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塑“桃花源”,重温“乡愁梦”——访何斯路村有感
重塑“桃花源”,重温“乡愁梦”
———参观何斯路村的启示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寥寥几行文字了描绘出一个“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乡村,那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后千年来,“桃花源”凝聚了人们对于生活栖居地的最高审美期待。然而,在距义乌市区15公里的地方,就有一个真实的“桃花源”——何斯路村。
一、初识何斯路
何斯路村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的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原为师路何村,是何氏祖先由北方避战乱漂泊来此从师的路上歇息之地,观此地状似燕子窝,形态优雅,遂迁衍于此。因缺水,故以“斯”替“师”(斯即水也,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期盼着有山有水。
11月4日下午,伴随着蒙蒙细雨,我们踏上了参观学习义乌美丽乡村典例——何斯路村的路途,当汽车在迂回曲折山路上缓慢地行使着的时候,我心中不免怀疑司机开错了路,想着:既然是一个有名的示范村,不太可能是在偏僻的山沟沟里吧。大约十几分钟之后,一个巨大的荷兰风车率先映入了我们眼帘,我心里一阵激动,猜想这可能就是薰衣草园,又过了几分钟,我们终于到达了何斯路村。
村口不断滚动的水车和一只卧着的牛塑像,成为这个村子的灵动性和勤劳忠厚性的意指符号。在何樟根老师的引领和讲解下,我们顺着村口路一直深入,道路两边的房屋错落有致,屋墙上或是描画着党的各种利民政策,或是吊挂着各种盆栽花草,整个格调积极温馨。七星塘跃蹦的锦鲤、主题公园蜿蜒的绿廊、池塘边蓬勃苍劲的千年古樟都给这座村庄平添了几抹意境。顺着村路继续前行,忽然眼前开朗起来,志成湖,志成民俗街和何庄构成一幅主景,将我们的视线瞬间拉成大全景。一排整齐却富有特色的民俗街上汇聚了音乐酒吧、农家饭店等乡土复古感和现代时尚感融为一体店铺。志成湖清澈纯净,在徐徐的微风下泛起层层涟漪,倒映着何斯路村四周青郁延绵的山群,山水一色,宛如一处隔尘圣境。走过逶拖蜿蜒的木质廊桥,我们便到了斯路何庄,一股薰衣草香味沁人心脾,何庄布局精巧,浸蕴着江南宅院幽静宁和的格调美,在露天的饮茶所可以将村里大部分的景致尽收眼底,坐在这样的地方嘬一口淡茶,让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何斯路村人的生活环境常态,公园式村落的格局,让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千米的村子烨烨生辉,更让四百多户村民祥和而幸福。
二、深探何斯路
如今的何斯路村已经被冠称为“中国的普罗旺斯”,生态优美,村民富足。很难想象在2008年之前,何斯路还仅是个落后贫困的小山村。村庄凌乱破旧,矮小的石屋分布杂乱,道路坑坑洼洼崎岖难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水塘变成了垃圾场,臭气弥漫,“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谋生计去了,留下年迈的老人和稚幼的孩子守着空荡荡的家。
2008年对于何斯路村来说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点,这一年“新农人”何允辉担任了何斯路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在何允辉的带领之下,何斯路村逐渐的摆脱了旧的发展思维,开创出一套独特的发展模式。何允辉是这样总结自己经验的:
首先,如何让村子尽快富裕起来,让每一位村民切切实实的获利是何允辉最关注的问题。所以何允辉历经波折建立了一个薰衣草基地,集观赏与产品开发与一体,打响了何斯路的名气,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之后何允辉有创设了何斯路公司,并创造性地将村内的旅游资源以股份形式集中起来,让所有公民都自然享有股份,使每一位村民都成为公司股东,实现了全民入股。以股份的形式让每一位村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更有效的促进了何斯路村生态经济的保护和发展。
何斯路村在富裕了口袋之后,又积极的培育和弘扬传统的乡俗文化,丰富整个村子的文化底蕴,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村里发动退休的教师,将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和本村独特的曲酒文化等用漫画、水墨画、书法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形成一堵堵厚实的文化墙。还将本村的历史名人以及他们辉煌的事迹绘制刻写出来,供村民学习和体味,增加集体荣誉感,培养集体自信。
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中,一直奉行与人为善的人生信条,讲究“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然而随着传统熟人社会的破碎,人与人之间越加陌生化、冷漠化,当“闲事莫伸手”日益成为人们处事原则之时,道德荒漠问题也必将日渐严重。何斯路村为了重塑乡村的温情化,在村里开设了一个“功德银行”,给每一户都开设一个账户,鼓励村民多行善事,多做贡献。不论事情的大小,哪怕只是为游客指了个路,又或者拾起了路上的一个垃圾袋都可以登记在册。村里也会将这个账户上的信息作为参考信息开展村务。
三、感悟何斯路
成功转型后的何斯路村让人流连忘返,何斯路成功的经验听的人热血沸腾。每一个成功的案例都是不可移植和复制的,否则只会闹“南橘北枳”的笑话。但是,何斯路村成功经验中却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而后因地制宜借鉴的地方。
一是以人为本:“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无论是治国还是治村,都应该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考虑民众的需求和利益,如此,发展才有意义和价值。何斯路村在转型过程中积极倡导并落实以人为本,全力建构服务型村委会,让我感触颇深。不论是老人、小孩还是青壮年,都能够得到村集体的关怀和重视。对于老人,他们专门开设了一所老人大学,让老人享受学习的乐趣,聚会聊天、讨论的乐趣;还成立了老年人协会,让他们能够发挥余热,产生价值存在感。对于青少年,何斯路村有一个“百万人才计划”,培育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也为何斯路村储存了新鲜血液。对于青年人,何斯路提供多种就业渠道,很多人不用离开村子就可以就业,增加了家人相聚的时光。
二是公司化管理运作:我国延续千年的小农经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风生水起,小农经济独立性和松散性越来越束缚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的进一步发展。近些年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公司制农业等经营模式开始异军突起,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理念来发展农业,不仅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开拓了市场,还解决了融资的困难,降低了经营的风险。何斯路村将公司化的管理模式扩大应用于农村建设之上,推行股份制,让每一位村民都成为村庄的股东,这就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也有利于凝聚全村之力,共同打造一片美丽家园。因此,公司化运作或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类模式来借鉴。
三是立足特色,整合资源:我国南北差异大,东西风貌也绝不相同,每一处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风土人情,这就是每个地方最别致和吸引人的地方。借助于地方特色风情,制定专属发展策略,差异化定位,才能避免工业化社会下批量同质化生产的单调和无趣,让一个村落展现出姿彩。何允辉全面整合何斯路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薰衣草园作为标识,连带将整个村子打造成一个大型的生活庄园,充分盘活了村集体以及村民手中的资源,形成村庄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同时,何斯路村注重传承和发展村落文化,依靠村落文化让村民形成对家乡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并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精神支持,促使村民内部互助合作。这也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一个村落要想走得更加长远,需要整合、优化、改建自然资源,比这更加重要的是对其文化内核的挖掘、继承和弘扬。我们阜阳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农耕文明更是璀璨,如果能将散落的文化碎片集聚起来,形成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可能超乎意料。
四是选好精英带头人: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更迭、后工业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日益增多,如此背景之下,就需要“新农人”来挑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农业部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曾说,“新农人是一群重信息、重资源、重互利、重创新的农业爱好者、投资者、服务者,他们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早期型态和探索者,是时尚农民,他们的出现将不可避免的帮助老农民们解决小、散、多、弱的先天不足,带动农业向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快步迈进。”何斯路村的何允辉就是这样的一个“新农人”,他原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对于市场需求具有敏锐的嗅觉,在管理和运营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土壤分析,分区规划,合理采摘,专利申请,推行股份制等等措施,推动了何斯路的现代化、市场化。正是有了何允辉这样的带头人率领着全村村民披荆斩棘,才造就了何斯路今日的辉煌。有此可见,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的人才回到基层乡村去工作和创业,加强对农民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是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
从偏僻的穷山村,到闻名遐迩的示范村,从“空心”、“空巢”、“留守”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何斯路村短短几年的变化让我们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其独特的发展和经营模式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立足本土,因地制宜绝不仅是一句高瞻远瞩的理论口号,而是一个又一个实践经验的鲜活产物。面向市场,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出每一个乡村专属的魅力,才能塑得出“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