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总理的人生之路
周总理的人生之路
1、周恩来总理的人生之路 单从他逝世前两年的几个统计数字看:
1972 年,周总理患癌症。至 1974 年初,病情显著恶化,恶性肿瘤迅速发展,每天出血量达 100 毫升左右,最多达 180 多毫升,痛苦异常,体质十分虚弱,几乎两三天就要输一次血。
从 1974 年 1 月至 5 月,总理住院进行手术前的五个月,共计 139 天,他带病坚持工作 126 天,几乎每天要工作 14 至 18 个小时以上。
1974 年 3 月中旬到 5 月底的两个半月中,总理除日常工作外,参加党中央会议 21 次,外事活动 54 次,参加其他会议和找人谈话 57 次。
1974 年 6 月 1 日 手术至 1976 年 1 月 8 日 逝世共 19 个月内,总理接受了大小手术共 10 多次,输血输液百余次。与此同时,总理同中央领导同志谈话 161 次,同其他领导同志谈话 72 次,接见外宾 63 次,开会
次。
今天,当我们复述着上面这些统计数字时,仍然禁不住心神颤动!这是何等动人心腑的忘我无私的伟大献身精神!
周总理逝世时联合国下半旗的真实原由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¼,可是周总理没有一个自己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的心声,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第二篇:周总理的美丽人生
周总理的美丽人生
(一)最美的书桌
在一间青砖青瓦的房子里,有几张普通的旧书桌。其中一张是世上最美的书桌。
与其它几张书桌没有什么不同,它是方形的,以木榫连接部件,已失去了光泽,呈现暗红色或者紫黑色。桌面看上去平滑,但不能反光;桌子也没有抽屉,书只能放在桌上;没有古典的雕刻,因而称不上精致,它只能称得上朴素。然而,它却是世上最美的书桌——站在这张书桌前,你会看到那个少年。他是最英俊的,穿着粗布长衫,或者别的什么很朴素的衣服,眼睛是明亮的,闪射着光芒。
有一天,他的目光越过四书五经,越过其它站着回答问题的同学——肯定,也越过了那位老师。
他用少年稚气而坚定的声音回答道: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声音如雷鸣。
后来这位少年走了,再也没回来,但他的声音就留在了这张书桌里,桌子幸运地拥有永久的生命。来到这张桌子前的人都能听到这声音,也能看到他的身影。“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表达了少年周恩来为挽救民族、富国强民的决心。
(二)伟大的建树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 3 月 5 日出生于江苏淮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者,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且不看他是有如何威风的头衔,只他平生的经历便叹为观止。
1917年毕业后,留学日本。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 年春,和朱德等领导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1934 年 10 月,参与领导中央红军长征。1948 年 9 月起,协助毛泽东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 年10 月 1 日,出席开国大典,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1950 年 10 月,协助毛泽东组织领导抗美援朝战争。1951 年,和陈云等领导人开始主持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年 1 月,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法起草工作。1963 年12 月至翌年 1 月,出席全国人大三 届一次会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完整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和“两步走”战略。1971 年9 月,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政变阴谋。1975 年 1 月,出席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作 《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四个现代化”目标。1976 年 1 月 8 日,在北京逝世。
早在建国前,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外事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主持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1951年,提出外事队伍建设的方针 “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1953年12月接待印度访华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善于把外交理论与外交实践相结合,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将国际公认的外交准则和手段同中国的优秀传统和哲学思想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外交思想和外交风格。
说一个关于周总理的故事:当年,苏联人来我国谈划界问题,态度蛮横。他们说:“你们中国是从长城发展出来的,中苏边界就以长城为界,不用讨论了。” 当时兼任外交部长的周总理立刻回应说:“你们是从莫斯科公国发展出来的,我看我们还是以莫斯科的红墙为界吧!”一日,一位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你们中国人走路怎么总喜欢低着头而我们外国人走路时却抬着头,那么请问尊敬的周总理这是为什么’ 周总理听后微笑着说;‘因为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所以我们中国人走路喜欢低着头,而你们走的下坡路故而你们走路喜欢抬着头。
(三)周恩来的相忍为党和保护革命晚节
他时常说的一句话是相忍为党,以此勉励自己也勉励别人。党就是他毕生为之奋斗而且成就辉煌的共产主义事业,他个人与这个党已经融为一体,密不可分。他才是这个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代表。
为什么那么多人一提起周恩来三个字就情不自禁、流泪满面?古今中外的众多历史伟人,为什么只有周恩来给世人带来的除了震撼之外,还有由衷的感动?
周恩来字翔宇,他真的就像浩瀚的苍穹,除了给我们留下辉煌和惊叹,幸福和仰慕之外,还有太多无尽的思念和思索。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先生在《大无大有周恩来》有过精彩深情的提炼,即:
死不留灰。周恩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死后不留骨灰的人。没有埋灰之处,欲祭无碑,魂兮何在,无限哀思寄何处?
生而无后。中国传统文化是求全求美的,如他该是英雄美人、父英子雄、家运绵长。然,这一切都没有。这怎么能不在国人心中凿下一个空洞呢?
官而不显。在外交、公务场合他是官,而在生活中,在内心深处,他是一个最低标准的平民。他是一位平民宰相,是世界上最平民化的总理。
党而不私。他以自己坚定的党性和人格的凝聚力,消除了党内的多次摩擦和数次大的分裂危机。
劳而无怨。由于他的自我牺牲,他的厚道宽容,他的任劳任怨,革命的每一个重要关头,每一次进退两难,都离不开他。
死不留言。周恩来在临终前只留下一叠白纸。“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就无我,我复何言哉?”
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在实现“大无”的同时得到了别人没
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的风貌。
周恩来的伟大和崇高通过心细如发“小”的积淀撞击党心、军心、民心,与大作为相映成辉,进而成为震今烁古的“完人”。可谓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邢台大地震,看到上万群众冒着寒风等着他讲话,他出人意料地大喊一声:向后转!——群众顺风,总理逆风!那被文革折磨的憔悴的脸和花白的发,在刺骨的北风里让人揪心!暖流和热泪变成了暴雨般的掌声。而敬爱的总理做这些小事时是由心而发,无论是战友,同志,还是敌人、对手,他们在通过“大”见识周恩来大智大勇大才的同时,更通过“小”感受到他的大仁大义大爱!
周恩来本是个笑口常开,“宰相肚里能行船”的人物,笑起来很有感染力。他开怀大笑时,常常是双手抱臂,把头向后仰去,笑声响亮,热情洋溢。
然,最让人动容的是他的哭。第一次是父亲去世.得到噩耗后,他大放悲声,因悲伤过度,一下子坐倒在地上。第二次哭是王若飞一行飞机失事,得到消息后,周恩来泪流满面,边哭边诉,他肩头起伏,两眼红红地朝大家张望,任凭泪水流淌,抽泣着抱怨:“我没想到,你、你们为啥„„为啥也不提个醒,啊?
哪怕、哪怕分乘两架飞机,也、也可以减少损失,你们为啥也没提个醒啊„„!”第三次哭是在一次国务院召开的全体会议上,民政部汇报全国各地的灾情。他微微低着头,静静地听,两道泪水从眼角顺着苍白的脸颊悄无声息地淌下来,他稍稍抬起一些头,泪花迷离地望住会场,喉结使劲抽动一下,沙哑地说出一声:“看,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啊”!
正是哭,让我们看到一个至情至性的周恩来,一个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理想完美结合的周恩来,一个视百姓为天的周恩来。
“刚”与“柔”。在战场上,作为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他带领部队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在白区,面对白色恐怖,他沉着机智,游刃有余。在谈判桌上,他针锋相对,寸土不让。苏联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西方记者说:“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然而,对待亲人、对待朋友,他展露出的却是“柔”一面。让后人最感到温馨的莫过于海棠花的故事。人们看到它,就会对这一对久经革命考验忠贞不愉、情投谊深的革命伴侣肃然起敬。刚柔相济,和之大成。所以战场上、谈判场上的周恩来所向披靡,攻无不克,生活中的周恩来平易近人,可亲可敬。
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周恩来,一个顶天立地的周恩来,一个完美的周恩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周恩来一生矢志追求的目标,而今,宏愿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第三篇:人生之路
人生之路
人们习惯于把自己人生的经历当作财富,时常在不知不觉中用“我已走过”这样的语言或心情聊以自慰。可当你回头望自己的脚步时,是否已发觉那些脚印仍清晰可见呢?这就是你走过的路吗?对于你,它又说明了什么?“我已走过!”满足于这样感慨是远远不够的,这是消极的。“我已走过,还将继续往下走!”这才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然而,走过的路未必都是路。
从我们身后到身前,一条路贯穿始终,但是,在某一段行程中,我们是否走得更好更稳,而留给自己的遗憾更少一些呢?
生活就像是一张无形的网,笼罩在我们的头上,迷茫,困惑,让我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面对前方一切未知的情景,我们怎样才能冲破它?
前途是那么的神秘而变幻莫测,如何使自己每一步都踏的正确,每一次都不会迷失方向。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又该如何把握住自己的思想和信念,来坚定自己前进的步伐呢!
人生之路,是每一个走的人心灵的写照,伟人和普通人经常是走在同一条路上,但他们走路的方式却不一样。一个人的渺小是因为他心灵的渺小,一个人的伟大是因他心灵的伟大,拥有伟大抱负的人可能会成功,鼠目寸光的人却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
当我们回想一些伟人走过的路,常使人惊叹不已。在那最困难,最艰苦的岁月里,一些有着大智慧的普通人走过去了,历尽艰辛坦然面对。因此,他们成了伟人。假如换做我们,又该如何走过或面对呢?
走过的未必都是路,这是对那些胸无大志,整天昏昏沉沉过日子的人说的。而对于胸怀高远,勇敢的追求者,即使失败了,他们留在大地上的脚印也是坚实的,永不磨灭的。他们是后人最崇敬的英雄。
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要感叹已失去的东西,这个社会其实很公平,你没有勇气,毫无准备,你就不可能抓住眼前的机会。
而生活中这变幻多端而又充满诱惑的人生之路,就真真实实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就看你怎么走了……人生之路就是这样,牵挂着、烦恼着、自由着、限制着;走出一段路程,回头一望,却也生动着、美丽着;有着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有着你喜欢的事和需要你做的事。
生活就是一种承受,我们要学会支撑自己。不管做什么,都要作好经受磨难的心里准备。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趟过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经过一些事,才知道经验;读过一些书,才知道财富;过了一辈子,才知道幸福。
第四篇:走好人生之路
走好人生之路
走好人生之路
人生的全部行程,浓缩着人生的每一步、每一阶段。人生路上的每一步,都需要留下闪光,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留下亮点。把人生历程精心装扮,把人生的全过程用心衬托。把人生最美、最高、最好的行动刻在人生经历上,点缀的人生才会高大,塑造的人生才会辉煌。
人生是短暂的,短暂的人生要格外珍惜,要走好人生路,对自己多加规范,扔掉不足,留下优点。用最美妙的画面去装饰人生的行程;用最动听的音符去伴唱人生之路;用最火热的激情去倾注人生历程;人生才会妙趣横生,轰轰烈烈,光茫四射。勇往直前,永远是人生路上的奋斗方向,志气毅力永远是人生路上的后勤保障,经验经历永远是人生路上的智能安装;才华能力永远是人生路上的丰收粮仓;胸怀气度永远是人生路上形象工厂;思想观念永远是人生路上的悦耳唱腔;内心世界永远是人生路上精选立场。人生路有高有低,有弯有直,有顺顺当当,有风风雨雨,如何跨好每一步,走好每一段,要注意出门路走好,出口话说好,出手事做好,为人生行程留下光辉。
出门路走好
从狭义上讲,就是出门在外走路时要注意脚下,路面是否平稳,不要扭了脚;要注意头顶上是不是会有坠落物,是否会伤到人;过马路的时候要注意红绿灯走人行横道避让车辆;下雨天要注意不要被雨淋,打雷天要注意不要被雷击;如此等等。从广义上讲,那就是要走正道,不要走独木桥,不要走旁门左道。人的一生面临着众多的选择,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策,当然,在我们作决策的时候,在我们当初做选择的时候,谁也不能准确预知某条道路就是金光大道,某条道路就是死路一条,但我们应该有一些基本的是非评判,可以走捷径,但捷径也要走得正大光明,走得坦坦荡荡。
要走正道,做好人,做善事。走正道的含义,首先说明了道是要靠人去走,没有道就要开道,比如古代行军打仗时,要派开路先锋带人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也是创造发明的含义。其次,说明要正确的选择道,世界上的道千千万,自己能走的道何止万万千,自己行走什么样的道,要靠自己发挥聪明智慧去选择,走什么道,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命运。要走光明正大之道,不要走歪门邪道。三是说明要意志坚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停止,欲达目的再向前,要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和磨炼。出门路走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条路上也许会充满凶险,布满着坎坷荆棘,但不管如何,你不能不走路,你不能不上路,在某些时候,你还不得不走一些你所不愿意走的路。但不管如何,既然已经在路上了,就要尽量走得平稳些,走得安全些,也走得舒坦些。我们不要求每一个脚印下都是甜蜜与快乐,留下的都是微笑与幸福,记下的都是满足与美丽,但求漫漫人生路上无愧丶无悔丶无憾与每一个脚印。
出口话说好
有人说沉默是金,有人说人人都可以沉默,但不是人人都可以雄辩。到底是沉默好,还是雄辩好,没有定律,没有定论。但在没有想好之前,我觉得还是沉默一些好,在想好了后,我觉得还是雄辩的好。出口话说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一方面要管好自己的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自己的水平是不是能保证你所说的话具有充分的说服力也是一个问题。但至少我觉得可以有这样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人后说是非的时候,尽量少说;比如发表看法的时候,尽量公平,不要夹杂太多的个人感情色彩;比如在对没有做出充分调查研究的时候,不要过早地下结论;比如对某些领域不熟悉不专业的时候,不要张口说黄话;比如不要得理不饶人;比如不要盛气凌人;比如不要咄咄逼人,更不要话里带刺出口伤人。如此等等,就是不要乱说,不要多说,也不能少说,当然,适当恭维和赞美是必要的,但过于的谄媚也是不必的。微笑着听人说话,谦和地对人说话。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好话”就是多讲暖人心、聚民心、安众心的话。说实话、讲真话、吐衷言,力戒说空话、假话、套话,真正做到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要真正在感情上与万众相融,在思想上与万众同志,在语言上与万众共鸣,在行动上与万众合拍。有些基层工作的同志“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心倾听、一套说‘法’”,将一个个矛盾化解在善言善行中。正所谓“心宽容万物,言善和八方”。诚然,“说好话”不是同流合污,对不善之言行,必须婉言相劝,关键要善言善巧,使对方听到之后可以接受,理解之后可以改过,有所感触而不会迁怒,这才是真正的说好话。
出手事做好
由于个人主观和客观因素,要把所有的事做好是困难的,但至少应该把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做好、做到精益求精,却是必要的。一生中,我们不如意的事丶不如意的时候居多,在这些不如意的时候心情不畅快的时候,要做好事就更难。
但一个人的水平高低,其直接反映就是在做事上,你经手的事,就是你最直接的证明。所以,没有出手也就算了,出了手就代表着你的水平,出了手就要全力做好。做事要找方法,不要找理由。
人生存在就是为了征服困难,人活着就是为了化解矛盾,要敢于开拓,敢于进取,敢于胜利。人生的才华能力、风度气质都是从征服困难中得来的,人生的好经验、高智慧都是从化解矛盾中浓缩的,人生就是在充实生活中漫步,人生就是在开创未来中行走。人生经历就是从拓宽胸怀中自强,人生历程就是从认识事物中提高。
人的一生真正做到“出门路走好,出口话说好,出手事做好”确实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但只要我们能低调做人,虚心做事,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多克制,少冲动,就能避免很多生活中的麻烦。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三者做到,岂有不能成好人哉?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善于做人,旨在改变一生。无数成功者表明:大凡做人到位者都为自已良好的人生局面开了一个好头,并成为立稳人生的柱石。人生之难,在于做成心中事,而要达到这一人生规划,就要以饱滿的精神状态丶忘我的工作热情,走好自已的人生之路,谱写人生绚丽光彩的幸福路!
第五篇:周总理
周总理——我最敬爱的人
2010-06-15 16:33:38|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百多年以前,有这样一个高考落榜生。他在报考清华时因英文偏科落榜了。人生道路迷茫之际,他经朋友资助得以自费来到日本的语言学校复读,期望考上日本的大学。然而命运多舛,他报考了多所学校均以落榜告终。一年多后,这位在异国他乡学业无成、穷困潦倒的年轻人黯然神伤地踏上海轮被迫“返国图它兴”。随后他在刚刚成立的南开大学注册了学籍,终因未曾上过一天课被自动除名。他毕生的学历是高中。但是,这位清华落榜、南开除名者的辉煌却足以让清华与南开校史上最优秀的校友们自愧弗如。他就是我们伟大的总理——周恩来。
下面是周总理当时日记之中的几篇。一月一日
我今年已经十九岁了,想起从小儿到今,真是一无所成,光阴白过。既无脸见死去的父母于地下,又对不起现在爱我、教我、照顾我的几位伯父、师长、朋友。若大着说,什么国家、社会,更是没有尽一点力了。佛说报恩为无上,我连恩还未报,又怎么能够成佛呢?俗语说得好:“人要有志气。”我如今按着这句话,立个报恩的志气,做一番事业,以安他们的心,也不枉人生一世。
一月三日
早晨没起来的时候,觉得天气较往常冷的多,越怕冷越懒得起来,一直等到十点多钟太阳都已上窗了,才忙着穿衣裳起来。想我来日本已经三个多月了,只因为不入学校预备,自由,有时候便学懒了,较起我在南开(中学)时的活泼样子实在差的多,从今后须要把我这懒病除去方好。
一月二十三日
晚间我又拿起梁任公的文集来看,念到“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如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几句诗,我的眼泪快要下来。忽然又想到任公做这诗的时候,不过二十七八岁,我如今已痴长十九岁,一事无成,学还没有求到门,竟真正是有愧前辈了。
一月二十九日
我想我现在已经来了四个多月了,日文、日语一点儿长进还没有。眼见着高师考试快到了,要再不加紧用功,不要〈说〉没有丝毫取的望,就是下场的望,恐怕也没了。算计时候仅仅剩一个多月了,种种的科学全都要考。虽说是从前学过,但全是英文的。如今用着这日文的本子,一切名词还要从新记起来。季冲那个地方我今天已允许他搬去住。从今后住在乡下,大概总可以多看一点书了。再说,住在那个地方没有人去。我一个人,除了念书,还有什么事做呢?用功呀,用功呀,时候不再给我留了。
回头看看自己,无语。
在法国巴黎,有一座名叫《他们缔造了二十世纪》的墙。这是一幅面积达880平方米的巨型壁画,上面绘有20世纪世界上已故的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其中有两个中国人:毛泽东、周恩来。周恩来身穿西服,神采飞扬,炯炯有神的双眼凝望着世界的东方,显现出他对于祖国发展的无限期待。
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恩来
1912年,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的周恩来
1914年,同南开学校老师伉乃如(前排左二)和同学合影
远渡重洋寻求革命真理的青年恩来
1917年,赴日留学,与留日同学合影
1920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候
长征时期的美髯公
1924年,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的彩色图片
1935年,长征到达陕北
抗战内战时期睿智果敢与敌人周旋的周恩来
1937年,抗战初期的周恩来
1946年,抗议国民党破坏和平谈判,从南京到上海
建国后内政外交一肩挑任劳任怨的周总理
1952年,北京先农坛体育场
1955年,万隆会议,意气风发
走下神坛的周总理
1973年,文革中的周总理
1976年,有的人虽死去,却一直活在我们心中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周总理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周恩来赞(诗四首)
毓秀钟灵怀大志,顶天立地在苍穹。腾飞世界少年愿,独立人寰卅载功。必胜必成崇劲节,不卑不亢仰高风。五洲四海歌英杰,万代千秋颂周公!
黄埔军兴亲讨逆,南昌举义贯长虹。西京释蒋锋芒露,延水鏖兵气势雄。辅弼中枢筹虎帐,驱除霸主壮东风。鞠躬尽瘁为民众,矢志不移求大同!
刚柔兼备世推崇,文采风流一代宗。电火行空腾烈焰,水银泻地任从容。抗衡权霸谋韬略,合纵环球树伟功。雪压霜摧磐石立,丰碑不朽赞青松!
当年面壁图破壁,到老犹谈改造功。一德一心为社稷,无私无畏斗魔凶。遗言沥胆昭当世,忠骨成灰舞太空。共产前程当计日,九泉还唱大江东!周总理的半边天
有一个令所有中国人羡慕又大惑不解的婚姻之谜,常引人深思。这就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恩爱婚姻。
周恩来英俊潇洒,位高权重,是每个女人心中爱慕而想入非非的白马王子;
而邓颖超既算不得女中豪杰,更谈不上绝世美女,且在结婚后就子宫患疾、终身不育,埋下了因无后代而可能分手的隐患,曾有一些中央领导改弦易辙,重新结合。
但他俩始终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夫妻恩爱,如山高水长,光照人间,永远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何故?
以前人们都从总理的角度来解释,殊不知邓大姐有着她独特的魅力!
先读几封邓大姐的信,就会略知奥妙。来:
你走了三天,日夜想你!
这回你到重庆不比往回,不是惜别深深,而是思恋殷殷!这回我们是在愈益热爱中分别的,何况在我还有歉意缭绕心头呢!我真想你得太!
你走了,好像把闹热亦带走了!昨晚的舞厅冷清而大减其色呢。钟声未响九点就散场了。问:“怎么散得这样早?”“女的少极啦!”。我心想,走了一个跳舞男星,就这样减色了么?——笑。
你走了,大姊、小崔、小浦、云臻、彭总诸人频来慰我,感谢他们,却不能减释我对你的思恋!望你早日飞回!非常非常地想念你!
深深地吻你!
轻轻地吻你!
你的超
1944.11.12 延安
署名的“鸾”即周恩来,“凤”为邓颖超。鸾:
抵杭已一周,前数日阴雨绵绵,春寒袭人,不亚北国之寒;但其温度与江南景色,却与北地有别。前日放晴,春风和煦,已带来温暖,令人心情精神为之爽振。我们曾冒细雨拜岳庙,登孤山,山顶眺望,全湖在望,殊为大观。湖滨山岭,梅花盛开,红白相映,清香时来,美景良辰,易念远人。特寄上孤山之梅、竹、茶花、红叶各一,聊以寄意,供你遥领西湖春色也。
钱江铁桥亦一大建筑,我们于放晴之晨,前往游览。桥分三层,下行舟,中行火车,上行人。桥旁有六和塔。沿桥而行,左右观览,钱江风景,至为壮丽。留此期间,当分别游览胜地。待北返,相见时,再细诉罢。你赴天津之行如何旧地重游,回味犹甘良友欢晤,乐也何如寄你浙地特产香榧一盒,望分饷友朋和女儿辈。我远在西子湖边,你应自知珍重。就寝时间之公约,实行得如何念念。纸短情长,就此打住。
哈哈,邓大姐还有许多宝典,一看方悟。
1919年9月16日,邓颖超参与创建的天津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成立。这是觉悟社部分社员合影。前排右三为邓颖超,后排右一为周恩来。
1925年8月8日,邓颖超刚从天津匆匆赶到广州,和周恩来在广州拍了《结婚照》。他们没有仪式、没有满座的高朋,有的只是久别重逢后的欣喜和温馨美好的新婚之夜……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就走了
【宝典之一】常拍合影:这不失为一种非常浪漫又巧妙的婚姻调和剂。即使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也积极争取,让和和美美的瞬间永驻生活,这么多合影照片就是明证。而只拍一个人的照片,拍得再多再漂亮也白搭。
1939年末,在周恩来在莫斯科治病,邓大姐前去探望时的合影
1939年在莫斯科,两人的另一张幸福合影
【宝典之二】重视结婚纪念日:只要有机会从不放过,从而始终保持了温馨浪漫的回忆。
1940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15周年“水晶婚”纪念,在重庆合影
1940年9月,在被日机炸毁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楼前留影
1949年和他们的养女,烈士遗孤孙维世在西柏坡
1950年8月8日,结婚25周年银婚纪念
【宝典之四】重大纪念,决不马虎。只要有条件,结婚纪念活动就要办得象象样样、热热闹闹、美美满满、甜甜蜜蜜,这才象恩爱夫妻。其他吃的、用的简单点、马虎点不要紧,这事不可马虎!特别重要的结婚纪念日,一定要办得隆重象样。
1955年在故宫后景山公园合影
1957年仍在中南海西花厅合影,正值海棠花开时,邓大姐从小就喜欢海棠花
1963年夏在长城
【宝典之五】借助孩子,增添爱意。孩子是爱情的催化剂,看到天真的孩子,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会产生一种温馨的想象,忘却一切烦恼。
和郭沫若一家在一起,郭当时有5个孩子
在中南海,只要一看到孩子,不管是邻居的还是工勤人员的,就会走上去拉着孩子的的手,亲热地说几句哄孩子的话,一起走上一段路
【宝典之六】亲密称谓
周邓这对恩爱夫妻,从青春韶光到生命晚霞始终抒写着优美的爱情长诗。特别是两人在称谓上,一直与年轻时一样亲昵可人,爱意缠绵。
【宝典之七】八互经典
邓大姐在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了夫妻生活的“八互”经典原则:
1.互爱。作为是夫妻,互爱是基础。
2.互敬。相敬如宾,新婚时易做到,但越到后来越容易看对方的缺点。当众人面,尤其要敬重对方。
3.互勉。工作、学习、生活中互相勉励,共同前进。
4.互慰。遇到不痛快事,双方要互相安慰,万不可埋怨、伤感情。
5.互让。生活中难免有矛盾和争执。这时,要懂得让步。
6.互谅。要相互谅解。对方若有错处,应宽容大度予以原谅。
7.互助。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互相支持帮助,彼此关心。
8.互学。多看对方优点,彼此互补短长,感情也会愈加巩固。
这是邓大姐概括她与总理夫妻生活的可贵经验,是模范夫妻美满生活的巧妙总结,也是他们和谐生活的精彩写照。邓大姐体会:“互敬”最重要,“互让”最难做。
【宝典之八】借机忆情
1954年11月,周恩来去广州,路过他与邓颖超生活过的旧址,就写信给邓颖超,引起了邓颖超的共鸣,马上回信:“恩来——我亲爱的伴:羊城,是多么值得纪念和引起回忆的地方!它是我们曾共同奋斗过的地方!又是你我爱情开始的地方。30年前,你我是天南地北害相思;30年后,我你又是地北天南互思念。”邓大姐就是这样巧妙地借题发挥,借物忆情,以抒爱意。【宝典之九】关爱倍至
总理常因工作远走他乡,邓大姐则常以爱意殷切的书信让总理为之动容,“两地书”流露出深深的惜别、拳拳的眷恋、殷殷的关爱。“来:你走了,似乎把我的心情和精神亦带走了!”“窑洞地炕已做好……窑内暖融融的,愿你能快回来享受一些温暖啊!”。“觉要多睡,酒要少喝,澡要常洗,这是我最关心惦记的,回来要检查哩!”。关心之深,抚爱之厚,温存之切,令人叹为观止。【宝典之十】以花寄情
花,也是他俩共同的喜爱。以花寄情,是他们生活的常规节目。在他们鸿雁传书的手稿中,留下好多“花”的佳话。在延安时周恩来因病住院,护士小姐送来野花数朵,藤萝两枝,相映成趣,平添温馨。他将此写进日记并告诉了邓大姐“此项病室点滴,乌可不记?又乌不告太太?”(42.7.6)。可见花在两人心目中的位置。
记得小时候学过几篇关于周总理的文章,印象比较深的有《温暖》、《难忘的泼水节》、《周总理的睡衣》和《十里长街送总理》。
温暖
天快亮了,敬爱的周总理走出人民大会堂。他为国家为人民又工作了整整一夜。
周总理刚要上车,看见远处有一位清洁工人正在清扫街道。他走过去,紧紧握住工人的手,亲切地说:“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清洁工人望着敬爱的周总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一阵秋风吹过,从树上落下几片黄叶。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的温暖。
难忘的泼水节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们笑着,跳着,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周总理的睡衣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包。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周总理十九岁赴日本留学行前,曾题“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并赋诗言救国之大志: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提起周恩来这个光辉的名字,亿万人民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人格风范更是中外称颂。周恩来是彻底的“无产者”,没有留下儿女,也没有留下遗骨,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应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
四十年代在延安,周恩来就因坚韧耐劳被党内同志称为“革命队伍里的一头骆驼”。他自己却说:“不,我只是一只小毛驴。”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做古时的周公旦。史称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意思是吃一顿饭和洗一次澡时都要中断几次接待来访者。毛泽东在1949年月12月致信柳亚子时讲到周总理,也引此典故说:“周公确有吐握之劳。”到了“文革”期间,周恩来一般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留法时结识的革命“老大哥”胡志明于1968年到北京时,向周恩来提出的一个要求便是,希望他能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两小时。回答却是———“我做不到。” 其实周恩来何尝不需要休息,他曾说过:“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面对纷繁的国事和别人无法代劳的难事,他又事必躬亲。1974年上半年,他的癌症已开始扩散,但是据办公记录统计,仍有半数以上的日子工作在18小时以上。
十里长街送总理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当时有这样一个条幅也在送总理: 人民的总理人民爱
人民的总理爱人民
总理和人民同甘苦
人民和总理心连心
敬爱的周总理,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敬爱的周总理,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