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行更远还生——《乡关何处》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14:5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更行更远还生——《乡关何处》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更行更远还生——《乡关何处》读后感》。

第一篇:更行更远还生——《乡关何处》读后感

更行更远还生《乡关何处》读后感

读这本书,缘于凤子的强烈推荐,说是大文院的汉子们,看完后都泣不成声。于是抱着一丝好奇,就去图书馆借阅了一下。

野夫,该名出自唐代刘叉《偶书》,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充满愤怒而又无可奈何,于是作者希望以文传意,通过他的文字找到更多的知音。在我未曾了解作者的生平的时候,未免觉得这只不过是文人的做作,在读之前,习惯性的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少时受文革影响,父母亲人无一难免被批斗之苦,而中年又康铛入狱,作为身历那段历史的人,似乎更多的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将那些真实的历史,那些隐士高人,那些民间的乐观的善者,让更多的人了解。

本书一开头,作者就在说: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的故乡何在,大多都不知所云。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我,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故乡是一个符号,一个可以证明你有多么重要的含义,作者没有给出我们答案,而作者收入该书的几篇短文,写自己的母亲,外婆,大伯,还有曾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哥们同窗,在自己老家湖北省恩施地区利川县。通过写这些人的故事,无处不深深渗透着作者对故乡浓浓的爱。

在这些文章中,个人最喜欢的是第二篇《坟灯关于外婆的点滴回忆》,这篇文章是在作地铁的时候看的,情深之处,痛哭流涕,不知道的旁边人大概还以为我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呢!文中最感动我的是在我生病的时候,饱受父母被批斗之苦的外婆躲回老家之后,重新回我家照顾我直至病好。在外婆的一生中,似乎从来都是在为别人而活,早年是外公,生下妈妈之后是全心全意供母亲读书,在老年时,为了她的孙奔波,还有无论经历多大的艰苦,总是存着一颗感恩的心,与人为善,用她大户人家良好的教养还有手艺支撑着这个家,走过一段段困难时期。喜欢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开头打动我的那句话我似乎活到1983年才真正认识到什么叫做死亡。这正是我幼年外公去世时的感觉,感觉整个天都要塌下来了,却只能继续活下去,因为想证明给天上最爱自己的外公看,我可以变得优秀,可以让他感到骄傲和欣慰。外婆一生都为他人着想,只有在人生的最后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的骨灰能埋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我一直以为只要有自己爱的人在的地方,就是自己的故乡,却发现,随着年岁的增长,幼年时的那些记忆就跟寄养在自己身体里的种子,希望有故乡沃土的滋养才能生根发芽,没有替代品。所以外婆在她那些条件不错的女儿家都住不下,而在故乡,即使人已非,老屋已老,粗粮淡茶都生活得怡然自得。

读此书,就像是在看一本英雄传记,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一段故事,都是一段传奇。俗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读这些传奇故事,知道作者也非池龙。之前在网上读到一些关于此书的评论,说作者写这么多是给自己的脸上贴金,我却不这么认为。我一直都认为我们的记忆是存美弃粕的。当你现在回忆起生命中有让你感动敬佩的人物时,我想也是这种双眼冒光,可以将他们的故事说上几天几夜,就像金庸武侠中的江湖侠士,个个古道心肠,本领高强。这是我们都会做的事情,而我们又怎么能去怪作者呢?

这本书反映了一个时代,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余秋雨老师的《我等不到了》,还有正在读的齐邦嬡老师的《巨流河》,还有《夹边沟记事》,之前也看到过在网上讨论的关于这些书与本书的优劣高低,而我觉得似乎无益。我感谢他们为我们不了解那一段史实的后一代提供了那些真实的文字,那些还原的真实历史背景,在他们将这些故事讲出来的时候,肯定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在记录,在给那些在混乱岁月死去的人或者仍然活着曾经饱受其苦的同辈父辈们一个交代。以史可以明鉴,希望在如今言论自由的年代,不要重蹈覆辙,不要死灰复燃。他们以不同的角度写着自己身边的人的故事,我不知道有多少读者能真正设身处地的在站在那些年去理解书中人物经历的无助,还有其中反映的真实人性。小女不才,读这些书时,除了痛哭流涕与深刻的自省,别无他法。我,我们该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记住呢?

读此文时,在远离家乡的朔方,虽是春暖花正开,但还是想起了李煜的那曲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故乡在夜半清醒的枕边。

第二篇:乡关何处读后感

乡关何处读后感

(一)易粉寒

好人来到世界,像一粒糖抛向大海

这本书存在我的IPAD里很久了,无意中打开,看完了第一章,随后看完了整本书。

开篇《江上的母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野夫的母亲投江自杀了。一个生不逢时的女子,在战乱中,父亲抛弃了她们母女,戎马生涯加官封爵,而后令娶妻生子。女子至死不愿意原谅她的父亲。

一个不原谅父亲的女儿,一辈子都会活在不幸中。被遗弃感成了她生命里的主题。无论是结婚生子,等待儿子出狱,还是后来走出深山,与儿女生活在一起,被遗弃感一直在她心中。所以最后,野夫的母亲选择了跳江。

“一个68岁的老人,在经历了她坎坷备尽的生涯后,毅然走向了深秋的长江,那是水冷如刀,残阳似血,真难以想象我柔肠寸断的老母,是怎样一步几回头地走向那亘古奔流的大河,她最后的回眸可曾老泪纵横?” 野夫最后去阳逻江面上寻找母亲的尸体,在长江的回水处,水上死者会在那里漂浮回旋。野夫在江湾逡巡,一具具翻开浮尸,查看面目,最终还是没有找到他的母亲。

那时的野夫已经四十岁了吧。走出深山,走进监狱,走出高墙,人生百转千回,兜兜转转,不见幸福踪影。人近中年,终于以为动荡似浮萍的人生可以安稳下来,却迎来了命运给予的致命一击:母亲跳江自杀。

幸福是相似的,不幸各有不同。但是不幸的起点大多是类似的。悲剧是一种会遗传的事物。生命的延续中,隐藏了多少密码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回头去看一个家族的历史,一个人一生的路途,可以做到管中窥豹。无需太多,即可洞悉命运的密码,命运为我们这一生涂抹了怎样的底色。

另外一篇写外婆的,说到,十年后给外婆迁坟。想将她迁回到平原。外婆的坟曾三次裂开,直到野夫去坟前明誓,一定会让她叶落归根,从那以后,那小小的坟包才安静下来。数年以后,一捧一捧的泥土拂去,檀木的香气散出,外婆的骸骨完整如初。在这篇的文末,野夫写道“许多人见过我外婆的人,偶尔见到我还会感叹——好人啊。可是好人却从无好命,这几乎已经是这个罪恶世界的潜规则。这些好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承担磨难的,他们像一粒糖抛进大海,永远无法改变那深重的苦涩,也许只有经过的鱼才会知道那一丝稀有的甜蜜。”谁的人生不是被抛进苦海呢?幸福就是那一粒糖溶化在你身边时,你舔舐到了那一丝甜。

写大伯张志超的那篇,写出了一个大机器运转上的螺丝钉的无奈。被历史革掉的幸福和命运。

一对青年男女,蹉跎掉了一生。中间还有一个叫罗干的,类似武林邪教中痴情反派的角色,终其一生在这对有情人之间作梗。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只是一朵被牺牲掉的浪花,曾经盛开,但是来不及慢慢枯萎就凋零了。

关于死亡,野夫写道了许多上一辈人的离去。“一个个给过我少年养分的老人,似乎都在夕阳中列队,向着一个叫彼岸的地方出发。此岸的悲苦伴随了他们一世,我没有任何信心和能力,足以把他们留在尘世今年。

《畸人刘镇西》是我感触比较深的一篇。野夫的书写好时,刘镇西已经瞎了。”他圆睁的双眼在这个世界上始终像怒目金刚,可是却早已被暗黑遮蔽。他每天在孤老院,拿着我的书,去乞求那些识字的护理员读给他听,听着听着,那枯井般的眼眶就泉涌两行。

刘镇西会给瓷盆上烧字,用红漆写着某某单位纪念。但这手艺到了80年代末,就无用武之地。随后为了谋生,他开始自制剧毒老鼠药。药研发出来了,却不好意思叫卖,野夫让他站在街上收钱。开始帮他吆喝,路过的熟人都被拉去买。看到这一段,莫名的感动,也倍觉五味杂陈。在深山之中,这个一生不得志的刘镇西,独自研究楚辞。在异乡的青灯雨夜,屈子的骚赋一直伴随他的自我放逐,衣衫落拓的苦命人,竟对楚辞倒背如流,更对楚辞古韵研究出了一本书,当他兴冲冲地将自己写的书稿拿给野夫看,是一本楚辞韵读的手写稿,野夫再三犹豫,从书架上抽出了王力的《楚辞韵读》和《诗经韵读》。刘镇西听完,伏在野夫的膝盖上嚎啕大哭。此后,焚稿断痴,再也不谈楚辞。

两次劳改释放,高度近视,接近眼盲。娶了一个隐瞒了四次婚史的女人,女人有好几个孩子。一生没有自己的骨肉,带着妻子和养女穷苦度日,以至于屁股上长满了脓疮也没钱去看病,晚年终于买的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还未来得及入住,妻子就摔死在新楼里。无法诉说命运不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密码和使命来到世间的,而有的人,他的使命或许就是诠释不幸。

在野夫离开深山的那一晚。刘镇西请客吃饭,怕家里饭菜不够,让妻女先吃,随后备了两荤一素一汤,放两幅碗筷和酒杯,取出二胡,告诉野夫,为给他送行,填了一首词并谱曲,教会了妻女。“他沙哑的嗓子,和着他五音不全的文盲妻子的如诉如泣,再加上一个少女脆生生的童音。就那样投入地缠绵回环地长歌,使得野夫涕泗交流地低泣。”刘镇西还活着,野夫说,在他终年的黑暗里,是在怎样地渴望重见天日的那一刻。

苏家桥的率性,王七婆的江湖儿女情长,荒野奔命刀枪迸鸣一生厮杀,砍砍杀杀中,他活着,儿子却小小年纪砍死他人。所有的一切都归于诗歌的平静,只有在那些豪气冲天的诗歌里,能看出80年代的伤。

时代的变迁从不停下脚步。小人物的命运随历史的大河翻滚,多少朵浪花被吞噬的瞬间,都会自己短暂的绽放浑然不觉。野夫的这本书是暗夜里痛,描绘出黑色的伤口,散落在离我们有些遥远的人间某处。从已知的过去里,悲哀地暗示着我们的未来。

作者简介:

易粉寒

作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媒体主编;“易如意”祁门红茶品牌创始人。

曾在世界月发行量前五的杂志社供职十年。

2004年出版长篇青春小说《粉红四年》,成为青春小说的代表人物;

2007年出版长篇青春小说《独自长大》;成为暖伤青春小说的先锋。

2011年出版长篇轻科幻小说《读心卡:时光深处的秘密》,连载十二个月,引起千万粉丝热追。

2013连载长篇历史玄幻小说《红莲旅馆》,以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学功底,在玄幻小说领域独树一帜。

短篇小说近百万字,常见于国内畅销刊物《花溪》、《读者》、《青年文摘》等。

乡关何处读后感

(二)乡关在心上

北京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戴蕾

2009年5月9日,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的公告里这样写道:“土家野夫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作家。在古体/当代诗歌、散文、小说等领域具有建树”.“土家野夫的文章,承接古风,呼应民国,延续20世纪80年代,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磨洗,在21世纪的今天愈发珍贵。”

野夫在《乡关何处》里一共讲述了十二个故事,写母亲,写外婆,写大伯,写幺叔,写亡友。莫言在《生死疲劳》中用魔幻的笔法讲述真实,而野夫则用真实讲述真实,在文字里,他倾注了自己的苦难与记忆。

母亲历尽人生苦难,却失踪于长江,《江上的母亲》里悲恸的情感让人压抑到不自觉想要痛哭;大伯少年得志投身革命,却阴差阳错失去爱情,落寞孤独走完一生,《大伯的革命与爱情》里,真相大白后回望他曲折的人生,让人扼腕让人悲愤;还有外婆、么叔、朋友、故人……他用白描的手法写人,用东方式的思考写事,独立另类、刚正凌厉,他从哭泣的大地里走来,带着侠客般的孤独和坚持。正如易中天对野夫评价的那样:“巴山楚地多野蛮,恨海情天出丈夫。”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柴静说,近代中国,身世畸零者并不少见,但野夫的笔端是让人害怕的感情,连看得人都被他的深情和痛苦吓怕,不敢深入到这样的感受中去,他半生所受的苦,多半都来自这样的激情驱使,情感越深,创痛越烈。

生活的粗粝总是让人疼痛,自欺欺人的理想主义或许才让人温柔舒适。但野夫的笔锋里带着沉痛悲壮的感情,字字如剑,刺痛我们的神经。没有那么多的慷慨热血,()只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毫不矫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涌动着激情与人性的智慧和思考,而这些,足以让我们内心激昂,足以让我们有勇气和力量找到心底的爱,找到迷失的理想,找到追问的理由。

台湾著名作家杨渡这样评价他:野夫有种不同的气质,那是介乎古之“侠客”与今之“颓废派”之间的特质。他用鞭子打这世界,也鞭打自己的内心,并以此,指向体制与组织,以及时代里还未泯灭的良知。他的散文,有一种刚正之气,让我仿佛看见一个剑客,当浊世滔滔,早已遗忘了是非黑白的界限,他还站在那里,浑身浴血,坚持人间的爱恨情仇,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把话说分明,没有打混的余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野夫自己是这样解释“乡愁”的:“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的故乡何在,大多都不知所云。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我,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

而这也使我想起了我的故乡。祖辈至今还居住在山东省德州市下辖的小村落里,每次回乡,淳朴的民风、勤劳的乡亲、浓浓的乡音,总是让习惯了城市生活节奏的我感到亲切和美好。犹记得那年离乡,挥着手说再见,可我分明我看到爷爷抹了把眼泪,跟着我们的车走到巷口。车渐行渐远,我的目光却舍不得离开爷爷越来越模糊的身影。大概我的乡愁就风筝的线,不论我飞得多远,乡愁总会把我拉回到家的方向,拉回到那年爷爷站在巷口留给我的模糊身影,拉回到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去田间地头的时光……我站立的大地万物都在萌发,所以我的乡愁,不像野夫的那般失魂落魄、飘摇凄凉,我的乡愁,凝集的是我对亲人的感恩和爱,思念与深情。

乡关终是在心上。

本文作者:戴蕾

乡关何处读后感

(三)文|陈岳芬

读野夫的文字,让我想起刘瑜评刀尔登的书评《红旗未曾下过这只蛋》,野夫亦是“红旗未曾下过的蛋”.不过,相比于刀尔登埋首故纸堆借古讽今,趟着生活的激流颠沛而来的野夫则更为直截了当刀刀见血。

野夫笔下的人物让人扼腕叹息:

性格坚毅的母亲,年近七十却纵身一跃,将自己的余生藏匿于长江的浩渺之中,让子女无从寻觅遗恨终身,其悄然带走的,是不凡的身世以及一生的坎坷。她的身上,流淌的是黄埔八期毕业生、国民党将领的血统,这样的血缘,在建国后的日子可想而知。而可悲还在于,她从未享受父亲的嗔爱,却必须领受父亲军装的颜色。

母亲的决然赴死,再次书写了性格决定命运的挽歌。而命运,却系于跌宕起伏的现实之中,让读者不知该感叹性格、命运、抑或现实?大伯亦然。

38年入党的大伯,其经历更加九曲回肠,这样的人生遭际和爱情故事,原本只存在于文人闲来无事漏夜杜撰的传奇之中。无论是他的党籍,还是他心系终身的女人,都因一个人的几句话就全然断送了。而这两者所断送的,是大伯后半生的家庭、事业以及由此而及的一切。而这个人,在大伯溘然而逝时依然身处高位颐指气使,对他来说,提着脑袋干地下党没问题,而为了爱情,却可以将人格降到尘埃里去。人性就这么复杂,抑或爱情比主义、信仰更深刻?大伯的一生,就这样走向寂静、走向落寞,留给后人的,除了不解,就是顿足痛惜。

与野夫足够炫目的前辈相比,我更喜欢野夫笔下的同辈。

《幽人苏家桥》和《烈士王七婆》,两个江湖中人,一个隐于市井,一个糊弄市井,各有各的精彩。一个是勘破红尘而出世,一个是勘破红尘而入世;出世的还常为当局执笔杆,入世的却玩弄官商于股掌。迥异的外表下,隐约可见的是尚武又尚诗的相同质地,这大概是他们同为野夫生死之交的共同属性?

有人生如此,有朋友如斯,一生何求。野夫之所以走上写作之路,缘于他有如斯的前辈、有如此的朋辈?还是因为有了作家野夫,他的前辈方显绚烂多姿,他的朋辈方显英雄本色?

喜欢野夫的作品,不单因为人物波谲云诡特立独行,还因为文字足够“筋道”,虽是时尚话语,却蕴含古韵古风。写故友,“我与老李订交忘年,情在师友之间。临歧在即,我委婉相邀他合个影,以慰落月屋梁之思。……他是一个真正的过客,游龙一现,翩然又水逝云飞了。”写忘年交瞎子哥,“人一辈子,相随心转,如水在河,岸宽则波平,岸窄则流激,没一定的。”写畸人刘镇西,“畸人,是伟大的庄子为汉语贡献的一个名词”,“他是那种绝不屈服和畏惧的人,还是悲风扑面地走向了衙门”,“他的工具箱里永远放着《楚辞》。那些异乡的青灯雨夜,屈子的骚赋一直伴随着他的自我放逐。”

在人物的描摹与事件的交代之中,又不乏深沉反思。“他就这样在离乱时代中沉默成长,随时目睹着父母的交相攻伐,以及不断改头换面的官场政治对双亲的轮番迫害。他无法鉴别长辈立场的是非,却渐渐看清社会的善恶。”“全国各地的‘文革’之火并非文盲引起,主要的‘纵火犯’都是书生,……整个知识群体的道义缺失,客观上默许和纵容了暴政的为所欲为。他们为此付出了血腥代价,在当时尚未能完全唤起良知和胆识。历史普遍地作弄了那些深怀使命的人们,我们似乎永远处于一个玩笑的时代。”

读他的文字,简朴而具力道,“单位上横来直去,眼珠里青少白多”,寥寥几笔,人物性格跃然纸上。间或插入的诗赋词阙,力道与韵味具足,“留得故园三分地,俟功名料理归田后。我与汝,再相守。”“我大儿执黑/小儿执白/我左手下黑右手提白/我父子三人奔走于黑白两道/力图走上正道……”《围棋》一诗写的何止是围棋。

在我看来,作家无关乎故事,杜撰故事的是讲古者。作家,是文字高手,能够玩转文字者,方配称为作家。如果说,文字是作家手中之利器,那么,思想就是其内核。以独具韵味的文字,捕捉深邃的思想内核,你不想成为作家,都难。

初读有感,遂敲键盘草就此文。还将继续读野夫。

第三篇:乡关何处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的作者笔名野夫,他是一个个子中等,岁数中年,相貌中平,举止介乎文人、工人之间。整本书主要分为十一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讲述了一个作者生命中重要的人物,及带给他的影响,就在人物穿插之中,能感受到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第一部分江上的母亲,这是她内心不想触及的地方,从他母亲坚决的性格,不畏生活困苦,丈夫远门在外,她独自抚养着姐姐们和最小的野夫,为了给野夫治病,也低下身哀婉乞求,母亲的窘迫和尴尬都深深的印在了野夫的心里,母亲寻父,得来的却是父亲已经重娶,她无法去惩罚他,便在精神上去满足一种虚构的报复——改名换姓。等到野夫步入了正轨,母亲怕拖累儿女,一去无迹,再也找不到了。

第二章是关于外婆的回忆点滴。她是野夫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因为外婆的存在,让野夫在四岁以前仿佛就已经享尽了一生的幸福。外婆为人善良,赢得了一街人的尊重,无论老少都以婆婆这样称呼她。外婆一生也过得很清苦,而野夫对她的亲情也胜过父母。当外婆走后,野夫还是会从一些异乡残梦中哭醒。作者认为未见好人有好命,这几乎是这世界的潜规则。这些好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承担磨难的;他们像一粒糖抛进大海,永远无法改变那深重的苦涩。

第三、四章都是叙述在那**的年代大伯和幺叔的革命情。大伯是躺在四块黑铁般的词语之间——一头是命运与革命,一头是组织和爱情,他们的冰冷凝重更加显出大伯蜷曲一生的微弱。他经历了革命失败,遭到过流亡。但在这样的乱世之下,他遇到了佳人,她们压抑着情愫,谁知更大的乱离正在等待着他。这样的读书人,经历了风吹雨打,也只剩下那苦涩的心灵了。幺叔原先家境富裕,不管世态如何,一直保持着一点读书人的底色,在作者看来,虽然他的话似懂非懂,但许多都潜移默化的熏陶了他。人老,伴着消逝的古老街景,必将风化在历史硬币的书缝中。

后面的几章都是野夫对故人的种种回忆。有在荒凉田野守望大水井的仇老汉、命运多舛的瞎子哥、故乡莫逆之交畸人刘镇西,别具特色的幽人苏家桥、豪侠烈士王七婆。他们有的独自在深山,与时俱进地冷眼旁观着这个喧嚷畸形的盛世,独享着自己的不屑。

在这本书里,有很多人都是远离家乡,对他们来说,是必须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这样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的更远。而作者,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读完了这本书,看到了个体的悲伤,时代的厄运,野夫用他的文字来扮演魔鬼,发出凌厉和另类的光。我不觉得他在写作,他是在和我说话,也是独自沉吟。那独立之姿,清正之气,令我心生庄严。

第四篇:乡关何处读后感1000字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如果不是读了野夫的《乡关何处》,我想我永远也无法体会到这首诗的含义,准确地说,我无法体会到“江湖”这两个字的含义。

书的开篇以悲凉的笔调,古朴的文风勾出了野夫对投江失踪十年的母亲的愧疚、思念。母亲的故事在野夫的江湖中总是那么沉重,不知暴尸于哪片月光下的她已然是她心中最痛之处。读到这时,我以为野夫的江湖是余光中讲的乡愁是一种烧痛,或是老舍先生记忆里北平冬夜的冷与暖,却不知是一首沉重的时代挽歌。

他写他江湖里的人,从祖辈、父辈到大伯、幺叔再到故友,他亦写了那个年代,那场运动,那些荒诞。如波无疑是那个灰色年代的突出代表,为了生活,28岁高龄踏上大学的道路,社会的冷漠与黑暗一次次地把他压得喘不过气,他鲜明的个性遭到旁人的歧视,他不怕压迫,一次次毅然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野夫用平静而冷冽的文字去描绘江湖里的人事。他们穿行在上个世纪的篇章中,显得风尘仆仆,却又因为野夫的叙述,有着老照片般泛黄的鲜活。我似乎真的聆听到了王七婆生硬磕牙的诗歌字里行间的刀枪迸鸣和荒野奔命的惊骇之声,似乎真切地感受到了刘镇西悲凉人生中对社会的热血和对社会光明的渴望。我仿佛能够通过野夫的叙述,触碰那些人物的衣角,看见他们在人生旅途当中的奔波与劳碌。

有错过了一生幸福的大伯,被政治风云变迁影响了家族命运的幺叔……..他们被时代的洪流冲击,却又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许是适应了命运对他们的捉弄,又或许正视了这跌宛起伏的安排,在野夫笔下的江湖里,我看到了他们淡然的眼眸——无论人们将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他们都能够对酒当歌。

“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木心说。

我不知木心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说或写这句话的,也不愿去揣测经历过文革残酷迫害的木心是否真的原谅了故人。读野夫的《乡关何处》却能感受到野夫世事皆不可原谅,但奈何岁月沉浮,那些理想主义的年轻人,那些满腔热血的热情,都随时间滚滚而去,历史却从来只字不提。所以他为他们著书立传,他拒绝遗忘那个有血有肉、沉郁顿挫的江湖。

乡关未见,何处江湖?

乡关所有世事变迁再寻觅不得,江湖也不再是那个江湖。

而野夫还是那个野夫。

第五篇:《行动力比态度更重要》读后感

《行动力比态度更重要》读后感

孙莉莉

《行动力比态度更重要》一书主要是围绕着团队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来论述行动力的重要性,作者长期跟踪研究企业的发展,对行动力的研究深入透彻,从而使《行动力比态度更重要》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是每一个职场人士“行动力”的训练指南。其中大量详实的案例使本书读来既简单易懂、深入浅出,书中开门见山抛出一个问题:行动力到底有多重要?

西点军校学员们惊人的行动力是使这所学校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学员无条件地服从军官的任何一个指令,提高了他们的行动力才使每一项任务完美地完成,而这种服从就是行动力的体现也正是工作中最最缺少的东西。经过对《行动力比态度更重要》一书的学习,让我深切的明白了好的态度并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只有马上行动不让工作在等待中搁浅,行动力才是成功的开始。

一、行动力是成功的开始,等待是失败的源头。

如何提高个人、团队的行动力呢?我觉得行动力取决于两个因素,即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成功=积极的态度+高效的行动力。所以要提高行动力,一方面要端正工作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强学习业务知识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素质。态度是银,行动是金。工作中要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不做“差不多”先生,只有行动不打折,结果才不会错位,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

二、没有借口,行动是最快的捷径。

如何最大发挥个人、团队的行动力呢?我觉得发挥行动力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管好时间和抓住效率,管好时间让工作变得轻松起来,抓住效率第一次就让事情做对。只有把时间用在“刀刃”上。让“时间管理”成为一种习惯,才能不浪费每分每秒的时间,才能让效率与行动力“结缘”。

三、没有孤胆英雄,只有高效团队。

如何让个人行动力和团队行动力融合?我觉得处理好个人价值实现和团队目标的协调以及处理好个人安排和团队分工的融洽是很关键的。这就要我们团队内的事项有详尽的分工,并把每一个细节责任到明确到个人,建立一套公正、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估,同时制定出相应的奖罚措施。只有团队协作,打造高效集体,才能将个人、团队的行动力完美融合。

四、精益求精,做最有价值的员工。

如何将行动力融入到现实工作中?我觉得要做到如下几点:

1、尽职尽责,方能尽善尽美,严格要求自己;

2、少说话,多做事,让“时间管理”成为一种习惯;

3、小事做到位,细节决定成败,精益求精;

4、敬业使人称职,精业才能让人杰出,设定目标选定方向,成功在于始终朝既定的目标前进。

学习《行动力比态度更重要》只是一个开始,我以后会多看书看好书,提升自我以素质及业务能力。遇到问题不抱怨,而是积极地思考以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为实现公司高效发展而努力。我们要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坚决克服夸夸其谈、眼高手低的毛病,真正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

下载更行更远还生——《乡关何处》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更行更远还生——《乡关何处》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