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读促写”习得表达“窍门”——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景片段教学为例
◎蓝翠英
阅读——写作迁移策略是一种重要的作文策略,仿写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取课文中有模仿价值的段落,进行细致的讲解,然后要求学生仿写,能使“阅读--模仿--写作”过程根植学生内心。学生在不断的仿写过程中,能将大量的写作知识化为己有,能够习得许多语言表达的“窍门”,并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聪明的学生还能够有所创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尤其是描写百草园自然景色的那一段,多角度写景,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是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的好素材。作为语文教师,教学时应把目光从“理解课文内容”转向“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以读促写,提升学生写作时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探寻课文写景之奥秘,梳理写景之技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自由发言:好玩、好看、有生机、还有好吃的、有趣、是乐园„„
师问:是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这些情趣的?为什么它能带给你这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对话交流后明确: ①抓住事物特点。
如: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伏”字形象地写出了黄蜂肥胖的特点,“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②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碧绿的菜畦,肥胖的黄蜂,油蛉的低唱,覆盆子的又酸又甜等等,作者巧妙运用表示色彩、声音、味道的修饰语,使描写生动形象。再如: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③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如:“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句式的运用。这样既全面写出了想要描写的景物,又用“单是就”突出重点描写的内容。使得描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有层次感。
④景中有事,符合儿童心理。例:翻断砖,按斑蝥,吃覆盆子等活动都符合儿童喜欢玩、喜欢探索的心理。
⑤景中有人,融情入景。童年鲁迅在园子里的活动,充分表现出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可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自然景色的这一段,作者抓住园中景物的特点,灵活地从多角度写景,并巧妙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使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动静结合,活泼多姿。一个简单的园子被描绘成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年乐园。读者在阅读时自然就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传递出来的情趣。
二、进行景物仿写训练,体会表达之窍门。
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教师准确抓住文本中的“写点”,充分发挥文本”以读促写“的教学价值,强调对课文写法的习得和模仿,体会语言表达的窍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按以下要求进行了景物仿写训练。
试着模仿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的句式描写自己熟悉的校园景色。具体写作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灵活巧妙地多角度写景,并融入自己的感情。
之所以提这样的要求是希望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能强化对本课阅读过程中梳理出的写景之技巧的理解,学会运用它们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学生习作,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虽然学生的层次有差异,但因为有阅读指导的基础,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畏难情绪,很快便完成了习作训练。学生在小组交流后选出优秀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并品评。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讨论得认真而热烈。从他们选出的佳作就可以看出习得的效果明显。学生优秀习作展示:
生1:不必说那道路两旁珍贵的银杏树,宽敞的教学楼,碧绿草地间的羊肠小道;也不必说在树上长吟却不见踪影的蝉,在花丛中忽上忽下飞舞的蝴蝶,在操场上打闹发出银铃般笑声的学生。单说那一片小小雪松林,就有着无限的刺激和乐趣。那松林高处是那么的稀疏,接地面的部分又是那么的茂盛。让人不禁幻想在那里面是不是住着一个会魔法的巫婆,不让人看见自己。在松林下的那一片草地上,那才是真正的俱全。一只只小蚂蚱,在草叶上蹦来蹦去,欢快极了;而且不时还会传来演奏家——蟋蟀那优美动人的歌声。一阵小雨刚刚下过,瞧,那一只只小蜗牛,也背着它们那沉重的“家”,缓缓地拖着一条半透明状的细丝带出来透气啦!一颗晶莹的露珠落在它身上,给它洗了个痛快的澡。来到一片嫩叶旁,开始吃它的大餐了,一丝丝的嫩叶伴着刚刚的露水美味极了!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动物也爬出了洞,出来享受这一切的一切。
生2:不必说高大的松树,安静的教学楼,活力的操场,欢乐的宿舍,也不必说灵巧的麻雀,轻捷的猫儿,渺小的瓢虫和那活力的鸟儿,单是教学楼后面的草地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春天来了,蚯蚓从土中探出头来,观察这奇妙的世界。春风一吹,小草也苏醒了,在春天的热情和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花儿也在太阳照射下开着花,舒展着身体,一会儿,蜜蜂飞来了,在一朵花上停了下来,一会儿又到另一朵花上,始终围绕在这一小块“小自然”中。蝴蝶也盘旋在草地上,各色各样的蝴蝶都来了。翻开一块泥块,偶尔会看见一两只蚯蚓或蜈蚣,扭着腰,缓缓前进。如果运气好,你还可以看到珍稀的刺猬呢!这儿始终充满活力。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在阅读教学时抓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一独特的句式比较品味,依赖语境分析作者运用这一语言现象的好处,引领学生品出这个句式带来的独特意境后,再让学生试着模仿运用这样的句式来描写自己熟悉的校园景色。这样的以读促写,学生的思维能很快被激活,习得的表达窍门也能得到有效训练。学生的习作能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已经学会巧妙运用这一独特句式,使描写点面结合,使文章富有层次感,使景物描写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之变化明显,展现出学生的生活情趣。4 教学反思:阅读教学中的仿写训练能有效习得语言表达之“窍门”。从仿写训练所涉及到的心理要素看,它实际上包括“情感—形象”和“理智—逻辑”两个方面。同样是写校园环境,同样的表达方式,从学生的内容选择和语言组织可以看出其不同的思维角度和情感表达需要。习作片段交流时,学生之间的思维及表达又能引起他们的碰撞。可见,本课的仿写训练是真正实现了从“理解课文内容”转向“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表达的“窍门”带来的成功感受,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班杜拉把模仿的功能概括为三点:使原有行为得到巩固和改变;使原来潜在而未表现的行为得到表现;学到新的原来不会的行为。他所概括的后两点正体现了模仿的源体所引发的连锁性思考和延伸作用。本课的教学实践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两点,使阅读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可见,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依据文本内容,准确抓住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揣摩、品味、鉴赏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段落,来领悟其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精妙传神之处,依托阅读教材为拐棍,仿造词语的构词方式、构句方式、构段方式进行仿写仿练。能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语言的组合形式,在模仿中内化语言的表达形式,在模仿中整合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这样,不但阅读课堂教学显得灵动,以读促写也落到了实处。这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其语言表达的“窍门”,有效提高学生习作时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教学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教学教案
百草园占据了我童年丰富多彩的记忆,这座儿时的乐土究竟有什么值得我如此留恋的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跟随着鲁迅先生的笔端,一同揭晓答案。我们知道,第二段作者就开始浓墨重彩地描写“我的乐园”——百草园之景,那么作者是如何为我们呈现出这种乐景呢?
“点面结合”
1、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具有代表性的“关联词”,并说说这些关联词的作用何在。明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等等。
2、那么,这一组关联词,强调的是“两个不必说”呢,还是“单是”后面的内容呢? 明确: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知晓这里强调的是“单是”后面的内容。
引申:如果说“单是”是集中一个点,并希望通过这一点来辐射整座百草园的话,那么显然前面由两个“不必说”则是试图粗线条地勾勒这座乐园。我们把这种写法称之为“点面结合”。
分析“面”——整体
1、齐读第一个“不必说”,根据老师在黑板上的图示,能不能说说作者观察事物的空间顺序是什么样的呢?写的又都是什么样的事物呢?从什么感官角度写的呢?
明确:从低到高的空间顺序写的是静态的事物。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来写。
2、齐读第二个“也不必说”,告诉老师,它的空间顺序是否和前面相同呢,还是有所改变?写的还是与之前类似的事物吗?又是从什么感官角度来写的呢?
明确: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写的是动态的事物。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的。
总结:在整体部分,我们看到作者从静物写到动物,充分调用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官系统。在这幅趣味盎然的水彩画中,这两句话无疑是浓缩精华的重重一笔。
分析“点”——局部“泥墙根一带”
1、借由“单是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一句,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局部描写,这部分的景物描写有没有像前面一样富有变化呢?
明确:和前面不同,这里的油蛉、蟋蟀、蜈蚣和斑蝥是属于动态的事物,而何首乌藤、木莲藤和覆盆子则属于静态的事物。所以泥墙根部分是由动物写到静物。
2、那么,这里所写的动物是由什么感觉角度来描写的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明确:从听觉角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了这些动物声音的特点,也写出了这些动物在百草园中自由自在的情态,仿佛在开音乐会,争相献艺,还写出了我对这些可爱的昆虫的喜爱之情。
3、最后,这一段当中所写的静物是由什么感觉角度来描写的呢?其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从视觉角度写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的形状,从触觉和视觉等角度写何首乌根,又从视觉和嗅觉等角度写覆盆子。
其中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覆盆子比作成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形象生动,使读者具体可感。
总结:
这段文字中还有没有你认为比较精彩的地方?说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如:准确地使用形容词,无一重复,富有变化,准确生动地将各种生物的特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富有表现力。比如说石井栏“光滑”,是因为童年的我经常好奇地抚摸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因为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也体现了作者以儿童视角去看的特别的感觉。
第三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片段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片段设计
【教学起点】学生已扫清字词障碍,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第一自然段。
【教学选点】分析第二自然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时间】15分钟。【教学步骤】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本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到作者儿时把百草园视为自己的乐园,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百草园,看看那其中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植物、动物和景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明确:六种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七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三种景物,它们分别是:菜畦,石井栏,泥墙根。
2.同学们找得很准确。作者在写这些植物、动物和景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皂荚树——高大的;桑葚——紫红的;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蝉——鸣;黄蜂——肥胖;叫天子——轻捷;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斑蝥——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菜畦——碧绿的;石井栏——光滑的;泥墙根——短短的。作者对儿时百草园的景象历历在目,并能用具体、生动、真切的语言描绘出来,足见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以及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与留恋。3.师问: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百草园中的景物?(提示:作者写百草园中的景物时写了他眼睛所看到的东西,我们可以说这是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那文中有没有从其他角度进行描写了呢?还有,文中第七自然段写了冬季的百草园,本段中又写了哪些季节的百草园呢?)
明确:①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是从味觉上写。真可谓是有声有色、有滋有味。②第二段从春、夏、秋三个季节的角度来描写百草园中景物。桑葚、菜花是春天开放的;蝉在盛夏鸣叫;蟋蟀到秋天才出现。这些景物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4.师问: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发现作者写了6种植物,7种动物,3种景物,并又从视觉、听觉、味觉、春、夏、秋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如此繁多复杂的景物,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他们描写得井井有条的呢?
明确:作者并不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这些景物。①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描写。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②按空间顺序进行描写。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③按植物、动物分类的方式进行描写。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5.师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明确:作者恰到好处地做到了融情入景。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教学后续】同学们,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百草园中绚丽多彩的景物之美,下面让我再来看看在这个美丽的百草园中发生哪些故事呢? 【板书】
一、植物:6个
动物:7个 景物:3处
二、特点
三、角度
1.感觉:视觉、听觉、味觉 2.季节:春、夏、秋
四、描写顺序
五、融情入景
第四篇:从教学模式到教学形态——以“三导”教学模式为例
赵宪字
关于课堂教学研究,一直有着不同的称谓,内涵也一直在不断变化。从教学模式到目前流行的教学形态,虽然逻辑关系不甚严密,却不乏一脉相承。自从赫尔巴特提出“四段论”教学模式以来,以它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成为20世纪上半叶教学模式的主导。以后杜威打着反传统的旗号,提出了实用主义教学模式。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来回摆动。5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再加上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据乔伊斯和韦尔1980年的统计,教学模式有23种之多。传播到我国,教学模式被演绎得更是纷繁众多。
语文教学模式顺应模式大潮,也是应接不暇。改革开放以后比较有影响的是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和钱梦龙的“三主”教学模式。在他们的影响下,稍有教研追求的老师都力求创造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模式。也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开展了“三导”教学模式的研究,该模式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随着课堂教学形态的变化,教学模式也在进行着自我调整和变革,“三导”教学模式演化成了“三导”教学形态。
如何由原来的教学模式走入新的教学形态,我们试图通过“三导”教学模式的转化个例来讲述其演化轨迹和传承关系。
一、语文教学模式的通病呼唤着改变模式
教学模式自出现以来就被人诟病,李镇西说:“语文学科与数理化学科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它的‘灵’与‘活’,即它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有灵魂的,是有思想感情的,因而它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活动的流动的,而不应该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李维鼎说:“那些称为‘模式’的教学程序和方法体系只是建立模式的人‘习以为常’的做法,特殊性和局限性较为突出,‘照着做’时往往‘画虎类犬’,难以移植。”江苏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高地,这里的名师群体基本上是主张去模式化的,这符合教学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我们经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模式关于结构和进程的设定,明显有着约束的局限,尽管很多笃信教学模式者反复强调模式不是机械死板,模式同样追求变化和创新;但模式一步步深入下去,怀疑它的人越来越多,用其他称谓替代模式的情况逐渐蔓延开来。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再提模式总有些心虚。
我们在本世纪初开展了“三导”教学模式研究,也沿用了模式这一叫法,但积极吸收了新课程理论,力图通过模式研究来解释模式本身的利弊。“三导”包括“导学”“导研”和“导评”三种形式,三个环节有机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启发学生灵活地、独创性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精神和自我评价反思的思维品质。“导学”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主要包括自主探索、交流释疑和巩固小结三个操作要点;“导研”主要包括“问题选择”“探究指导”和“交流反馈”三个操作要点;“导评”主要包括“成果展示”“成果评价”和“反馈矫正”等三个操作要点。“三导”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有智有情的模式生成系统,也强调不是固定程序的“标准样式”。我们力求从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方式方法的整合和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在“导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存疑,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问题研究的形式“导研”,最后“导评”,进行评价反思总结。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动力支配性和策略性等认识特性和情感特性。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但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时间使用上还存在不少矛盾。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探究质量和学习时间的矛盾还无法解决,学生课外学习条件比如上网、到图书馆借阅资料等还有不少限制。教学模式和新课程理念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如新课程强调建构,强调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而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操作范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而束手束脚,如果不能与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就难以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因此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还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不断发展和完善。
这是“三导”教学模式的困惑,可能也是教学模式所共有的问题。模式,不管怎样演进,其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确实很难克服。几步几环式的教学规程不是教学的真谛,更不是语文教学的本性。环顾四周,取代教学模式的行为逐渐多了起来,名称叫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课型、范式,逐渐进入课堂教学形态的主体表述区域。但一时间似乎还是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上的改变,没有明显的全面的质性的变化,于是以理念为要义的课堂教学形态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二、语文课堂教学形态的应运而生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学似乎最根本的不在于结构和方法。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例子,强调的是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无疑更多地强调了教学固化的东西。教学不是生产产品,制定程序,固定方法肯定有悖教学。“三导”教学模式落脚点应该是学生的学、研、评,教师是配角,是导引。可越研究越发现,架构和套路逐渐成为模式迈不过的坎,教师引导之后是放开教学,但模式的约定却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出现了新气象。许昌良的沉静语文、黄厚江的本色语文、唐江澎的体味语文,等等,扑面而来。他们解放思想,呈现开放,深得人心,影响巨大。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的特点出发,抓住了学科特征,而不是模式固有的特称,放弃了形式的束缚,找回了理念的导引,回归了教学的本源。在教学理念下,形成丰富多彩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渐展现了新的教学形态。更为有价值的是,这些教学形态和目前推进的课堂样式很好地结合了起来。目前主要的课堂形态,如美妙课堂、智慧课堂、积极课堂、生本课堂、生长课堂„„这些课堂样式弥补了原来模式的缺陷,在各种先进理念的簇拥下,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这些形态不再是以过程和方式方法作为主要标准来制作教学,而是用多种多样的标准来解放课堂。比如,以目标为标准,出现了高效课堂、发展课堂等:以风格为标准,出现了情趣课堂、品质课堂等;以途径为标准,出现了自主探究课堂、问题驱动课堂等。当然,更多的是综合各种标准,让课堂包含所有教学要素,实际上每一个课堂形态也应该是一个体系。
但在众多的课堂教学形态中,我们很少发现原有教学模式的华丽转身,要么是模式的坚挺延续,要么是形态的横空出世。其实,原有的模式科学合理地过渡到新的教学形态是一种再生,更能创造新的境界。我们研究的“三导”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地进行吸纳,提出了“三导”课堂教学形态,调整原有教学模式的架构,融入新的教学理念,让原来的研究呈现了新的发展风貌。不仅如此,我们围绕模式在锡山区区域内开展了“三品”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每个学校都有了自己的理念与理解,形成了具体的个性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形态。
三、语文课堂教学形态的制作路径
我们认为,教学形态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不能仅仅突出教学的某一个部分或环节,那样就会重回老路。更不能因为是理念性的主张,就只停留在概念化的层次,甚至是口号化的表象上。
课堂教学形态是一个系统,这个体系主要应该包括理论、目标、内容、结构、途径、方式、风格等。就三导课堂而言,理论就是我国传统教学理论“道而弗牵”和西方建构主义理论中的自主学习论。我们特别注重教学目标的探索与实践,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实际上是强调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而我们原有教学中忽视了教学目标,强化了教学的程序。但我们并没有完全抛弃原来“三导”教学模式在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而是加进了课型、范式的主张,丰富了模式的教学表现力。特别是在途径上,适应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追求,在研课的统摄下,积极汲取磨课、洗课、晒课等形象生动的实践途径。这些叫法通俗,老师们容易接受,便于掌握课堂教学研究的要领。单说洗课,首先让人把教学和生活场景联系起来,洗的基本过程,什么地方着重洗就是教学难点和要点,什么地方采取不同的揉搓方式,就是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方式选择。更会由洗衣服引申到洗其他物品,就是不同课程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分析和实践。
我们目前构建了新型的“导学、导研和导评”的课堂教学的操作范式,设计了一系列指导学生以多种科学学习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培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案;形成了由激发自主学习意识、指导探究学习方法、训练探究学习能力、规范探究学习行为,巩固探究学习成果等具体操作方式;构建了由明确研究性学习任务、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研究性学习效果为主要形式的培养研究性学习习惯的操作方式;构建了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合作探究学习的操作要点。
教掌模式向教学形态转变,是一个还不能得到教学理论界十分认定和解释的行为。但教学不能止步,原有的研究成果也不能不前。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路上,还需要更加仰头望天,同时又要贴地而行。
①李镇西《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气与活力》,《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8期。
②李维鼎《对语文教学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长沙水电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第五篇:“读、考、写”三效合一的语文教学——以《海豚救难记》为例
◆台南大学附小 温美玉
【教学理念】
古时阅读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然而现代阅读依靠的是背景知识,是线索与策略的应用,而不是记忆、背诵了。然而,阅读的基础训练不够,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如果学生掌握了阅读策略,学会了读书方法,他们不仅能够在考试中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还能够借助阅读中的深度思考,让“阅读”与“写作”产生联结。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教学中同时得以体现与落实,成为老师教学的关键能力之一。1.渎、考合一,尝试自主出考题。
阅读教学能帮助孩子理解文章内容,学会阅读方法。如果进一步让学生理解阅读测验的出题方式,那么学生不仅能独立阅读,还能自己根据阅读内容出试题。这样的能力一旦形成,学生的阅读策略将更完备二首先,教师通过解读阅读题,让学生发现只要学会阅读方法,就能轻松解题;其次,帮助学生分析出题手法并练习出题;最后,让学生试着说出“阅读理解一解题策略一出题策略”学习方法的意义一 2.读、写合一,从阅读到创意写作二
本课确立的写作题目是“山姆给海豚波波的一封感恩信”、在阅读中可以理解文章,为何还需透过写作去进一步理解?因为写作不仅可以训练技巧,而且可以帮助作者深度理解文章二写作是整理数据也是延伸数据的一种方式,延伸写作方能看出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程度。读文章终归还是得回到读者自己的内在思维,延伸写作虽然看起来好像在帮作者写信,其实,最终学生所写的就是自己的判断与想法一如果阅读后没有写作,我们很难说阅读给了孩子价值澄清或心灵洗涤的机会。
学生在创意写作前,教师要明确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思考、讨论分析以及数据归纳,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教师要给予全班同学讨论、共同创作的机会、【教学目标】
学生能自行阅读文章,回答关于故事内容的提问;能够总结故事梗概;能在阅读教学结束之后,试着提出测试问题;能在阅读教学完成后,尝试延伸写作;能掌握人物情绪并使用恰当的语词来描述。
【教学年级】
三年级。
【教学活动】
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与友爱,表达自然,令人动容。
主角山姆的工作是从海底沉船挖掘宝藏,他无意间救了小海豚波波,接下来彼此发展出一段纯真的友谊。后来山姆误判恶劣天气,执意下海打捞金链,就在巨大灾难发生时,让他脱离死亡威胁的竟是小海豚。山姆为自己的愚蠢懊悔,也感恩海豚波波的救命之恩文章的主旨是探讨人与动物之间的爱与关怀之情,探讨应该怎样看待金钱的价值。
本单元教学共需四节课。1.第一课——预习并答题。
课前预习。老师不进行教学,只提供文章及学习单让学生预习。
理解并答题。学生读文章后,依据自身理解回答学习单所列问题。2.第二课——教学演示。
(1)教师引导学生谈读故事后的感受。
“大家已经读过‘海豚救难记’这篇文章,读完这篇故事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这么多的话想说,表示你们已经读得很深入也很有心得,为什么这篇文章可以引起这么多的想法呢?”
(2)发展性活动。活动的目的是利用阅读策略去理解文章,使学生建立自行阅读理解的能力。
教师首先呈现文章内容与阅读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其次,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主题是“山姆左右为难抉择记”;最后,师生共同进行情绪推理活动,分析山姆情绪的变化。
(3)综合性活动。
学生阅读文章后的感想,通过写“山姆给海豚的一封感恩信”.来表达。教师通过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山姆从这件事得到哪些教训?山姆为什么要感谢海豚?是什么事情让他想这么做呢?山姆会跟海豚说什么?为什么?这样,学生就抓住了写作的主旨。
【教学附件】
海豚救难记
“山姆!今天我们确定要去潜水寻宝吗?”虽然太阳破云而出,但是天气看来要变坏了。尼莫比任何人都清楚海岸的天气,开船出海时,他很不喜欢所看到的景象。
我扫描四面八方的水面,找我的海豚朋友。我曾经在他还是小宝宝时,从他的尾巴切掉一个大鱼钩,救了他一命。从那时候起,他就成为我的水底伙伴,我叫他波波。我第一次发现古西班牙沉船的时候,波波就在我身边游着。那儿大概离岸三英里远,约七十英尺深。我找到第一枚金币时,波波也注意到我的一举一动。我含着气泡叫出“耶!找到了!”波波补上他海豚的咔嗒咔嗒声。到现在为止,我们只找到几枚金币,但这真的是个大探险!
“大雨快要来了,还会有一阵大风。”尼莫一边细看着船头的起伏,一边说着。我在想,像这样的暴风雨天,不晓得波波会不会来,不过在波浪汹涌的海上,看不到任何鱼鳍,我开始有点不安。
“好了,抛下锚吧。”尼莫喊。我穿上潜水衣和存有四十五分钟氧气的氧气筒,下海去了。我一直潜,一直潜下去,直到看到海底。过了快三十分钟,所看到的尽是石头和更多的石头。我想念波波看着我的好奇眼光。然后,正当空气存量表显示该上去之时,我看见金属的闪光。是一条金链子的几节链环!我轻轻地拉,链子缓缓一寸一寸的从沙堆里出来,只拉出两英尺就卡住了。
筒子里的氧气快用光了,我必须浮出水面„„马上!我再试了一次把链子扯松,但是它卡得死死的。
当我冒出水面,尼莫疯狂地挥着手臂。我还来不及告诉他我的发现,他就说:“山姆,我们必须起锚了,有强烈暴风雨的警报来了,走吧!”
“尼莫,等一下。我发现了黄金!有一条镶了珠宝的金链子,最少有五磅重,但是卡住了。我想再下去拿,它很值钱呢!”
“慢点,山姆!暴风雨中的海浪会有十五英尺高。不管有没有金子,我们必须起锚撤退了。”看来,情况真的很严重,闪电和雷声在海浪上轰隆作响。
“尼莫,你说得对,但是我们的宝藏怎么办?”我跟他辩:“我换一筒新的氧气下去把链子拉出来。”
船紧紧地拉着锚绳,风在怒吼,强劲的雨刺痛我们的脸。“好吧。”尼莫说:“绳子或许可以把船撑住个五分钟,再多就没了。”
我跳下水,直直潜到水底。就在那儿,链子像一条金蛇盘卷在海床上。我越挖越深,越挖越深,好像怎么挖也挖不完。我跟时间比赛,必须挖出链子回到船上。我看看手表,已经过了四分钟。巨浪可能已经把船扯走了。
就在那时,我的手指摸到不一样的东西,是链子末端镶了红宝石的勋章。链子全长约四英尺,每五环镶着钻石,美得惊人。我将它缠绕在左臂上,兴奋得心脏怦怦跳。附近大概有更多宝物。但时间到了,我必须浮上水面。
到了水面,我的身体立刻被海浪前后冲撞。船不见了!我一个人在暴风雨翻腾的大海中迷失了。暴风雨中的乌云黑得像夜晚。雨又大又密,我看不到海岸在哪里。
我在海中挣扎了几个小时,尽力浮着,当每一次海浪打到我的脸,我都为呼吸奋战。我一个人,又累又冷,领悟到这可能是在人世的最后一天。这是为了什么呢?一条会拉我沉到水底的金锚。
我累得无法动弹,心中极度悲伤。我用右手摸到还绕在左臂的金链子,把它解开后,松开手指,让它慢慢往下滑,回到它躺了快三百年的海床上。
“救命呀!”我对着黑暗大叫:“谁来救我呀!”我大声哭喊,知道没有人会听到我的声音。
砰!砰!突然,我旁边的水轰隆一声喷了起来。然后我听到这辈子最甜美的声音,是海豚的咔嗒声。“波波,是你吗?”我轻声说。我累得几乎无法移动手臂,但是双手勉强捉住他的背鳍。波波唧唧叫,开始慢慢游,在水中拖着我,一小时又一小时。
我一直在想:谁会相信我?连我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可是确实发生了。我们越来越靠近海岸,我可以听到海浪拍打陆地的声音。波波把我带到海滩上,我的双脚着地了。我安全了。波波浮在我身边,喳喳地唱他的海豚歌。我愚蠢的为了一条金链子危害了自己的生命,而他救了我,这是我欠他的。他转身向大海游去,潜入水中,不见了。“谢谢,波波,谢谢你救了我的命!”我大声喊道。
(本文选自2006年PIRLS的国际阅读评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