于换来了自由的那一刻。它从牛奶罐里轻松地跳了出来,重新回到
了绿色的池堂里。
我们身处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似乎在一夜之间,新课程、专业化、教师职业生涯等新概念和新事物充斥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也像那两只青蛙一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之中。
我们要战胜这挑战与危机,成为一名称职的新时代教师、成为一名专业发展成熟的骨干教师,就必须树立起足够的信心,让自己“跑起来”。
咱们教培中心的郭自立主任今年5月4日在他的博客上发了一篇名为《献给教师的三个经典故事》的日志,不知大家看过没有。下面,转述并与大家一起分享。
之
一、钓鱼
有一个博士生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所里学历最高的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心想与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渔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快步如飞的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瞪得都快要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面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意思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啊!
过了一阵儿,副所长也站起身来,走几步,蹭蹭蹭的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10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厕所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
生就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埋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启示: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能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
是学习性的团队。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学习型社会中,终生学习必将贯穿人的一生。人只有学习得精彩,才能生活的精彩;只有学习得成功,事业才能取得成功!“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准则。
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很难带出一帮爱读书的学生,一个没有书香底蕴的老师,专业成长将会乏力,自身发展后劲将会严重不足,课堂教学也会缺少灵气与智慧。广泛阅读,我们要及时给自己的大脑“充电”。通过学习,吸收新知识,主动进行自主研修,提高我们的创新精神。新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对过去教材中的“繁、难、偏、旧”进行了彻底改革,代之以贴近学生、联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教学内容,具有时代精神。如果不学习,这“书”我们就教不了,更谈不上实行创新教育了。研究知识经济的学者认为,当今世界可能出现两类国家,一是叫躯干国家,只有身体,脑袋靠别人;一是叫头脑国家,也就是有很强创新力的国家。躯干国家必须依赖头脑国家。我国教育如果不改革,学生没有创新精神,将来就要依靠别人才能生存。我们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尤其是原创性,与世界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与国际教育相比,中国学生学习负担最重,虽然他们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能力却排在后面,甚至比非洲国家还落后。高智商不等于创造力,不等于创新精神。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新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托起明天的太阳。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我们教师的本色。
我们通过学习随时给自己的大脑“换水”。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可能变为死水或臭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
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在学习中,我们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将变得更加自主、自信、自尊和自豪!
之
二、选择
有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和一个犹太人要被关进监狱3年。监狱长让他们3个一个人提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3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能与外
界沟通的电话。
3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小孩子。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3年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要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选择将决定我们3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
自己的将来。
无论是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还是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我们,但我们没有选择放弃教育,就得不懈努力,勇于探索;既然我们选择了要成为出色的教师,;就必须不断的超越自我、超越教材,在学习中滋养自己的底气、在思考中获得灵气、在实践中造就自己的才气;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这个塑造人的职业,选择了通过塑造学生的幸福、美好的生活来塑造每个家庭的幸福,从而使我们整个社会和谐幸福,我们自己就必须幸福,因为用善良才能培养善良、用美好才能孕育美好、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民主才能培养民主、用自由才能放飞自由!既然我们选择了远方,我们就只能风雨兼程……
谈到这个话题,就不能不说到一个观点:“学生第二”
大家一定很奇怪,因为我们都知道,在新课程改革中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也就是“学生第一”的观点。为什么我今天又出了个奇谈怪论呢?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我国知名教育家、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的观点,而且他出版的一本书就是《学生第二》。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李希贵说曾经听过一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故事,说是在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培训的主题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的一个情境性题目是: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到校长室去评理的时候,校长该批评教师还是批评学生?据说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教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他说,我无法认定这件事的真实性,但是,我知道,一个时期以来,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确实给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好多思想上的混乱,以致他们战战兢兢地面对着眼花缭乱的“新理念”而迷失了自己。在一些学校里,他们似乎是在直接服务于学生了,似乎把着眼点也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了,但是,他们却往往很不理智地抛开了教师。这个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是对我们的一个警示,也引发我们反思: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他说:我认为关注学生应该先从关注教师开始。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这个目标,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
“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任何关爱,只能通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一位教师,在校园、在课室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他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让
学生„近墨者黑‟。”
李希贵从小饱览群书,工作后涉猎了很多西方企业管理书籍。这些西方有效的企业管理理论,给了他很多
启示。
他说,美国罗森柏斯国际集团的老板豪尔对“顾客至上”的说法很不以为然。他认为,尽管对员工来说,顾客处于第一的优先位置,但是对于公司来说,只有把精力集中在员工身上,才能获得成功。
李希贵说:“豪尔认为,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可是,长久以来,我们有没有想一想,长年累月生活在学生中间的老师们生活得幸福吗?心情好吗?脸上有笑容吗?”
他说:“我向来不赞成把教师看作是„蜡烛‟、„春蚕‟、„铺路石‟,那种把教师的工作视为仅仅是为学生献身,他们悲剧性地活着,仅仅是为了造就学生的幸福的说法。”
“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托起太阳的人‟,但同时,教师这个职业,也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
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课程目标从过去的一维发展为今天的三维,从平面变为立体——我们不仅要都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长期以来被忽略的育人者的情感态度问题也理应提到应有的高度。值得庆幸的是,好多学校已经开始致力于培养教师在学校的“幸福感”,这是
教育的理性和管理的智慧。
所以,我们说“为了塑造幸福,我们自己必须幸福!”
之
三、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旅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2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梦到下雨天,他带了斗笠还打伞。
这2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旅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你怎么今天就要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中)
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
秀才一听,觉得此人说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的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启示: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是我一直秉承的理念。我曾多次对我的学生说“认真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
把事情做好”,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共勉了。
风在水上写诗,云在天空写诗,灯在书上写诗,年轻人用热烈的青春写诗,教师用人格写诗。为了共同的教育梦想,我们出征吧,让生命和使命同行!
第三篇:人民日报:对基层干部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追责免职!要让纠错容错机制真正落地
人民日报:对基层干部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追责免职!要让
纠错容错机制真正落地
工作做了,免责要“争取”
“如果追究我法律责任,我到了60岁退休之后肯定会上访!”55岁的刘成群是江苏省淮安金湖县陈桥镇人大主席,常年分管镇上农村工作,谈起自己被处分的经历感慨万千。
为积极响应县里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园的规划,2011年,刘成群向江苏省财政部门积极申报争取了一个高效农业项目,并成功申请到了200万财政补贴资金。项目申报下来后,由于当地没有相关种植经验的农户,镇里决定帮助实施,由刘成群来牵头对外招投标,2个有种植经验的外地人中标。
2017年4月,金湖县检察院认为该项目不是由当地合作社来实施,牵头的也不是合作社成员,以涉嫌滥用职权罪进行立案调查。
“当时就想不通,这是镇党委政府安排我做的。我找到相关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只要没有拿钱、没有为亲朋好友牟利,会对你负责的’。” 刘成群说,金湖县检察院认为项目由他分管,所以成为追责对象,“心里很忐忑”。
后来陈桥镇与检察院沟通认为,没有明文规定刘成群的行为属于渎职,报淮安市最终以不起诉决定。后来,金湖县根据容错机制降低了处分,只给予了刘成群党内严重警告。
“既然在这个岗位上,该负责的还要负责。”刘成群对半月谈记者说,不做事肯定不会出事,做事情多了,就像茶杯里满满一杯水,难免会有洒漏时候,“这就需要容错纠错机制真正落地,查明原因,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追责免职,以免打击基层干部干事的积极性。” 落实规定,遇事两难
江苏一位基层组织干部认为,基层干部做事,不仅要有时效、符合程序,还要让各方都满意,有时会很难。
这位组织干部向半月谈记者举例说,苏北某县一些群众为解决个人身份、待遇问题,曾逐级向上反映问题。而按照现有政策要求,县里若满足其诉求是不合规定的。他们反映到市里,政策规定也不能突破。后来就反映到省里,省里要求县里必须把问题解决掉。这样一来,县里就面临两难:如果满足这一群体的诉求就突破了政策,不解决则完不成工作。
这位组织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在基层,在政策之外,有时需要靠感情等其他因素才能做好事情。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扶持项目的争取,需要地方配套资金,但有些地方根本没钱去配套。同时,争取资金是要付出成本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地方就不去干了”。突出创新,科学容错是关键
不少基层干部表示,在日常工作中如想独辟蹊径,采取一些不同于传统观念或“规定路线”的创新动作,意味着至少有两个问题需权衡:一是冒更大责任风险;二是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成本。
广东某驻村第一书记表示,现在做事,一要有资源支持,二要有制度支持。
近年来,各地在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敢闯敢试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专家表示,从实践来看,哪些错该容、怎么去容,容错和纠错怎么有机统一起来,是开展这项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次中央的意见对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专门提出要求,这是中央首次从制度层面作出规定。
基层干部表示,这次中央专门出台意见,让他们工作起来更有底气了。他们建议,激发干部干事创新的积极性,就要真正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对于典型的容错纠错案例,要加强宣传,广而告之,让广大基层领导干部有“理”可据,更有“例”可循,减少思想顾虑。落实中央精神,要在选人用人中,向具有创新、进取意识的干部倾斜,向为大胆推动发展而作出卓越贡献的干部倾斜。
乡镇干部十宗罪十宗罪之一标准太高乡镇面对的是最底层和弱势的民众以及相对落后的基础条件,上面制订和提出的目标要求有的远远脱离了这些实际,超出了基层的适应和承受能力。如v省提出的计生村民自治,要求村一级要成立计划生育协会、育龄妇女自管小组和专门的文艺宣传队等相关的组织机构,并配有专职的副会长和专(兼)职的秘书长,要建有会议、学习、活动等8项制度,每月要召开协会和自管小组的例会专门研究计划生育工作等。但v省农村现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的村没有集体积累,年人均纯收不到2000元,村干中只有“三大头”(支书、村主任、文书)享有每月不到200元的补贴,其它的全靠义务工。他们不仅平时要为自家的农活早出晚归,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组织和开展活动,而且普遍文化程度低,难以胜任大量文字材料的记录整理工作,特别是受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村干报酬低,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配合不力,加上劳力外出务工多,基层组织后继乏人,软弱涣散,导致农村计生工作与上面期望目标难以衔接,渐行渐远,欲速不达,造成基层的不堪承受之重。
十宗罪之二形式太多上级对基层提出的工作目标要求,多是按照制度化、标准化、程式化的路径,每项工作无不要求做到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完善制度、报告进度、总结成绩的模子来开展,以致每项工作弄下来,都会文件材料一大堆,规章制度满墙壁,横幅标语遍街道,许多制度扁牌实在没地方放,只好“轮流上岗”,撤了挂挂了撤,上面检查什么,就把相应的内容弄上去。而上级对乡、村的检查、考评,除了硬件建设,主要就是看成不成立领导小组,制度上不上墙,有没有召开会议的记录、有没有永久性的固定宣传栏等等,每项工作下来,都有一大堆的材料需要撰写、整理和上报。如此下来,乡镇工作很大一部份的人力物力便投在这些“弄虚作假”的应景之作上,反而没有多少精力真正去谋发展办实事了。
十宗罪之三责任太大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大政小策,最终都要通过乡镇这一层惯彻落实到民众中去,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但在当前的政权建构中,乡镇一级没有独立的事权财权,受条条块块的分割,除了党政办、综治办、计生办、社会事务办和财政所等不多的几个“嫡系”外,“七站八所”被上收直管得差不多了。尽管权利有限,但是责任无限,从垃圾卫生到护林防火,从农技培训到子弟入学,从财税征收到民兵训练,从群众上访到交通安全,乡镇都责无旁贷,不论事大事小,不管背的是白锅还是黑锅,只要属于辖区内出的问题,乡镇都“脱不了爪爪,一耙打倒”。
十宗罪之四要求太紧上面的精神和工作任务,由于需要通过逐级研究讨论传达,到乡镇这一级,往往都是“时间紧任务重”了,常常让乡镇救火般的手忙脚乱。比如一些建设项目,从立项审批到行文再到资金层层下达到位,距年底的验收往往就剩了不多的两三个月了,有的要邀标议标,有的要动员和组织劳力,有的要占地撤迁,还有的要受到农忙、天气的影响等等,情况千差万别,实施的过程艰辛曲折。但上面命如山倒,不拉客观,不讲过程,只要结果,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以致乡镇疲于奔命,顾此失彼,什么抓重点、弹钢琴,统统抛到脑后了。
十宗罪之五应酬太烦乡镇处在政权机构的最末梢,应酬接待来自各层各路方方面面的神仙诸候,就成了家常便饭。来的都是客,接待无小事,谁都大意不得,穷顿不穷餐,花钱事小,不慎得罪了人事可就大了,何况客走旺家门,怕只怕人家请都请不来。吃饭就是工作,喝酒就是协调,宁愿肠子通洞洞,不让感情裂缝缝。现在这样的事少了,但事是很难办了,你懂得!
十宗罪之六会议太频上级对下级发布指示、安排任务、布置工作,召集会议和下发文件是主要的形式和途径,所谓文山会海就是这样“炼”成的。特别是召开会议,号令一响,应者云集,主席台下,俯首恭听,不仅操作简便,成本低,气氛浓,效果好,既直接又亲切,能比较全面深刻地贯彻和体现领导的意图和权威。一般除了业务性的工作外,上级召开的会议往往都要求下级“主要领导”参加,以体现对该项工作的重视,于是书记、乡长几乎成了“会议专业户”,陷在城里赶着一个一个的会场,有时风尘仆仆赶回乡镇还未足尖触地,新的电话通知又紧跟而至,常常让那些路程远的乡镇闻会色变,耗去了大量的精力和油费。
十宗罪之七检查太滥乡镇作为政权设置的最低层级,接受来自各级各部门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各种检查、视察、督察,责无旁贷,理所当然,但由于其名目繁多,花样百出,应接不暇,“接受”就渐渐变异为“应付”了。比如计划生育方面,不仅有省州县几级的季度检查、半年检查和检查,更有平时数不胜数、防不胜防的明查、暗查、专项检查和督察,这些动辄“一票否决”的检查,像一把生杀予夺的高悬在顶的重剑,让乡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得不严阵以待,通过坚壁清野、围追堵截等办法以求自保,甚至无所不用其极,采取炸路塞桥、暗线盯梢、买通人员等方式千方百计阻止“鬼子进村”,活脱又一场抗日对敌的斗争翻版。
十宗罪之八人手太少受机构改革和职数控制的影响,目前乡镇普遍人员偏少,青黄不接,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了工作的正常、有效运转。“建并撤”后,不包括医院和学校,乡镇行政加事业编制一般保持在五六十人左右规模,但空编现象突出。如某乡镇24个行政编制中,仅有在岗人员12人,其中乡班子成员占去8人,除去1名龄近退休的老同志外,只有3名具体办事的人了。由于编制少人员更少,该乡计生办有岗无人,不得不从农牧、水利等站所长期抽调人员维持工作开展,弄得上级主管部门一脸的不高兴,而抽来的人更是种了别人的园荒了自家的田,职称评不上,待遇受影响,一肚子的怨气。综其原因,一是有些县级机关比较庞大,占员占岗多,导致乡镇有编却进不了人;二是人往高处走,大家想方设法找门找路都往上挤,乡镇留不住人;三是上级部门纷纷从乡镇借调人员,能做事的和有门路的大多被上面“看中”,造成乡镇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新形势新要求。再加上受条块体制的分割,“七站八所”纷纷被上收直管,乡镇有责无权,工作力不从心也就在所难免了。
十宗罪之九条件太差乡镇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对上而言是农村,对下而言是集镇,脏乱差、穷困弱和偏僻、落后等字眼就是乡镇的写照和人们的印象。由于投入有限,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除了城关和一些中心集镇外,乡镇普遍办公设施差、生活条件苦、交通工具缺。许多乡镇干部仍然挤在老旧的危楼里工作和生活,有的村寨至今没有通公路,下村开展工作全靠跋山涉水,因为农村百姓白天要下地干活早出晚归,入村工作只能晚上进行,常常夜不能寐。不仅工作和生活环境艰苦,乡镇干部还要承受上面压任务、下面不理解处在两难境地的心理压力,以及承受远离家庭、抛妻(夫)别子的精神压力,感觉身心俱疲,信心不足,斗志不振。十宗罪之十待遇太低乡镇人员作为国家机关最底层的工作群体,不仅起点低,升迁的渠道窄,而且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少,接触的面有限,视野不阔,思路不活,也一定程度的影响到升职提拔。农村税费改革后,乡级财政基本处于空壳状态,没有独立的财力基础和相应的财政支配权,主要依靠上级的转移支付,维持基本的运转都十分困难,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难以得到较好的保障和解决,与上级机关人员比较起来,拿的是最低最少的钱,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此外,在乡镇工作的人一般被称为农村干部,天天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带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在现实社会中,似乎凡与农字牵连上的,都意味着落后、贫困和低下,因此,乡镇干部天生就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这也算是一种乡镇干部所独有的精神上的低等待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