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鉴史问廉观后感850字
鉴史问廉观后感850字
鉴史问廉>观后感850字
(一)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鉴史问廉》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揭示廉则兴、贪则衰的治国之道,弘扬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树立激浊扬清、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推崇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道德人格,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研究和借鉴历史的教科书。在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重拳惩治腐败,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鉴史问廉》更加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给予我们更多的警示与告诫。
一、要以廉为本,轻名利,讲操守,提高自身修养
我国自古以来,各个阶层和各个朝代均高度注重以道德引导官员,提倡以德为先、以廉为本。当前,要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首要前提是'干部清正',党员干部要守住自己的节操,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要怀修养之心,提高思想境界。我国历来有注重自省和个人修养的传统,强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当前,党员干部要以'慎独'的精神要求自己,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磨砺,将党和人民以及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原则、道德律令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树浩然正气,扬昂扬锐气。
要怀淡泊之心,正确对待名利地位。不追求名利地位才能志趣高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立人格,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才造就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职位升迁,甘于吃苦,不计得失,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以国家的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而不以个人进退荣辱为怀。
要怀律己之心,抵制各种诱惑。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东汉时,杨震举荐的官员王密为报推举之恩,夜晚拜访杨震并奉上黄金,杨震连连拒绝。王密以为他怕人看见,有损名声,便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愤然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把黄金扔给王密。在当今,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慎独慎行,择善而交,自觉清除和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二、要以廉为纲,重勤政,求实效,切实转变党风政风
宋代的吕祖谦在《官篇》中指出:'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这里将'清廉'列为官德之首。可见,'廉'是为官从政者最起码的政治要求和道德价值取向。党员干部要以廉为纲,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转变党风政风。
要突出勤政爱民,心系群众。用心爱民,才会得民心。李世民崇尚'恭俭爱民',才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鼎盛繁荣;焦裕禄、孔繁森为民鞠躬尽瘁,才受到广大群众的深情爱戴。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脚踏实地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关切民之疾苦,体察民之忧患,排解民之急难,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党分忧,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突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民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重要结论。政府办公室承担着市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出台前的调研、参谋和决策部署的督促落实工作,直接影响政令畅通与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四大一高'战略的深入推进,要深入实际察实情,强化调研理清思路,为决策提供参考;要围绕决策督实事,善于协调抓督查,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提高效率讲质量,主动服务求实效,切实提升政府执行力。
要突出廉洁从政,秉公用权。历史上,包拯、狄仁杰、海瑞、于成龙等人物公平正义、政治清廉,获得百姓赞誉。党员干部要牢记'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宗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决不能把权力变成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的工具。
三、要以廉为帜,重品行,作表率,引领良好社会风气
党风政风影响社会风气,党风政风清明则民风淳厚。孔子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熟敢不正'.党员干部应该成为社会的'正能量之源',以正直清廉、施政以德、忠于职守为社会作出表率,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和先行者。
要带头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价值取向,必将走向衰亡,这是历史规律和社会真理。秦始皇千秋万代的帝国梦因'奢'至于二世,西晋在'斗富'成风中毁灭,南宋因搜刮民力建奢侈建筑'艮岳'而土崩瓦解。因此,党员干部应当牢固树立'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带头增强节俭意识,并把它体现在生活细节上,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杜绝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杜绝安逸享受、因奢入腐、损公肥私。党员干部带头克勤克俭,清正廉洁将蔚然成风。
要带头做恪守诚信的典范。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明理诚信、善做善成'的三门峡精神,把诚信的外在道德约束内化为自己的品德素养和人格魅力,珍惜诚信声誉,维护诚信形象,践行诚信美德,做到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促进诚信成为一种时代风尚和普遍自觉。
鉴史问廉观后感850字
(二)近期,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政论片《鉴史问廉》,该片站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借助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重温那一段段湮灭的历史,观看那一个个沉重的故事,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现实时代感,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应多从这些古代廉政文化里面汲取为政以德、礼法相依、德主刑辅、治权官吏、正心修身的一些思想和做法,古为今用,提升监督执纪水平。
一是以史为鉴,筑牢思想防线。《鉴史问廉》借助历史上的真实廉政经典故事,进一步明析和梳理廉政文化基因。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魏征、狄仁杰、包拯、郑板桥等一大批清官廉吏曾在河南任职,留下大量廉政佳话和典故,如'周公吐哺'、'甘棠遗爱'、'羊续悬鱼'、'精忠报国'等,为历代百姓传颂和敬仰。片中也有如张养浩所撰《为政忠告》、孙嘉淦所提《居官八约》等对'官德'的重视和倡导。因此,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要以史为鉴,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反面教材中汲取教训,从点点滴滴处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运用好人民赋予的手中权力。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斩钉截铁、坚定不移;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敢于斗争、敢于亮剑;在关键时刻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二是敢于担当,切实把监督执纪责任扛在肩上。该片第三集《清浊之辨》的结尾,以'五人之墓'的故事告诉人们'生死的意义很重大,即使是一个普通百姓对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之中。'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作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为官避难平生耻',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切实把监督责任扛在肩上,敢于担当,勇解难题,这才是鉴史问廉下的新常态。
三是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是讲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这部政论片再次昭告世人: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法乱纪,终究逃不脱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以身试法者必亡。因此,必须严于律己,以法律己,管好自己'做热点工作但不做热点人物'.四是当拘小节,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说的便是东汉'悬鱼太守'羊续居官清廉,拒受属下之礼,流芳百世的故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时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婉拒了江西老红军委托代表明经华转呈的两瓶茶油,亦为群众所称赞。或许在许多人看来,两瓶茶油,又能值多少钱?收了也无妨。但习总书记却用实际行动为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课,'小事当慎,小节当拘'.'小节不慎,大节难保',在'小节'上疏于防范,最终只能是思想滑坡、不能自拔,直至铸成大错。因此,要从细小的问题入手,在小细节上管住自己,无论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要做到心不贪,嘴不馋,手不长,洁身自好,时时警惕,做到常弃非分之想、常惧法纪之威、常思监督之益,不给别有用心者留下可乘之机,在思想作风上过得硬。
第二篇:《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
近期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_9)黄金时段播出的《鉴史问廉》深深的吸引了我。每晚我都早早的等在电视机前,为每集的故事深深吸引,并从中学到了很多。
古代廉政建设与惩贪措施曾经有效地刹住了腐败现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造就了一些青史留名的盛世。盛世的出现有赖于胸怀天下的君主励精图治,和官员的清廉干练。但是,当一个王朝走向衰败的时候,官场的贪污腐败总是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全面战乱和改朝换代,盛世又被乱世所吞噬。孟子曾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描述这一现象。面对这种治乱循环的历史现象,解读历史或许有各种答案。但是,一条始终不变的规律一再显现,那就是“廉则兴,贪则衰”。贪腐不会导致一个王朝迅速衰亡,但一定会导致这个王朝灭亡。管不住腐败,国家就有危亡之虞;遏制了腐败,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包拯、狄仁杰、海瑞、于成龙等著名清官,在他们的传奇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中国人绵延数千年“青天情节”。包公是中国清官廉吏的符号,青天文化在中国的形成和延续,反映了在君主专制时代底层民众对清明政治的期待和对主持正义、为民伸冤的清官的祈盼。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之中。古今中外,法律和制度只能从外部围追堵截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但道德却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的“迷思”。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正面事例,如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这些流传至今的人物和故事,已经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通过文化艺术颂扬光明与希望,鞭笞黑暗与腐朽,彰显着中国人对清廉与正义的不懈追求。这种蕴含在文化深处的巨大能量,直到今天还在激励着人们。运用法律手段惩治贪污腐败,贯穿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见证着一个个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在惩治贪污腐败方面都出现过科学规范的廉政立法,制定过行之有效的廉政法令,出现过许多典型的人物和事例。廉政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善了古代政治道德环境,造就了一大批为官公正廉洁、为人刚直不阿的清官廉吏,他们廉洁清正、奉法循理、刚直无私、勤政爱民的政治品质与操守作风,不但深受后世为政者的推崇和民众的爱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中国人有一种对历史的虔诚感和敬畏感,历史有终极审判的功能。历史具有公正性品格和终极性审判的能力,能够对人间是非做出公正的终极审判,使善恶最终各得其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看完了每一集的《鉴史问廉》,我的心也得到了完全了清洁与升华,这也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格尽职守,遵纪守法,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而不断奋斗!
第三篇:《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
近日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观看了在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播出的《鉴史问廉》大型纪录片,该片是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该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内容充实,厚重大气,观看之后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2013年4月19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他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而廉洁、修身、勤政的思想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
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把好自己的关,在行使权力时,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抵御利益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要谨慎。此处谨慎并非指做人做事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而是要在大胆开拓事业的同时,处世交友要谨慎,特别是在一些金钱物质利益方面,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初。慎独,即在无人知晓之时,也要守住自己的防线,象《鉴史问廉》中的“四知太守”杨震那样,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敬畏之心,不能存任何侥幸心理;慎微指不能因情节轻微而对自己有种放松心理;慎初是指第一次,许多贪官第一次收受贿赂后人情难却,越走越偏,最终走上不归之路,因此,要洁身自好,自觉杜源。
二要知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事业上要有不知足的追求,而在个人物质待遇等方面要有知足常乐之心。要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并且特别注意处理好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因为社会发展总有个过程,总
要经过从少数人富裕到共同富裕的阶段,但这个阶段我们党员干部绝不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而先富起来,而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
三要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字、治国、平天下”,李大钊先生曾说过,铁肩担道义,妙笔做文章。作为党员干部,修身应是第一位的,良好的自身修养是干好事业的基础,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正确对待个人廉洁问题。
四要慎交友。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交友不慎,就会给自己的人生道路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古人云:“黄金万两容易得,人生知己最难求”。如何交到知心的朋友,自己首先要心存浩然正气,以诚待人、以真心换真情,以沟通思想、互相学习、增进友谊为目的,逐步深入观察了解对方,只有这样经过从表及里、由内到外、从言到行的观察,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才能结交到自己人生的知音。
五要有信念。信念是从政之本,决不能放松动摇,人生是屋,信念是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凡是心有所动,就会播下行动的种子,成为欲望的俘虏。纵观贪官们的成长经历,曾经奋斗,为党和人民尽责尽职地工作,做出贡献,有的因交友不慎,有的因升迁无望,有的因徇私情,最终跌入泥潭,不能怪任何人,只能怪自己。贪如火,不遏则燎原;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有句话说的好,“任意飘荡的船,难免要触角;不断倾斜的塔,迟早要倒掉”。从政必先修德,党员干部的最大的官德,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总之,通过这次观看《鉴史问廉》活动,可以说使自己在思想上有一个震撼,在认识上有一个提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方向更明确了,准则更清晰了,要真正做到时刻不忘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断加强自己的人生观改造,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在金钱和诱惑面前,学会算账,政治、经济、名誉、自由、健康、亲情账,时刻警醒自己,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从政要求,法律尊严和自由的可贵,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为官之德,时时秉持“五个想一想”,成为组织信赖,人民拥护的好干部。
第四篇:《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通过对《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辨》、《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千秋之评》的观看,不由想到总书记曾经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重要性。《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速读”历史、鉴往古今的平台。
坐在电视机前,重温那一段段兴衰交替的历史,观看那一个个沉重的故事,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警示。不由发出“历史尘烟滚滚来,朝代兴衰廉与贪”的感慨。荧屏里,我看到了当一个王朝走向衰败的时候,官场的贪污腐败总是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全面战乱和改朝换代,盛世又被乱世所吞噬。使我懂得贪腐不会导致一个王朝迅速衰亡,但一定会导致这个王朝灭亡。管不住腐败,国家就有危亡之虞;遏制了腐败,国家就能长治久安。我看到了包拯、狄仁杰、海瑞、于成龙等著名清官在他们的传奇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中国人绵延数千年“青天情节”。“清官情结”和“青天文化”仍然是今天我们对公平正义和政治清廉的不懈追求。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在历史中都给了他们准确的定位。我们有理由深深的坚信,邪不压正,腐败者永远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腐败分子最终会得到应有的惩处。我看到了清朝大臣张英和其子张廷玉“父子宰相”留下的“六尺巷”的故事,是为官者克己修身崇德重礼的见证。以德施政,可安邦定国。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恪守为官之德的政治家们用自己的选择和坚守,谱写了中华文明的闪亮篇章。在漫长的历史中,那些面对利诱、黑暗和不公拍案而起的浩然正气,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精神家园里的一座丰碑。这种用生命和热血写就的高尚,直到今天还在感动着我们。
廉洁的对岸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滑向腐败的彼岸。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可以说,礼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意变成坏心。每一次的腐败都是幕后的那双“温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洁的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堤口,一发而不可收拾。
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但是,我们党的领导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到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狠抓开展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看了《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鉴史问廉》将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官场新常态吹响嘹亮号角。
第五篇: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
追根朔源,“廉政”的概念古已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辨证统一。“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鉴史问廉》的第一集——兴衰之思所讲述的西晋王朝、唐、北宋的兴衰史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鉴史问廉》中清浊之辨的标准是什么?孟子说“君为轻,民为重,社稷之次。”这应该是明辨清与浊的标准。古人清楚的指出了为官之道是要看轻自己,把人民大众看得很重,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为官清廉。对清与浊的评价,不是决定于我们自己或者某个人,而是决定于人民大众。人民大众的心中有一杆称,这杆秤是最公平的。为官者必须认识这杆秤,知道这杆秤的标准,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近日,廉政教育已深入人心,人人讲求廉政,事事要求清廉。我也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鉴》一书。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非常具有可读性。从而深刻地了解了廉政建设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看完后感到就像是听了一堂不设讲台、不见讲师的廉政讲座,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精神营养!我觉得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该书记载了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廉政新风,时间跨越5000余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流长。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廉政文化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
它揭示的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
纵观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大唐的兴衰就是一面镜子: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吏治清廉时代的辉煌之后,自从误用了一个不学无术而又精通音律的李林甫为宰相后,曾经的一代明君唐玄宗一步步坠入了李林甫为他精心设计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无为的温柔乡,进而引发了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并就此终止了一代天朝的神话。也正是因为对清正廉洁的正确认识,历史上才出现了包公、狄仁杰、魏征等这样一批为人民所讴歌的清正廉洁的人物。人民的爱与憎是分明的,他们所给予的评价是公正的、合理的。
就一个国家而言,“清正廉洁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势衰微。”那么。对于整个医疗系统、一个医疗队伍而言,廉洁同样重要。据了解,十八大以来,截至2014年6月,中纪委共派出208个巡视组对1214个地区和单位数量最多的省份,如,河北、广东、四川等,有不少已经公布了医疗查处案件。2014年以来,经中纪委通报的医疗界案件就达19例,涉及宁夏、吉林、辽宁等省份。
那么医疗系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通过常理分析,主要的腐败主体应当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收授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设备、耗材产品供应商的好处费,为这些产品进入医院提供便利。药价虚高,一多半都变成了公关费,福建漳州医疗腐败案中,市直区县73家医院百分之百涉案,全军覆没,内幕惊人。在去年的股市财报中,诸多的制药企业营销费用过高,已经引起了外界的普遍关注。除了药品,检察机关调查发现,医疗耗材采购过程中的回扣现象也是相当普遍,代理商往往利用高额回扣来利诱医生提高耗材使用量。耗材的利润惊人,有代理商亏本卖设备给医院,目的是通过耗材赚取高额利润。二是在医院项目建设中的腐败,诸如基建项目腐败、信息化项目腐败。
三是收授患者及家属的“红包”,这一项的比例应当较小,多集中在主管医生那里。
通过观看《鉴史问廉》,来看整个医疗系统,我们不仅要深刻地自我反省,而且要意识到自身在理想信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尽快克服和纠正,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两个始终坚持”。
一是始终坚持廉洁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中,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同时,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深处根绝贪图享受、拜金主义、目无法纪等错误思想,不断反省自己,防微杜渐,确保与任何违法问题不沾边。
二是始终坚持为病人服务的理念,用职业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以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做一个清清白白的医务行政工作者。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我们要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常怀“居安思危”之心,警钟长鸣。让廉政之花常开,拒腐败之风与千里之外。只有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廉如幽兰,其形虽然朴实无华,其馨久而不灭。腐败之风若罂栗之花,虽艳丽无比,仅是一时之艳。
廉洁是一种正气,更是一种风气,当廉洁的风气盛行时,这个集体势必会欣欣向荣的发展。当廉洁的风气在医疗行业盛行时,医疗水平质量一定会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会更强,弘扬廉洁的正气是每个医务行政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沁阳市卫生局 二〇一五年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