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作文教学何得创新 为有打破定势焕发个性来
高中生作文教学何得创新 为有打破定势焕发个性来
定势,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定势使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习性,并影响问题是否顺利解决。定虽然有时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但从总体上来说是消极的,它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变得呆板。
那么,定势在作文中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呢?
一是思维定势:其表现主要是思维的循规蹈矩,总把自己的思维定格在一个圈子里,不去冲破;总让思维在一处挪动,而不去四方发散。说白了,就是缺乏想象力和联想力。我曾见到过这样一则材料:一个教师问学生,冰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学生们的回答大都是水和泥。只有一个学生说是春天,但结果却被老师给否定了,而事实只有这位学生跳出了思维定势,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此可见,许多学生总是在作文时不假思索,只有简单机械的用已重复多遍的方法去完成,失去了应有的联想和想象。
二是思想定势:就是指在作文中,学生把先前已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作文的思想基础和内核。看到一处美景立即想到赞美祖国、热爱祖国的主题;写一件难忘的事,即想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体验。更有人为高中生归纳了几大系列的内容,比如勤奋好学的、无私奉献的、友谊长存的等,学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内容尽管套,反正不出格。反过来,要是主题中心已定的作文,选择材料时又进入了另一个定势,写友谊吧,好友定已不在身边;写母爱吧,必定写我生病母亲细心照顾或下雨天为我送伞等内容。结果翻来覆去,跳不出那些老材料。
三是思路定势。这属于作文形式的问题。写记叙文吧,先写事,结尾写感受,写启发;写议论文吧,正反对比,事实理论一套,近似八股。所谓的波澜起伏也都是通过反复训练已形成的定势。而那些“××老师教作文”“ ××写作技法大全”之类的读物大都是培养定势的有效材料。
思维、思想、思路出现了定势,结果是什么样的,它们有着什么危害?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影响应该是作文缺乏新意。文贵出新,文章的立意,选材和构思,如果没有新意,那么这篇文章就味同嚼蜡。比如写文章立意,写做好事一定要提到雷锋精神;写一件礼物,就写过生日收到一件早就想要的礼物,然后点明其意义有多深。这样的作文还有何新意而言。
文章要出新,贵在内容,内容的出新主要是文章要有创见和创造性。而如果进入定势领域,就势必会成为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比如写《雨夜一人在家》,学生就写一个在家如何害怕如何紧张等。这种文章写一百遍与写一篇没有多大区别,可见,多写也并不一定就好。文章进入定势,不仅使学生作文水平不能提高,关键是影响了他们思想和思维的健康发育。没有了活跃的思想和思维,也就是说,没有了创造性的思想和思维,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口语上,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堪当大任,而作文创新,就必须解决定势问题。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注重情感,融入激情。学生作文定势的外在主要表现就是情感的苍白。文章没有了情感,就缺乏了伴随着激情而产生的灵感火花、创造之光。郭沫若就这样回忆自己写诗的灵感:“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部分的意趣袭来了,伏在枕头上用着铅笔,只是火速地写,全身却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颤,就那样把奇情的诗写出来了。”学生作文虽不像文学创作那样“惊心动魄”,但也要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波澜和涌动。而我们平时的作文,时间长,写作环境宽松,很难见到佳文。这就说明了学生没有倾注自己的情感,没有激情产生,没有出现作文最佳状态。因此,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情景,让激情驱动他们。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抛开平常固有的面孔,也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比如要求学生写一篇以《父亲》为题的作文,老师可以先选取一二篇佳作(如朱自清的《背影》等)录好音,并配以音乐,让学生先进入一种亲情包围的氛围,尔后教师趁机进行激情的引导,使学生沉浸在激情的回忆中,自然作文中流露的情感就比以往的丰富真实得多了。
第二、善于联想,丰富想象。
高中生作文定势,归根到底就是缺乏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训练对跳出作文定势实是意义重大。去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节目主持人大赛,其中有一个很有创意的内容,就是给选手任意三个词,准备30秒钟,想象一个特定情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以考评参赛者的艺术素养。赛题没有标准,全凭参赛者大胆想象,自由发挥。比赛中,参赛者所编的故事精彩纷呈,充盈着语言的魅力,张扬着艺术的灵气。
我认为这种形式用到我们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培养上来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且这种形式从基础的联词做起,再加上是编故事,学生的兴趣就会极大的调动起来。我曾经在作文课上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结果令人欣喜不已。当时我就先从这次大赛说起,然后引到作文课上,要求学生用“小猫、丝瓜、过年”三个词展开联想,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没想到学生一下子来了创作热情,想象出了很有创意的内容。其中有一位学生就想象出一个下雪的临近过年的时节,小猫在雪后出来玩耍,那串串脚印,就像一根根长长的丝瓜。也有学生把这个故事放在太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丝瓜和小猫的一段相聚时光,向往过年可以再相会。这当中学生驰骋的想象已初露端 倪,这样坚持下去,于我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无好处。
当然,我们可以在以后的训练中,逐步提高要求,把词语由二三个增加到四五个,准备的时间也随之减少,要求故事情节生动,不能重复以前所编的故事。我想要求虽然提高了,可学生已对这种方法产生了兴趣,还是乐于去完成的。因为这种形式,切合了学生创意作文的实践活动中的“求趣、求新、求创、求成”的心理,满足了学生自由想象,吐露心声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由说到写的主动性;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作文的创新品质。这岂不是很值得一试的好方法?
第三、焕发个性,表现真我。
生活是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学生若能写出自己的思想,作文就有了个性。确实,作文本来就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而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因而要让学生真诚地敞开心扉,并且是无拘无束地抒写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这种感受。就像穷困迂腐的孔乙己的“多乎哉,不多也”,满脑子封建等级观念的闰土的“老爷”。我们的学生虽不像作家那样有自己的独特的创作风格,但也还是有各自的个性和感受的,在语言运用方面至少有各自的擅长,质朴的,华美的,平和的,含蓄的„„我曾经让学生写过关于“花”这个话题的作文,有的学生就写出了“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有的学生写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天经历了风霜的花,也有学生写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冬天独立傲骨的花的精神。可见,学生作文个性的养成,会帮助他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多角度有个性地表现生活。作文需要走入生活,需要体现个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教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电视上曾多次播放过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年轻的妈妈在安抚好自己的宝宝入睡后端一盆水给年迈的婆婆洗脚.正在这时小孩见自己的妈妈不见了好奇的寻找.结果发现这样的情景.小孩转身走了不一会儿他踉踉跄跄地端着一满盆水说是给妈妈洗脚.我不由得被这则广告触动和感动.小小的手大大的盆满满的水装载着的是浓浓的亲情和留给我无限的深思.我想以此为素材让学生写一篇习作相信能让学生联想到很多记忆犹新的画面.许多萦绕耳旁的轻声细语.这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又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好素材.现在的小学生一见到写作文就头痛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无头绪可理请无章可循总之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纵然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写出来的文章也是空话大话成堆套话固定模式屡见不鲜.老师们也犯愁:为什么学生们的水平就这么难提高呢?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模式都千篇一律呢?为什么学生们的心里话表达出来都一样呢?是巧合吗?陷入沉思和反思中的我在看到这则广告后不禁茅塞顿开我想这则广告也不是作者刻意编造出来的它来源于生活从真实平淡的生活中来又真实地反映平淡的生活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的镜头生活之美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小镜头以小见大从一粒沙中见世界.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平常中见特别要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要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惊天动地和激情飞跃呢?所以小学生要放亮眼睛去看放大脑袋去想放稳笔 去写下面是我对小学生作文教学方面的一些肤浅的思考:
一.用眼观察生活收集写作素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又一个的镜头组合在一起可以成一部电视剧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小片段围绕一个中心也可以练就成一篇文章.重要的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品味生活.用独特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品平常的生活谈真实的想法不拘一格只要有真情流露即为好文章.如果说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它的躯体那么真挚的情感就是它的灵魂.平时我最喜欢批改学生的周记也许很多人会说我傻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每当这时我仿佛在与他们交谈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周记是训练学生写作的重要方式更是师生心灵交汇的一种重要渠道.每改完一篇周记我的心情都是快乐的放松的.因为他们开始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去留意生活的美为写作收集素材同时不断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很多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话可说,而是羞于表达.课间我留意到几个男生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中的精彩故事情节佩服其中的某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英勇善战等.不同班女生在一起比较谁的语文老师漂亮,严格,更关心学生等.每个人都有十分充足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时,老师要鼓励他们把这些话记录下来,再拓宽思维有条理的叙述,相信其中不乏好文章.
二.亲自体验生活,创设写作的情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是有限的,作为老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让 他们有更多的生活体验.老师要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积极健康的活动或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和欲望.教完一文后,我组织学生可后收集资料,在课堂中开展一次小记者采访活动.本次活动中,学生表现真是积极主动,个个振振有辞,个个采访都有收获,场面更是热闹.此后,一篇篇流露真情的习作跃然纸上.有了真实的生活就会有真实的内心感受,也就能流露真情的文章.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实践出真知.
三.用心感悟生活,升华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不同的学生对生活有不同的思考和感受.在习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而得到对生活的不同见解.因为学生具有自己独具个性的眼睛,耳朵,心灵感悟和表达方式.我在授中,让学生分别扮演曹丕和曹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学生体会到曹植对曹丕悲愤填鹰的感情和谴责劝戒的语气.学生开始觉得很可笑,但两三次演下来,教室里空气凝重,同学们的表情异常严肃,目光严厉.我知道他们体会到了这些情感.又如,我在授时,学到”周瑜很高兴”时,让学生想他高兴的同时想了些什么.有的说:"诸葛亮中计了."有的说:"诸葛亮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这回恐怕凶多吉少了."有的说:"诸葛亮这个大笨蛋中计了,这回看他怎么在三天之内造十万多枝箭,这回他必死无疑,我可以去除这个心腹大患了,除去这个眼中钉了.哈!"我再叫学生 以小练笔的形式写入本子中,就是一段很好的写作素材了.不仅如此,我还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让每个学生勇于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老师在习作中要理解,尊重,珍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四.用笔描绘生活,吐出真情.
学生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怎样让学生乐于表达呢?教师要引导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情感,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充分尊重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体验以及深沉的内心世界.那么他们的习作离真实和精彩就并不遥远了.
总之,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去看,去听,去想,欣赏他们的一切想法,为他们写出富有个性化的真实作文创造宽松的环境,激发写作欲望和灵感!
第三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信宜市洪冠镇中心小学 程 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逐渐渗入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提高,学生成绩有了进步。
但是农村小学学生的见识不广,社会实践少,这就导致了他们在作文时言之无物。走进作文课堂,我们总是能看到这样的场面:有的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有的拿出“同步作文”“作文大全”参考或者直接照抄„„ “作文难”本来就是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更显得步履蹒跚!学生“难作文”“怕作文”,总是写大话、空话。面对这一现状,很多一线的农村语文老师总是抱怨学生底子差,可否认真思考当中的真正原因呢?
我认为农村作文教学应该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大胆突破传统模式,按照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使作文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一、培养兴趣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歌 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语文老师在学生写的作文后面批上富有鼓励性的评语,恰恰是满足学生这种渴望的最好途径。
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所谓鼓励,就是要竭尽所能地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真诚、恰当 的肯定。无论是优生、中等生还是差生,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习作或此次习作有明显进步,就应该正面肯定习作的可贵之处,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巩固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在作文《乌鸦再次遇见狐狸》中,很多学生想象丰富,故事情节别出心裁,有的想象到乌鸦再次上当,有的想象到乌鸦汲取上一次的教训,通过自己的智慧与乌鸦斗智斗勇,并将狐狸置于死地,还有的想象到乌鸦通过教育、感化使狐狸改邪归正,并与乌鸦成为最好的朋友„„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构思,我毫不吝啬地在学生的作文簿上批上热情洋溢的评语。“祝贺你,又一篇佳作问世了!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纯熟的写作技巧。从你的文章中,我仿佛看到你将是下一个站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上的获得者!”又如:作文《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大多数学生写的是骑着尼尔斯的鹅去为人们消除灾难、帮助穷苦的人们等。有一位学生写道: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我要带着我的奶奶骑着尼尔斯的鹅去畅游世界,因为家庭环境不好,买不起飞机票带奶奶坐飞机去游玩,只有这样,才能报答奶奶含辛茹苦地把自己拉扯大的养育之恩。我在他的的作文后面写道:你的孝心感天动地,你的努力将会为你插上一双翅膀,你的上进心会把你变成一个尼尔斯的鹅,终有一天你能带着奶奶畅游世界„„”等这样的评语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读写结合。
(一)读背片段,积累语言
1、通过熟读乃至背诵片段的脉络、文采,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接受 精彩片段的潜移默化,使精彩片段中的词语、句式、构段方法、修辞手法逐步在脑子里形成写作的典范。这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如:《老人与海》中的片段“阳光下,它浑身明光耀眼,头、背都是深紫色的,镰刀片似的尾巴在水里出没,嘴长得像一根垒球棒,尖得像一张细长的脸。”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镰刀片似的、嘴像垒球棒、尖得像细长的脸”等词,体会马林鱼那奇异、有趣的样子,“明光耀眼、深紫色”等词体会马林鱼的奇美。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从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形象,描写的细致、生动,并受到感染、启发。
2、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一是抄一抄,要求学生阅读时把优美的词句或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读书笔记中,日积月累,丰富词汇。如:学习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我让学生搜集鲁迅说过的名言名句摘抄下读书笔记本中,并结合文中的事例来理解这些句子。鲁迅先生在“笑谈碰壁”一事中评击旧社会的黑暗,笑对反动派的迫害,正是“横眉冷对千夫指”这句名言的真实写照。这样,在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同时,自然而然也积累了名句,更懂得如何去运用。二是写一写。每读过一本课外书后,让学生练练笔。如写心得体会,或模仿文章的精美语段进行仿写等。
(二)走出文本,领悟写法
语文教学中,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中心,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一中心的,即写法、写作顺序的教学,实现由读到写的过渡,提高写作水平。例如教学《故宫》一文时,学生了解这篇文章是参观游览的顺序来写故宫的建筑和文物的,这样学生在阅读是仿佛有一位向导带着他 们参观故宫一样就更容易理解了。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就让学生们观察校园,从操场到教学楼,从花坛到草地,每一个地方有哪些突出的景物,然后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写下来,做到活学活用。又如教学《石灰吟》这首诗时,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就很容易找到诗歌的重点所在,文章表面是写石灰的从深山中的石灰石,经过开凿、焚烧,又经过粉碎,然后使用过程,实际是借石灰来抒写诗人那种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节操。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法。课后,我让学生尝试观察,身边有哪些事物跟那些人的品质相同或接近的,学习文中的写法去写一种身边的事物来表达一个中心。学生很容易联想得到“粉笔——老师”、“树木——士兵”“蜡烛——医生”等素材,这样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哪两种事物进行比较,并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三、积累运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言的运用是不能“透支”的,积累是运用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又拿什么来运用?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学生阅读面狭窄,积累的语言甚少,优美语言更少,这也是农村学生言之无物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城市的孩子每个学期用于买课外读物的支出超过300元。而农村学生每个学期用于买书的钱平均不超过50元,并且大多是教辅资料。这样的课外阅读量,农村学生有怎能积累好词佳句呢?
作为老师,应当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农村小学大多没有图书室,即使设有,也因没有专人管理,极少对学生开放,形同虚设。为了更好地开发他们的潜力,发展思维,我成立班级图书角,并且以我个人的名义从学 校图书室里借出部分书籍,让学生管理。引导他们多读有益的报刊,尤其是内容好、语言文字优美,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如《少先队员杂志》、《小学生作文报》以及一些中外名著等增加了学生阅读量,开阔视野,积累作文的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这样的阅读,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丰富情感,“见到”许多没有见过的事物,“到过”许多没有去过的地方,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知识。这就间接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内容和生活经历。在增长了课外知识的同时,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写起作文来,自然会文如泉涌、如有神助。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引用”。写作之前,根据写作目的去找出素材,也可在阅读中想想某句、某段可用在哪些文章中,并把这些资料摘抄下来,尤其是一些名言名句、歇后语等,在写作时在恰当处需要引用的做到信手拈来。如:作文课上,我会经常提问学生,当描写着急的心情时,你想到那些名句或歇后语。很多学生马上会想到“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诸如此类的句子的运用,学生用的多了,在作文中就会信手拈来,大大提高作文的素养。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教师要多方位,多渠道地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还要加强阅读,把读写结合起来,利用间接的来源积累素材,这样才能做到有话可写。“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见微知著,有了源头活水,自然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