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我觉得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就应是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基于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一、营造融洽的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教学中,与学生拉近距离、多交流,寻求与他们的认同点,找突破口,情感方法等全面关注他们,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以此为起点,给适当的任务,促其自学,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目标和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他们,让学生们真正感觉到学有所获,引起兴趣,并在其中体味到快乐。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取得好的效果。
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打造快乐高效的课堂,要做到知识容量、广度、深度、技能训练达要求,课堂上注重过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释疑针对性强,收获全方位,课前准备很重要。平时备课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参,还应广泛的收集资料,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富有激情的导入课堂,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信号,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巧设问题激发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做到不走神、认真听讲,积极地动脑思考。
四、注重学生自我展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
注重分小组进行探讨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尽量做到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且能够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勤思考、敢发言、勤发言,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培养其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使课堂效果更高效。
第二篇: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早就告诫我们:“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这为我们指明了新课改的方向,即初中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只有这样,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构建美的课堂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由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转换为指导学生的“开放式学习”。同时,教师的观念也要改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起和谐民主、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奠定共同基础,又要承认差异,兼顾个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才能。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学生自主参与、师生平等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有效的语文课堂应是诗意的、和谐的、精彩的。教师必须确立“平等对话”、“民主教学”和“美的创造”等意识,打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对意境优美的课文,要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对于常识性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部分到整体,逐一概括出常识性知识要点,并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参照阅读,以下加深对常识性知识的理解。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特点,挖掘学科中的美,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融入诗画的境界,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具有灵动生命力的课堂,是具有个性张扬的课堂,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课堂。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多维发展。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小手林立,一改往日的语文课堂就是几个好学生的“天堂”的局面。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道德和价值观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注重问题意识
初中语文教学要打造高效课堂,要吃透新课标,弄清课本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要组织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再把这些问题按学习的层次归类整理,然后据此组织学生研讨。采用“质疑导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踊跃发言,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对于初中教师来说,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它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重视问题性,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亮丽的风景。例如,上课伊始,老师提出两个问题:①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一个垮塌下来的大石头挡住去路,你是想办法搬掉大石头,还是绕路行走?②假如你居住在半山腰,前面有大山挡住了你的视线和出路,你是选择挖掉屋前的大山,还是选择搬家?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发表针锋相对的看法。教师借势导入: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的做法――《愚公移山》。
三、采用合作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地践行这些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展合作学习,就是把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小组内每个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
第三篇: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 兴盛小学
范蓉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高效率的课堂,就是学生能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完成既定目标,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都得以提升。那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就这一问题,我先后阅读了《201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洋思中学、杜郎口初中和昌乐二中等教学成功模式,他们的成功经验给了我启示和思考。但他们的经验我不能照搬,否则就会是邯郸学步。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面对大部分留守学生,他们知识面窄,阅读量少,且又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又怎样将新课程理念与高校课堂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呢?我凭借自己几年来的教学体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为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课堂的高效将无从谈起,立足现阶段农村教育现状,我曾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高效。
一、语文课堂的高效离不开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所以我很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每当接任新的语文教学工作,我都会对学生做语文学习动员工作,调动学生长期关注语文、自觉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写在前面》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改变学生以往认为学习只是在课堂上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未进课堂已与语文相伴。记得我刚从学校毕业时就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以致让学生的学习盲目而被动。同时我还对学生强调语文学习对自身当前与以后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既可丰富自己又可成就自己。从教几年来,我在教学中真切的感受到良好的学习态度带给学生的成长和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并非朝夕之功,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也不忘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员引导,让学生时刻以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迎接语文学习。
二、课堂的高效离不开课前的准备。初中生已有小学六年的语文知识储备,并初步养成了学习语文的一些习惯。针对学生情况,首先是工具书的准备。我会要求每个学生必备一本工具书——字典,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字典这一工具书必不可少。其次是课前学习的准备。即是要强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我会针对不同的文体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刚开始老师必须给予预习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养成自己课前独立预习的习惯。作为语文老师,我不上没有经过学生预习的课。我坚持让学生的预习成为一种学习语文的习惯。最后就是良好学习状态的准备,即是要求学生要全身心投入课堂,做好课堂上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积极大胆地解疑质疑的准备。所以,我认为课堂的高效需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课前准备。
三、课堂的高效离不开老师的有效组织。首先,老师的有效组织体现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切的感受到学科的挑战性,要想上好一堂课,老师的课前准备十分关键。课堂上老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心灵的倾听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乐于去学,主动去学。并适时以恰当的姿态和语言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其次,老师的有效组织体现在清晰的课堂环节上。我的语文课堂一般分为三个板块:1,课前预习汇报(8分钟)。
2、根据学案,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4分钟)。
3、总结反思、巩固迁移(8分钟)。我力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学习,我只是给予引导和指正,着力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总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清晰的课堂环节有益于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
我自在本班实施高效课堂以来,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和习惯大有改变,学习自觉性有所提高。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尽管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工作不尽完美,我相信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份希望。就让学生拥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一路前行吧!
以上是我在高效课堂中所做的一点尝试,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第四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八鱼中学 王倩
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是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字词入手,扫除语言障碍
新课标要求教师“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学生阅读文本,首先遇到的是语言障碍。因此,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首先是要抓好常规预习,从字词人手,扫除语言障碍。常规预习主要是指标记课文段落,划出生字新词,解释关键词语,尤其是成语意思,摘录文中令你最欣赏的句子,然后在摘录本上抄写或默写字词,并在课堂上检测。
二、阅读入手,理解课文内容
重视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要求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呢?笔者的做法有三:一是默读方式,要求学生必须两手捧着书读,默读时嘴里不能出声;二是默读时限,规定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400字为合格,不少于500字为良好,不少于600字为优秀,并且每次都给学生记成绩;三是默读要求,要求学生默读时应做到眼看、脑想、笔动,真正做到“用心读书”,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
三、朗读入手,体味作者情感
朗读有助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新课标高度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扫除语言障碍、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就应指导学生从朗读人手,体会作者情感。笔者的做法有二:一是要求学生朗读时应做到字正腔圆,即普通话咬字要准确,吐字要清晰,声音要洪亮,朗读要流利,并且应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确定朗读的语速与语调;二是指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副词与动词、形容词,散句与整句,长句与短句,议论与抒情以及不同标点符号的朗读要求,让学生意识到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是可以通过朗读体会出来的。
四、教材入手,掌握预习程序
新教材的编排有助于学生掌握预习程序。“导读提示”是本单元教材的学习指南,课文中的注释便于学生扫除语言障碍,课文后的习题提示学习要求。教师应该认识到“导读提示”、课文中的注释与课文后的习题并不仅仅是用来指导教师的教,还可用来指导学生的学。因此,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就应从教材人手,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程序:初读课文前,阅读“导读提示”,明确课文学习要求;初读课文时,寻找出生字新词,并能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行扫除语言障碍;课文阅读后,应根据课文后的思考练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情感,检查预习效果。
五、质疑入手,学会创新思维
高度重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笔者的做法有三:一是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质疑语句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二是依据文学作品主题的多元性原理,引导学生质疑主题,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三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能提别人所没有提的,能问书上所没有问的。魏书生先生在教学中,总是恰当地设计让学生提出一定问题的情景,故意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决情景中所出现的问题,形成学生认识“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探究。
六、评价入手,培养鉴赏能力
新课标高度重视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应从评价人手,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笔者的做法有三:一是评价题目,根据作者的命题鉴赏课文的主题;二是评价词句,鉴赏作者遣词造句的表达技巧;三是评价结构,鉴赏作者谋篇布局的能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从评价人手,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还能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学生能够从三种评价、鉴赏中学习作者的命题方法;遣词造句的表达技巧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
七、表达入手,进行语言内化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此,我们教师应要求学生善于活化课文的语言,并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因此指导学生预习时,教应从表达人手,进行语言内化。笔者的做法有四:一是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是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课文描写精彩的段落;四是要求学生能够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与感悟。可以说,这样的语文预习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钻研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交际与合作能力。
此外,初中学生的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但持久性不够,因而,培养学生语文预习能力,除了应重视语文预习方法的指导外,还应重视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通过肯定、表扬等激励性措施来激发学生预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具有持久性。
第五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研室 张培臣
一、模式的总体表述:
1.导学与自学 2.研讨与探究 3.总结与评价
二、模式的具体内容:
1、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
现代文阅读要着力训练和培养初中生四个层次的基本阅读能力。(1)提取信息:从文本中获取信息。(2)整体感知:形成对文本内容、结构、情感的整体感知或概括。(3)形成解释:利用文本信息和个人经验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论。(4)做出评价:对文本内容或形式做出合理评价。利用文本相关信息解决相应情境中的问题。
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程序结构,可以表述为“检查自学——整体感知——分析品味———拓展感悟——总结评价”五个基本环节。
(1)检查自学
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包括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生字词的掌握、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和对文章的情感、态度的感受。
(2)整体感知
学生根据问题阅读课文,问题的提出应立足于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抓住文章的线索、摸清文章的思路、初步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筛选出表达文章主旨和寄寓作者思想的精要语段。
(3)分析品味
在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深入到文本的内部具体分析文章所使用的材料,理解文章的选材和剪裁、结构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来完成。
品析文章中精妙的语言,根据不同文体的语言特征,选择重要的语段或语句引导学生反复的阅读,深刻体会语言的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准确、严密、生动)。
(4)拓展感悟
引导学生基于对文本加深理解的“悟”,由文本到文外,由文本到生活,扩大知识面,丰富语文积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完成以上几个任务的重要前提是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朗读课文,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能把朗读作为理解和感悟文本的附庸,语文课堂要充满朗朗书声,读书的方式要根据需要灵活多变,除朗读外,还要有默读、跳读、浏览等。(5)总结评价
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以上五个基本环节体现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基本活动和心理变化,对应于“感知文字符号——形成基本概念——开展复杂思维活动——产生联想、想象和评价”的基本阅读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教学过程,从整体看,整体感知、分析品味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从局部看,有时又析中有品,品中有悟,相互交融。
2.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 初中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1)掌握文言词语。(2)理解文言句子。(3)把握文言内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程序结构,可以表述为“检查自学——朗读课文——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总结评价”五个基本环节。
(1)检查自学
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包括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生字词读音的掌握和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2)朗读课文 从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和初步读出情感等方面提出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读书方式指导学生读书,并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3)掌握文言词语
要求学生结合文意解释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文言实词重点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现象,一般了解词类活用现象。培养学生理解词语时的语境意识。
(4)理解词句
要求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章的意思,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质疑问难相结合,完成对文章的翻译。通过对典型文言句子的翻译训练,掌握翻译方法。同时指导学生一般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的特点和用法。
(5)把握文意
分析、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接受感情熏陶,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古为今用。
(6)总结评价
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上五个基本环节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出发,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基本活动和心理变化,强调文言的诵读与积累,重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在加强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1)必须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但不是孤立的字词训练,更不是古汉语知识的机械重复训练,在整体阅读中积累才是文言文学习的普遍规律。
(2)文言文教学也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的提高,但不能违背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
3.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1)明确目标
根据学年(学期)的作文训练计划,明确本次作文训练的具体目标。作文训练计划的制订要与正常的阅读教学进度结合起来,突出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文体特点以及不同文体的教学重点。做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2)指导技法
提供典范的文章片断,总结出可操作性较强的相应技法,让学生有法可循。(3)研讨题目
围绕训练重点研讨具体的训练题目,让学生在写作之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方向明确。(4)限时训练
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任务。(5)专题训练。
除进行整篇作文的写作训练外,还要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专题训练,比如“审题”、“拟提纲”,记叙文的片段描写(写人、写景、记事,特别是细节描写),议论文论点和分论点的确立、材料(论据)的选取和使用、结构的安排等。
4.作文讲评课教学模式(1)回顾目标,总体评价 师生共同回顾训练的目标,提高讲评的针对性。然后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作文的优点和缺陷。
(2)展示范文,取其所长
展示典型的学生优秀例文(优美片断),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优秀作文的长处,给学生提供可供学习的范例。
(3)出示病例,研讨修改 出示典型的病例,学生分组讨论、修改,然后交流。教师要明确操作性较强的修改方法。这也是作文评讲课质量高低之所在。
(4)相互交流,独立修改
组内相互交流,提出各自的修改意见,个人根据同伴提出的不同意见修改自己的文章。注重作文的生活化训练,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做到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和个性化表达。作文训练中应该避免一味强调技巧训练,忽视生活方面的积累、体验和思考的现象。
201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