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青龙寺导游词
西安青龙寺导游词
【概述】
西安青龙寺位于西安东南郊铁炉庙村北,即唐长安城的新昌坊南隅。从大雁塔向东北方向1.5公里即可到达。
青龙寺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28年),原名灵感寺,唐睿宗景龙二年(公元711年)改名青龙寺。青龙寺是唐代著名的佛寺之一。唐代佛教兴盛是空前的,而城内的佛寺更为突出,其传播之广不仅在国内,而且对国外也有一定影响。尤其对当时日本宗教的发展影响很大。在九世纪初至中叶,日本入唐求法的“学问僧”、“请益僧”往来长安甚多,最著名的有八人,日本称为“入唐八家”,而其中六家即空海、园行、园仁、惠运、园珍、宗叡曾在青龙寺受法,使青龙寺成了向外传播佛教密宗颇有影响的寺院之一。
青龙寺地处地势高峻、风景幽雅的乐游原上,极盛于唐代中期。当时有不少外国僧人在此学习,尤其是日本僧侣,著名的“入唐八大家”中的六家:日本的空海、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就受法于此。尤其是空海(号弘法大师)拜密宗大师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回日本创立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祖师。因此青龙寺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
亲爱的朋友,您现在看见的就是西安著名的青龙寺。【大门】
在进入青龙寺的时候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台之上玲珑雄秀的云峰阁。它西向俯临的这一汪泉水叫做青龙泉,泉池之畔,一根蟠龙石柱掘地而起,柱顶是石雕莲花。大家会发现青龙寺不同于其他的寺庙,进门之后没有看到熟悉的钟鼓楼和大殿,而是这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这是因为青龙寺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所以它的整个建筑风格是仿日式的。说话间我们就到了云峰阁。大家可以登上楼阁俯瞰一下青龙寺美景。登楼的时候请大家一定小心哦。【诗画廊】
我们看到的第一通碑石是迎客第一碑,上面青龙寺的简介,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中国佛教密宗寺院。位于陕西西安市城南铁炉庙村北的乐游原上。该寺始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原名“灵感寺”,由于隋文帝从小在青龙寺里生活了十三年,受佛教的熏陶和影响很深,同时又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皇帝,为了建立万世基业,废弃了残破的汉长安城,以新建大兴城为开端,将城中的陵园坟墓迁葬到郊野,为超度亡灵,特意在乐游原上修了寺院,取名灵感寺。
唐武德四年(621)寺废。据传,龙朔二年(662)城阳公主患病,苏州和尚法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得愈,公主奏请复立灵感寺为观音寺。景云二年(711)改名青龙寺。北宋元祐元年(1086)以后寺院废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殿宇遗址被埋没地下。古语有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样道理,寺庙的名气大小不在于建筑的宏伟与否,而在于有没有好的住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画像就是青龙寺的住持惠果和尚了。惠果和尚天资聪颖,佛法精进,是唐代宗、德宗、顺宗三朝国师,他的弟子也是五湖四海,成百累千。在所有弟子中最有成就的就是空海和尚了。我们看这通碑石上的就是空海。空海(774-835年),日本赞歧国多度郡(今日本香川县普通寺市)人。公元804年随日本第十六次遣唐使入唐求学,抵长安后拜慧果为师,受法于青龙寺。空海不仅认真修行佛法,还对中国的书法很有兴趣,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样样精通,被称为五笔和尚。空海回国后共做了四件大事。第一个是在日本创立了真言宗,第二个是根据中国的草书创造了日本的假名,第三个兴修水利,第四个兴办教育。所以空海和尚在日本有着很高的声望。在诗碑廊还有很多古代著名的诗人在游玩乐游园时写下的诗作,大家可以自己看看。【空海纪念碑】
好了各位游客,看完诗碑廊,我们继续往前走,现在看到的这座别致的建筑呢,就是空海纪念碑了。这座碑呢,1 9 8 1年7月动土,198 2年5月竣工。是日本国香川、德岛、高知、爱媛四县人民,为了纪念空海和尚对中日文化交流做的贡献,与中方合作在青龙寺遗址共同建立的。碑高1 0米,由青石汉白玉相间砌成。最上面有五块造型别致的石头,这五块石头都是从日本运来,代表着空风火水土。碑身上的几个字为空海记念碑,我们会发现记字和碑字与我们现在的写法不同,那这几个字是日式的写法,碑字是古代写法,所以是没有撇的碑座之上有波浪状的花纹,代表海,寓意空海和尚千里迢迢渡海来到大唐求经的不易。最上为空,最下为海,连起来就是空海,不得不说设计构思之精细。纪念碑整个造型奇特,自然洁静,稳重大方,神似空海和尚坐在船上西渡的形象。陈列室 好,在看完空海纪念碑之后呢,我们转身这边走去参观陈列室。进入陈列室,我们看到最上面是一幅字,那是由玄奘法师翻译空海和尚手书的般若心经。在它的下面是慧果和空海的画像。再下是一块很特别的石头。这个石头像是一把剑,但是我们走近去敲打它,是不是有音符的声音呢。所以有说法是这是一件乐器。好了,我们这边走,这边陈列着青龙寺发掘时候的出土的一些文物,还有青龙寺的古今对比图。【青龙寺的樱花】
参观青龙寺的人很多都是冲着樱花来的。这些樱花是1986年,青龙寺从日本引进植于寺院的,有12个名贵品种,早期开放的有彼岸樱、红枝垂樱,中期开放的有一叶、杨贵妃,晚期开放的有普贤像、关山等樱花品种。还有很多名贵的品种,比如绿樱。最好看的要数杨贵妃了,因为它很密集整簇整簇的长在一起,有贵妃的那种丰满姿态,所以叫做贵妃。樱花好看有三点,一个是长得很密集,一个是因为花是朝下长的,我们一抬头就可以看到整朵花,最后一个是樱花的花期只有7天,一棵树从花开到花落只有两周时间,更加显得它的珍贵。
第二篇: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大慈恩寺位于西安南郊,著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法相宗)的祖庭,迄今已历1350余年。下面是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近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19年(公元1930年)雕造。这两对石狮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各位游客,我们走出藏经楼,就能看到壮观雄伟的大雁塔。看到这座唐代建筑,你们一定会又感叹又好奇吧?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此塔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蕴。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17年,行程5万公里,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篇二:西安大慈恩寺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建筑规模宏大,占据晋昌坊半坊之地,面积近四百亩,有十多个院落,各式房舍1897间,是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皇家寺院。寺院建成后有三百多僧人主持宗教活动,礼请西行求法 归来的玄奘法师任大慈恩寺首任主持,玄奘法师在此翻译佛经、弘法育人11年,合弟子窥基创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法相唯识宗。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现今的大慈恩寺识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起在原寺院西塔院基础上陆续修建而成的。现占地76亩多(50738平方米),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寺内藏经阁藏经众多,浮雕壁画叹为观止。
大雁塔
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由唐三藏玄奘,为供养从印度请回的经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而修建。现塔高64.5米,共七层,塔底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25米,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全貌,令人心旷神怡。塔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有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有中国名塔照片展览、佛舍利子、佛脚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现今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嘉靖二十七年十月(公元1548年)铸造,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
玄奘三藏院
殿上供奉有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铜质坐像,殿内壁面布满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生平事迹巨幅壁画,为铜刻、木雕和石雕。是当前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馆,供游人瞻仰参观。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来此参观,誉玄奘三藏院为当代敦煌。
雁塔广场
新建的占地20多亩的以玄奘为主题的雁塔广场位于大慈恩寺门前,广场中央台座上,坐落着一尊高大的唐僧取经铜像,花坛锦簇,华灯成行,马路宽阔,设施齐备。大慈恩寺大雁塔有着一千多年的光辉历史,曾有过辉煌的一页,据史书记载: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大慈恩寺建成后,皇太子李治恭请玄奘任该寺上座,寺中专为玄奘辟有翻经院,供其翻译佛经。为了协助玄奘译经,还特地选择了50名高僧作为玄奘的助理。玄奘由原来居住的弘福寺移居大慈恩寺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玄奘与50名助理乘车,京城僧众列队随后,文武百官侍卫陪同,太宗皇帝与太子李治及后宫嫔妃在安福楼上手持香炉目送,长安各界人士夹道欢呼。
慈恩寺位于雁塔区境中心地带,占地46亩,是唐代的皇家寺院和国立译经院,属唐长安城南的晋昌坊。由于同唐高僧玄奘法师的佛事活动紧密相联,使慈恩寺成为闻名世界的佛教寺院。
远在北魏道武帝时在此建净觉寺,隋文帝在净觉寺故址修建无漏寺,后废。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下令建寺,故取名慈恩寺。此后1000多年来,慈恩寺成为中外佛教界人士敬仰朝拜之地。
唐时慈恩寺建筑共有13庭院、1897间(包括翻经院),重楼复殿、云阁、蝉房并有塑像,十分壮观。除现有的一个院落(即当时的西塔院)外,其余早已荡然无存。大慈恩寺(4张)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由印度取经回国途中,曾两次遭意外散失部分经本后,对带回长安的经卷,倍加爱护。为保护带回的520夹、657部梵本佛经,遂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上书唐高宗李治,建议在慈恩寺的西院,仿照西域的建筑形式,建造慈恩寺塔。为藏经本而建塔,是修建大雁塔的真正缘由。
篇三:西安大慈恩寺的历史
初创规模
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是唐高宗即皇帝位前为其母文德皇后所建的一所院寺。唐贞观十年(636)六月己卯,太宗文德皇后崩,十一月庚寅葬于昭陵。贞观二十二年,高宗李治在春宫,以其母文德皇后早弃万方,一心”思报昊天,追崇福业。“于是于六月庚辰,使中大夫守右庶子高季辅宣令说:”寡人不造,咎谴所锺。年在未识,慈颜 大慈恩寺风景2(14张)弃背。终身之忧,贯心滋甚。风树之切,刻骨冥深。每以龙忌在辰,岁时兴感。空怀陟屺之望,益疚寒泉之心。既而笙歌遂远,瞻奉无隶。徒思昊天之报,罔寄乌鸟之情。窃以觉道洪慈,实资冥福。冀申孺慕,是用皈依。宜令所司,于京城内旧废寺,妙选一所,奉为文德圣皇后,即营僧寺。寺成之日,当别度僧。仍令挟带林泉,务尽形胜,仰规忉利之果,副此罔极之怀。“根据此令,有司于是仔细普查京城各处形胜,并最后决定在宫城南晋昌里面对曲江池的”净觉故伽蓝“旧址营建新寺。
寺址定工
经过一番”瞻星揆地“的测量定位工作,最后制定了”像天阙,仿给园(祗树给孤独园之略)“的建造方案。整个工程,”穷班孪巧艺,尽衡霍良木“,”文石、梓桂、橡樟、并榈充其材,珠玉、丹青、赭垩、金翠备其饰“。按照设计,寺院建成之后将是”重楼复殿,云阁洞房“,总共有十余院1897间,”床褥器物,备皆盈满“。
至当年十月戊申,太子治又下令说:大慈恩寺工程”渐向毕功,轮奂将成“,但僧徒尚缺,奉太宗皇帝敕旨,度僧300人,别请50名大德”同奉神居,降临行道“;同时正式赐新寺寺名为”大慈恩寺“,并增建”翻经院“。很快,翻经院宣告落成,”虹梁藻井,丹青云气,琼础铜沓,金环华铺,并加殊丽。“随后,太子治复令玄奘法师自弘福寺移就大慈恩寺翻经院继续従事佛典翻译,充上座,纲维寺任。
十二月戊辰,太宗皇帝为玄奘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入寺升座仪式。《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七对此做了详细的记载描述,是谓:又敕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将九部乐,万年令宋行质、长安令裴方彦各率县内音声及诸寺幢帐,并使务极庄严,己巳旦集安福门街,迎像送僧入大慈恩寺。至是陈列于通衢,其锦彩轩槛、鱼龙幢戏,凡千五百余乘,帐盖五百余事。先是,内出绣画等像二百余区、金银像两区、金缕绫罗幡五百口,宿于弘福寺,并法师西国所将(来)经像佛舍利等,爰自弘福(寺)引出,安置于帐座及诸车上,处中而进。又于像前两边各严大车,车上竖长竿悬幡,幡后即有狮子神王等为前引仪。又装宝车五十乘,坐诸大德;次京城僧众执持香花,呗赞随后;次文武百官,各将侍卫部列陪同;太常九部乐挟两边,二县音声继其后。而幢幡锺鼓訇磕缤纷,眩目浮空,震曜都邑,望之极目,不知其前后。皇太子遣率尉迟绍宗、副率王文训练东宫千余人充手力,敕遣御史大夫 大慈恩寺风景1(18张)李乾祐为大使,与武侯相知检校。帝将皇太子、后宫等,于安福门楼手执香炉,目而送之,甚悦。衢路观者数亿万人。经像至寺门,敕赵公、英公、中书褚令执香炉引入安置殿内,奏九部乐、《破阵舞》及诸戏于庭前,讫而还。
此后不数天,太子治再在仗卫的扈従、百僚的陪同下到大慈恩寺礼佛,会见五十大德,讲述其造寺之原由,不禁呜噎酸感,史称其”蒸蒸之情,亦今之舜也“。侍臣及僧共睹此景,无不为之哽泣。会罢大德,太子遂登东阁,宣布大赦令等。继而巡历廊宇,至玄奘法师房,亲制五言诗一首帖于户,其诗谓: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法轮含日转,花盖接云飞。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幡虹遥合彩,空外迥分辉。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寺塔建造
永徽三年(652)三月,玄奘法师欲于大慈恩寺端门之阳造一座高30丈的石塔,一是大慈恩寺供安置、保存従西域请回来的经像,以避免年久散失,兼防火患;二是借之以显大国威风;三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故迹垂世,供人瞻仰。高宗闻讯,遂向法师提出三条意见:
一、用石造塔,工程大,恐难速成,宜改用砖造;
二、不用法师辛苦、破费,一切用度皆以大内、东宫、掖庭等七宫亡人衣物折钱支付;
三、建塔地点改就寺之西院。塔建好后,方形塔基,面宽各140尺;塔形仿西域(印度)制度,不循中土旧式;塔分五级,包括相轮、露盘在内,总高180尺;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万余粒;最上层以石为室,藏经像;塔下层南外壁有两碑,左为太宗皇帝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右为高宗皇帝在东宫时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皆为尚书右仆射河南公褚遂良书。初,建塔奠基之日,玄奘法师曾自述诚愿,略述自己皈依佛门经过、赴印求法原因、太宗父子护法功德等,最后说:”但以生灵薄运,共失所天,惟恐三藏梵本零落忽诸,二圣天文寂寥无纪,所以敬崇此塔,拟安梵本;又树丰碑,镌斯序记,庶使巍峨永劫,愿千佛同观,氛氲圣迹,与二仪齐固。“在建塔过程中,奘师”亲负篑畚,担运砖石“。”首尾二周,功业斯毕"。慈恩寺塔自此成为长安城内、乃至大唐帝国全国的一处著名胜迹。
第三篇: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导游词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慈恩寺—石狮子—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近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19年(公元1930年)雕造。这两对石狮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大雁塔得名来历—玄奘与寺塔—大雁塔建筑及文物】
各位游客,我们走出藏经楼,就能看到壮观雄伟的大雁塔。看到这座唐代建筑,你们一定会又感叹又好奇吧?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此塔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www.xiexiebang.com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蕴。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17年,行程5万公里,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4.5米,还加了两层。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塔底层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时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原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游客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名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第四篇: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导游词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慈恩寺—石狮子—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 我们先来看寺院山门前这对威武的石狮子。说来也怪,一般外域传入我国的东西,总是先传入实物,而后才有根据实物创作的艺术品。而狮子落户我国,却例外地先传人狮子石刻艺术品,而后才有真狮子的出现。大家知道狮子是在东汉年间由波斯引入我国的,石狮子则是与佛教同时在两汉之际已自印度传入我国。狮子有护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认为“佛为人中狮子”,所以佛台前常刻有狮子,称护法狮子。慈恩寺大门口,有4尊石狮对称地雄踞左右,里边靠近大门的两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时。东侧是雄狮,在戏弄脚下绣球。西侧是雌狮,脚边有一对小狮,称为母子狮。看来这些狮子也按照人们的习惯,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摆放了。靠外边的两尊狮子,东侧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侧一尊是民国19年(公元1930年)雕造。这两对石狮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这两尊八面威风石制实心的庞然大物,即使用手轻轻地拍打,也会发出似铜非钢的金属声,清脆悦耳,十分动听。各位游客,您能猜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大雁塔得名来历—玄奘与寺塔—大雁塔建筑及文物】 各位游客,我们走出藏经楼,就能看到壮观雄伟的大雁塔。看到这座唐代建筑,你们一定会又感叹又好奇吧?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此塔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共2页,当前第1页12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陕西西安清真大寺导游词
陕西西安清真大寺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西安清真大寺导游词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陕西西安清真大寺导游词1清真大寺位于西安市鼓楼街北隅的化觉巷内。由于它与大学习巷的清真寺东西遥遥相望,而且规模较大,故又被称为东大寺或清真大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清真大寺建成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742年),距今已有1250多年的历史。经宋、元、明、清几次重修和护建,逐步形成规模宏大,楼台、亭殿布局紧凑和谐,庄严肃穆的建筑群。清真寺前后分四个院落,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前院紧临照壁的木牌楼,高约9米,琉璃瓦顶,挑角飞檐,雕梁画栋,极为壮观。南北两边为仿古建筑的接待室。
第二院是悬挂“清真寺”匾额的五间楼。院内树木成荫,花圃对称排列,石制牌坊矗立其间,碑阴镌刻有著名书法家米芾、董其昌的题字。
第三院是敕赐殿,院中央是三层结构精巧的八角形省心楼。南北两厢是经堂、宫殿,里面珍藏有阿拉伯文和汉文翻译的《古》及珍贵字画等。
第四院中心是一真亭,又名凤凰亭,南北各有面宽七间的厅房。南厅后有石碑廊,陈列着创建和重修清真寺的碑刻。
一真亭后有海棠形鱼池喷泉,亭南北各有一座碑亭。进石门,走上广阔的大月台,大殿就在正端。大殿面阔7间,进深9间,面积约1300平方米,可容纳千余人同时作礼拜。殿内天棚藻井,有画600余幅,彩画图案不一,墙壁刻蔓草花纹,套刻,构图着色,均表现中国伊斯寺院建筑和宗教彩画的特色。
陕西西安清真大寺导游词2西安化觉大清真寺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维修扩建,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巨大古建筑群规模。其建筑风格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汉文化的'有机统一,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具特色、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清真寺之一。
全寺布局呈东西向长方形,南北宽约50m,东西长约250m,建筑面积约6000m2。全寺分五进院落,每进庭院均为四合院模式,由楼、台、亭、殿组成。其庭院布置可以说在中国清真寺中别具一格,与阿拉伯风格的堡垒式清真寺风格迥异。台湾著名作家柏杨称其为“世界上唯一中国式伊斯兰寺院”,它以清真寺的“另类”风格在中国清真寺中独树一帜。
西安化觉寺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中国宫殿式古建筑群,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不仅是回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汉族和阿拉伯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陕西西安清真大寺导游词3大清真寺位于西安鼓楼西北的化觉巷内,又称化觉巷清真大寺。它与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大寺并称为中国西安最古老的两座清真大寺,因其在大学习巷寺以东,故又叫东大寺,为中国四大清真寺之一,是西安六万多穆斯林过宗教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善的清真寺之一。
大清真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中国殿式古建筑群,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寺院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维修及保护,才成为目前的格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清真寺共有四个院落,布局上采取了中国传统的中轴建筑为主、左右建筑对称为辅的形式。寺内处处可见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又有伊斯清真寺的格调和特点,因而在建筑特点上风格特别,独具匠心。
寺内第一进院,古建木牌竖于中央,高大精细,雕绘精美,琉璃瓦顶,非常壮观;第二进院内,中央竖立石牌坊一座,后有“冲天雕龙”石碑以及“敕赐礼拜寺”的“敕赐殿”;第三进院内,省心楼位居中央,乃二层三檐八角形攒顶古楼,其侧建有“讲经堂”,内藏有明代手抄本和天方麦加图;第四进院中央有凤凰亭一座,状如展翼神鸟,随后还有全寺的中心场所——礼拜大殿。大殿约1300平方米,可容纳千余人做礼拜,其内另有井画400余幅,书以阿拉伯文图案,构图各具千秋。
大清真寺景色优美,意境悠远。宁静伫立的古老石质建筑以及色泽黯淡的亭台楼阁,都似由遥远的唐朝一路行将而来,伴有淡淡的孤独气质,记录下片片逝去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