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范佩戴红领巾+行标准队礼比赛+主持稿
规范佩戴红领巾 行标准队礼比赛 主持稿
甲:尊敬的各位老师,乙:亲爱的少先队员们,合:大家上午好!
甲:又到了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的时节,乙:我们迎来少先队的第66个生日。
甲:我们的队旗迎风飘扬,星星火炬闪耀金光!
乙:我们的队鼓响彻云霄,少先队员神采飞扬!甲: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乙:行队礼,是我们向国旗致敬。甲:今天,我们相聚一起,乙:共度美好时光,绽放少先队风采。
乙:下面我宣布:永外实小•少艺校“我向国旗敬个礼”暨庆祝第66个建队节活动 合:现在开始!
现在请各评委老师就位
请()年级各中队按秩序进场
(《运动员进行曲》)全体立正
一分钟系红领巾计时开始!
全体立正,出旗敬礼
(《出旗曲》)音乐马上响起,待每队旗手脚步停止音乐再停 礼毕,全体唱队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第一段)请辅导员带领我们呼号。(护旗手将队旗展开)
面向队旗,全场队员举起右拳,待全场队员举拳,中队辅导员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全体队员:“时刻准备着!”
礼毕,退旗
——《退旗曲》音乐马上响起,待每队旗手脚步停止音乐再停 请()年级各中队按秩序进场 【结束语】
甲:敬爱的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乙:通过这次比赛,我们的红领巾越来越美了 甲:今后我们还要用文明的行为把红领巾装扮得更美!乙: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我们的红领巾变得更鲜艳!甲:今天,我们的系红领巾比赛到此结束。
第二篇:2011-2012学年“着装规范,队礼标准”活动通知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着装规范,队礼标准”比赛通知
一、比赛时间、地点:2012年3月2日上午早读和早操时间,操场。
二、参加人员及分组:全体同学参加。
①一、二年级分一组;②三、四年级分一组;③五、六年级分一组。
三、评委及工作人员安排:
(一)评委:组长:李翠云
1.一、二年级: 赖海燕黎锦才龙丽冰钟慧莹
2.三、四年级: 卢玉珍杨灶金范素芬冼显仪
3.五、六年级: 巫雪梅黄小燕郑仕敏翁泉娣
(二)工作人员:
场地:周国荣、李翠云、周志坤
横幅:周志坤
四、比赛内容:
1.站姿:精神抖擞,严肃认真,排队做到快静齐。两手伸直,手指绷直贴紧裤子两边,头微微抬起。师喊:立正,准备。每个动作要整齐,不能出现太多不相关的动作。(全班必须穿夏装校服,插班生除外)
2.戴红领巾:①师喊:一!生做:(翻领)。②师喊:二!生做:(统一一只手拿着已经折好的红领巾,双手捧好,捧的动作自己班统一,但全班同学捧的高度基本同一直线,)。③师喊:三!生做:(反手套在脖子上,两角拉齐动作不限制但要求全班统一)。④师喊:四!生做:(打结)。⑤师喊:五!生做:(把领翻好立正站好)。
3.敬队礼:①师喊:立正,敬礼!生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手在头上停留的时间是心中念一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时间长②师喊:礼毕。(统一把手放下)
4.呼号:①师举拳喊:准备着(与“着”字同时,同学们迅速照着教师的样子举拳。)师跟着喊: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②学生回答喊:时——刻——准备着!答完马上一起放下拳头。(教师不喊呼号和呼号完毕)
5.学生拍手诵读周开泉小学家庭礼仪歌谣。(正副班主任站前面面对学生拍手,能诵读也可以跟着诵读,除评委外其他副班主任必须到场参加)
五、比赛顺序:立正→准备→1、2、3、4、5→立正、敬礼、礼毕→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拍手诵读周开泉小学家庭礼仪歌谣。
六、本次活动流程:整理队伍→出队旗→唱队歌→比赛开始→宣誓→呼号→师生拍诵校园礼仪歌谣→活动结束。
德育组
2012-2-19
第三篇:说说升旗仪式时中队辅导员佩戴红领巾敬队礼的心情和感受
说说升旗仪式时中队辅导员佩戴红领巾敬
队礼的心情和感受
每当我在升旗仪式时,佩戴着红领巾和同学们一同面向国旗,庄严举起双手敬队礼的时候,总是感慨万千。
面向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二十一世纪,走向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职责,更是新时期少先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作为一名中队辅导员,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记得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陈海燕曾这样总结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不是农民,却要播种、耕耘和灌溉;不是医生,却要诊断、矫治和护理;不是军人,却始终伴随鼓点、号角和旗帜。这是一项有些人轻视、许多人漠视、所有人都说重要的工作。这是一项纯如望碧水,高如盘崇山,难如理乱丝的工作。这是一项天天都不能等待,月月都无法松懈、年年都没有了结的工作。”的确如此,在中队辅导员工作生涯中,我逐渐对此有了真切地体会,并迎来了新时期少先队员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我清醒地认识到:贯彻十八大精神,推进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陈旧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重要是身为中队辅导员的我们在观念、方法、理念上的转变,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模式,要形成新的教育思想,就应该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摸索,要转变教育观念,就应当在教育实验的探索之中,逐步升华与完善。
与学生谈心的策略
教学案例:
在今天的英语课后,班长向我反映,有个男同学默写英语单词不认真,现在已经被英语老师叫到了办公室。我赶紧跑到英语老师办公室去了解情况,刚走到门口就看到了英语老师正坐在办公桌前对站着的学生大声训斥的情景。起先那个男同学头偏向一边,到后来,他就正对着老师说了一句至今令我感到吃惊的话:我现在不想读书了,行不,老师?事后,我心里挺不是滋味。
下午放学后,我把他留了下来,面对面地坐在教室的前后排座位上。之前已经从班长那里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的我开始和他进行了一次谈心。
我首先肯定了他身上有许多优点:诚实纯朴,乐于助人,热爱集体,遵守纪律,是一个可爱的学生。虽然有些调皮,有些好动,也常挨批评,可在老师的心中,一直认为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今天在英语老师面前你竟然说不想读书了,这肯定是一时冲动的气话,是不是?他点了点头。于是我对他今天在英语课上的表现作了两个要求:一是主动找英语老师道歉;二是把今天默写的英语单词好好背熟,明天到老师那儿重默。
第二天下午我在办公室备课时,他进来递给我一张便笈,我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工整地写道:我刚刚去向英语老师道了歉,还重默了单词。我以后一定会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
案例反思: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磕磕碰碰的事情难免会发生,这些事情若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矛盾的扩大。教师要借助谈心这一方法,通过与学生语言和情感的交流,通过思想的碰撞搭建彼此信任的平台,从而达到互相理解、支持、配合的目的。当然,在与学生的谈心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尺度,注意有效策略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拿出诚心,蹲下身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拿出诚心,蹲下身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谈心,理性地分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下的错误,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及时准确地走教育和引导他们少弯路,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若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子,高高在上,动辄大声训斥,抑或食指相向,必然会激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上述案例中英语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警省。所以,在与学生谈心时,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改变教师本位的陈旧思维模式,诚心诚意,将心比心,相信学生也会被教师的真情打动。
二、理性分析,以理服人。事实上,任何一个成长中的孩子,缺点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在他们的身上同时也有某些闪光之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片面地看问题,既不能整天带着凸透镜放大他们身上存在的缺点,也不能整天带着凹透镜对他们身上存在的优点视若无睹,而应该在肯定他们优点的基础上,理性地帮助他们认识到其实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并帮助他们改掉这些缺点,以后少犯类似的错误。在这样理性的分析面前,既顾及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不会产生难以预料的抵触情绪。
三、尊重学生,耐心开导。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习,是与学生进行谈心的前提,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众所周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相当特殊,教育的过程也相当复杂,与学生谈心就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有礼貌地对待学生。严厉的责备和不适当的批评都会招致失败,甚至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当然,在此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事实证明,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四、抓住时机,及时沟通。教师与学生谈心必须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即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从时间上说,若当时学生正处在“火头”上,与其谈心他们会产生抵触情绪,往往什么也听不进去;若等到花儿也谢了,那就错失了时机,黄花菜都凉了,谈心也就失去了意义。对此,教师与学生谈心在时机上要拿捏住火候,时机非成熟时不谈也罢。从地点和环境上说,选择一个恰当地点和环境,尤其是对性格倔强或理解问题相对比较偏激的学生来说,这意味着教师对他们的尊重,这是给他们面子,显然这将更有利于师生之间将心比心地沟通,更有利于因势利导与解决问题。
五、言传身教,以德感人。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身教胜于言教,为人师者,尤其是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平时务必要有一股浩然之气,做到为人师表,凡事躬亲示范,把关爱的阳光和雨露洒向学生,温暖学生,滋润学生,凭自身的善言善行和高尚品德去影响学生,逐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这样在与学生谈心之际,我们说出来的话才会有理有据且底气十足,学生才会听得进去,才愿意并乐意与我们沟通。倘若平时为人师者形象不正,加之方法不当,动辄以威逼手段盛气凌人,抑或常以叫家长到学校的方式来赢得学生的敬畏,不仅使谈心毫无所获,甚至会适得其反。
总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就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就要积极地掌握好与学生谈心方式方法。只要适时适地地运用与学生谈心的有效策略,并真正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融合,就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