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色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红色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了解,走进,拥护中国共产党
带着一份激动,一份敬仰看完了《建党伟业》这部电影,看完了顿时心潮澎湃,心里更加了解现在的中国共产党来之不易。9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作为我们在宣传党的历史和丰功伟绩、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同时我们应该爱护、拥护中国共产党,认真贯彻落实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一、影片介绍
《建党伟业》是一部重现辛亥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正式建党这十余年时间里面发生的偶然或者必然之历史事件的恢宏巨制电影作品,同样也是一部绝对官方政治色彩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文献纪录片。《建党伟业》是从1921年前后展开的,影片中演绎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所发生的令人难以忘记的故事,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描绘了这段艰难而又不平凡的历史,具体可按时间分为三步:袁世凯北洋民国政府,张勋复辟,中国陷入军阀割据年代;俄国十月革命、中国五四运动,领袖、学生斗志昂扬演说和浩大游行;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令人刻骨铭心的故事等。
二、影片感想 中国共产党成立
进入19世纪中,由于封建统治腐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社会残缺,民不聊生。《建党伟业》选取了中国百年近现代史上的一个爆破点辛亥革命作为影片的开始。自辛亥革命一声枪响,中国开启了从传统到现代艰难转型的序幕。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此时正面对双重挑战。第一重挑战来自外部,自工业革命已降,东西方列强耗时数百年,顺利完成了现代化转型。而沉睡在传统体制之上的中国错失现代化转型的先机,在比较优势全无的前提下,无力迎战东西方列强的入侵。除饱受列强欺辱外,中国还面临内在的挑战,即积重难返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让衰落的中华帝国失去了往昔的从容。对先天不足、后天欠缺准备的中国来说,无论如何“穷则思变”,都将是仓促和混乱的尝试: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7年7月12日张勋复辟失败,短短六年时间,中国便发生了2次复辟,更换大总统3回,爆发内战4场。对处于黑暗和混沌中痛苦摸索的中国人来说,近现代历史上的短短10年好似看不到曙光的漫漫长夜。内外交困的中国人民生活苦痛,民族危机加剧,各种思想观念激荡:帝制、君主立宪、共和、德先生、赛先生„„在这一些混乱的表象后,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以常人难及的眼光深刻洞察中国的现实:中国的问题比任何国家都要复杂,因而不能照抄照搬他国理论。不能照抄照搬并不意味着不应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在种种主义和思想的实践破产或胎死腹中之后,苏维埃革命的成功给求索中的中国革命者以启示。苏维埃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更是庶民的胜利。苏维埃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和俄国革命的个体性相结合碰撞出来的耀眼火花,也激励着穷则思变的中国革命人。在找到了全新理论的指导后,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经过长期的准备和酝酿后,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成立。这成中为国现代化进程的拐点,从此之后,中国历史开启了风云际会的新篇章。
我们该何去何从?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在经历了接近百年的磨练和砥砺后,也成为领导中华民族奔赴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和中轴力量。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虽然在思想和生活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面对当前国内外的形势时,仍然应该以大局为重,做生活和思想上的理智者。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存在于党内外的诸多问题,但我们更应该理性的审视这些问题,而不能以此否定的伟大地位,脱离与党的关系,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能够延续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忠于党、信任党、维护党,时刻高举党的大旗,献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时代背景改变了,我们自然不必像革命年代那样反对落后阶级或者应对民族危机而投身革命,大学生应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首先,在意识形态上,我们是广泛并深刻的受到西方社会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思潮影响的一代,我们讲求个性解放和充分发展,但这并不与党性修养冲突。我们仍然需要坚持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原则,在意识形态的最深层次上始终相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举党的旗帜,在党的领导和指引下实现人生的价值、个性的解放。
其次,党性修养不是口头说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磨练和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不必要也不可能脱离生活实践谈论理论和修养,而应该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扎实的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和素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工作,提高自己参加工作的能力。
最后,积极维护党的地位、忠实党的领导。如前所述,我们需要发现和解决目前存在于党内外的各种社会问题,不隐瞒、不保守,但更不能盲目激进的反对党、否定党。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以理性思考作为考虑问题的基点,不能因为局部的、目前的、个人的问题而一味愤青的否认党作为国家和社会领导者的核心地位,更不能偏激的对待党的政策和问题。维护党的地位是每个人不可推脱的责任,忠实党的领导是每个人的光荣义务,我们应该常怀党在我们心中,爱护、拥护中国共产党,使我们的国家在党的领导下更加强大,人民生活富强,国家综合水平在世界名列前茅,成为一个超级强国。
三、总结
当影片迫不及待的结束时,我们仍然意犹未尽,历史,我们需要正视它,无论对与错、是与非、曲与折。毕竟,它是真真切切发生在距今仅仅百年左右的前人先辈们身上的。值得称颂的是,无论是看完电视剧《中国1921》后,还是刚刚看完的电影《建党伟业》,都非常可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那些人、那些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天和今天,血肉相连。尽管这部电影并不是完美无缺,但它带领我们走进那段历史,用心去温润那片土地,用热血去温暖那片土地,用智慧去拯救那片土地,用所有的一切去捍卫我们这片土地,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决不能让历史重演,也不要寄希望于别
人发慈悲不来侵犯我们,而关键是要扎好自家的篱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们也绝不会任由人欺凌,过去如此,现在仍应如此。因为我们的伟大祖国早已经今非昔比,国家正在强盛,民族正在复兴,我们的日子正在蒸蒸日上。
伟大的党啊!九十年啦!您带领我们已经走了整整九十年征程,一路上风吹雨打,披荆斩棘,终于要踏尽泥泞步坦途了,我想在您的带领下我们的国家一定更加繁荣昌盛和强大。
第二篇:红色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文题目:
红色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院
系:
************
班
级:
************
学
号:
************
姓
名:
****
红色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政治体制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在近代西方文明催生下的民主制度前显得是那么的脆弱不堪。封建体制在它自身腐败的滋长与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已不可阻挡之势走向灭亡。这是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现状,在世界政治文明不断前进的道路中,封建必定消亡,那么中国未来的政治体制是什么样的?它前进的方向在哪里?
在梁启超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失败后,君主立宪向中国人挥手告别。纵观世界政治体制,孙中山选择了民主共和制作为中国的方向,一次次的失败的迎来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但在共和名义下的中国,复辟却在上演!
饱受列强欺压的中国百姓的日子一天难过一天,广大的劳工付出了劳动却得不到回报,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此时的中国呼吁改革。
文化改革
清王朝虽被迫向列强打开国门,但也是国外的先进文化得以进入中国,为中国的文化改革沉淀力量。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民主与共和在中国广为流传,一大批有志之士在国外学习之后回国传播新思想,如《新青年》的创办者陈独秀。大批学生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新文化,传播新文化,在寻求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法。
中华民国下,宋教仁可以被杀,袁世凯可以称帝,张勋可以复辟,“二十一条”可以被签,“山东省的权益”可以被转让,这是中国需要的共和吗?这是可以解决中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一系列问题的终极方案吗?种种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不是我们要的答案。
马克思主义在呼唤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的人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庶民的胜利”点亮了中国前进的方向,《共产党宣言》向世界宣称这样一个真理: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的主人,只有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才能改变这残酷的现状。
《建党伟业》这情节中深刻的反应了这样一种事实,有志之士从俄国革命中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积极的去了解与传播马克思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巴黎和谈上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公以及北洋政府的 2 无能,像一根引线一样点燃了百年屈辱的民族情,“五四运动”就是那火山的喷口,无数爱国的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抗议这不公的条约。
在五四的潮流下,在俄国的布尔什维克的帮助下,在旅日旅法的马克思主义的支持者下,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布尔什维克党—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走向了民族独立,人们解放,国富民强的光辉道路。
《建党伟业》以简短的事件浓缩了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面貌,政治变革,文化发展和寻求出路的不断探索,处于“两半”社会的中国需要新的曙光,在历史的积淀,列强的侵略,文化的革新下,共产党的建立是历史的呼唤,也是历史必然的选择,只有团结最广大的工人,农民和社会底层劳动者,使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才是中国革命的出路。
看过这部影片,我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及它领导的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必然,因为它代表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奉行的马克思主义在九洲这片土壤里开花结果,引导着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第三篇:红色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文题目:
院系:
班级:
学号:姓名:电话:电邮:
得分:
201年
红色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2011-2012-1学期本人平时论文题名:红色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党伟业》自一上映一直以为,可谓是非常火爆的电影,但是由于认为《建党伟业》只是一部已堆明星阵容而毫无精神启发的商业大片,所以一直没有去观看,最近由于要写论文,所以就选择一看。看完之后,我不禁庆幸看了这部电影,因为借此机会,我了解了许多之前的革命岁月,许多革命者的光辉事迹与英勇奉献,让我受到红色的激情的洗礼,我想任何中国人看了都会热血沸腾,那个时代的历史状况往往让人感觉屈辱,但是重要的是革命先驱者给我赢得了尊重与信心。爱国并为之奋斗我国必然有出路,而共产党的成立为我们的崛起开辟了道路。简介: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中影集团在推出之前火爆的《建国大业》这一成功影片之后,又推出一部惊人之作《建党伟业》,让观众能再次感受到新中国建立之前不为人知的历史,告诉我们伟大的共产党的是如何产生的,革命者们是如何走上红色之路的,让我们了解共产主义是我国复兴的唯一出路。这一部献礼大片为我们介绍了许多历史事件,袁世凯称帝再到其失败,王朝复辟又被推翻,毛泽东的革命经历,巴黎和谈失败到五四运动,共产党的第一次会议的举办等等事件。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
给我的启发和感想:
共产党是中国复兴的唯一出路
我们在讨论历史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客观公证,不带有个人偏爱的分析历史,我认为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他们的故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但是是不是就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中国人站起来了呢?并不如此,因为在他们之前和同时,同样有许多爱国志士为了祖国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并不只有共产党人在牺牲,然而之所以最后是让共产党领导才让我们得到新生,那是因为共产党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而其他革命爱国志士的方式是不适合中国的,在共产党之前,已经有许多人尝试了各种思想的救国,从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变法,到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救国,但却都以失败告终,这使得爱国同胞们一度陷入迷茫,究竟什么才能够救中国,人们不禁感叹,而在俄国一声炮响,共产主义在俄国的成功给我们同样指明了方向,指引我们一条新的道路,人们意识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那些人就是我们伟大共产党的先驱者们。而最终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开创了新中国,事实和历史证明了我们必须坚持共产主义才有出路,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民族兴亡,匹夫有责 总有些人认为国家大家是一些能人志士该考虑的,一些平凡人的作为对此影响很小,人们总是不会对这些事情很积极,只想对自己的事有所保障便得过且过。其实不然,一个社会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个小小的个体组成的,就像一个大海是由许多小水滴组成的,没有水滴哪有大海呢?同样的,一个社会如果没一个个体付出,社会又怎么会有发展呢?在《建党伟业》影片中,我看到了各行各业人民对我国的奉献,在中华民族危机存亡之时,大家都团结起来,工人、农民加入革命大军,学生抗议、宣传救国思想,商人出钱捐军,爱国华侨回国出力等等,正是大家的奉献和抵抗,才使得帝国主义无法灭亡中国。我们在如今这个和平社会,在无战事的和平时期,应该居安思危,而不能贪图享受,因为现在实际上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各国在用综合国力做着殊死较量,而软实力特别重要,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这一目标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贡献力量,而且在共产主义这一旗帜领导下,在共产党的正确指引下,我们的目标会更容易实现。
我的思考:
弱国无外交,实力是硬道理
在《建党伟业》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弱国无外交。我感觉这句话太有道理了,在任何情况下,实力都是硬道理,你如果弱小,哪怕你在道义上占优势,别人也不会把你放在眼里,特别是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胜国,但是在巴黎和会上,我国的合理请求“收回山东半岛”却遭到拒接,山东
半岛的权益被交个日本,各列强完全无视中国的抗议和愤怒,不顾舆论的谴责。为什么呢?应该中国落后、弱小,别人不讲道理你也没办法,在国与国之间是没有道义和感情的,只有利益,他国是不会在意理不理亏的。如果你强大了,别人就不敢得罪你,会讨好你,反之则是欺、负侮辱你。所以我们想在国际社会中受到尊重,就必须强大起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认真工作,团结互助,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当我们成为世界强国,就能骄傲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进步发展,赶快追上其他国家的脚步,我们得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否则没有其他国家会尊重我们。
中国的发展需要共产党领导
为了尽快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已不容许我们走歪路了,我们必须不断朝正确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前进,如何才能少走歪路呢?那就需要一个领导者,那就是共产党,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先进性,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所以一定能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篇章。
第四篇:红色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红色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她更是一个坚韧伟大奋进的国家,因为她的人民勇于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而奉献,因为他有中国共产党!
— 题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句话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回荡在我的耳边。正式在一辈辈共产党人的努力下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虽然以前通过课本了解过共产党建立的艰难,但在看过电影《建党伟业》之后才对这一段历史有了直观的认识,才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这样的来之不易。
一、建党伟业
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一群有理想、勇敢的中国人在腐败横行、灾害频生、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中,在新文化新思潮的冲击下,认清现实结合中国国情冲破重重困境在卖国势力、封建主义 等旧势力的重重阻挠下秘密组建中国共产党。影片用他特有的方式描述了自护国运动以来中国的国情发展、文化思想的走向与历史突破。以写实的手法一个个重现了当年的历史人物,他们运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与反动政府周旋。反独裁、争民主、争自由。在一次次斗争中他们发现自己零零散散的力量不足以撼动反动势力的根基,要想救中国必须有一个有着明确目标与详细策略的群体来领导民众自发的起义、斗争。于是一群年轻有为的志士们团结起来排除万难,在国际共产组织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号召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没有经济剥削、没有政治压迫、没有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二、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是一部真正适合中国国情 1 的思想,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通过看《建党伟业》我再一次清醒的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饲的旧中国,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虽然这个叫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在成立之初只有五十多名党员,他们为了招开一次会议还得东躲西藏,但正是这个年轻而力量单薄的政党,却在二十八年之后成为了新中国的执政党,在九十多年的发展史后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党。我们的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带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复兴指日可待!中国共产党解放了中国,发展了中国,壮大了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三、革命先辈的事迹永远感染者我们
电影中李大钊,陈独秀在北大激情演讲;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女学生悲愤跪地喊冤,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当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各地代表饱含深情齐唱《国际歌》,高呼: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这一幕幕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在心灵上感染着我,震撼着我,让我为我们的民族而骄傲,为我们的国家骄傲!
历史上这样的先辈数不胜数,他们的事迹在不同的时期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带给我们不同的感触,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发展壮大,为党的发展壮大而努力、而奋斗、而成长。
电影中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感染着我、激励着我、督促着我。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共产党人用自己的一生奉献祖国,而我们在这优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更要珍惜眼前,争取早日报效祖国回报社会,让祖国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
认真观看电影后,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触动。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五篇【一】
看了《建党伟业》,我觉得这部影片拍的很好,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影片真实地还原和再现了历史,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当年的历史风云变幻之中,受到感染和感动。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90年前的旧中国,风雨飘摇,疮痍满目;国运垂危,民生多艰;山河摇摇欲碎,人民惨遭涂炭。在那风雨如磐的日子里,鸦片战争的硝烟、列强瓜分的国耻、民不聊生的惨景……不是我们今天这一代青年人所能想象的。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甜。影片为我们重现了历史,让我们知道了当年的深重苦难,知道了今天的胜利和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73位明星倾情演绎了90年前那波澜壮阔、历史意义极其深远的一幕幕。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多少志士仁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艰难探索,多少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看完电影,我情不自禁地又一次翻开了党史。作为年青一代,我们需要重新走进历史,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激励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寻找自己的青春动力。真的很感激这部电影,它让我们体内的热血又沸腾了,让我们对那一段历史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更值得一谈的是,这部电影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的和直观的了解。每一个历史人物都被演员们鲜活形象地演绎了出来,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澎湃在我的胸中。南湖上的红船划出了东方的黎明,庄严悲壮的国际歌唱出了中国的希望。当代表来自全国的50名党员的12位党代表结束了共产党的第一次会议,站起身来,准备奔向斗争的各个战场的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一代代人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历史。我们要万分珍惜今天的胜利成果,继续努力下去,完成先辈们未竟的事业。
我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和科技工作者,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历史使命。我要牢记党的教导和人民的希望,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时时鞭策自己,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五篇【二】
《建党伟业》我觉得拍得非常不错,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起一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页,几乎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如毛泽东、孙中山、胡适、袁世凯-----等等,都是可以单独写一部电影了,要把如此众多的人和事,在短短二个小时内说清楚,其实根本不可能,因此不可避免,剧中人物形象丰满的不多,但历史事件述说着非常清楚,观看时随得剧情的起伏,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编剧的功力确实不凡,演员的演出也十分精彩,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建党伟业》采取了多线叙事的方法。从辛亥革命一直到五四运动中的大事说得非常清楚,不少人物都写着有声有色,比如,发哥演着袁世凯痛骂日本人,霸气十足,一个枭雄的形象让发哥演活了,为了当皇帝,出卖国家主权,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再比如,刘德华演着蔡锷将军,火车站与小风仙挥泪相别,与孙中山相谈时的吐血,抱病上战场的沉着,很好地再现了一代儒将以身许国的悲壮;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以及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苦苦寻求救国之路的历程,是《建党伟业》浓墨刻画的另一条主线,刘烨演着毛泽东确实不错,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他演着青年毛泽东初到北大,颇有乡下人进城的感觉,他听胡适讲课时与胡适的对话,蛮有意思,与杨开慧的爱情平淡之中见深情,刘烨的演技真是牛!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探索,以及因此而和以胡适、辜鸿铭等国学大师为首的保守思想的辩论和冲突,是《建党伟业》写着很精彩的第三条主线,冯远征演出了陈独秀特有的领袖魅力,看完《建党伟业》,你会觉得,没有陈独秀,可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没有这样顺利。
《建党伟业》的画面也很注意视觉效果,让人目不暇接,我最喜欢南湖上周迅演着王会悟撑得一把伞,坐在嘉兴南湖的船头,烟云笼罩的湖上,古色古香的木船,船头美丽的女子曼妙的身姿,构成了一幅美仑美奂的美景,真是美极了。
《建党伟业》真精彩!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五篇【三】
最近有一部电影让我特别的感兴趣,前前后后看了四遍,它就是《建党伟业》,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特别拍摄的一部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从清朝灭亡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这段历史,它让我很清楚地了解了中国国体是如何从封建帝制转型到了现在的民主共和制。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人有:孙文、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因为他们的出现拯救了中国、改变了历史,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给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一场辩论赛,以陈独秀、胡适和李大钊为首的一方,坚持认为文化应跟着时代发展的前行而革新;而以辜鸿铭为主的一方则认为旧文化无错,我们应该尊重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从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新旧两种文化在革新时期激烈的对峙与冲突。
还 有一个片段让我看后久久不能平静,那就是中国在巴黎和谈上失败,充分验证了“弱国无外交”的说法,也真实地表现了中国当时在世界上是没有任何发言权和地位的,是不被各国列强所重视的。在影片中,我看到了那些爱国志士的失落,我能深深地理解他们当时的那种爱国热情和对不平等对待的委屈和愤懑。
同时通过这部影片,也让我对我们国家现在的强大感到由衷地自豪,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已经改变了很多,经济强大了、国家富强了、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富足了,就连外国人也对中国越来越刮目相看。我们应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五篇【四】
在动荡年代中,爱国伟人们为国家的兴亡奔走呼号,四处宣讲,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用他们的鲜血为我们铺向通往胜利的红毯,这种方式也许你会觉得残忍、血腥,但是正是有了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奉献才将百姓人民从水火中解救出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这些爱国人士,在混乱的国家中努力地找寻救国的方法,影片中好几个充满热血激情的演讲都让我热泪盈眶,有一种仿佛自身就在演讲现场的感觉,那种爱国真挚的情感,让人为之动容。影片中的毛泽东从一个出身农村的普通青年在成为伟大将领的路上不断磨练,与中华一同成长,虽说毛泽东出身平凡但他有自己对中国道路的思考,胸中有宏伟蓝图,这也是我所佩服的。不论前方道路有多么黑暗、未知,他都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千千万万农民身上的那股韧劲,这股韧劲是革命路上源源星光,它不断地壮大自己,望有一天能发出自己璀璨的光芒。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激情、热血澎湃德爱国救亡的故事。那时的人们很纯粹,心中装着国家,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将爱国救亡的担子挑在肩上,不信天不信命,把命运牢牢紧抓在自己的手中。影片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运动如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等,每当开展一次运动的时候,都会有不少的仁人志士在运动中牺牲,百姓的生活也是深受影响,民不聊生,我们感到愤怒、无奈、哀怨、痛苦,我们也不愿意看到百姓们深受苦楚。影片五四运动爆发时有一个学生青年说“谭嗣同说过,各国变法无不有牺牲者,今国变法,流血、牺牲,自我辈始”说完此话游行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被熊熊点燃,而我心中也感到一股暖流不断涌入。
是啊!没有这些英勇无畏牺牲的先辈,怎们还会有如此平和的今天,我们有幸生活在二十一世纪没有战争的中国,这些都是先辈们拼了命给我们换来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活着。我们有我们需要肩负的历史使命,继承伟人的衣钵,为国家出一份力,建设美好祖国!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五篇【五】
《建党伟业》所描写的这段历史,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段历史,也就是俗称的北洋政府时代,时间从1912年至1928年,在我的大学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教程》上是这样描述这段历史的:“辛亥革命后出现了一个比较迅速发展的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的‘黄金年代’。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轻工业、重工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式学校的兴建和发展,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增加,出现了数十万收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中国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教科书总结这段历史的工业和经济发展神速的原因,一是北洋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二是抵制日货运动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发展,三是一战令欧美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然而,《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对于当年中国的如此惊人的发展几乎没有提及,而是将重点放在抹黑北洋政府,突出袁世凯称帝等细节,将北洋政府描绘成为近代中国最坏的政府,这种描写并不太符合事实,北洋政府并不是那么糟糕的政府,恰恰相反,从客观上看,由于外部的种种原因,北洋政府反而是一个非常民主自由的政府。
北洋政府从清政府接手过来的,是一个真正的烂摊子,继承了辛丑条约的巨额欠款,以及孙中山和日本人签订的种种不平等条约,在短短十多年里,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工业和经济发展神速,国力迅速恢复,民众的税收很轻,政府没钱却不多征税,而是向西方各国借钱,在领土上,通过超人的政治智慧没有丢失过一点领土,反而在1919年成功从俄国人手中收回了外蒙古。
那时候中国是一个贫弱的国家,之所以贫弱的原因就是内耗太大,中国南北几个帮派自己瞎折腾打仗,面对日本等列强自然处于劣势。就袁世凯那样的北洋政府来讲,在当时对日斗争中能做到那样已经不错了,弱国无外交,而当时民国的外交智慧远远超过后来的政府。
北洋政府时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无论学生、教师、文人等,都具有非常的的自由和话语权,想办报就办报,想出版刊物就出版刊物,想组党就组党,想骂政府就骂政府,甚至几十个人组建一个目的是要推翻政府的政党,也没人管你,除非你真的里通外国,购买军火并实施行动,北洋政府之后,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政府能达到北洋政府那种高度和智慧。
因此可以看出,北洋政府的对日政策并非外界描述的那样卖国,而是恰恰相反,真心实意维护中国的利益,做为对比,五四时期的学生搞的运动缺乏理性,做的是打、砸、烧这种事情,这不是救国,而是误国,辜鸿铭、胡适等人在当时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
当然,北洋政府最具争议的就是袁世凯称帝了,从某种程度上讲,袁世凯搞的君主立宪制在当时比的议会制更符合国情,如果成功的话,引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也未可知,英国、日本不都是成功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典范吗?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君主立宪和议会共和其实没什么区别,只是袁世凯搞的太急了,时机没有成熟就搞,结果搞砸了。
实际上,民意真的不能搞君主立宪制吗?中国的发展就必须搞成革命式的发展吗?所谓的民意支持下的革命,其实只是一句口号,具体实践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而革命成功的原因,无非是,依靠外国政府或党派的大力援助,组建一个组织严密的政党,组件军队,通过军队暴力夺取政权,也就是说,谁有更好的军事指挥官和军事策略,谁就能笑到最后。
可见,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相对来说,北洋政府是一个相对民主和自由的时代。可惜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是北洋政府的死敌,两党的共同特点,就是一直妖魔化北洋政府,才让大多数人并不了解那个真实的北洋政府。
总的来看,这部片子,感觉拍的很乱,时间跨度太大,根本就不是一部电影能反映出来的,越看越像PPT,真正的叙事太少,对于中国历史了解少的话,根本看不明白这部电影,加之电影对于历史的一些不客观的描述,让这部电影的史学价值大为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