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际交往自我评价
人际关系自我评定量表
吴宏梅
请你仔细阅读下列16个问题。每一个问题后面,各有a、b、c三种答案,请你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任选其一。
1.在人际关系中,我的信条是 a.大多数人是友善的,可与之为友的。b.人群中有一半是狡诈的,一半是良善的,我将选择良善者而
交友。
c.大多数人是狡诈虚伪的,不可与之交友的。2.最近我新交了一批朋友,这是 a.因为我需要他们。b.因为他们喜欢我。
c.因为我发现他们很有意思,令人感兴趣。3.外出旅游时,我总是 a. 很容易交上新朋友。b. 喜欢一个人独处。
c 想交朋友,但又感到很困难。4.我已经约定要去看望一位朋友,但因为太累而失约了,在这种情况下,我感到 a.这是无所谓的,对方肯定会谅解我。b.有些不安,但又总是在自我安慰。c,很想了解对方是否对自己有不满意的情绪。5.我结交朋友的时间通常是 a.数年之久。
b.不一定,合得来的朋友能长久相处。c 时间不长,经常更换。
6.一位朋友告诉我一件极有趣的个人私事,我是 a.尽量为其保密,不对任何人讲。b.根本没有考虑过要继续扩大宣传此事。c 当朋友刚一离去随即与他从议论此事。7.当我遇到困难时,我 a.通常是靠朋友解决的。
b.要找自己可信赖的朋友商量办。c 不到万不得已时,绝不求人。8.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觉得 a.他们大都喜欢来找我帮忙。b.只有那些与我关系密切的朋友才来找我商量。c 一般都不愿意来麻烦我。9.我交朋友的一般途径 a.经过熟人的介绍。b.在各种社交场所。
c 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并且还相当困难。10.我认为选择朋友的最重要的品质是 a.具有能吸引我的才华。b.可以信赖。c.对方对我感兴趣。11.我给人们的印象是 a.经常会引人发笑。
b.经常在启发人们去思考。c.和我相处时别人会感到舒服。12.在晚会上,如果有人提议让我表演或唱歌时,我会 a.婉言谢绝。b.欣然接受。
c 直截接了当拒绝。
13.对于朋友的优点缺点,我喜欢 a.诚心诚意地当面赞扬他的优点。b.会诚实地对他提出批评意见。c.既不奉承,也不批评。14.我所交的朋友
a.只能是那些与我的利益密切相关的人。b.通常能和任何人相处。
c.有时愿与同自己相投的人和睦相处。15.如果朋友和我开玩笑(恶作剧),我总是 a.和大家一起笑。b.很生气并有所表示。
c 有时高兴,有时生气,依自己当时的情绪和情况而定。16.当别人依赖我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 a.我不在乎,但我自己却喜欢独立于朋友之中。b.这很好,我喜欢别人依赖于我。c.要小心点!我愿意对一些事物的稳妥可靠持冷静、清醒的态度。
各题的记分标准如下: 1.a、3;b、2;c、1。2.a、1;b、2;c、3。3.a、3;b、2;c、1。5.a、3;b、2;c、1。6.a、2;b、3;c、1。7.a、1;b、2;c、3。8.a、3;b、2; c、1。9.a、2;b、3;c、1。10.a、3;b、2;c、1。11.a、2;b、1;c、3。12.a、2;b、3;c、1。13.a、3;b、1;c、2。14.a、1;b、3;c、2。15.a、3;b、1;c、2。
16.a、2;b、3;c、1。
根据你所选定的答案,找出相应的分数,将16个题的得分数累加起来。这个总分数值大致可以评定你的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如果你的总分在38-48之间,说明你的人际关系是很融洽的,在广泛的交往中你是很受众人喜欢的。如果你的总分在28-37之间,说明你的人际关系并不稳定,有相当数量的人不喜欢你,如果你想受人爱戴,还得作很大的努力。如果你的总分在16-27之间,说明你的人际关系是不融洽的,你的交往圈子确实是太小了,很有必要扩大你的交往范围。篇二:请对你人际交往作出自我评价
请对你人际交往作出自我评价,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我个人来说对人宽容,为人真诚。有足够的幽默风趣的言行,与人交往谦虚,待人和气,尊重他人。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能够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恭维取得成就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但还有很多的不足,做事和对人都还不太自信,性格较内向,不太与人交往。胆怯的心理,生性内向、腼腆的不善于主动和同学交流,不爱在人多的场合表现自己,不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所以,作为大学生应该多多参加课外互动活动,锻炼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简述人际关系的原则?
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是要意识到他人的存在,理解他人的感受,既满足自己,又尊重别人。下面有几个重要的人际关系原则:
1、人际关系的真诚原则。真诚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金钥匙,因为真诚的人使人产生安全感,减少自我防卫。当然,这样做也会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完全把自我包装起来是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的。
2、人际关系的主动原则。主动对人友好,主动表达善意能够使人产生受重视的感觉。主动的人往往令人产生好感。
3、人际关系的交互原则。人们之间的善意和恶意都是相互的,一般情况下,真诚换来真诚,敌意招致敌意。因此,与人交往应以良好的动机出发。
4、人际关系的平等原则。任何好的人际关系都让人体验到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如果一方受到另一方的限制,或者一方需要看另一方的脸色行事,就无法建立起高质量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在个人的发展中起到举重轻重的角色,本人觉得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因人而异”对真诚的人首先做到真诚以待,其实有些人觉这样特别爱吃亏!但是我想说的是当你以真诚的心来对待真诚的人的时候,他也将以真诚的心来对待你; 3.什么是人际知觉,他包括那些内容,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这种知觉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以各种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交际行为批人们在交往中相互接触和交换的言语、态度与动作,包括礼节、交谈、表情、援助、侵犯等行为。在感知这些行为的基础上,借助思维的作用,使人们感知到自己与他人之间建立某种关系:友好的、一般的或对立的,并有与此相对应的情感。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彼此发生频繁的人际知觉,使彼此在心理上相近和相似,于是形成友好的情感。如果人们在交往中彼此发生一些利害冲突的人际知人际知觉淡薄,于是形成一般的关系和情感。管理人员应当与职工进行一定的人际交往,通过友好的人际关系,建立相应的关系和情感。这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邻近性;接近且相悦
时空的接近且互不讨厌非常有利于建立人际关系。因为彼此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久,交往的机会多,会最终导致友谊关系的建立。
●熟习性;
●相似性;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情况在同性朋友之间尤为明显。其一,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易于参加相似的社会活动。在这些共同参加的活动里,他们有更多交往机会,按“接近且相悦”原则,他们也更容易成为朋友。其二,在较多的交往机会中,如果发现彼此的价值观、社会态度相一致,双方会产生一种社会增强作用。●互补性;主要是指心理特性相反者的互补。比如,有强烈支配欲的人不容易和同性格的人相处(一山不能容二虎),但却可以和顺从性格的人相处很好。脾气急躁的人喜欢和性情温和的人相处。此类情况在异性朋友之间尤为明显,所谓“刚柔相济”。
这种互补作用通常发生在交往程度很深的友谊中。
●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是指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暴露给对方。自我表露是一个强有力的“信任”表征,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可以增加他人对自己的喜欢。
自我表露具有扩散效应,可以引发对方也做自我表露,从而增进相互的了解、信任以及感情上的接近。
●个人条件。
5.你在本课程学习中收获了什么,对本课程讲授者有何建议?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任何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交往是必然的。在社会心理学上,人际交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动态 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 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 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 仅意味着大学生在校园内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为他们走向 社会、进行角色转换,进一步社会化作必要的心理、行动上 的准备。与他人相处需要付出自己的真心诚意,彼此做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面对同学/朋友不自私,不虚伪。相处的时候付出自己的真心诚意。宽容可以使你我的关系更加融洽、理解可以使彼此的感情更近一点。
要学会从内心深处去尊重他人,首先必须能客观地评价别人,能找得出别人的优点,你会发现你的亲人、朋友、同事、上司或下属身上都有令你佩服、值得你尊重的闪光之处。你会发自内心去欣赏和赞美他们,你会在行为上以他们的优点为榜样去模仿他们。这时你就会发自内心去尊重和欣赏他人,你就达到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换个角度想,若有人对你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毫不虚假的欣赏和尊重,你肯定会由衷地喜欢他(她)们并与他(她)们真诚相待)。
一个懂得用欣赏人、尊重人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会过得很愉快,别人也会同样的欣赏和尊重他。对老师的建议: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重要综合素质之一,而课外体育活动开放、提倡相互交流、促进性格开朗的特质和氛围制造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观、提高交际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与进一步推进。建议老师积极开展健康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外业余时间,运用各种健康娱乐互动的方法,以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高运动水平、丰富业余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娱乐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课外娱乐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和巩固课堂上学得的知识技能从而促进认知能力、道德品质的提高,使当代大学生具备更为完善的开拓精神与创新意识。健康的课外互动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个性重要途径之一;是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活跃高校校园气氛、促进校园和谐的重要手段。篇三:请对你人际交往作出自我评价
对艺术创作过程的认识及体会
一、艺术创作的认识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表现为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艺术体验包含三部分: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创作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艺术创作是我们对客观生活的主观认识和能动创造,是主客体的遇合和主客观的统一。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我们才能从中生发出独特的感受激发出强烈的感情,提炼出深刻的思想,创造出鲜活的形象,从而真实的放映生活的本质。
二、艺术创作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作品是由内容与形式两个要素构成的。在艺术理论中,长期以来把“内容决定形式”看作是一个现实主义创作必须遵循的规律。这种说法似乎已经过时间的检验,毋庸置疑。20世纪初, 形式主义倾向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中崭露头角,在造型艺术领域内,克莱夫·贝尔和洛杰·弗莱都是上世纪西欧具有代表性的形式主义理论家。贝尔的《艺术》中提出“有意味的形式”①,全面肯定了绘画艺术的精髓全在于形式结构之中,而内容、情节都无关紧要。内容与形式问题,在我国80年代以来艺术理论界的争论有增无减。自吴冠中先生的《内容决定形式?》一文发表后,理论面临着实践的挑战。二十多年来,随着唯美艺术品和各种观念艺术在艺术市场上的兴起,人们似乎进入了一个艺术创作过程的自觉状态,淡忘了艺术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一些艺术品以取悦部分富裕人的审美情趣为能事,以华丽的形式与材料表现苍白的内容与情节。作为艺术创作过程的两个构成要素,内容与形式在艺术品中哪一个更为重要。我们不妨作一下探讨。
三、艺术创作的源泉
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是由可触、可视的形体、色彩等构成的。从宏观的角度看,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的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首先造就了属于特定时代的艺术家,而且,不管艺术家自身怎样离群索居,他仍然是属于社会的人,是属于社会生活这个有机体上一
个活生生的细胞。因此,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产品,就不可能不反映这个特定的社会、特定的时代,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形式,也就不可能不为社会存在所决定。
这里要弄清艺术与生活的这种关系,即生活对艺术的先决地位,并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为它们不是同一事物,不是统一体内的两个方面。我们肯定生活与艺术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是因为它们之间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而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此,生活本身不等于艺术的内容。艺术内容不是客观存在着的生活,而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反映,它仅仅是一种意识、一种审美意识,它来自客观而不是客观自身。因此,在艺术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能被误认为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进而推演出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作为一种意识的艺术内容,在没有形成艺术作品之前当然还是假定的、非现实的,当它需要回转到客观时,那就必须借助于物质材料来加以体现。而这种体现的方式,就是所谓艺术的形式。正如艺术的内容来自客观一样,艺术的形式也同样来自于客观,而非内容产生出来,从中足见客观存在既是艺术内容的源泉,也是艺术形式的源泉。
绘画创作素材需要在生活中积累,经常画生活速写的习惯是搞好创作的基础,不少创作题材都是在速写中萌生的。因此,要经常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多画速写,以捕捉生动感人的形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以我国著名已故女画家周思聪创作的《人民和总理》这幅作品为例,作者在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就曾多次深入灾区,从生活中发掘大量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品和刻苦、执著的奉献精神,使学生受到教育。
观察能力是与创造能力同步发展起来的,没有观察也就难以更好地想象,观察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矗如表现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观察到最能代表城市风光和最能表达自己心愿的那一面。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加之在具体构图时的情绪和想象,就会产生有明显个性差异的作品。这时要引导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作充满自信,使得在观察、感受、创作中得到乐趣和满足。生活中的美往往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每个画家对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偏爱,形成这种偏爱是有多种原因的。除了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外,画家的情感和各种修养形成的感受能力也是重要因素。喜好和表现方式也因人而异。我开始 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从我们民族文化中吸收营养。油画引进后,要成为中国的油画,这个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议题了。其实,我觉得争论的意义远不如实践更实际些。
四、油画艺术创作的体会
油画是从西方传来的画种,传入中国以后已发展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油画创作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及学术含量,尤其具象写实绘画,包括严格的形、体积塑造、色彩调配、边缘线处理、质感透视、解剖、层次问题、韵律、节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再现大自然,而且要经过主观提炼、酿造、让灰色具有浑厚、宁静、优雅、高贵的品相,有透明的色彩效果,把一切都融进清沁而温馨的色调中,在绘制过程中力求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而让人体会到一种潜在的诗意以及来自东方的艺术修养,以呼之欲出的真实感过滤掉我们意识里的杂质而成为一种纯粹的静观,追求整体风格呈现出“精神性”的审美意蕴。
作为绘画主体的作者本人要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和审美素质而努力。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就是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的艺术作品。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修养:首先要有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先进的世界观决定着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格调与品味;科学的审美观使我们正确的把握艺术审美的标准,去追求更高更理想的艺术境界;还要积累丰厚的文化素养,学识素养能帮助艺术家从整体上提高创作的境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艺术表现力;丰富的生活积累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材料和前提条件。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以及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能力是绘画创作中必须培养的。不同的绘画语言会体现不同的绘画格调和风格。风格更多地体现在艺术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和艺术气质,在运用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时所形成不同于他人的艺术风貌,而格调则是这种个人的艺术风貌所具有的美学品格,是渗透在作品中的意蕴和情调。评判一件作品“品味格调”的高低,主要是看该作品中有益与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须具备独立的美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平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与存在的实质价
值,在创作中不论你选择怎样的题材,使用怎样的技巧,透过平实的视觉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怀、忠于自己的绘画理想和崇高的审美理想才是最重要的。
任何艺术作品都包含着概括和简化的因素,是否能做到得心应手的简化,是衡量一个艺术家素质高低的标准.色彩的表现最能体现艺术家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是通过强化色彩和制造特定色调来实现的.风格是创造的结果,模仿是形成风格的大忌.参考文摘:
章文熙 《美术创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3)
一、艺术创作的认识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表现为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艺术体验包含三部分: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创作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艺术创作是我们对客观生活的主观认识和能动创造,是主客体的遇合和主客观的统一。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我们才能从中生发出独特的感受激发出强烈的感情,提炼出深刻的思想,创造出鲜活的形象,从而真实的放映生活的本质。
二、艺术创作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作品是由内容与形式两个要素构成的。在艺术理论中,长期以来把“内容决定形式”看作是一个现实主义创作必须遵循的规律。这种说法似乎已经过时间的检验,毋庸置疑。20世纪初, 形式主义倾向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中崭露头角,在造型艺术领域内,克莱夫·贝尔和洛杰·弗莱都是上世纪西欧具有代表性的形式主义理论家。贝尔的《艺术》中提出“有意味的形式”①,全面肯定了绘画艺术的精髓全在于形式结构之中,而内容、情节都无关紧要。内容与形式问题,在 我国80年代以来艺术理论界的争论有增无减。自吴冠中先生的《内容决定形式?》一文发表后,理论面临着实践的挑战。二十多年来,随着唯美艺术品和各种观念艺术在艺术市场上的兴起,人们似乎进入了一个艺术创作过程的自觉状态,淡忘了艺术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一些艺术品以取悦部分富裕人的审美情趣为能事,以华丽的形式与材料表现苍白的内容与情节。作为艺术创作过程的两个构成要素,内容与形式在艺术品中哪一个更为重要。我们不妨作一下探讨。
三、艺术创作的源泉
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是由可触、可视的形体、色彩等构成的。从宏观的角度看,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的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首先造就了属于特定时代的艺术家,而且,不管艺术家自身怎样离群索居,他仍然是属于社会的人,是属于社会生活这个有机体上一个活生生的细胞。因此,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产品,就不可能不反映这个特定的社会、特定的时代,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形式,也就不可能不为社会存在所决定。
这里要弄清艺术与生活的这种关系,即生活对艺术的先决地位,并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为它们不是同一事物,不是统一体内的两个方面。我们肯定生活与艺术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是因为它们之间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而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此,生活本身不等于艺术的内容。艺术内容不是客观存在着的生活,而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反映,它仅仅是一种意识、一种审美意识,它来自客观而不是客观自身。因此,在艺术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能被误认为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进而推演出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作为一种意识的艺术内容,在没有形成艺术作品之前当然还是假定的、非现实的,当它需要回转到客观时,那就必须借助于物质材料来加以体现。而这种体现的方式,就是所谓艺术的形式。正如艺术的内容来自客观一样,艺术的形式也同样来自于客观,而非内容产生出来,从中足见客观存在既是艺术内容的源泉,也是艺术形式的源泉。
绘画创作素材需要在生活中积累,经常画生活速写的习惯是搞好创作的基础,不少创作题材都是在速写中萌生的。因此,要经常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多画速写,以捕捉生动感人的形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以我国著名已故女画家周思聪创作的《人民和总理》这幅作品为例,作者在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篇四:人际关系自我评定量表
人际关系自我评定量表
(此量表仅供参考)
1.在人际关系中,我的信条是: a.大多数人是友善的,可以与之交友。b.人群中有一半是狡诈的,一半是善良的,我将选择与善良者交友。c.大多数人是狡诈的,不可与之交友。2.最近我新交了一批朋友,这是因为: a.我需要他们。b.他们喜欢我。
c.他们很有意思,令人感兴趣。3.外出旅游时,我总是: a.很容易交上新朋友。b.喜欢一个人独处。
c.想交朋友,但感到很困难。4.由于疲倦而失约,我感到: a.无所谓,对方会谅解我。b.有些不安,但总是自我安慰。c.很想知道对方是否对自己有不满情绪。5.我与朋友的友谊通常能够持续: a.数年之久。
b.不一定,合得来就长久相处。c.时间不长。
6.一位朋友告诉我一件有趣的私事,我会: a.为其保密。b.不想扩大宣扬。
c.他一离开,马上将此事告诉别人。7.当我遇到困难时: a.靠朋友解决。
b.与可靠的朋友商量解决。c.不到万不得已,决不求人。8.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他们会: a.喜欢找我帮忙。
b.只有密友才会找我商量。c.一般都不会来麻烦我。9.我交朋友的途径是: a.经熟人介绍。b.社交场合。
c.必须经过长时间,而且很困难。10.我认为选择朋友,需要关注的最重要的品质是: a.有吸引我的才华。b.值得信赖。
c.对方对我感兴趣。11.我给人们的印象是: a.经常引人发笑。
b.经常启发人们思考问题。c.与我相处,别人感到很舒服。12.在晚会上,有人提议我表演节目,我会: a.婉言谢绝。b.欣然接受。c.直接拒绝。
13.对于朋友的优缺点,我喜欢: a.诚心当面赞扬他的优点。b.诚恳地提出批评意见。c.既不奉承,也不批评。14.我所结交的朋友:
a.只是那些与我利益密切相关的人。b.通常能够与任何人相处。c.愿意同自己相投的人相处。15.如果朋友对我做恶作剧,我会: a.和大家一起笑。b.很生气并有所表示。
c.有时生气,有时高兴,随情绪而定。16.别人依赖我时,我认为: a.我不在乎,喜欢自己独立于朋友之中。b.这很好,喜欢别人依赖我。c.要小心,持冷静、清醒的态度。
各题选择项的分值分布:
1-3 2 1;2-1 2 3;3-3 2 1;4-1 3 2; 5-3 2 1;6-2 3 1;7-1 2 3;8-3 2 1; 9-2 3 1;10-3 2 1;11-2 1 3;12-2 3 1; 13-3 1 2;14-1 3 2;15-3 1 2;16-2 3 1。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指导语:本量表共 28 个问题,每个问题选“是”(打√)或 “ 否 ”(打×)回答。请你认真完成。然后参看后面的记分方法,对测验结果作出解释。1.对于自己的烦恼有苦难言。是 否 2.和生人见面时感觉不自然。是 否 3.过分羡慕和妒忌别人。是 否 4.与异性交往太少。是 否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是 否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是 否 7.时常伤害别人。是 否 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是 否 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是 否 10.极易受窘。是 否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是 否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是 否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是 否
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是 否 15.总是尽力使别人欣赏自己。是 否 16.暗自思慕异性。是 否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是 否 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是 否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是 否 20.瞧不起异性。是 否 21.不能专注地倾听。是 否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倾诉。是 否 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是 否 24.被异性瞧不起。是 否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是 否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是 否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是 否 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与之相处。是 否 打“√”的得0分,打“×”的得1分。
人际沟通的十三个小技巧 ? 赞美具体化
? 给对方没有期待的评价 ? 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 适度指出别人身上的变化 ? 当一个捧人的角色 ? 与自己对比 ? 逐渐增强的评价 ? 似否定 , 实肯定
? 信任刺激 ? 见到、听到别人谈论他自己得意的事时要赞美 ? 记住对方特别的日子或特别的事情 ? 了解别人的兴趣和爱好,投其所好 ? 从否定到肯定的评价
呈现下列案例,学生总结人际交往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1)小铭和几个同班同学组织成立了互助学习小组,他们每天都要在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一学期以后,小组中每个人的学习成绩都提高了。(2)美美是个很可爱的女孩,她的父母很疼爱她,为了安全,从小父母就不允许美美与别的孩子一起玩。现在,美美已经上学了,同学们发现她的脾气很怪。(3)王朝有很多缺点,有的同学不怎么喜欢他。后来王朝与班里的几个同学成为了好朋友,他经常征求这些同学对自己的看法,他们都毫无保留地指出了王朝存在的缺点。王朝根据同学的意见逐渐改掉了自己的缺点,成为大家喜欢的学生。篇五:人际交往自我评定量表
人际交往自我评定量表
转载自 923917969 转载于2009年10月22日 10:57 阅读(15)评论(0)分类: 新东方 举报
请你仔细阅读下列16个问题,每一个问题后面,各有三个答案,请你按照自
己的真实情况任选其一。
1、在人际中,我的信条是: a.大多数人是友善的,可与之为友的; b.人群中有一半是狡诈的,一半是友善的,我将选择友善的而交友; c.大多数人狡诈虚伪是的,不能之为友。
2、最近我交了一批朋友,这是: a.因为我需要他们; b.因为他们喜欢我; c.因为我发现他们很有意思,令人感兴趣。
3、旅行时,我总是:
a.很容易交上新朋友; b.喜欢一个人独处; c.想交朋友,但又感到很困难。
4、我已经约定要去看望一位朋友,但因为太累而失约了。在这种情况下,我 感到: a.这是无所谓的,对方肯定会谅解我; b.有些不安,但又总是在自我安慰; c.很想了解对方是否对自己有不满意的情绪。
5、我结交朋友的时间,一般是: a.数年之久; b.不一定,合得来的朋友能长久相处; c.时间不长,经常更换。
6、一位朋友告诉我一件极有趣的个人私事,我是: a.尽量为其保密,不对任何人讲; b.根本没考虑过要扩大宣传此事; c.当朋友刚一离去,随即与他人议论此事。
7、当我遇到困难时,我: a.通常是靠朋友解决的;
b.要找自己可信赖的朋友商量办; c.不到万不得已,决不求人。
8、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觉得: a.他们大都喜欢来找我帮忙; b.只有那些与我关系密切的朋友才来找我商量; c.一般人都不愿意来麻烦我。
9、我交朋友的一般途径是: a.班级; b.通过各种社团活动;
c.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并且还相当困难。
10、我认为选择朋友最重要的品质是: a.具有吸引我的才华; b.可以信赖;
c.对方对我感兴趣。
11、我给人们的印象是: a.经常会引人发笑;
b.经常在启发人们去思考问题; c.和我相处时别人会感到舒服。
12、在晚会上,如果有人提议让我表演或唱歌时,我会: a.婉言拒绝; b.欣然接受;
c.直截了当地拒绝。
13、对于朋友的优缺点,我喜欢: a.诚心诚意地当面赞扬他的优点; b.会诚实地对他提出批评意见; c.既不奉承,也不批评。
14、我所结交的朋友:
a.只能是那些与我利益密切相关的人; b.通常能和任何人相处;
c.有时愿与同自己相投的人和睦相处。
15、如果朋友和我开玩笑(恶作剧),我总是: a.和大家一起笑; b.很生气并有所表示;
c.有时高兴,有时生气,依自己当时的情绪而定。
16、当别人依赖我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 a.我不在乎,但我自己却喜欢独立于朋友之中; b.这很好,我喜欢别人依赖我; c.要小心点!我愿意对一些事物的稳妥可靠持冷静、清醒的态度。
各题评分标准 1:3,2,1 2:1,2,3 3:3,2,1 4:1,3,2 5:3,2,1 6:2,3,1 7:1,2,3 8:3,2,1 9:2,3,1 10:3,2,1 11:2,1,3 12:2,3,1 13:3,1,2 14:1,3,2 15:3,1,2 16:2,3,1 总分介于38—48之间,说明你的人际关系很融洽,在广泛的交往中你很受众
人喜欢;
28—37之间,说明你的人际关系并不稳定,有一定数量的人不喜欢你,如果
你想受人爱戴,还要做很大努力; 16—27之间,说明你的人际关系不融洽,你的交往圈子太小了,很有必要扩
大你的交往范围。
第二篇:请对你人际交往作出自我评价
对艺术创作过程的认识及体会
一、艺术创作的认识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表现为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艺术体验包含三部分: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创作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艺术创作是我们对客观生活的主观认识和能动创造,是主客体的遇合和主客观的统一。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我们才能从中生发出独特的感受激发出强烈的感情,提炼出深刻的思想,创造出鲜活的形象,从而真实的放映生活的本质。
二、艺术创作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作品是由内容与形式两个要素构成的。在艺术理论中,长期以来把“内容决定形式”看作是一个现实主义创作必须遵循的规律。这种说法似乎已经过时间的检验,毋庸置疑。20世纪初, 形式主义倾向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中崭露头角,在造型艺术领域内,克莱夫·贝尔和洛杰·弗莱都是上世纪西欧具有代表性的形式主义理论家。贝尔的《艺术》中提出“有意味的形式”①,全面肯定了绘画艺术的精髓全在于形式结构之中,而内容、情节都无关紧要。内容与形式问题,在我国80年代以来艺术理论界的争论有增无减。自吴冠中先生的《内容决定形式?》一文发表后,理论面临着实践的挑战。二十多年来,随着唯美艺术品和各种观念艺术在艺术市场上的兴起,人们似乎进入了一个艺术创作过程的自觉状态,淡忘了艺术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一些艺术品以取悦部分富裕人的审美情趣为能事,以华丽的形式与材料表现苍白的内容与情节。作为艺术创作过程的两个构成要素,内容与形式在艺术品中哪一个更为重要。我们不妨作一下探讨。
三、艺术创作的源泉
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是由可触、可视的形体、色彩等构成的。从宏观的角度看,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的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首先造就了属于特定时代的艺术家,而且,不管艺术家自身怎样离群索居,他仍然是属于社会的人,是属于社会生活这个有机体上一个活生生的细胞。因此,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产品,就不可能不反映这个特定的社会、特定的时代,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形式,也就不可能不为社会存在所决定。
这里要弄清艺术与生活的这种关系,即生活对艺术的先决地位,并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为它们不是同一事物,不是统一体内的两个方面。我们肯定生活与艺术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是因为它们之间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而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此,生活本身不等于艺术的内容。艺术内容不是客观存在着的生活,而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反映,它仅仅是一种意识、一种审美意识,它来自客观而不是客观自身。因此,在艺术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能被误认为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进而推演出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作为一种意识的艺术内容,在没有形成艺术作品之前当然还是假定的、非现实的,当它需要回转到客观时,那就必须借助于物质材料来加以体现。而这种体现的方式,就是所谓艺术的形式。正如艺术的内容来自客观一样,艺术的形式也同样来自于客观,而非内容产生出来,从中足见客观存在既是艺术内容的源泉,也是艺术形式的源泉。
绘画创作素材需要在生活中积累,经常画生活速写的习惯是搞好创作的基础,不少创作题材都是在速写中萌生的。因此,要经常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多画速写,以捕捉生动感人的形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以我国著名已故女画家周思聪创作的《人民和总理》这幅作品为例,作者在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就曾多次深入灾区,从生活中发掘大量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品和刻苦、执著的奉献精神,使学生受到教育。
观察能力是与创造能力同步发展起来的,没有观察也就难以更好地想象,观察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矗如表现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观察到最能代表城市风光和最能表达自己心愿的那一面。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加之在具体构图时的情绪和想象,就会产生有明显个性差异的作品。这时要引导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作充满自信,使得在观察、感受、创作中得到乐趣和满足。
生活中的美往往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每个画家对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偏爱,形成这种偏爱是有多种原因的。除了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外,画家的情感和各种修养形成的感受能力也是重要因素。喜好和表现方式也因人而异。我开始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从我们民族文化中吸收营养。油画引进后,要成为中国的油画,这个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议题了。其实,我觉得争论的意义远不如实践更实际些。
四、油画艺术创作的体会
油画是从西方传来的画种,传入中国以后已发展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油画创作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及学术含量,尤其具象写实绘画,包括严格的形、体积塑造、色彩调配、边缘线处理、质感透视、解剖、层次问题、韵律、节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再现大自然,而且要经过主观提炼、酿造、让灰色具有浑厚、宁静、优雅、高贵的品相,有透明的色彩效果,把一切都融进清沁而温馨的色调中,在绘制过程中力求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而让人体会到一种潜在的诗意以及来自东方的艺术修养,以呼之欲出的真实感过滤掉我们意识里的杂质而成为一种纯粹的静观,追求整体风格呈现出“精神性”的审美意蕴。
作为绘画主体的作者本人要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和审美素质而努力。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就是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的艺术作品。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修养:首先要有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先进的世界观决定着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格调与品味;科学的审美观使我们正确的把握艺术审美的标准,去追求更高更理想的艺术境界;还要积累丰厚的文化素养,学识素养能帮助艺术家从整体上提高创作的境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艺术表现力;丰富的生活积累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材料和前提条件。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以及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能力是绘画创作中必须培养的。
不同的绘画语言会体现不同的绘画格调和风格。风格更多地体现在艺术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和艺术气质,在运用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时所形成不同于他人的艺术风貌,而格调则是这种个人的艺术风貌所具有的美学品格,是渗透在作品中的意蕴和情调。评判一件作品“品味格调”的高低,主要是看该作品中有益与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须具备独立的美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平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与存在的实质价值,在创作中不论你选择怎样的题材,使用怎样的技巧,透过平实的视觉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怀、忠于自己的绘画理想和崇高的审美理想才是最重要的。
任何艺术作品都包含着概括和简化的因素,是否能做到得心应手的简化,是衡量一个艺术家素质高低的标准.色彩的表现最能体现艺术家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是通过强化色彩和制造特定色调来实现的.风格是创造的结果,模仿是形成风格的大忌.参考文摘:
章文熙 《美术创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3)
一、艺术创作的认识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表现为连续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作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艺术体验包含三部分: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创作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艺术创作是我们对客观生活的主观认识和能动创造,是主客体的遇合和主客观的统一。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我们才能从中生发出独特的感受激发出强烈的感情,提炼出深刻的思想,创造出鲜活的形象,从而真实的放映生活的本质。
二、艺术创作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作品是由内容与形式两个要素构成的。在艺术理论中,长期以来把“内容决定形式”看作是一个现实主义创作必须遵循的规律。这种说法似乎已经过时间的检验,毋庸置疑。20世纪初, 形式主义倾向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中崭露头角,在造型艺术领域内,克莱夫·贝尔和洛杰·弗莱都是上世纪西欧具有代表性的形式主义理论家。贝尔的《艺术》中提出“有意味的形式”①,全面肯定了绘画艺术的精髓全在于形式结构之中,而内容、情节都无关紧要。内容与形式问题,在我国80年代以来艺术理论界的争论有增无减。自吴冠中先生的《内容决定形式?》一文发表后,理论面临着实践的挑战。二十多年来,随着唯美艺术品和各种观念艺术在艺术市场上的兴起,人们似乎进入了一个艺术创作过程的自觉状态,淡忘了艺术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一些艺术品以取悦部分富裕人的审美情趣为能事,以华丽的形式与材料表现苍白的内容与情节。作为艺术创作过程的两个构成要素,内容与形式在艺术品中哪一个更为重要。我们不妨作一下探讨。
三、艺术创作的源泉
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是由可触、可视的形体、色彩等构成的。从宏观的角度看,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这个时代、这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的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首先造就了属于特定时代的艺术家,而且,不管艺术家自身怎样离群索居,他仍然是属于社会的人,是属于社会生活这个有机体上一个活生生的细胞。因此,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产品,就不可能不反映这个特定的社会、特定的时代,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形式,也就不可能不为社会存在所决定。
这里要弄清艺术与生活的这种关系,即生活对艺术的先决地位,并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为它们不是同一事物,不是统一体内的两个方面。我们肯定生活与艺术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是因为它们之间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而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此,生活本身不等于艺术的内容。艺术内容不是客观存在着的生活,而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反映,它仅仅是一种意识、一种审美意识,它来自客观而不是客观自身。因此,在艺术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能被误认为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进而推演出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作为一种意识的艺术内容,在没有形成艺术作品之前当然还是假定的、非现实的,当它需要回转到客观时,那就必须借助于物质材料来加以体现。而这种体现的方式,就是所谓艺术的形式。正如艺术的内容来自客观一样,艺术的形式也同样来自于客观,而非内容产生出来,从中足见客观存在既是艺术内容的源泉,也是艺术形式的源泉。
绘画创作素材需要在生活中积累,经常画生活速写的习惯是搞好创作的基础,不少创作题材都是在速写中萌生的。因此,要经常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多画速写,以捕捉生动感人的形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以我国著名已故女画家周思聪创作的《人民和总理》这幅作品为例,作者在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就曾多次深入灾区,从生活中发掘大量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品和刻苦、执著的奉献精神,使学生受到教育。
观察能力是与创造能力同步发展起来的,没有观察也就难以更好地想象,观察是学习与创作的基矗如表现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观察到最能代表城市风光和最能表达自己心愿的那一面。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加之在具体构图时的情绪和想象,就会产生有明显个性差异的作品。这时要引导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作充满自信,使得在观察、感受、创作中得到乐趣和满足。
生活中的美往往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每个画家对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偏爱,形成这种偏爱是有多种原因的。除了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外,画家的情感和各种修养形成的感受能力也是重要因素。喜好和表现方式也因人而异。我开始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从我们民族文化中吸收营养。油画引进后,要成为中国的油画,这个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议题了。其实,我觉得争论的意义远不如实践更实际些。
四、油画艺术创作的体会
油画是从西方传来的画种,传入中国以后已发展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油画创作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及学术含量,尤其具象写实绘画,包括严格的形、体积塑造、色彩调配、边缘线处理、质感透视、解剖、层次问题、韵律、节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再现大自然,而且要经过主观提炼、酿造、让灰色具有浑厚、宁静、优雅、高贵的品相,有透明的色彩效果,把一切都融进清沁而温馨的色调中,在绘制过程中力求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而让人体会到一种潜在的诗意以及来自东方的艺术修养,以呼之欲出的真实感过滤掉我们意识里的杂质而成为一种纯粹的静观,追求整体风格呈现出“精神性”的审美意蕴。
作为绘画主体的作者本人要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和审美素质而努力。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就是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的艺术作品。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修养:首先要有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先进的世界观决定着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格调与品味;科学的审美观使我们正确的把握艺术审美的标准,去追求更高更理想的艺术境界;还要积累丰厚的文化素养,学识素养能帮助艺术家从整体上提高创作的境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艺术表现力;丰富的生活积累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材料和前提条件。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以及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能力是绘画创作中必须培养的。
不同的绘画语言会体现不同的绘画格调和风格。风格更多地体现在艺术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和艺术气质,在运用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时所形成不同于他人的艺术风貌,而格调则是这种个人的艺术风貌所具有的美学品格,是渗透在作品中的意蕴和情调。评判一件作品“品味格调”的高低,主要是看该作品中有益与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须具备独立的美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平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与存在的实质价值,在创作中不论你选择怎样的题材,使用怎样的技巧,透过平实的视觉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怀、忠于自己的绘画理想和崇高的审美理想才是最重要的。
任何艺术作品都包含着概括和简化的因素,是否能做到得心应手的简化,是衡量一个艺术家素质高低的标准.色彩的表现最能体现艺术家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是通过强化色彩和制造特定色调来实现的.风格是创造的结果,模仿是形成风格的大忌.参考文摘:
章文熙 《美术创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3)
第三篇:请对你人际交往作出自我评价
请对你人际交往作出自我评价,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我个人来说对人宽容,为人真诚。有足够的幽默风趣的言行,与人交往谦虚,待人和气,尊重他人。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能够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恭维取得成就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但还有很多的不足,做事和对人都还不太自信,性格较内向,不太与人交往。胆怯的心理,生性内向、腼腆的不善于主动和同学交流,不爱在人多的场合表现自己,不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所以,作为大学生应该多多参加课外互动活动,锻炼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简述人际关系的原则?
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是要意识到他人的存在,理解他人的感受,既满足自己,又尊重别人。下面有几个重要的人际关系原则:
1、人际关系的真诚原则。真诚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金钥匙,因为真诚的人使人产生安全感,减少自我防卫。当然,这样做也会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完全把自我包装起来是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的。
2、人际关系的主动原则。主动对人友好,主动表达善意能够使人产生受重视的感觉。主动的人往往令人产生好感。
3、人际关系的交互原则。人们之间的善意和恶意都是相互的,一般情况下,真诚换来真诚,敌意招致敌意。因此,与人交往应以良好的动机出发。
4、人际关系的平等原则。任何好的人际关系都让人体验到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如果一方受到另一方的限制,或者一方需要看另一方的脸色行事,就无法建立起高质量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在个人的发展中起到举重轻重的角色,本人觉得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因人而异”对真诚的人首先做到真诚以待,其实有些人觉这样特别爱吃亏!但是我想说的是当你以真诚的心来对待真诚的人的时候,他也将以真诚的心来对待你;
3.什么是人际知觉,他包括那些内容,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这种知觉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以各种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交际行为批人们在交往中相互接触和交换的言语、态度与动作,包括礼节、交谈、表情、援助、侵犯等行为。在感知这些行为的基础上,借助思维的作用,使人们感知到自己与他人之间建立某种关系:友好的、一般的或对立的,并有与此相对应的情感。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彼此发生频繁的人际知觉,使彼此在心理上相近和相似,于是形成友好的情感。如果人们在交往中彼此发生一些利害冲突的人际知人际知觉淡薄,于是形成一般的关系和情感。管理人员应当与职工进行一定的人际交往,通过友好的人际关系,建立相应的关系和情感。这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邻近性;接近且相悦
时空的接近且互不讨厌非常有利于建立人际关系。因为彼此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久,交往的机会多,会最终导致友谊关系的建立。
●熟习性;
●相似性;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情况在同性朋友之间尤为明显。
其一,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易于参加相似的社会活动。在这些共同参加的活动里,他们有更多交往机会,按“接近且相悦”原则,他们也更容易成为朋友。其二,在较多的交往机会中,如果发现彼此的价值观、社会态度相一致,双方会产生一种社会增强作用。●互补性;主要是指心理特性相反者的互补。比如,有强烈支配欲的人不容易和同性格的人相处(一山不能容二虎),但却可以和顺从性格的人相处很好。脾气急躁的人喜欢和性情温和的人相处。此类情况在异性朋友之间尤为明显,所谓“刚柔相济”。
这种互补作用通常发生在交往程度很深的友谊中。
●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是指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暴露给对方。自我表露是一个强有力的“信任”表征,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可以增加他人对自己的喜欢。
自我表露具有扩散效应,可以引发对方也做自我表露,从而增进相互的了解、信任以及感情上的接近。
●个人条件。
5.你在本课程学习中收获了什么,对本课程讲授者有何建议?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任何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交往是必然的。在社会心理学上,人际交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动态 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 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 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 仅意味着大学生在校园内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为他们走向 社会、进行角色转换,进一步社会化作必要的心理、行动上 的准备。与他人相处需要付出自己的真心诚意,彼此做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
面对同学/朋友不自私,不虚伪。相处的时候付出自己的真心诚意。宽容可以使你我的关系更加融洽、理解可以使彼此的感情更近一点。
要学会从内心深处去尊重他人,首先必须能客观地评价别人,能找得出别人的优点,你会发现你的亲人、朋友、同事、上司或下属身上都有令你佩服、值得你尊重的闪光之处。你会发自内心去欣赏和赞美他们,你会在行为上以他们的优点为榜样去模仿他们。这时你就会发自内心去尊重和欣赏他人,你就达到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换个角度想,若有人对你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毫不虚假的欣赏和尊重,你肯定会由衷地喜欢他(她)们并与他(她)们真诚相待)。
一个懂得用欣赏人、尊重人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会过得很愉快,别人也会同样的欣赏和尊重他。
对老师的建议: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重要综合素质之一,而课外体育活动开放、提倡相互交流、促进性格开朗的特质和氛围制造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观、提高交际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与进一步推进。建议老师积极开展健康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外业余时间,运用各种健康娱乐互动的方法,以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高运动水平、丰富业余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娱乐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课外娱乐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和巩固课堂上学得的知识技能从而促进认知能力、道德品质的提高,使当代大学生具备更为完善的开拓精神与创新意识。健康的课外互动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个性重要途径之一;是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活跃高校校园气氛、促进校园和谐的重要手段。
第四篇:人际交往理论自我表露理论
二、自我表露理论
广义地来说,社会交换过程也包含情感的交流,而情感交流是与自我表露分不开的。所谓自我表露就是我们常说的“敞开心扉”,即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暴露给对方。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双方的自我表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可以增加他人对你的喜欢。自我表露本身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它给对方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你对他(她)相当信任,愿意有进一步的交往。而且,对他人的自我表露可以引发他人做自我表露,由此可以增进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Briggs认为:自我表露对他人的益处包括:
一是他们知道彼此相似与不同点在何处,还能了解相似与不同的程度;二是准确地向他人表露自我,是健康人格的体现;三是自我表露增强了自我觉察的能力;四是分享体验帮助个体发现这不是他们唯一存在的问题;五是自我表露可以从他人获得反馈减少不必要的行为。
当然,自我表露也必须注意分寸,过分的表露会让人不舒服。一般来说,表露的范围和深度是随着关系的发展而逐步增加的,对于不同的关系对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自我表露的广度和深度明显不同。在非常亲密的朋友中,自我表露往往十分深入,达到所谓无话不说的地步。但是,需要主要的是,无论关系多么亲密,人们都可能存在不愿意暴露的领域,这就是所谓的“隐私”问题。前几年,隐私曾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少人对它还有一些误解与偏见,需要加以澄清。Briggs(2001)也认为:自我表露也存在风险,主要包括:最实质的风险包括来自不同目标人的攻击、嘲笑、拒绝与不关心等;个人表露可能会受到听者的伤害;不适当的自我表露,可能会引起他人的退缩或拒绝,对不适宜的人或在不适当的时间过分表露的人,被认为是社会化不良的标志。
在人际交往中,个人往往将部分隐私袒露给自己信任的亲友。除了隐私需要,人还有沟通的需求,需要向“知己”说一些知心话。亲密关系本身也要求人们坦诚相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关系亲密的人之间就不应该有任何隐私。只有隐私需求和沟通需求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亲密关系才能正常发展。>
一、自我表露的界定
自我表露界定为: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将自己内心的感觉和信息真实地发表出来的过程。这一概念强调了存在交往的双方关系,如日常关系、心理咨询中的咨询关系等;体现了个体表达自身感受和信息的主观意愿;同时强调了表达式是真实的。
二、关于自我表露作用的认识
自我表露能够促进相互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增进感情、密切关系;通过自我表露还可以进行心理调试;通过自我表露可以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增进自信心等。对自我表露的消极认识,学生们认为自我表露会暴露自身弱点,别人可能会利用表露者的弱点伤害他;过多表露自身评价会降低,遭到孤立等。权衡自我表露的益处与危险,多数学生认为还是积极作用多于消极作用。
三、关于自我表露的影响因素
生活中我们很少被要求自我表露,但我们常常选择自我表露或决定某个时候表露,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我们表露或不鼓励表露呢?李林英在其访谈的材料中分析,这些因素包括了表露者和倾听者的个人特质(真诚、尊重、共情、保密等)、表露的内容(机密程度、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等)、双方的关系(亲密程度、信任程度、双方是否都有表露的意愿等)、后果评估(是否造成不良后果、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担心等)、表露情境(表露场合、双方心理状态等)等因素。
编辑本段四.自我表露的理论
自我表露的理论大多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提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4.1 不确定性降低理论(uncertainty reduction theory)(Berger&Calabrese,1975)这个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个体将不断寻求信息以减少不确定性,而且以近似量的信息,同等程度的亲密来交换。也就是说,人们希望减少人际间的不确定,而表露自己的信息,寻求他人的信息,进行社会交换,然后将得到的信息加以处理,形成人际知识,若能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同,将有助于社会生活的顺利进行。个体倾向于对他人的自我表露通过表露相同的方面进行回应(Derlega,1987)。不过,Joinson(2001)发现,信息的亲密水平在伙伴之间不一定相同。4.2社会渗透性理论(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Taylor&Altman,1987)Altman等人(1973)提出这一理论来解释关系发展的过程,说明自我表露在发展友谊等亲密关系上的作用。他们认为人际交往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交往的广度,即交往或者交换的范围;二是交往的深度,即亲密水平。关系发展的过程是由较窄范围的表层交往,向较广范围的密切交往发展。并认为自我表露是一种社会交换的基本形式,随着关系的发展,这种交换会变得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自我表露的形式会随着关系的发展而改变,在最初的关系中,人们倾向于以近似的程度对彼此的表露进行“交换”,然而一旦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严格的交换便很少发生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种渗透式的自我表露,才使人们避免了由于表露太快或太慢而引起的消极反应。Hendrick(1981)认为社会渗透理论为探索人与人关系中的自我表露模式提供了一个框架(引用:蒋索,2006)。
4.3 社会互惠理论(social mutual-benefit theory)(Derlega,Metts,Petronio,1993)这种理论认为人际交往就是“得到东西回报相应东西。”通常领受者会通过亲密来回应匹配表露者的信息。影响领受表露信息者是否会回报相应表露的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1)对吐露者表露信息方式的感知。
(2)领受者是否想加强、建立和持续关系。
(3)关系的发展阶段。
(4)表露者是否允许其回报表露。
4.4沟通隐私管理理论(communication privacy management,CPM)(Petronio。2002)该理论用可渗透可伸缩的界限作比喻来区分隐私和公开之间的关系。根据
CPM,这些界线是变化的,从相对易渗透到相对不易渗透。个体通过一种隐私管理原则系统来控制隐私界限的可渗透性。该系统由界限接近原则和界限保护原则组成。根据该理论,表露隐私后会使人感到脆弱,因此个体通过建构沟通隐私界限来控制表露隐私后可能带来的危
【摘要】 自我表露就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将自己内心的感觉和信息真实地表现出来的过程。处于人格发展适应期的大学生面对新的成长阶段中的各种机遇和挑战,适度的自我表露能增进他们的自我认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促进与他人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还有益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 自我表露 大学生 心理成长问题提出
人生的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青少年到社会人的转变阶段,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阶段。当代大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等问题的认识,处于有时客观,有时主观,有时深刻,有时肤浅等飘忽不定的状态,心理上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理想与现实脱节、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面对人生新的成长阶段中的各种机遇和挑战,这种矛盾且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即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迅速提高和完善提供了契机,也为其心理障碍的发生提供了可能。那么,如何帮助大学生尽快解除心理困扰,以适应人生成长的需要?目前国内外不少心理研究认为, 展示个人信息的自我表露行为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对个体的心理成长、社会适应性和人际关系以及身心健康等有重要作用,是一种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成长的重要方式[1-3]。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一词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尼?朱拉德于1958年提出,他认为自我表露就是让目标人了解有关自己的信息,目标人就是将个人信息与其进行交流的人。后来他又在《透明的自我》[2]中将自我表露界定为,告诉另外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私密的想法与感觉的过程。Derlega和Chaikin将自我表露定义为“交换自我的任何信息,包括个人的地位、性情、过去的事情以及未来的计划等”。
本文将自我表露界定为: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将自己内心的感觉和信息真实地表现出来的过程。
心理学的研究[1-4]表明,自我表露是一个健康人格的特征;自我表露增强了自我觉察的能力;可以与他人分享体验;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反馈;自我表露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神秘感;可以建立亲密的关系;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达成合作等。这些研究发现了表露的互惠性,喜欢将导致对他人的表露,并且从对方获取表露的信息将会强化这种喜好的倾向。通过对自我表露的研究,进一步强调自我表露对了解自我、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自我表露也会带来风险,所以也需要勇气和把握尺度。很多研究[1]认为,表露太少或太多都不好,适度的表露将对心理健康有益,即对重要的他人具有高表露性,对社会中的其他人表露适中;适应不良者对每个人做高或低表露。
自我也称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包含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分为“公我”和“私我”两部分,前者是人们在公众场合或在一般社会情境中表现出的形象,而后者是个人的真实形象,二者往往不一致。人们愿给人一种积极的“公我”,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私我”。但假如一个人总是隐藏自己的真实形象和思想,永远将自己装在套子里也不行。研究表明[2],允许别人了解自己的真实自我对于个人保持心理健康是必要的。朱拉德认为,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这也正是患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大学生多在17至23岁,处于人生发展的青年阶段中期,是人生最关键的发展阶段之一。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生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大学生处于人生自我意识确定和自我角色形成的阶段,是人格发展的适应期,是一个尝试错误的时期,其心理障碍的实质是“自我同一性”危机。大学生在寻找和确立自我的过程中,常常由于自我期望与实
际能力、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不一致而导致对自我的价值产生怀疑,对自我生命存在的意义产生怀疑,这是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深层次的“内部困难”。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外部因素,主要涉及家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社会变革以及躯体疾病等方面。内部因素是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根源,外部因素是直接的诱因,障碍通常是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自我表露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作用
4.1 增进自我认识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尽力避免别人发现我们身上不被人喜欢的人格特征和习惯,害怕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或失去自己喜欢的人的尊重,害怕别人发现真正的自己。当一个人总是隐藏自己时,他就会变成一个套中之人,在面对现实时不是积极地解决问题,而是用各种心理防卫机制歪曲事实以维持不真实的自我,因而就无法成长和变得自我实现。Jourard(1971)认为自我表露是健康人格的必备前提条件[1]。他认为一个从不对重要他人表露自己重要信息的个体就无法从他人那里得到反馈和建议,不表露者无法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自己,不仅他人无法了解他的需要和感受,他自己也无法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和感受。通过自我表露,人们可以获得自我澄清,因为在向对方表露自己的观点、想法、态度和感受的同时会使自己感到明了。通过自我表露也可获得自我认同,因为在与他人分享信息时会引出他人对自己的反馈,因此通过自我表露个体可对自己有新的更深入的认识。
4.2 有助于问题解决
大学阶段处于人生的尝试期,在校大学生常常会遇到以前未遇到的问题和情况,如恋爱、就业、越来越成人化的人际交往等等。研究发现,人们仅仅是大声地将问题说出来就有利于解决问题,找到对问题或令人担忧的事情的有效解决方法。因为语言的表达是通过思维组织的,一旦人们开始表露自己的经历,就有对事实的再认识,一般会意识到事件并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糟糕、令人郁闷或难为情,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控制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4.3 促进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经过交往与相互合作而形成的心理上的沟通与关系。健康的人际关系应该是一种能够满足人类情感交流需要,有益于个人、社会发展与完善的人际关系。而健康的人际关系形成的手段之一就是要有可靠的沟通。
人际关系是在校大学生比较郁闷的话题,他们常常为不被理解和人际交往中的不和谐而苦恼。而自我表露不仅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促进了亲密关系的形成和发展。通过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获得人际支持,而人际支持对处理压力事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是非常有利的。有关自我表露与孤独感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对同伴适宜的自我表露与较低的孤独感相联系[3]。
4.4 有益于生理和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韦格纳(Daniel Weg-ner)关于思想压制效应的研究表明,对兴奋性念头的压制反而能够促进兴奋并使后来的兴奋进入,一个兴奋念头在压制后比在自由表达期间更具刺激性。韦格纳认为,个体努力压制兴奋本身反而成为一个新的兴奋刺激,伴随新充入的情绪,进一步压制的念头也得到加强,产生了一个更强烈的情绪反应,这一过程循环往复,最后必然发展为恐惧、惊慌和焦虑,从而损害人的身心健康。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人的心理系统和生物系统是相互关联的,一个系统的变化会使另一个系统受到影响。在临床上,不仅是特定的病因而且心理社会因素也会影响人体器官对疾病的易感性。一些研究证实,回避情感表露与严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有关。
第五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定
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定
本测验共有15个问题,答案没有好坏之分,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迅速地作出选择。
1.我不喜欢与其他学生一起做游戏和学习。(1)是(2)不确定(3)否
2.我不喜欢说话,有时宁愿用手势表示意愿,也不用语言表达。(1)是(2)不确定(3)否
3.我不愿和任何人的目光接触。(1)是(2)不确定(3)否
4.同学们不喜欢与我一起做游戏和学习。
5.同学们不喜欢在我面前讨论各种问题。
6.父母总是对我管束严厉、动辄训斥。
7.放学后我不愿意回家而喜欢在外面玩。
8.我对爸爸妈妈的谈话十分反感。
9.我对爸爸妈妈的斗嘴、吵架感到无所谓,习以为常。
10.爸爸妈妈从来不过问我的任何事,在他们眼里我是可有可无的。
11.老师对我特别挑剔,专爱与我过不去。
12.老师在课堂上从来没有看过我一眼。
13.在路上看到老师,我总是设法躲避,或装着没看见。
14.老师家访时经常“告状”,向爸爸妈妈讲我的坏话。
15.我觉得老师对我太不公平了,真想和他大闹一场。
1)是(2)不确定 1)是(2)不确定 1)是(2)不确定 1)是(2)不确定 1)是(2)不确定 1)是(2)不确定 1)是(2)不确定 1)是(2)不确定 1)是(2)不确定 1)是(2)不确定 1)是(2)不确定 1)是(2)不确定 3)否 3)否 3)否 3)否 3)否 3)否 3)否 3)否 3)否 3)否 3)否 3)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