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征精神给我的大学生活启示
长征精神给我的大学生活启示
长征的胜利,锻造出了不朽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1934年8月,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星星之火慢慢燃成了燎原之势。无数的中国老百姓扛起锄头,端起枪,保护着自己的家园。
然而,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时节,由于中国共产党内部王明“左”倾错误占了上风,在军事上放弃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实行进攻的冒险主义,主动进攻敌人坚固设防的阵地,结果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惨遭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终于在1936年10月胜利结束,完成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006年10月,在今天,我们无法感受到胜利时的喜悦之情,也无法体会到那风吹雨打的艰苦岁月。但作为后辈,我们一定会牢记长征历史。长征胜利,也为新中国的诞生打下了坚硬的基础。红军们拔草根、吃树皮,流热血、过泥潭。这种在今天难以想象的事情,却在红军前辈的身上发生了。
“牢记长征历史,宏扬长征精神。”这是历史写给我们的告训。历史,我们不容忘记。因为它时刻告戒我们——中华民族要团结。精神,必定要发扬,因为它时刻鞭策我们——永不言弃。今天,我们怀念“二万五千里长征”,学习的就是长征精神。大家深刻的知道“人民是革命的母亲”、“团结是力量源泉”、“ 奋斗是胜利的法宝”。还记得,那波涛汹涌的大渡河,那惊险万分的泸定桥,那终年不化积雪的夹金山吗?中国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战争史上的奇迹。那到底又是什么原因使处于弱势力的红军排除万难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甘愿历尽千辛万苦,夜以继日地翻山越岭而取得胜利的呢?对,是信念,是毅力,是亿亿万万的中国人想从压迫中解脱出来,想获取一生的幸福.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远大的理想,必须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远大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顽强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青年的人生道路才会焕发光彩。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我们要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进行艰苦的努力。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就人。青年要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历风雨,经受锻炼,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第一.我们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在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远大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事业追求,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动力,不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不被社会的丑恶现象所迷惑,不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打倒,坚定自己的价值追求,奋发成才,奉献社会。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它正确揭示了人与集体、社会以至人类的互动关系,论证了人生的价值、意义及合理实现途径,从而使人们的信仰实现了由盲目到科学的质的飞跃。在社会主义中国,当代大学生就是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所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庄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第二.我们应该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认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划清正当的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界限。在一些大学生看来,提倡集体主
义就是泯灭个性、否定自我,强调集体利益就是否认个人利益。正确认识集体主义、转变思想,首先就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过去几十年对集体主义的宣传和解释上的偏颇之处,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集体主义在强调集体利益时,并不抹杀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它强调集体利益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强调个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在贯彻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时,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维护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并努力促进个人的进步和发展。摆正金钱在人生追求中的位置。这是当今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应该正确看待金钱问题。金钱并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金钱获得再多,也不能等同于一个人价值的完全实现。大学生不应当将获得金钱作为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标。否则,就会失去理智,从而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第三.我们应该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首先是继承革命传统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终生受用的战略意义。大学生只有把艰苦创业的接力棒接过来,才能不辜负老一辈的期望。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提高跨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无论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力量的大
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贯穿其中的红线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是高素质的人才,也可能仅仅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再次,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理想、立志成才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一个人年轻时受一些挫折、磨难并不一定是坏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上世纪80-90 年代出生的大学生,经常被称之为“抱大的一代”,由于是在风平浪静的社会环境中,在父母老师的层层呵护中长大的,我们得到的是太多的宠爱与温暖,使这一代人自立能力较差,心理上比较脆弱,缺乏的正是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正是因为如此,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第四.我们应该加强组织纪律性: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正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加强的。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以下现象。如部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与大学生形象不符,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个别人还走上抢劫杀人等犯罪的道路;恋爱方式上,责任意识低,少有真实的感情投入,只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虚荣;消费行为上,不考虑自身的消费实力,片面追求名牌,盲目跟随潮流;把纪律当做束缚人的咒语,把个人无原则的行为当做准绳,行为习惯充满一种反理性的因素。纪律观念薄弱,组织形式涣散,行为习惯随意使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志向失去了支撑和保证。大学生时期正是人生形成自觉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当代大学生要通过认真学习校纪校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行为规范,通过学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篇:观看《永远的长征》给我的启示
观看《永远的长征》给我的启示
2018年是长征胜利82周年,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8集纪录片《永远的长征》。整个故事从一本珍藏的红军号谱说起。在1934年10月的某一天吹响了红军长征的集结号,8万中央红军在嘹亮的军号声中离开中央苏区踏上了充满艰险的漫漫征途。
庄严肃穆的放映大厅,只能听到那充满激情的解说词和雄壮的背景乐。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从眼前闪过。面对国民党蒋介石的百万大军围追堵截,一场场残酷的战斗使无数的年轻红军战士倒在战场,牺牲时很多没有留下姓名;不少杰出的红军将领也长眠在征途中,如军团参谋长邓萍、军政委吴焕先、师长洪超、陈树湘等。据不完全统计,牺牲在长征途中的仅师级干部就有80多人。
长征为什么如此伟大?如此有生命力?对中国的革命影响如此深远呢?当你看了长征路线图你就会有了答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血战湘江、夺娄山关、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懋功会师、过草地、激战腊子口、大会师到达延安并奠基西北,长征宣告胜利结束。整个行程二万五千多里,横跨十一个省,所经过的地方全是中国当时最偏远贫困的地区。高山大河,险关隘口,雪山草地,冰雪严寒,缺吃少穿。据后来统计,三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雪山多达75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8座。山顶常年积雪,气温低至零下二三十度,狂风卷着大雪与冰雹披头盖脸砸来,让人睁不开眼睛迈不开脚步。极端低温很短时间就能把一个人冻死,况且红军将士衣着单薄食不裹腹。川康边境方圆500公里的茫茫水草地也是横在红军面前的一个吃人的泥潭,很多红军战士没能活着走出去。
与恶劣的自然条件相比,国民党的重兵围堵更残酷,上有飞机轰炸,下有枪弹如雨。红军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呢?靠得就是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对共产主义必胜的信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服从命令听党指挥始终萦绕在每个红军指战员的心头。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万多人,最后到达陕北时还有一万多人,损失是多么的巨大。虽然人数少了,但是剩下的都是精英。毛主席说过这些人可以以一当千。就是靠着这些拥有铁一般意志的革命种子在后来的斗争中发展壮大,汇成革命洪流,冲垮了蒋家王朝在中国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拥有强大的武装,充足的资源为何在这次斗争中失败了呢?究其根本原因是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少数人利益的,缺少崇高信仰,军阀们为一已私利各自为政互相争斗,不可能团结一心。当官为发财当兵为吃饭,谁又愿意为这腐败的政府和官老爷卖命呢?
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每个战士心中都有崇高的信仰,坚定的革命意志。共产党人不谋私利,官兵平等。如方志敏被捕时身上只有一支钢笔和一块怀表;刘志丹牺牲时衣袋里只有半截铅笔。共产党人干革命不是为了升官发财,红军战士大多是自愿参军的贫苦百姓子弟。革命情、同志情、战友情时刻在每个红军指战员的胸中激荡,危急关头总是冲锋在前不怕牺牲。
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以王明、博古、李德为首的左倾教条主义和保守主义使红军损失惨重直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最后被迫放弃中央苏区踏上长征路。不幸之中的万幸是:在遵义会议上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同时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长征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外部艰难险阻没有一刻不存在,党内斗争一定时期也是相当激烈,同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斗争;同张国焘的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行为斗争并取得最后胜利。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生死悠关时刻拨乱反正使革命走向正轨呢?靠得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工作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无论是政治工作还是行军打仗都要从实际出发,决不能生搬照抄;党与群众就是鱼水关系,一切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同志之间开展
批评与自我批评,不隐瞒缺点错误,不搞个人崇拜,有错误及时纠正。这些都保证了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直至取得革命胜利。
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写下好多充满革命激情的诗词,表达了坚强的革命意志,体现了一位革命领袖时刻充满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被困难所吓倒。如《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激昂澎湃的作品。有些诗句至今读来仍能感受到一种喷薄而出不可阻遏的力量。描写五次反围剿危急时刻的“快马加鞭未下鞍、万马战犹酣、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描写征战娄山关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过六盘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最完整描写长征的一首诗是《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红军攻占天险腊子口,翻过六盘山快要到达长征终点陕北根据地时所作,给红军万里长征胜利结束来了一个总结,似又乐观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
长征的硝烟早已散尽,但人们对它的思考和怀念并没有结束。长征精神在新时代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濉溪县国土局 赵富强 2018年1月24日
第三篇:焦裕禄精神给我的启示
焦裕禄精神给我的启示
党的十八大强调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谈起。中央强调“管党”“治党”,说明我们党需要“管”、需要“治”,也有信心有能力“管”好、“治”好。这是因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这“四大考验”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四大危险”,管党、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建党92年了,我们党历经风风雨雨、艰难曲折,能够始终坚持真理,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历史表明,我们党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这是主流,是要充分肯定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是支流。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懈怠,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解决不好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任其发展,党就会有致命的危险,就有可能被历史淘汰。不管不行,不严也不行!
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真正要管好党、治好党,首先要找准症结、选准突破口。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把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党的建设的突破口,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制定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央政治局身体力行、带头落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我认为,中央抓得非常准,切中了党建工作的要害、抓住了党建工作的关键。我们经常讲“作风是党的生命,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但未必人人都能真正领会其深刻含义。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很多同志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但这是严重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大都与作风问题有关,或者是作风问题衍生出来的。作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
找准了突出问题,就要对症下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党的建设方面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政治要求,是纯洁党的肌体、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是凝聚党心民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之举,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而深远意义。思想是支配行动的“总开关”。解决作风问题必须首先抓教育,打牢思想道德基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目的就是改进党的作风。为了保证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中央要求各地既认真落实统一部署,基本环节不能少、不变通,把“规定动作”做到位;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有特色的“自选动作”。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是我省的“自选动作”。焦裕禄同志是在河南成长起来的干部,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典范。把焦裕禄精神作为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照镜子、正衣冠的生动教材,更容易使大家反思自己、检查自己、激励自己,有利于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把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我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深刻把握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实质,通过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大家都比较熟悉,不少同志到兰考学习考察过。从1962年冬天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到1964年5月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焦裕禄同志为了改变兰考贫困面貌,抱病带领全县人民与严重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然是老百姓,树立了一个优秀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焦裕禄同志不仅给兰考人民创造了宝贵的物质财富,更给党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焦裕禄精神。
我们党历来对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亲切接见焦裕禄同志的家属,邓小平同志为大型纪实文学《焦裕禄》题写书名,江泽民同志题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三十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对焦裕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2009年他在兰考调研期间谈到,人民日报刊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自己正上初一,看了报道几次都泣不成声、深感震撼,任福州市委书记时还填过一首词纪念焦裕禄同志;焦裕禄同志是一个很高很高的标杆,我们要见贤思齐。习近平同志曾经把焦裕禄精神精辟地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提出要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奉献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知难而进之风、敬业奉献之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一致的,与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
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已经49年了。可能有人会问,我们还需要学习焦裕禄精神吗?焦裕禄精神还符合时代要求吗?这种困惑,我想在座的一些同志一定会有,这并不奇怪,也不难理解。因为与焦裕禄同志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环境、工作条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困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和党性原则,如何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思考。这里,我从几个方面与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第一,人们的思想观念会变,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没有变。焦裕禄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充分体现了他对理想信念的执著和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支柱。很多革命先烈尽管知道自己可能看不到新中国的诞生,更看不到共产主义的实现,但还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就是因为他们有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有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心,有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牺牲精神。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总书记把理想信念形象地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对理想信念是牢记还是淡忘、是坚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试金石”。理想信念是个纲,纲举才能目张。社会思想观念越趋多元化,越需要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取共识,充分发挥理想信念的“定盘星”作用。许多事例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腐败的思想根源。理想信念变了,就会丧失奋斗目标,就经受不住形形色色的诱惑和考验,就会滑入深渊;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这要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第一标准。第二,我们党的历史任务在不同时期会变,但党的性质和宗旨没有变。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是具有鲜明阶级性和广泛群众性的工人阶级政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总是立足于争取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定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使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融为一体、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我们党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这一时期,贯穿我们党全部工作和全部活动的一条红线,就是始终代表着广大群众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民主与解放的愿望和要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发展和壮大了革命力量;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坚持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党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执政党地位的确立,为共产党人实践党的宗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我们党引领时代发展,根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早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具体情况,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并始终贯彻于党的全部工作和全部活动之中。可以说,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一直没有变,现在不会变,将来也不能变,变了就不是共产党了。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就要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会变,但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没有变。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中,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思想路线的本质和核心。90多年来,党的思想路线不断完善,每一次丰富和发展都会带来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大提升,都会带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大发展。毛泽东同志倡导实事求是,主要是解决当时党内出现的教条主义倾向,使党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邓小平同志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主要是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僵化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同志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引领全国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胡锦涛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使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践内涵更加深刻和完整,使党的思想路线的行动意义更加显现和具体。尽管各个时期强调的侧重面不同,但实事求是的核心没有变。正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才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有力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
回顾我们党的历程,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能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实践不断取得胜利;什么时候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就会出现失误,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我们过去之所以走过一些弯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超越发展阶段、不顾发展实际,在错误的阶段、错误的地点做了一些所谓“正确的事”。实践证明,正确的思想路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党的优势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牢牢坚持。学习焦裕禄精神,我们要把求真务实体现在实际工作之中。
第四,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会变,但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没有变。焦裕禄同志坚持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治理“三害”的办法就是通过找农民群众了解情况、实地考察试验总结出来的。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是我们的传家宝。建党伊始,我们党就坚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采取了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谈怎样到工人中去做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贯彻到军事领域,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用人民战争回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抗战后期,美国军事观察组到延安考察后,得出一个结论:国民党占有着大片的土地,而共产党则占有大片的人心。陈毅同志曾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可以说,正是坚持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才使我们党获得了无穷的战斗力。
当前,我们党的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党的思想方法、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等更加科学化,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但无论领导方式、领导方法怎么变,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不能变。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就要真心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越是做大事、做难事,越要依靠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是一条基本原则。什么事应当办、什么事不能办,什么事是当务之急、什么事应当暂缓,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毛泽东同志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丢掉群众观点,我们就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丢掉群众路线,我们就无法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人民群众始终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第五,人们的价值理念会变,但我们党倡导的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没有变。焦裕禄同志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求利、自由、平等、竞争、等价交换、优胜劣汰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运作机理,个人利益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动力。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则在承认个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先人后己、无私奉献。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是否还要提倡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提倡无私奉献?答案是肯定的。首先,从市场经济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了市场、自利对创造财富的重大作用,这一观点已为大家所熟知;他在《道德情操论》中强调了“利他”道德情操对于市场良性运行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却往往为大家所忽视。个人对财富的追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强大动力,市场经济鼓励通过劳动和创造来实现个人价值,但社会化、专业化生产也要求合作,也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任何社会都是有害的,一旦物质贪欲冲动变成经济行为的根本诱因,经济活动将失去理性。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全球化更加需要合作。资产阶级理论家提倡“合理谋利”,提倡“我为他人,他人为我”,这说明即使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讲个人主义也行不通。如果把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交换原则、竞争原则扩充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把生活价值、政府服务乃至人的全部活动变成可以标价买卖的商品,就会诱发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价值扭曲、风气败坏等一系列丑恶现象。要避免市场经济对价值观的扭曲、对人性的腐蚀,就必须把物质贪欲冲动升华成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成就感,把投机致富意识升华成工业精神和实业精神,把竞争求利意识升华成经济正义精神。其次,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客观上要求把集体主义作为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我们强调集体主义并不是要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而是提倡二者的辩证统一,要求集体利益最大限度代表个人利益、转化为个人利益。我们既提倡积极奉献、大公无私的精神,同时承认人们通过合法手段和正当途径追求自己利益的合理性。其三,从党员的标准要求看。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是对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党把“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作为党员义务写入了党章。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只有履行党员义务,才称得上一个合格共产党员。
第六,经济发展水平、物质生活条件会变,但我们党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政治品格没有变。焦裕禄精神的精髓是艰苦奋斗,品格是不畏艰险、开拓进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局面。毛泽东同志讲过一个“酸菜里面出政治”的故事,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就得人心。这里的“酸菜”体现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
贫穷是一种挑战,它拷问我们面对艰难困苦能否玉汝于成;财富也是一种挑战,它拷问我们能否经受住各种诱惑。享乐主义从经济学角度看,是一种浪费和对生产资料的侵蚀,是对市场经济的扰乱;从文化角度看,是一种畸形的文化现象,会使人们丧失更高的精神追求,走向颓废。现在经济发展了,可以适当改善工作生活条件,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即使以后我们国家发达了,物质条件极大改善了,仍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从以上“六变六不变”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党的性质、党的宗旨不能变,作为党性集中体现的焦裕禄精神都会历久弥新。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是我们的一项永恒课题和长期任务。几十年来,焦裕禄精神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群众顽强拼搏、奋发有为,中原大地涌现出了吴金印、任长霞、李连成、王百姓、白洁、裴春亮、杨奎烈、马俊欣等一大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们的先进事迹,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焦裕禄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体现着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实质。我们要增强学习焦裕禄精神的自觉性坚定性,学习先进、见贤思齐,使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信念更加坚定,从内心深处打牢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思想根基。
二、对照焦裕禄精神,认真查摆和整改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
省委要求,党员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转变作风要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子,找差距、找不足、找原因,在提高思想认识上、“洗澡、治病”上、解决突出问题上取得实际效果。具体怎么对照?就是要“六问”自己。
一问是否像焦裕禄那样,把群众当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做到一心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感情深不深、信任不信任,关键看党员干部是不是关心他们,能不能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办实事。焦裕禄同志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几十年过去了,焦裕禄同志的这些铮铮话语,言犹在耳、发人深思。
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大家都懂,许多干部也时常挂在嘴上,但一些干部在实践中却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为什么一些干部文化素质高了,却不会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了?为什么现在交通便捷了、通讯发达了,一些党员干部与群众联系却少了、交心却难了?为什么政策越来越好、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一些老百姓的火气却越来越大,“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仍然不少?还有不少干部感到委屈,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为什么得不到老百姓认可呢?这些问题和疑惑的存在,究其根源还是一些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点丢掉了、群众立场站歪了、群众路线走偏了,群众工作方法不对头,没有解决好什么是真正的“为民”、怎样才能真正“为民”等问题。比如,推进城市建设,本应当是改善群众生活,改变城市面貌,而有的却是为了出政绩;有的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在拆迁改造中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搞暴力拆迁、野蛮执法,激起群众对立情绪,甚至还酿成群体性事件。面对拆迁这个“老大难”,很多基层干部也有苦衷。但恰恰是这样的工作,最考验我们的干部有没有群众观点和群众感情,有没有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为民服务的本领。
在西方政治学中有一条定律叫“塔西佗陷阱”,通俗地讲,就是指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更为便捷,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即使是干部的个体行为或涉及群众利益的一件小事,如果处理不当,都有可能演变成网络舆论事件或群体性事件,给党委、政府的公信力造成很大损害。因此,我们每个干部都要经常对照焦裕禄精神,认真查找自己在践行宗旨意识、为民服务理念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站稳群众立场,融入群众之中,尊重群众意愿,努力使干群之间情绪无对立、办事无猜忌、沟通无障碍,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第四篇:大学生活带给我什么
1.大学生活带给我什么(知识、能力、人脉、品德、人格等方面)?我个人认为大学生活带给了我们从前,将来,,给不了的别样青春。在大学期间,我们仍旧是以学生的身份在生活,还没有进入完整的社会,但是为了为进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我们应该在大学四年把棱角磨平,变得世故。当然最大的改变还是我们心智方面的成长。我们会从多个角度思考一个问题。
2.迄今为止我还有那些需要提高的方面?打算怎样做?
我觉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并不是说因为责任的关系而不去提高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自己的实践经验不够充足,但是我会在今后的实习乃至正式工作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3.以上两个方面对于我未来的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职业的选择,我觉得是关系到在大学时期,你所学的专业。我所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我未来的几年中或许会先呆在酒店行业里进行历练。像第二方面能力的影响必然是有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力会逐步提高,会
第五篇:长征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长征精神给我们的启示.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长征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长征的胜利,锻造出了不朽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1]对于长征精神的认识,有很多独到的精辟见解。浙江日报总编辑杨大进认为:“第一个方面从政治信仰上去理解它,我的体会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一条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来搞革命、搞建设;第二个方面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对党员来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问题;第三个方面是道德的追求和人格的塑造,这就是集体主义的精神、团结互助的精神,是不怕艰苦拼搏的精神。这三条相互融合在一起。”四川外语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平将长征精神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2]:一是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三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四是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的革命现实主义精神;五是服从组织、顾全大局的革命全局主义精神。有的地方更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概括出了“新长征”精神:即“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主义精神;“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于进取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韧不拔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艰苦奋斗精神。并进一步把这四句话浓缩为“乐观、进取、坚韧、奋斗”八个字,言简意赅,好懂易记,便于深入人心,指导行为。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观念开放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当代大学生不仅要认真了解共和国的历史,理解和领会长征精神,更要将其继承和弘扬,形成新的长征精神。
一、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其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当年红军战士之所以能够长途跋涉,征服千难万险,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重重高山,穿过人迹罕至、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地,跨过激流汹涌、难以渡越的条条江河,吃草根,咽树皮,忍饥受冻,历经艰辛,最终胜利会师,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业绩。其首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红军将士才有了精神支撑和动力,激励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勇往直前。
在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远大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事业追求,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动力,不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不被社会的丑恶现象所迷惑,不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打倒,坚定自己的价值追求,奋发成才,奉献社会。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它正确揭示了人与集体、社会以至人类的互动关系,论证了人生的价值、意义及合理实现途径,从而使人们的信仰实现了由盲目到科学的质的飞跃。在社会主义中国,当代大学生就是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所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庄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具体来说,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时,通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唯物论、无神论的学习,学会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社会和人生,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迎接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挑战,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理想;加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正确认识和汲取我国及国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信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在当前,尤为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党的建设的现状,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信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坚定对党的信任,坚信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二、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长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精神。长征谱写出了一首红军战士精诚团结,顾全大局,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英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在党的利益、民族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士兵,都无不表现出顾全大局,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的精神品质。在攻占敌人阵地时,战士们抢着当先锋,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缺衣少粮的情况下,一碗稀粥战士们推来推去,谁也舍不得吃下去。在困难和生死面前,红军战士表现出了博大的阶级友爱之情,集体主义利益至上的崇高品质。
集体主义思想反对一切“个人至上”、“个人中心”和“个人神圣”的个人主义理论。它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真正体现,当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先公后私,顾全大局。也就是说,集体主义价值观使大学生们懂得自我价值只有在与他人、集体、社会发展的关系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否则,自我价值的实现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当代大学生在培养自身集体主义价值观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正确认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划清正当的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界限。在一些大学生看来,提倡集体主义就是泯灭个性、否定自我,强调集体利益就是否认个人利益。正确认识集体主义、转变思想,首先就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过去几十年对集体主义的宣传和解释上的偏颇之处,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集体主义在强调集体利益时,并不抹杀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它强调集体利益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强调个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在贯彻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时,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维护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并努力促进个人的进步和发展。
2、摆正金钱在人生追求中的位置。这是当今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应该正确看待金钱问题。金钱并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金钱获得再多,也不能等同于一个人价值的完全实现。大学生不应当将获得金钱作为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标。否则,就会失去理智,从而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三、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不然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着伟大的事业。历史经验证明:一切伟业的成功,任何奇迹的创造,没有崇高的精神支撑是不可能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
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3]长征途中,战士们没有衣服穿,就将兽皮披在身上,没有鞋子穿,自己动手编制草鞋,没有吃的,就用野菜、树皮充饥。没有房子宿营,他们就抱成一团,靠彼此的体温御寒„„,艰苦奋斗精神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典范。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首先是继承革命传统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终生受用的战略意义。大学生只有把艰苦创业的接力棒接过来,才能不辜负老一辈的期望。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提高跨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无论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贯穿其中的红线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是高素质的人才,也可能仅仅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第三,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理想、立志成才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一个人年轻时受一些挫折、磨难并不一定是坏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上世纪80-90 年代出生的大学生,经常被称之为“抱大的一代”,由于是在风平浪静的社会环境中,在父母老师的层层呵护中长大的,我们得到的是太多的宠爱与温暖,使这一代人自立能力较差,心理上比较脆弱,缺乏的正是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正是因为如此,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四、加强组织纪律性
严明战斗纪律、群众纪律和组织纪律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又一重要法宝。长征途中的红军,在战斗中,争当先锋、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在和群众的关系上,更是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亲民之歌”。长征之初,由于敌军散布的谣言以及群众的不了解,一些群众对红军存在畏惧、疑惑的心理,不知道红军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组织,代表的是谁的利益。因此,当他们看到红军路过时,有的纷纷逃入深山,有的闭门不出,有的甚至存在敌对情绪。面对这种情况,红军一方面对群众进行积极的宣传工作,用通俗的语言,极大的耐心同群众接近,纠正他们对我军的误解。另一方面,红军也以自身的行动向群众展示了自己是一支“正义之师”,是同群众心连心,代表他们利益的军队。他们对待群众亲密友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帮助群众组织生产、尊重各少数民族的民族信仰,更有刘伯承与彝族的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感人事迹。正是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打动了沿途的群众,他们最终把红军当作自己的亲人,用各种形式表达对红军的支持和爱戴。红军也正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才最终克服困难,胜利会师。
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正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加强的。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以下现象。如部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与大学生形象不符,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个别人还走上抢劫杀人等犯罪的道路;恋爱方式上,责任意识低,少有真实的感情投入,只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虚荣;消费行为上,不考虑自身的消费实力,片面追求名牌,盲目跟随潮流;把纪律当做束缚人的咒语,把个人无原则的行为当做准绳,行为习惯充满一种反理性的因素。纪律观念薄弱,组织形式涣散,行为习惯随意使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志向失去了支撑和保证。大学生时期正是人生形成自觉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当代大学生要通过认真学习校纪校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
行为规范,通过学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