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历史教学反思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上寨中学 侯泰民
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同时在课堂和自习上,我也在尝试给学生一种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只规定背题的范围,不规定必须背下来,或是抽背、默写,人为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和紧张,如果学生经常在这种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下学习,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相反还会降低学习效率。而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真正地参与学习,自觉自愿地去完成课堂任务。经过几个周的实践,我发现现在的历史课学生喜欢上了,课堂上也活了起来,以前复习时所有的题都是自己讲,一节课下来累的筋疲力尽,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早就昏昏欲睡了,效率很低,而自从分组以来,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活跃,没有一个昏昏欲睡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参与了课堂学习。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加强中考、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考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九年级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考考试。做为九年级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我经常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考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九年级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上寨中学 侯泰民
最近九年级年级的历史课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有些走私严重,一方面是学生接触的现实世界太过于复杂,一方面是课堂教学的学生主体性发挥作用不大,造成效能低的现象出现。
第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第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
第三,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
第四,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上寨中学 侯泰民
复习课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讨论,做练习册,并教给小组长一些方法,引导他们尽可能的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作用,让成员学会如何给别人分析、讲解问题。小组出现不会的问题,向教师提出,再由教师给小组讲解。自习课上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先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背题,然后小组长同时抽三个组员,这样即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同时在课堂和自习上,我也在尝试给学生一种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只规定背题的范围,不规定必须背下来,或是抽背、默写,人为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和紧张,如果学生经常在这种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下学习,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相反还会降低学习效率。而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真正地参与学习,自觉自愿地去完成课堂任务。经过几个周的实践,我发现现在的历史课学生喜欢上了,课堂上也活了起来,以前复习时所有的题都是自己讲,一节课下来累的筋疲力尽,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早就昏昏欲睡了,效率很低,而自从分组以来,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活跃,没有一个昏昏欲睡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参与了课堂学习。一次课堂上有一个组的同学提出了个一个问题:一战和二战对世界的影响的相同点是什么?其中有一个答案是“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学生问为什么没选这个答案,当时我就愣住了,正在思考时,旁边一个学生说:因为一战时还没有出现法西斯主义。哦,同学们马上就明白了。从这个事例中使我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老是不放心学生,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很聪明的,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事实上,练习册上的题绝大部分同学们都能自己做出来。课堂上师生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同学们提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的一员,和我讨论问题时也时不时我和说几句笑话,还有的干脆就面带微笑向我招手,要我过去给他们讲解。甚至相互“抢”着要我过去,我想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师生平等。当然,以上也许只是一些表面现象,而且这种学习方法与不给学生压力的理念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课堂上的时间不好掌握,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也摸不准,还有一部分学生混水摸鱼,学生间的讲解有时候不很透彻,但我想要改革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且也要给学生一个成长的过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喜欢这种没有压力和紧张的课堂。以上只是我在历史复习课上的一点体会和反思,在历史新授课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上寨中学 侯泰民
九年级的教学任务繁重,再加上其他工作,因此更显繁忙。此时老师应指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这样老师会倍感轻松,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增浓,学习效果也会提高。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与学生感情沟通较少。很少与学生去沟通,与学生缺少感情交流。而感情恰恰是做事的最大动力,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体如果对老师有兴趣,有感情,那么他们就会有一股自发的学习动力。因此,今后我一定会在学习、生活上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平常多找学生谈心。
二、没有很好地抓落实。虽然有时给学生安排了一些任务,但由于工作作风比较拖拉,因此有些作业与要求没有及时去落实。这样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首先学生不会及时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也会养成一种拖拉的习惯。其次是有损老师的威信和尊严。这一系列的恶性循环确实值得反思并纠正。因此,我告诫自己今后做任何事都要雷厉风行,要在快中求好,快中求稳,快中求发展。因为快节奏是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
三、没有很好激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在中考中历史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6本书,教学内容较多,上期在完成本学期教学内容外还要完成下学期课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快,教学方法不够好,课堂效率有时不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探求良好的教学方法。
四、没有很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历史,这其中有些学生认为历史曾经学得差,对学习历史失去了信心。最多也就是希望听听历史故事,再加上历史知识点较多,难记。历史给他们的感觉是死记硬背、死板乏味,根本不想背,也不愿去理解分析;课后就更不用说去自主学习。这些既对中考没多大作用,也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作用。其实只要老师恰当地引导,合理地安排,学生会自觉学习。平常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老师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一是历史学科内容多且复杂,知识点零碎,不向学数学、物理那样能逻辑性很强。二是真正说来历史学习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仅要识记而且要理解,如材料、问答题学生能背出答案但往往答不出。因此这就需要老师作引导和指导。不能随便给学生布置一下或放任自流,而是有计划性、有目标性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指导合理的学习方法,然后定期做检查。长期进行这样工作,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定会养成,学习兴趣定会浓厚。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也是需要老师作引导和指导的。因此,教学中我会在这方面多做努力和探究。
反思九年级历史复习
上寨中学 侯泰民
提到复习,一般都有三轮:即一轮梳理基础知识,二轮专题复习,三轮模拟训练。在这三轮复习中,我将重点放在第一轮。基础知识是历史考试的“本”和“源”,加上这次考试的形式是开闭卷的形式,如果平时对基础知识没有系统的掌握,想在短暂的时间内答好试题,难度很大,而且一轮是二、三轮复习的基础,所以我对第一轮复习尤为重视。从以往考生情况来看,特别是开卷部分,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在做试卷时由于翻书所用时间太长,题目都做不完,哪还有时间去思考能力题和全面检查试卷。因此熟悉甚至能记忆基本史实,将会大大减少翻书时间,提高答题速度。但考试就在眼前,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熟悉所有知识要点似乎不现实,所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知识点的位置也可以加快答题速度,而且还可以提高答卷的质量,这就要求对课本非常熟悉。因此我建议学生多看每册课本之前的目录,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可让学生比赛谁最先在书中查到,借此帮学生熟悉课本,引导学生把书前目录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并理解目录、使用目录。
经过一轮复习之后,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的发展脉胳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在这个基础上,我准备二轮专题复习。如果说一轮复习是纵向联系的话,那么二轮复习则是横向联系,联系古今中外一些类似的事件及方针政策,经济措施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二轮复习中不能只讲历史还要关注时政热点问题,最好能将两者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就是讲解热点专题。第二轮专题复习的同时我开始第三轮复习,其实就是让二、三两轮复习同时进行,专题复习和模拟考试可以穿插。这样就避免了前期专题复习的枯燥和后期模拟考试的疲劳,而且也迎合了相当一部分学生跃跃欲试想练兵的心理。我通常是每讲完两三个专题后进行一次模拟,模拟试题中的每一道题目都精心挑选。当堂考试,及时批改,然后用一节课进行评讲,这样的方法比起题海战术来,效率要高好几倍。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上寨中学 侯泰民
历史这一学科的知识有着具体性,它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条件、过程、地位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每一社会、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这就要求学生锻炼思想,独立钻研,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独立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例如,在讲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时,要求学生列图表分析英、美、法革命进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代替一种旧的社会制度必须经历激烈、曲折、反复的斗争这一历史规律。
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这是因为:
首先,学生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真正理解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它们所处的地位,才能把知识点有效排列起来,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
其次,学生在编写提纲时,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归纳、概括,通过思考使教材内容变得条理化、要点化,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学生在掌握了编写方法后,可以依照这种方法去整理编写同一类历史现象的知识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归纳同类历史现象的共同点,同时由于具体现象又具有特殊性,这又迫使学生注意区分同类现象的不同点,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能力有积极意义。
第四,学生在复习、整理编写历史结构时,能帮助自己迅速查出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针对薄弱环节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第二篇:初三历史教学反思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
我任教初三年级四个班历史,本次期中检测成绩不理想。从检测的情况来看,在选择题上得分相对较好,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在后面的综合题部分失分较多,明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综合题训练不够。
反思前阶段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备课不充分。虽然自己已任教初三历史有二十几年,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每节课前还都应该进行认真备课,特别是背的科目,去年教的有些内容现在已经忘了,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每节课只是去上课,有的没有认真备课,课堂上讲了一些过多的内容,低效重复性的东西比较多,造成整体课堂质量的低下。
二是教学抓得不紧。对时间抓得不紧,包括双休日,没用在教学上。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到现在连一半的学生姓名都叫不上来。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也不够,针对性的辅导也没实施。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虽然进行了一定的过问,但是没有认真研究制订具体的有效的措施,或者只是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是缺乏进一步的落实措施,使这些要求流于形式。对各种习题集没有进行深入综合归纳,基本没有推给学生高质量的精品练习题目。
为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改进课堂教学。规范办学秩序以来,课时数量得到了规范,课堂上的时间很有限,平日又不允许副科布置作业,并且主科老师教学抓得很紧,平日学生课余时间很少,有时连作业也写不完,根本没时间来学习其他科。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为此就要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既要将该讲的讲到,又要让学生有时间掌握。
二是要抓好部分学生的课外辅导。通过检测发现,有的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历史科分数很低,而且这种现象不在少数,班级达十余人。对此,今后计划通过加强思想教育要求、利用中午进行个别辅导等方法来促进他们提高。
三是要加强对各类题目的分析。要对各类习题集的题目进行分析挑选,选出优秀题目推给学生,让学生用少时间学生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是要加强对学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并且大力抓好落实。
五是要采取更有效的管理办法,主要是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
六是要做好教学计划,特别是复习计划,并认真实施。在复习期间,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备课和复习,争取使复习得到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抓紧每一天的时间,积极研究和加强教学工作,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三篇:初三历史教学反思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
如何讲好历史复习课?组内探讨研究后认为最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不论是复习一章还是一册书都需要历史教师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授知识,理清线索,便于学生理解前后知识,并加深记忆。其次,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相对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识性增加、能力要求提高,需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第三,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做题能力和归纳概况的能力。
鉴于以上思考,我对本节反思如下:
1、基础知识的归纳,积累
对于复习课,学生对基础知识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复习课的第一步骤应该是对课堂基础知识进行归纳、积累。这一步体现在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经过本节课堂复习,我认为这一步应该放到课前完成,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完成。但作为小科目的历史学科来说,有一定难度,难以形成惯例。
2、重难点突破
在基础知识积累了的基础上,利用材料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小活动等方式,强化理解记忆“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与“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对 “改革”这一专题的理解认识,突破难点的认知门槛,认识到“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深化学生对改革专题的理解。
3、能力拓展,学以致用
认识到“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后再利用戊戌变法、俄国废除农奴制等检测学生对改革的掌握情况,并从中获得学生的反馈。对于基础的历史史实,学生是要死记硬背,但是,现在中考的题目更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的考查,对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等方面的能力的考查。因此,及时做题是最快最好检测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方法。通过做题,拓展、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夯实基础,补救学生在知识上掌握不足的地方,落实学法指导。但在这一方面,我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也没有提供充足的史料,直接抛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的答案,以至于显得呆板生硬,学生也难以接受。
4、归纳总结,深化主题
对本课的知识体系用列表对比法、联系法、总结规律性的知识等进行进一步归纳出一些学法和历史规律等,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
5、合理安排,堂堂清
本单元课容量大,理应把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放到课下完成,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时间安排当堂练习,争取做到复习完整,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6、复习课如何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张小龙老师给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让复习课出新意。一新,思维模式、过程可以新奇,比如逆向思维;二新,例题新意,讲解可以多种方法;三新,知识新,如归纳概括一些规律,学习方法等等。用新意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收获快乐与成就。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2
备课时间:12月7日 备课教师: :王英丽课型:新授
课题: 第十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学习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习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相对稳定发展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等知识。
(二)导入新课: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除了美国以外,环顾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可以说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由于西欧是二次大战的主要战场,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人民陷入深重的灾难。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到处是一片废墟,遍地瓦砾,各国的粮食、原料、燃料等重要物资严重奇缺,号称“不夜城”的巴黎,晚上的路灯只开一半,而且灯光微弱,德国城市的不少居民只能靠占领军的每日分发食品度日。各国许多工厂生产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工业水平下降。当时笼罩着西欧的气氛是严重萧条和一片绝望,西方舆论界多不乐观,认为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着手进行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出示本课学案:
第10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 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
2、 理解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 通过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重点: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习难点:
“欧共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阅读教材52页,简述西欧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
2、 阅读教材52——53页,分析欧共体建立的原因、欧盟建立的大致经过。
3、 阅读教材53页,列举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二)设问导读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为了对付,给予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50-70年代, 经济持续繁荣。
2.20世纪年代, “组织,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 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称 。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 ,欧盟成为世界上 的经济体。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
5.20世纪年代中期以后的近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6.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年,日本 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 大国的欲望也开始了膨胀, 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三)、合作探究:
1、 我的问题:
2、 我们的问题:
3、 老师的问题:
⑴、 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⑵、 战后日本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⑶、 欧盟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四)、拓展延伸:
列举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它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五)、系统总结:
战后西欧经困难,依靠美援得发展。
欧盟成立于93年,资源共享利发展。
五十年代日崛起,发展速度数第一。
科技立国政策好,人民生活提高了。
欲做政治大国梦,亚洲邻国不答应。
(六)、巩固训练:
1二战后对西欧经济恢复帮助最大的是 ( )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苏联
2、关于欧洲联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立于1993年 B、是欧洲国家政治军事集团
C、有统一的军队 D、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3、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英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与下列哪一组织的建立紧密相关( )
A、欧洲共同体 B、联合国
C、不结盟运动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额发展的原因是( )
① 美国的'援助②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③ 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
A、美国的扶持 B、引进国外大量的先进的技术
C、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头巨资发展教育和科技
6
⑴、 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是哪国?其次是哪国?
⑵、 这两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⑶、 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七)、当堂反思:
课改提了好多年,我也进行了不少的摸索、尝试,但没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原因是对学生“不放心”,怕学生听不懂,怕漏了知识点,怕学生提不出问题??怕这怕那,杞人忧天的思想,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依赖”的不良学习习惯。 在教改春风的鼓舞下,我试着摸索实践以导学案为载体,“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现借《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课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设计导学案,首先使学生明确本课的目标及重难点,学生在预习时就避免盲目性,有章可循;预习部分,学生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找出重要时间、事件等基本要素并牢固记忆。课堂上主要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表现自我;解决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即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发挥集体的优势、智慧。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如:在本节课我设计了问题:“请你找出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我们从中可以得到那些启示?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使学生通过归纳总结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提高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形成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这节课的容量很大,在讲授本课内容不应只停留在历史知识的表面上,不能为了讲知识而讲知识,在讲解史实时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知识只是一个载体,传授知识也只是一个过程。要在讲解知识中,通过一定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这样这节课才更有深度和力度。我觉得有几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一是“欧共体”的背景未讲清。应向学生指明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控制西欧和日本,遏制苏联势力向西发展,充当世界霸主。援助西欧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60年代建立“欧共体。”二是在讲述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时,应重点分析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异同点,应向学生指明战后西欧和日本都乐于和善于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注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这一点是促进两国经济腾飞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天必须至始不移地坚持和贯穿的一项基本国策——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在改革中必须坚持求实与创新。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3
本课知识在教材中上承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下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和性质的了解,学生对希特勒、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等有一定的了解,在本课学习中要帮助学生把掌握的较为零碎的知识形成体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形成整体性认识。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4
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加强中考、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考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考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我经常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考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真实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5
一、 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还可提供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
如讲韩非时,提到其惨遭陷害的情况,谁害死韩非?是他的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李斯?是历史上著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结局如何呢……这样一个引出一个,学生自然听得专注入迷。
三、比较分析法
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大多简单雷同,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将郑和、哥伦布进行比较,无论在航行的时间、规模、次数上,郑和都要超过哥伦布,但为什么哥伦布比郑和的影响更大呢?郑和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违背了经济规律,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哥伦布的远航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四、从人性角度讲述历史人物
历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观的因素往往可以改变它应该有的模样。如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其中,固然是由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孙中山个人的因素在这里占几分?事实上,当时孙中山虽然对袁世凯不放心,但他对袁世凯还是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且孙中山一生诚信、善良、淡泊名利,“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官僚的权利欲,他完全是带着对天下难民的博爱而担当起政治使命的”。以孙中山的个性和品格,为了“民主共和”的尽早实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仅两个月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运用得恰当,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6
一月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都有提高。但总体回顾,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最主要的一点是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每天只是疲于应付教案、作业,只是按部就班地解决了每堂课的任务,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将学习任务延续到课后。这一点很值得反思。
一、与学生感情沟通较少。
去年下期刚来健坤,一个新的环境,一群新的学生不免让我内心充满压力,原有的自信也减少了。因此很少与学生去沟通,与学生缺少感情交流。而感情恰恰是做事的最大动力,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体如果对老师有兴趣,有感情,那么他们就会有一股自发的学习动力。因此,今后我一定会在学习、生活上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平常多找学生谈心。
二、没有很好地抓落实.。
虽然有时给学生安排了一些任务,但由于工作作风比较拖拉,因此有些作业与要求没有及时去落实。这样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首先学生不会及时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也会养成一种拖拉的习惯。其次是有损老师的威信和尊严。这一系列的恶性循环确实值得反思并纠正。因此,我告诫自己今后做任何事都要雷厉风行,要在快中求好,快中求稳,快中求发展。因为快节奏是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
三、没有很好激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在中考中历史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6本书,教学内容较多,上期在完成本学期教学内容外还要完成下学期课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快,教学方法不够好,课堂效率有时不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探求良好的教学方法。
四、没有很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历史,这其中有些学生认为历史曾经学得差,对学习历史失去了信心。最多也就是希望听听历史故事,再加上历史知识点较多,难记。历史给他们的感觉是死记硬背、死板乏味,根本不想背,也不愿去理解分析;课后就更不用说去自主学习。这些既对中考没多大作用,也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作用。其实只要老师恰当地引导,合理地安排,学生会自觉学习。平常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老师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一是历史学科内容多且复杂,知识点零碎,不向学数学、物理那样能逻辑性很强;。二是真正说来历史学习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仅要识记而且要理解,如材料、问答题学生能背出答案但往往答不出。因此这就需要老师作引导和指导。不能随便给学生布置一下或放任自流,而是有计划性、有目标性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指导合理的学习方法,然后定期做检查。长期进行这样工作,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定会养成,学习兴趣定会浓厚。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也是需要老师作引导和指导的。因此,教学中我会在这方面多做努力和探究。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7
研究近年来的中考历史不难发现,中考非常注重检测学生的阅读概括、综合比较、分析评价等能力。然而学生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能力提高也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师不能“处处设防”、“全线出击”,而应“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初三阶段,我认为应该根据学科自身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才能起到强化和渐进的功效。 本学期初三面临中考升学,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争取在中考时取得最佳成绩.。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1、备课方面: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本学期的备课中,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坚持集体备课----发挥个性特长----课后反思的过程,在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完成。课本资料内容较为简单,针对初中学生求知欲强,在备课的过程中及时注意结合时政热点,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去主动关注身边的历史,对学习历史更加感兴趣。
作为老师我把最新的理念和教学思路都吃透,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方案,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编写教案。
2、课堂教学方面:
初三历史面临中考,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我认为要在“讲”上下功夫,选题要精,讲题要细,但同时要生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与中考无关的不讲,太简单的不讲,主要通过在教学工作中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层层深入。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此外,在提问上做到分层提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提问方面既要面向中等学生,又要照顾边缘学生。这样做既满足了基础好的同学的求知欲,又给予基础差的同学自信,使各个层次的同学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3、课后反馈方面: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进行单元测验,出题难度科学,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建立记分簿,将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并分析班级的整体情况和学生的个别情况,注意优秀和及格的边缘学生,争取提升优秀率和及格率。
4、培优辅差方面:
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主要在课后找其谈心,树立信心,加强学法指导。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远程规划方面:
历史中考,无论识记、理解、运用都能出多种题型,这样使得历史知识的讲解和考试范围扩大了将近一倍,面对这么多的知识,为了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复习,我在教学上做了总体规划,初三上学期先教九年级上册。下学期开学初用1个月的时间讲授九下内容,接下来开始复习初二、初一内容。争取在五一前完成第一轮复习,六一前完成第二轮复习。同时积极争取班主任的支持与帮助,对识记层次的历史知识要尽量背诵。材料要熟悉,题目要完成。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8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改革,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复习课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讨论,做练习册,并教给小组长一些方法,引导他们尽可能的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作用,让成员学会如何给别人分析、讲解问题。小组出现不会的问题,向教师提出,再由教师给小组讲解。自习课上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先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背题,然后小组长同时抽三个组员,这样即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同时在课堂和自习上,我也在尝试给学生一种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只规定背题的范围,不规定必须背下来,或是抽背、默写,人为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和紧张,如果学生经常在这种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下学习,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相反还会降低学习效率。而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真正地参与学习,自觉自愿地去完成课堂任务。经过几个周的实践,我发现现在的历史课学生喜欢上了,课堂上也活了起来,以前复习时所有的题都是自己讲,一节课下来累的筋疲力尽,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早就昏昏欲睡了,效率很低,而自从分组以来,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活跃,没有一个昏昏欲睡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参与了课堂学习。
一次课堂上有一个组的同学提出了个一个问题:一战和二战对世界的影响的相同点是什么?其中有一个答案是“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学生问为什么没选这个答案,当时我就愣住了,正在思考时,旁边一个学生说:因为一战时还没有出现法西斯主义。哦,同学们马上就明白了。从这个事例中使我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老是不放心学生,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很聪明的,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事实上,练习册上的题绝大部分同学们都能自己做出来。课堂上师生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同学们提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的一员,和我讨论问题时也时不时我和说几句笑话,还有的干脆就面带微笑向我招手,要我过去给他们讲解。甚至相互“抢”着要我过去,我想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师生平等。当然,以上也许只是一些表面现象,而且这种学习方法与不给学生压力的理念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课堂上的时间不好掌握,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也摸不准,还有一部分学生混水摸鱼,学生间的讲解有时候不很透彻,但我想要改革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且也要给学生一个成长的过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喜欢这种没有压力和紧张的课堂。以上只是我在历史复习课上的一点体会和反思,在历史新授课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9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例如,在教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冶炼、陶瓷、纺织、造纸、市场等。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0
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
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考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我经常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考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1
学生们在新闻中会常听到“金融危机”这个词汇,对经济危机的影响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缺乏认识,进入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各了比较高的观察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思维活跃,喜欢探究,能独自或合作搜集整理资料并提取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所以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现象时,提出较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和感悟。对于罗斯福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这一问题则需要教师进行深入讲解。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2
本节课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通过讲述杰出科学家的故事,来感受他们的爱国主义品质,引导学生自觉塔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杰出文学家和艺术家的高尚人格的介绍,对学生进行注重个人品格、修养的教育;通过对科学著作和文学艺术代表作品的赏析,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方面的反映。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3
我任教初三年级两个班历史,本次期中检测成绩不理想。从检测的情况来看,在选择题上得分相对较好,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在后面的综合题部分失分较多,明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综合题训练不够。
反思前阶段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备课不充分。虽然自己已任教初三历史有几年,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每节课前还都应该进行认真备课,特别是背的科目,去年教的有些内容现在已经忘了,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每节课只是去上课,有的没有认真备课,课堂上讲了一些过多的内容,低效重复性的东西比较多,造成整体课堂质量的低下。
二是教学抓得不紧。对时间抓得不紧,包括双休日,没用在教学上。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到现在连一半的学生姓名都叫不上来。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也不够,针对性的辅导也没实施。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虽然进行了一定的过问,但是没有认真研究制订具体的有效的措施,或者只是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是缺乏进一步的落实措施,使这些要求流于形式。对各种习题集没有进行深入综合归纳,基本没有推给学生高质量的精品练习题目。
为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改进课堂教学。规范办学秩序以来,课时数量得到了规范,课堂上的时间很有限,平日又不允许副科布置作业,并且主科老师教学抓得很紧,平日学生课余时间很少,有时连作业也写不完,根本没时间来学习其他科。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为此就要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既要将该讲的讲到,又要让学生有时间掌握。
二是要抓好部分学生的课外辅导。通过检测发现,有的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历史科分数很低,而且这种现象不在少数,班级达十余人。对此,今后计划通过加强思想教育要求、利用中午进行个别辅导等方法来促进他们提高。
三是要加强对各类题目的分析。要对各类习题集的题目进行分析挑选,选出优秀题目推给学生,让学生用少时间学生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是要加强对学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并且大力抓好落实。
五是要采取更有效的管理办法,主要是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
六是要做好教学计划,特别是复习计划,并认真实施。在复习期间,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备课和复习,争取使复习得到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抓紧每一天的时间,积极研究和加强教学工作,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4
历史中考打破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实行开卷考试试题更具灵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更加注重能力考查,而且考查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而非浅层次的识记方面的考查。进入初三面临中考的压力,由于历史学科课时有限,而内容却涵盖了初一到初三所有课本,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初三应如何低耗高效复习,力争高分呢?
一、夯实基础,落实考点。中考着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考查学生掌握的有关历史基本技能。因此,在新课教授阶段,一定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打好基本功。只有这样,在进行复习时,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提高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要深入研究中考历史考纲的广度、深度、外延和内涵,与往年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这对历史复习迎考来说至关重要。
二、整合教材资源,加强解题训练,加强能力培养,开拓思维空间。随着中考历史学科考试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卷考试的考查功能将会逐步提高和不断完善。开卷考试从主客观试题难度上看,逐年增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从更高的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线索、规律,帮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具备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训练,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克服思维定势,根据具体情况改变解题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关注热点,史政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是新课程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今年中考历史试题联系当今现实考查了一些中外历史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史政结合,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培养学生信息搜索能力,使他们开拓思维,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5
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初三历史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同学虽然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两级分化较严重。因此,在上课时经常会顾此失彼。今后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记得一位优秀的老师曾说过:“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我们组的优秀老师的课,同时也听其他老师的课。本学期,我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因为历史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优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第四篇:初三历史教学反思文档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
赵兰芳
时间飞逝,转眼间,又完成了一轮初中历史教学。回首这三年的教学工作,心中满满的感慨、收获。感慨于岁月催人,慨叹于“人不学就要落后”;无愧于三年的脚踏实地;收获于业务能力的提高和个人的成长和成熟。但是,人还是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因为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现就这十三年的教学工作,做以反思,助力以后的教学工作。
一、历史中考试卷分析
历史中考试卷的难易程度比例是7:2:1,总体上比较简单。试卷题型分为两种,一种是单项选择题,共18个小题,每题2分,共36分;第二种是材料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44分。纵观历史试卷,更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察,体现了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的基础性和普及性。密切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社会实际,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如“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她的突出贡献是提取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角度看,他研究的领域应该属于?”考卷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运用历史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认识的能力。如结合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科技革命、罗斯福新政等,归纳美国崛起强大的主要因素,这个问题考查的就是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介于历史考试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夯实基础,联系现实,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对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很少考察。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必再针对这些内容,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可以抓住关键词,提纲挈领记忆就可以。
二、教学中的成功做法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自2003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历史教学工作,之所以有一点教学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间长了,自然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课堂上,对历史时间、事件和影响等耳熟能详,对教材重难点也是胸有成竹,这些都令学生佩服不已。“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比较浓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不能仅凭对知识的熟练程度,来吸引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要让历史走进学生的生命,要让历史鲜活起来,血肉丰满。历史是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的历程,历史是人民缔造的,有人才有了人类历史。因此在历史课上,我不仅仅只是传授历史知识,更加动情讲述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讲述他们的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历史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的精神力量。为了让课堂鲜活起来,我经常上网查阅资料,认真阅读教参的补充介绍,并向历史专业老师请教,观看《百家讲坛》,搜集视频和图片,认真做好课件,提高教学水平。学生们很喜欢上历史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动力,我们的教学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系统复习时,我提纲挈领的归纳总结,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归纳为基础知识篇、专题篇、内在联系篇。基础知识篇夯实基础;专题篇突出重大历史事件的复习;内在联系篇,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最后综合整合复习,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复习,学生既省时又省力,既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三)以课本为主,在复习时,必须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注意识图,教师再帮助学生梳理教材,这样既唤醒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又增强了前后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今年的中考题中就有三个识图题,如秦朝疆域、伯利克里图、大跃进时期壁画,共6分,因此,这就警示我们历史教师要督促学生识图。
(四)精选习题,讲练结合,查漏补缺。做题不在多,而在精,并且逢作必讲。历史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初三一学年,不仅要完成两册教材的学习,还要复习六册教材。因而,我在复习时,不是盲目的搞题海战术,而是精选习题,既要考查试卷的难易程度,也要精讲,并且在讲解时,同类问题都联系起来,让学生做一套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了解中考历史考试标准、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中渗透中考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浏览时下最新参考、网页,把握中考动态,力争在平时中,交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方法,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六))加强学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如选择题,反向选择,即选择错误的,这样的要注意审题,错的一项一般都是在个别词语的运用上;还有根据时间和国家去判断所考察的历史事件,如1921——1927年,苏俄粮食产量提高,主要原因是?根据时间判断就是新经济政策;对于模棱两可的就用排除法,提高答题的正确率。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是(1)了解材料的出处,据此判断所考察的是哪册内容。(2)注意材料中的时间,暗示着所考察的历史事件;(3)提高总结归纳能力,结合材料,解答问题。
三、教学中的不足
1、学生对史料的分析不到位,答非所问现象明显。
2、错别字严重,如《权利法案》写成《权力法案》。
3、学生对一些历史概念混淆。如资产阶级革命写成资本主义革命。
4、思维局限,不开阔,局限于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发散思维,抓不住答题要点。
5、缺乏对学生记忆复习情况的检测。在历史晨背中,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出工不出力,学习效果欠佳,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及时检测。
四、改进方法
1、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史料分析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做到功在平时。
2、注重学生分类管理,因材施教,有些学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老师的放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
3、注重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的培养,处理好思和练的关系。引导学生总结答题方法,提高对知识的拓展迁移、归纳、分析能力。
第五篇:初三历史教学反思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
我任教初三年级两个班历史,本次期中检测成绩不理想。从检测的情况来看,在选择题上得分相对较好,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在后面的综合题部分失分较多,明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综合题训练不够。
反思前阶段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备课不充分。虽然自己已任教初三历史有几年,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每节课前还都应该进行认真备课,特别是背的科目,去年教的有些内容现在已经忘了,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每节课只是去上课,有的没有认真备课,课堂上讲了一些过多的内容,低效重复性的东西比较多,造成整体课堂质量的低下。
二是教学抓得不紧。对时间抓得不紧,包括双休日,没用在教学上。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到现在连一半的'学生姓名都叫不上来。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也不够,针对性的辅导也没实施。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虽然进行了一定的过问,但是没有认真研究制订具体的有效的措施,或者只是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是缺乏进一步的落实措施,使这些要求流于形式。对各种习题集没有进行深入综合归纳,基本没有推给学生高质量的精品练习题目。
为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改进课堂教学。规范办学秩序以来,课时数量得到了规范,课堂上的时间很有限,平日又不允许副科布置作业,并且主科老师教学抓得很紧,平日学生课余时间很少,有时连作业也写不完,根本没时间来学习其他科。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为此就要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既要将该讲的讲到,又要让学生有时间掌握。
二是要抓好部分学生的课外辅导。通过检测发现,有的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历史科分数很低,而且这种现象不在少数,班级达十余人。对此,今后计划通过加强思想教育要求、利用中午进行个别辅导等方法来促进他们提高。
三是要加强对各类题目的分析。要对各类习题集的题目进行分析挑选,选出优秀题目推给学生,让学生用少时间学生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是要加强对学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并且大力抓好落实。
五是要采取更有效的管理办法,主要是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
六是要做好教学计划,特别是复习计划,并认真实施。在复习期间,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备课和复习,争取使复习得到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抓紧每一天的时间,积极研究和加强教学工作,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2
备课时间:12月7日 备课教师: :王英丽课型:新授
课题: 第十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学习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习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相对稳定发展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等知识。
(二)导入新课: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除了美国以外,环顾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可以说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由于西欧是二次大战的主要战场,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人民陷入深重的灾难。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到处是一片废墟,遍地瓦砾,各国的粮食、原料、燃料等重要物资严重奇缺,号称“不夜城”的巴黎,晚上的路灯只开一半,而且灯光微弱,德国城市的不少居民只能靠占领军的每日分发食品度日。各国许多工厂生产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工业水平下降。当时笼罩着西欧的气氛是严重萧条和一片绝望,西方舆论界多不乐观,认为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着手进行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出示本课学案:
第10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
2、理解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通过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重点: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习难点:
“欧共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52页,简述西欧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
2、阅读教材52——53页,分析欧共体建立的原因、欧盟建立的大致经过。
3、阅读教材53页,列举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二)设问导读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为了对付,给予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50-70年代, 经济持续繁荣。
2.20世纪年代, “组织,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 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称 。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 ,欧盟成为世界上 的经济体。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
5.20世纪年代中期以后的近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6.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年,日本 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 大国的欲望也开始了膨胀, 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三)、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⑴、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⑵、战后日本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⑶、欧盟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四)、拓展延伸:
列举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它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五)、系统总结:
战后西欧经困难,依靠美援得发展。
欧盟成立于93年,资源共享利发展。
五十年代日崛起,发展速度数第一。
科技立国政策好,人民生活提高了。
欲做政治大国梦,亚洲邻国不答应。
(六)、巩固训练:
1二战后对西欧经济恢复帮助最大的是 ( )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苏联
2、关于欧洲联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立于1993年 B、是欧洲国家政治军事集团
C、有统一的军队 D、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3、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英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与下列哪一组织的建立紧密相关( )
A、欧洲共同体 B、联合国
C、不结盟运动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额发展的原因是( )
① 美国的援助②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③ 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
A、美国的扶持 B、引进国外大量的先进的技术
C、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头巨资发展教育和科技
6
⑴、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是哪国?其次是哪国?
⑵、这两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⑶、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七)、当堂反思:
课改提了好多年,我也进行了不少的摸索、尝试,但没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原因是对学生“不放心”,怕学生听不懂,怕漏了知识点,怕学生提不出问题??怕这怕那,杞人忧天的思想,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依赖”的不良学习习惯。 在教改春风的鼓舞下,我试着摸索实践以导学案为载体,“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现借《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课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设计导学案,首先使学生明确本课的目标及重难点,学生在预习时就避免盲目性,有章可循;预习部分,学生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找出重要时间、事件等基本要素并牢固记忆。课堂上主要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表现自我;解决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即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发挥集体的优势、智慧。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如:在本节课我设计了问题:“请你找出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我们从中可以得到那些启示?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使学生通过归纳总结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提高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形成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这节课的容量很大,在讲授本课内容不应只停留在历史知识的表面上,不能为了讲知识而讲知识,在讲解史实时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知识只是一个载体,传授知识也只是一个过程。要在讲解知识中,通过一定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这样这节课才更有深度和力度。我觉得有几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一是“欧共体”的背景未讲清。应向学生指明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控制西欧和日本,遏制苏联势力向西发展,充当世界霸主。援助西欧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60年代建立“欧共体。”二是在讲述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时,应重点分析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异同点,应向学生指明战后西欧和日本都乐于和善于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注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这一点是促进两国经济腾飞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天必须至始不移地坚持和贯穿的一项基本国策——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在改革中必须坚持求实与创新。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3
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初三历史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同学虽然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两级分化较严重。因此,在上课时经常会顾此失彼。今后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记得一位优秀的老师曾说过:“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我们组的优秀老师的课,同时也听其他老师的课。本学期,我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因为历史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优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4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进入尾声,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有成绩也有不足。为了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不足,发扬光大优点,从而取得更大的成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如下反思: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任教九(3)(4)两个班的历史课,看到八年级升九年级的成绩单,这两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差距明显。另外,优秀率较低,后进面还是很大,成绩不太理想,历史学习基础较差。
二、主要经验
(一)认真设计每节课的导学案:钻研教材、参考资料、认真备课。
在备课环节,我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到精心安排,探究活动做好设计,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没设计出导学案坚决不讲新课。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我凭借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把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我都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四)加强中考、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考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考意识。
九年级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考。做为九年级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了解中考新信息。因此,我平时较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考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考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
(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我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尽数传教学生。
三、不足的方面
1、课时和内容所限,任务重,为了加快总复习的速度,在10月份中旬学完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我没给学生复习历史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复习,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3、对学生辅导还不够到位.
(1)对尖子生每个老师都喜欢尖子生,我也不例外。但我对他们的关注不够,我班的某个尖子生成绩下降,没能及时找他谈心,分析成绩降的原因,帮助其树立信心,没能抽时间帮他在做难题的解题思路上进行指导。上课时有个别学生不听课也不提醒,任他们放任自流,导致成绩下降。
(2)每个班都有厌学的学生,特别是男同学,每个班都有七、八个,上课纹丝不动,每篇课文都是白白的。他们就是每次考试不及格的对象。偶尔能鼓励他们,偶尔能找他们谈话,偶尔授课时能督促他们做课堂笔记,但多数时候是对他们忽略,有时心情不好还说了一些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话,使他们对历史学科更失去了兴趣。
4、教法呆板。课改我注重了导学案的使用,很少在用多媒体了。历史课内容丰富多彩,用多媒体上,效果更好,学生对与课文有关的影片、视频、历史图片很感兴趣,但我在教室上,仅对课文作了一些补充,不能够吸引学生。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导致(包括尖子生)能力难提高,考试时难题易丢分。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科学方法,掌握记忆技巧。
我们知道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效不大,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应力争尝试教给学生多种记忆方法,如:分散记忆法,趣味记忆法以及引导学生记忆纲要等。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学应该是教给学生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还应继续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3、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理念,注重答题技巧的指导。
4、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5、加强尖子生的培养、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力度。
6、多用多媒体上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多了解中考信息,把握中考趋势,多训练中考练习题。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5
研究近年来的中考历史不难发现,中考非常注重检测学生的阅读概括、综合比较、分析评价等能力。然而学生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能力提高也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师不能“处处设防”、“全线出击”,而应“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初三阶段,我认为应该根据学科自身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才能起到强化和渐进的功效。本学期初三面临中考升学,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争取在中考时取得最佳成绩。。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1、备课方面: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本学期的备课中,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坚持集体备课————发挥个性特长————课后反思的过程,在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完成。课本资料内容较为简单,针对初中学生求知欲强,在备课的过程中及时注意结合时政热点,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去主动关注身边的历史,对学习历史更加感兴趣。
作为老师我把最新的理念和教学思路都吃透,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方案,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编写教案。
2、课堂教学方面:
初三历史面临中考,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我认为要在“讲”上下功夫,选题要精,讲题要细,但同时要生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与中考无关的不讲,太简单的不讲,主要通过在教学工作中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层层深入。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此外,在提问上做到分层提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提问方面既要面向中等学生,又要照顾边缘学生。这样做既满足了基础好的同学的求知欲,又给予基础差的同学自信,使各个层次的同学在课堂上都有收获。
3、课后反馈方面: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进行单元测验,出题难度科学,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建立记分簿,将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并分析班级的整体情况和学生的个别情况,注意优秀和及格的边缘学生,争取提升优秀率和及格率。
4、培优辅差方面:
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主要在课后找其谈心,树立信心,加强学法指导。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远程规划方面:
历史中考,无论识记、理解、运用都能出多种题型,这样使得历史知识的讲解和考试范围扩大了将近一倍,面对这么多的知识,为了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复习,我在教学上做了总体规划,初三上学期先教九年级上册。下学期开学初用1个月的时间讲授九下内容,接下来开始复习初二、初一内容。争取在五一前完成第一轮复习,六一前完成第二轮复习。同时积极争取班主任的支持与帮助,对识记层次的历史知识要尽量背诵。材料要熟悉,题目要完成。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6
本学期在教科室和赵校长的统一指导下,在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八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于每周一上午按时有序地召开。每次组内活动,各位老师都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针对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进行探讨,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成效初显:
在每周一上午的备课组活动中,我和刘晓宏老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做到“四统一”即组内统一备课、统一板书、统一进度、统一作业。具体工作如下:
1、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是研究知识点本身,教师必须在课前先把与此知识点相关联的史料、史论进行整理,然后筛选提炼出其中的精髓,在课堂中对学生加以补充。其次是研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历史事件不是孤立的,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感知能力,因此要明了每课在本单元、本阶段历史中的地位,宏观掌握、理清线索,从而构建教材的总体框架。
2、钻研教法,做到得心应手。
合理科学的'教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通过组内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常用教法有情境教学法、讲解法、图示法及表格式教学法等。新课新知识点的导入多用情境教学,以增加直观感受;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多用讲解法,讲清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及其地位;对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则用表格法或图示法,一目了然,适当借助多媒体教学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不过分依赖。
3,研究学生,做到知彼知己。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将本年级的历史教学目标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记忆。多进行延伸拓展,通过每课一个故事的方式和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开口说、动手做,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4,结合历年中考试题,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训练。与其让学生从九年级再开始接触中考题,不如从现在就开始有意识的、体系化的训练。为此,我们将近两年的中考题做了专题分类,找出与本年级相关的试题,并将其编入每课的教案中,以学代练,让学生提前感受中考、适应中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拓展能力。
5、注重学法指导。学习历史不是简单地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课要做到看、听、说、练、记。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二、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听课活动。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开课,本组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这既是自我展示的机会,又是相互学习的机会。每次听课后,都在组内活动中进行评课,促进了新课改研讨氛围的形成。另外,年轻教师每周都认真地听师傅的课,基本做到“听一课上一课”,虚心请教。
三、做到及时反思与总结。
教学后及时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每位教师在每节课后都有课堂反思,听课后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做反思,考试后则通过得各班优秀率、合格率、失分率等进行阶段性教学的反思,并在集备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大家的集体探讨,及时地调整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到“一步一思,思后即改”。
总之,经过本学期的努力,本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已经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今后我们还会更加努力,将工作推到新高度。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7
学生们在新闻中会常听到“金融危机”这个词汇,对经济危机的影响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缺乏认识,进入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各了比较高的观察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思维活跃,喜欢探究,能独自或合作搜集整理资料并提取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所以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现象时,提出较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和感悟。对于罗斯福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这一问题则需要教师进行深入讲解。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8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例如,在教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冶炼、陶瓷、纺织、造纸、市场等。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9
] 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尝试改革,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我主要从下几方面展开了教学:
(一)认真备课:在学生眼里,教师都是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著名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的论断也说明了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性。在备课环节,我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到精心安排,认真写好教案,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在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借助网络资源,拓宽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不至于陷入枯燥乏味。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作出总结。
(二)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确定学习重点。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
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
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第三,属于“世界之最”的内容;
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
学生掌握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今后需要努力的方面:
(一)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保持历史课的生动性能大大激发学生兴趣。
1.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2.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在讲“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时,先让五名学生表演历史剧,再现历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又出示过图示说明: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里,这就形成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3.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课堂作业。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等多种形式,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4 .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
学效果。如讲“吴越争霸”时,结合“卧薪尝胆”的故事,教育学生只要发愤图强,吃苦耐劳,就一定能够成功。又如学习“商鞅变法”时让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教育了学生。第二单元学完后,组织学生举行讲故事比赛,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潜力,学生不仅故事讲得好,体会也写得好,不仅得到了启示,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浓了。 ? ?
5.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学应该是教给学生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还应继续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达到教学预期目标。初中学生天真、幼稚,该说的他们说,不该说的他们也说,有时课堂一旦放开,教师不易驾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大组,自荐组长,组长负责讨论时推荐(自荐)代表发言、参与讨论。
6.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科学方法,掌握记忆技巧
我们知道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效不大,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应力争尝试教给学生多种记忆方法,如:分散记忆法、趣味记忆法以及引导学生记忆纲要等。
(三) 尊重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保障。
现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别人对他们的感受。当他们感受到你的尊重时,他们也能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和影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总之,我们只有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遨游史海,创新思维,施展才能。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不断地向课堂注入“活水”,真正“点燃学生思辩的火把”。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趣”为导,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活跃学生的“思”,培养学生的“智”,发展学生的“能”。用多种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愿意去学,去探索,去求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相信只要我们能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施展才能,就一定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0
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不紊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加强中考、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考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考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我经常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考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真实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1
学生已经学过中国现代史,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木课时有一定的.基础,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有比较深刻的思想认识,木课可以鼓励学生积极通过查阅、分析和使用资料,以及课堂讨论的形式,得出历史结论,来增进和他人进行交流、对话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2
本课知识在教材中上承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下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和性质的了解,学生对希特勒、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等有一定的.了解,在本课学习中要帮助学生把掌握的较为零碎的知识形成体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形成整体性认识。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3
历史中考打破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实行开卷考试试题更具灵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更加注重能力考查,而且考查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而非浅层次的识记方面的考查。进入初三面临中考的压力,由于历史学科课时有限,而内容却涵盖了初一到初三所有课本,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初三应如何低耗高效复习,力争高分呢?
一、夯实基础,落实考点。中考着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考查学生掌握的有关历史基本技能。因此,在新课教授阶段,一定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打好基本功。只有这样,在进行复习时,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提高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要深入研究中考历史考纲的广度、深度、外延和内涵,与往年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这对历史复习迎考来说至关重要。
二、整合教材资源,加强解题训练,加强能力培养,开拓思维空间。随着中考历史学科考试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卷考试的考查功能将会逐步提高和不断完善。开卷考试从主客观试题难度上看,逐年增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从更高的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线索、规律,帮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具备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训练,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克服思维定势,根据具体情况改变解题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关注热点,史政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是新课程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今年中考历史试题联系当今现实考查了一些中外历史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史政结合,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培养学生信息搜索能力,使他们开拓思维,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4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改革,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复习课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讨论,做练习册,并教给小组长一些方法,引导他们尽可能的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作用,让成员学会如何给别人分析、讲解问题。小组出现不会的问题,向教师提出,再由教师给小组讲解。自习课上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先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背题,然后小组长同时抽三个组员,这样即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同时在课堂和自习上,我也在尝试给学生一种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只规定背题的范围,不规定必须背下来,或是抽背、默写,人为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和紧张,如果学生经常在这种压力和紧张的状态下学习,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相反还会降低学习效率。而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真正地参与学习,自觉自愿地去完成课堂任务。经过几个周的实践,我发现现在的历史课学生喜欢上了,课堂上也活了起来,以前复习时所有的题都是自己讲,一节课下来累的筋疲力尽,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早就昏昏欲睡了,效率很低,而自从分组以来,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活跃,没有一个昏昏欲睡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参与了课堂学习。
一次课堂上有一个组的同学提出了个一个问题:一战和二战对世界的影响的相同点是什么?其中有一个答案是“摧毁了法西斯主义,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学生问为什么没选这个答案,当时我就愣住了,正在思考时,旁边一个学生说:因为一战时还没有出现法西斯主义。哦,同学们马上就明白了。从这个事例中使我对学生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老是不放心学生,其实我们的学生是很聪明的,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事实上,练习册上的题绝大部分同学们都能自己做出来。课堂上师生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同学们提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的一员,和我讨论问题时也时不时我和说几句笑话,还有的.干脆就面带微笑向我招手,要我过去给他们讲解。甚至相互“抢”着要我过去,我想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师生平等。当然,以上也许只是一些表面现象,而且这种学习方法与不给学生压力的理念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课堂上的时间不好掌握,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也摸不准,还有一部分学生混水摸鱼,学生间的讲解有时候不很透彻,但我想要改革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且也要给学生一个成长的过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喜欢这种没有压力和紧张的课堂。以上只是我在历史复习课上的一点体会和反思,在历史新授课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初三历史教学反思15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三三个班的历史教学。一学期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都有提高。但总体回顾,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最主要的一点是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每天只是疲于应付教案、卫生等各级各类检查,只是按部就班地解决了每堂课的任务,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将学习任务延续到课后。这一点很值得反思。
初三的教学任务繁重,此时应指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这样老师会倍感轻松,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增浓,学习效果也会提高。过去我之所以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虽然有时给学生安排了一些任务但由于没有及时去落实。这样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首先学生不会及时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也会养成一种拖拉的习惯。这一系列的恶性循环确实值得反思并纠正。因此,我告诫自己今后做任何事都要雷厉风行,要在快中求好,快中求稳,快中求发展。因为快节奏是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
2、中考历史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学内容较多,上学期在完成本学期教学内容外还要完成下学期课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快,教学方法不够好,课堂效率有时不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探求良好的教学方法。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太喜欢历史,这其中有些学生因为历史曾经学得差,对学习历史失去了信心。最多也就是希望听听历史故事,再加上历史知识点较多,难记。历史给他们的感觉是死记硬背、死板乏味,根本不想记,也不愿去理解分析;课后就更不用说去自主学习。其实只要老师恰当地引导,合理地安排,学生会自觉学习。一般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老师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一是历史学科内容多且复杂,知识点零碎,不像学数学、物理那样能逻辑性很强。二是真正说来历史学习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仅要识记而且要理解,如材料、问答题学生能背出答案但往往答不出。因此这就需要老师作引导和指导。不能随便给学生布置一下或放任自流,而是有计划性、有目标性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指导合理的学习方法,然后定期做检查。长期进行这样工作,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定会养成,学习兴趣定会浓厚。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也是需要老师作引导和指导的。因此,教学中我会在这方面多做努力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