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读的十个寓言故事
班主任必读的十个寓言故事
一、班主任工作就和交朋友的道理一样
先看一个故事: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呢?”乌鸦叹了口气,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里的居民都不喜欢我的叫声,他们看到我就撵我,有些人还用石子打我,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会不受欢迎的。”
许多人总喜欢责怪别人,怪别人不喜欢他不欢迎他,怪环境不好,却总不愿意反省自己的为人举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欢迎。一个不经常反省自己而只会责怪别人和环境的人,不正和这只乌鸦一样吗?
由此看来,不被人讨厌是结交朋友的最好办法。做班主任也一样,学生不讨厌的班主任就是好班主任。
其实,做个好班主任并不难。可为什么很多班主任感觉难呢?主要是评价标准的问题,班主任工作是否成功,我看重一点:当遇见学生时,学生是否会微笑着向你走来。
二、做个无忧的班主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见一老农赶着驴子,驴欲啃路边的小麦,农夫喊:“尽想好事。”随手轻轻地给了驴一鞭。驴慢悠悠继续前行。见此情景,心羡老农——他太幸福了。
“尽想好事”,好事成真当然是幸福的。要是我们的学生都听话,按照我们的“吆喝”前行多好啊。“尽想好事”说出了驴的心声,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点好事想总比没有的好。只有心中有梦才会有前行的目标,才会有前行的动力。那就做个梦吧,做个有梦无忧的班主任。
三、班主任不做雕刻家,做个欣赏家
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成为雕塑,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一块石头却成为路边石,被人搬来搬去,还经常受到践踏、污损。路边石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三年前,我们曾经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差距,我心里特痛苦。”雕塑石头答道:“老弟,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曾经来了一个雕塑家,你不愿意改变,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它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着未来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而我身上呢?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这才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啊!”路边石听了这一席话,既惭愧,又后悔。
看完这个故事,千万不要认为我们想成为学生的“雕刻家”,对学生“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也不应盲目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一方面,我们是欣赏家,欣赏学生的每一个亮点;一方面,要引导、鼓励学生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四、追寻学生幸福的象征和感觉
一位国王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就派人四处去找一个感觉幸福的人,然后将他的衬衫带回来。
寻找幸福的人碰到人就问:“你幸福吗?”回答的总是说:不幸福,我没有钱;不幸福,我没亲人;不幸福,我得不到爱情„„就在他们不再抱任何希望时,从对面被阳光照着的山岗上,传来悠扬的歌声,歌声中充满了快乐。他们随着歌声找到了那个“幸福人”,只见他躺在山坡上,沐浴在金色的暖阳下。
“你感到幸福吗?”
“是的,我感到很幸福。”
“你的所有愿望都能实现?你从不为明天发愁吗?”
“是的。你看,阳光温暖极了,风儿和煦极了,我肚子又不饿,口又不渴,天是这么蓝,地是这么阔,我躺在这里,除了你们,没有人来打搅我,我有什么不幸福的呢?” “你真是个幸福的人。请将你的衬衫送给我们的国王,国王会重赏你的。” “衬衫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见过。”„„
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各有不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幸福其实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自我感觉,关键是如何把握这种象征和感觉。
同样的道理,班主任的育人目标就应该去追寻学生幸福的象征,追寻学生幸福的感觉。这种象征、感觉是什么?这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但我们知道,学生幸福的象征、学生幸福的感觉都写在学生的脸上。这需要班主任的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解读。
班主任育人目标就是——学生幸福的象征,学生幸福的感觉。
五、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有一则《井蛙归井》的寓言故事: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这样,它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原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样,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马尔比·D·马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其实,成功的要素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成功的教育方法是不容易学不到的,假如容易学得到的话,我想领导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让我们出去学习,专攻“点金之术”,那教育就简单了。故事给我们很好的启示,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必太在意与名家的不同。可能你会说:“井底之蛙,见识少,才会这样说。”或许你说得也没错,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等等,就看你看到哪一面。我看还是努力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须知,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六、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教育难题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极有启发。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很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马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
同一个学校,班主任的知识水平应该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教育效果的悬殊。积极的教育心态容易使教育成功,消极的教育心态必导致教育失败。于此,我们都有切实的体会。
七、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蹲下身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学生犯了错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这样的做法学生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有效。
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的行动。老师给予学生一分关爱,燃起学生一分自信。
切记,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八、班主任完美定律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不会让你感到意外吗?我们做过类似的傻事吗?曾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中,也许没有像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似的著名人物,但也不乏活得滋润、幸福、事业小有成绩的。我真的担心那些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现在是否真的就不成器了?
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面对学生应该怎样做呀?再看看下面的故事,我想会有答案。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故事中没提到母亲的答案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了个性的想象空间。我想母亲的答案一定很完美!
故事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教育思路,但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班主任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寻求“完美答案”的精神。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教育效果不一定好,至少不会伤害学生。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我们不一定会成为好班主任,起码我们不会平庸。
九、爱得多了也是一种伤害
有一个湖,叫天鹅湖,湖中有一个小岛,住着一个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渔翁摇船捕鱼,妻子养鸡喂鸭,除了买些油盐,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看到这群远方来客,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谁来拜访过。渔翁夫妇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渐渐地这群天鹅就和渔翁夫妇成了朋友。它们在岛上不仅敢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而且在老渔翁捕鱼时,它们随船而行,嬉戏左右。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往南飞,它们白天在湖上觅食,晚上在小岛上栖息。当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觅食的时候,老夫妇就敞开他们的茅屋让它们进屋取暖,并且给它们食物。这种关爱一直持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的时候冻死了。有时候爱得多了也是一种伤害,并且致命。
我们工作中有没有因“爱”给学生造成了伤害?总担心学生无法建立班级秩序,我们建立的班规;总担心学生做不好卫生,我们做出的榜样;总担心学生违规,我们的苦口婆心;总担心学生春游出问题,我们放弃了学生寻找春天的渴望;
这些“爱”,有的会伤害他们的心灵,有的会使他们心灵碎弱,有的会使他们逃避责任!太细心的“关爱”使他们无法面对现实。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就要接受社会的摔打。
十、班主任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朋友们!这个故事要用心去读。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它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里。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熏陶下,她总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有一次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过马路去丢雪糕纸。妈妈看着她走过去。然而一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她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当地人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一个果皮箱上都贴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相片。从此,那个城市成为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眶湿润了。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孩子上小学了。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老师找了他的母亲。她没有骂他,或者打他。临睡觉的时候,她对他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那么早出去,却还要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了日出。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傍晚,他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后来,孩子上初中了。有一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有严重的事件找她去学校。原来,儿子在课堂上偷看一本画册,里面有几张人体画!她的脑袋嗡了一下。和老师交换了意见后,她替儿子要回了那本画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第二天早晨,儿子在他的枕头上发现了那本画册,上面附着一封信:儿子,生命如花,都是美丽。所以一朵花枯了,很多年后,我们还能忆起;所以一个女人死了,千年后,我们还能怀念她的美丽,比如李清照,还有秋瑾。孩子,从美出发,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一件母亲给你织的毛衣,一个曾经为你弯腰系过鞋带的女孩„„有一天,你就会以你充满色彩和生命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的时候我给你讲的那个飞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人们爱她,因为她是天使„„
这位极聪明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人世啊。
让我们虔诚地把故事牢记在心,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孩子“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呵护那一点点光”永存心中,作为我们教育行为的准则.
第二篇:幼儿教师必读的十个寓言故事
幼儿教师必读的十个寓言故事
一、幼儿教师工作就和交朋友的道理一样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呢?”乌鸦叹了口气,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里的居民都不喜欢我的叫声,他们看到我就撵我,有些人还用石子打我,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会不受欢迎的。”
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成为雕塑,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一块石头却成为路边石,被人搬来搬去,还经常受到践踏、污损。路边石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三年前,我们曾经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理特别痛苦。”雕塑石头答道:“老弟,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曾经来了一个雕塑家,你不愿意改变,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它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这才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啊!”路边石听了这一席话,既惭愧,又后悔。
看完这个故事,千万不要认为我们想成为学生的“雕刻家”,对学生又是“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作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二、做个无忧的幼儿教师
一天,见一老农赶着驴子,驴欲啃路边的小麦,农夫喊:“尽想好事。” 随手轻轻地给了驴一鞭。驴慢悠悠继续前行。见此情景,心羡老农——他太幸福了。
“尽想好事”,好事成真当然是幸福的。要是我们的学生都听话,按照我们的“吆喝”前行多好。“尽想好事”这话不太好听,不管怎样,有点好事想总比没有的好。我们心中有梦才会有前行的目标,才会有前行的动力。那就做个梦吧:做个无忧班主任。
四、追寻幼儿幸福的象征和感觉
一位国王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就派人四处去找一个感觉幸福的人,然后将他的衬衫带回来。
寻找幸福的人碰到人就问:“你幸福吗?”回答总是说:不幸福,我没有钱;不幸福,我没亲人;不幸福,我得不到爱情……就在他们不再抱任何希望时,从对面被阳光照着的山岗上,传来悠扬的歌声,歌声中充满了快乐。他们随着歌声找到了那个“幸福人”,只见他躺在山坡上,沐浴在金色的暖阳下。
“你感到幸福吗?”“是的,我感到很幸福。”“你的所有愿望都能实现?你从不为明天发愁吗?”“是的。你看,阳光温暖极了,风儿和煦极了,我肚子又不饿,口又不渴,天是这么蓝,地是这么阔,我躺在这里,除了你们,没有人来打搅我,我有什么不幸福的呢?”“你真是个幸福的人。请将你的衬衫送给我们的国王,国王会重赏你的。”“衬衫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见过。”……
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各有不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自我感觉,关键是如何把握这种象征和感觉。
同样的道理,班主任的育人目标就应该去追寻学生幸福的象征,追寻学生幸福的感觉。这种象征、感觉是什么?这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但我们知道学生幸福的象征,学生幸福的感觉都写在学生的脸上。这需要班主任的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班主任育人目标就是——学生幸福的象征,学生幸福的感觉。
五、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这样,它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原来如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马尔比〃D〃马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其实,成功的要素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成功的教育方法是不容易学不到的,假如容易学得到的话,我想领导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让我们出去学习,专攻“点金之术”,那教育就简单了。故事给我们很好的启示,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必太在意与名家的不同。可能你会说:“井底之蛙,见识少,才会这样说。”或许你说得也没错,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等等,就看你看到那一面。我看还是努力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六、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教育难题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极有启发。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塞尔马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些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
同一个学校,班主任的知识水平应该说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很小。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教育效果的很大差异。积极的教育心态容易使教育成功,消极的教育心态必导致教育失败。在这方面应该说,我们有切实的体会.七、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蹲下身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学生犯了错事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这样的做法学生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的行动。老师给予学生一分关爱,然起学生一分自信。
切记,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八、幼儿教师完美定律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不会让你感到意外吗?我们做过类似的傻事吗?曾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中,虽没有像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似的著名人物,但也不乏活得滋润、幸福的,事业小有成绩的。我真的担心那些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现在是否真的就不成器了?
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面对学生应该怎样做呀?再看看下面的故事,我想会有答案。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故事中没提到母亲的答案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了个性的想象空间。我想母亲的答案一定很完美!
故事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教育思路,但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班主任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寻求“完美答案”的精神。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教育效果不一定好,至少不会伤害学生。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我们不一定会成为好班主任,起码我们不会平庸。
九、爱得多了也是一种伤害
有一个湖,叫天鹅湖,湖中有一个小岛,住着一个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渔翁摇船捕鱼,妻子养鸡喂鸭,除了买些油盐,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看到这群远方来客,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谁来拜访过。渔翁夫妇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渐渐地这群天鹅就和渔翁夫妇成了朋友。它们在岛上不仅敢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而且在老渔翁捕鱼时,它们随船而行,嬉戏左右。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往南飞,它们白天在湖上觅食,晚上在小岛上栖息。当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觅食的时候,老夫妇就敞开他们的茅屋让它们进屋取暖,并且给它们食物。这种关爱一直持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的时候冻死了。有时候爱得多了也是一种伤害,并且致命。
我们工作中有没有因“爱”给学生造成了伤害?总担心学生无法建立班级秩序,我们建立的班规;总担心学生做不好卫生,我们做出的榜样;总担心学生违规,我们的苦口婆心;总担心学生春游出问题,我们放弃了学生寻找春天的渴望;
这些“爱”,有的会伤害他们的心灵,有的会使他们心灵碎弱,有的会使他们逃避责任!太细心的“关爱”使他们无法面对现实。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就要接受社会的摔打。
十、幼儿教师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朋友们!这个故事要用心去读。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它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里。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熏陶下,她总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有一次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过马路去丢雪糕纸。妈妈看着她走过去。然而一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她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当地人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一个果皮箱上都贴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相片。从此,那个城市成为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眶湿润了。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孩子上小学了。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老师找了他的母亲。她没有骂他,或者打他。临睡觉的时候,她对他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那么早出去,却还要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了日出。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傍晚,他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后来,孩子上初中了。有一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有严重的事件找她去学校。原来,儿子在课堂上偷看一本画册,里面有几张人体画!她的脑袋嗡了一下。和老师交换了意见后,她替儿子要回了那本画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第二天早晨,儿子在他的枕头上发现了那本画册,上面附着一封信:儿子,生命如花,都是美丽。所以一朵花枯了,很多年后,我们还能忆起;所以一个女人死了,千年后,我们还能怀念她的美丽,比如李清照,还有秋瑾。孩子,从美出发,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一件母亲给你织的毛衣,一个曾经为你弯腰系过鞋带的女孩……有一天,你就会以你充满色彩和生命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的时候我给你讲的那个飞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人们爱她,因为她是天使……
这位极聪明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人世啊。
让我们虔诚地把故事牢记在心,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孩子“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呵护那一点点光”永存心中,作为我们教育行为的准则。
许多人总喜欢责怪别人,怪环境不好,怪别人不喜欢他不欢迎他,但他总不反省自己的为人举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欢迎。假如一个人不经常反省自己,只会责怪别人和环境,他就会和这只乌鸦一样,到处惹人讨厌。
由此看来,不被人讨厌是结交朋友的最好办法。做班主任也一样,只要学生不讨厌的班主任就是好的班主任。
做个好的班主任并不难。可为什么很多班主任感觉难呢?主要是评价标准的问题,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是否成功,我只看一点:当遇见学生时,学生是否会微笑着向你走来。
第三篇:班主任必读的十个寓言故事
(转载)班主任必读的十个寓言故事
一、班主任工作就和交朋友的道理一样
先看一个故事: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呢?”乌鸦叹了口气,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里的居民都不喜欢我的叫声,他们看到我就撵我,有些人还用石子打我,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会不受欢迎的。”
许多人总喜欢责怪别人,怪环境不好,怪别人不喜欢他不欢迎他,但他总不反省自己的为人举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欢迎。假如一个人不经常反省自己,只会责怪别人和环境,他就会和这只乌鸦一样,到处惹人讨厌。
由此看来,不被人讨厌是结交朋友的最好办法。做班主任也一样,只要学生不讨厌的班主任就是好的班主任。
做个好的班主任并不难。可为什么很多班主任感觉难呢?主要是评价标准的问题,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是否成功,我只看一点:当遇见学生时,学生是否会微笑着向你走来。
二、做个无忧的班主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见一老农赶着驴子,驴欲啃路边的小麦,农夫喊:“尽想好事。”随手轻轻地给了驴一鞭。驴慢悠悠继续前行。见此情景,心羡老农——他太幸福了。
“尽想好事”,好事成真当然是幸福的。要是我们的学生都听话,按照我们的“吆喝”前行多好。“尽想好事”这话不太好听,不管怎样,有点好事想总比没有的好。我们心中有梦才会有前行的目标,才会有前行的动力。那就做个梦吧:做个无忧班主任。
三、班主任不做雕刻家,做个欣赏家
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成为雕塑,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一块石头却成为路边石,被人搬来搬去,还经常受到践踏、污损。路边石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三年前,我们曾经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理特别痛苦。”雕塑石头答道:“老弟,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曾经来了一个雕塑家,你不愿意改变,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它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这才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啊!”路边石听了这一席话,既惭愧,又后悔。
看完这个故事,千万不要认为我们想成为学生的“雕刻家”,对学生又是“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作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四、追寻学生幸福的象征和感觉
一位国王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就派人四处去找一个感觉幸福的人,然后将他的衬衫带回来。
寻找幸福的人碰到人就问:“你幸福吗?”回答总是说:不幸福,我没有钱;不幸福,我没亲人;不幸福,我得不到爱情„„就在他们不再抱任何希望时,从对面被阳光照着的山岗上,传来悠扬的歌声,歌声中充满了快乐。他们随着歌声找到了那个“幸福人”,只见他躺在山坡上,沐浴在金色的暖阳下。
“你感到幸福吗?”
“是的,我感到很幸福。”
“你的所有愿望都能实现?你从不为明天发愁吗?”
“是的。你看,阳光温暖极了,风儿和煦极了,我肚子又不饿,口又不渴,天是这么蓝,地是这么阔,我躺在这里,除了你们,没有人来打搅我,我有什么不幸福的呢?”
“你真是个幸福的人。请将你的衬衫送给我们的国王,国王会重赏你的。”
“衬衫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见过。”„„
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各有不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自我感觉,关键是如何把握这种象征和感觉。
同样的道理,班主任的育人目标就应该去追寻学生幸福的象征,追寻学生幸福的感觉。这种象征、感觉是什么?这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但我们知道学生幸福的象征,学生幸福的感觉都写在学生的脸上。这需要班主任的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解读。
班主任育人目标就是——学生幸福的象征,学生幸福的感觉。
五、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有一则《井蛙归井》的寓言故事: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这样,它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原来如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马尔比·D·马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其实,成功的要素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成功的教育方法是不容易学到的,假如容易学得到的话,我想领导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让我们出去学习,专攻“点金之术”,那教育就简单了。故事给我们很好的启示,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必太在意与名家的不同。可能你会说:“井底之蛙,见识少,才会这样说。”或许你说得也没错,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等等,就看你看到那一面。我看还是努力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六、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教育难题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极有启发。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些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
同一个学校,班主任的知识水平应该说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很小。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教育效果的很大差异。积极的教育心态容易使教育成功,消极的教育心态必导致教育失败。在这方面应该说,我们有切实的体会.七、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蹲下身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学生犯了错事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这样的做法学生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的行动。老师给予学生一分关爱,然起学生一分自信。
切记,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八、班主任完美定律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不会让你感到意外吗?我们做过类似的傻事吗?曾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中,虽没有像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似的著名人物,但也不乏活得滋润、幸福的,事业小有成绩的。我真的担心那些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现在是否真的就不成器了?
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面对学生应该怎样做呀?再看看下面的故事,我想会有答案。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故事中没提到母亲的答案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了个性的想象空间。我想母亲的答案一定很完美!(补充答案:就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次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他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的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跨大洋的还是它们。”)
故事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教育思路,但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班主任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寻求“完美答案”的精神。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教育效果不一定好,至少不会伤害学生。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我们不一定会成为好班主任,起码我们不会平庸。
九、爱得多了也是一种伤害
有一个湖,叫天鹅湖,湖中有一个小岛,住着一个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渔翁摇船捕鱼,妻子养鸡喂鸭,除了买些油盐,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看到这群远方来客,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谁来拜访过。渔翁夫妇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渐渐地这群天鹅就和渔翁夫妇成了朋友。它们在岛上不仅敢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而且在老渔翁捕鱼时,它们随船而行,嬉戏左右。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往南飞,它们白天在湖上觅食,晚上在小岛上栖息。当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觅食的时候,老夫妇就敞开他们的茅屋让它们进屋取暖,并且给它们食物。这种关爱一直持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的时候冻死了。有时候爱得多了也是一种伤害,并且致命。
我们工作中有没有因“爱”给学生造成了伤害?总担心学生无法建立班级秩序,我们建立的班规;总担心学生做不好卫生,我们做出的榜样;总担心学生违规,我们的苦口婆心;总担心学生春游出问题,我们放弃了学生寻找春天的渴望;
这些“爱”,有的会伤害他们的心灵,有的会使他们心灵碎弱,有的会使他们逃避责任!太细心的“关爱”使他们无法面对现实。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就要接受社会的摔打。
十、班主任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朋友们!这个故事要用心去读。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它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里。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熏陶下,她总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有一次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过马路去丢雪糕纸。妈妈看着她走过去。然而一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她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当地人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一个果皮箱上都贴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相片。从此,那个城市成为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眶湿润了。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孩子上小学了。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老师找了他的母亲。她没有骂他,或者打他。临睡觉的时候,她对他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那么早出去,却还要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了日出。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傍晚,他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后来,孩子上初中了。有一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有严重的事件找她去学校。原来,儿子在课堂上偷看一本画册,里面有几张人体画!她的脑袋嗡了一下。和老师交换了意见后,她替儿子要回了那本画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第二天早晨,儿子在他的枕头上发现了那本画册,上面附着一封信:儿子,生命如花,都是美丽。所以一朵花枯了,很多年后,我们还能忆起;所以一个女人死了,千年后,我们还能怀念她的美丽,比如李清照,还有秋瑾。孩子,从美出发,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一件母亲给你织的毛衣,一个曾经为你弯腰系过鞋带的女孩„„有一天,你就会以你充满色彩和生命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的时候我给你讲的那个飞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人们爱她,因为她是天使„„
这位极聪明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人世啊。
让我们虔诚地把故事牢记在心,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孩子“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呵护那一点点光”永存心中,作为我们教育行为的准则。
第四篇:HR---必读的十个寓言故事 soft Word 文档
HR---必读的十个寓言故事
一、HR工作就和交朋友的道理一样
先看一个故事: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在树上休息。
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乌鸦叹了口气,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里的居民都不喜欢我的叫声,他们看到我就撵我,有些人还用石子打我,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
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会不受欢迎的。”
许多人总喜欢责怪别人,怪环境不好,怪别人不喜欢他不欢迎他,但他总不反省自己的为人举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欢迎。假如一个人不经常反省自己,只会责怪别人和环境,他就会和这只乌鸦一样,到处惹人讨厌。
由此看来,不被人讨厌是结交朋友的最好办法。做HR也一样,只要员工不讨厌的HR就是好的HR。
做个好的HR并不难。可为什么很多HR感觉难呢?主要是评价标准的问题,我们的HR工作是否成功,我只看一点:当遇见员工时,员工是否会微笑着向你走来。
二、做个无忧的HR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见一老农赶着驴子,驴欲啃路边的小麦,农夫喊:“尽想好事。” 随手轻轻地给了驴一鞭。驴慢悠悠继续前行。
见此情景,心羡老农——他太幸福了。
“尽想好事”,好事成真当然是幸福的。要是我们的员工都听话,按照我们的“吆喝”前行多好。“尽想好事”这话不太好听,不管怎样,有点好事想总比没有的好。我们心中有梦才会有前行的目标,才会有前行的动力。那就做个梦吧:做个无忧HR。
三、HR不做雕刻家,做个欣赏家
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成为雕塑,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一块石头却成为路边石,被人搬来搬去,还经常受到践踏、污损。路边石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三年前,我们曾经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理特别痛苦。”雕塑石头答道:“老弟,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曾经来了一个雕塑家,你不愿意改变,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它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这才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啊!”路边石听了这一席话,既惭愧,又后悔。看完这个故事,千万不要认为我们想成为员工的“雕刻家”,对员工又是“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事实上,每个员工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员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员工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员工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作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知缘斋主人
四、追寻员工幸福的象征和感觉
一位国王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就派人四处去找一个感觉幸福的人,然后将他的衬衫带回来。
寻找幸福的人碰到人就问:“你幸福吗?”回答总是说:不幸福,我没有钱;不幸福,我没亲人;不幸福,我得不到爱情„„就在他们不再抱任何希望时,从对面被阳光照着的山岗上,传来悠扬的歌声,歌声中充满了快乐。他们随着歌声找到了那个“幸福人”,只见他躺在山坡上,沐浴在金色的暖阳下。
“你感到幸福吗?”
“是的,我感到很幸福。”
“你的所有愿望都能实现?你从不为明天发愁吗?”
“是的。你看,阳光温暖极了,风儿和煦极了,我肚子又不饿,口又不渴,天是这么蓝,地是这么阔,我躺在这里,除了你们,没有人来打搅我,我有什么不幸福的呢?”
“你真是个幸福的人。请将你的衬衫送给我们的国王,国王会重赏你的。”
“衬衫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见过。”„„
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各有不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自我感觉,关键是如何把握这种象征和感觉。
同样的道理,HR的育人目标就应该去追寻员工幸福的象征,追寻员工幸福的感觉。这种象征、感觉是什么?这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但我们知道员工幸福的象征,员工幸福的感觉都写在员工的脸上。这需要HR的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解读。
HR育人目标就是——员工幸福的象征,员工幸福的感觉。
五、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就是最好的管理方式
有一则《井蛙归井》的寓言故事:
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
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这样,它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
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原来如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马尔比·D·马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其实,成功的要素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成功的教育方法是不容易学不到的,假如容易学得到的话,我想领导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让我们出去学习,专攻“点金之术”,那教育就简单了。故事给我们很好的启示,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不必太在意与名家的不同。可能你会说:“井底之蛙,见识少,才会这样说。”或许你说得也没错,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等等,就看你看到那一面。我看还是努力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六、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管理难题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极有启发。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马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的,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些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
同一个学校,HR的知识水平应该说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很小。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教育效果的很大差异。积极的教育心态容易使教育成功,消极的教育心态必导致教育失败。在这方面应该说,我们有切实的体会.七、管理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知缘斋主人
“蹲下身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员工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员工犯了错事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这样的做法员工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员工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教育要考虑到员工的可接受性。以关爱员工的态度教育员工,这样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员工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的行动。老师给予员工一分关爱,然起员工一分自信。
切记,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八、HR完美定律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员工,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不会让你感到意外吗?我们做过类似的傻事吗?曾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员工中,虽没有像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似的著名人物,但也不乏活得滋润、幸福的,事业小有成绩的。我真的担心那些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员工,现在是否真的就不成器了?
其实,每个员工都心存着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面对员工应该怎样做呀?再看看下面的故事,我想会有答案。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故事中没提到母亲的答案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了个性的想象空间。我想母亲的答案一定很完美!
故事没有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教育思路,但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HR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寻求“完美答案”的精神。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教育效果不一定好,至少不会伤害员工。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或许我们不一定会成为好HR,起码我们不会平庸。
九、爱得多了也是一种伤害
有一个湖,叫天鹅湖,湖中有一个小岛,住着一个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渔翁摇船捕鱼,妻子养鸡喂鸭,除了买些油盐,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看到这群远方来客,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谁来拜访过。渔翁夫妇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渐渐地这群天鹅就和渔翁夫妇成了朋友。它们在岛上不仅敢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而且在老渔翁捕鱼时,它们随船而行,嬉戏左右。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往南飞,它们白天在湖上觅食,晚上在小岛上栖息。当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觅食的时候,老夫妇就敞开他们的茅屋让它们进屋取暖,并且给它们食物。这种关爱一直持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的时候冻死了。有时候爱得多了也是一种伤害,并且致命。
我们工作中有没有因“爱”给员工造成了伤害?
总担心员工无法建立班级秩序,我们建立的班规;
总担心员工做不好卫生,我们做出的榜样;
总担心员工违规,我们的苦口婆心;
总担心员工春游出问题,我们放弃了员工寻找春天的渴望;
这些“爱”,有的会伤害他们的心灵,有的会使他们心灵碎弱,有的会使他们逃避责任!太细心的“关爱”使他们无法面对现实。员工生活在社会中,就要接受社会的摔打。
十、HR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朋友们!这个故事要用心去读。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它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知缘斋主人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里。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熏陶下,她总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有一次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过马路去丢雪糕纸。妈妈看着她走过去。然而一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她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当地人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一个果皮箱上都贴上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相片。从此,那个城市成为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眶湿润了。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孩子上小学了。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老师找了他的母亲。她没有骂他,或者打他。临睡觉的时候,她对他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那么早出去,却还要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了日出。她说:“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傍晚,他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后来,孩子上初中了。有一天,HR打来电话,说有严重的事件找她去学校。原来,儿子在课堂上偷看一本画册,里面有几张人体画!她的脑袋嗡了一下。和老师交换了意见后,她替儿子要回了那本画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第二天早晨,儿子在他的枕头上发现了那本画册,上面附着一封信:儿子,生命如花,都是美丽。所以一朵花枯了,很多年后,我们还能忆起;所以一个女人死了,千年后,我们还能怀念她的美丽,比如李清照,还有秋瑾。孩子,从美出发,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一件母亲给你织的毛衣,一个曾经为你弯腰系过鞋带的女孩„„有一天,你就会以你充满色彩和生命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的时候我给你讲的那个飞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人们爱她,因为她是天使„„
这位极聪明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们深爱着的人世啊。
让我们虔诚地把故事牢记在心,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孩子“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呵护那一点点光”永存心中,作为我们教育行为的准则。
第五篇:《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
《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其中每篇文字各有主题,不仅蕴含哲理,而且浅显易懂、饶有趣味,下面十个寓言故事带你细细体会,说不定你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
愚公移山
【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北山愚公长叹一声,回答说:“你太顽固了,顽固得一窍不通,你简直还不如那个寡妇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再增加了,还怕挖不平它吗?” 【寓意】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列子·汤问》
【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名叫邓林。邓林覆盖面积方圆达几千里。
【寓意】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也比喻自不量力。
两小儿辩日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汤问》
【大意】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离人最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最远,中午离人最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升的时候有车盖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盘子那样大,这不是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天气还是凉丝丝的,中午就热得像手伸到热水里,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寓意】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余音绕梁
【原文】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从前韩娥东去齐国,路上粮食吃完了,经过雍门时,就靠卖唱来换取食物。她走了以后,歌声的余音还在栋梁上久久萦绕,三天不断,附近的居民还以为她没有离开。
【寓意】形容歌声优美动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比喻诗文意味深长。
高山流水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弹琴。伯牙弹琴,内心向往登临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极了,巍巍峨峨就像泰山一样!”伯牙又转而心向滔滔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寓意】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纪昌学射
【原文】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有个人名叫纪昌,又来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盯住一个目标不眨眼睛的本领,然后才谈得上学习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朝天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双眼死死盯住织机的踏板。两年以后,即使锋利的锥尖刺到眼眶边,他都不眨一眨眼。于是就去告诉飞卫。飞卫说:“还不行,你必须练好眼力才可以学射箭。当你能练到把极小的物体看得很大,将模糊的目标看得很显著,那时候,你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牛尾巴毛拴住一只虱子,吊在窗口上,天天面朝南方目不转睛地瞪着它。十多天之间,虱子在眼中渐渐显得大了起来;三年之后,竟显得有车轮那么大。再看看其它东西,都如山丘一样。他便用燕国牛角加固的弓、楚国蓬杆制成的箭,朝虱子射去,利箭穿透虱心,而牛尾毛却没断绝。于是,纪昌又跑去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得跳将起来,拍着胸膛说:“射箭的奥妙你已经得到啦!” 【寓意】要练成一身真功夫,需要克服无数困难,付出无数心血和努力。
杞人忧天
【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列子·天瑞》(节选)
【大意】杞国有一个人担忧会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安身,因而憋得茶饭不进,睡眠不安的人。【寓意】比喻完全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歧路亡羊
【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节选)
【大意】杨朱的邻人丢失了一只羊,他率领全家老小,又请杨朱派童仆帮助一齐追寻。杨朱说:“哈!丢失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人回答:“岔路太多了。”追的人返回后,杨子问:“羊找到了吗?”邻人回答:“跑掉啦!”杨子问:“怎么会跑掉呢?”回答:“岔路上又有岔路,我不知道该往哪条路去找,所以只好回来了。”
【寓意】比喻事理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疑邻盗斧
【原文】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列子·说符》
【大意】有一个人丢失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家的儿子偷走了,看他邻居儿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斧子的;面部表情,像是偷斧子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所有的动作态度,无不像是一个偷斧子的人。不久,这个人在山谷里掘土,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子,第二天,他又看见邻家的儿子,动作和态度再也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人了。
【寓意】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齐人攫金
【原文】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列子·说符》
【大意】从前齐国有一个渴望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齐来到市场上,走进一家卖金子的店铺,抓起一块金子就跑。官吏捉住了他,责问道:“这么多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还偷人家的金子?”他回答:“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 【寓意】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