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面对突发事件”解读及例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13:4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命题作文“面对突发事件”解读及例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命题作文“面对突发事件”解读及例文》。

第一篇:命题作文“面对突发事件”解读及例文

命题作文“面对突发事件”解读及例文

【训练题目】

以“面对突发事件”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文题解读】

突发:是指意外地突然发生;事件:是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突发事件:可被广义地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第二层的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面对突发事件”是一个介宾短语。本题的重点是,对“突发事件”该怎么办,而对“突发事件”本身的叙述应简略。写作记叙文,应表现突发事件后人们的应激反应,以此折射人心、人性、人情。写作议论文,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①面对突发事件该怎么办?②面对突发事件,中西方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应激反应,为什么会产生差异?③面对突发事件,不应听天由命,而需要积极反思,突发也许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优秀例文】

面对突发事件

微凉的天空突然落起了雨滴,穿透过交错的梧桐叶,汩汩渗入泥土里,路人猝不及防,纷纷缩着脖颈,逃也似地躲进急诊室,埋怨声像跳动在玻璃窗上的雨滴,此起彼伏。

我与母亲急切地站在急诊室门口,凝视路上疾驰的车辆,无数泥浆跃在车身绽开凄迷的花。“你外公不知怎的昏迷不醒了。现在车还没开来!”母亲急得直嚷。话音刚落,一阵汽笛声撕开雨幕。母亲随医护人员簇拥上去,却又被眼前的景象吓退回来。担架上躺着一个面目全非的男子,焦黑的皮肤无一处完好,扯着嗓子喊着:“钱!我的钱呀!”一旁的护士按住他挥舞的臂膀,冷冷回应:“保命要紧!”母亲待车子冲入密集的雨幕,才一脸严肃地疾步走来。

“妈,急也不是个事儿,打个电话呢?”我指着不远处的电话亭。母亲匆匆走去,瘦削的身躯融在了雨幕里。

稍待平息,远处又响起急促的鸣笛,簇拥起慌张的人群。一开门,听见哭声:“我不要活了!”一位中年妇女头发零散地扭动在担架上,躲雨的看客议论:“那人要自杀!听说股票崩盘——”“是你外公吗?”还没听清,就被母亲一把抓住,她两手冰凉,像一根刺直入神经,我顿时打了个寒战,头随着战栗的身体微微摇动。母亲黯然的目光里漾开隐忍已久的泪光,一个利索的揩拭,头扭向别处,背对着我的双肩微微颤动,默默让声势浩大的雨声掩盖微弱的抽泣。

就这样,我们母女俩就此等待着。不知过了多久,鸣笛声再次响起,却像呜咽的老者姗姗来迟。母亲冲了上去,我怯怯地没入人群,凝望担架上的老人,面目慈祥犹如熟睡的婴儿,不知四周的慌乱与嘈杂。待人群散去,我走进急诊室,潮湿的地面交错杂乱地被踏上无数个脚印,每一个脚印都清晰地记录着人们在种种突发事件中的慌乱与迷失。哭声,埋怨声,呻吟声,充斥着整个病房,被刺眼的灯光照得恍惚。

“五号床!”从观察室里走出一位医生。“这儿!”母亲不知从哪儿回应道。“来签病危通知单。”外公无力地躺着,我认真注视他,眼皮塌了,微露着一线无神的瞳仁,皮肤松弛,略有浅褐色斑。他见我来了,勉强睁开眼睛,棕色的双眸像口干涸的枯井,拼命想摆出那个讨我欢喜的笑脸,他轻声唤我“囡囡”,用他沙哑得像被深秋黄沙摩挲的声音,语气没有丝毫恐慌。医生向我询问病情,他在不断嚷着:“我„„稻子„„稻子!”从前,家乡一亩碧绿的稻田,外公爱守望在天边,惬意地看我追着风筝满世界跑。“想起来了没?”医生催促着,“病,病„„”医生略微顿了片刻,开始检查病人的身体,很快空空的表格被填上了密集的文字:糖尿病、脑梗塞、冠心病、肾囊肿。

岁月的凝练,赋予了身体的裂变,当自己身体里的秘密被突如其来地暴露出来时,外公脸上依然慈祥可亲,他用已不再刚强的身体与一颗乐观的心淡定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件。

望着他淡定从容的表情,我顿时觉得在这突发事件面前,完全可以抛开一切胆怯与慌张,镇静地面对。我俯下身在外公耳畔轻语道:“阿公,等你病好了我们还去放风筝。”那一刻,堵在我心中的刺慢慢柔软,我看见外公的脸上绽开希望的微笑,伫立在一旁手拈病危单的母亲流下一行热泪。

生命里的突发事件不胜枚举,每当它们如波涛席卷而至,淡定,更应像个动词,闪烁着如水的光辉,让我们淡定地面对一切突发事件,自然地接受生命的洗礼,让生命熠熠生辉!

点评:

文章运用大量铺垫突出主题。写急诊室门前各色人群面对突发事件前的不同表现,有面对火灾时一心挂念金钱,有面对股市崩盘时的伤心欲绝,世人慌张浮躁的表现,为后文写外公的淡定蓄势,形成对比。由紧张仓促转变为平缓悠长,凸显“淡定”面对突发事件的这一主题。同时,以环境描写作为侧面烘托,为突发事件营造出一个紧张的氛围,使事件扣人心弦。另外,以“母亲”与“我”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两者情绪变化作为转折点,既构成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又层层推进,深化主题。

面对突发事件

一提起突发事件,总让人不禁想起近年来中国各地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矿难事件。当人们听闻众多生命得到挽救而欣喜不已时,有谁会去思考:如何从根本上去防止这些灾难的发生?

突发事件,顾名思义,就是突然发生的危急事件。这些事件往往是由于人们管理不当、技术失误或准备不足造成的。这些事件往往会产生负面效应、财产损失甚至生命危险。因此,如何面对突发事件,是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让我们放眼大洋彼岸的对面——加拿大,看看外国人是如何面对突发事件的。

也许很多人都对今年的冬奥会依然记忆犹新。但是多年以后,也许你不会记得谁在冬奥会上获得了金牌,也许你不会记得开、闭幕式的表演特色,但你一定会记得开幕式上出现的技术失误—— 一次突发事件。当时正处在全场屏息期待开幕式最高潮的时候,原本设想中,四位火炬手分别站在四根逐渐升起的冰柱点上点燃主火炬塔,但是因为技术失误,一根冰柱并未升起。奥组委在第一时间发现了问题。他们没有慌乱手脚,而是沉着冷静,下令让点火仪式正常进行。站在故障火炬台上的火炬手们处变不惊,他高举火炬向观众致意。其他三个火炬手顺利点燃火炬。突发失误并未影响点火进程和现场气氛。

突发事件已经发生,如何弥补是一个重大问题。奥组委与第一时间承认技术错误,并维修火炬。闭幕式上,一个装扮成电工的小丑站在冰柱前,“维修”好了未升起的冰柱。当主火炬重新点燃时,全场观众起立鼓掌,向奥组委敢于承认错误、解决错误的精神表示敬意。就这样,温哥华人圆满地处理了这个突发事件。他们的勇气、沉着、冷静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然而更打动我的,使他们面对突发事件的做法:冷静面对、快速解决、第一时间改正错误。

反观中国,每当类似矿难的突发事件发生后,面对媒体的盘问,各个部门都把责任互相推脱,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承认错误,只有当上级领导出面问责时,罪魁祸首才会浮出水面。矿难发生后的短期,各个部门会暂时加大整治安全问题的力度,但是时间一长,工人生命的重视,导致施工安全隐患问题依旧严重——问题没有从源头处理,错误没有从源头改正。这样一来,矿难事故就会不断的重复发生。

面对突发事件,不仅仅是要“收拾烂摊子”,第一时间把暴露出的问题解决,更重要的是人们应该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问题,通过突发事件从源头上找到问题的根源,杜绝风险。对于一个工人的生命来说,再成功的营救,也比不上杜绝人为的把生命推险境,比不上保证矿工安全和让他们的家人安心重要。

面对突发事件

那日午后,我一如既往的搂着儿子午睡。忽然床板一阵震颤,我尚未清醒却循着本能将儿子护在身下。翻身刹那,我恍惚看见坠落地天花板„

黑暗死寂而漫长。“爸爸„„爸爸„„”仿佛从遥远的天边传来,清澈的童声将我从意识的边缘拉回现实。“儿子?”我喃喃。腿已不能动弹,伸手一摸,便摸到一个毛茸茸的东西。最轿车开一抹笑容,那是儿子昨天才理的头。

“爸爸,你醒了?!”声音中惧怕与惊喜交织。

这是„„地震了!忽然间回忆起失去意识前所发生的事。怎么办?怎么办?心慌与恐惧充斥着我。眼前这么黑,听不见外界传来的任何声响,我的腿似乎也被压住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儿子似乎没有受伤,可这并不能否定我们出不去的事实。越想越害怕,害怕也渐渐变为了绝望,有如蚂蚁一点一点的吞噬着我的心、我的理智:怎么办? “爸爸„„”带着恐惧地颤抖,微小的童声在耳畔响起。有如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一个激灵:是啊,若是我一个人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灾难,我可以害怕、绝望甚至失去理智以求精神上的解脱,可是现在不行——我的身边还有儿子,我不再是一个人了,我不仅是我,更是一个年幼孩子的父亲,黑暗中他唯一的精神支柱。

“儿子,你怕么?”想到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想到不仅要为自己,更要为儿子活下去,心中的恐惧也少了些。“怕„„可我不是故意的!”害怕中急切的辩解。

“怎么了?爸爸为什么要怪你?”动了动手,抚摸着他毛茸茸的头,有些扎手,但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摸到了。

“爸爸不是说遇到危险,无论再突然也要保持冷静么?可我还是害怕„„.”儿子再过几天才七岁。

我不禁苦笑。没错,我确实曾经教育他:遇到突发状况,无论多危险,多突然都要保持冷静,从容应对,但那不过都是纸上谈兵,安逸之时谁都能回答的漂亮,想起自己一开始意识到身处于地震废墟之中的恐惧与惶恐,我不禁叹气。

“其实„„.爸爸有时候也害怕的。”头发似乎被我揉的顺了一些。

“不会呀,你看爸爸现在就不害怕,我也不怕了!”儿子的声音变得快活起来。

那是因为有你啊!这句话险些脱口而出,因为你在我身边,因为你需要依靠我,所以我才不得不让自己变得冷静,伪装出一点也不害怕的样子。因为我知道,如果连我在你的面前表现出无措,幼小的你会因此崩溃吧!

“嗯,不怕的,爸爸不会怕的。”搂着他,我静静的等待着救援„„

面对突发事件

临危不惧,这个词用来赞扬一个人对突发事件镇定自若的应急处理。而“惧”则似乎成了正确面对突发事件的敌人。只有“不惧”方可处之泰然,化险为夷。所以,在描写古代战争的小说中,我们常常看见:一员勇猛大将率精兵突入敌群,直杀的敌军闻风丧胆。于是战局迅速扭转,一时间敌方军心大乱,仓皇而逃。

然而小说毕竟还是小说,在现实中临危而惧真的如此致命吗?

二战后,军事心理学家,曾分析研究二战的史料。在飞机坠毁事故的调查中,他们发现了有意思的东西:飞机在起飞,战斗和降落的三个时段中,有一个时段飞机坠毁率最高。一般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空战时。地上的高射炮火力,天上的敌机围追堵截,飞行员神经高度紧张,此时若遭遇机械故障,那无疑是雪上加霜,飞行员有可能在机械故障所带来的恐惧和惊慌中失去对当前形势的精确判断,操作不慎导致机毁人亡的惨剧。然而事实是,缺乏雷达等敌我飞机识别系统和空战的混乱性,火力一般集中(射)向正在战斗的敌机。那些停止开火而不辩身份的故障机,在飞行员小心的驾驶下轻而易举的逃脱了。或许起飞时,由于对战斗的恐惧和紧张,飞机员更易故障坠毁?错!真正最易发生坠毁的时段是飞机降落时。没有了对空战的恐惧,也没了跳伞后成为战俘的害怕,这时候的飞行员对突发故障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糊里糊涂地将一点小故障变成了机毁人亡的惨剧。

看来面对突发事件我们还是需要一点适度的恐惧。“惧”就像事故时突然爆出的安全气囊,虽然力度有些大,但着实避免了我们在突发事故中一头撞上不可挽回的惨剧。

其实,恐惧才是人类的高级情绪。恐惧伴随思维产生,因而有着一种强大的预见性,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会在恐惧中平静下来,正确处理突发事件,从而化险为夷。所以可以这样说:没有对前秦军事实力的畏惧就没有东晋军背水一战时的勇猛;没有对自己手中一个充满朝气的生命却要埋藏在尘土之下的恐惧,就没有汶川地震时老师们冷静地疏散学生;没有对海啸危机的恐惧,就没有十岁小女孩在印尼海啸拯救一海滩游客的奇迹。

其实面对突发事件时,心怀适度的恐惧,并不仅仅为了临危不乱地处置,更多的是为了将自己从对突发事件的震惊中苏醒过来,史上最大的空难—— 一架荷兰客机与美国客机在夏威夷机场的跑到上相撞,造成近300人死亡。据幸存者介绍,当时的相撞并未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但几乎没有人意识到情况的危急。大家都愣住了。只有美国客机上一名曾经经历火灾逃生的乘客清醒过来,对烈火的恐惧使他惊叫了起来,随后美航客机的乘客开始逃生。而荷兰客机直到相撞后5秒才有人逃离飞机,此时美航客机上已有一半人成功逃生。就在这时,一场大火吞没了客舱。

综上所述,临危不惧只会带来更大的伤亡。惧而不乱,惧而不慌,面对突发事件才能正确的处置突发事件,做到绝处逢生。(画线句改为:面对突发事件惧而不慌,惧而不乱,或许才能做到绝处逢生。)

面对突发事件

当面对突发事件时,你是会慌慌张张,不知所措;还是会沉着冷静,理智应对?

我一直觉得,大多数人都会是前者,毕竟在事件发生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测到,更谈不上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了。但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彻底把我多年来的认知给推翻了:2010年9月4日,新西兰发生7.2级地震,无一人死亡。“无一人死亡”!

一时间,我甚至以为是报纸上印错了,但事实摆在眼前,我不得不信。在我的脑海中,地震是杀伤力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两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我任然印象颇深,倒塌的墙板,裂开的地面,断掉的桥梁,无数的被埋在废墟中的罹难者,以及位置备好的侥幸生还者,遇难失踪的总人数达到8万!7.2级大地震,无一人死亡,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诡异的事。

面对突发事件,新西兰人真的就如此冷静,以至于连逃难都可以如此有序吗?那为什么新西兰人可以做到,我们中国人做不到呢?

诚然,在客观上我们的先决条件不如新西兰:我们的人口密度大,汶川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但这并不是造成0:80000的局面的理由,这只是借口!

我们应该看到,面对地震的来临,我们的房屋就像是纸片一样,瞬间便被撕裂,不堪一击。人们甚至还未来得及呼喊,就被天花板上砸下的水泥板砸昏过去。而从电视中看到的新西兰呢?他几乎不像是遭受过如此重创,房屋依然好好的站在他原本的位置上,仅仅出现了几道裂纹,要不是外面翻倒的车子,凹凸的路面,完全看不出这里发生了7.2级地震。

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地震来临之时,我们是多么的慌乱。我们失去了理智,唯一记得的只有“冲出去,冲出去!”我们蜂拥冲出房间,教室,拼了命的想让自己离开不停摇摆的楼房,什么谦让,什么临危不惧,被我们一股脑儿的抛在了脑后,只想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让自己活命。反观新西兰,学生们在教师的指挥下,从容的排队,下楼,在操场集合,就像是排练过无数遍一样的有序,而事实上,他们确实排练过无数次。

我们应该看到的还有太多太多。

中国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国家,我们在不断地赶超别的国家。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是各种捷报:“中国人均GDP再创新高”、“中国XX产业再创佳”„„但仅仅这样就够了吗?面对突发事件,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瞬间拉大。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房地产开发商偷工减料,建筑质量在官商勾结的饭桌上,被遗忘的一干二净;为了学校的主课„„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不足。

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帖子:“新西兰7.2级大地震,无一人死亡,开不成表彰大会了,没那么多感人事迹了,拍不成电影了,捐不了款了,不能降半旗了,不用全国默哀了,更不能诈捐了,也没法创造生命奇迹了,关键是新西兰不能多难兴邦了,总结一句:这是一次失败的地震。”

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哪!什么时候灾难在我们国家,也能“失败”一回呢? 面对突发事件,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中国人也能沉着应对!

面对突发事件

淘气地上蹿下跳的时候,逃避与躲闪;

激情四射炫耀骨骼与肌肉的年代,是承担;

“及其所只既倦,情随事迁”的某日,是掩护。

这就是我们一生所面对突发事件的三个阶段。

这是谁也无法逃避的现实的“怪圈”。小学时代的死党是一个特别小巧机灵的男生,因为家离得近,再加上他“学艺不精”,帮他讲题外加闹翻天的事可时常发生。印象最深的那次恶作剧,让我担心了两天呢。那次下大雪,本来是想打雪仗的,可是那位死党装起绅士来,就只得另外找着消遣。于是乎突发事件来了,他直接就把雪球向院内一楼住户的门上砸去,他溜,我却还傻站着,只听有脚步声来,它提示我:跑呀!其实我什么也没做,但像个老鼠似的逃往“驻地”,一老头开门咆哮道:“哪个小炮子子?!没事干了啊!”

好吧,我们就是小炮子子。

紧接着我开始落井下石,又同样地制造两起恶作剧,看见那老头儿真火了,我们躲开。

看着现在的初二初三,真是既亲切又好笑,亲切是经历过,而好笑,是面对突发事件所谓的“承担”。

十三四岁的年龄,是最容易自我承担的阶段,然而与其说承担,不如说是想迫切地与幼时逃避决裂,展示刚刚开启的智慧吧。在上网游戏超时了忘写作业或是被老妈抓个正着的时候,我们不再像以往小孩子时迅速逃离现场,因为我们深知逃离总是无济于事,不如淡定地面对,即使最终结果都是一痛斥。而往往自己已经泥菩萨过江的时候,还总想着逞强保卫“他人”,同样是气盛年代所应对突发事件的模式。

后之视今,犹如今之视昔。

至于到了可以真正意义上掩护别人的时候,那大概算作成人之后了吧。从今天看未来变化发展,看中年人的思维于处事,确实会佩服。因为我们只是站在硕大的社会门槛边缘看热闹的,大千世界的缤纷又如何一览无余,真正使人平定地面对突发事件?像“80岁的老人推开外孙却命丧车轮”之类的新闻也不少听闻,除了感动之余,”掩护”别人的背后,是如老姜一样辣的应变能力。

经历过逃避,承担与掩护三种面对突发事件的阶段,就是不断地向成熟与智慧迈进。

就是要像老者一样淡定。

像年轻人的活力。

和幼儿的好奇。

第二篇:面对突发事件教学案例

小学品生品社优秀教学设计参考体例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

《面对突发事件》教学设计

设计者: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权庄小学 张涛

一、【教材分析:】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面对突发事件》

二、【学情分析】

随着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安全常识和经历突发事件的经验,对突发事件及应对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合理应用的能力。

【内容分析】

“面对突发事件”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个主题活动。主要以“认识突发事件→面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的脉络指导学生形成认识,掌握生活技能。重点就是在认识突发事件的基础上能够用科学的态度“面对”,用合理的方法“应对”。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说出什么是“突发事件”,归纳突发事件的特征和危害;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

能力目标:借助上述目标的达成以及论活辨析讨动明确面对突发事件的科学态度,进而促进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模拟和演练活动中学习和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锻炼遇到问题不退缩的意志品质。

四、【教学准备】

将教学活动与评价活动相结合,活动既是推进教学的工具也是对目标达成的检验工具。教师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反应、观点表达和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

1.通过交流和归纳生活中常见的突发事件,验证学生是否明确突发事件的特征;用“连连看”的小游戏检测学生对突发事件分类的掌握。<评价目标“1”的达成> 2.借助“心情调查”(内容含: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你的心情怎样;你通常采用什么态度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及讨论辨析活动评价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态度进而明晰其生活态度。<评价目标“2”的达成>

3.“安全训练营”活动考察学生对“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坚韧的意志品质和珍爱生命的态度。<评价目标“3”的达成>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面对新的开始、美好的一天,你们的心情怎样呢?(高兴、快乐)然而有人欢喜有人忧。前几天,我们学校附近发生的一起车祸,造成了人员伤亡。像这种事情的发生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伤害。像这样的事情我们叫它“突发事件”。(教师板书课题:突发事件)

(二)、调查、交流

1、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什么样的事情算是“突发事件”?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突然发生的意想不到、出乎意料的事情称为“突发事件”。

3、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认为还有哪些突发事件?

4、班内汇报。

5、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小结:

像“地震、洪水火灾、火山爆发、沙尘暴„„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大型的自然灾害。

(教师板书:自然灾害)

6、出示资料库: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其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海岸线变化等渐变中的突变性灾害。它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人类要科学地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并说一说,近几年我国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

7、教师逐步出示多媒体课件:(1)百度视频:

http://1998年我国南方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

(2)百度视频:http://v.ifeng.com/vblog/news/201207/ae577dc6-e679-4d23-a87f-b86dd0445b9e.shtml广州遭遇台风袭击。

(3)百度视频http://v.ku6.com/show/qSkaCHD7GC2xbUwY08popQ...html2003年新疆发生大地。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受。

8、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谈谈这些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

(三)、引导拓展

过渡:除了这些,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哪些意外事件?

1、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某个小组的讨论活动中。

2、班内汇报交流情况。

3、教师提问:对于这些意外事件,我们将怀有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呢?

4、学生谈谈各自的心态,说明原因。

5、教师引导并进行小结: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有的是由于人的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也有的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不管是哪种情况,我们都不要紧张慌乱,要沉着冷静,积极应对。

(四)、模拟演练,合理应对突发事件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突发事件,设计一种场景,模拟并展示应对方法。2.交流各组应对方法的合理性;针对每个小组选择的突发事件,思考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应对方式,形成应对复杂问题的习惯和技能。3.提炼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4、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汇报情况进行小结:

(1)溺水后,不能惊慌失措,先大声呼救,然后憋住气平躺在水面上,等待救援。

(2)有人救援,要与之主动配合,听从指挥。

(3)野外迷路时,白天可在火堆上放一些树枝,让其多冒烟,以便引人注意。

夜间可使用火焰联络。多媒体出示课件:

如果发生地震、洪水灾情,我们应该怎么办?

1、学生谈谈各自的观点看法。

2、多媒体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讨论交流、谈感受。

3、班内汇报讨论交流、谈感受。

4、教师引导并进行小结。

(五)、感情升华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说说面对特大灾难时,我们身边无私援助、帮助他人的感人事迹。

3、你最想对这些英雄人物说些什么?

(六)、课下任务

通过查询资料,询问长辈等方式,多了解一些突发事件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并组织同学一起演习。

六、【教学反思】

第三篇:命题作文“面对那一堵墙”分析及

命题作文“面对那一堵墙”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韩非子的寓言中,“墙”是他劝说君主的载体,“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在苏东坡的《蝶恋花》里,“墙”是他对青春美的向往,“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993年北大推倒南墙办商业街,8年后,北大拆除商业街,恢复南墙。北大南墙的推倒与重建,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有人说,这南墙,正是北大精神的象征。

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的“墙”有形,有的“墙”无形。有形的墙,让我们有股情绪在胸中默默流淌;无形的墙,让我们有种思想在心中高高飞翔。

请以“面对那一堵墙”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教学目标:

1.审清文题,领会文题的深刻喻义。2.学会具体生动地写人叙事。

3.学会运用心理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认识。

4.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巧妙地借用材料中的相关内容,联系现实,阐明自己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组词语:灯塔、绊脚石、石梯、跳杆、绳索等,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二、审题点津

审读这道命题作文题,首先,我们可以由题目想开去,如题目中的“墙”具体指什么?实指什么?虚指什么?“一堵”是否有限制,是“一堵墙”“两堵墙”还是“多堵墙”?“面对那一堵墙”引发了“我们”怎样的思考?给了“我们”什么影响?其作用意义是什么?“面对那一堵墙”该怎 么读?语气如何?语气语调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各异。

其次,要善于理解、筛选和使用材料。材料中“有形的墙,让我们有股情绪在胸中默默流淌;无形的墙,让我们有种思想在心中高高飞翔”中的“我们”指谁?写“我”可以吗,写历史、写故事、写名人可以吗?是否只能写“我”或“我们”的感情、生活、体验、感想?

材料中的“那一堵墙”在韩非子的寓言中是“他劝说君主的载体”,由“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可知,这里的“墙”是告诫君主治国必须依靠制度、策略,并自始至终坚持必要的原则,力求效果的完美,避免“坏”后的“通隙”;“那一堵墙”在苏轼的词中是“他对青春美的向往”,由词的内容可知,“墙”引起了“行人”对“墙里佳人”的神往,对青春、对美的想象。北大南墙则是“北大精神的象征”,而作为百年老校、中华第一学府,北大崇尚自由、民主的精神早已渗透到了历届北大学子乃至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

第三,悟透出题人的意图。任何一道试题都是出题人思想的结晶,其目的都是启发考生思考人生,思考生活,反思历史,关注社会,净化心灵。出题人通过这道题要达到什么效果,大家在下笔前不妨好好地想一想。

三、学生交流审题选材的心得

四、习作例文

就是那一堵墙

就是那一堵墙,它高高地屹立在第一个人的心中,沉默着,肃穆着。墙内,是那一片纯净高远的蓝天;墙内,是那一片绿草如茵的芳草地;墙内,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命中那晶莹剔透的本真之美。

墙外的世界,一开始谁也不知道,后来,大家对墙外的世界产生了好奇,有人跃跃欲试,有人摩拳擦掌,有人探头探脑。大家都想爬过这道墙,去看看墙外的世界。尽管墙内是世外桃源,可贪婪的目光还是望向了墙外。

我也曾望向那个墙外的世界,暗自揣度墙外的世界是否更加精彩?我的目光久久地流连在那个高高的墙头,痴痴地做着墙外的美梦。

有人按捺不住好奇,终于爬过了那道墙。渐渐地,更多的人跟着爬了出去,却很少有人回来。即使是偶尔回来的两三个人,也都沉默着,不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就是一副劫后余生、暗自庆幸的表情。我疑惑了,也更加好奇了,墙外的世界究竟什么样子?

墙外的世界,是否拥有太多的精彩而让人乐不思蜀?我决定爬上墙头 去看一看。

幸好,墙的这一边有许许多多的小台阶,我急忙踩上一层叫做“偷懒”的台阶,哇,仔细一看,台阶真是五花八门啊!有的台阶叫做“欲望”,它斑斓的色彩让我眼花缭乱;有的台阶叫做“冒险”,一踩着它,我就一下子有了要冲到墙外的念头;一碰到那层叫做“野心”的台阶,就仿佛有熊熊燃烧的火焰烘烤着我,让我热血沸腾;脚尖刚触到“嫉妒”的台阶,我的心中就仿佛出现了一条毒蛇,那尖利的毒牙一直不停地啃噬着我的心。“虚荣”“骄傲”“伪善”……一层又一层台阶不断地涌向我的脚下,我抑制不住冲动,越来越快地爬向墙外的世界。

终于,我爬上了墙头。墙外的世界,我终于看到了——红灯绿酒,莺歌燕舞,好一个歌舞升平的花花世界。酒红色的海洋中,美人鱼高举着酒杯,曼声向我发出邀请:“下来吧,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我顺着她的视线看去,数不清的人伴着震耳欲聋的音乐在狂欢,表情沉醉,却流露出一股让人猜不透是快乐还是痛苦的冷漠。

正当我犹豫着要不要跳下墙时,突然,狂欢的人群里发出一声凄厉的哭叫声,我心一惊,手一松,从墙头掉了下去。慌乱间,我抓住了一根叫做“悔悟”的藤条,用尽全力,一点一点地往上爬。这时,刚才还在狂欢的人群已经变得癫狂,有人号啕大哭,有人低声啜泣,有人愁容满面,有人面无表情。看来,墙外的世界并不是刚才看到的那样祥和美好。幸好,我还可以回去。可是,这根藤条太细太长,无论我怎么努力,好像都爬不回墙内了。唉,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奉劝那些正在或准备爬过那道墙的朋友们,停下你的脚步,乖乖地在墙内的世界享受纯净的空气吧!不然,等你爬到墙头,你会看到一个人仍在苦苦地攀爬,希冀回到墙内纯净的世界——那个人就是我。

各位,小心!就是那一堵墙!就是那一堵墙

爸爸是南方人,有着南方人典型的相貌与身材,说话时略微带有乡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加上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不满18岁的我,已经比爸爸还高了。

尽管身材矮小,但在我心中,爸爸永远是一堵高大而伟岸的墙!听妈妈说,爸爸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每天四点就要起床上山砍柴,然 后走很远很远的路去上学,通常一个礼拜的“口粮”只有两三个馒头和一小罐咸菜。我从未想过妈妈嘴里的“很远很远”究竟有多远,直到今年开车回老家,和爸爸一起回了一趟学校,我才明白,那一段“很远很远”的路,在笔直的马路上开车还需要将近二十分钟。而爸爸小时候,每天都要在这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来回跑4趟。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爸爸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北京。爸爸的坚持,是我心中一堵坚实的墙。

曾经以为爸爸很爱喝咖啡,直到那天晚上,睡得迷迷糊糊的我被东西掉落的声音吵醒。走出去,看见爸爸的书房还亮着灯。推开门,一股浓郁的咖啡香味飘过来,爸爸还在电脑前忙碌着,书桌旁掉落着两本书。而此时,已经凌晨三点多了。我的眼眶湿润了。爸爸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还要熬夜赚“外快”。原来爸爸并不是喜欢喝咖啡,只是为了提神,不得不用咖啡来支撑。想到近几年家中发生的以天翻地覆来形容也不过分的变化,我感觉到有个尖锐的东西在扎我的心。这些变化的背后,是爸爸夜夜辛勤地付出。爸爸的辛勤是一堵墙,坚不可摧。

还记得有一次,我参加课外辅导班,下课时已将近十点。下课铃打响后,我看见爸爸破天荒地出现在教室门口。爸爸平时很忙,已经很久没有来接过我放学了。那晚,我和爸爸聊了很多。爸爸告诉我,他刚帮单位打赢了一场官司,对方的资产已被全数冻结了,怕我有危险,所以特地来接我。我问爸爸是他借出去的吗,为什么他既不是会计也不是审计,更不是领导,却要来负责?爸爸迟疑了一下,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谁让我是党员呢。我听了以后,看着爸爸坚定的眼神,刚刚产生的一丝害怕顿时烟消云散。爸爸的精神是一堵墙,永远屹立在我的心中,激励我前行。

日子如流水般无声逝去。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爸爸背上有很多痦子。问爸爸,爸爸说那不是痦子,而是老年斑。我听了,突然很想哭,不知不觉间,爸爸已经这么苍老了吗?不,那不是痦子,也不是老年斑,那是一堵墙!

虽然爸爸身材矮小,但他永远是我心中无比伟岸的墙。他的坚持、辛勤、精神,还有那些痦子,都是被我深爱、给我依靠、给我力量的墙!

第四篇:_半命题作文:面对▁▁ 佳作赏析_

半命题作文:面对▁▁ 佳作赏析 面对绝境

初三(11)班宋力

天地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便是母爱。

——题记

母爱如海,载着小小的孩子荡向金色的彼岸;母爱如阳光,沐浴着天真的孩子茁壮成长。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分真爱,那便是母爱;如果面临绝境之时有一分真情,那便是母亲对孩子的真情。

记得曾读过如此一个动人的故事,读完以后我已民潸然泪下,内心最柔软的深处被这么一种叫做母爱的东西触动了。

那是一个面临绝境的故事。午夜时分,一幢居民楼突然发生了火灾,火舌张牙舞爪,火假风威,迅速蔓延,一时竟无法扑灭。而那幢居民楼恰好又在一个窄小的巷子中,消防设备无法施展身手进入救人工作。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消防队长命令居民楼上的人背朝下地往下跳,消防队员则张开一张救生网在楼下接住居民。因为只有背朝下才是最安全的方法,能增大受力面积,不至于摔伤自己。但是,惊人的一幕发生了,一位妇女头朝下地从楼上飞坠下来,大家惊得目瞪口呆——为了生存的机会,似乎没有人会干这等傻事。等到妇女坠地之时,大家才看到,妇女原来是一个孕妇,她选择了自己的牺牲,而把生的机会让给了腹中载着她的希望的孩子„„每个人都震撼了,为妇女的勇敢而震撼,更为母爱的伟大而震撼!

还记得这样一个关于动物面临绝境的小故事:古时某国人某日烹鳝享用。但见烹煮之时,鳝鱼们总弓起身子,不让腹部碰到锅面。那人好奇,一打开鳝鱼的肚子,才发现它的肚里有卵,原来这些都是怀孕的鳝鱼,它们为了使孩子不至于受伤,宁愿牺牲自己„„

母爱是何其的伟大啊!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拥有这份无私、勇敢的真爱!我想母爱或许是一切母性动物的本能吧,正是这种本能使她们在面对绝境之时能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

面对绝境,母亲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谁敢说这不是人世间最伟大而无私的真爱呢?

面对失败

初三(11)班李藤

沙滩上,一个孩子正耐心地用细沙构建着他梦想的城堡。从堡垒,到城墙,从房顶到桥梁,他一丝不苟地堆砌着,堆砌着孩提时代的梦想。

公司里,一位男人在埋头工作。查报表,签定单。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他的神情由疲惫变得欣喜:“又一桩生意签成了!”男人也在为自己的生活堆砌着城堡,他自信满满地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城堡的构建,日夜奋力工作。天色渐晚,海风呼啸了起来。男孩的梦想城堡静谧地躺在细软的沙地上。呵,多么宏伟的一片建筑。这时,海浪来了,洁白的浪花慢慢地簇拥上了城堡,瞬间细沙构建的城堡被吞噬得无影无踪。男孩看着这一幕,安静地笑了,转过身牵着爸爸的手走回家去。男孩早预想到了这个结果,他想着:“明天该建什么呢?”月色中,男孩的影子被拉得很长。

此时的男人,正在借酒浇愁。生意谈垮了,公司要裁员,妻离子散。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构建的梦想蓝图,像沙滩城堡般被海水吞噬,任凭他如何极力挽回,都无济于事。男人彻底崩溃了。

如此的人生挫折与失败,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只是你会选择像男孩那样一笑而过然后安心回家,从头再来,还是像男人那样自甘堕落,一蹶不振?哲人说:“失败,对强者是个逗号,对弱者却是个句号。”将得与失看得太重,会让你迷失自我。其实,每一次的失败,你所应关注的,并不是它所带来的恶劣后果与不幸,而是怎样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处之坦然,你便能淡然了!

“失败,是一笔难得的财富,而成功,则是对失败的结算。”当你对失败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你就已不畏惧失败了!一代文人徐志摩就曾说过:“我一直在寻找一位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面对失败,请处之坦然。

面对成败得失

初三(11)班李秋霞

人生的漫漫长路,是一段正在等待着有心人用心去修筑去开辟的道路,也许路上会出现春日熙微百花簇拥的美丽,也许还会有风趣交加雷电轰鸣的可怕。尽管如此,这条路仍然充满希冀,充满愉悦。翻开父母写下的语录,看着那成长中留下的脚印,不就是最好的明证?

父亲语录——关于成败

女儿,爸爸曾经为你如此骄傲,又曾经为你如此担心。要知道,成长的漫程,总不免是从风风雨雨的洗礼中走过来的,“成败乃兵家常事”,一个人只要不为一次半次的成功而过分欣喜,得意忘形,不在失败时如遭五雷轰顶,被千斤重压压着那样爬不起来就行了。人生又怎会总是一帆风顺,毫无阻碍呢?还记得你上五年级的时候吗?考了全级第四名,那天兴高采烈地回来报喜,那种实现美梦、惊喜若狂的笑容早就从你的脸上丝毫不保留地绽开了。你可知道我与你妈妈心里真像喝了蜜糖一样甜?我们不把这份欣喜告诉你,而是把它深深地埋藏于心底深处,就是要让你胜不骄,败不馁。在你在挫折中艰难行走,每一步都伴随着沉重的步子时,我的心又怎不痛?多想为你解决一切问题,但我更想的是你自己去正视现实,去面对、迎接困难的宣战,做一个坚强的人。

母亲语录——关于得失

女儿,还记得你小时候的一句话吗?“我要得到天地间所有的幸福!”这句话,妈妈至今记忆犹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甚至希望永远也不会失 去。但是真的能这样如愿吗?你也看到了,有些人原来有亲人相伴,生活在温暖的家,却不懂珍惜,等到失去至亲时就后悔莫及;有些人因为一点小小的争执,失去了常伴左右的好朋友,就像你上初中时,有了一个对自己坦诚真心的知音朋友,你却为了小小的事吵着要与人家绝交,后来你还不是整夜的忐忑不安,心乱如麻?女儿,当你得到一样东西时,你就应该好好珍惜,一放手可能就会无声溜过了。当然,有些东西是不可避免有所失去的,有时会失去名利,有时会失去荣耀,但你也应该要把它看作是平常事,以平常心、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看待,再去付出自己更大的努力去争取。总之,要珍惜你所拥有的,不要等到失去时再悔不当初。

合上爸爸妈妈写给我的语录,望着窗外那蔚蓝的天空,几朵轻纱般缥缈的白云,在阳光的照耀中泛着闪闪亮光,我陷入了沉思: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的女儿长大了,明白到人生少不免成败得失,正如窗外,你是晴空,我会笑对,你是暴风雷霆,我也会勇迎。

面对挑战

初三(11)班吴宇铿

人生中总有许许多多的挑战,那该如何面对呢?

是的,人人都会说,要勇敢面对,要不畏艰险„„可是,谈何容易呢?就像我,一个初入竞赛班的初三学生,身处高手林立的境地,好像每个人都比自己强,而接踵而来的一次次测验更是一次次艰险的挑战,在它们身后,还有一个终极挑战——中考。面对如此境地,我胆怯了。是因为我原本鹤立鸡群的排名一落千丈,是因为到了初三压力骤增,还是因为我毫无过人之处不得不感到自卑„„我不知晓,我甚至怀疑,进了竞赛班是否是一个错误?

但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终究是要面对挑战。在父母,老师如甘露般的鼓励下,从前乐观、幽默、自信的我终于“原形毕露”了。区区挑战,何足惧哉?

慢慢地,我学会了勇敢。我不再畏惧各式各样的挑战。我想起当年克服种种困难,横渡大西洋的哥伦布。哥伦布在一次庆功宴上,被人当众质疑,认为横渡大西洋易如反掌,哥伦布不愠不怒,只是让那位客人把鸡蛋竖在桌子上,客人做不到。哥伦布借此告诉他,有些事看起来难,其实很容易;相反,有些事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却包含千难万阻。面对质疑,哥伦布能勇敢面对,而五百年后的我,也能。

我还懂得了自信和乐观。缺乏它们,你就会失败,而且要倒在成功的门外,哪怕你离它仅咫尺之遥。200年前的爱迪生,在经历无数失败后,却更加开心,因为他坚信,失败次数越多,成功就越靠近。他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而我,也毫不逊色。现在,我已学会珍惜每一次挑战,因为我坚信,它就是我的舞台。

只有学会勇敢面对,学会珍惜每一次挑战,才有可能战胜它。努力吧,朋友,越艰难的挑战,越能使你一鸣惊人。努力吧,朋友,既然要面对,何必哭丧着脸呢?努力吧,朋友,快拨开重重迷雾,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天空。面对竞争

初三(11)班田媛 清冷的大街。

行人神色匆匆地赶路,不时有几缕冷风夹杂着细雨,从她开着的窗飘进来,有点冷。她无心看书,心思早已飘到窗外„„

开学刚刚几个星期,她已感到无所适从。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面庞。她很努力地学习,思考,可结果总是不如人意。她想到曾经的自己也会偶尔努力一下,于是立刻一飞冲天,博得同学惊讶的神情,那时的生活多么让人怀念啊。她微微叹了一口气。

今天下午,班里组织活动,没想到大家那么踊跃地报名。她对此不屑一顾。曾经,她也会像她们那样积极的。她感到心中掠过一阵雨,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她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真的,她想放弃。

窗外的风吹进屋,拂动她窗台上的那串贝壳,略带沙哑的声音,如海风呼啸。她突然想到了,那年,她去海边。她永远忘不了那个夏天,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她心潮澎湃,不由分说地跳进大海的怀抱中,尽情地享受海水的凉意。然而,大海永远不那么平静,它不时卷起一堆堆白雪,于是滔天的巨浪一排排涌向岸边,无数次地将她托起,摔下,妄图将她打败。可是,好强的她从不妥协,在与海浪的一次次斗争中,她累得精疲力尽却乐此不疲,她一次次地成功躲开海浪的袭击,又重新开始搏斗。在胜负的较量中,她感到充实,感到竞胜的快乐,感到身心从所未有的释放、升华。是的,那才是真实的她,永不言弃的她。

台灯的灯火在摇曳,在扇贝的声声碰撞中,她感到似乎又找回了从前的自己。

鸟儿选择天空,鱼儿选择海洋,它们在一次次竞争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乐园。我们选择了这个世界,也就选择了竞争,选择了成功与失败。正是在成败交织的网中,我们看清了自己。

——后记

面对痛苦

初三(11)班赵雯

有时候,痛苦也是一种幸运。

——题记

人生不如意之十之八九,因此有很多时候我们总会感到痛苦。也总有人说,我好痛苦,我不要再活了!痛苦真的如此厉害,让人丧失生存的信心?

人生路上痛苦总是少不免的:感情受到创伤了,被人狠狠地伤了心了,痛彻心扉。亲人好友不幸离世,昔日快乐不再,痛苦得不可遏制。明明可以得到,却眼睁睁看着心爱之物落入他人之手,痛苦得„„与之相比,肉体上的痛苦也令人难以忍受。有多少病人是在痛苦不堪的情况下决意要离开人世的呢? 原来我也一直以为痛苦是最容易令人绝望的,不过自从看到这个故事后,我恍然大悟。

他是一个生活在贫苦农家的男孩,吃不饱,穿不暖。一次飞来横祸使他颈部以下失去了知觉,这简直是雪上加霜。家人没有钱给他治病,只能努力赚钱养活他。一个晚上,他父母要在凌晨就赶去集市贩菜,早早把他安顿好让他自己休息。岂料第二天父母回来唤醒他,发现他十个手指头都被老鼠咬得见到骨头了!他放声大哭:就是因为自己完全没有感觉,手指头才会被咬,要是他能感到痛多好„„

就是这个故事,令我感到震惊。原来,只有身体失去知觉的人才会不痛苦,也只有精神早已麻木的人才会感觉不到痛苦!故事的主人公,有一点点知觉也不至于如此;杀人犯若有一点点“人”的精神,也不至于不顾别人的痛苦而痛下杀手„„

其实,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最起码,自己面对痛苦仍有知觉,仍会感到痛不欲生,而不至于失去应有的“痛”感。我们仍觉得痛,证明我们还是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不至于麻木得连“痛”也感觉不到„„

如今,面对痛苦,我仍会“痛不欲生”。但最起码,我不会去逃避,因为我庆幸自己仍懂得痛,我还是情愿会痛„„

面对生命的高度

初三(11)班陈嘉枢

人们常常把生命比喻成高山。它们高耸入云,有着俯视一切的勇气和能力,也正如生命一样充满生机,闪耀着独有的光芒。所以,攀登这座生命的高山所到达的高度,就是生命的高度了。

面对生命的高度,我们所应做的是永不满足,怀着无以伦比的勇气和热情去攀到生命高处——直到顶峰。顶峰?也许永远没有顶峰,但这也正是它使人沮丧同时又更加好奇,更加充满动力的原因。珠穆琅玛峰是地球的顶点,多少年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攀不到顶的人犹如恒河沙数,他们唯有含恨而终;而其中的少数幸运儿,也许,只有他们,才能领悟到顶攀的奥秘——他们都是伟大的,他们有面对生命高度的勇气。

生命的高度也许比珠峰高得多,所以攀到顶峰的人也微乎其微。在史学上被喻为能成功攀登生命顶峰的人有:

爱迪生,英国伟大的发明家,把人类历史的行程推进了一大步。然而,他经历的磨难也是成正比的。在小时候,因好奇在火车上做实验,结果引起了大火,换来了左耳失鸣,但最后还是以无比的毅力完成了二千多项发明,被全世界人称为“发明大王”。

爱因斯坦,一个有着犹太血统的伟人。但他小时候却被人视为低能儿!也正是在这种耻辱中,他投身于科学,发表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接着,曾一度被邀请做以色列的总统,只是被他决然拒绝了,他要专心做他的学问。

还有,马克思、贝多芬、托尔斯泰、霍金、张海迪、史铁生„„

我们也许都能感知到他们在攀登过程中所付出的足以淹没整个世界的血与汗。他们真的到了生命的顶峰,到了生命的极限了吗?我们所不知道的是,爱迪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想着该为人类发明些什么,爱因斯坦在最后一刻还在科学世界中寻觅——他们还在攀登生命的更高处。

“长江后浪推前浪”,生命的高度还需要我们这代人去攀登。来吧,一切向往“一览众山小”境界的人们,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高度,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面对死亡

初三(11)班张祚骁

死亡,多么可怕的词啊!人们都对它诚惶诚恐,胆颤心惊。也许你会认为死亡离你很遥远,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今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夺去了黑龙江一小学100多名学生鲜活的生命。100多张如花的笑脸啊!也许他们上学时还和爹妈像往常一样道别,也许他们在上学路上还与我们一样幻想着长大后的美好生活,也许„„他们根本不知道,又怎么可能知道,死神已悄悄降近。

其实,死亡离我们太近了。也许我们不会遭到地震的骚扰,洪水的袭击,也许我们不会经历战争,恐怖爆炸,但死神仍在我们周围,不离不弃。或许某一天你会发现自己身患绝症,或许某一清早你会被高空投下的杂物击中,又或许你只是规矩地过马路,而一辆失去控制的汽车突然撞上你„„

现在,你是否感到万般恐惧呢?也许,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明天你将面对的,就是死亡。

面对死亡,你是否能像文天祥那样说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豪情壮语呢?你是否有李清照那种“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大义凛然呢?你是否有千千万万革命壮士那种为理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呢?你是否能像海伦·凯特那样坦然、平静呢?

不,你一定不能。因为你一定会想着自己还有很多事没有做,还有许多梦想没有实现,还有很多人没有感激。你还没有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你还不曾到过你的梦想之地,你还没有感知过成长的百般滋味,你还没有„„

但,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无权,也无法阻止死神的脚步,甚至我们还不能预测他到来的时间。我们能做到的,是活在当下,珍惜生命的每一秒钟,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这样,当死亡来临,你才会坦然接受。

第五篇:乐国安:如何面对群体性突发事件

乐国安:如何面对群体性突发事件

《名师谈心理》(华夏出版社,2011)第八讲

各位上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共同谈论心理学这个话题。最近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政府和老百姓都忧心忡忡。大家在国家的主要职能部门,服务于国家的各项管理工作。今天我正好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谈谈如何面对突发性群体事件。

一、什么是突发性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是一种社会不稳定现象。

突发事件有三个特点,突发性、紧急性和危害性。我们讲的突发事件主要针对的是社会安全事件,它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可能会出现重大危险性后果。我国的现实情况往往是默默无闻避免突发事件得不到奖励,而轰轰烈烈解决突发事件却成为英雄。事实上,我们应该强调预警,避免事件的发生,这是处理突发事件的最好方法。

二、什么是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

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这个词的认识有些混乱,我们部分学者基本默认“群体性事件”、“群众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等,都是为了表述与西方学术界“集群行为”相类似概念的术语,即认为集群行为等同于群体性事件。我们对这个词作了分析,认为集群行为范畴大于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属于集群行为的一种,而集群行为又是集体行动的一种。

我们将集体行动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度性集体行动,一类是非制度性集体行动。制度性集体行动是正式群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群体活动。非制度性集体行动即为集群行为。

集群行为可分为四个层次:初级集群行为、大众行为、群体性事件和社会运动。我们关注的是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包括积极性群体事件和消极性群体事件。消极性群体事件分为治安性群体事件和政治性群体事件,这些消极性群体事件可能会引起骚乱或者**,比如恐怖主义。因此,我们要较好地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就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发生发展的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方面,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

从理论上来说,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不属于心理学解释的范围,该层次的理论主要是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论述宏观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与群体性突发事件之间的关系,研究人为什么会参与到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去,研究一旦形成这个事件,会有什么样的特征,这不属于我们研究的范围。

微观层次则从心理层面分析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机制,重点探讨个体或者群体心理如何在环境和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这属于我们研究的范围。微观层次理论可以划分为非理性取向和理性取向。

非理性取向理论的共同特点是强调社会结构或环境因素对个体心理产生的负面效果,把参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参与者看作是非理性的,或将群体性突发事件看作是反社会、反文化的,因此就更难于处理、不好琢磨,产生的结果也是负面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在微观层次上得非理性取向的解释有如下几种:

第一,挫折——侵犯理论。这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其基本的看法是,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受了挫折,他的心里就会积攒一种挫折感,需要找一个替罪羊,谋求向外发泄,这就有可能对社会造成一种伤害。也称之为“替罪羊”理论。

第二,模仿理论。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得的。但一般而言,我们只对认为值得观察的人进行模仿,一般观察的对象多为头面人物、意见领袖以及社会公众人物。

第三,匿名理论。在一个大的临时性群体中,人们处于一种匿名的状态,会出现“去个性化”的情形,人们的表现可能会和在彼此熟知的、大家互相了解的场合下不太一样,可能会表现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

第四,循环反应论。在一个群体活动中,情景的气氛不断地循环,互相影响,有些人本来没有意向参与活动,但被动员之后就有情绪和行为的反应,这种反应反过来又会影响动员者。如此循环往复就可能会造成一种失控的局面。

第五,紧急规范理论。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不同于平时的规范,迫使有些人不得不跟着去做,否则就会承担很大的群体压力,被群体抛弃。

第六,相对剥夺理论。群体剥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认为自己所处的群体和别的群体对照起来,处于一种相对被剥夺的状态;另外一种是个体的相对剥夺,发生在拿自己跟别人比较的时候。

我们再来看看微观层次的理性取向的解释理论有哪些。与非理性取向的解释不同,理性取向的解释理论并不重视不满、怨恨等情绪以及从众、暗示等心理机制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影响,而是将群体看成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个体是否参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往往取决于其对可用资源和组织的考察,对参与成本和收益的算计等。理性取向的理论解释有以下五种。

第一,选择性激励理论。如果一个人在正常的情况下得不到他所想要的东西,但是在参与了群体性活动之后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他就可能会参与这个活动。

第二,压迫性反应理论。指的是一个群体在感到有外部的压力时,会表现出群体的行动,以反抗来自群体外部的压力。

第三,博弈和博弈链理论。如果一群人有共同的利害关系,他们就构成了一个博弈链,他们共同参与这个活动的概率就会提高。

第四,资源动员理论。我们利用资源参加活动是为了得到一种结果,如果结果高于付出,你就可能做这个事情;如果低于付出,那就可能不会去做这个事情。

第五,控制转让理论。本来每个人的行为是受自己控制的,但是有些人为了获取利益,愿意将自己行为的控制权转让给其他人,这就是控制转让。

理性理论和非理性理论都可以解释人为什么会参加群体性突发事件,至于哪一个案件可用非理性的理论来解释,哪一个案件可用理性的理论来解释,并不一定,可能掺杂到一起。

其次,我们来看第二个方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是想干坏事的人多,还是干了坏事的人多?当然是想干坏事的人多。根据这种逻辑,我一直在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这么多人想做社会不允许的事情?另一个是为什么很多人想做又没有做?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精神分析理论谈到人的本质问题,我还是赞同他们的看法的。人的本性是一种生物性,人生下来是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一个动物。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希望寻找快乐,尽可能得到满足。所以人想干的事情很多,这些事情有可能会导致对其他人的伤害。

但在现实当中,由于不具备条件,我们并不能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很多人想做又没有做,这是在控制自己。过去讲五九现象,现在讲三九现象,都是那些干部失去了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或是向着反正也提不上去了,有些过去没做的事情赶紧做了,不愿意控制了。

还有很多人有想做的动机却没做的原因是缺乏外部条件。外化一个行为,除了有动机以外,还应该有其他的条件,包括:

第一,现有的外部条件,自然的,或者社会的。中国有句老话: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要想让别人不做这个事情,就要有措施预防,让他想做却做不了,打消这个念头。

第二,一个人的生理条件,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在许多犯罪案件中,警察往往都会做人口学因素的推测。

第三,已形成的心理条件,比如一个人的价值观、个性特点等。

一般而言,要想做一件事情,这几个条件得都具备才可以,如果缺少一个,可能就做不成了。

上面我们讲的是个体行为的原因,那么群体行为跟个体行为有没有区别?大体上跟前面差不多。

参加群体活动的行为也受到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的影响,此外还加上一个因素,就是群体的心理气氛。群体的心理气氛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发生发展可以参考前面提到过的几个理性的和非理性的解释理论。

三、如何应对突发性事件 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措施有三种。

第一种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爆发时的应对,包括对话宣泄、教育疏导、分化瓦解、重点转移、利益问题解决、强行驱散、依法处置等,现在还是这么做的。我比较关注的是对话宣泄和利益问题解决。教育疏导还是一种不对等的角色关系,他有气,你要让他有发泄的地方,不要堵人家的嘴。如果有利益诉求,要通 4 过有关利益的手段解决问题,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以后还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第二种是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测。有的学者对此专门作了课题研究,提出建立社会稳定度的指标。他们发放了大量问卷,通过问卷寻找一些维度,通过维度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可以用来表示这个地区的社会稳定度处于什么状态。

第三种是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包括提高社会公平度、设立社会安全阀机制、建设法治社会、实现人性关爱、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提高国民心理承受力、协调人际关系、掌握国民心态、公共信息透明。建立社会安全法机制,就是社会应该在不影响社会稳定、政权巩固的范围内提供一定的条件,让社会成员表达他们的不满、表达他们的诉求,这就是一个安全阀。

四、网络集群行为

在现实中有集群行为,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还有网络集群行为,就是大家在网上集体干事。网络群体行为有可能演变为现实性的行为,网民们都下线了,然后大家见面共同干事。所以现在国家在管理上很重视网络,像新疆的网络最近才全面恢复正常,说明网络对社会治安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果纯粹是在虚拟世界的网络当中,则和现实性的网络不同。那么网络行为的特点以及它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呢?

第一是网络议题的产生与发展。开始有人提出一个议题,伴随着网络讨论的不断深入,议题从最初事实层面上的探讨上升到了价值层面,表现出强烈的泛民族主义或泛政治化的倾向。

第二是信息在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下迅速传播。这些年来网络发展的速度很快,中国的网民数目大增。中国人口众多,城市人使用网络的数量超过很多国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对任何事件的阐述与评论都存在情绪性,网络甚至成为部分网友情绪发泄的平台,从而使事实本身变得面目全非。比如每次出现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只要我们打开电脑,就会看到网民在网上骂得乱七八糟,这都是网民的一种发泄。但我们也不要认为,网络传播纯粹是非理性的,里面还是有一些理性的声音。

第三是信息持续的立体式传播。就是网络群体不是单纯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播,而是将传统与新兴的各种媒体充分调动起来,形成立体式传播,将传播效果最大化,如使用互联网、手机、电话等等作为传播手段。QQ群、MSN和BBS 5 论坛社区等网络空间的回帖、转帖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同时将各种信息再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采用滚雪球的方式进一步传播,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的讨论中去。在暗示与感染机制的作用之下,群体成员相互模仿,网络群体犹如处在现实状态下集合的群体,每一个个体都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快形成群体意见。议题不断被强化,最后演变为一个实体行为。这是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网络集群行为通常有三种结果:

一是自生自灭,随着群体情绪的激发释放,集群随之解散;

二是集群未能解决现实困境,进而转化为有组织、有明确目的、有一定结构的社会运动;

三是集群者与其抗争对象协商,通过改变现状或达成共识获得相互妥协。

最后说一句话,2008年的时候温总理讲到“多难兴邦”的问题,语重心长。现在中国进入一个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给管理部门带来很多的挑战,我们面临很多的难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想到,这又是一个机遇,为大家大展身手、为民造福,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记住“多难兴邦”这几个字,为国家、为民族多做一些贡献,谢谢大家!

下载命题作文“面对突发事件”解读及例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命题作文“面对突发事件”解读及例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一命题作文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初一命题作文: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当我面对书本的时候,享受着风吹哪页读哪页的乐趣,那滋味真是其乐无穷。 莎士比亚曾形象地比喻说:“生活......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 1. 我的青春摆渡人 2. 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 3.有你,真的很幸福 4. 写给时光的感谢信 5. 因为你,我的青春与世界温暖相拥 半命题作文 6. 在感恩中邂逅7. 面对 ,我流......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突破满分的深度 立场选择型白金模板 一、写作要领 立场选择型题目顾名思义就是要求考生从提供的两个对立观点中选择一个,即同意或者不同意某个观点,或选择这个还是那......

    命题作文(模版)

    题 1:灯下 [审题] 此题只规定场景,对别的方面没有加以限制,因而写灯下自己或他人所为所 思皆可。从构思的角度看,可有纵式和横式两种思路。所谓纵式,是写发生在" 灯下"的某......

    命题作文如何写

    命题作文如何写 命题作文也叫全命题作文,主要标志是有一个完整的题目,考生必须以这个题目为作文题,一个字都不能改动。命题型作文可以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题目;二是提示语,为考生......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那时花开”写作指导及例文【作文题目】: 初夏的清风吹过,那时花开了,你走过我的窗前,飘来阵阵清香。 连蝴蝶也驻足了,来欣赏我心中的风景。 如今的思绪,只为了那时花开......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出作文题目让作者作文。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补充完整后,就相当一篇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