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与子》读后感
《父与子》读后感: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彩色纪念版的漫画书《父与子》。书的作者是德国漫画家卜劳恩。书中讲的是父亲和儿子的故事。
有一次,一个人把儿子堆的雪人推到了,儿子很伤心。爸爸穿上一件精心制作的雪人服装假扮雪人。那个人再次来推雪人,结果被雪人踹了一脚。爸爸的这一脚,不仅让那个人吃了一次大亏,还让我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感受到了爸爸对儿子的爱。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爸爸把儿子的身高在小树上做了记号。一年后,爸爸又带着儿子去测量,结果,儿子反而碰不到一年前做的记号了。哈哈,他们怎么就不考虑小树比儿子长得快?
还有一次,一个人手上拿酒瓶追着父亲和儿子,父亲和儿子吓得一不小心摔了一跤,那个人追上来说:新年好!
还有一次
这本书讲的都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让我们看到了感天动地的父子情。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他每次回家的时候,就会给我讲好多故事,有时还会用唱歌的方式给我讲,总逗得我哈哈大笑。
父子情,父女情,都是这样美妙。
第二篇:《父与子》读后感
《父与子》读后感
漫画大师矣.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这本深受大家喜爱的连环画用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无言地流露出纯真的感情.在卜劳恩的漫画集《父与子》中,有一位童心未泯的父亲。这位父亲长着一大把胡子,光秃秃的脑袋瓜儿下面长着一个与头完全不相称的肥大的身子。一双圆圆的眼睛里,长着两只比芝麻还要小的眼珠。我一看这位长相滑稽的父亲,就会想起著名的滑稽演员“憨豆”先生。
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聪明淘气的小男孩,他时常会“捉弄”老爸,但同时他又会使用他的小聪明替爸爸解决问题。他虽然有一点小聪明,却总是想找机会不学习。他和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着纯真的遐想,有着无限的幻想。唯独不同的是:他有的是快乐的童年和巨大的空间。
在这本书中,给我留下印象很深的是一篇名为《引人入深的书》的漫画:该吃晚饭了,父亲、母亲都坐在了饭桌前,可儿子哪儿去了?于是,母亲便命令父亲去找儿子。父亲挺着大腹便便的肚子,去找儿子。父亲打开了儿子的房门,发现儿子正趴在地上看一本书。儿子一看到父亲便应着他的要求走出了房间。咦?餐厅怎么又缺了个人?数一数吧:妈妈,儿子,还少了谁呢?当然是正在书的前面趴着的父亲啦。
这时候的父亲象一个老顽童,把思想摆在了书里,边看还边在地板上飞快地挥几下脚,肥肠满肚的肚子把屁股压得撅得老高。
幽默搞笑的一个个故事,让我废寝忘食,书中的父与子其实就是卜劳恩与他的儿子,而书里描绘的故事也就是卜劳恩父子之间的故事.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作者用画笔画出了一个个父亲与儿子的幽默
小故事,让读者感受到纯真的父子之情。读了《父与子》这本书我觉得其实,父与子原本就是一个人,儿子是父亲的裂变,儿子是做父亲没有做完的事情的委托人。儿子会为有一个成功的父亲而自豪,父亲会为有一个成功的儿子而骄傲!
第三篇:《父与子》读后感
《父与子》讲述了一个贫苦家庭父亲与儿子的争执不休。文中的父亲就如一根铁索,牢牢套在儿子的脖子上,不容丝毫的喘气,即使是再多的自己的部队,他也不允许从儿子嘴里蹦出半句对他不好的话;但他又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为愁苦的日子白了头,却自己从不倾诉,他将全部的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受尽了社会上的白眼,吃了别人上下八辈子吃过的苦……
这不由让我想起我的父亲。
兴许这篇文章讲述的就是我和父亲。我总是与父亲争执,但最终落泪的总是我,他总是以家长的身份来压制我,尽管是他的部队。他的自以为是有时令我很反感,随便地说上一句,换回的就是一顿臭骂,甚至和我动手。我在家开始变得少言寡语,有时看到父母就避而绕之,尽量地在他们面前少说一句话,少做一个动作,以免惹来麻烦。甚至我有时看到父亲便心头一颤,不知所措。因此,我常常在父亲的背后恶狠狠地顶上一眼,以消心头之气。
不,父亲以前不是这样的,他是关爱我的,可爱的,幽默的,眨眼间,全不见了,我是生活在梦幻还是现实,连我自己也不清楚。仔细一想,似乎源头应该在两年前,父亲有了第二个女儿,也就是我的妹妹。于是,我将所有的仇恨都怪哉幼小无知的妹妹头上,但妹妹又是那样的天真烂漫和可爱,视仇恨靠近她时又消失了,一干二净,对妹妹,更多是宠爱。
但是父亲对妹妹表面看来关爱倍加,但也不是非常仔细:妹妹出生四个月便被他剪指甲剪了一块皮。他一个人独自下楼,随后便是妹妹从楼上滚下来。此类事太多了,但父亲似乎不以为然,认为小孩摔摔没事,便笑笑而过。我真想破口大骂,但能怎样。在多也无济于事。
今天,父亲没回来,已经8点了,他已开车出近5个小时了,就我和妹妹在家,我心中泛起莫名的不安。文章《父与子》的结局就以泛起出车祸而死,儿子大声呼唤,破口大骂也不能是父亲在站起来指着他的鼻子来批评他了……儿子连着几天陷入恐慌,失去父亲怎么办,以后怎么办……儿子心在不安也只能默默承受。父亲死了,儿子的梦也没有了。这是在一个箱子中,儿子了解了父亲,理解了父亲,又一次嚎啕大哭。我突然想父亲会不会,哦!不可能。我焦急地等待着,看着娱乐节目,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我那时似乎已经失去了父亲。怎么办,万一失去父亲怎么办,随着又是一阵胡思乱想。猛然间,我想起了父亲的一句话,一句反反复复的话:“你是高中生,是一位即将步入社会的人,你以为像你这样以后就能立足于社会,社会很复杂,我不会再惯着你,你要学会被批评,被打击,被痛骂,然后再站起来。”我开始敲脑袋,正如文中的儿子那样后悔,为什么不多理解一下父亲,他的心血全部浇灌在我们身上,我们却一次又一次地击碎他们的心。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家长的弱点,便是孩子,当被孩子反驳时,便会缺少思考地怪罪孩子,因为他们怕孩子看不见他们的辛酸。枉读多年圣贤书,我从来没有看到父亲的好处,心中总是刻着父亲的错误,总盼着有一天能飞出去,我错了。错误是片面的,看背后:父亲总是抱着妈妈,生怕在出现意外,桌上有补锌的,补钙的;楼梯上钉上了门,记住关门封锁楼梯。冬天要来了,父亲一个人驱车为全家人买衣服。每次知道自己太过分,便买我最爱吃的菜亲自下厨……这些呢?为什么,我从未注意。
第四篇:“父与子”读后感
又读了“父与子”这本书,我觉得父亲是个称职的父亲,儿子是个调皮的儿子,“父与子”读后感。比如“哄儿入睡”这篇故事:儿子睡不着,一会儿药父亲拉着他的脚,自己爬;一会让父亲把脚伸上来,自己坐在上面,读后感《“父与子”读后感》。父亲被搞得没时间做自己的事,但还是答应了。最后儿子要父亲和他一起睡,父亲也答应了。
我喜欢这样的好父亲!
第五篇:《父与子》读后感
《父与子》读后感
三年级四班马得草
《父与子》漫画的作者是德国著名的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他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他的故事内容多取材于家庭生活,父亲和儿子的善良欢乐的本性,都被体现出来。
这本漫话书很精彩,我每天都要抱着它,看上一会,让我忍不住哈哈大笑。下面我就介绍两篇精彩的片段。
《鱼儿的来信》有一天,爸爸带着儿子去钓鱼,可是儿子不想让爸爸钓到小鱼,他希望小鱼能在水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于是它想了一个办法,他待替小鱼写了一封信,写完以后,它悄悄地跳进水里,把信挂到爸爸的鱼钩上,然后又悄悄地爬上岸。爸爸忽然觉得鱼儿上钩了,就把鱼钩提了上来,爸爸一看,怎么是一封信啊?上面写着:我们今天不想来——致礼:鱼儿。爸爸看见儿子浑身湿了,就知道是儿子搞的鬼,但没有揭穿他,爸爸说:“鱼儿今天不想来了,咱们就先回家吧!”儿子就在旁边偷笑,看看,爸爸和儿子是多么善良啊!
《得按顺序来》有一天,儿子正在家中玩耍,忽然把一瓶墨水撒在了地上,爸爸看到以后非常生气,于是就开始追他,把儿子追到手就把儿子放到大腿上,就想打屁股,忽然听见“哧啦”一声,裤子开线了,露出了小屁股,爸爸连忙把儿子放下,等一会再收拾你,先把裤子缝上再说,于是爸爸又去找来针线,让儿子撅起屁股,爸爸就开始缝了起来。不一会儿就缝好了,爸爸得意地说:“咱们继续吧!”于是又抓起儿子打了一顿。你说搞不搞笑。
这本书不但我爱看,爸爸、妈妈也特别喜欢看,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作品,我也要推荐给我的好朋友看,把好的东西一起分享,它不但让我们开怀大笑,也给我们了深深的启示。漫画不光是搞笑,也是一种启示,让我们读完以后回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