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树上有颗果子,叫呵护心灵

时间:2019-05-13 13:1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的树上有颗果子,叫呵护心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的树上有颗果子,叫呵护心灵》。

第一篇:教育的树上有颗果子,叫呵护心灵

教育的树上有颗果子,叫呵护心灵

上小学时,最怕是四年级数学老师——“马老虎”,他姓马,很厉害,所以同学们就叫他“马老虎”。一上他的课,大家都是胆战心惊,大气不敢出。他那双冒着寒光的圆眼睛扫到哪里,哪里更是一片死一样的寂静。同学们都清楚一旦触了“马老虎”的霉头,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他的巴掌打得真的很疼很疼。

可是,就有那么一天,一向循规蹈矩的我偏偏栽倒了“马老虎”的巴掌里。那节课,马老师指名让同学们背循环小数的定义。大家都屏住呼吸,悄悄地往下缩着自己的身子,唯恐点到自己的名字,当时的气氛紧张到了冰点。“史凤玲,你背---”,一声充满了威严与冷漠,没有一丝感情色彩的声音,在寂静的快要窒息的教室里响起,而那声音对我尤其刺耳。我像被判了死刑的人一样“轰”的一下子全蒙了。战战兢兢的站起来,浑身哆哆嗦嗦像筛糠一样,记得牢牢的循环小数的定义霎时忘的一干二净------“啪”一声巨大的响声在我的头上绽开了花,只见“马老虎”圆瞪着双眼怒视着我,手里还挥舞着给我施刑的武器——数学教科书。难堪、委屈、害怕-----众多的情绪一起向我袭来,像一把锋利的钻头拧搅着我幼小但却很敏感的心灵,泪水在眼眶了不争气的涌了出来。更让我无法忍受的是,下课后几个成绩优秀的同学对我肆无忌惮的嘲讽:“哎,xxx,老师刚才打的可疼?”然后是一阵起哄的恶意狂笑-----那次,或许是马老师的教学生涯里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但从此在我的心灵里却深深地烙下了伤痕。老师缺乏尊重的举动,同学们幸灾乐祸的讥笑让我在自卑的泥潭里一度无法自拔。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在人所有的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尊重。”而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该“像对待花瓣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呵护学生的心灵”。又有人说:“严师出高徒!”马老师那样对待学生或许是他另一种爱的方式——严格。但作为老师当你用一种错误的方式表达你的爱时,稍不留意就会伤害一颗稚嫩的心灵。

现在的我,已经在教育的路上行走十几个春秋。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也曾生过气,发过怒,但更多的时候,我会告诉自己: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有一颗需要呵护的心灵。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仅是教学上的成绩斐然,更应该成为学生心灵的守护神。

在教育上,我或许不能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但我却一直朝着好老师的方向努力。我认为一个好老师不仅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新颖的教育方式,而且有着火一样的热情,天一样的胸怀,太阳一样的普洒大爱。一位好老师不仅在教学上锐意进取、富于创新,而且能够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对即将做的事,对未来充满信心。一位好老师更应该明白孩子的心,有的天真,有的懂事,有的坚强,有的脆弱,决不能轻易伤害和践踏。

让孩子的教育远离害怕,让孩子心中始终洒满阳光始终充满快乐,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是作为人师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始终不渝的追求。

第二篇:教育要呵护孩子心灵

教育要呵护孩子心灵

广州市妇联近日发布的《广州市反家庭暴力情况研究报告》显示,社会公众对家暴的危害性认识仍有不足,超过六成被访者认为打孩子不是家暴。对家庭暴力存在认知误区的人们,一次又一次成为伤害事件的主角。

在许多家长看来,“收拾”不听话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殊不知,家庭暴力不仅带给孩子身体上的伤害,还给他们留下难以消弭的精神创伤。忽视孩子主体性,将孩子看成一个“欠管教”的客体,这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教育观念,说到底就是教育功利化、工具化的产物。卢梭曾经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一些习惯替子女做主的家长,需要从“暴力育人”走向“爱的教育”。

要实现“天经地义”到“一次都不能有”的转变,固然需要家长们价值排序的更新,也离不开坚实的制度支撑和社会支持。一方面,要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落到实处,发挥制度应有的效力;另一方面,全社会要塑造对家庭暴力“零容忍”的态度,对“打孩子”坚决说不、果断喊停。只有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孩子们才会免除“家暴之痛”.

第三篇:我的教育故事用爱和尊重呵护学生的心灵

我的教育故事

———用爱和尊重呵护学生的心灵

开学伊始,拿到学生名册后,有的老师就开始“恭喜”我了,说是我们班有个全校的“名人”——杨福良,上至学校领导,下到每一个普通的教职工,都对他们的情况有所了解。他学习成绩是班级里的倒数一二,但是却经常做伴违反校规校纪,还没真正见面,心里对他们隐隐地有灰色的印象。

开学第一天,我们正式见面了,对于这个名人可是用心地多观察了一番。初见之下,不象我想象中的吊儿郎当、不知好歹。他进入教室后端坐于教室,时而用企盼的目光看看我。见此情景,对他们的看法有所改观,这也是个希望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得到老师关注的孩子。

升入六年级后不久的一次大扫除时,杨福良非常积极,弄得一身灰尘,把教室打扫干净。在当结束时,我对他的行为进行大肆表扬:他积极参加劳动,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当时他是一脸笑容。事后我又与他单独谈心。“在新的学期,你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每个同学都重新认识了你,知道你们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为了集体不怕自己吃苦受累。可是当你们违反纪律,给班级扣了分,抹了黑,同学们会怎么看你呢?”他想了想,低下了头。“老师,我知道以前我们有违纪的记录,同学们对我们都有看法,在新的学期里,我们会让同学们对我们另眼相看的。”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自尊心,充分发挥班主任爱的力量,能有效地保护待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的生活中,我经常抓住他这样转瞬即逝的细节对他们进行表扬。现在虽然他们还是会被记录,但违纪的次数已经明显的减少了。每个待进生的不少言行隐藏着许多可贵的闪光点。班主任的责任就是要用爱心去发掘出言行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教师的种种善意的期待和关爱中,增强自信并走向成功。

时间就在这样平淡的日子中慢慢地过着,杨福良的身上也在悄悄地发生着一些变化,我对他的看法有了鲜艳的色彩。那些原来“恭喜”过我的老师,再见面时常常会说两句“他现在懂事了,感觉整个人都长大了。看来他们还挺买你的帐的。”听了这些,我心里也是美滋滋地,听到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肯定,看到自己的学生进步,每个老师都会衷心喜悦。但我也知道,这两个同学身上还有许多工作要我去做。一天下晚自习,忽然听到教室传来歌声,循声望去,在杨福良方向传来的,他的脸红了,神态有些不自然。于是我把他单独留了下来,请他对这个声音做个解释。他眼神闪烁地说自己什么也不知道,看到他的表现,我知道他心里也在矛盾着,既想保持自己这一阶段的表现,又对自己的错误有些愧疚。于是我对他说:“最近一段时间,你以自己的表现在改变着同学们对你的看法。前几天遇到你以前的班主任,她还表扬了你。说你有很大的进步,每一个老师都在关注你的成长。刚才的声音老师听到了,班里的同学也听到了,我想你自己也听见了。现在要晚睡了,你先回宿舍,希望明天早晨你能告诉我。”他疑惑地看了我一眼,低下头走了。第二天早晨,我早早地来到教室,远远地看到杨福良慢慢地心神不定地向着教室走来,到了教室门口,快速地看了我一眼又低下了头,嗫嚅着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带MP3到学校来,您原谅我吧。”说完,自己把MP3交给我。我意味深长地对他说:“首先,老师谢谢你的坦诚,主动告诉老师这件事情;其次,老师欣赏你承认错误的勇气,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努力地去改正错误,老师相信以后你能更加地约束好自己,努力做到更好。”他不好意思的红了脸。在周六的早晨,我把MP3还给了他,并微笑着对他说:“你的东西你做主,相信以后你会知道怎么做的。”杨福良郑重地点了点头。以后他真的没有再带不应该带的物品到学校来。

学生犯了错误后,气氛一般都很凝重,如果老师一开始就批头盖脸地把他训斥一顿,那样谈话就无法开展下去,因为学生会感自己没有得到尊重,他的心态就会收缩,想办法进行自我保护,如果用尊重、坦诚和信任去换取学生的信任,学生向老师敞开了心扉,老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以便对症下药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是情感上的纽带,是教育的动力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马卡连柯曾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多的尊重一个人。”在待进生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尤其要注重感情倾斜,用爱与尊重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平等地关爱和激励着这个孩子,关注他们一小步小步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面对待进生,我们不难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地引导其改变。当看到他们不断进步时,我们是欣喜的,感到自己的爱心没有白费,总算是有了起色。但也要明白,每一名待进学生都需要做长期、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当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面临他们不可预料的一再反复时,班主任要一如既往、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给以关注和期望。犯了错误,要细心地教导,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明白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感受到爱,努力地去争取,改错是更好地成长。

第四篇:霞浦五中2015年“呵护心灵,拥抱幸福”心理健康教育周领导小组名单

霞浦五中2015年心理健康教育周领导小组名单

长:陈瑞招副组长:王新用组

员:王

陈灿坤

李含瑞各位年段长

各位班主任 霞浦县第五中学2015年5月22日

第五篇:育人应从呵护心灵开始 王琳 2010.3.24 《咸阳日报.教育周刊》

育人应从呵护心灵开始

王 琳

自从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之后,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几乎已经绝迹了。但是,平静的校园,不知何时却陷入了另外一种伤害——“软伤害”。教师对学生的讽刺之言、谩骂之声,似乎不绝于耳,让人听了伤心,看着无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畸形的现象?究其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不科学。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客观存在,促使许多学校只片面地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学校对班主任、科任教师的量化考核,主要集中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上,并与教师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在此状况下,“软伤害”就成了教师用来打击后进生、荡平课堂教学障碍的唯一利器,而且乐此不疲。

二、教师只注重教书,不重视育人。面对上级、学校的各种量化考核,教师的工作压力加大。为了完成各种考核指标,学校、教师就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往往却忽视了德育教育和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做,仅仅把教育当作职业来做。没有真正的领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以至于“软伤害”泛滥,摧残着学生的心灵,扭曲着学生的灵魂。

三、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学生,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追求的目标。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父母的溺爱、家庭的裂变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不知道自己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这些学生的纪律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会成为科任教师“软伤害”的直接对象和第一受害人。这种“软伤害”的结果,就是把这些学生过早地拽出

书本、拽出课堂、拽出学校,抛入了形形色色的社会。

那么,如何减少对学生的“软伤害”呢?首先,国家应不断地加强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其次,学校在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时,应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进行,不能唯分数论成败,以成绩排座次。再次,作为学生,应时时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真正的懂得自尊、自爱,真正做到自立、自信和自强。最后,教师应在教书的同时,把育人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更应把教育作为一种崇高的事业来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来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就应该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育人应尽量从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开始,抚慰学生受伤的灵魂,矫正学生失衡的心理,积极维护学生的尊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教会学生勇敢的直面困难、正视挫折,战胜自我,走向自强。(作者单位:永寿县仪井中学)(E)①

下载教育的树上有颗果子,叫呵护心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的树上有颗果子,叫呵护心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