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明祭 怀念父亲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小河水面上的冰块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清澈的河水悄无声息的缓缓的流淌着,或者在一处激流处哗哗的吵闹着。河水中的青苔由于春的到来,绿的逼你的眼,那是一种嫩嫩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绿!父亲每年的这个时节,都会在地里忙碌的劳作,忙碌整整一上午的时间后,就会坐在小河边的石头上,脱下灌满了沙土的鞋子,把里面的泥沙磕干净,再把脚伸进清澈的微带凉意的河水里,把泥沙冲洗干净,再回家吃午饭。有时父亲高兴的时候,便会把小河边的那几块大石块搬开,捉一些小虾,螃蟹,回家后它们便成了我口中的美味。可如今呢,只见河水依然静静东流,唯不见父亲河边洗涤泥沙的身影!
柳树早已发芽了,那一枝条错落有致的嫩芽,参差不齐的排列在柳枝的周围,远远望去,嫩黄色的一树少女瀑布般的长发。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缠着父亲给我做柳哨。折下一支,用力拧上几圈,然后抽出里面白白嫩嫩的柳的枝干,柳树的树皮就成了空心的圆圆的筒子了,用小刀把一端切齐,再把这一端外面厚厚的树皮刮掉,捏扁,就成柳哨了。细细的柳哨声音尖脆,粗粗的柳哨声音浑厚,有时弄一支比较长的,再挖几个小窟窿,就成了可以吹出韵律的笛子样的乐器来了。每到这个季节,村庄里,田野中,到处都响着呜哩哇啦的柳哨声。春天年年来,柳芽季季绿,可是父亲再也不能给我做柳哨了!
每到清明时节,是庄稼人最忙的时候。施肥,犁地,垒坝子……那时候,满山遍野都是劳作的人们。热的人们脱得只剩下一件小衫,但还是满脸的汗水。最向往的是劳作后的休息时间,有几个嗓门大的,见过世面多的,坐在田间坝头像说书般讲解自己的见闻,即使说几遍几十遍也没有人在乎;或者亮开嗓子,吼一段《朝阳沟》。父亲年轻时走南闯北,见过的世面多,每次都是他的主角。最开心的是坐在一边,静静的欣赏父亲的表演。可如今呢,漫山遍野劳作的人中,哪里有父亲的背影? 转眼间,父亲去世已经两年多了,但是父亲的身影时时在梦里出现。忘不了父亲殷切的眼神,父亲关怀的话语,更忘不了父亲蹒跚的背影!
(写在清明节来临之前,纪念父亲。),
第二篇:祭清明
河南大学“缅怀先师祭清明”活动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河南大学法学院团委
一、活动背景: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以祭祀扫墓的形式表达对先人的纪念感激,体现了中华民族敬重先祖、心怀感恩、慎终追远的文化情怀。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又是气温渐升春耕春种的好时节,固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因此,清明也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和新开始。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清明的内涵不仅在于对“过去”的怀念与感恩,更在于对“未来”的憧憬与展望。
悠悠岁月,赫赫史册。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河南大学,在第一任校长林伯襄先生的带领下已走过了百年风雨历程。没有先人的辛勤播种,哪来今日的累累硕果。抚今思昔,追根溯源,在河南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作为河大学子,我们倍加珍视自己的历史传承。
二、活动目的
以清明祭先师为契机,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追忆先人,缅怀师恩,使莘莘学子了解创业之艰,唤起当代学生对以林伯襄校长为代表的河南大学历届师长的追思与感恩。同时鼓舞广大学子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河南大学的深厚的文化积淀,研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明德亦新民,行止于至善,传播河南大学之馨香,以所学所能回馈母校。
三、活动主题
曲水流觞放河灯 缅怀先师祭清明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4月2日下午四点半
地点:河南大学老校区林伯襄校长塑像前
五、拟邀请领导老师
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 凌 河南大学团委书记 张国强 河南大学法学院副书记 刘 宇 河南大学法学院团委书记 张熠星
六、活动内容
1、诗文朗诵“祭先师、咏历史”
2、向林伯襄校长塑像敬献花篮
3、领导老师致辞
4、全体同学宣誓
5、领导老师带领同学放祈福河灯
七、前期准备
第一阶段 3月9日——3月20日
修改制定活动策划
第二阶段 3月21日——3月27日
21日——24日 制作宣传海报、展板,准备朗诵材料
誓词和配乐、填写邀请函 25日——27日 向各位领导老师及各院团委发送邀
请函,张贴海报、布置展板
第三阶段 3月28日——4月1日 28日——29日 调试音响,进行第一次彩排 30日——1日 根据彩排成效进行人员或誓词的调
整,预定花篮,联系宣传媒体
2日下午两点半之前 法学院全体工作人员到齐,布置现场
八、活动流程 1、4月2日下午四点半,参加人员全部到齐。集体朗诵“祭先师、咏历史”
2、请领导老师致辞
3、全体肃立,奏校歌
4、向林伯襄校长塑像敬献花篮
5、向林伯襄校长鞠躬
6、集体宣誓
7、领导老师带领同学们点放河灯
九、活动意义
通过清明祭的形式以表达河大学子对林伯襄校长的感恩与怀念,使同学们在感怀追思中回顾历史,审视当下,展望未来,增添作为河大人的光荣感与使命感,将“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作为座右铭,秉承河大人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继往开来,奋发图强,以所学所能担负起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任,将母校建设的更美好。
十、活动预算
请柬 3元/张*11=33元 花篮 300元/个*2=600元 鲜花 25元/束*4=100元 河灯 2元/盏*100=200元 打印诗歌、誓词 0.1元*100=10元 合计: 943元
十一、应急预案
1、参与人员需提前做好排练,保证能够熟练背诵。活动当天要有后备人员,一旦有朗诵人员缺席,后备同学能迅速补上。
2、确保话筒、线路及音响设备功能良好,并做好突发情况准备,如话筒失音、音乐卡壳等。
3、点燃河灯时小心谨慎,避免灼伤。安排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维持秩序。水边湿滑,放灯时要小心看路。密切注意河灯在水中的飘流方向,避免触碰易燃物导致火势蔓延。准备好烫伤药、救生设备与救火设备,一旦有意外情况发生,第一时间与学校保卫处联系。
河南大学法学院团委 2011年3月10日
第三篇:祭父亲
《祭 父 亲》
今天是父亲仙逝三周年的日子。三年前,父亲尚在人世,沐浴天伦之乐,而今天,父亲却与我们阴阳两隔,长辞于世。每思至此,心中不胜戚戚!今逢父亲辞世三周年,特作此文,寄语长思,并祭之!奠之!
父亲1936年7月3号(即农历五月十五)生于墓坡村。童年不幸丧父,跟随我的太奶奶和奶奶长大,家境十分贫寒。虽然生活的重担和缺少如山的父爱,使父亲年幼就尝尽了人间的辛酸苦辣,但是,凭着父亲那股子坚韧不屈、刻苦勤俭和聪明灵活的精神,闪转腾挪,终于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父亲一生育有我们四儿三女。小时侯家中不富裕,缺衣少食,为了不让我们姊妹忍饥挨饿,父亲垦荒屯田,还大力发展家庭副业,养羊养牛养马喂猪。记忆里的父亲经常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到赵城、夹津口和涉村等地往家里挑粮食。父亲是那个年代的老挑山工,一肩挑起核桃、山杏和香椿,奔走四邻,遍踏陕西眉坞大地,为的是能够多换回一些零花钱,以供我们姊妹穿衣上学,和贴补家用。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勤劳简朴的父亲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含辛茹苦把我们全抚养大。父亲的苦可是没少吃,父亲的汗可是没少流!父亲只是断断续续念过几天旧学堂,文化程度顶多小学二年级。但他天性聪慧、勤俭质朴、踏实肯干,虽居深山但思想绝不落伍。父亲一生知书明理,他手把手教我们与人交往的细节,自己没机会读书,就教育儿子们必须多学知识;父亲一生坚韧不屈,从不向困难低头,即使解放后遭过批斗,以及患病弥留之际,极少听见他有过呻吟;父亲一生十分勤俭,吃过的饭碗如洗一般干净一粒米不剩,落地上的馍花一定会捡起来吹干净再放嘴里吃掉,小时候记忆里的父亲从来没有穿过新衣裳;父亲一生爱干净,身穿的衣服除了破旧不折不皱不油无汗臭,下田犁地、锄草翻土鞋里从来不沾灰土,嘴吮过的筷头不允许再回到菜锅里夹菜,水缸舀水瓢每次用完必须放回固定处;父亲一生勇于创新,除了自己苦心经营家庭副业的同时,鼓励子女自己创收自己享用,激发了我们的劳动积极性,在我们幼小心灵种下了市场经济的种子;父亲一生重言传身教,堪称楷模,从没有随意在孩子们面前放过一个屁或撒过一泡尿,即使炎热的夏天在家里也从没赤过身光过背。
父亲对我们是爱中有严、宠中有教,父亲打骂我们都是恨铁不成钢。父亲的品德和教诲,至今犹在脑海和耳畔,一切仿佛就在昨天。父亲的许多品德实为我儿孙辈学习的典范。
父亲与母亲相依相伴七十多年。生活虽有磕磕绊绊,但相爱至深。二老辛苦一生,养活全家,对儿女倍加呵护,慈爱深重,终修得儿孙绕膝,颐享天伦。然而天有不幸,七年前,老父亲突发脑梗,后又两次脑出血,致长期卧床,病魔日渐侵袭父亲的身体,到后期痛苦不堪,骨瘦如材,身体元气大伤而不幸离世。这突如其来的恶耗似天塌一般,全家人悲痛万分,山河呜噎!
父亲一生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的一生平凡而不失光辉,平庸而透着伟大。尽管祖业数代单传、家境清贫,但是通过父亲与母亲毕生的不懈奋斗,终于赢来了子孙满堂、家兴业旺、门庭蓬勃,成为周围十里八乡的名望之族。这种精神本身就是一座丰碑!我们视之珍宝,并将世代继传。
父亲和我们一起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历经了许多风风雨雨。父亲在的时候,我们总觉身后有一座大山可以依靠。忆往昔,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总借口忙而很少回家与父母团聚,可如今子欲养而亲不在,真是心如刀绞!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父恩如山,父恩如海!三年来,每当想起父亲驾鹤仙游去,我就深悔自己未能在床边伺候,空留孝心!想如今,难睹家父音容,只能闭目追思。此时为儿眼泪如泉水涌奔,我真想大声疾呼:吾父安在? 纸短情长,笔拙意远。纵有十分才思,数不尽父亲滴水之恩;纵涌百里泪水,报不完父亲养育之情。父恩如山,父恩如海,我们永世不忘!
逝者已矣,托体山阿;生者追思,寄语薄纸。想必父亲在天之灵,定能体谅不孝子思念之苦,寄望父亲常能托梦相见。
父亲,我们永远爱您!您的音容永在,父爱永存!
父亲,您安息吧!
儿女泣拜!
第四篇:清明怀念
清明怀念
黄泥河镇中学八年四班 李铁承
“清明千万家,处处是年华。“谷雨清明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草色青青,杨柳依依,桃花李花,竞相开放,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也是开始播种耕耘的季节。人们从萧瑟的冬天一路蹒跚走来,春天的蓬勃生机给人以生命的感悟,春天的蓬勃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春天的桃红柳绿给人以创造的灵感,春天的落英缤纷给人以感恩的遐想。
又到清明节了,这是一个慎终追远的节日。
承载了人们一年的岁月中对亡灵、对亲人的深深追忆、浓浓的思念和暖暖的怀念。过清明,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这几天的天气很是不错,不知道,清明节那天,纷纷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
清明,它清亮,它明朗,清明,使得平日里忙碌不可终日的亲人们的目光里会更多地映进故人的身影和笑靥,面对天地相隔的亲人亡灵,活着的人会加倍地珍重身体,珍惜健康,珍爱生命,从而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享受大自然的一切恩赐——
第五篇:怀念父亲之二
怀念父亲之二
枣庄三中陈永会
父亲离开我们两年了,我含着泪水,再次写下纪念父亲的文字。
家乡的风俗,做女儿的烧完周年,就不能上坟地去了。这也许正是许多家庭重男轻女的原因之一。
父亲生前,对于男孩女孩一样疼爱,从没因家中孩子多,经济拮据,只让男孩上学,不让女孩上学。父亲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是:“你们每个人,我都尽量供你们上学,只要你们有才分,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们供出来。”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每当看到幼时的伙伴在父母的阻拦下辍学,或者当他们向父母要学费磨上几天嘴皮时,我就特别感激自己的父母是那样的开明,他们从没在学费上为难过我们,一直供到我们自己读不下去了才作罢。
姐姐们,陆续地读完初中,考不上学,就务农了。许多时候,听到父亲对母亲说:“咱们这些孩子,该供的,咱都尽量供,说不定有读出来的呢!”许多年来,这句话一直烙印在我心中,这是父亲对我们的期待,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父亲这一点都不过分的心愿。
当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高兴得像个实现了愿望的孩子。当我参加工作时,父亲高兴得合不拢嘴。
当我的专著出版时,父亲高兴得连连称赞。
父亲,今天女儿含着热泪告诉您,我的专著已获得了三个大奖;大姐家的孩子,您的外孙女,考上编有了正式工作;您的大孙子,也有出息了,工作干得像模像样;哥哥和三姐家两个即将高考的孩子,学习都很认真;母亲的身体也还好,只是烟抽得多了点。
父亲,安息吧!我们会照看好母亲,我们会教导好下一代,我们会时时鞭策自己努力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