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赏端午诗歌苏轼的《浣溪沙》与黄裳的《喜迁莺》
微赏端午诗歌苏轼的《浣溪沙》与黄裳的《喜迁莺》
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皆感发端午之慨,挥洒个人情志,着墨于端午。在此我仅以宋代苏轼的《浣溪沙》与黄裳的《喜迁莺》浅析二人之端午之慨。
浣溪沙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首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五月四日,第二天就是端午节。岭南的旧历五月,天气已非常炎热,连清凉如水的朝云都要微微出了一身轻汗。那时端午节,女人们都要用兰花香草来沐浴,然后用彩线臂缠,以期祛病除灾。苏轼一想到朝云要沐浴,便想像到明天江水要“流香涨腻”,可见朝云不仅肌肤如玉,她的身上还有一种天生奇香。
词中描写了端午沐浴的场景,彩线缠臂,可以不病湿;小符配身,可以辟五兵。“流香涨腻满晴川”,脂香粉腻顺水流淌,是一幅多么美丽而热闹的画面。而“佳人相见一千年”,则表现了两人希望一直这样相依相扶生活下去的愿望。王朝云是苏轼的侍妾,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在老迈之年谪居南荒,朝云已成了苏轼最后的慰藉和感情归宿。
在本诗中,东坡将朝云写得十分“性感”,并重申了千年之约,接连表态,时光愈进,爱恋愈深。端午那日,东坡为朝云庆生,在穷荒之地办了喜庆的宴会。他欢愉如“白发之儿”,饮醉之后又想起自己的愿望,说欲与朝云一同升仙。这种幸福令人沉醉,尤其是自以为命不长久的东坡,不料,天不遂人愿,朝云与他两个妻子一样先去了。
这首诗体现了苏轼婉约的词风。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喜迁莺 宋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此词上片先写端午自然风光,接着铺述种种风俗:尝角黍、品香蒲、戏斗草、结彩丝,而竞龙舟是其中最盛大的习俗。梅雨刚刚停歇,正是深红色的石榴花争开的时节。“角黍包金”,角黍指粽子;金玉,极言其精致、珍贵。人们竞相“玳筵罗列”,诗中写出了宴会之盛。青年男女用五彩丝缠了手臂在一起斗草游戏。众人在岸边观竞渡,直至日暮仍有人还在观竞渡„„全词有点有面,有叙有议,声与色齐作,景与情交融。音节浏亮,造语清圆,色泽艳丽,感情欢快,仿佛一幅太平治世的端午风俗画。
这首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端午时节的风俗图,写出了人们欢度佳节的畅快与欢愉,展现了一场生动活泼的端午庆节景。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历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卒赠少傅。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让人心醉,观赏把玩不已。《喜迁莺》正体现了词人语言的明艳风格,读来使人感到畅快淋漓,心醉不已。
这两首词都是描写端午之慨的,苏词主要是词人由想到朝云“端午浴芳兰”,进而写了端午沐浴之景,写出了人们的欢喜之情。黄词只要是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端午风俗图,图中有飨宴,有斗草之戏,有龙舟竞渡„„表达了人们欢庆端午的欣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