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复习总结

时间:2019-05-13 14:3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复习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复习总结》。

第一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复习总结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板块知识讲解

对于高中阶段学习语文学习,诗歌鉴赏是一个很重要的板块,它涉及到的知识点和答题的方式方法,很多能够运用到文学阅读中,所以,学习好诗歌鉴赏这个板块是很重要的。

诗歌中的考察最主要的就是意象和意境的考察,那么分清楚这两个和学习好这两块,也是很重要的。在诗歌鉴赏中,主要的是对诗歌的形象(像、境、情)、诗歌的语言、诗歌所运用到的表达技巧这三个方面的考试,而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般是综合起来学习的。

那么,我们现在就分开来对诗歌鉴赏这个板块进行讲解。

(一)、古文诗歌中的形象与意境类:

大家都知道,诗歌不是纯粹的描述什么,而是作者要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情感,这才是诗歌的主要目的。正如在综述中讲到,诗歌的意象中包含了像、境、情,这三个要素的考试也是最主要的考察点。

(1)、抒情主人翁自己的形象,比如氓之妻、屈原、白居易、陆游、李煜、李清照;

(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比如氓、琵琶女、刘兰芝、李凭;

事物形象: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比如柳、梅、竹、雁、蝉、杜鹃; 景物形象:诗歌所描写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比如春江花月夜、蜀道险境、赤壁美景。

看资料1、1题《春晓》,回答什么是意象。

1、意象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其实中国古代的诗歌意象都是具有比较固定的意义指代的,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常见意象代表:

1)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 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 或恋人思念 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 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2)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3)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4)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5)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3、表述意象最常见的句子(熟悉、了解):

柳:以折柳表惜别。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成为多情之物。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梧桐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不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菊:喻隐逸,高洁,脱俗。菊花笑傲风霜,且不愿其它花种同开,所以,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雨尽已无擎雨盖,惨菊犹有傲霜枝。

梅:坚强,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抗争。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芳草:喻离恨。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恰似离别的愁绪。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鸟:飞鸟可任意飞翔,象征自由。鸟声清脆明亮,又是春天的写照,或是幽静的反衬。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月:月圆总易让人想起团圆的话题,所以月便成了思乡的代名词。月皎洁无瑕,高悬空中,常为诗人自喻,或喻君子、志向。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云:一是来去自由,喻游子、飘泊、自由。二是遮蔽光华,喻小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雨:绵长细密,如愁绪;点点滴滴,如眼泪。雨是言情造势之首选。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流水:流水一去不返。引申出流年似水。再加上流水悠悠不断,也喻愁怀别绪。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雁: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同时雁是传说中的信使,又有怀念故人之意。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其他一些:

要了解物象的寓意,关键是了解物象自身的特性,结合语境来大胆推测。露:人生的短促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草木:荒凉,兴衰之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松 :清幽、隐逸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长亭 :送别,依恋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夕阳:暮年,衰老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杜鹃(子规)哀伤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白发:衰老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看资料1、2题

4、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所以多个意象组合构成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象+意象=意境

看1、3题

5、诗歌形象、意境类答题方法点拨:

在前文中已经说到,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

2)概括形象特点;

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

看1、4 题

(二)、诗歌鉴赏之语言技巧评析

诗歌的表达效果是多方面的,它或一字提挈全篇,习惯上被除人称作“诗眼”;或是在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使用上造语精、造语新,表情达意自然贴切,人们称作 “炼字”;或一句举足轻重,给人启迪,人们称作“炼句”这些都是鉴赏的基本内容。其具体考查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但要注意的是,“炼字”、“炼句”往往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答题时要从两方面去发掘。

既然是要对诗歌的语言技巧进行鉴赏,那么我们应该首先熟悉和掌握语言技巧表达的两个方面: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重点是描写和抒情。

描写方式:可分为正面、侧面(渲染、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景书怀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己)

2、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及作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复等。

修辞作用:比喻、比拟、夸张------更形象具体与生动。

排比、对偶、反复------音乐美、形式美、强调突出,抒情酣畅

设问、反问------增强语气。

双关------幽默,风趣,含蓄曲折

对比------特征鲜明突出

2)、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写景抒情的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动衬静、虚实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

咏史怀古诗:对比、反衬、借古讽今等。

边塞诗:渲染、烘托、以小见大、象征等。

即事感怀诗: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乐景哀情、对比、铺垫、照应、联想、想象等。

看题2、1

3、语言表现技巧类型题答题技巧:

1)、对于这类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一下几种: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描写(表现)手法?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那么针对这一的提问方式,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对问题进行解决。

2)、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总结)。

看题2、2

(三)、诗歌鉴赏题型分类

在诗歌鉴赏部分,根据之前的一些提示和总结,那么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种常见的高考考试题型。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第六种模式

分析主旨型题

以上的这几种题型通过我们细致的观察,其实可以很清晰的看出都是根据诗歌鉴赏的依据去定题的,那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依据我们鉴赏的条件去答题。

那么下面,我们就对这些题型一一的做个分析和讲解。

1、分析意境型

其实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了关于这类已经题型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那么我们还是要从意境说起,那么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那么我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要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具体的方法解析如下: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绘景。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景。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看题3、1

2、分析技巧类型

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那么,我们再来对这一类的题型中涉及到知识点进行一个梳理。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景书怀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重点是描写和抒情。

描写方式:可分为正面、侧面(渲染、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复等。

常见诗歌类型所用到的一些修辞手法:

写景抒情的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动衬静、虚实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

咏史怀古诗:对比、反衬、借古讽今等。

边塞诗:渲染、烘托、以小见大、象征等。

即事感怀诗: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乐景哀情、对比、铺垫、照应、联想、想象等。

这些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的一些常见作用,我在这里也简单的罗列一下。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予着诗人的情感爱憎。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3)、联想想象——想象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6.)、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7)、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含蓄蕴藉。8)、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即表现)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常规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释原因。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总结)——析感情。

看题3、2

3、分析语言类型题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这种题型没有必要过多的赘述,只是我们需要识记一些常见的、能够被我们轻易的拿出来运用的词语就可以了。

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一般解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看题3、3

4、练字、炼句类型题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诗歌练字的代表就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字。

常见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一般解题思维: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3)、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看题3、4

5、一词领全诗歌类型题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歌的关键,为什么?

一般解题思路: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看题3、5

6、分析主旨类型题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一般提问方式:

1)、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一般答题模式:

1)、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2)、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看题3、6

(四)、诗歌板块小结:

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做两套练习题(1)、(2)。

第二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技巧答题要领: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1.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甘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3.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当然围绕艺术手法,也会有一些更具体的提问方式。问题越具体,相对而言,回答越容易。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4.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命题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5.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命题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等。盘点知识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花草类(1)菊:隐逸、高洁、脱俗(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3)兰:高洁(4)牡丹:富贵、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生活的轨迹就是一个永恒的圆,终点也就是起点。关心如火把,上进心像梯子,责任心是勇气的指向标。树木类(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美好(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1)子规:悲惨、凄惨(2)鱼:自由、惬意(3)鸿鹄:理想、追求(4)猿猴:哀伤、凄厉(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伤感(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1)玉:高洁、脱俗(2)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1)白:纯洁无瑕、丧事(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3)绿:希望、活力、和平(4)蓝:高雅、忧郁(5)黄:温暖、平和(6)紫:高贵、利国利民(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除非你自己弯下腰,否则没人会跳到你的背上。成功的画卷,要用自信的画笔去描绘。其他类(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愁思怀旧

二、诗歌的语言 这部分涉及的考点有炼字、音韵、格律(押韵、对仗等)、简繁、用典等。在这里我们把炼字以外的内容称之为炼篇。1.炼字。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古往今来的诗家都非常重视炼字,有“诗眼”“词眼”之说。一般指五言之中第三字,七言之中第五字,也有以第二字、第四字乃至末字为“眼”的。其实“眼”就是诗句的关键处,不拘在腰在膝在足。动词、形容词等是古诗炼字的重要内容,其他一些词语如名词(意象名词、表颜色的词)、副词、数量词也常常耐人寻味。还有一些特殊形式的词语,如叠词、拟声词、意象名词罗列等,常能表现出特殊的表达效果: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多个名词连用,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2.炼篇。对于绝大多数的诗,炼字只是其锤炼语言的一部分,如果一味强调炼字,就会使诗歌陷于“有句无篇”的误区,所以诗人们同时也非常重视对“篇”的锤炼,即应包括格律的锤炼与总体语言风格的把握。总体的语言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诗歌的语言风格常见的有平淡、工丽、直率、委婉(含蓄)、清新、简洁、明快、自然、飘逸、清幽、雄奇、豪放、浑厚、旷达、悲慨、苍凉、沉郁、低沉、舒缓、洗练等。需要指出的是每一个诗人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而同一个诗人也可能具有多种风格。3.注意诗歌语言的变形。诗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要把握词性的改变,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了解诗歌组织语言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如果别人给我一枚枫叶,我将还他整片枫林。今天你抛弃时间,明天你将被时间抛弃。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而就古代诗歌而言,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比较常见,是考查的重点。2.抒情方式 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一般情况下,写什么景抒什么情。个别时候以乐景抒哀情,目的是增加哀的程度。3.表现手法 主要有渲染、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白描、悬念、赋比兴、联想想象、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言此意彼、换位思考、画龙点睛、以小见大、语序倒置、情景理合一,等等。4.行文结构 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承上启下、起承转合、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衔接、铺垫、伏笔、照应等。5.材料取舍 有主次、详略、繁简等等。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用意。6.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对比、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在实际运用中,多种修辞往往是交叉在一起的。

四、诗歌的思想内容 1.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走到花儿跟前,给它一滴水,它将会绽放得更美丽。今天燃起信念之火,明日定能铸就辉煌。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李白《子夜吴歌》。(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2.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2)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中,尤其是边塞诗中,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诗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取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第三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题

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B.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201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

鉴赏诗歌形象应注意以下两点。

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

要做好诗歌鉴赏题,应了解传统审美习惯,主要有下列几点:

(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如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

(4)折柳送别。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

(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

2.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以折柳表惜别。“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灞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灞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灞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3)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 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4)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中,菊花无疑已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5)梅花象征傲霜斗雪、不怕挫折打击、纯净高尚的精神追求。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6)松树象征坚贞高洁的品格。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7)莲用来表达爱情。由于“莲”与“伶”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伶子”,“青”即“清”。这里是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8)梧桐象征凄凉悲伤。梧桐在古典诗词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象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渲染一种凄婉悲凉的气氛,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等。

(9)杜鹃鸟象征凄凉哀伤。由于“杜宇魂化杜鹃”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杜鹃这一形象在古诗中固定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10)鹧鸪鸟象征离愁别绪。由于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对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因此,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就有了特定的内蕴。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处”(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鉴赏诗歌的方法步骤及技巧

(一)高考诗歌鉴赏的第一步:整体感知诗歌主旨

例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析:忌先扣某些字眼,如“苦”“愁”“寂寞”等字眼,以免扰乱全局理解,以为是概叹梅之不幸,生怜惜之情。应当先整体把握作者用先抑后扬手法,赞美梅花高格劲节美好品质意境。

(二)高考诗歌鉴赏的第二步:组合意象,探究诗歌内涵

1.借助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品味意境感知意象,就要借助意象。

例: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2.借助意象,体味诗歌情感。

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从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

(三)高考诗歌鉴赏的第三步:认知诗歌精妙词语体会意境

1、认知精妙词语: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动词、形容词、虚词等)

例:明月别枝惊鹊 惊:使„„鹊惊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胜:超过

山寺月中寻桂子 寻:找 体会意境:明月别枝惊鹊(依恋美好情);“寻”、“看”(清闲、幽静)

2、领会诗歌意境创作的方法

①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②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烘托、比喻、夸张、用典、联想与想象等

(四)高考诗歌鉴赏的第第四步:抓住诗歌的诗眼体会主旨

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眼为“心远”。因为“心远”所以,“无车马喧”、“地自偏”、不必辨言。“真意”虽比“心远”深一层,但也是从“心远”中生出来的。将“心远”与各组合的意象印证,本诗主旨“退隐后对尘世超脱的心境”就非常明确了。

(五)高考诗歌鉴赏的第第五步:多角度领会诗歌

①理解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与作品风格:

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

②体察背景:

同是烽火战争-唐朝安边创立功业,南宋收复失地悲壮。

③注意题目

观书有感二首(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④注意注释:

闺意献张水部(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酬朱庆馀(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⑤注意比较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飐风:在风中摇摆。

②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之点。

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王诗中少女美丽,欢快,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

本文出自:

第四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步骤

1,抓住诗歌的感情

首先了解诗歌的情感才可能读懂诗,才知道每句诗的重点 1)诗歌的情感类型

诗歌一般表现出来的情感有:

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等。

2)抓住诗歌情感的方法

从内容和意境来体味诗歌情感

诗中有事也直接突出情感,如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但要分清该词是不是诗人的情感。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的情感总是通过一定的形象,营造某种意境来表达出来的。因此,在阅读古诗时,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画面的色调,来体味其情感。诗歌以景传情,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乐景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但有时也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

固定的意象包含着固定的情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有些特定的意象包含的情感有一定的固定性。比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例如:“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这些常用典故还用化碧、鸿雁、长亭等等。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 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 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 分析其写作技巧。

4.表现方式

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4)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5)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抑扬:突出于强调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5.强化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6.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 1.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步骤二)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步骤三)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三世界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5.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范式: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头:山多大石貌。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

6.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游子思乡归: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

思妇盼归人: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高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3.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 1.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2.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3.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4.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例如: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5.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8.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第五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中,最令学生头疼的就是艺术手法鉴赏这一部分。这些问题之所以令学生感到头疼,一是学生不知道诗歌中都有哪些手法,二是不同术语的使用使得学生不知如何作答。其实,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也叫表达技巧)不外乎抑扬结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渲染、衬托等等。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表达方式的技巧、表现手法的技巧、修辞手法的技巧。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诗歌鉴赏中的易混点加以梳理,以期能给我们复习备考提供一些帮助。

一.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有的同学总是对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搞不清,实际上“手法”和“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表达方式就是诗歌在表达情感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或是记叙,或是描写,或是抒情,或是议论。比如在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诗在表达上主要是运用描写的方式,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他的“安能催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采用的是抒情的方式。

而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即作者在表现情感时所采用的一种表现技巧。诸如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还是同样的例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诗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的是正面描写的手法,他的“安能催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手法。再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从表达方式上说是抒情的方式,从表现手法上说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总之,我们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手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在做题时一定要看清题干问的是“方式”还是“手法”。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包括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常见的描写手法(也叫创作手法)有:渲染、烘托、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联想、想象、白描、细节、比兴、象征、用典、抑扬、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乐景衬哀情等。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指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两者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只要把握住各自的内容就可以区分开了。

二、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这两种手法也是同学们易混淆的艺术手法,实际上只要仔细辨别,是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的。虽然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都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但是托物言志描写的“事物”往往是一个“事物”,并且所涉及的事物也会被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作者借助这一“事物”的某些特性表达有关意志、节操、品德方面的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作者所托的“物”要和某些“志”有相似点。比如2000年春季高考卷中选用的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在这首诗中,虞世南借助“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自己的“垂绥饮清”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立身高洁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然声明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在这里我们注意到作者描写的事物只有一个“蝉”,并且对“蝉”也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垂绥饮清露”是写蝉的饮食高洁,“流响出疏桐”写出了蝉声悦耳动听、传播之远,最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则是通过对蝉的肯定委婉的表达自己追求傲然独立的高尚品格的心志。而借景抒情所描写的事物则不止一个,同时它是通过对诸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草木山石等“景物”的描写,用“景物”寄托、暗示感情。诗人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往往是单一角度或单层次的,有的甚至将几种景物融合到同一画面中。比如杜甫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还”诗句,就是将“风、天、猿、渚、沙、鸟”这几种景物融合在同一画面中,通过这幅惨淡的画面来表现自己长年漂泊在外,老病孤愁的凄凉心境,借凄景抒凄情。再如2006年高考福建卷中李商隐的《谪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这里诗人通过对“空床”“青苔”“红树”等多个景物单层次的描写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客居异乡,平日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青苔,寓所冷寂的场景。在这里,作者也就是要借周围景物来表达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三、象征和托物言志这两种手法容易混淆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象征和托物言志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情感。其实两者是不尽相同的,象征属于修辞手法,托物言志属于抒情手法。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思想感情,和借喻很相似;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心志”。比如李德裕《登崖州城作》中的“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诗句,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而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诗句中,诗人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杏花的描绘,表现自己顽强的斗争精神。再比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的诗句,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便因依仗权贵得势而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

四、对比和反衬这两种手法虽然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由于对比和反衬都同时出现正反两方面,所以导致不少同学区分不清。反衬是从反面衬托,突出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只是作为陪衬的。比如王藉的《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诗中尽管出现了“噪”“鸣”和“静”“幽”正反两方面的词语,但作者在这里主要表现的是林静、山幽,写蝉噪和鸟鸣的目的是为了陪衬,因为蝉和鸟的声音听得越清楚山林就越显得幽静。对比就不同了,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比较,正反两方面都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例如李白的《越中揽古》中的“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诗句。在这里前三句描写夕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两厢对照鲜明而强烈,这两者都是作者所强调的,在对比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五、烘托和渲染烘托和渲染是最易混淆的两种手法。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的人也把烘托叫做烘云托月。这种称谓可谓十分形象。在烘托手法的运用中,可以是人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是以物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但更多的是以物托人,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唯见江心秋月白”,分别烘托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渲染则是为营造某种气氛创设一种意境,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登高》中的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还”,这里连用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凄清孤冷的特点,目的是为下文表现自己老病孤愁的凄凉心境创设一种氛围。

六、借古讽今和用典这两种手法也是经常在同学们头脑中容易混淆的术语。实际上借古讽今和用典并没有严格的界限,用典是从材料的角度说的,借古讽今是从写作的意图来说的。用典就是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古人古事或者化用前人的诗句含蓄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典的常见方式有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比如2006年安徽高考卷中的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中的“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随舟行”诗句,分别化用苏味道的“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的“明月多情随柁尾”(《惜双双》)的诗句,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的相思。借古讽今是诗人借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讽谏当朝统治者的目的。如王安石的《桂枝香》中的诗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以及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都是借咏叹六朝灭亡讽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荒芜朝政。

下载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复习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复习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精选]

    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v加入收藏 v上传资料 v网站地图 v设为首页欢迎光临莲山课件,本站有十一万套免费课件、资料网站首页 课件站 教案站 资料站 试卷......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方法探讨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1.对《新课标》、《考纲》和《考试说明》缺乏深层理解 由于高考浓烈的应试导向性,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 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和政中学宋晓霞731200 【摘要】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陶冶情操。诗歌的鉴赏,特别是考场之内,应从“四......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推荐5篇)

    网址:www.xiexiebang.com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东莞龙文鸿福西校区教师韩秀丽 面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板块一 炼字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范文大全]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冲刺练习二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①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②,江梅已过柳生绵,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