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上去很美》影评
《看上去很美》影评
《看上去很美》是一部描写学前儿童方枪枪在寄宿制幼儿园的经历。一开始,方枪枪努力的想融入这个他插班进来的集体,想获得老师的肯定,想得到小红花,可是在他通过同学的爸爸得到第一朵小红花之后就放弃的小红花;我个人看来在这部电影里,小红花是使幼儿园制度化的工具,之后方枪枪曾通过散布李老师是吃人的妖怪来发动全班小朋友反抗幼儿园的制度化,可很快被镇压,他又用暴力的方式反抗,又被无情镇压。在他来不及用第三种方式反抗,这个幼儿园的制度规划者带着被规划的小朋友孤立了方枪枪,但方枪枪乐的如此,直到方枪枪看到成人世界的大红花,才绝望的倒下。
李老师和唐老师是方枪枪的带班老师,李老师严格刻板,容不得一丝一毫的个性,这一点,在方枪枪进入幼儿园李老师就强势的剪掉他的小辫子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唐老师是一个温柔而又冷漠的旁观者,她温柔的对待刚进入幼儿园的方枪枪,即便他尿床,不会穿衣服也不责备,当然也没有悉心教导。同时她冷眼旁观了方枪枪的悲惨遭遇而不加干预。从方枪枪入园开始,两个老师就没有给予他特别的关注,在他“误入歧途”,李老师是镇压,而唐老师还是无视,幼儿园教师在唐老师眼里就是一份职业,她没有加入足够多的情感来对待这些生理心理都在快速发展的幼儿。如果一定要在李老师和唐老师中选出优劣,我更倾向唐老师,因为她虽然没有完成一个幼师的教育工作,可也没有对方枪枪造成伤害。
影片中,让我最为触动的地方有两个。第一个是方枪枪梦见李老师是一个吃人的妖怪,梦里李老师表情狰狞可怖,动作扭曲变形,这是方枪枪心里的李老师,在我印象里,幼儿园老师应该是温柔可亲,是孩子眼里和心里最厉害的人,孩子也最听幼儿园老师的话。可在方枪枪心里,李老师和其他教员就是吃人的妖怪,幼儿园是一个恐怖的地方。事实上,这个幼儿园确实是吃人的地方,只是它吃的不是人的血肉,而是独立个性化的人格和灵魂。方枪枪不想被制度化,他不想待在幼儿园,他想上小学,这是他的梦想,因为在它看来,离开了幼儿园,就能自由自在的成长,直到他逃出幼儿园,来到街上,这也是我最为触动的第二个地方,方枪枪站在街边,一队身戴大红花的“大人”敲锣打鼓的从他身边走过,方枪枪眼睛盯着他们胸前的大红花,一朵又一朵的大红花,似乎在讽刺方枪枪:你以为逃离的幼儿园的小红花,逃离了幼儿园的制度,就能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成长,眼前的一切告诉方枪枪,不可能,即便你逃过了小红花,还有更多的大红花等着你,红花的势力遍布整个世界,方枪枪是逃不过的,这是令人绝望的事实。
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来看,方枪枪在智力发展迟缓,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和行为协调相对稳定和适度,性格特征发展不良,人际交往不和谐,这是在他适当的年龄,没有很好的引导而导致的人格缺陷。电影中从高墙大院的幼儿园环境,严格刻板、冷漠无情、教育无方的幼儿园老师,从上过一年幼儿园的“优秀”小朋友身上给方枪枪施加了内部压力,从方枪枪自己开始想跟上幼儿园小朋友的步伐和之后的叛逆,体现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针对方枪枪的情绪表达,可以通过调整认识、合理疏泄、教给对策、培养积极的情绪让方枪枪学会正确的表达情绪;通过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分享与合作、乐于助人、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来学习社会交往技能;通过有规律的日常生活、良好的卫生习惯来更正方枪枪的卫生习惯。
电影的结局是方枪枪在见识到成人世界的大红花之后,面无表情的伏在一块墙角的大石头上,有点不敢相信就这样结束了,因为揪着的心还没有放下,电影是残忍的,但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是一定有这样的原型,不说别的,单是小红花,就是我整个学前时期的所有追求。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能做的就是不让这种悲剧在眼前再次的上演。
第二篇:《看上去很美》影评
《看上去很美》这部影片是在一个架构中,通过一系列手段,去掉每一个人的个性,让每个人都制度化。被制度化了的人又再去制度化其他人。
我们所学的社会化包括五种类型:初级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以及再社会化。初级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初级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方枪枪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被老师剪掉了小辫子。然后老师告诉他们,不许说话,不许吵闹,不许尿床,要听话,要举手,要自己穿衣服,要早上拉屎晚上洗屁股,一切一切全部按照一定制度实行。还有不许质疑制度的合理性。而这种制度化就好比我们所学的社会化。孩子从小开始就被告知应该怎样做或者怎样做才是对的,这就促成了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遵守制度的优秀分子被奖励小红花。老师们应用小红花这种诡异的手段,建立了红花会组织。方枪枪曾经试图加入红花会,当某部长的儿子因为其父亲的关系拿到了小红花,并因次连带着让方枪枪拿到了第一朵小红花以后,方枪枪开始放弃了进入红花会的努力,转而开始反抗制度化的进程。他试图利用妖怪鬼魔的传说,来组织同学一起对抗老师,被迅速有力的镇压了。他接着又试图使用暴利反抗的方法,再次被镇压。虽然一再被镇压,但方枪枪乐得如此,他的夙愿就是长大,离开幼儿园,离开有红花会的地方。
人就是这样走进了一个迷圈:别人制造的花花对你真的那么重要?被孤立了就一定是件坏事?他人的关注是你唯一的价值体现?枪枪最后侧卧在一块石头上睡着了,那么单薄,无助。幸运的人们,会在多年之后的某一天突然醒悟,但还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固守着体制的标准,一心努力成为体制内所有人羡慕的强者。可是哪里来的标准呢 不过是被人们所习惯的谬误罢了。我仅希望每个人都不要迷失自己,并且能够有一天不拘于体制的实现自己那些其实不算大但是很向往的梦吧!
第三篇:《看上去很美》影评
《看上去很美》影评
世界上有至高无上的规矩,也有自由无往的灵魂。但孩子们的世界也不是一尘不染。
电影《看上去很美》讲述了我们都熟知的故事,当刚刚入园的方枪枪为了被强行剪去小辫儿而伤心哭泣时,小红花是影片当中唯一引人注目的亮色,完全以小孩子的视角透过的镜头,暗示了初来乍到的方枪枪对这些规范的恐惧,而逃跑却只是无力的反抗。当然最终是抵不过这些力量的。而这个制度化的过程从每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幼儿园是个小社会。所以,这个幼儿园就是中国的缩影。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群体都存在潜规则,在儿童世界里,或许这只关系到跟谁玩和不跟谁玩。简单直接,但不能例外。于是电影里我们时常看到主人公方枪枪形单影只、孤身奋战。这种说法丝毫没有夸张,因为确实,方枪枪由始至终没有成功进入到任何一个小团体里。并不是他不够好不够吸引力,仅仅因为他是后来者,而他的伙伴们没有足够勇气,战胜自身可卑而又强大无比的从众心理。
方枪枪为了小红花,由好变坏,其实他也并不是坏孩子,他只是想引起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但无论如何,当他是自己穿衣服自己拉出屎的时候却也没有人鼓励他给他小红花,当他跟张一起的时候欺负小朋友的时候或者制造谣言时却依然逍遥法外。直到最后,孔园长和老师们命令所有的小朋友孤立方枪枪。直到这个时候,似乎我们
看到点什么了。电影的结局,方枪枪一个人离队,对其他小朋友大声呼道:你们去告诉老师啊去告诉老师我不好好排队!但是没有一个小朋友理他。
其实最无聊的事情并不是在你捣蛋的时候有人来管你,而是在你放任一切行为之时所有的人都视而不见。而存活于这个社会的我们呢,刚踏上社会的大学生们,不甘屈服于社会的一些规则于是反抗,还号称不被金钱诱惑之类。然而时间久了,当棱角都磨圆了的时候,却又见其屈服于默规金钱之下暗地争取着自己的小红花。
电影《看上去很美》看上去是温暖的,实际上是尖锐的。我们都曾经是一个方枪枪,然后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变得现实、圆滑、功利、胆怯,成长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体验那些快乐悲伤,释放那些内心的冲动与美好。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2010级6班
10304026
尚威
第四篇:看上去很美 影评
刘菲含
观《看上去很美》
我可以说这部片子是“恐怖片”吗?被自己的至亲无奈地关进幼儿园“坐牢”,穿清一色的灰色“囚服”,有拿着大剪刀镇在前方的看守员,有插着腰在旁边微笑(蔑笑)的厨娘,还有一帮明明遭遇跟你一样却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囚犯”欺负你。如果你顺着刽子手的心意,那可能会得到点好处。这程度可以攀比《简·爱》了。对于小孩来说,不恐怖吗?
做什么事情都有规矩,在幼儿园最典型的就是“排排坐,吃果果”。吃饭不准讲话,发型要整洁。甚至还被当成了“机器人”!加饭举右手,加汤举左手。洗漱吹口哨没有人觉得这有问题,因为大家都是小孩子,再者就像一出生就知道天上就应该有个太阳。这一律由“管理员”来下指令,让我想到了集中营,尤其是排队行走时孩子的脚步。
不过这种情况只会在人满为患的时候出现。只有车多得可能会出事情,才有了红绿灯的诞生。没有约束的社会会混乱,所以才有了法律。小孩不管教将来会成为家贼和祸害,所以出现了《弟子规》。不过就算人少,也不一定会像国外那种“真正的幼儿园”。这毕竟可以称作一种后遗症。
老师问:“小朋友为什么要自己穿衣服?” 于倩倩答:“小朋友应该自己穿衣服。”
于是她当众脱衣服。开个玩笑说,我们不能鄙视他们当众脱衣服,因为我幼儿园的时候曾经当众换衣服。我一问,老师一烦,咬着标准的普通话说:“不准去!就在这里换!”
在幼儿园里听到最多的就是“不许××”,“不准××”,“听话”。而且我以前对我妹妹说过的蠢话表明,对小孩说“如果你××,那我就会奖励你××”,最有效于让小孩听你的话,但事实证明这句话就像毒品,容易让小孩得寸进尺。
在幼儿园里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被逼”,被逼睡午觉被逼吃肥肉被逼学算数。基本上没有幼儿园老师喜欢我,因为我从来不睡午觉,从来都是偷偷把肉扔到泔水桶里的人。到现在,形成一种生活在猪圈里的感觉,对“被逼”麻木。你必须怎么样却又不愿意时,心里只要想一想:“好吧,那就这样吧”,只要说完这句话,心里就会舒服点,也就是承认了只能这样没有别的退路了。
他们的“幼儿园”的外表也很奇怪,看起来像清朝的皇宫。但内部却是很普通的六七十年代绿粉墙、白漆门。莫非这就是“看上去很美”?
接着,又有一排士兵从他们面前走过。噢!这就是他们的未来。再加一句话,小孩真是可怕又好玩的动物。
第五篇:看上去很美影评
《看上去很美》是张元导演,董博文、宁元元、陈曼媛、赵瑞主演的一部剧情片,改编自王朔同名小说。有种浓重氛围的怀旧色彩,相对于改编自王塑同的另外俩部影片《站台》、《孔雀》怀旧色彩来的更彻底些。与此同时《看上去很美》的主角是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方枪枪。这个小男孩的角色扮演的非常精彩,正是这样的似曾相识的影子更多的唤醒成人关注孩子的成长。看起来很美,其实很心疼……
故事是这样的,方枪枪进入幼儿园后开始接受一个制度化的新环境。而对于一个天性活泼开朗的孩子来说,严肃的班主任,诱惑的小红花,可怕的管理模式就产生了极大的反感情绪。然而他在加饭时离开座位以及被剪小辫时的抗拒;他拼命拉屎以及幻想自己也有小红花等情景,是小红花的诱惑;由于不会穿脱衣服和尿床受到了排挤和嘲笑,方枪枪开始走向彻底边缘化的道路,以幼儿园小朋友对抗大恶魔班主任为高潮;幼儿园官方的管制得到了阶段性胜利,方枪枪不得不屈服现实,然而在内心深处,他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这一切看上去在当下社会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美丽。画面处理的很细腻。那么多细致的皮肤,黑白分明的大眼睛,蝴蝶翅膀般微微扇动的睫毛,粉红透明的嘴唇,小小粒洁白牙齿,还有很多突然爆发的大颗大颗透明泪。人物刻画上都惟妙惟肖。但是影片似乎少了一份轻松和幽默的色彩,看完影片会让人很揪心。更让人会拽着主题去看完这部影片,有种极度疲惫的状态去思考这个看似很美却内心很孤独的方枪枪的成长。细节的部分似乎让我们看到久违的童年般的感觉,有喜有忧。
导演用这样一个叙事纪实性的手段来展开影片的发展,拨开了大众的视线,提供了明显的线索,片段和片段之间的明显承接,非常清晰的展示了想要表达的主题。其实不仅在商业上带来了动机而且影片的真正元素也被勾勒得很逼真,再一次见证了中国专制形态下孩子成长的压抑状态。
港片的阴面 吴宇森虽在好莱坞历练多年,但他的这部《赤壁》却不是一部好莱坞作品,而是一次港片素质的大爆发。香港电影在八九十年代初居于强势,强势下自有阳刚表现,我这一代人的青春偶像便是香港黑帮分子,而不是革命烈士。具备友爱、勇敢等诸多中华传统美德的黑帮分子,是香港电影的阳面,而自轻贱他的心态是其阴面。商业片是阴阳互补的,大众一方面需要被震慑,另一方面也需要发泄,崇拜欲和诋毁欲是大众心理的阴阳两面。崇拜,建立某种价值,产生一个强者,观众会有“我等于他”的感慨,于是感觉良好;诋毁,则是毁掉某种价值,产生一个弱者,观众会有“他不如我”的感慨,从而感觉良好。商业片的目的,就是让人自信地活下去。八十年代初的香港阴盛阳衰,充斥着《最佳损友》一类的自轻贱他的喜剧片,《英雄本色》很难找到投资,吴宇森最早是一个与港片阴面作斗争的导演,他斗争成功,掀开了英雄片浪潮。但港片的血统是阴阳双全的,虽然他以阳面胜出,但他本具的阴面一有机会便会不可抑制地爆发,所以有了《赤壁》。全世界大众文化的阴面都是“幸灾乐祸”式的,北野武在日本电视界相当于赵本山,一直自觉是大众宠儿,结果他出车祸毁容后,发现日本人都很高兴,他伤了心--大众文化本就如此,其现象很多时候来自于嫉妒,所以一个明星会自嘲,是自我保护的最好手段。而香港电影中的自嘲达到了自毁的程度,徐小凤是香港一代歌后,五十多岁在舞台上仍美得像女神一样,但她乐于在《最佳拍档》、《赌圣》系列里出演恶俗肥婆,尽显老丑--这恐怕是其他地区的“后”级人物难以做出的事情,比如好莱坞的影后嘉宝怕容颜衰老,破坏影迷心中的美好记忆而息影隐居。巅峰人物为维持地位,总是要自尊自爱,这是常情,而香港的帝后们勇于丢人现眼,非把自己弄恶心了为止。几乎香港的影帝都玩过屎尿,周润发在《监狱风云2》中表演过拉屎,钟镇涛在《赌圣 2》中表演过抠屎,刘德华在《雷洛传》中表演过淋屎,至于周星驰……此君的电影中,人体的各种排泄物都是点睛之笔。按照西方心理学的说法,一个人有屎尿情结,说明心理深层未脱离儿童期,这类人在生活里都很粗鲁残暴。但按照西方人的说法分析东方人,不见得准确。我将其称为“毕加索式玩闹”,毕加索回到西班牙故乡,故乡风景有着古典牧歌之美,美得令他不自在,认为只有在风景里摆上一个尿池,自己才能舒服过来。因为丧失了古典情怀,所以要搞点破坏,搞得越不协调,心理越平衡。港片的自我诋毁之风,来源于何处?中国文化的主流素来庄重,日本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是贵族文化,那么可能是来自于日本。香港文化一定程度上受日本影响,日本有“摇屁股节”,就是让平时威严的神职人员穿街走巷地大摇屁股,接受老百姓的嘲笑,欧洲的牧师们决不会做这种事。日本的动漫便毫不吝惜地自毁形象,即便写的是一个剑圣、棋圣,这个至高无上的人物在耍帅之后,会突然尿急起来,或是变成了一坨屎,参见《棋魂》、《浪客行》。日本动漫的这个特点,大陆七零一代之上的人都会不太适应,我自小受的教育是“贯彻始终”的完整性,最容易打动我的是朝鲜,除了金正日没有毛主席帅,算是微有瑕疵,朝鲜近乎十全十美。而港人与日本动漫一拍即合,周星驰承认他“无厘头”的灵感,多是来自于日本漫画。中国男女私奔,是一逃万里;日本男女私奔,则是去跳海。地方小了,便容易自毁,这是生存的惶恐。香港也是局促之地,丧失了传统的大陆无法承担其精神依托,日本的惶恐必然会感染香港,但港式的惶恐比日本浓烈。如果说日本的价值颠覆,还维持在“无伤大雅”的小比例上,香港则呈现出彻底恶俗化的特点,其强大程度可以让吴宇森在《赤壁》中蔑视好莱坞剧作法。好莱坞剧作 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定义是“一种工业、一种艺术、一种精神力量”,而我们近年的大片只是将其作为一门生意。尼采用来批判瓦格纳歌剧的理由,几乎可以照搬来批判中国的大片:第一,那不是音乐,那是做戏,瓦格纳以舞台效果取代了音乐;第二,小心天才,这是个掩饰自己没素养的词汇。大众通过追捧瓦格纳,来掩盖自己看不懂传统歌剧。《赤壁》是一部战争片,以好莱坞“一种精神力量”的标准衡量,战争片的精神力量是“我们的生活很美好,为了它,我愿意付出血的代价”。越战之后,老兵们发现生活糟透了,付出的代价不值,所以好莱坞的战争片一度绝迹,因为精神基础崩溃了。以此论《赤壁》,其所要维护的美好是什么? 吴宇森列举了很多:给母牛接生,和孕妇做爱,耍两句贫嘴,编编草鞋……倒是闲散惬意,但要以生命来换这些,似乎不值。那么就是为了个政治理念--维护人权、保护百姓。但影片一开头,诸葛亮就明确地说:“曹操要灭的是咱们,只要咱们逃了,老百姓就安全了,因为曹操要追咱们(大意)。”诸葛亮这番话根本就没法反驳,但刘备还非要和老百姓一块走。老百姓会被他拖累死的!好莱坞剧作注重情感,人物行动在经济、军事之外,还需要一个情感的理由。刘备一系人物没有打仗的理由,而孙权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孬种”--这都太小了,构不成强大的美好。反派的曹操是为了一个女人,特洛伊战争是为了一个女人打的,但女人只是一个由头,而不是理由。《特洛伊》电影中,海伦的丈夫之所以要发动战争,是因为媳妇被拐跑,触犯了他的尊严,并由自尊心引申到信仰问题,他原本是个和平的爱好者,是小国共处的城邦制度的信仰者,但因为这个事件,他原有的信仰崩溃了,成了一个暴力主义者--这是一个电影的开战理由。而曹操的情感只停留在女人的层次上,并且有“恋童癖”的嫌疑,喜欢小乔是因为“她小时候,我见过她”,并且还找和小乔相像的军妓来睡,以作心理补偿。如果他不睡,只是欣赏这个军妓,还算是个情感,但他睡了,所以他也就丧失了打仗的理由。张爱玲评西方交响乐“就像一个阴谋”,西方的艺术都是阴谋化的,注重结构。结构不是大小多寡的关系,而是性质的改变,发生、发展、高潮的三段体叙事不是量变,是质变。我们觉得伯格曼电影随心所欲,而费里尼评伯格曼则说其玩三段体“趋于玄妙”。好莱坞的叙事是事件的危机和情感的危机同时层层加重的,高潮戏是外部危机的崩盘点,同时也是心理上死活过不去的一道槛。而《赤壁》中的人物,不缺乏危机,但这些人都太聪明,有点危机就自我调节过来了,不按照戏剧规律办事。以好莱坞的标准来看,作战的双方都没有开战的理由,并且大多数人物都没有内心的质变,只有常态,而没有性格,性格是反常态的。稳重不是性格,当一个人内心崩溃的时候,仍然保持着稳重的外观,才是性格。不是变化大了就能有性格,常态和变化形成一个有趣的关系,方能显性格。《赤》片主角周瑜做得最有“性格”的事,是他作为指挥官,亲下战场厮杀去了。此举违反了军事常规,变化不可谓不大,但没有表现出周瑜有内在血勇的性格,反而觉得他不靠谱。西方战争片中有许多主帅带头冲锋的例子,我们都很感动,为何对周瑜不感冒?因为他的常态是吹笛子、弹琴、打猎、做爱,他不顾身份亲下战场,属于他的散漫作风,我们像诸葛亮的反应一样,是像看小孩一样,一笑付之。性格是有感染力的,如果周瑜形成了性格,我们就会被血勇打动,而不会去思考合不合理了,这就是好莱坞剧作法的妙处。剧作是一个偷换概念的游戏,能把不合理的变得可以接受,在观众眼皮底下玩以假换真的魔术,之所以这个魔术能完成,因为作用在了观众的情感上,在客观知识上不对的,但在观众在情感上认同了,这事就成立了。但调情从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容易的是当嫖客。中国的商业电影,嫖客心态太重了,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拍商业片以来,至今如此。在消费上占有它,在心理上鄙夷它,这是嫖客对妓女的心态,也是导演们对观众的心态。我们是把老百姓当作最粗俗的蠢货,觉得是几招就可以摆平的,所以二十年来,我们的商业片都是在向外国偷招,把几部好莱坞电影中的经典桥段拼凑在一起,觉得就是商业片了,可以取信于投资方,自己也自信了。有的剧作书上描述的好莱坞,容易带来错觉,觉得好莱坞类型片就是几招法宝。所以中国的电影“凑招”的多,我们去谈投资的时候,最常用的套话是:“我这剧本,这段用了《特洛伊》的情节,这段用了《阿甘正传》的情节。”投资方听了很高兴:“你这么一说,我对你就有信心了。” 我们觉得凑招的模式是向好莱坞学的,但真实的好莱坞一线电影是不凑招的,在其剧本创作的时候,一个点子被其他影片用过,便会舍弃不用。好莱坞不变的不是点子,而是故事类型,故事类型就是情感的模式,情节为何要曲折?因为情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只注重刺激场面,而忽略了它产生的过程,自然做不好商业片。西方故事的精华在发展段落,因为这里变化最多,我们不去研究,只爱学人家的高潮,自然会有问题。香港电影比我们早几十年做商业片,早有凑招的风气,一直在偷好莱坞的桥段,因其结合了本地风情,固然取得了成功,但“不学发展学高潮”的毛病一直有。看香港的电影,往往发展段落不是系统化地演进,而是并列上几件事,来凑够时间。香港电影总是显得松散,因为普遍欠缺布局能力,所以就在每一场景上竭尽视觉效果,以局部视觉弥补整体构成的不足,然后以一个华丽高潮来救场,一把赢回来,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就是靠结尾赢了北大学生。当然,如果香港电影的这种反故事的散漫,因为每一场戏都很精彩,也自成美学,名为“串珠”。虽然结构薄弱,但每场戏都有独立趣味,就像一条串起来的珍珠。吴宇森拍《英雄本色 2》失败了,但他的《纵横四海》则是一部串珠的好片。《倩女幽魂》、《黄飞鸿》系列都是串珠。显然,吴宇森的《赤壁》是不打算讲故事的,而是要串珠的,否则他会请好莱坞编剧。做一部好莱坞资金标准的香港片,应该是他的初衷。可惜,香港的趣味败坏了赤壁这场战争。串珠,要省略事件演进过程,像诗歌一样。每换一个段落就有新的趣味,如此才能扬长避短,回避掉不能把事件系统化的弱点。《四海》、《倩女》都是把每一小段玩“神”了,才成功的。这种电影是神来之笔,走运了才能有。《赤壁》则具体段落都有欠风流,所以叙事整体上的弊病就暴露无遗了。雪上加霜的是前面分析过的香港电影的阴面--自毁意识,这种意识下产生的幽默是反叙事的。西方的战争片是紧张与幽默并存的,但那种幽默是局面中的幽默,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营救队员们千辛万苦找到了瑞恩,却觉得那个瑞恩气质太差,觉得为他拼命不值,于是小声议论瑞恩的样子--这几句话便是战争片的幽默,它是人物在屈从大命运的情况下,小小的价值质疑,在理性范围里,没有脱离人物的真实处境。《赤壁》中的幽默是非理性的,比如小乔给周瑜包扎绷带,都是大拥抱的贴身动作。周瑜享受温情时,小乔撒娇说:“看来我可以为战士们做些事。”她要做慰安妇去劳军么?对此,周瑜知趣地笑笑--他俩的幽默,毁掉了他俩将军贵妇的身份和三国时代。诸葛亮许诺给苦守的张飞送援军,结果只送来了一个人--关羽,表明他一个人就等于一支部队,有万夫不当之勇。但这是词汇上的脑筋急转弯,不是此情此景下的逻辑,破坏了辛苦营造的“大兵压境,绝地反击”的肃杀局面。《赤壁》中的幽默造成了价值观的混乱,破坏了基本的情景设臵。这种肆意破坏比比皆是,所以不能将其视为导演的败笔,只能视为是导演风格,是导演骨子里的香港文化在起作用,即便是拍了四五部好莱坞电影,也无法将其消磨。阵法枪法 在剧作上,吴宇森串珠不成,反受其害。吴宇森的地位,首先是他作出了视觉上的创新,他的剪接和动作设计都很轻盈飘逸,而《赤壁》的视觉则泯灭了个人特征。这也是他去美国的必然,他的剪接手法虽然被塔伦蒂诺这个的超级粉丝推崇备至,但在美国电影院中是引起爆笑的。美国人太实在,觉得他的拍法虚假,所以吴宇森在美国的电影越来越收敛,浪漫派的代表人物变得写实起来。看《三国演义》上的描写,每个人都太会穿衣服了,用料之贵重、色彩搭配之讲究,并且都穿出了个人品位。中国的商周传统是只有贵族才当兵,孔子的时代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士”同时也是“兵”,兵痞要等到南北朝的时候才大量涌现,关羽、赵云这些出身低的人当上将领后,是自觉地贵族化的。三国战场就是一场超豪华时装秀,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共识。但吴宇森没有这样拍,他认同了美国人能理解的战场,把赵云等名将拍得一脸污垢、臭汗淋漓。也是为了让美国人理解,用乌龟壳比喻八卦阵。拍出的八卦阵也的确是乌龟壳的样子,是几块方阵拼成的一个大椭圆形。八卦阵传说是诸葛亮发明,效果是“局部吃亏,整体占优”,吴清源说自己得了诸葛亮的东西,他的围棋是八卦的最好注解,四处败迹,最后却赢了。八卦阵是“井”字形的,围棋棋盘也是此规格。日本佛教的基本理论认为,成佛也要按照八卦阵次序,其描述修行程序的“金刚界曼陀罗”图就是八卦阵形。在充斥着谈宿命风气的香港,算命多用八卦,算命的基本算法,就是八卦阵基本的阵法,所以吴宇森找阵法资料很容易。可能顾虑欧美人看不懂,吴宇森放弃了作为东方战争最大特点的阵法。这是明智之举,因为阵法至今只在文学中成功,还没在东方电影里成功过,黑泽明在《影子武士》、《乱》中都利用夜色或情节,巧妙地在战场上省略了阵法。而表现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决战的《天与地》,其车旋大阵与鱼鳞大阵的对决,便非常失败,很像一场失控的团体操表演。所以《赤壁》虽在战前大谈阵法,但真开战了,却不见阵法,只见盾牌。八卦阵成了能否冲破盾牌的简单攻防了。其实好莱坞商业片并不排斥讲解知识,观众看电影的基本心理是寻找新奇的生活体验,所以好莱坞剧作创作时有“看部电影,学个知识”的口号,奇怪的知识能加剧生活的新奇程度。比如《杀手里昂》中里昂介绍杀手知识:“杀手水平的高低,是以与被杀目标距离衡量的,最低档次的杀手用狙击枪,之后用手枪,最高境界是用匕首。”这个说法是那么的不合理,但我们看电影时都听得津津有味,这是一个知性的刺激。而《赤壁》谈阵法,说雁型阵像扇子、八卦阵像乌龟,就把观众打发了,其实可以多谈点,商业片容量比我们想象的大。东方战争最大的特点是阵法和枪法,中国的马上枪术与西洋骑士不同,中国的武术便是从马上枪术蜕变来的,香港武打片里口头禅似的词汇——“腰马合一”,就是马上枪术对腰和胯的要求,以腰力使枪,以胯控制马,蜕变为拳术后,没有枪马了,但对腰胯仍然是枪马的标准,这是中国武术的基本特点,少林拳和太极拳在此点上是一致的。在中国的兵营传统里,拳术历来是马上枪术的虚拟训练,可参看明清兵营记载的操练规矩。我们的拳术武打片征服了欧美,现在要拍拳术的正源——马上枪术了,应该能形成新鲜的动作设计,但不知《赤壁》对此准备不足,还是觉得欧美只认可我们的拳术,不敢出新。所以《赤壁》中的大将们多喜欢跳下马打架,找个理由就把长枪换成了短刀,甚至赤手空拳。香港武打设计师都懂“腰马合一”的本源,这是武术的基本概念,但拳术武打在好莱坞的成功,令他们变得保守了,没能利用这次机会完成突变。但《赤壁》毕竟做了些尝试,可以预见,这是武打片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国电影会有自己的骑士,与欧洲骑士、美国牛仔分庭抗礼。好莱坞的经历消磨了吴宇森的视力,以前的吴宇森对线条、高低位臵极为敏感,所以能把一间普通客厅拍得华丽。《赤壁》中,曹操在战场上的第一个亮相,是从军车的圆顶棚摇下到曹操的正身,以顶篷的圆形来强化人物形象——这思路是对的,可惜意识还在,但不敏感了,没有强化这个圆的线条,把顶棚拍得小得就像一把雨伞,曹操气势全无。以前的吴宇森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镜头,令人落泪。曹操在汉朝宫廷中的出场,是不见头脚,以腰部出场的。腰部在古代是男性表现权威的部位,美国的老派资本家一定要挺着个大肚子,《教父》中的老教父教育小教父时,要在谈话期间展示腰部,以显现权威。《吴清源》中日本围棋第一人秀哉在棋室出场也是以腰部,其强化腰部的方法,是让其在腰部挂上一块佩玉,这块玉稳定地嵌在腰部,随着人物的前进,无声地逼近,这个人物就不怒自威了。曹操的腰部也有佩玉,但那是一堆,随着迈步,相互撞击得“哗哗”乱响,这就失去了威严,像个货郎了。《赤壁》中的种种怪现象,追根到底,是缺失了精神依托后的焦虑。而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积极西化的同时,有着“失根”的焦虑,认为在近代化进程中落后的中国反而保留了古典的所有美好,大正年间出现了“中国情趣”风潮,这类人在谷崎润一郎的小说《鲛人》中表达的心声是:“居然没能生在中国,实在是个无法挽回的不幸。” 当今的我们已经后现代了……我们的依托在哪儿,是朝鲜么?
澳门风云2 非法字符娘师 www.xiexiebang.com H6M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