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第二集《人民至上》观后感:不忘初心,人民至上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第二集《人民至上》观后感:不忘初心,人民至上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第二集《人民至上》观后感:不忘初心,人民至上
此次国庆超长假期接近尾声,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时段首播。看了第二集《人民至上》,我还是禁不住为总书记、党中央五年来为我们老百姓谋利益的点点滴滴击节赞叹……
我们党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明确地写入了党章。总书记曾经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总书记真心关怀贫困群众,多次深入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调研考察,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体现了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和领导脱贫攻坚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担当。总书记五年来一直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一直牵挂着全国老百姓的冷暖安危,特别是至今还未脱贫的困难群众。每年的新年讲话,总书记念念不忘的还是老少边穷的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心忧的还是没有脱离贫困的黎民百姓。看着总书记深入人民群众,拉着老百姓的手问寒问暖的情景,我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实现全民小康,总书记说“一个都不能少”,因为我们要建成的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实现了大多数人的小康,但仍有三个群体落在了小康路的后边。第一个是几千万的农村贫困人口,第二个是少数民族兄弟,第三个是革命老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仅XX年一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就减少了1240万人。中国是由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奔小康是全体华夏儿女共同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中央专门投资修建了穿越高黎贡山的公路,把仅有6900多人的独龙族兄弟连接到小康路上。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共产党人没有忘记他们,全国人民没有忘记他们,近年来国家对老区的民生投入力度越来越大。通过精准扶贫,不少老区人民已经摆脱了贫困,正在奔向小康的路上……
五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无论是政论专题片中的数字,还是我们每个人的切身感受,这种获得感都是实实在在的。我国教育的投入长期占GDP的比重高于4%,政府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则高达17%以上,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不过如此。九年义务教育高度普及,高等教育实现了普惠化,学前教育这个难题也纳入了公共教育系统;1949年时中国人均寿命不超过40岁,而XX年已经达到了76岁多。从容面对中国提前到来的老龄化问题,五年来先后建起了11万个社区养老中心和10万个农村养老院;当下中国人的恩格尔系数减到了30%左右,居住条大大改善,实现了居者有其屋,新农合、大病统筹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人民至上”是共产党人的毕生准则,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奋斗目标。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我们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二篇:《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第二集《人民至上》观后感:初心不改,人民至上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第二集《人民至上》观后感:初心不改,人民至上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第二集《人民至上》观后感:初心不改,人民至上
七集大型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第二集《人民至上》,集中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出一大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做好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人民至上,就是全成建成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XX年11月3日,习近平来到湖南湘西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开发。在这里,习近平发表了一次影响深远的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在抓扶贫的时候,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把工作要做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理念由此传遍全国,成为指导脱贫攻坚的金钥匙。成千上万个十八洞村的命运开始得到本质的改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多中国人民一个都不能少,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贫困群众一个都不能少,革命老区一个都不能少。为了确保“一个都不能少”目标的实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消灭贫困作为“最艰巨的任务”,确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打响了这场拔穷根的大决战。特别是XX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脱贫攻坚写入“十三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意志,计划要在到2020年的近年时间里,实现近7000万困难群众的整体脱贫。然而“十三五”时期的脱贫攻坚,面临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是,随着有关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与考核体系、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领导干部责任机制等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脱贫攻坚主体框架的确立,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怀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和决心,成功在XX年让1000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说明脱贫攻坚战略实施开局稳健,总书记最牵挂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人民至上,就是要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如果说GDP、GN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幸福指数就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获得感的标准。XX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获得感”一词由此迅速流行,成为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获得感或许无法用工具度量,但却可以用人心映照。五年来,国家累计投入0亿元,建立起11万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万个农村幸福院,让22亿老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大工程。这五年所推行的改革措施都是根据人民群众新期待而提出的,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4%以上,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始终保持在17%左右;这五年,人们的获得感就记录在医疗保障的手册上,越是贫困户,越是危重病,就越能体会到由它带来的安心;这五年,人们的获得感就安放在新建的教室里,越是偏远乡村,贫困学生,就越能读到它所带来的希望;这五年,人们的获得感就如同穿行在最美风景中,纵横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国高铁,越是从崎岖中走过,越是在砥砺中奋进的人们就越懂得它的来之不易,就越珍惜它的荣耀和自豪。
第三篇:初心不忘,人民至上——《民法典》学习心得
作为中国第一部被称为“法典”的法律,这部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体例科学、结构严谨、内容协调,用权利本位构建起逻辑主线,包含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以及侵权责任编七编,1260条,堪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最大的特点在于“人民性”,其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在编撰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民众参与度极高。无论是高空抛物、霸座、q币,还是人肉搜索、性骚扰、遗体器官捐赠等,《民法典》都进行了回应。
《民法典》也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邻里纠纷、生产经营、个人财产、信息保护,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到生产生活、婚姻家庭,关系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致力于为民众打造公平正义的大环境,让社会更加公平发展,让群众将“法”作为坚强的法治保障,步入安康的生活。
人格权独立成编,是一巨大成果,也可以说是中国民法典为世界民法典奉献的一大亮点。在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泄露引发的电信诈骗、利用互联网侵犯公民名誉权的现象层出不穷。以往的法律不能有效应对。此次人格权编对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等都进行了规范,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凸显了法典的人文关怀,很好地解决了当下的部分问题。
首创绿色民法典,满含中国特色。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背景下,人类行为必须考虑到环境保护,考虑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承受限度,《民法典》的制定回应了这一时代需求。其用18个条文从绿色原则、制度、诉讼等多方面进行了规定,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备的绿色体系,对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民法典》还结合我国现状制定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条文、制度。比如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的“好人条款”: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我国首次以民事立法的方式确定见义勇为救助行为人的责任豁免规则,可以有效消除善意救助行为人担心被受救助人“赖上”而想帮不敢帮的心理。
新时代的《民法典》必定会更好地为百姓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第四篇: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2017榜样专题节目观后感
艾时强
每一个誓言都能看到你的初心,每一道掌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需要选树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整个干部队伍。要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发挥好榜样的作用。
昨日,我在党支部组织下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榜样》专题节目。该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邀请部分今年受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到场,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和风采。
“看了榜样的事迹,我备受感动、深受鼓舞。虽然他们面临的环境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但他们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工作作风、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这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品质。我要向榜样看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给身边的人做好榜样。”
有“的”,就是选准榜样人物。无论历史还是现实,各条战线的优秀人物可谓层出不穷。因此,选谁做榜样,应当统筹考虑。标杆人物立得实、富有感染力,榜样才会得到更广泛体认。哪些榜样人物对党员干部最有感召力?一是如雷锋、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他们广受爱戴与敬仰;二是身边的先进典型,因可亲可信、真实生动,易被学习效仿。
放“矢”,就是采取有效方法。激发榜样力量,首先领导要带头。正人必先正己,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学榜样,不用苦口婆心、唇焦舌燥,自然上行下效、层层传导。此外,还应用好载体,以表彰、通报、奖励等方式鼓励先进,用明察暗访、警示教育、通报批评等方式鞭挞后进,引导大家“择善而从”。多措并举优化环境,必能形成学习榜样的良好氛围。
以后要平凡的事要认真做。天天做,十年如一日,平凡也就是不平凡了。教育需要我们的坚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第五篇: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观《榜样》有感
《榜样》是个特殊的节目,特殊在它的主题,特殊在它的主角,特殊在它想表达的内涵。《榜样》的主题借鉴总书记在纪念共产党成立95周年重要讲话的核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通过讲述不同领域的先进典型人物在自己岗位上坚守信仰,无私奉献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这些典型事迹鲜活地解答了什么是共产党员、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有什么样的特质等。
《榜样》向我们讲述了那平凡而震撼人心的故事。他们都是平凡的党员,平凡到节目之前我们甚至都完全不认识他们,但他们却又是实实在在的不平凡,因为他们用平方的经历书写着信念、奉献、坚守、责任、作为、担当、作为和创新,让平凡也能唱出动人的歌谣、绘出宏伟的画卷。《榜样》让我们见识到党员应有的样子,意识到前行的道路还很长,不忘初心方能凝聚前行的力量。
榜样让我们筑牢终身的信仰。
19年的再次服务,当代的大禹——罗官章,一个引领村民致富的老干部用坚守诉说着“壮志未酬誓不休”。诠释着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
19次入党申请,7年的等待——吴孟超,一位有着传奇入党经历的人民医学家。
36年的坚守,36年的付出的 “傻子”——支月英,一位来自大山深处的人民教师。
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什么样的力量浇筑,让一个人为了加入共产党整整坚守了7年,让一位女性为山村讲台培养了两代人。这就是信仰之力。信仰让党员的灵魂有了归宿,让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更加坚定。
共产党就是我们的信仰,从我们入党宣誓那天起,我们的生命就被赋予新的内涵。我们不仅仅是一个鲜活的人,更是一个有着政治生命的人。坚定的信仰、崇高的使命始终指引着我们成为群众最坚实的后盾,让我们为老百姓代言,传递人民的声音、凝聚人民的力量。
信仰是共产党的立党之基,力量之源。信仰体现在红军长征的坚忍不拔,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先争优。当前,有少数党员同志信仰不坚定,意志力不强,很容易被世事的浮华、利益的飘渺所吸引,数典忘祖、崇洋媚外,忘记党员身份、无视群众疾苦,盲目贪腐,一错再错而不自知。坚定信仰,就有力量,让道路更明确、思想更端正,永怀赤子之心,坚信党的路线、纲领不动摇,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武装思想意识,凝聚成强大的信仰之力,推动党和国家的建设不断前进。
榜样让我们专注脚下的道路
15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20余项国家专利——李万君,一个普通的电焊工用焊枪诠释着“工匠精神”。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专注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理想固然要有,但唯有专注事业、耐得住寂寞,才会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大有作为。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伟大的民族梦,需要每个人去贡献力量,需要每一个党员用毕生精力去为之奋斗。梦想很伟大,但道路非坦途,我们的前方的道路是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在摸索继续前进、在实践中寻求真理。
对未知的探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专注脚下的路,将自己的每一步走好,脚踏实地,才能给后面的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各行各业都有那么一群人,勤勤恳恳数十年,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去钻研一项看似很普通、很枯燥的事业,将看似简单的事物做到精益求精,对工艺的精细程度有近乎偏执的要求,长期坚守,始终维持这种状态,从不动摇。他们的贡献就如小小的“螺丝钉”,看似微不足道,但就是这样矜矜业业的一群人,共同捍卫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美名。
榜样让我们凝聚无悔的担当
22篇论文、3部专著,26项发明专利授权——王恩东,一位在垄断领域不断为国家开疆僻壤的先驱者。
救过人、卧过底、毙过匪,18年如一日——李贝,一位匡扶正义,奋战在公安实战第一线的巾帼英雄。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共产党作为对未知的探索者、前行的引路者,就需要一往无前的气魄直面各种困难、各种挑战。
共产党员的担当来自于对百姓的关怀。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群众的基本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群众的合理诉求能否得到满足、群众的有效建议能否得以落实等,都是衡量党员同志能否心怀群众、担当作为的重要标志。只有加强与群众的直面沟通,面对责任不逃避,面对难题不胆怯,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少碰壁、少走弯路,才是对群众负责任。共产党员的担当体现在对党的忠诚。少数党员存在怕担责任不作为、怕犯错误不敢为、能力不足不善为的错误思想,造成该做的事情不去做、该有的服务不提供、该学的业务不熟悉,这种现象都是对党和国家的不忠诚。唯有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坚定自信地做好党组织交办的任务,不折不扣地实现好党员自身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将其固化为习惯,才能做到对党真正的忠诚。
恪守初心,不负使命,继续前进。《榜样》用其鲜活的故事向我们传递着信念、奉献、坚守、责任、作为、担当和创新,我们共产党人要坚定信仰,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传承和发扬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坚守平凡的岗位,努力学习、加强创新,以服务群众和担当作为为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