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唐代剪纸诗歌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试论唐代剪纸诗
杨海英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艺术设计系,内蒙古包头014030)摘要。剪纸诗是唐代百花争艳的诗苑中的奇葩,是唐代诗歌艺术与剪纸艺术的合璧.本
文依据《全唐诗》,采用。以诗为媒、以诗证史”的方法,从民俗风尚、艺术成就、审美视角等 多个雏度,对唐代剪纸诗进行整体观照,肯定其历史意义和独特价值.
关t词t唐代;剪纸诗;艺术价值
中圈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009.7171(2010)01.0016-04 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是剪纸的繁荣 时期,也是各种艺术交融发展的时期。《全唐 诗》中有40多首描写剪纸的诗(姑且名之为 “剪纸诗”),但与唐代5万多首诗歌相比,剪纸诗只是诗海之一粟,向来不为人所重,没有对其进行整体观照。剪纸诗是唐代百花
争艳的诗苑中的奇葩,也是唐代诗歌艺术与
剪纸艺术的合鐾。本文依据《全唐诗》【lJ,采用“以诗为媒、以诗证史”的方法,试从
民俗风尚、艺术成就、审美意蕴和独特价值 等多个维度对剪纸诗作一粗浅解读。展现出唐代的民俗风尚
陈寅恪先生的“以诗证史”之说同样适 应于研究剪纸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 人起晋风”(唐代李商隐《人日即事》),剪纸 诗集中反映了剪纸广泛用于节令庆典、家居 装饰和人生礼仪等的民俗风尚。(一)庆贺节日之风俗。剪纸和岁时节
令有着紧密关系。唐代剪纸诗描写人日、立 春等节日活动的诗歌占较大比例,尤以描写 皇宫里节日的剪纸创作、赏评活动为著。人 日节俗,汉朝始有,魏晋重之。从唐代李适、郑倍等四、五位诗人《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
彩缕人胜应制》的诗作可以看出,唐代人日 的剪纸创作、赏评活动的隆盛。这与“唐代
每至人日放假一天,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大宴群臣据载”的历史记载一致。此外,立 春也是唐代一大节日,有游春、剪彩花、宴 饮等习俗。上官昭容和宋之问的剪纸诗就反 映了唐代景龙年间皇宫立春剪纸赏评的盛 况。《唐书》记载,景龙四年正月初八立春,中宗皇帝命侍臣自“芳林门”经苑东至“望 春宫”迎春,并出剪彩花“人赐一枚”,又令 学士赋诗吟咏。还有一些诗歌描写了民间的 节日剪纸风尚,如徐延寿的《人日剪彩》:“闺 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
手成春。帖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 夫婿,何处不如真。”这首诗描写一位闺妇剪 纸的情形,极富生活气息,反映出民间节日
剪纸创作风貌。
收稿日期:2009.11.20 作者简介:杨海荚(1977一),女,汉族,内蒙古察右中旗人,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艺术系讲师,主要
从事美术教育和剪纸创作.
万方数据
第l期杨海英: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17(二)馈亲赠友之风气。梁代宗懔《荆
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 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 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馈赠剪 纸的习俗在唐代仍一脉相传,“独献菜羹怜应
节,遍传金胜喜逢人”(戴叔伦((和汴州李相 公勉人日喜春》)就是明证。在唐代人日,少
女要自制人胜、花胜饰物相互馈赠,以显示 自己手工技巧,同时也表达自己情意。如李
远《翦彩》:“翦彩赠相亲,银钗缀风真。双
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 玉指新。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这首诗 描绘了唐代佳人剪纸“赠相亲”的情景,别 有一番风味。
(三)装饰美化之风尚。唐代把剪纸作 为一种饰物,美化家居,扮靓佳人。唐代段 成式《酉阳杂俎》:“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 有许多诗句反映了唐代把人胜、花胜佩戴于 头上的习俗:“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
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温庭筠《菩萨蛮》)、“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娉婷何处
戴,山鬓绿成丛”(李远《立春日》)、“遥知 双彩胜,并在一金钗”(张继《人日代客子是 日立春》)等,上世纪60年代新疆出土的唐
代的围饰发髻入胜剪纸就印证了这一习俗。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宋之问((奉和 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帖燕留妆 户,黏鸡待饷人”(徐延寿((人日剪彩》)、“殷 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韦庄CC..L 春》),将剪纸张贴于房屋的窗户门楣,美化 家居环境。(四)消灾辟邪之信仰。唐时将剪纸贴
于门,为受惊者招魂。大诗人杜甫《彭衙行》 诗:“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远方来客,历经艰险,剪纸为其压惊、招魂,说明剪纸
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剪纸招魂,杜诗记载为最早。1964年新疆唐代墓葬发掘
出一幅7个直立的人形剪纸,系祭奠死者的 殉葬物,就是这一习俗的物证。
(五)祈祥祝寿之习俗。“初年竞贴宜春
胜,长命先浮献寿杯”(苏颞《人日重宴大明 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千官黼帐杯前寿,百福香奁胜里入”(沈俭期Ⅸ人日重宴大明宫 赐彩缕人胜应制》),“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 春”(李远《翦彩》),这些诗句都说明唐代利
用剪纸为人祝寿的风尚。这种风尚也有物证,日本正仓院藏有唐代两枚华胜,上有“令节
佳辰,福庆惟新,曼和万载,寿保千春”的 文字。
二反映出剪纸的艺术成就
唐代剪纸诗包含着丰富的剪纸史料,勾 勒出唐代剪纸艺术的创作风貌。从剪纸诗中 可以看出,唐代承继了前代的剪纸经验、技 艺和造型,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剪纸艺术 取得了极高成就,达到了“为花不让春”的
艺术高度,裁剪出一个艺术的春天。主要表
现在:
(一)唐代剪纸题材多样。“瑶筐彩燕先 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崔日用《立春游苑 迎春应制诗》),即指立春剪“彩燕”之事。“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李远《立春 日》)、“剪花疑始发,刻燕似新窥”(刘宪Ⅸ立 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都提到了彩
燕。“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韦
庄《立春》),“宝帐金屏人已帖,图花学鸟胜 初裁”(李适Ⅸ人日宴大明宫恩赐绦缕人胜应
制》),这些诗中反映的剪彩的样式存‘春蟠”、“春胜”、“春钱”等,题材有“春蝶”、“春 虫”、“鸟”、“鸡”、“凤”和“连理花”等,种类繁多,各竞其彩。
(二)唐代剪纸技法高超。唐代剪纸手
法多样,技艺精湛。“剪花疑始发,刻燕似新
窥”(刘宪《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说明唐代已娴熟使用剪、刻两种技法。“宝帐 金屏人已帖,图花学鸟胜初裁”(李适《人日 宴大明宫恩赐绦缕人胜应制》)、“镂金作胜传 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李商隐《人日即 万方数据 集宁师专学报第32卷
事》),剪纸所用材料已不局限于纸张,还用 金箔,把金箔刻成花样。“寒依刀尺尽,春向
绮罗生”(沈俭期《剪彩》),说明绮罗等丝织
品也是唐代剪纸材料之一。“色浓轻雪点,香 浅嫩风吹”(刘宪《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
应制》)、“金屋瑶筐开宝胜,花笺彩笔颂春椒”
(崔日用Ⅸ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 胜应制》),从这些诗句看出唐代剪纸已运用 点色剪纸、彩绘剪纸等表现手法。李商隐《骄
儿诗》:“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骄儿请
父亲在“春胜”上写字,这表明唐代剪纸还
与书法“联姻”。史载唐代长安有能工巧匠史
子华者以剪名人书法闻名【2】,这便是两种艺 术融合的佐证。
三体现出丰富的审美意蕴
唐代诗人从以假作真、化静为动和虚实 交融等不同审美视角,对剪纸进行品评欣赏,揭示出剪纸作品丰富的审美内涵,使得诗歌 与剪纸两种艺术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体现
了唐人诗情与艺心高度相融的艺术境界。(一)以假作真。“心知其假,故拟作真”,诗人把真景与剪纸放在一起相比,引发诸多 感触与联想。“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宋 之问《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拾藻蜂初泊,衔花鸟未回”(宋之问《(剪 彩》)、“缀绿奇能似,裁红巧逼真”(李峤《立 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蝶犹迷剪 翠,人岂辨裁红”(雍裕之《剪彩花》)、“攀 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上官昭容《奉和圣
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这种以假乱真”的手法,比直接描绘更能收到意想 不到的艺术效果,突出了剪纸作品的生动逼 真、惟妙惟肖。尤其是赵彦昭《奉和圣制立
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这首诗中“嫩
色邝家衔燕,轻香误采人”两句,描写衔花之
燕被其“嫩色”所惊,不敢亲近;采花之人 因其“轻香”所误,险些采摘。全诗运用错 觉描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反衬出剪纸
作品栩栩如生,曲尽了剪纸作品之艺术妙处。
(二)化静为动。剪纸是空间艺术、静 的艺术,诗歌则是时间艺术、动的艺术。剪,纸作品不能直接表现动态,而诗歌能够以 “动”写“不动”。“诗想在描绘物体美时能 和艺术争胜,还可用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 化美为媚。媚就是动态中的美。”【3】剪纸诗将
剪纸的“静”转变为诗歌的“动”,将空间艺 术转化成时间艺术,在静的艺术中赋予了动 的艺术色彩。“开冰池内鱼新跃,剪彩花问燕 始飞”(刘宪《奉和立春日内出彩花树应制》),“鱼猜水冻行犹涩,莺喜春熙弄欲娇”(李峤 《人日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这
些诗句对“鱼跃”、“燕飞、”、“莺啼”等“动
作”的叙述,使整个剪纸画面动感十足,气 韵生动,充满了一种春天的生命活力。同时,剪纸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很难表达出触觉、听觉和嗅觉等其他感觉。诗歌作为语言艺术,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出种种不同感觉。诗人 凭借诗歌语言这一特点,往往从多种感觉营
构艺术形象,如“色浓轻雪点,香浅嫩风吹”
(刘宪《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彩异惊流雪,香饶点便风”(苏颞《立春日 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这些诗句从视觉、嗅觉两个角度下笔,描绘出剪纸作品暗香浮 动、轻雪飘洒的景象,给人以流动飘逸之美。(三)虚实交融。剪纸诗既描写剪纸作
品中已有物象,即“实”,更可以描写剪纸作 品中未有物象,即“虚”。通过模写剪纸之神 理,发掘剪纸之意趣,进而展现剪纸作品的 丰富意蕴,表达出“象外之旨”、“画外之趣”,进一步升华了剪纸的意境。如宋之问《奉和 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人间都 未识,天上忽先开。蝶绕香丝住,蜂怜 艳粉回。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两旬把人 们带入一个用剪纸营造的杏梅争艳、色彩缤 万方数据
第1期杨海英: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19 纷的春天世界。“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蝴蝶闻香而翩翩起舞,蜜蜂怜粉而流连忘返,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今年 春色早,应为剪刀催”,如此美好的春天早早
走来,原来是一把剪刀“剪”出来的,与“不 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异曲同 工之妙。“诗补造化”,由于诗歌的点染,剪 纸的意境便愈发生动、愈加传神,这就使剪
纸作品增添了不少艺术魅力。再如裴延《咏
剪花》:
花寒未聚蝶,色艳已惊人。悬知陌 上柳,应妒手中春。
“画家未必有此意,而诗人却专有此
心”。诗人超越了对剪纸物象的简单描摹,借 助剪纸作品中形象媒介的触发,悬想陌上之 柳如果看到如此美妙、充满春天气息的剪花
也该满怀嫉妒。该诗通过巧妙的联想和丰富 的想象,运用空灵之笔,使虚实交融,有无 相生,融无限意趣于其间,达到了形神兼备 的艺术境界。
剪纸诗是中国文化史上诗歌与剪纸的第 一次“对话”,使正统诗歌与民间艺术相融相 通,促进了诗歌、剪纸、绘画和书法等艺术
门类的渗透交融。20世纪末敦煌莫高窟出土 的《菩萨立像》、《持幡菩萨立像》等剪纸作品,就是唐代剪纸与绘画融合发展的实物,【4】也是 唐代各门艺术交汇繁荣的佐证。总之,剪 纸诗为研究中国剪纸史、文化史提供了弥
足珍贵的文字资料,契合了“诗画一律” 的传统美学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 包的文化精神,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
化价值。
参考文献:
[1】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王伯敏.中国民间剪纸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43. [3】莱辛.拉奥孔f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21. [4】云中天.剪纸[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