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观看心得)
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
今天的党课老师给我们这些入党积极分子放映了一部爱国注意宣传影片,影片的名字就叫做《建党伟业》,放映完老师就叫我们写一篇有关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影片是从辛亥革命开始讲述的。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革命受到了人民的欢迎,但革命成果却被袁世凯夺取,受制于帝国主义的控制。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不公平待遇,把中国的山东让给了日本,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学生游行和罢课掀起了“五四”运动的浪潮,随着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全国各界人民的奋起反抗,“五四”运动达到了高潮,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由此也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时,“五四”运动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直至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历史由此走入了一个新的纪元。电影中再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不惜牺牲自己,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不懈努力斗争,在最后终于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
影片放完后,我的眼前总是闪现着90年前那波澜壮阔、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幕幕。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所震撼,甚至热血沸腾,看到那宏大的场面、听到那激昂的演讲,我突然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诗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当时他们的年龄和我们相仿,甚至还年轻,我不禁想问年轻一代的我们,如果也生在那个年代,能有这样先进的思想吗?我们需要重新走入历史,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从历史事件中寻找到自己的坐标,从而激励自己,发挥自己的青春动力。
当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时说的那番话:“尊敬的各位代表: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我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而今,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开辟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新格局,共产党的明智决策让我们这个东方雄狮,真正屹立于世界东方。
当中共一大12位代表一起唱起《国际歌》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丈夫抓住我的手,重重的捏了一下。我知道他也被眼前这个激昂的场面所感动了,可是,我们又有谁能不为此感动呢?为他们的激情青春感动,为他们的艰辛付出感动,为他们的理想信仰感动,为他们的爱国情结感动,更为他们匹夫有责的精神感动。
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对我们这些出生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看完后,我在网络上查找了一下有关这部电影的资料,《建党伟业》这部影片是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从一开始公映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建党伟业》的成功之处,便是真实再现了那段风云变幻、令人可歌可泣、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并逐渐进步的历史。他们的精神斗志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并且要发扬光大。现我们党内部分党员贪污受贿,革命意志衰退,工作热情退化,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战斗力。身为入党积极分子,一定要知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定要鉴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仰;一定要要从电影中学习老一辈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爱国爱党的高尚品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真的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体内的热血再次沸腾,让我们对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甘愿赴汤蹈火!真的很感谢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建立了新中国!真的很感动先辈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大无畏精神!在今年党的九十周岁生日之际,我衷心祝愿中国共产党继续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再创辉煌!中国共产党万岁!
第二篇: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
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
单位组织观看电影《建党伟业》,中国共产党已经 90 此片最吸引我的,是剧本本身来源于真实历史之记录。其次才是那号称百余 位国内乃至两岸三地、国内外众多的一线明星们的加盟。第一条,相信爱好历史 以及爱党爱国的中华儿女们都是会把它放在第一位的。而第二条,纯粹是属于对 明星们的喜爱与崇敬之情使然。历史,我们需要正视它,无论对与错、是与非、曲与折。毕竟,它是真真切 切发生在距今仅仅百年左右的前人先辈们身上的。值得称颂的是,无论是看完电 视剧《中国 1921》后,还是刚刚看完的电影《建党伟业》,都非常可观、真实地 记录和反映了那些人、那些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 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 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我们今天的一 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天和今天,血肉相连。在现代高科技电影制作技术的保障下,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事 件重现,包括对历史画面的完美演绎、对历史人物的深入刻画、对音效和对白的 精心剪辑撰写等等,这一切无不让观众感受到耳目一新、绕梁不绝乃至久久回味、如临其境!影片《建党伟业》是一部重现辛亥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正式建党这十余年时 间里面发生的偶然或者必然之历史事件的恢宏巨制电影作品,同样也是一部绝对 官方政治色彩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的文献纪录片。它不需要太多华丽 的辞藻和修饰,客观、真实就好。刚才在回来的车上,边和司机闲聊,边细细回味着电影中那些个红得发紫的 明星之表现。于我而言,给人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有:毛泽东的饰演者刘烨(印 象中他是第一次演毛主席),还有周润发扮演的袁世凯、刘德华扮演的蔡锷。其 他人似乎都如神马般浮云飘过。影片《建党伟业》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之桥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片尾代 表们在红船上开完会以后站起来合唱着《国际歌》时,大家的眼睛都是噙满着幸 福和充满希望的炯炯眼神!还有就是刘德华饰演的蔡锷在火车站告别小凤仙时的 那句“七尺男儿”的经典对白。影片 《建党伟业》 里面着重渲染了一下毛主席和杨开慧的情感故事。我以为,这也是出于对毛主席和杨开慧的崇敬和仰望之情使然。两人简单结婚 “裸婚”(即)当晚并肩坐在床头有些经典的对白。历史证明,杨开慧同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 么做的。中国共产党
给中国带来的是 60 年的和平发展环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
上从所未有的教育推广和文化普及,是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工业文明时代。而这 一切,都发源于 90 年前,发源于 1921 年的 7 月,发源于那些已经在中国历史上 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的人们。90 年来,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代表着中国大多数人的愿景和诉求。1921 从 年到 1949 年,甚至有超过 370 万中共党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献出了自 己的生命。13 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 年艰苦辉煌,60 余年 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 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 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 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 光明源头的故事。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120 分钟时长的历史大片,我区区千余字还不 能囊括和表述。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走进影院去细心品味和重 温那段历史,使我们不断前进的步伐变得更加坚定和铿锵有力!
第三篇: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
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党伟业》的相关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篇一)曾经有过和80后同龄人一样的困惑和愤懑,困惑舆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愤懑这个时代给80后生存空间的诸多压力,譬如考学、工作、成家立业等等。但看过庆祝建党90周年献礼大片《建党伟业》后,我突然对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审视和感悟,我不禁扪心自问:这个时代真的亏待我们了吗?我们又真正从中索取了多少,付出了多少?
我们大多习惯了身处和平年代,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去努力奋斗。相比那个备受列强欺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我们不用提心吊胆的辗转流亡、饥寒交迫,至少我们还有和平的生活,追求梦想的权利和实现梦想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幸福的。
当然,我们在通往梦想和成功的路上也会有失败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驱者的鲜血和生命比起来,显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为我们还有更多再来一次的机会,直至获得成功的喜悦。而革命先烈们有的只是前赴后继的坚定信仰,以及将这种信仰托付给同志继续传递的信任,他们甚至大多还没见到过成功的曙光,和他们比起来,我们还是幸福的。
现在有很多人把幸福指数时常挂在嘴边,或抱怨自己的幸福感差,或抱怨国家整体幸福指数不如一些发达国家。孰不知如美国、英国、荷兰、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也才是近年来才开始的幸福指数的研究。相比连活下来都不容易的旧社会,我们今天还能座而论是否够幸福,这本身难道不就是一种幸福吗?更何况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都把民生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并在大力实践之中,而幸福指数也渐渐成为了各地政府在改善民生道路上的新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体验的更多的是来自于西方物质文化的浸染,对比解放前,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没有变,但为之奋斗和付出的精神信仰有所缺失。我们往往会身在福中不知福,会更多的患得患失,会感觉迷茫没有目标,而忽略了我为这个社会贡献了什么。或许是如古诗中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或许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处在转型期,从上到下都会感到阵痛,会暂时降低对幸福的感觉,但从这一刻觉醒还不算晚,我们还有用双手去创造美好幸福未来的大好时光。
《建党伟业》让我重温了革命先辈们的纯净信仰,那股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强大精神力量,再一次的净化了我的心灵。为了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后人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幸福的活着。就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担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用最初的平实心态,去携手创造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建党伟业:
导演:韩三平、黄建新
类型:战争/历史
地点:中国
主演:刘烨、陈坤等
上映时间:XX年6月15日
为充分发挥这部影片的宣传教育作用,市委宣传部根据中宣部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的有关精神,就我市组织观看影片事宜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提高认识,把组织观看这部影片作为我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列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进行一次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党性,坚定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大中小学校学生观看这部影片,把观看影片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要求各类新闻媒体要配合影片的发行放映,积极做好宣传和评论工作,营造声势,烘托氛围,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要求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结合观看影片,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座谈会及观后感征文活动,深化教育效果,扩大影片的社会影响力。观看时间为6月15日至6月30日。观看地点为市工人文化宫数字3D影城。6月15日上午,影片《建党伟业》将在市工人文化宫数字3D影城进行全国同步首映。
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篇二)看完《建党伟业》我的内心异常澎湃,被那个时代所震撼,被那个时代的青年的激情和热血所动容,被他们为了实现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我的脑海中始终闪现两个词——“青春”与“使命”。
到底是什么催使我们的青年从容的面对打击、伤害甚至死亡?我想,那一定是强烈的爱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爱国让我们感知责任,使命让我们上下求索、不惜一切代价的寻求祖国富强、民主、自由之路。
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青年人都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最大实现自己的价值呢?毫无疑问,那就是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当今世界,现代中国,我们青年的使命异常艰巨,祖国的未来在我们手中,振兴中华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而光荣的使命,挥洒青春汗水,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谱写新的华章。
XX年7月1日,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纪念日。回顾党的伟大历程,我们感慨:是我们的共产党带领着劳苦大众推翻“两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国;是我们的共产党带领着中华儿女艰苦奋斗,铸起了中国的繁荣稳定、和谐富强。
作为青年共产党员,我们更应该熟知历史,以学促用,以对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提高认知和学习能力,强化时代责任感,为铸就新的辉煌做出贡献;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示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
作为一名司法助理员,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知道,有许多可能酿成大悲剧的小纠纷等待我们去化解,有许多悬在百姓心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答,有许多弱势群体渴望我们去帮助……一想起这些,内心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激励着我坚守在司法行政工作的第一线,以饱满的热情为人民群众服务,牢牢把好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用实际行动去诠释新时期司法行政干警的神圣使命。
第四篇:影片观后感建党伟业
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全片分为几个段落,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前半部分讲孙文等革命者建立国民党,与袁世凯争斗的情形;后半部分叙述巴黎和会引发的“五四”运动,布尔什维克的种子经由李大钊、陈独秀引入中国,终于生根发芽,最终在嘉兴南湖召开了中共一大的故事。
通过观看影片《建党伟业》,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建党伟业》的观影过程仿佛是一次中国近代史的再学习。如果对中国近,恐怕很难真正看懂《建党伟业》,也就很难弄清楚那些明星脸背后的历史人物到底是谁,他们到底在奔走呼号些什么。
1911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于翌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与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光复新军。很快,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从孙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帅之身份,北洋民国政府成立。同年10月,国民党成立。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定下密约二十一条并且更改国体,自封为中华帝国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孙中山与蔡锷成护国军,出师讨袁。很快袁世凯便在举国声讨中黯
1然死去了。之后又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而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等人虽身处不同地方,但都在内心思索着救国救亡之路,命运的会即将到来。普通观众即便是知道袁世凯称帝、签署二十一条这些比较著名的历史事件,也未必了解张勋复辟、蔡锷发动护国战争、孙中山护法运动、火烧赵家楼等等。在120分钟表现这么多历史事件,《建党伟业》只能选择了片段式的表现手法,只展现事件的高潮部分,前因后果或用台词或用字幕传递,剩下的就只能指望观众的近代史知识足以自动补齐省略部分,否则实在很难跟上影片节奏弄清来龙去脉,更别说欣赏电影艺术了。
1917年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18年冬,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北洋政府派遣使团出席巴黎和会。但是英美等国为制约已赤化的俄国,将青岛以及胶州湾割让给了日本人,完全无视中国的利益。1919年夏天,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经历了以上种种,中国的进步青年们发现西方列强完全靠不住,而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却如同一盏明灯,为他们前进和奋斗指引了方向。
1920年3月,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准备在远东建立共产国际支部。1921年3月,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人彼此来往交流,誓要建立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1921年7月22日,十三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代表集结在上海博文女校宿舍,“中国共产党”在众人齐声吟唱的《国际歌》中呼之欲出!
二、《建党伟业》以中国近代史为叙述主线,但影片的核心重心还是落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艰难历程。从近代史上看,不是每一件大事都与建党有直接联系,所以《建党伟业》采取了多条线叙事的方法。其中一条线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记,从辛亥革命讲到五四运动;一条线是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轨迹,从参军新军直到参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条线是中共成立前的历史思潮,主要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等人的事迹串联。这三条主线相互贯穿,要找到这三条线的内在联系,就能够真正看懂这部影片。否则就不会知道毛泽东参军和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和五四运这动为何又前后呼应。但除了这种多线叙事、相互贯穿的叙事手段外,又很难找到更好的方式在一部电影中同时讲清楚这些必须要表达的事情,这也是这部历史巨片成功的表述方式之一。
三、忠于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是当代有志之士永恒的追求。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心底由然想起了那句话:“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遐想着当年历史的种种,心潮起伏。同时也感到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忠于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是我们的毕生不变的追求,而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报国为民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要志存高远而脚踏实地,把献身交通运输业与加强学习、做好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两者互为表里、互为促进,更好地承担起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孙兰华
第五篇: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
影片《建党伟业》观后感
和影片的片名一样,《建党伟业》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庄严而肃穆,丝毫没有好莱坞大片的气质,与同期姐妹影片《建国大业》相比,立足点也略有不同。《建党伟业》仿佛一出内敛而精致的戏剧,在低调中酝酿出深厚,在深厚中铺展出令人动容的力量。《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董必武、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影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这些简单朴实的故事情节之所以会产生那么大的戏剧张力,首先就是因为细小的事情发生在了重大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身上。
影片从1911年冬开始,孙中山从海外归来,借着武昌起义成功的胜利果实,在全国积极奔走通告,组织成立以“民权,民族,民主”为三民主义的中华民国,并于翌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与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光复新军。另一方面,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逼迫摄政王载沣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组阁,袁世凯成为内阁总理。孙中山发表声明,只要袁世凯赞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辞职,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得到这个保证后,便加紧了逼宫的进程。袁世凯以利害游说和买通庆亲王奕劻,威吓隆裕太后称大势已去,如果革命军杀到北京,则皇室生命难保,而若同意让位,则可获得优待条件。清帝被迫于1912年2月12日下诏退位。孙中山按照当时的允诺让位给袁世凯,至此,北洋民国政府成立。同年10月,国民党成立。
然而历史的进程似乎是要拐几道弯的,袁世凯一方面唆使手下在北京地区发动暴动,另一方面动用军队,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而后又再次用同样的方法,强迫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通过他修订后的《中华民国约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并且拥有像皇帝一样的权利。国民党爱国人士宋教仁先生在全国各地发表演说,痛斥袁世凯的窃国行为,并积极改组国民党并希望限制袁世凯的权利,这引起袁世凯的极端痛恨,随后袁世凯命令手下刺杀了宋教仁,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袁世凯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倒行逆施的潮流,命令学校加读经一科,又鼓动他的御用文人大肆鼓吹君主论,并于1915年称帝,改中国民国为中华帝国。孙中山组织护国军讨伐北洋军,并发表《讨袁宣言》和《第二次讨袁宣言》。在全国的针对袁世凯更改国体和称帝行为反对声中,以及护国军节节胜利,北洋军节节败退的局势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忧郁而死。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紧接着,当段祺瑞和黎元洪府院之争之时,张勋带着他的辫子军北上,重新立废帝溥仪为皇帝,再次妄图复辟清王朝,但这一次的复辟仅仅过了不足一个月变草草收场了。
正当我们为中华民国的重新光复而感到欣慰的同时,处于帝国主义薄弱链条上一环的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而中国在1915年左右也开始了新文化运动,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帝国主义为了限制赤化的俄国,全然不顾中国的正当理由以及中国代表顾维钧义正言辞的交涉,在1919巴黎和会上,将原本应归还中国的山东半岛割让给了日本,引起了中国人民全民族的极端愤怒。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五四运动”,爱国学生要求日本归还应该还给中国的山东半岛。这次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3月,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准备在远东建立共产国际支部。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代表共12人: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十三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代表集结在上海博文女校宿舍齐声吟唱的《国际歌》,影片在众人中落下帷幕!
影片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成立的。它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并且有了一个代表工人和农民阶级的政党来争取自己的利益。广大的工人农民阶级在承受着来自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以及帝国主义势力的三重压迫,共产主义的均分地权,财富的思想满足了被剥削阶级的强烈愿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革命斗争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它广发的发动群众,建立工会,农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罢工运动,真正代表了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给古老的国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为贫苦人民谋取利益,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抵御外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还使当时国民党一党独大的政治局面得到改观。就当时而言,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党组织来监督和批判政府,即使中国共产党后来没有拿起枪杆子闹革命,而作为一个进步党存在,对于当时的中国,也是有益的。同时,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了世界上其他国家一个范例和启示,如何在国力衰弱,外敌蚕食时走出困境,达到国家独立,人民富裕。中国的革命,也丰富了共产主义的实践,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
影片的意义在于向我们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大学生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党史,是指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它不仅使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有了的进一步的认识, 不仅可以使中国的大学生对于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有正确的分期概念, 而且对于青年大学生,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了解党的过去,有极大的好处。第二, 明确了中国近代史是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历史, 是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 也就是说, 通过反帝反封建赢得民族独立, 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中国现代史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 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可以说, 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主题。第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认识, 我们对多年以来的中国发展的规律性, 就有了认识的基础大学生领会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 人民群众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就有了对党的历史学习的基础。并学会了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正确阐述了历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过程, 关照了历史发展中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多种面向, 是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的模范。这是符合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观点的, 是符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 是符合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是符合“十二五”规划的。从历史观的角度来说,只有唯物史观才是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正确的史观。因此, 这部影片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价值观,是极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