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下册教学日记
第四册教学日记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刚过完无宵就开学了,周二开始上班,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呢,周三就正式上新课了,想想今天那些小东西傻呆呆的就好笑.慢慢来吧,才第一周.例1与上学期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混算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相同,难度不是很大,书中也给出了情境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并让他们自已提出问题,我认为例1的重点在于解决问题,从这里开始要跟学生说清楚什么是分步式,什么是综合式,在计算中要跟学生说清计算顺序.讲完例1可以做第6页的第1题,这是一道对应练习题,其它的练习题要等讲完例2才能完成.做练习时要让学生两种算法都练一练,先用分步式做,再用综合式来做,看看时间还允许,再多练一道老师出的对应练习强化一下这节课的内容.刚开学不能太急了,先稳定这些小东西的学习情绪再说,多表扬一下平时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同学.说他们过完年长大了,回来懂事多了,这样表扬果然有效,几个平时不认真的调皮鬼听了立马坐好了.好,有好的开始.第二课时,面包不是很好吃哦-----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在四班讲的时候,我是先引入算式题,先讲了小括号的用法,再讲例2,效果不错.而在三班讲的时候,我是遵循教材所讲的,先从买面包的情境引入小括号,大部分学生是懂了,但很牵强,而且学得也不够牢固,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运用探索性教学效果好像不是很好,干脆运用接受性教学,直截了当的先引入小括号的计算顺序,几分钟就能让学生掌握了,再讲例2,才有更多充裕的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四班讲这个例子前,我认为还是先攻克难关,先从一般的加减混合混算的算式题教起,先出两道题,如:54-30+10= 54-(30+10)= 先看这两道题有什么异同,第二小题多了个小括号,计算时该怎么算呢,以此引入带小括号的算式题.两分钟不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例2的主要知识点在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难点在于会运用小括号列出综合式,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从一个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数,再去掉一部分数,得出的结果就是剩下的一部分数了,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别一种方法是先把两次买了的面包合起来,再用总数去减掉两次买下来的部分数,得出来的就是卖剩下的一部分数了.第二种方法其实上学期已有个别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做出来,只不过是用分步式来算,这学期经老师在堂上引导后也有大部分学生做出第二种方法,只不过因定势思维,很多学生不喜欢用第二种方法,老师只能在做对应练习的时候多鼓励学生做.特别是列综合式,要鼓劲学生多做.实践证明,在四班讲的效果比在三班的效果好很多.第四册例3跷跷板乐园和做一做, 例3教学我认为并不难,一般的学生都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也有学生提出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可让学生马上解答,接着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乐园里面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把前面玩跷跷板的人数加上后来加入的准备要玩的7个人就是乐园里面的总人数了,分步式和综合式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都不难列出式子,我反倒认为对应的练习难度还大一些,如第10页的第1题,如果没有图的话可能有部分学生不会理解,在做这道练习的时候最好是让他们自己去看,去解读题意,老师不要包办,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今天我布置下去时在堂上遛了一圈,发现大部分小东西都会看图正确列出算式,但也有小部分学生不会审题,这小部分只需老师扶一扶就可以了,评讲时也不用太花时间.有一样要强调的是题目给出图的话,最好能根据题意在图在标出数字再来列式,分别在下面写上小熊哥哥9个,爸爸9个,弟弟6个,妈妈9个,这样列式时就能一目了然.第2小题基本上看文字信息就能解答了.我认为这一个知道点难的是做一做所呈现出的一个开放性的画面,就这样看图的话可能学生有点乱,图中呈现的画面没有序,老师要懂得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并提出问题,逐一突破解答.明天再讲一个课时的练习,这个知识点应该可以过关了.去春游_-----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今天讲平均分,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与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让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个知识点不难,课上得还是比较顺畅的.因为我今天出了绝招了,用糖衣炮弹”引诱”他们,上课伊始就跟他们明确本节课老师要讲新课,请同学们认真听,其实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都较重要,我都是这样要求他们,这些小东西也精得很,看见老师这么严肃,马上坐好了.我先拿出6颗糖,居然看见前面那个黄俊源嘴唇动了一下,眼睁睁地看着老师,哈哈,我知道这时引入新课是最好的时机了.抽了3个小朋友出来,先跟他们说,”糖果不是分给你们的哟,要等这节课下课后看看谁最乖最认真上课,最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老师才奖励给他的哟”.老师把6颗糖分给这3个同学,看清楚老师是怎么分的,然后回答我.分完最后小结,”像这样每个同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第二个教学环节马上进入主题图------春游,让学生把昨晚剪好的小圆片拿出来当作要分的食品,第一个活动,先分”矿泉水”,把8瓶”矿泉水”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多少瓶?学生分两人小组进行操作活动,分完问:要分的瓶数是多少?(8)我们把它叫做总数;要分给几个小朋友,也就是说分成多少份?(5份)我们把它叫做份数,每个同学分得2瓶,我们把它叫做每份数,我认为总数份数每份数在这里引入时就要跟学生渗透了,通过分的过程他们就能慢慢体验出来.接下去要分的是面包,桔子,最后要分的是糖果,因为糖果太多了,可以四人小组进行,每个拿出6个小圆片出来合在一起分一分。每分完一样东西,都让他们进行口述:如分面包,“把10个面包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2个,110是要分的总数,5是要分的份数,2是每人分得的每份数。”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实际操作活动,学生基本上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了平均分的表象。我下去遛了一圈,发现有一个单个坐的张洁宇不会分,有的份数分多了,有的分少了,我及时让大家停下来,问:像这样每一份分得的个数不一样的,算不算平均分呢?谁来帮帮她?
看看时间,还有十五分钟呢,该指导他们看看书的例1和例2,看完后还有十分钟做练习,把13页的做一做和14页的做一做弄完后,看看还有5分钟时间做作业。哈哈,该分糖糖了。这节课皆大欢喜。
从今天的作业情况来看,小东西们掌握得很好,三班四人做错,四班两人做错,这几个人当中,只有两个人不明白平均分的含义,其它的家伙是数错总数。
除法的初步认识例3_去春游
今天讲第二种分法,有了前面第一种分法的经验,第二种分法好讲得多了,模式按前面的一样去讲.先复习了第一种分法,知道总数分数,求的是每份数.复习完就直接开门见山进行第二种分法,又拿了6颗糖引诱那些小东西,果然个个马上坐好听课.有6颗糖,我先把2颗糖分给一个同学,问这些糖可以分给几个同学?分好后我把分的过程板书出来,分析总数每份数份数,有了前一个课时作基础,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分析数量关系.然后让学生看板书,跟第一种分法比较,分析异同,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两者的数学信息不同,所求的问题也是不同的,接着是让学生用小棒动手操作,(1)有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能分成几份?(2)有8根小棒,每4根分一份,能分几份? 有了以上几个操作要求,再讲例3就好讲了,直接引导学生把问题转化成:有24个人,每4人坐一条船,可以坐几条船?让学生分小组直接用小棒分一分就可以了.明天讲练习,再把两种分法比较一下,练习综合着做就可以了.大熊猫喜欢吃竹笋-----书本1819页例4例5
教学日记:第四册数学23、24页例1例2的教学。
这两个例的编排有点奇怪,教材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其实在前几个课时的练习中学生己有所感悟了,如前面21页的练习四,很多练习都己经要求学生算出商了,现在才正式讲求商的方法,大部分学生在前面的练习中己经懂得用乘法口诀求商了,因而我 认为这两个例的侧重点不在这,(当然了也要看前面是怎么教的,我只是根据自己前面的教学来承接的)我认为教材的编排对除法的两种教法是有意识地淡化了,不知道这样是什么意思?我认为并不好,这样的话后面的应用题教学很难教,学生的数量关系并不清淅,这样的话会导致到了以后这一批学新教材的学生到了高年级以后在计算多步应用题时会出现很多老师预想不到的问题,因而我们低年级的老师对这个要有清楚的认识,虽然教材并不强调或要求,但我认为还是要讲,23页的例1我认为着重点还是先放在两种分法的比较和数量关系的分析,可能有的老师会认为这是老一套,会匡死学生的思维,但想想他们的将来我真的不敢造次,将来他们要面临一个一个的小考大考,对于数学而言,如果他们连最起码的数量关系都搞不懂的话,以后该怎么办?(毕竟现今中国的教育体制表面是搞素质教育,其实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但总的来说,能有搞素质教育的意识尚属不易了)所以今天这个例我按自己的教法来教,先把主题图演示,用一些趣味贴片出示,先让他们说图意,贴出两个数学信息,让他们互相说出两个数学信息,再提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再让他们例式,最后说出哪个是要分的总数,哪个是要分的每份数,哪个是要分的份数。
而例2的教学,我认为侧重点也不在求商的方法中,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了解乘除法相互间的联系,这一个例下周一再教,我认为应该结合22页的例10和21页的第8题来讲,想想真的奇了鬼怪了,教材怎么这样来编写?例题2在24页,而与其相对应的练习在21页和22页就有了,什么意思?(可能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吧,可我认为这一类型的题应该放在一起来讲,不要让学生造成混乱。)下周就按这个来讲,看看效果如何。
好了,又到了周末了。YE。
小学数学第四册29页例3教学日记
这个内容不好讲,例题只给出了一个数学信息和两个问题,学生要自己根据图中所提供的素材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才能解决问题,如果单纯是列式就比较容易,但要说出图中所缺的信息,而且要他们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我认为这道题应该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跟例题的问题相吻合,而且这样也才完整,学生才能清楚题意,通过写出相应的数学信息,这整个过程才能让他们感悟到除法应用题各个量相互间的联系。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就要灵活一点处理了。
这一例的教学,我先让他们看图,只给出总数,让他们自己找一个数学信息及与之相对应的问题,先让他们自己说,很多学生直接列出算式,15除以3得5,有的列出15除以5得3,但不会说出题意,我问:如果是15除以3,15表示什么?3在图里又表示什么?想想他们在干什么?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通过这样的引导大部分都能简单地说出题意了:有15人,分成3个组。我再问,那如果提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该怎么提,同桌互相说说。有的学生提:分成几个组?问题一说出来,马上就有旁边的同学说他,不是知道己经分成3个组了吗?我马上肯定这个同学所说的,再一次引导,题目给出的15是什么数(总数)?3是什么数(份数),那还有什么数不知道?(每份数),那该怎么提呢?学生会说:每份有多少人?我再问:这里的一份就表示什么?(一组)那可以怎么说?(每组有多少人?)到此,总算完成一半任务了。再继续下一个问题。
我又问,如果不用3做数学信息,还可以用什么作数学信息?(5),那这个5又表示什么意思?(每组有5人),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有15人,每5人一组。我再问:如果知道这两个数学信息的话,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呢?因为有了前面的经验,很多学生都会提出:可以分成几组?
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把这两道题都板书出来,让学生对这两道题进行比较,最后让他们自己总结,知道总数,份数,求每份数,用除法计算。知道总数,每份数,求份数,也是用除法计算。我补充一点,让他们清楚,一道一步计算的除法或乘法应用题都有三个量,就好像我们穿衣服一样,要有上衣,裤子,还要有鞋子配套,刚好三件才能搭配得好看,缺一不可,在审题时要看清楚,题目有没有三个量?题目问的是什么?如果题目有数字的就用题目给出来的数字列式,没给出数字的,自己就要在图里面找出跟问题相对应的信息来列式。
接下来就练习了,29页的做一做,我认为难度比例题的低,所以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做完再评讲,到做30页的练习六的1、2题我也先让他们看大屏幕,把书里的问题遮盖了让他们先提问题再翻书做,这样效果就好很多。我想明天还是不能讲新课,31页的例题太难了,我想像今天这一种类型的题目明天还要再讲讲,等他们对乘除法应用题相互间的数量关系都比较明了时,后天才是最佳时机讲新课。
今天能笑着进课堂,也能笑着出来。不错,继续努力。
教学日记:为什么就这么难?(书本31页做一做的教学日记)
这一页的内容很难,例题与练习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对于二年级的小东西来讲确实不容易,我认为如果按书本那样教的话更难理解,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一页的内空可以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为做一做这道题与前面衔接得比较紧,前面的除法应用题都是把一个总数平均分,要么是每几个一份,问可以分成几份,要么是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无非都是这两种类型的应用题,因而与做一做衔接得较好,所以我认为先从这里入手,讲了这一类型的应用题再讲例4,相对于例题来讲这道题也较容易些。今天我就把它当作一道新的例题来讲了。
这道题的难点在于找出中间问题,算出中间问题下面就好办了。很多学生其实明白题目最后问的应该用除法计算,但用什么数去除可能就不会了,也有的在刚开始时,只列出一步,18除以6得3个就完事了。其实这样也没错的,无论用什么方法,他能心里先算出总数,再用总数去除,说明他明白题意了。我在评讲时引导他们:这个18是怎么得来的?题目有没有这个数学信息?(没有)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有学生说是数出来的,有的学生说是用乘法算出来的,9乘2得来的,我就说,因为题目没给出来,为了让其它人更清楚你的想法,所以把你这个18怎么算出来的写出来。最后我总结,做一道题时先要看问什么?题目问: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题目里的“这些花”指的是哪些花呢?(所有的花)也就说先要知道花的总数才可以用这些花来摆图案,问题里面其实给出了一个数学信息就是“这些花”偷偷地告诉我们应该先算什么才可以知道摆多少个图案了。讲完这道题,为了巩固一下这类型的应用题,再做与之相对应的练习七里面的第1第3小题,(第2小题是相对于例4来讲的,先别讲)这两道练习题都是先算出总数才可以平均分的。学生通过解决这两道题,基本上能感悟出一个道理,最后我在课堂总结时问了一下,大部分学生能说出,要把一样东西或物品平均分的话,最起码要知道这样东西的总数,要求总数有两种方法,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当然也可以用数数的方法)知道总数以后才可以知道怎么分。这个算理虽然他们不能原整地表达出来,但基本上意思也到位了。昨天在讲的时候很多学生还很茫然,好像老抓不找边际一样,不是他们不想学,而是每道题的呈现方式都不一样,这样的题目让二年级的小东西真的无所适从,天可怜见,专家们为什么要把题目搞得这么灵活?昨天从作业情况来看大概只有一小半的学生能听得懂,其它的思路还不是那么清淅,似懂非懂的样子,因而今天我不敢讲新课,再出几道相似类型的练习题,他们总算基本上能搞清楚是什么回事了。
陪读的孩子怎么办?
这两天的课讲的很吃力,这些日子没有留堂,因为就算教会他们“此一道”,但“彼一道”的呈现方式又不同的话,孩子又不懂了,说实话,这套教材编得挺好的,当然这是针对大城市的学生而言,但对于我们这里的小城镇的学生并不适合,(我想对于广大农村小学来说就更甚了)我教了十多年的书,大部分时间都教低年级,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智力程度大多还是比较了解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想了很多,也观察了很多,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思维对于那些有序的、有规律性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如果知识所呈现的方式是无序的,无规律的,他们就会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并不是说这套教材编得不好,而是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教材的编排突出两个字,“灵活”,而且还是挺生活化的,符合生活实际,但孩子的经验远达不到这个程度,生活经验少,因而很难以理解书本所呈现的生活场面,更加上书里所呈现的方式无序,这就造成孩子思维的混乱,无所适从。我认为教材应该先多呈现一些有序思维的题目,孩子有一个清淅的思路或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感悟到学习数学的各种方法,这样他们的思维才能拓展,懂得了方法他们才能融汇贯通,能变通了再呈现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或一些呈现方式无序的题目,他们才能理解得了。
像书本31页以后的应用题的呈现方式来讲,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比较难理解的,只有小部分学生是能掌握好的,我也细心观察了一下,会做的能掌握好的这小部分的学生家长大多是一些双职工或家里比较重视教育的。其它的孩子有些并不是不想学,也不是说不认真听,有部分就算认真听,通过老师的讲解他们当时是听懂了,但一遇到别的题目,其呈现方式不一样的话,他们就又理解不了题意了,为什么不理解,除了智力因素以外,很多原因就是他们还没到这个年龄去理解。作为一名老师,觉得很痛心,所以有时会觉得自己是个刽子手,那些听不懂的学生其实是在陪读,陪那部分尖子生读书,他们把时间都浪费在这里了,对于这部分学生,他们没有一套适合他们学习的教材,难道中国的教育真的只是适合培养尖子生?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我真的不知道该问谁去?觉得自己真的无能的很。
31页例4教学
这个例比想像的好讲些,可能我的呈现方式跟书里的不一样吧,我觉得不管怎么呈现,他们能听懂就行了。这道题是的难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找中间问题。通过讨论探索知道“要求买5辆小汽车要付多少钱”就要先求出“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题目的关键就在此。现在问题是题目所呈现的方式有点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得自己找准时机,提出问题。
在讲新课之前,我跟他们介绍了什么叫单价。我用了下面的一道题作铺垫:“小西有10块钱,买了两个布娃娃,每个布娃娃要多少钱?如果买3个又要多少钱?”因为是两个问题,所以学生很快列出算式。我再把第一个问题挡住,问:又该怎么算呢?很多学生都说算法还是一样的。我再小结:买东西我们道先要知道东西的单价,还要知道要买的物品的数量,那么我们才知道付多少钱,我们在买的过程式中,一般会带上钱,去买的时候先要看物品的单价,现在题目不知道单价的话就要先求出物品的单价。知道单价我们才能算出买这几样东西一共要多少钱。
讲到这就可以引入例题,可半引导半独立列式完成了,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自由看,自由说,(我把主题图放在投影上,把下面那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信息和问题都用盖上),当看到小汽车时,学生都说不出来,因为图上的老师挡住了,我再给出两个信息,“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有嘴快的小东西就会说“一辆就是4元”,我接着说,如果我要买5辆要给多少钱呢?想想看?然后让他们小组进行讨论一下:要想知道买5辆小汽车多少钱,首先要求出什么?然后再求出什么?在讨论的时候还让他们看看黑板上刚才那道铺垫的题目,最后独立列式完成。在小组汇报时,我让他们说说,12除以3得出4元是什么意思?4乘5又是什么意思? 讲完例题后再让他们做对应的题目,书本32页的第2题,自己再出几道同类的题目,学生基本上就掌握了。今天我又把上星期的题(先乘后除的应用题,也就是先求出总数的应用题)和这节课所讲的应用题(先除后乘,也就是先求出每份数或单价的应用题)放在一起练习,果然,有个别学生就乱了,幸好大部分都掌握得比较好,看来明天再混着练一练才牢固。
现在想,如果我把31页的例四和下面的做一做放在一起来讲的话,不知道效果会怎么样?从今天的两种类型的应用题混合练习可以看出,有个别学生对题目的数量关系还是搞不清楚的,我也发现书本练习七的练习几乎每道题的呈现方式都不一样,所以真的不能什么都放在一起讲,真的要分类讲,而且要自己出一些相配类型的题目来讲,分类讲好了,再混合着练一练效果才见好。
下一周准备讲教研课《平移与旋转》,哪一位仁兄有什么好的建议,请赐教。
锐角与钝角的教学
今天开始讲第三单元了,锐角与钝角这个内容挺好讲的,因为有了直角的基础,以直角为基础,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这个内容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活动角的操作,学生就能很容易掌握好。
上课伊始,复习了角和直角后先引入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里有哪些是角?先让他们找出来,然后把这些角板书出来,我也在大黑板上分类画出一些钝角,一些锐角,然后让他们分别说说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他们自己总结,最后汇报得出: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在教这两种角的名称时,一定要像语文老师那样读几次读音和写法,今天在一班上时忽略了这个问题,结果做作业时就有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知道是什么角但写错字,有的知道什么角但读错字音,所以到上二班时就强调了一下,果然作业没什么人做错。懂得了这两种角以后,再让他们说说找找生活中的这两种角,最后再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下这三种角,有的学生用动作来表示,有的用笔,用文具盒,用书等等来表示,这一环节一班的小东西做得比较好,所表达的意思也准确无误。说明己经认识了这两种角了。
这一周最好上的课是今天了,可能因为是一二节吧,必竟是低年级的孩子,如果上课上到第三四节基本上就无精打彩的了。也可能是天气的问题吧,换位思考一下也极是,如果我们天天也像小学生那样坐四节课,那又会怎么样呢?想想开小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也罢,悠着点吧,别那么气了,还是想想怎么上才能吸引住他们的眼球。下周要上教研课,课基本上备好了。就看下周了。
有点糗(平移与旋转的教学)
今天终于把教研课上完了,有点糗,漏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没讲清楚,但好歹也过了,这一课内容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讲,真有点后悔我当初怎么就选了这个内容来讲,(肯定那天上报教研课时傻了没好)对自己的轻敌也有点懊悔,因为没试教,(今天是在一班讲的,二班试不了,有个问题儿童在那,两个班的教学完全是两个样子,所以就没试教,但可以去别的班试,又怕烦人家。)有些问题还是没预测到,今天讲完回来才悟出自己错在哪里了。
对整个教学设计,我自己认为还是可行的,而且实施起来效果还是挺好的,特别是前半部分,先用几个玩具吸引他们,出示小风车,小汽车谈话引入本节内容,再出示主题图游乐园,先自由说说所看到的,再让他们仔细观察摩天轮、转转椅、大风车,看看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怎么转动的?让他们跟同桌商量一下再汇报,我再小结: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紧接着让他们举例说说周围还有什么物体是旋转的?在讲平移时也用同样的教法,先找出共同特点,师小结后再让他们举例说说哪些现象是平移再象?(有的说到此新课告一段落,可以让他们翻书阅读41页和42页内容,并进行一些练习了,练习可以做43页的第三小题,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有时间的话还可以课件出示一些练习,今天我就用课件出示了几道判断题,练习的效果还是挺好的,做完这些练习,还让他们亲自体会和感悟一下这两种运动现象,让他们用身体语言或用自己桌面上的学具来表达自己对这两种现象的理解,做一些平移或旋转的动作,一班的学生上课还是比较听话的,能积极开动脑筋去想,我让他们把自己所想的动作跟同桌或小组成员交流一下,汇报时果然有很多有趣的动作,特别是郭泳希,总是给我的课堂增添亮点,她先是往上跳了一下,说这是平移,然后单脚站着转一圈,说这是旋转,她转的真好看,有个同学大声地说她学过芭蕾舞的,哦,难怪,我及时表扬了她。看看表,己过了半节多的时间了,赶紧进入下一个环节,讲解书本41页的格子图。
这个环节是全课的难点,因而我先设计一个小动物搬屋的故事引入,(小东西也上了半节多的时间,也好累了,边听故事边学习应该会喜欢听吧),这个内容我认为不适宜自主探讨方法,而且时间也不充许再搞什么花样,除非是另外安排一个课时来讲这个内容(听上一界的同事说她们用了一个课时来讲这个内容,学生还没掌握好,数格子太难太难数了)而是直截了当地告知最简简便的方法,在第二课时再让他们自己探讨新方法。先讲向右平移7格,首先是确定好方向,再看要数多少格?怎么数?这可是很重要的,先找准起点,起点该怎么找?屋子共有五个点,往右移的话就找右边的点作为起点来数,(其实数屋子任意一个点都可以平移,在讲课时也一定要说这一点,留点让他们自己课后探讨的余地)从起点开始数,从0开始数一直数到7,就刚好是7格了,再检查一下是否7格。一定要让学生跟着数一遍,数好了再把屋子移到目的地。数完这间“屋子”再讲“向上平移5格”,也让他们跟着数,先确定方向,再找起点,最后才数清楚,因为是向上平移,所以再屋顶的点子作为起点开始数。这个“屋子”搬得不算费劲,到此,我就自以为他们全掌握方法了,就让他们自己打开书41页自己独立完成往下的两间“屋子”的搬迁,当我下去巡堂时才发现有问题,很多学生竟然不会做?我开始急了,赶紧让他们看投影,跟着我数,而且还跟他们说应该移到哪里,(当时还不会讲这个地方就终点)数完第三间屋子以后再让他们独立完成第四间屋子,等我下去看的时候就没什么问题了。很多学生都做对了。这时时间也到了,我才发现自己刚才是多么的啰嗦,怎么就这么一会就下课了呢?赶紧布置课外作业,让他们课后做42页的两个做一做,事前我自己也做了一个,所以就献宝一样给他们看,还玩给他们看,谁想我不会玩,转不起来,(可能那根绳子不够粗吧,)就这样草草收场下课了,真是有点糗。(现在才想起来还忘了课后小结。)
上完课才认真想了想,第三间屋子和第四间屋子跟第一二间不一样,前者是先知道平移多少格,后者是要自己数出来,这样的话不但要会找起点,而且要会找终点,屋子移到那个地方,它是从哪开始移的?也就是说它的起点在哪?终点在哪?先要搞清楚这两点再来数有多少格。对于像这类型的题目就一定要找出起点和终点,看了一下课后练习,类似于41页第一二间屋子的先预知向哪平移多少格的,能找到起点就可以了,(如书本43页第1题)但对于类似于第三四间屋子的要求出向哪平移,平移多少格的,就要知道起点和终点了。(如书本43页第2题和44页第5题)
真的是不上不知道,一上吓一跳,这个内容比预想的还要难。或者说是自己没认真备课吧,还有的就是不够谦虚,试教都不试,也太自视过高了。下回一定要先试试。
也罢,总算上完了,这学期最主要的一件事做完了,该好好庆祝一下。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教学(书本54页做一做的教学)
这个内容又要自己重新组合教材,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这个内容不适合直接从生活问题中引入,因为“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直接这样引入学生并不是那么容易接受,所以还是按老办法。先教会数理,懂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再慢慢来解决例2的问题,这个内容我认为先让学生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一:什么是一倍数,也就是以什么为标准量,虽然这个数学名称难理解,但也要慢慢渗透,将来到了高年级就好教好多了。二:要弄清谁跟谁比?也就是哪两个量在比较倍数关系?三:弄清所要求的是什么?这是最关键的地方,弄清要求的是什么,从而帮学生把这节课的问题顺利迁移到旧知识,也就是要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其实就是求“一个数的里面有几个几”的问题。具体如何操作?昨天第一课时学生还是有点云里雾里的,大部分听懂了,但也有一部分还是不理解的,从第一天的作业来看,有的跟前面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混淆了.今天围绕这几个问题继续讲了一个课时,总算对两数之关的倍数关系搞清楚了。明天可以讲书本54页例题2和55页例3了。明天讲的时候这几个问题就要调转来了,一,先搞清楚题意,看清题目问题。二,看看哪两个量比较,比较什么关系?三,找出标准量,以谁为一倍数?搞清楚这几个问题后就可以选择计算方法。
(引入:找准迁移点)这个内容的引入可以让学生画一画,通过画来明了数理也是一个好办法。先让学生在第一行画两个三角形,第二行画6个圆圈,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不会说,师可引导“圆圈的个数是三角形的几倍?”学生利用己有倍的知识,直观地看着图上说,大部份都会说“圆圈的个数是三角形的3倍。”,然后指着图再问:“6里面有几个2?”学生都能说出:(“6里面有3个2”),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求“圆圈的个数是三角形的几倍也可以说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那我们以前学过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除法),同样地,求“6是2的几倍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感觉自己有点在硬塞,没办法,这个问题是很难理解,先塞进去再慢慢讲道理吧)这是第一点比较关键的地方,也是这个知识的迁移点,往下就要解决谁是标准量的问题了。
(导入,搞清标准量问题,或搞清谁是1倍数的问题)再看第二行的6个圈圈,是以多少个为一份呢?(2个),因为有上面这行三角形作为标准,两个三角形画一份,所以下面这一行圈圈也像它那样两个为一份,我们就把这两个三角形叫作标准量,也可以说是以它为一倍数,参照第一行的两个三角形,我们看第二行的圈圈就可以知道,像这样的:以上面的两个三角形为一份,下面这行圈圈就有三分,我们就可以说圈圈的个数是三角形的三倍,也可以说6是2的3倍,因为第二行里的6里面有3个2,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同样道理,求6是2的几倍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继续探究,理清两个比较量之间的关系)当学生搞清楚以上两个问题以后,再讲这个问题,思路可能就比较清淅,让学生观察这两行图形,看看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因为一年级学过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让他们看着图比较,都能说出第一种关系,圈圈的个数比三角形多,现在我们多学了一种知识,也就是说,可以比较这两种图形的倍数关系,圈圈的个数是三角形的3倍。(讲到这里,就没有学生会说成三角形是圈圈的3倍,因为前面己经解决了标准量的问题,),搞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再举几个例子说说就可以了。
明天讲怎么解决问题应该好讲了吧,期盼明天会更好。
关于书本练习十二的课时安排
这两天都在讲“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昨天主要是巩固,今天主要是对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两个知识,书本练习十三的第1、2、3、4小题都可巩固前两天的知识,第7、8小题可作对比巩固用,再加几道对应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混着练一练,就可以知道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这个知识了,而第6小题最好放在59页的例4前作为铺垫时讲,而且这类题型可作新例题来讲,因为这两天都讲“倍”的知识,所以自己也可以再出几道相类似的题练一练,当作第6小题知识的巩固,到讲例4时就好讲好多了。
练习十二第4小题学生刚开始可能不会做,可作这样的引导,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每行的个数都是多少?第一行把18个圆圈分成2个和16个,为什么要这样涂?涂成4个和14个可以吗?为什么?以你们现在所学的知识,你能一眼看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吗?不能的话,再想想18个圆圈还可以分成几和几?有倍数关系的?请一一列出来看看。最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可得出三组有倍数关系的数字。3和15,6和12,9和9。得出来以后,再小组内口头提出问题就可以了。
练习第7、8小题,也是要学生提问题的,学生在此可能对提除法问题己掌握得差不多了,但有个别学生可能和减法的问题混淆,从昨天的作业情况看出,有的学生把比字句与倍字句的句型真的搞乱了。所以第7小题也可以让他们提一些减法计算的问题。第8小题再让他们提一个的话就不会把两种句型混淆了。今天家作再布置一个提问题的作业,一个是提除法的,一个是提减法的。看看他们明天交上来掌握得如何,应该也差不多了吧。
59页例四的教学
这道例题的教学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两个问题: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这是教材的要求,但真正实施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认为应该分开这两个教学目标为好,当然,这也要看自己班的学生素质情况而定。我和同级科的同事就对这一点就有分歧,她认为两样一起讲也没问题,我认为分开讲会更好。结果我这种讲法好些,难度降低了嘛,当然效果会更好了。只不过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又要重组教材内容而已。
例四的教学呈现了两幅图,要教会学生懂得整体地看图,能从图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把两幅图看完再决定算法。这道题的关键是要懂得找出中间问题,解决了中间问题后面就好办了,把整幅图看完后,可这样引导学生:第一图画了什么?有什么数学信息?再看第二同幅图,有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要知道坐多少辆碰碰车,还缺什么数学信息?问题中说“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呢?”“这么多人”指的是什么人?所以先要算出什么?在具体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先独立看图,独立思考,给一点时间让他们思考,然后再跟小组成员交流自已的想法,最后再列式,在汇报时老师再评讲,评讲时再作以上的引导,这样的话效果可能会好些。这道例题有两道对应的练习,讲完例题可做61页第6小题和63页第2小题,最后在课堂小结时可这样提醒学生,先要把两幅图看完,看讲什么的,题目所给出来的数学信息有什么用,特别是前面的两个数学信息能求出什么问题?
对于这个例题,明天还要再出几道同类型的题目巩固一下,但愿明天会好些吧。
谢谢你 孩子
这几天上课讲两步计算应用题,真的好难讲,书里的题目几乎没有一道题的呈现方式是一样的,所以讲得好吃力,可能几天都安排这个内容,学生学得也很乏味,总有些恨铁不成钢,上课时开始耐不住性子了,一班的纪律还可以,二班就不成样子了,讲得声嘶力竭下面也没多少个学生响应,气得我欲哭无泪。心想今天真失败,下课后回到办公室还郁闷半天,怀着这样改作业,改着改着,一张纸条在作业本上滑落下来,上面工工整整的一行字:“老师,我代表全班谢谢老师教我们知识。”一看本子,李青倩,一个文静的小女孩,平时话不多,也不会像其它小女生那样一下课就跑到我跟前撒娇或吱吱喳喳的,她竟会写这样的纸条给我,我不知道在我的教师生涯中还会有这样的一幕,我也从没想到在二年级那么小的心灵中竟会有这样的一份美好的情怀,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安慰是什么?是学生考得好成绩?还是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当然这两点也真的够让我高兴的,但我想莫过于得到学生的理解了,而且还懂得感恩,可能她觉得老师这几天太累了,可能她觉得他们班上的同学太让老师失望,让她觉得不好意思?还是别的?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在这一刻我真的有哭的感觉,如果办公室不是那么多同事可能我真的会“河水泛滥了”,刚才在课室里所受的一切一下子烟消云散了,再大的火,再委曲的事,再郁闷的心情,在这一刻也化为一股暖流了。静下来认真反思了一下自己,我是否对二班有偏见?显然是有的,因为一个问题儿童,因为这个班的班风不及一班,但无论怎么样,这个班大部分的孩子还是认真学习的,我不能撇下他们不管,或者撇开这些视而不见,只要有一个孩子是认真听的,都值得表扬,都应该认真对待,他们还是孩子,还小,不懂事,班风不好,不能只靠班主任,我也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育他们,不能光讲数学知识,也不能自怨自哀。为了那些认真学习的孩子们,我要坦然地、勇敢地面对另一部分孩子,那一部分让我上课十分头痛的孩子。曾几何时,我对教育充满激情,对这些孩子从不嫌弃,从不放弃,但从哪一天起,我开始厌倦,开始逃避现实,把这一些都归咎于别人教育的不当。
谢谢你,孩子,是你让我觉得惭愧,是你让我重拾勇气,是你让我重新找回自我,那个曾经为教育充满激情的人今天开始又回来了。
千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这个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比较。其中数数的难点是数到拐弯的地方就不会往整十整百或整千,而读写数的难点都在于中间有零和尾巴有零的读法。昨天讲了数数和读数,刚开始以为数数很容易,其实不然,后来我把数写出来,让他们数一个,我写一个在黑板上,然后总结出两个数千以内数的方法,一个一个数的时候,当数到拐弯的地方不会往下数时,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个位上添(加)上1,再往下数,第二种方法是先不看百位,就看十位和个位,比如189,先不看百位上的1,就看十位的8和个位上的9,问:89接下去是多少?都会答是90,再连起来读一读就是190了,(其实这也是知识迁移的一种方法,以他们学过的百以内数的读法作迁移点过度到千以内数的读法)
。如果十位也是9的话,就要往前一位进一,比如199,因为99往下数就是100,100再加原来的100,所以就是200了,我觉得这两种方法还是挺不错的,昨天基本上没人数错数了,当他们掌握了方法以后,会数了就让他们多数,数多了就能数顺畅了。
读数也有方法,那就是看着数位表来读准没错,比如一个数135,一定要让学生在这个数的上面写上“百十个”,边看着数位表边读,读什么就写什么,特别是末尾有零的读法,比如450,有的学生会读成四百五零,也有学生把数字直译成文字就以为是读法了,读成四五零,读的时候读出计数单位,除了个不用读,其它计数单位都要读。讲了方法以外就要多练练就过关了。
一万以内的读写法(数数、万的认识、没有零的读写法)
这个知识点的教法跟千以内的教法差不多,先讲数数和数的组成,再讲读法写法,最后讲数的比较和万以内数的估算。这个知识比千以内的数的认识又难了一点。其中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读写法,另一个难点就是估算知识。(这个内容要等过两天才能讲)这两天讲数数和数的读写。
数万以内的数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和方法,(这个问题前面己经讲过,可以看前面千以内数的读写法,数到拐弯的地方在个位上添1,或者先不看百位,只看十位和个位,想好下一个数后再数出来)口头让他们数的话可能有的学生还是有点跟不上,但让他们看数填空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万以内数数很多练习题只要求填空,但它并不是一个个数,这样的就要教会学生观察数轴上的数有些什么规律,特别是相邻的数,看看相邻的数相差多少,或看起点0到第二个数相差多少就知道是怎么数了,比如书本72页第五小题,先让他们把整道题看一看,然后看第一个数学0到第二个第三个数是多少,找出规律后再填空。
接下来要掌握的是数的组成,认识计数单位“万”,感知“1万”,培养数感,制作数位顺序表。教材73页例4,先数实物小方块,我认为在这里有必要把前面的计数单位是怎样来的交代一遍,也复习一下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进制,这个复习内容我认为最好利用多媒体来完成,先一个一个数,十个一是一十,然后十个十个的数,十个十是一百,依次类推,把“个十百千万”几个计数单位的由来和相互间的十进制关系都演示一遍,到最后的“万”的认识就容易解决了,在此也没形中有一个比较,1千是多少,1万是多少,通过实物的演示最起码在他们的脑海里己经建立这个计数单位了,接着再让他们用计算器动手动口数一数,这也是一个从形象(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符合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讲完这个就可以总结数位顺序表了,让他们自己说说到今天为此学了多少个计数单位?你能不能写出来?(这个环节教材是放在74页讲完例5后才讲的,但我认为放在这里讲更合适一些。)
这一节最后再讲例5,例5不难,有了前面的基础,在讲的时候可以先让他们试读,试写,看着实物图,先说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他们读出来以后再试着写一写,最后再引导学生小结万以内数(没有零的读写法)最后做一做75页的练习这一节就完成任务了。
这一节课的知识点不算难,还好掌握,到讲末尾有零和中间有零的读写法就难了。但愿明天他们都乖乖的。
万以内数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读写法
这个内容是这个单元的一大难点,特别是中间有零和末尾都有零的数的读写。教材里把读写法混在一起讲,其实读写法在讲的时候真的难免会混,但我认为应该有所测重的,对于我这两个班来说,我认为应该一样一样地来,分开讲,逐一突破,最后才混综合着练一练才好。
先讲读法,其实在前面千以内数的读写学生己掌握了一些读数的方法,知道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就是第三点和第四点要在这一节课讲清讲透的。(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读法,中间有零的读法难一些,读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在数的上面标上数位顺序表,如3400这个数,要分别在这个数的各个位置上标上“个、十、百、千、万。”读的时候从高位起,手指点着数字,读一个数字,再读一个计数单位,末尾的零不读出来,而中间有零的读法也要强调只读一个零,如2304读零的时候就不用读计数单位了,因为这个数位一个也没有,所以只读出数字零就可以了,又3004这个数,虽然有两个零,因为中间十位和百位一个也没有,所以就读一个零就可以了。最难的是中间有零和末尾也有零的数,如花2030这个数,要记得中间的零读出来,末尾的零不读。说到这里,我认为在平时的早读课上也要把这些读数的方法和写数的方法熟读,甚而背出来更好。其实数学有些知识是要背一背的,当然,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这样应用起来才有效。还有一点就是教材并没要求把读法用文字写出来,只会读就可以了。但我认为还是有必要让学生写一写,写出来跟读来又是两回事,但没办法还是要教一教,因为考试有,虽然不是让学生写,是让他们选择,如果写不出来,怎么选?所以还得教他们把读出来的数用文字写出来。
再讲写法,写法好像并不难,只要遵循几点: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几,、、、、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0。现在难就难在中间有两个零的地方,很多学生会漏了一个零,应该强调一个问题,先看这个数是几位数,确定是几位数后再写,比如四千零五,如果再写成405,就要再读读四千零五,最高位是什么?是几位数?再看看405是几位数?这样讲的话可能会好些,看来今天讲这个问题时还要强调一下。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读写法,写法难一些,如四千零五十,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写成405,也有的写成4500,要先让他们确定是几位数,确定是四位数后,再一个数位一个数位地写,写的时候一定要在本子上先写上数位表,(等将来熟练些,心里想着数位表就可以写了)对着数位表一个一个地写,四千就在千位上写4,没有几百,就在百位用零来占位置,五十就在十位上写5,个位没有也用0来占位置。这个知识点是整节课的难点,所以要多练练。
从作业情况来看,按照这些方法还是挺有用的。如果哪一位有更好的办法,不妨多交流交流指教。
同课异上(万以内的估算)
一节内容相同的课,按照教材所介绍的两种方法导入,效果迥然不同。
第一节上三班,我先出示以下信息,育英小学约有1500人,让学生猜猜育英小学准确人数可能是多少?这下可热闹了,什么数都有人猜,1499人,1501到1510人都有人猜,还有远一些的:1520人,1560人,我把他们所猜的数都板书出来,最后一个一个问:有没有这个可能?哪些数离这个近似数最接近?1520与1560这两个数可以吗?为什么?然后我再出示整个情境图,让他们知道1500是1506的近似数,最后再让他们计论一下:哪个数更容易记一些?为什么这么容易记?最后让他们感悟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就是把一个数看成整
十、整百或整千数,强调一个数的近似数并不是唯一的,但在估算时要看实际情况,不要估算得太远了。这节课我自以为上得很成功,学生的学习气氛也很好,兴致勃勃地参与猜和讨论等环节。但课后改作业时就出现这样的问题了,其中作业题
1、我们学校共有学生2996人,学生写:约是2997人,也有人写约2995人。再看其它的一些学生也有类似情况,难道我没强调要估算成整
十、整百或整千数吗?不对呀,我明明强调了的,在让他们猜完后总结时就强调这一点了,那为什么会这样?认真反思一下,原来在引入那个环节中,就误导了一些上课听一半不听一半的学生,先把近似数出示,让他们猜准确数有可能是多少这一个环节是失败的,对于他们来说,这个知识这样来引入,其实是思维的逆向过程,思维不怎么好或不留心听课的学生就会搞错。他们把与1500相近的数都看成是近似数了。就算你老师最后小结指出1500是1506的近似数,他们己经听不进去了,或者说他们己经误以为跟1500相近的数就是近似数。所以说我在一班的导入以失败告终。
第二节上的是四班,我先用了自己的方法第导入,先出示89,问,这个数的近似数是我少?90,189呢?近似数是多少?190,2189呢?2190,2200行吗?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说得通就行,最后我小结,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就是把这个数看成是整百、整千或整万,像2189这个数,估算成2190或者说2200都可以,在估算过程中还要看看实际情况估算,(这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迁移过程,因为前面讲过一百以内数的估算,从一百以内数的估算慢慢过渡到千以内万以内数的估算,这个过程比较顺理成章一些,学生学着也容易掌握。)讲了以上这一环节后,再像书上教材上所说的那样,出示书上的情境图,让学生讨论“1506和1500都表示育英小学的人数,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小结后再让他们讨论这两个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一些?理解了近似数后,再举些例子说说,然后进行练习。这样上的效果比第一节的效果好多了,从作业情况来看,二班的作业错误率低很多。早知如此就不用第一种方法了。不过,不做过这个实验也不知道哪种好,下次再教的话就懂得怎么教效果更好了。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这个内容看起来十分简单,但真的算起来并不容易,相加或相减后究竟写几个零很多学生还搞不清楚,我想这个内容主要让学生先搞清楚几个十是多少,几个百是多少,如12个十是120,12个百是1200,反之也要知道1200里面有几个百?或者说是有几个十?搞清楚这一点再讲新课。
书本81页例9先给出一个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再想办法解决,学生列式后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如1000+2000=?要引导学生这样想:1个千加2个千是几个千?3个千是多少?这样算理很清淅明了,书本还有一种算法,1+2=3,1000+2000=3000,第一种算理在新授课时一定要让他们掌握,第二种算法也允许学生这样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很多学生选第二种。虽然如此,在真正做作业的时候还是很多学生漏写一个零或多写一个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让他们说算理也说得很好,但为什么就是会错?想来想去,还是得想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既有算理又简单易懂的方法才行。
根据第一种算法,1000+2000=?1000后面有3个零,计数单位是“千”先用线画出这3个零,2000后面也有3个零,计数单位也是“千”,也用线画出来,计数单位一样可以直接相加,然后把零前面的数相加1+2=3,计数单位都是“千”,所以后面添上3个零得3000。同样地,80+50=?用线把末尾的一个零画出来,计数单位是“十”,把前面的数相加:8+5=13,再添上一个计数单位“十”就是130。
如果末尾的零不一样,也就是说两个加数的计数单位不一样时就要注意了,比如上80+500?前面是8个十,后面是5个百,计数单位不一样,怎么办呢?可以把后面5个百看成50个十,这样计数单位就一样了,可以把零前面的数8和50直接相加,得58,后面再添上一个计数单位“十”,得580。
根据这个方法,第二次的作业效果更好些。
哈哈,一包方便面100千克。
今天讲克和千克,闹出很多笑话,虽然这个知识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但现在的孩子大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妈妈购来的物品从来都不会过问,有得吃就是了。所以讲这个内容还是有点难度,具体还是要让他们用手去掂量一下,这样才能感知。我们这的教具不够多,只有一个盘秤和天平,在讲台上学生在下面也看不清楚,所以有教具也没多大用处,称了几样常用的日常用品,让几个学生上台报重量,觉得这样走形式了,不好。幸好我带了几包盐和几个两分钱硬币,分下去让每个学生用手掂一掂,确切地感知一下一克和一千克到底有多重。在第二课时又去体育室搬来称,称出每个学生的体重。往下的两节练习课,都以这三样东西来衡量,所以有的学生没认真听课时,在选单位就有人选一包方便面100千克,我说:“你有多少千克呢?”他说有26千克。“那一包方便面比你还要重得多哟,那这包方便面得吃多久才吃得完呢?”全班哈哈大笑。
我觉得这个知识真的要多靠家长带孩子在实际生活当中去学,去掂量,看来真的要勤快一点写校讯通了。
教评制度不改变,新教材的实施增加老师与学生负担。
现行中国的教学制度说是说素质教育,但归根到底还是应试教育,新课程也己经实施近四年了,但考评制度还没真正做到运用新课程的理念实施考评,对学生的评价制度依然如旧,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实际国情存在,其实这套教材真的不适合一刀切,全国的小学生几乎都用这套教材并不适合,如果班额少一些,教学设置基金更充足些可能会好很多,所以所谓改革也没见什么真正的改,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而己,前一两年所搞的评价也只是轰轰烈烈地来,却是恢溜溜地走,最后还是搞形式,不了了之。所以现在我们一线的老师真的很难做。既要运用新课程的理念进行知识的传授,又要应付考试,这无疑给我们老师的教学带来难度,这真是很无奈的事情。
新教材重在从生活当中提取数学问题,把这个数学问题学成后又应用到生活当中去,教材有很多是提供一些生活情境,让孩子从实际生活当中去学,这样的编排是好的,但让孩子真正掌握真的不容易,也不好理解。像前面所学的重量单位一样,虽然与生活适适相关,但现在的孩子除了玩还是玩,家里什么事都不用自己操心,家长也不用他们操心,所以其实也没什么机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话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了。一个班五十多个孩子,你老师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去模拟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如果是小班额的而且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也够充足的话就能办到这一点。现在,我们作为一线的老师,只能尽量地从生活出发,把知识内容与生活数学紧密相连,既要应付考试,最好还要让他们学有所成,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这样就不会白学,或者说只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弱智儿。现在我想,既然新课程己实施快四年了,为什么考评制度还不改变一下?或者说更完善一些?成天就围着试卷转,一二年级的小孩也不能幸免,其实一张试卷能说明什么?80多分的孩子跟90多分的孩子难道其IQ就相差十多分?真是悲哀,作为老师我们也知道这样不好,但能有什么办法?谁来告诉我?
近似数的教学
这个知识跟前面的重量单位知识一样,与生活实际适适相关,但孩子就是很难明白,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前面元划77页己有所接触,但又隔了一个单元,他们又快忘光了,现在 我就不明白了,教材的编排是怎么回事?77页那里己经学到是求四位数的近似数了,现在98页也学求近似数,所不同的是需要先求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再进行估算,98页的例五有两种求近似数的方法,一个是粗略的估,一个是精确地估,都既然到这个地步了,为什么就不可以引入四舍五入法进行教学?二年级的小家伙学东西无“法可依”怎么学? 我可不管它教材大纲怎么说,我认为低年级的小东西学知识就是要教给方法,所以我自己根据教材所说的两种估算方法,一种是精确地估,我把它便名为“小估”,就是小小地估它一估,(符合孩子的语言),把另一种较粗略地估叫做“大估”,不管是大估还是小估,都遵循一个原则,“四舍五入法”,三位数的估算方法,小估可以看个位是否满五,满就向前一位进一,没满五就改写成0,所谓三位数的“大估”方法,看十位是否满五,满五就向前一位进一,没满五就改写成0,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会把孩子的思维教死了,但我不这么认为,我把两种方法都教给他们,让他们自己选择用哪一种好些,在计算纯算式题和应用题时所使用的方法要适当选择,比如说书本100页的第6、7、8题就可以用“小估”的方法,而101页的12题就可以用两种方法都行,要看具体的实际问题进行选择,我还告诉他们如果是四位数的话,小估就不一定只看个位了,还可以看到十位,而四位数的大估就可以再往前一位看,如此类推,相信将来他们到中高年级时懂得这两种方法后会根据实际问题自行选项择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个知识讲了两个课时,今天终于基本上都掌握了,明天再巩固一下就可以了。不知道其它同行是怎么讲这个知识的?
第二篇:二年级下册观察日记
小学二年级观察日记
4月7 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老师给我们发了新的班服,真漂亮!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穿上了它。哎呀!裤子要穿到胸这儿,短袖T恤变成了中袖,太大了!晚饭我吃了满满一碗饭,想快快长高点。
我差点儿忘了,还要对买衣服的阿姨们说声:“谢谢!”
4月19日
星期日
天气:晴
下了两天的雨,今天,天终于晴了,阳光明媚。我的心情也格外好。妈妈今天过生日。起床后,我就扫地,擦桌椅,收拾房间,准备给妈妈过生日。妈妈看见了干干净净的房间,开心地笑了,还夸我长大了。中午,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着香甜的生日蛋糕,我心里甜甜的。
4月26日
星期日
天气:多云
今天,我们家包饺子。外婆先和面,然后,妈妈把面擀成一张张薄薄的圆饼。接着,就开始包饺子了。我在一旁胡乱地帮起忙来,可是我包的饺子有的肚子爆开了花,有的耷拉着脑袋,一下子,我满脸都是面粉。中午,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真香啊!5月18日
星期一
天气:晴
小幸福树
我家阳台上种了一株小幸福树,我每天都给它浇水,施肥,摘掉黄叶。幸福树渐渐长高了,发出了嫩绿的小芽,他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幸福和快乐。
5月9日
星期六
天气:晴
枇杷园游玩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们去江南枇杷园游玩。我远远的就看见枇杷圆圆的,好像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真是好看。我们开车继续往枇杷园里面走,看到一棵棵粗壮的枇杷树。枇杷园很大很大,望不到边,太壮观了。
外公忍不住摘了个枇杷,我就说:“外公不要摘,这是别人的东西。”外公马上就不摘了。枇杷园真好玩,既可以游玩,又可以吃美味的枇杷。
5月22日
星期五
天气:小雨
排 练
今天我们又要在学校排练舞蹈。到了下午,我们在梦想剧场排练了,我看见其它班准备得很充分,还很搞笑。轮到了我们班,我们都精神那饱满地站在台上。排练完了,我们走下舞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静地观看其它班的排练,同时总结自己的表现。我们心里在想,怎么超过其它班,夺得第一名。
5月29日
星期五
天气:阴
壁 虎
今天早上,我和哥哥去三楼玩。我们看见苍蝇粘板上有许多蚊子,我和哥哥就决定去打蚊子。我在楼上的菜地里面捉到了一只小壁虎,我好像听到小壁虎说:“我是帮你们吃蚊子的。”我就把小壁虎放了。哥哥看见了吓了一跳,“四脚蛇来了!”哥哥刚叫完小壁虎就不见了。我对哥哥说:“不要害怕,那是壁虎呀,它是来帮我们捉蚊子的,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它是人类的朋友。”
6月23日
星期二
天气:阴
小蝌蚪
放学了,小明挎起书包往家走。在回家的路上,小明看见池塘边有一位老人,老人的旁边有一个水桶。老人用碗把桶里的蝌蚪舀出来,放进池塘里。小蝌蚪说:“谢谢您老爷爷,我们会报答您的。”
6月24日
星期三
天气:晴
看图写话——郊 游
6月20日小聪和爸爸一起去郊游。他们坐在一艘小船上,小船慢慢地滑向了河的下游。小聪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小鱼游上来问:“怎么玩得这么高兴?”小聪说:“我在划船呢,我已经很久没划船了。”
4月17日
星期五
天气:晴
帮 助
今天中午,我们看见老师很忙,我和王艺霖很想帮助老师。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成功。我们想:要是我俩成为隐形人就好了,那样的话就能悄悄地帮助老师,给老师减轻一些疲劳该多好。最后我们俩趁中午写了一篇日记,我想我们自觉地学习也是帮老师的忙吧。我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在老师需要的时候主动帮助老师。
4月23日
星期四
天气:晴
我
我是一个很爱干净的小女孩。每次放学回家,我都要先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的,再去做作业。我还是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日记得了A5星,我回家就会大叫起来:我的日记又得了A5星;考试考了100分,我回家也会大叫起来:爸爸妈妈,我又得了100分。
只要有好消息我就会给全家人说,让大家分享我的快乐。我希望全家人和我一样永远快乐!
4月29日
星期三
天气:晴
家长开放日
今天是家长开放日,上课前老师叫同学们把自己喜欢唱的歌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听得家长们脸上笑开了花。
上课了,我们坐得直直的,就像一畦畦小秧苗,声音洪亮得像一把把铜号。老师的课上得很精彩,就像一道道小溪流到了我们这座果园,我们就像一群飞鸟展翅飞翔。下课了,爸爸妈妈在后面一片欢笑!
5月21日
星期四
天气:阴
长眼睫毛的鸡蛋
我很不喜欢吃鸡蛋,妈妈想了很多种办法我还是不喜欢吃。
有一天,我最喜欢的徐正遥姐姐告诉我:把煮熟了的鸡蛋用酱油、麻油蘸着吃,眼睫毛就会长得很长很长。我希望眼睫毛能够长得像芭芘娃娃一样长,那样我就会变得更加美丽可爱。我现在天天坚持吃这种长眼睫毛的鸡蛋,我的眼睫毛真的就变得越来越长了。
4月15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放学了,爸爸告诉我,妈妈有事,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饭。我有点想妈妈,但是妈妈叫爸爸交给我一盒巧克力,是妈妈的朋友—应妈妈带给我的。巧克力和我平常吃的不一样,软软的,很好吃,我不知道在哪里买的。晚上,妈妈回来告诉我,巧克力是日本买回来的,叫巧克力冰激凌。我真谢谢应妈妈,下次我碰见她,一定会给她说“谢谢!”的。
4月18日
星期日
天气:雨
我在学画画的时候,我们看见一辆出租车撞倒一个人。很快,很多人都围了上去。有人拨打了120,等了一会,120来了,把受伤的人抬上了救护车,送医院去了。妈妈来接我,我想去看看,可是妈妈说不能看,我不知道为什么不能看,妈妈说小孩不能看有血腥的场面。我提醒大人们车子不要开得太快,还有开车前不能喝酒,我们学校的司机也不要开得太快哟!
4月19日
星期日
天气:晴
在我们的校车上,一、四班的王子睿给我看过《小萝卜头》的故事书。我很早就告诉爸爸妈妈想去看小萝卜头住过的地方。今天下午,爸爸妈妈就带我和哥哥去渣滓洞、白公馆参观。我在那里看到了关小萝卜头和他爸爸妈妈的牢房,小萝卜头的妈妈就是在这里生下他的。因为没有自由,牢房里也没有阳光,没有营养,所以他很瘦,大家都叫他小萝卜头。我知道了小萝卜头的故事,觉得他很可怜,但是爸爸妈妈说他很乐观,向往自由。我多幸福啊!所以我要好好珍惜学习的机会。
4月20日
星期一
天气:多云
放学的时候,在我们校车上,五年级的大姐姐给我吃垃圾食品,我谢谢了她,但是我克制住了自己,没有吃。因为妈妈给我说过,垃圾食品对身体不好,小孩吃多了要生病。我也告诉了我的朋友不要吃。妈妈还告诉我,要从小学会拒绝诱惑,因为我长大了,诱惑会很多。
4月22日
星期三
天气:多云
今天我做作业的时候,爸爸说我的姿势不好,说眼睛近视了戴眼镜不好看。我想起了我们健康课老师告诉我们的,得了近视眼,很多麻烦。第一,冬天眼镜上会有雾,什么东西都看不见。第二,跑步的时候,眼镜容易掉下来,你捡的时候,别人已经都跑到终点了。第三,眼镜很容易脏,你还要经常把眼睛摘下来擦干净。第四,戴眼镜不好看。这些我都记在心里,因为我想保护好我的亮晶晶的眼睛。
4月23日
星期四
天气:雨
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们一起出去吃晚饭,给爸爸过生日。我很喜欢出去吃饭,但是爸爸妈妈不喜欢过生日,因为他们说过一次生日就老一岁。但是我喜欢过生日,我过生日可以吃生日蛋糕,得生日礼物,还可以请小朋友到家里玩,过一次生日我就长一岁。我想长大!
5月9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下午,我学完钢琴,爸爸妈妈接我一起去了和叔叔的博物馆。那里有两只鹩哥,这两只鹩哥很聪明,会说很多话,教它们说什么,很快就学会了。它们很会学习,我经常当它们的小老师。鹩哥们上课很听话,每次去看它们,它们都很有礼貌的说“你好!”非常神奇。它们学得快,是因为很专心,我上课也要像它们一样专心,才能学习好。
6月3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天气很热,下午上体育课的时候,卢宇昊告诉我,他流鼻血了。吓了我一大跳!我连忙告诉邓老师。我给他一张纸,其他同学叫他扬着头。我们都流鼻血,知道方法。邓老师叫卢宇昊去洗手间用凉水弄弄,再用纸塞在鼻孔里,过了一会儿,卢宇昊来了,又告诉我他另一个鼻孔也流血了。我们又用同样的办法,让他仰起头,用纸塞住。休息一会儿,卢宇昊就不流鼻血了。我们大家也放心了!
6月4日
星期四
天气:晴
今天下了校车,我和爸爸妈妈看见一个摩托车把一个小孩的脚撞伤了,伤得站都站不起了,一位叔叔正在给110和他的家人打电话。但是撞到小孩的人逃跑了,警察来了一定会调查清楚。
所以,小孩过马路一定要小心!最好有大人陪。要走斑马线和天桥,才能保证安全。
排练节目
今天我们就开始练习节目了,只有两天时间了,是多么紧张啊!我们背诵五首古诗,分别叫《草》、《游子吟》、《悯农》、《游夜思》、《登鹳雀楼》。我们在罗老师、陶老师的指导下的动作是多么的优美。明天我们就开始彩排了。我们一定要把古诗背好,把动作表演得更优美,表现出我们
我的新鞋 今天,我去少年宫跳了舞回来,我的外婆送了我一双凉皮鞋,粉色带白圆点,穿起来很漂亮,又舒适。我很高兴,我说:“谢谢您!我的好外婆,我一定要把舞跳得更好!”
4月18日
星期六
天气:雨
今天的雨下得好大呀!我一点也不好玩。看着窗外的雨,我希望雨快点停下来。我就只好在家写作业。我想滑轮滑、打羽毛球、游泳都不行,我自言自语地说:“太阳公公您快出来吧,雨姐姐您快回家吧。”过了一会,雨,果真就小了一点。但是太阳公公还是舍不得出来。
5月1日
星期五
天气:晴
今天是5.1劳动节,我妈妈要带我出去玩,坐公交车的时候,有一位老爷爷上车了,车上有很多人没有位置,那位老爷爷很老了,站都站不稳了,车上没有人给他让座位.我和妈妈看见了,我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没有人给他让座位,第二个想到的是----赶快给老爷爷让座位,我就连忙站起了对老爷爷说:“老爷爷您坐这里来吧!”老爷爷很高兴连忙夸奖了我,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
5月2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我和姥姥、姥爷、还有妈妈一起去看拱桥。我们到了朝天门,看见有很多人在放风筝,我也想放,就叫妈妈给我买了一个风筝。我有点不会放风筝,我先是拉着风筝使劲跑,结果跑得满头大汗。姥爷告诉了我应该怎样放风筝,我就照着他说的方法去做,果然风筝飞高了一些,我就带着风筝满慢慢的跑,我的风筝不是很听话,老是往下沉,我的风筝的线一会缠到一个人,一会缠到一个人,就像电视里的动画片一样,我的线就像暗器,动不动就把人的脚缠住了,你看走得好好的叔叔阿姨,一下就站住了,然后就往脚下看,那准是我的风筝线缠住了脚,真好玩。这时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了,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也越来越多了,看着高高飘扬的风筝,我像欢快的小鸟在蓝天里展翅飞翔。
5月6日
星期三
天气:阴
吃 饭
今天中午我又是前五名吃完饭,还有大部分的同学还没吃完.有个别同学一次添了很多饭,吃不完了,就把饭倒掉了,我觉得这样做很不好,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来的很不容易,我们要吃多少添多少,爱惜粮食。
4月6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天,我和妈妈爸爸、李云清还有他的爸爸妈妈一起去摘小樱桃。在路上,我想樱桃是长地上还是树上呢?走了好久好久,终于看到了一片樱桃树。咦!樱桃怎么是黄色的呢?我们仔细一瞧,每棵树上都差不多,原来樱桃还没成熟。我很失望地对妈妈说:“那我们不是白来了吗?”我们就在树下找,忽然听见妈妈说:“这里有几颗红色的!”我赶快跑过去,只见几颗红色的樱桃挂在树枝上,真可爱!我摘下来放到嘴里,真甜啊!我高兴的笑了!
4月19日
星期日
天气:晴
昨天,我又和爸爸、李云清还有他的爸爸妈妈去采草莓。在车上,天下着雨,能采到草莓吗?下车后,我和李云清看见红红的草莓。真可爱!我迫不及待地想去采。可是,爸爸说:“这路这么滑,能下去得了吗?”“让我去吧,我会小心的。”路很窄,我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的往前挪,终于到了草莓田。草莓躲在绿绿的叶子下,好像在和我捉迷藏。我摘了一个放在嘴里,真好吃啊!我又摘了几个,我舍不得吃,因为我要留给爸爸妈妈吃。
4月20日
星期一
天气:晴
昨天,天气晴朗,太阳公公从厚厚的云层里钻了出来。我和妈妈去外面吃冰糕。我们坐在石梯上,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嘴里吃着甜甜的冰淇淋,真享受啊!过了一会儿,我看见了几只蚂蚁爬到冰淇淋口袋里。哦!原来蚂蚁和我一样喜欢吃甜甜的冰淇淋。
5月6日
星期三
天气:晴
我的隔壁住着一位妈妈的同事,叫陈阿姨。她家喂了几只小鸟。我有时去帮她喂鸟。我一靠近小鸟,小鸟就叽叽喳喳地叫。我看到小鸟就觉得很可爱。于是,就和它玩上了。我刚一靠近,它们就一踹一跳的,好像在说:“我饿了,我想吃东西”。我就给它们接了一杯水,还给它们装了一桶米。过了一会,妈妈说:“快回来做作业了”于是,我对小鸟说:“再见了小鸟,明天见。”
第三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日记
二年级下册数学日记 可爱的小金鱼
我妈妈今天给我买了3只可爱的小金鱼。
3只金鱼颜色不同。其中一只是黑色的,两个眼睛鼓鼓的,像两个小皮球,嘴一张一合,尾巴一摇一摆,两边的鱼鳍像船浆,向前摇动着。我特别喜欢它那条油黑发亮的尾巴,像英语中的字母V,更像一位英勇善战的先生。
另一只是红白相间的鹤顶红。它的头部有红斑,嘴巴圆圆的像我们拼音中的字母O,吐出白白的泡泡。鱼鳞晶莹透明,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仙女披上了白纱,戴上了帽子。还有一只七彩金鱼。它最顽皮,每次喂饲料时它总是第一个游过来,当另两只过来时,它会用尾巴攻击它们,直到把所有的饲料都吃到自己的肚子才停止攻击。
金鱼吃食时十分有趣,总是先把身子竖起,张开小嘴,飞快地向食物扑去,然后将食物吐出来又吞进去,真好玩。每当吃饱后,就在他们的小天地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三只小金鱼互相吐着泡泡,好像在述说它们快乐的心情。当我将手伸进鱼缸时,金鱼都躲在一个角落,好像很害怕;我的手转动时,它们也开始转动,生怕我抓住它们。我一定要养好这几条金鱼,发现它们更多的秘密。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300字日记
导读:日记是指用来记录其内容的载体,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二年级下册日记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日记
(一)今天,老师叫我们体验妈妈的辛苦——保护一个生的鸡蛋。
首先,老师叫我们中午回去准备一个生鸡蛋,要每时每刻都把它带在身边。同学们听了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的同学说:“老师这是要干嘛呀?”
中午放学回家后,我立刻叫妈妈给我拿一个生鸡蛋,妈妈打开冰箱让我自己选,经过我的精挑细选,终于选定了一个可爱的小鸡蛋。吃完饭后,我小心翼翼地给它穿上“防护装”。
上学的时候,我不放心地把我的宝贝鸡蛋带上了车。当车子行驶到交叉路口的时候,一个急刹车差点把我的宝贝鸡蛋给撞破了。
来到学校时,我看到有许多同学也带上了鸡蛋。随后,我便借了一个同学的水彩笔,在我的宝贝鸡蛋上画了一个笑脸,看着它可爱憨厚的样子,我便给它取名为“笑娃娃”
晚上回家时,尽管公共汽车上很挤,但是我的“笑娃娃”依然没有破。
这半天我过的心惊肉跳,但是我很开心。
二年级日记
(二)在今天晚上,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停电了,四周一下变得黑漆漆的,我慌了神。妈妈一边摸索着找来蜡烛点燃,一边打开手电筒。但习惯了平时亮堂堂的照明,总觉得光线还是很模糊,妈妈安慰我说:“这总比凿壁偷光舒服多了吧!”我想想也是,便坚持写作业。
作业完成后,我来到阳台上一看,呀!平时灯火通明的街道现在也是一片黑暗,少数人家点起了蜡烛,烛光忽明忽暗,就像夜空中点缀着闪闪发亮的星星。看见远处的小区有电,我非常羡慕,觉得住在那边的人们好幸福哟!哎!平时自己怎么就不觉得了?这难道就叫“身在福中不知福”?8时左右,电终于来了,从死气沉沉的黑暗中瞬间重见光明真好,我开心得又蹦又跳。
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我不敢想象,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也许都得摸黑过着原始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感谢爱迪生给人类创造了幸福。
二年级日记
(三)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外出散步。我这才发现,晚上的马路是那么得美丽、迷人。接着,我又发现影子也是非常有趣的!
两排大树间,大道一望无际。路两边的灯十分明亮,望着它们,只见到一圈圈黄色的光环。突然,我发现影子十分得神秘。当我离路灯近的时候,我的影子变得又矮又胖,真像《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当我里路灯远的时候,我的影子变得又高又瘦,真像《巨人城堡》里的巨人;当我离路灯不远也不近的时候,那才是我真正的影子……
影子真是多变,它一会儿在我的左边,一会儿在我的右边,一会儿在我的前面,一会儿在我的后面,可真是淘气。影子一会儿变高,一会儿变矮,一会儿变胖,一会变瘦,可真是又活泼又可爱。
天更黑了,郁郁葱葱的大树上,鸟儿睡了,只听见知了在枝头唱着欢快的歌儿,一切都沉浸在了夜里……
二年级日记
(四)在今天,我像往常一样,穿着短裤。但一个上午,我都没看到太阳,只看到了厚厚的云层。虽然我没有看到太阳,但气温却是越升越高,我的短袖都快汗湿了。
下午,气温变得更高了,很是闷热。一节体育课的时间中,同学都已经大汗淋漓了,可还是见不到太阳。渐渐的,放学了。同学们立马冲出学校,跑向学校对面的小卖部,去买冰糕。可冰糕吃完了还是止不了热,只好回家去吹风扇。我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今天这么闷热,肯定天气有什么变化。按照以往的情况下,如果天气十分闷热,那么一定会下大暴雨。想到这里我立马加快了回家的脚步,以免被雨淋到。
果不其然,我刚一回到家,就开始刮风、起雾,能见度迅速下降。吃过晚饭,我一看天空,满是黑压压的乌云。现在,我正一边看着大自然愤怒,一边写着日记。
二年级日记
(五)今天我和我的小伙伴儿一起玩纸飞机。
我们找了六张纸,每人叠三个飞机,我先叠了一个名叫冲刺的飞机,然后我又叠了一个花样飞机,随后我又做了一个无敌飞机。
接下来我们开始比赛。我们先比试谁的飞机飞出来的花样多,我的花样飞机在空中绕了五道弯然后到我的手里。我小伙伴的飞机就在空中滑翔了一下就掉落在地啦了,很明显这局我赢了。下一局我们比谁的飞机飞的远,我的冲刺飞机大概飞了五米,而我小伙伴的飞机比我的飞机飞的远一些。好吧,这局就让我的小伙伴赢一局吧。最后我们俩决定比赛谁的飞机飞的远花样又多。于是我就把我的无敌飞机拿出来了。我用力往外扔,果然无敌飞机不辜负我对它的期望:它在空中滑翔了一会儿,又转了五个圈,大约飞了六米。而我小伙伴的却没飞成功,哈哈,我又赢了我的小伙伴一局。
三局两胜我赢了。
二年级日记
(六)奶奶今天买了一只公鸡。公鸡的头上有一个红红的东西,像一个红红的皇冠。它的嘴巴下面还有几根肉做的胡须,也是红色的。全身披着五彩的羽毛,走起路来像一个大将军。
它虽然长得好看,但它给我们家带来了不少的坏事。它一直在我家随地大小便,还一直啄我家可爱的鱼。爸爸看到了之后,忍无可忍,就把它丢进了一个黑乎乎的的小屋子里。奶奶问:“为什么要把那只鸡关进去?”爸爸说:“那只死鸡一直随地大小便”。奶奶说:“这只鸡活不了几天了”。我问:“为什么呀”?奶奶说:“过年祭祖要用这只鸡,叫过年鸡”。听了奶奶的话,我觉得这只鸡好可怜哦!
第五篇:二年级音乐下册教学
二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二年级段的音乐教学,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得比较透
彻,毕竟相处一学期了,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 , 而且表情也
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学生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
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 , 咬字 , 吐
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 , 导致
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二、教学目的要求及重难点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 “ 五爱 ” 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 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 “ 四有 ” 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着。
2、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
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
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的具体措施与要求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黑格尔说过: “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
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 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低年级学生好
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利用教具,培养兴趣
乌申斯基说: “
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 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
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二)精选教法,快乐学习,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2.趣味游戏,快乐学习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
3、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四)教学渗透,展开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开放的音乐教学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
2、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 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来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第一课 春天来了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教 学 内 容 聆听《嘀哩嘀哩》 聆听《春晓》 表演《大树妈妈》 编创与活动 1.认识“0”(以四分音符为一拍,“0”休止一拍,“0”休止半拍),不告诉名称,只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掌握时值。第 一 节 1-1 新学期寄语: 同学们,新的一年开始了,今天每一个同学都精神饱满,喜气洋洋,踏着春的脚步,伴着春的歌声,开始了我们新的生活。同学们,新学期新任务,你有信心做好吗?好,老师忠心希望你们勇于开拓,敢于进取,在学习中一马当先,在生活中吉顺呈祥。最后,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茁壮成长,像登鹳鹊楼一样步步高!复习上册教材歌曲。6 第 二 节 1—2 内 容:1.歌曲 :《大树妈妈》.2..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重难点: 通过演唱《大树妈妈》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准 备:琴 录音机 过 程:一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二 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2 聆听歌曲录音,感受音乐情绪及歌曲内容 3 学习歌曲,(听唱法)4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歌曲处理,歌曲表达了 6 表演歌曲 1)齐唱 2)个别表演 7 背唱歌曲 三 小结; 7 第 三 节 2—1 内 容:歌曲:《郊游》 重难点:演唱中正确运用各种记号 准 备:琴 录音机 过 程:一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二 歌曲教学 1 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 听唱法学唱歌曲 3 歌曲难点处理,(歌曲第二部分)
表演歌曲
律动表演 三 小结 第 五 节 3—1 内 容:聆听《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 重难点:巩固以上歌乐曲的旋律及音乐的不同风格 准 备:琴 录音机 过 程: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 复习1 歌曲: 2 聆听《春晓》录音,感受音乐情绪及歌曲内容 三 小结; 第 六 节 3—2 内 容:听想唱做 识谱知识 重难点:乐谱知识的训练 正确发音,掌握保持音的唱法 准 备:琴 录音机 过 程:一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3.师弹琴,放歌曲伴奏带,播放歌曲 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 4.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播放歌曲范唱 第二遍教师可提示学生拍击节拍,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 了什么?” 5.听范唱录音 二 小结:教师小结,学生讨论。课 后 回 顾: 11 第二课 难忘的歌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儿童团放哨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演唱《共产儿童团歌》、《卖报歌》了解共产儿童团曾在革命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并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2.能用口风琴吹do、Fa两个音,按节拍为歌曲伴奏。3.能用打击乐器合适的力度为歌曲伴奏。教 学 内 容 聆听《儿童团放哨歌》 聆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演唱《共产儿童团歌》、《卖报歌》 第 一 节 4—1 内 容:歌曲:《儿童团放哨歌》 重难点:1.通过聆听《儿童团放哨歌》演唱《共产儿童团歌》了解共产儿童团曾在革命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并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准 备:琴 录音机 过 程: 一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二 新课教学(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4)随录音填唱歌词。(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的快。(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7)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第 二 节 课时:4——2 内 容:歌曲:歌曲《共产儿童团歌》 重难点: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歌曲《共产儿童团歌》(1)结合歌曲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比较合适。(2)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试一试演唱好。(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4)结合歌曲提示学生
2、编创与活动:(1)、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三、结束部分: 小结。第 三 节 5——1 内 容:歌曲:《共产儿童团歌》、《卖报歌》 重难点:准确地读出带词的节奏。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表演《牧童》(1)完整地聆听音乐录音。(2)提示各种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3)随着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4)编创与活动:(1)、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三、结束部分: 小结。教学回顾; 第三课 童 趣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2.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表现歌曲。3.能用线条、点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4.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教 学 内 容 聆听《玩具交响曲》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第一乐章。引导学生体会乐曲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2.复听乐曲,试着让学生说出音乐中有哪些特殊的声音,在听到乐曲中模仿鸟儿的叫声用手势表示出来。3.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或模仿敲击某种乐器。教材分析: 歌曲《打花巴掌》 《打花巴掌》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歌曲为2/4拍,一段体。4.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港台歌曲。由陈弘文作词、林建昌作曲。采用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第 一 节 5-2 内 容:歌曲:《打花巴掌》 重难点:1.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准 备:琴 录音机 过 程:一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二 新课教学(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4)随录音填唱歌词。(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的快。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7)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第 二 节 6-1 内 容: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聆听《玩具交响曲》 重难点: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歌曲《蜗牛与黄鹂鸟》(1)结合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比较合适。(2)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试一试演唱好。(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4)结合歌曲提示学生
2、编创与活动:(1)、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三、结束部分: 小结。第 三 节 课时: 6-2 内 容: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聆听《出发》 重难点:准确地读出带词的节奏。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教学准备: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歌曲《蜗牛与黄鹂鸟》(1)结合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中哪几处比较合适。(2)分组演唱,请一名同学,试一试演唱好。(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4)结合歌曲提示学生
2、编创与活动:(1)、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三、聆听《出发》 1.完整地聆听第一乐章。引导学生体会乐曲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2.复听乐曲,试着让学生说出音乐中有哪些特殊的声音,在听到乐曲中模仿鸟儿的叫声用手势表示出来。3.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或模仿敲击某种乐器。
三、结束部分: 小结。教学回顾: 第四课 快乐的舞蹈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乐曲和歌曲的舞蹈性。并能用编创适当的动作合着节拍表演。培养动作的协调性。2.能看柯尔文手势,认唱la、si,借助听琴感受其音高。3.能随音乐用手按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或走步来体验音乐。教 学 内 容 聆听《加伏特舞曲》 聆听《霍拉舞曲》 表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表演《哈里啰》 第 一 节 课 时: 7 -1 教学内容:1.表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2.欣赏 器乐曲 《加伏特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的聆听,并能感受歌曲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聆听表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组织学生聆听《假 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的同时选放有关表演《假如幸福的话 拍拍手吧》的多媒体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1)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2)分声部读一读。(3)分小组进行歌表演,看那一组表演的合适,唱歌的效果好。编创与活动;1.这一课的编创与活动中又安排了认识la、si唱句的知识,教师可结合本课柯尔文手势、结合键盘弹奏音高,让学生感受、模唱,可结合歌曲学会后,让学生模唱歌谱的方法,找出歌中有几处la和si,使学生将对la和si的认识溶入音乐实践活动中。2.试用la、si与自己学过的音随意编唱。
三、欣赏部分:器乐曲《加伏特舞曲》小结; 第 二 节 课 时: 7—2 教学内容:表演《哈里啰》管弦乐《霍拉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出音乐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自编动作参与表演。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哈里啰》完整地听乐曲两次(1)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声音。(2)听乐曲,分别学做动作表演。
2、聆听(1)完整地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 表现的音乐形象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在课本上涂上颜色。(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三、欣赏部分:管弦乐《霍拉舞曲》 通过完整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让学生小声跟唱,教师 先不要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切分音,主要通过准确的范唱来解决。2.教师可提示学生听着歌曲拍手的方式拍击节奏,在实践中体验。再按节奏读歌词、听着音乐填唱歌词,教师提示学生:看谁的耳朵最灵敏,跟唱的准确。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3.编创动作表演歌曲,分小组编创,分别表演给大家看。也可选择好的动作排成一个完整的表演动作。4.用锣鼓和碰钟为演唱歌曲伴奏,注意打击乐与歌曲演唱的配合。提示学生:打击乐的声音是否应比演唱的声音大?让学生自己分辨、控制声音,而不是教师去要求、学生在无认识的情况下被动地去做。小结 教学回顾: 第五课 兽王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2.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本课歌曲。并有感情地进行表演。3.能用打击乐及自制乐器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4.能用口风琴弹奏la、mi,为同学演唱歌曲伴奏。教 学 内 容 聆听《狮王进行曲》 聆听《老虎磨牙》 歌曲《猫虎歌》 歌曲《两只老虎》 第 一 节 课 时: 8 -1 教学内容:聆听管弦乐《狮王行曲》歌曲《猫虎歌》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的聆听,并能感受歌曲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4、听音乐问好、入座!
5、发生练习。
6、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入。2.聆听歌曲《猫虎歌》 3.组织学生聆听歌曲《猫虎歌》的同时选放有关歌曲《猫虎歌》的多媒体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4.分声部读一读。5.分小组进行歌表演,看那一组表演的合适,唱歌的效果好。
三、欣赏1.管弦乐《狮王行曲》 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一曲。这首雅俗共赏的标题性音乐作品由13首带有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它们分别是《狮王进行曲》、《母鸡和公鸡》、《骡子》、《乌龟》、《大象》、《袋鼠》、《水族馆》、《长耳朵的角色》、《森林深处的杜鹃》、《鸟舍》、《钢琴家》、《化石》、《天鹅》、《终曲》。21 1886年初,作者在布拉格和维也纳举办音乐会,后至奥地利小城库尔迪姆休养。休养期间,应邀为法国大提琴家夏尔•勒布克(1822-1893)举办的狂欢节音乐会写了这首组曲,并亲自指挥演奏。完整聆听乐曲《狮王进行曲》;体会乐曲的情绪变化乐曲一开始,便以钢琴的颤音形成森严的森林气氛。最后结束部分: 小结。
第 二 节 课 时: 8 —2 教学内容:打击乐《老虎磨牙》.歌曲《两只老虎》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歌曲《两只老虎》,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自编动作参与表演。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歌曲《两只老虎》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 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声音。听乐曲,分别学做动作表演。2.完整地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表现的音乐形象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在课本上涂上颜色。
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3.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小结。课后回顾;
第六课 愉快的劳动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和表演本课歌曲,理解本课主题“愉快的劳动”,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2.能用学过的唱名填写并准确演唱,在实践中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3.认识 和 节奏,能准确地读拍。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 学 内 容 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3.歌曲《小渔篓》 4.歌曲《采山》表现了小朋友光着小脚丫采山时灵巧的身影、灵活的手指,采来蘑菇、木耳、野果、山菜,丰收的喜悦香甜在心的感受,连梦中都要笑出声来。这首歌的词曲结合紧密,形象生动,能深深打动每一个演唱它的人,是一首适合儿童学唱的好歌。第 一 节 课 时: 9-1 教学内容: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小渔篓》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的聆听,并能感受歌曲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问好、入座!发生练习。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导入。《小渔篓》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采用2/4拍,五声宫调式。1.聆听歌曲《小渔篓》 组织学生聆听歌曲《小渔篓》的同时选放有关歌曲《小渔篓》的多媒体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2分声部读一读。分小组进行歌表演,看那一组表演的合适,唱歌的效果好。
三、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 1.完整地聆听歌曲。让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听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在纸上画线条,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3.再次复听。让学生用打击乐或拍手轻轻合着音乐,启发学生轻轻随着歌声哼唱,看看能记住哪一句,哪一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结束部分:小结。
第 二 节 课 时:9—2 教学内容:歌曲《采山》童声独唱《拾稻穗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出对拾稻穗的小姑娘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拾稻穗的小姑娘的喜爱。自编动作参与表演。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3、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4、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聆听:歌曲《采山》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采用2/4拍,徵调式,一段体结构。(3)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4)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声音。(5)学习歌曲,分别学做动作进行歌表演。
3、聆听(1)完整地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 表现的音乐形象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在课本上涂上颜色。(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4、编创与活动:
三、欣赏童声独唱《拾稻穗的小姑娘》结束部分:小结。第七课 小音乐家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学习表现歌曲的不同音乐情绪。2.能用图形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3.能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并能准确地吹奏、演唱。教 学 内 容 聆听《单簧管波尔卡》 聆听《青蛙音乐会》 表演《音乐小屋》 表演《箫》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编唱旋律的练习,课本上提供了7个唱名,都是学生熟悉的,没有提供节奏,使学生束缚更少一点,注意力集中在对音高的表现上。2.教师可提示学生自由用口风琴吹奏这七个音,分小组编创几条,由学生唱唱名,教师写在黑板上共同吹奏出来。3.教师可假设同学们为“箫”写一条曲子,演奏出来听一听,由几名同学扮演箫,接着乐曲,并演奏出来。过程与方法 1.单簧管独奏《单簧管波尔卡》 是一首以波兰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器乐曲,这首经波兰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普罗修斯卡改编成的器乐曲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后来,乐曲又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和合奏曲。2.管弦乐《青蛙音乐会》是一首趣味性的通俗音乐作品。乐曲为3/3拍。蛙鸣声伴随着乐声响起,好像夏季池塘边的青蛙在暮色中的合唱开始了。前面一段是抒情的慢板,好像蛙的优美舞蹈伴着起伏的旋律: 3.歌曲《音乐小屋》 《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这首风趣的歌曲,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玩具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小故事:冼星海和箫 冼星海的童年是在珠江海堤的下环街外祖父家度过的。这里濒临大海,每当夜幕降临,委婉低迥的民谣和姑娘优美的渔歌随着海风,送到星海耳中,小星海常常跟着哼唱,还缠着外祖父问这是些什么歌。外祖父常拿出自己的竹箫,吹出逼真的螺号声,使星海很着迷,他也把两手放在胸前弹动,嘴还不停地吹。在外祖父的影响下,星海很快就能吹奏广东水乡的民歌了。从此,三尺竹箫成了小星海的亲密伙伴,每到晚上,他都坐在屋檐下吹奏心爱的箫。从此,从事音乐成了冼星海的终生理想。他带着一根竹箫漂洋过海,又带着一根箫回到祖国,成为我国伟大的音乐家。第 一 节 课 时: 11 -1 教学内容:聆听《单簧管波尔卡》表演《音乐小屋》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的聆听,并能感受歌曲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7、听音乐问好、入座!
8、发生练习。
9、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3、导入。
4、聆听《单簧管波尔卡》(1)组织学生聆听《单簧管波尔卡》的同时选放有关《单簧管波 尔卡》的多媒体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2)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3)分声部读一读,再三声不同时读出。](4)分小组进行歌表演,看那一组表演的合适,唱歌的效果好。
三、学习表演歌曲《音乐小屋》 1.听乐曲音乐小屋 2.学唱音乐小屋
最后结束部分:小结。28 第 二 节 课 时:11 —2 教学内容:聆听《青蛙音乐会》表演《箫》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自编动作参与表演。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青蛙音乐会》(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声音。(3)听乐曲,分别学做动作表演。2.聆听歌曲表演唱《箫》 完整地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表现的音乐形象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在课本上涂上颜色。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3.编创与活动:歌曲《箫》 是一首山东汉族民歌。歌曲为2/4拍,五声徵调式。全曲共有九个乐句,乐句长短不一,旋律起伏跌宕、优美动听,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平稳流畅。箫也称洞箫,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吹管乐器,民间常用一根竹管做成,管身开六或七个按孔,一端有吹口,竖吹。歌中描述了用紫竹做箫及“箫儿对正口,口儿对正箫”的吹箫过程,其中“吁底吁底”四字采用得形象生动,衬托出小朋友学会吹箫的兴奋心情和欢乐场面。分组歌表演编创与活动 1.本课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编唱旋律的练习,课本上提供了7个唱名,都是学生熟悉的,没有提供节奏,使学生束缚更少一点,注意力集中在对音高的表现上。2.教师可提示学生自由用口风琴吹奏这七个音,分小组编创几条,由学生唱唱名,教师写在黑板上共同吹奏出来。3.教师可假设同学们为“箫”写一条曲子,演奏出来听一听,由几名同学扮演箫,接着乐曲,并演奏出来。
三、结束部分:小结。第八课 静静的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表演本课歌(乐)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静”。能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2.能辨别不同物体的音色,选择适合歌曲内容的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能用颜色和线条表现并区别自己听到的音乐。教 学 内 容 聆听《天鹅》 聆听《月亮河边的孩子》 表演《小小摇篮曲》 表演《月光光》 第 一 节 课 时: 12 -1 教学内容:欣赏《月亮河边的孩子》表演《月光光》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的聆听,并能感受歌曲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问好、入座!发生练习。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入。组织学生聆听表演《月光光》的同时选放有关表演《月光光》的多媒体课件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提示:这首歌曲是“静”的吗?为什么?让学生分析,月光下原本是“静的”,但是人们夜晚纳凉,兴冲冲地夸赞家乡,而客观的“静”被打破了,夜晚变得热闹了。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把握好演唱的感情,理解“静静的”主题的不同含义。2.歌曲很短,教师可采用听琴模唱的方式进行,先听教师弹一遍,学生再轻声跟唱。3.有感情地读歌词,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做准备。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用选择好的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小组进行歌表演,看那一组表演的合适,唱歌的效果好。
三、《月亮河边的孩子》 1.完整地聆听全曲。提示:月亮河边的孩子在做什么?为什么? 30 2.复听歌曲。提示:这首歌用什么方式拍击,是拍手、拍腿,还是拍手、拍腿、拍腿?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3.再听歌曲。可让学生用碰钟、沙球伴奏,参与歌曲的表现。最后结束部分: 小结。第 二 节 课 时: 12—2 教学内容;歌曲《小小摇篮曲》大提琴独奏《天鹅》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自编动作参与表演。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歌曲《小小摇篮曲》 2.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 3.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声音。4.听乐曲,分别学做动作表演。5.完整地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表现的音乐形象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在课本上涂上颜色。6.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大提琴独奏《天鹅》
三、编创与活动: 最后结束部分:小结。第九课 飞呀飞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2.能准确地吹奏口风琴,用sol、re为歌曲《小蜜蜂》伴奏。3.能演唱并准确唱出四个唱名的歌。4.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 学 内 容 聆听《蜜蜂》 2.钢琴曲《蝴蝶》 3.歌曲《小蜜蜂》和《小乌鸦爱妈妈》 第 一 节 课 时: 13-1 教学内容;歌曲《小蜜蜂》聆听小提琴乐曲《蜜蜂》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的聆听,并能感受歌曲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听辨、感受、体验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问好、入座!发生练习。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导入。聆听歌曲《小蜜蜂》组织学生聆听的同时选放有关歌曲《小蜜蜂》的多媒体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分声部读一读歌词。]分小组进行歌表演,看那一组表演的合适,唱歌的效果好。
三、最后结束部分:小结。第 二 节 课 时: 13 —2 教学内容:歌曲《小乌鸦爱妈妈》钢琴曲《蝴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自编动作参与表演。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聆听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湖北黄冈地区的民歌。采用2/4拍、五声宫调式、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 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声音。2.听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分别学做动作表演。3.完整地聆听音乐,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表现的音乐形象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在课本上涂上颜色。4.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参与到乐曲的表现或歌曲的伴奏中。2.教师要提示根据乐曲和歌曲所描述的音乐形象,采用哪几件更合适,分组试一试效果,学生评价。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听唱法学会歌曲。2.启发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结合歌曲。提示:它们都在做什么?为什么?使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3.课本上标记了三种打击乐器;响板、沙球、三角铁,学生可以按着标记,敲一敲为配合演唱歌曲,还可以编创其它伴奏方式试一
三、欣赏聆听钢琴曲《蝴蝶》 1.完整地聆听钢琴曲。感受钢琴伴奏《蝴蝶》的生动形象。2.复听时让学生在课本上画线条,画出自己听到的蝴蝶。结束部分:小结。课后回顾: 第十课 跳起舞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聆听本课歌(乐)曲,使学生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与舞蹈。并通过维吾尔族舞蹈动作的学习实践,感受维族舞的美。2.学习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教 学 内 容 聆听《新疆好》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因为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歌曲的旋律、节奏较为复杂,不易记唱。提示:注意歌中是怎样歌唱新疆的?听了歌曲,你是想散步还是想跳舞? 2.复听时随着歌曲自由做动作。使学生不仅通过音乐的感染和教师的鼓励、调动,感受到音乐的欢快情绪,而且能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喜悦的心情。聆听《新疆舞曲》(第一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钢琴曲(可放在歌曲《新疆好》后面听赏)。使学生借助歌曲的感受联想,理解乐曲的表现。提示:听了这首乐曲,你仿佛看到什么? 2.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复听乐曲,可启发学生边听乐曲边做动作,用自己的体态动作表现乐曲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一个开火车去游览新疆风光的练习。即三声部节奏练习。学生试着读、拍出节奏,为节奏填上象声词,还可以变化节奏,写在下面的空格里。再读一读、拍一拍。2.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小组形成自己特色的组合,打击乐器任由各小组选用,然后一组组表演。可以构思:开着火车去新疆(一段节奏),演唱《新疆是个好地方》,再开着火车回家了。3.教师应鼓励各小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使每个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发挥每个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表演《新疆是个好地方》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2.以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带动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歌曲的每个字要唱清楚,因为是填词歌曲,有的字不好唱,教师要随时发现学生唱不清的地方。另外,歌中的衬词“乃”要唱的轻巧,不要唱得重而实。3.歌曲基本掌握之后,便可分组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原则是将学生分为四组,一组学生伴奏,其余三组学生唱歌,然后再轮换进行伴奏。2.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一号)是我国作曲家丁善德于1950年创作的。这部作品是将我国民歌曲调与西洋和声手法相结合的一个典型例子。丁善德(1911-1995)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昆山人。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改为国立音专)钢琴系 3.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 《新疆是个好地方》原是流传在新疆哈密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之一。情绪欢快活泼;歌词各段,或叙事、或描写,生动风趣,很有生活气息。演唱时,根据舞蹈的需要,把第二乐句的曲调作器乐演奏的引子和过门;引子作为起舞前的准备,过门在两段歌词之间插人,让表演者嗓音得到休息并进行舞蹈表演。这首热情的维吾尔族民歌,为2/4拍,五声宫调式,复乐段结构。歌曲以生动的歌词,历数美丽的新疆风光和富饶的物产与宝藏,抒发了新疆人民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真挚情感。维吾尔族和他们的音乐文化 维吾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维吾尔族有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文化艺术。文学的体裁、内容都十分丰富,如流传至今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等。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丰富多彩。流传极广的“阿凡提的故事”,至今为人们喜闻乐见。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在农村,结婚、节日、欢迎贵宾以及一切喜庆的日子,男女老幼都载歌载舞。维吾尔族的歌舞音乐主要有四种: ① 赛乃姆。一种庄重、稳健的舞蹈,②萨玛。一种比较古老而欢快的民间舞蹈。③纳孜尔库姆。吐鲁番、鄯善一带特有的一种风趣恢谐的民间歌舞。④来派尔。单人或双人歌舞,音乐轻快活泼。①“达斯坦”是一种有唱、奏、说的叙事套曲形式。②库夏克为民间弹唱音乐 ③“埃提西希”意为说唱。4.歌曲《我爱雪莲花》 《我爱雪莲花》是一首根据新疆哈萨克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2/4拍,一段体,大调式。曲调清新优美、明快活泼。新疆常用的节奏型的运用,表达了儿童热爱边防军,赞美边防军,立志学习边防军的真挚感情。哈萨克族和他们的音乐文化 哈萨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及木垒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居住在青海和甘肃毗邻新疆的地方。人口为1106276人(1990),使用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歌曲结构严谨,由上下两个乐句加一段副歌组成,音乐素材较为简练,运用既重复又有变化的手法。节拍比较自由,旋律轻快活泼,充分表现了在婚礼喜庆日子里,人们欢快的心情和热闹的气氛。第 一 节 课时14——1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培养能力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律动。2 新学期小结。3 复习上学期内容。二、基本部分:
1、聆听歌曲《我爱雪莲花》 表演《我爱雪莲花》 1.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为了充分感受歌曲的音调。教师可安排几次范唱,使学生学会用耳朵听,在跟唱中学会歌曲。2.教学前教师可采用图片、多媒体、电视等手段展示新疆风光及少数民族歌舞的场面给学生看。讲解边防军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小故事给同学们听,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3.启发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歌曲的情感、速度、力度的变化及结束句怎样处理更好等方面说出自己的意见。如结束句“我学边防军哟”可唱得稍慢些,在“哟”字后面停顿一下,适当地休止,再以原速热情地演唱,会使歌曲的表现更完整,更富有感染力。鼓励学生对歌曲的分析、赞赏他们的意见,使他们感到信任与被重视,激发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4.自编动作表演,可以开成一个具有新疆风格的联欢晚会。5.打击乐的使用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实践内容,练习编创不同的结尾,把权力交给学生。分组做一做,学生自我评价。2.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一号)A 完整地聆听歌曲。B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C 听歌曲分小组编创动作。D 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三 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第 二 节 课时:14——2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女声独唱《新疆好》,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 迪学生热爱大自然。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并和相比较,说 出旋律相似的地方。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2 复习歌曲。3 复习柯尔文手势。二 基本部分: 1、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 a 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课题是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B 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C 唱会歌曲后在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2、表演a 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新疆是个好 地方》 B 再听范唱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C 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再试着轻轻配 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D 分小组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三 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课后回顾: 期末复习15——1 内 容:第一课——第十课的歌曲;欣赏内容; 重难点:有感情充满自信独立演唱歌曲 准 备:琴 录音机 过 程:一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发声训练 二 复习歌曲,按课本顺序逐一演唱 三 最后总结; 期末测试 15-2 内 容:第一课——第十课的欣赏内容; 重难点:有感情充满自信独立演唱歌曲 准 备:琴 录音机 过 程:一 组织教学 1 师生问好 2 发声训练 二 复习欣赏曲,按课本顺序逐一演唱 三 进行测试:按照成绩单的先后顺序演唱歌曲; 笔试答题。最后总结 期末测试
16——1.2 教 学 目 标 了解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教 学 内 容 1.听辨歌(乐)曲。2.听辨音高,分辨唱名在键盘的位置。3.编创旋律。4.拍击节奏。5.背唱歌曲。第一项内容:定点跑 中心圆内六个小朋友面向六个点,每一个点都有一首歌(乐)曲名称。依次是《儿童团放哨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出发》、《狮王进行曲》、《蝴蝶》、《天鹅》。听老师播放歌(乐)曲录音,挑小朋友身上的数字,写出教师播放的顺序,看谁听得准。第二项内容:射箭 听老师弹奏一个音,用划线方式将带有唱名字头的箭连到键盘上的正确位置。(听辨前,教师应给一个标准音,也可以唱一唱这七个音)。第三项内容:跳格子 学生可先将格子填写唱名字头唱一唱。也可分组进行,一个同学“跳格子”由本小组的同学将她跳过的“唱名”连唱出来,无误者为优胜组。第四项内容:掷铅球 由一名同学或一组同学选择一条节奏拍击出来,由各一组同学裁定是否准确。看哪一人或哪一组拍击的准确。(全体同学分成三组,拍击节奏不可重复,先竞争一、二、三号再进行。)第五项内容:朋友跳 两人一组,教师事先写出1-6个号数竞争演唱曲目号数。课本上有六首歌曲,由左起依次是:《打花巴掌》、《小蜜蜂》、《采山》、《两只老虎》、《蜗牛与黄鹂鸟》。抓到号数的同学依次演唱歌曲,看哪一组同学做到有感情、有表现、完整地背唱歌曲。最后总结;发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