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朗诵《兰大人,坚守奋斗向未来》
诗歌朗诵《兰大人,坚守奋斗向未来》
穿梭的时间已寄来兰大一百一十年校庆的周年节点,恢宏的空间将递出兰大一百一十年庆典的真挚请柬; 清爽的秋风已送来兰大一百一十年纪念的庄严安排,浓郁的花香将溢出兰大一百一十年祝福的深情礼赞。
这是兰大人顽强坚守的一百一十年,重点高等学府耸立在西北高原和黄河之畔。这是兰大人笃志奋斗的一百一十年,众多骄人业绩载入了祖国科教事业的长卷。这是兰大人塑造丰碑的一百一十年,无数优秀人才聚力于科学研究和育人大业。这是兰大人传承接力的一百一十年,双一流建设的重任正由这一代人奋力承担。
参与校庆年活动,你肯定会感觉:
我们压力陡增,因为兰大正面临崭新的机遇和挑战,因为总结才能找出发展的瓶颈所在。
我们沉毅凝重,因为双一流建设宏伟目标任重道远,因为学校创新发展的突破时不我待。
穿越峥嵘百余年,顽强坚守到今天,兰州大学啊,在历史积淀和艰难的选择中:
你从萃英门前的致公堂走来,你在盘旋路侧的钟林园扎寨; 你自毓秀湖边的积石堂出发,你向榆中校区的萃英山拓展。
激越难忘百余年,坚守奋斗到今天,兰州大学啊,在岁月变迁和坚韧的跋涉中:
你把文章写在整个华夏大地,你在西部驻守神圣科学家园; 你的优秀人才遍布世界各地,你为祖国科技进步奋力登攀。
在百多年的开拓中,我们感受到自强不息是兰大之力,在百多年的探寻中,我们体会到独树一帜是兰大之睿,在百多年的征程中,我们认识到质朴踏实是兰大之美。
在百多年的实践中,我们还深刻地领悟出:
——坚守奋斗是兰大之魂。
什么是坚守?它是:
一种敬业的品格,一种执着的忍耐; 一种不弃的信念,一种事业的酷爱; 一种真理的维护,一种责任的担待; 一种顽强的探究,一种虔诚的期盼。
什么是奋斗?它是:
一种持续的追求,一种拼搏的境界; 一种逆境的抗争,一种命运的扭转; 一种勇敢的探索,一种求胜的韬略;
一种不懈的努力,一种前行的状态。
坚守奋斗并不超然,它是:
西部振兴的坚定志向,西北热土的真挚情感,艰苦环境的坦然对待; 科学研究的志存高远,人才培育的使命担当,社会服务的责无旁贷。基础学科的扎实推进,新兴领域的创新追逐,特色学科的优势遴选; 国内领先的博大胸怀,事业辐射的开放心态,世界一流的奋斗气概。
坚守奋斗并不抽象,它是:
讲台前的顽强伫立,教学中的严谨推理,答疑时的耐心细致,师生间的观点碰接; 报告厅的科技前沿,实验室的苦熬期待,学术界的国际交流,东西部的考察借鉴。书桌前的埋头苦钻,调研中的求真心态,图书馆的屏息思索,家属院的灯光不眠; 教学楼的秩序井然,研讨会的观点争辩,校区间的人流穿梭,校车上的真挚交谈。
岁月如诗,日落日出,星移斗转。
你是否发现? 一代代可敬的老师们: 不羡慕经济大潮的利益诱惑,不羡慕发达地区的优越条件; 以献身祖国西部建设为荣耀,无怨无悔在兰大展现一生奋斗庄严。
岁月如歌,花落花开,冬去春来。
你是否看到? 一届届可爱的学子们: 不嫌弃西北地理环境的偏远,不嫌弃区域发展差距的局限;
以筑牢扎实知识基础为目标,心甘情愿在兰大付出数载青春岁月。
我们明白:
运动时空靠一个个节点推断,漫漫人生由一个个生日积攒。跨入兰大一百一十年的门槛,校庆年对于兰大人意义非凡。
因为:
这是一个感恩年,我们将着力追忆前辈的贡献,这是一个总结年,我们将尽力梳理过去的一切; 这是一个探索年,我们将协力寻找新的增长点,这是一个鼓劲年,我们将聚力勇攀事业新台阶。
呼吸高原的空气,沐浴炽热的阳光,傲挺沙尘的洗礼,忠诚科教的事业,徜徉知识的瀚海,探寻未知的世界。攀登科学的峰巅,培育卓越的人才,播撒真理的光焰,不负祖国的重托,根植西部的沃野,继承前辈的基业。集中员工的智慧,关注师生的命运,凝聚发展的意愿,迈开坚实的步伐,擘画开放的蓝图,奔向世界的舞台。
兰大路,戮力开拓互砥励,兰大业,接力相传同豪迈; 兰大魂,淬火成钢共熔铸,兰大人,坚守奋斗向未来!
第二篇:奋斗向未来节目心得体会
奋斗向未来节目心得体会
五月的鲜花即将开满校园,和着春潮,伴着夏韵,在花海灿烂夺目的季节里,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0周年的美好时刻,这一百年的风雨路程,意义非凡。说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处于新时代的我们,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应该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和政治思想觉悟,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尽自己所能为大家服务,自觉并严格遵守团规、维护团的利益虚心向他人学习,热心帮助他人进步。
时间匆匆,迎来建团100周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拓宽视野,有一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再读万卷书。我们在做到读书的同时,也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积累经验使自己的见识更广,阅历更加丰富。
一个人没有追求与理想,便会碌碌无为,青春期的我们,更需要学会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在有限的青春时间里,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前进的路上,不断迎难而上,创造属于自己灿烂人生。建团100周年,身为一名共青团员,要有勇于创新的思想,不断钻研工程项目难题,学习新技术、新技能,要有滴水穿石、磨杵成针的毅力,永不满足、攀登不止的追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这100年的历史证明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一个出色显著的组织,是一个先进的团体,能成为团支部的人都是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新青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作为一名21世纪的团员,不仅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更要在各方面都时刻起一个带头作用,既然我们是团队的一分子,我们就要勇于维护我们的团的利益,争取在新的世纪,让我们的团在各方面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生存力,这不仅是我们其中一个团员的神圣职责,更是我们所有团员的历史使命。
作为一名中国人,生逢其时,也应重任在肩。不论是在中国的舞台,还是在世界的舞台,我们要努力做好中国青年的新标签,新风范,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第三篇:《致奋斗》诗歌朗诵
致 奋 斗 四一班:
(女)在每个醒来的清晨,曙光将世界点亮,我们开启了,梦想的征途,走向那挑战的远方。(男)纵使风雨雷电,坚定不移的是我们的目光,纵使骇浪惊涛,永不言弃的是我们共同的信仰。(女)在这场捍卫梦想的战役中,我们只有唯一的誓言,(合)无所畏,有所为。
(男)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女)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男)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女)我们学着承受痛苦,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把眼泪都贮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淌,那一天,哪怕流它个大海汪洋。(男)我们学着对待误解,学着把生活的苦酒当成饮料一样慢慢品尝,(女)我们不停的走着,不停的走着,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男)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屈和艰辛,我们总是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醒来在每一个清晨。
(女)也许青春之路很漫长,前进的道路上会充满坎坷与悲怆,(男)但我们能以理想为经,以行动为纬,朝着远方的目标不懈地跋涉。在时光的隧道里,用犀利的 目光将天空钻出蔚蓝。
(女)让激动的心似利箭般射穿无尽的苍穹,射向深远浩渺的宇宙,坚守到生命最后的时刻。(男)希望的钟声敲响黎明的时空,(女)相信每个早晨的阳光会使天空更加绚烂辉煌。(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奏响奋斗的乐章。(合)我们坚信,目标在前,使命在肩,世界将为我们欢欣歌唱!
第四篇:初心坚守奋斗
初心、坚守、奋斗
——2018广州二模作文简析及下水作文
开平市第一中学
袁其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片曾经丰饶的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许多动物陆续离开了这里。
小鸟对蚯蚓说:“我也要走了,你不走吗?”蚯蚓说:“我还是想留在这里。”小鸟拍拍翅膀,依依不舍地飞走了。蚯蚓看了看小鸟的背影,继续埋头松土。
甲虫从远方赶来了,和蚯蚓一起忙碌起来。
几年以后,小鸟回来了,带着一群伙伴,它们嘴里衔着各种各样的种子,小鸟惊讶地发现,这片土地已经变得松软,还长出了小草,蚯蚓说:“你离开的这段时间,甲虫和我一起翻土堆肥,这里渐渐变好了。”
小鸟和伙伴们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上,在地上开满了鲜花,蝴蝶和蜜蜂也来了。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试题解读】
关于材料
1.对材料的分析
材料是一则寓言。寓言的主人公包括小鸟、蚯蚓、甲虫,它们对待大地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但是目标都是一致的,让大地变得更加适宜生活。对寓意的理解是多元的,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该是可以的。
小鸟:
许多动物陆续离开,对小鸟说“我也要走了” 依依不舍地飞走了。
几年后,带着伙伴,衔着种子回来了,撒播种子 蚯蚓:
许多动物陆续离开,小鸟问它“你不走吗?”回答说“我还想留在这里” 小鸟飞走了,蚯蚓看了看小鸟的背影,继续埋头松土。甲虫:
从远方赶来,和蚯蚓一起忙碌。大地:
曾经丰饶-逐渐贫瘠-(在蚯蚓和甲虫翻土堆肥下)渐渐变好-开满了鲜花 2.寓言材料的寓意
从这些细节的分析来看,小鸟、蚯蚓、甲虫都对大地充满了感情,它们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哺育大地,回馈大地。
寓意的理解对这道作文题的审题是最关键的。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一下寓意:个体通过自己合适的方式方法回馈母体,共同发展。概括了这个寓意,我们可以结合现实来思考,比如对家乡,我们有些人在家乡坚守,为改变家乡的面貌;有些人远离家乡发展,给家乡带来资金,带来项目,发展家乡;有些外来者,跟本地人融合在一起,为当地的发展也作出贡献。假如有考生把材料理解为“环保”的主题,我觉得只要符合“个体通过自己合适的方式方法回馈母体,共同发展”这个大范围的寓意的理解,也是合适的,把“母体”直接理解为大地可以,理解为家乡,理解为家园,理解为环保,都是可以的。
2、关于立意
立意可以多个角度来考虑。1.从整体上来立意。
其实就是根据寓意,结合现实来提出自己一个观点就可以了。比如:个体通过自己合适的方式方法回馈母体,共同发展。比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家一起生活,要一起努力协作,建设好大家共同家园。等等。
2.从某个角度来立意。
从小鸟这个角度来立意,比如,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服务。从蚯蚓的角度来立意,比如,坚守+努力,定会改变。
从甲虫的角度来立意,比如,来了,就要融合,就要发展。从大地的角度来立意,比如,包容万物,定会迎来改变。
立意的角度是多个的,原则就是要在理解寓言寓意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提出自己符合寓意范围的观点。
3、作文素材
施一公:海归“大牛”有多牛
2017年2月20日,科技部发布2016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实验室的成果赫然在列。
中科院院士、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首位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的中国科学家……50岁的施一公有很多故事。
学术研究的第一个重要十年,施一公是在普林斯顿度过的。那是他攀登事业高峰的历程,也是他从一名博士后到世界结构生物学领域顶尖科学家的“黄金十年”。名校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最年轻的正教授,拥有全校最大的实验室……这些“重量级”的待遇勾勒出一个学术“大牛”,一个生活优渥、前途大好的科学家形象。施一公离开美国时,每年的研究经费是200万美元。
人在海外,但在施一公心里,祖国的分量很重。“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施一公说,他回国的念头在读博士期间就有了。在外多久,对家的思念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就积蓄多久。2006年,清华大学邀请施一公回国任职,施一公经过一晚上的思考就答应了。2007年,他正式调入清华大学,被聘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
作为国家首批“千人计划”的一员,施一公身负重任。回国至今,已经累计以清华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顶级论文近60篇。就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后,施一公依然带领他的实验室团队隔天下午4点在操场跑步,每次5到6公里。
“你问我最初回国最想做什么,我想教书育人。”十年过去了,这句他当年说过的话言犹在耳。他的身影经常会出现在实验室和教学楼,坚持日常教学工作,包括给本科生上基础课。施一公的学生闫创业从2008年就加入团队,对老师行事风格深有体会,“他做研究不怕困难,敢于争先。”施一公“走路快、说话快,做事雷厉风行”“对数字有着超乎常人的记忆力”。对学生来说,他却是“从不发脾气的老师”。“他能够看到我们实验中的不足和被忽略的细节。”他的学生万蕊雪说。
2016年12月,施一公领衔成立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大会上他说出了自己的愿景:这里,将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一批科学家,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从事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教育体制机制,为中国的高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引擎和支撑,为世界文明做出无愧于中华民族的贡献。
“耶鲁哥”秦玥飞
“感动中国”2016人物颁奖典礼8日晚在央视播出,被乡亲们誉为“耶鲁哥”的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秦玥飞,与“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英雄王锋等一起走上了领奖台。秦玥飞是耶鲁大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专业的高材生,让人们感动的是他的选择。大学毕业时,秦玥飞没有去跨国企业做白领,而是选择回祖国农村服务。他当时的想法是,“我必须得了解我自己国家的普通老百姓,了解他们生活当中有什么样的酸甜苦辣,我要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去改变,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2011年,秦玥飞来到湖南衡山脚下的贺家山村担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3年时间,他为村里募到了80多万元建设资金,而上万元的路费则是从自己的工资里挤出来的。他从村里的陌生人变成了乡亲们的贴心人。2014年,首个服务期满的秦玥飞,再次做出非常选择:放弃提拔机会,转至更加偏远的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此时的秦玥飞对乡村发展有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必须用“造血”方式建设乡村。他挨家挨户走访200多户村民,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通过创业为当地培植可持续发展动力。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2016年,近30名来自清华、北大、耶鲁、加州等国内外名校的“乡村创客”,服务于15个国家级贫困村,开展产业扶贫,致力创业创新,得到当地政府与村民的好评。做着这项高大上的事业,而秦玥飞自身却借住在北京同学10平米的小房间中。
在颁奖现场,主持人敬一丹追问秦玥飞:“从村官到黑土麦田,为何你的目光都是聚焦在乡村呢?”身着深色夹克衫的秦玥飞,给出的答案与他的穿着一样平实:“乡村幅员辽阔,有众多的人口,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存在改进的空间,是年轻人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地方,需要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前赴后继地去那儿建设。”
对秦玥飞,人们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敬佩和欣赏。“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余秋雨写给秦玥飞的评语是:一份份学历,很像一步步离开土地的台阶。但是,这位高材生把这些台阶反转成一次隆重的返回。
主持人白岩松宣读了颁奖词:“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当秦玥飞在台上举起奖杯和鲜花时,他背后的华表上现出5个碑体大字:“君子通大道”,这是对秦玥飞这个年轻的大学生村官独特人生选择的一种具有历史视野的评价。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水作文】
有一种卓越叫坚守初心
袁其顺
诗人席慕蓉说,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这里的“内里”即为“初心”。
当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变得贫瘠,小鸟等动物选择依依不舍的离开,而蚯蚓却选择坚守,继续给土地松土,甲虫也前来与蚯蚓一起,许多年以后,土地开始变得肥沃,小鸟也衔中归来,大地鲜花绚烂。
读罢材料,不由心底慰然。大地之所以鲜花绚烂,不仅有动物们的贡献,有小鸟带来的种子,更是蚯蚓、甲虫们的坚持不懈的多年努力“松土”耕耘。所以,我们既感动于小鸟们初心不变地回报大地,更感佩与“蚯蚓们”的坚守精神;如果没有蚯蚓们的不离不弃的对这片土地的热忱热爱,忠于职守地坚守这片贫瘠的土地,并多年如一日地奋斗;即使小鸟们再怎么眷恋这片热土,看到的只是一片荒凉,即使搬来了金种子又能如何?
因此,在我看来,“蚯蚓们”的初心不变的坚持和奋斗,才是最值得敬佩的,有道是:有一种卓越叫坚守初心。
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心,是内心深处播下的一粒种子,渐渐萌出新芽,绽出蓓蕾。只有始终如一地用心坚守,生命的枝头最终才会花团锦簇,硕果累累。大地贫瘠之时,“蚯蚓们”始终不离不弃;其他动物飞离之际,“蚯蚓们”丝毫不为所动。因为在他们的内心里,对这块土地热恋,对改变这片土地的热忱,从来不曾动摇。初心不忘,守得云开见明月。是屈原吟出“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忠诚爱国之心,是文天祥写下的“我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壮志,是周敦颐自吟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雅之言,他们都像“蚯蚓们”一样,为国家民族和深爱的热土坚守初心,并为之奋斗终生,因为,这种坚守初心是值得的。
星云大师说:“我出家做和尚,是自愿的。人生经历这么多挫折,始终不忘记,最初为什么要出家。生活很辛苦,只要你不忘记最初为什么开始,就心甘情愿。不忘初心,就是力量。”我们感佩“蚯蚓们”的坚守初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土地贫瘠之时,心甘情愿地坚守奋斗,从没有放弃,在许多年里,“蚯蚓们”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却始终把“松土”作为改变当地面貌的任务。曾记否,当国家危困,林则徐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那样的豪壮;当祖国一穷二白的时候,钱学森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回归祖国,并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奋斗终生;当中国的粮食始终不足的时候,袁隆平坚守在田间地头,杂交水稻亩产的不断突破,彻底让中国人不再担心。他们的初心坚守,排除万难,亦如“蚯蚓们”一般,当夜幕降临时,世界看见你,坚强的身影在灯火阑珊处继续耕耘,命运永不会辜负一个努力的人。
小鸟们的回归,说到底只是锦上添花,蚯蚓和甲虫的坚守初心才是大地鲜花灿烂之源。世上有一种执着,叫静守初心,有一种卓越叫坚守初心;不忘初心的人,眸里有温暖盛开,灵魂处有暗香滋生,人生的风雨路,有这样的坚守初心的卓越,我们的世界必然花香烂漫,绿意繁茂,嫣然满眼,粉红的香气会蔓延岁月的枝头。
坚守初心,就是一种卓越人生。
【高分写作详细解析】
有一种卓越叫坚守初心(题目要爽心悦目)
袁其顺
诗人席慕蓉说,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这里的“内里”即为“初心”。(解释标题)
当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变得贫瘠,小鸟等动物选择依依不舍的离开,而蚯蚓却选择坚守,继续给土地松土,甲虫也前来与蚯蚓一起,许多年以后,土地开始变得肥沃,小鸟也衔中归来,大地鲜花绚烂。(概述材料,按照写作重心叙述材料)
读罢材料,不由心底慰然。(材料与自己的写作要有过渡衔接的句子)大地之所以鲜花绚烂,不仅有动物们的贡献,有小鸟带来的种子,更是蚯蚓、甲虫们的坚持不懈的多年努力“松土”耕耘。(探因分析法,根据材料和自己写作重心组织语言)所以,我们既感动于小鸟们初心不变地回报大地,更感佩与“蚯蚓们”的坚守精神;(这种分析才叫做综合材料的含义,也叫做辩证地分析)如果没有蚯蚓们的不离不弃的对这片土地的热忱热爱,忠于职守地坚守这片贫瘠的土地,并多年如一日地奋斗;即使小鸟们再怎么眷恋这片热土,看到的只是一片荒凉,即使搬来了金种子又能如何?(探究根源,指出自己观点的绝对正确)
因此,在我看来,“蚯蚓们”的初心不变的坚持和奋斗,才是最值得敬佩的,有道是:有一种卓越叫坚守初心。(顺势推出自己的观点,要结合材料)
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引用古代名言)初心,是内心深处播下的一粒种子,渐渐萌出新芽,绽出蓓蕾。(艺术地解释)只有始终如一地用心坚守,生命的枝头最终才会花团锦簇,硕果累累。(学会使用艺术表达,比喻论证,形象说理)大地贫瘠之时,“蚯蚓们”始终不离不弃;其他动物飞离之际,“蚯蚓们”丝毫不为所动。因为在他们的内心里,对这块土地热恋,对改变这片土地的热忱,从来不曾动摇。初心不忘,守得云开见明月。(要始终结合材料分析,这就是不脱离材料)是屈原吟出“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忠诚爱国之心,是文天祥写下的“我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壮志,是周敦颐自吟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雅之言,他们都像“蚯蚓们”一样,为国家民族和深爱的热土坚守初心,并为之奋斗终生,因为,这种坚守初心是值得的。
星云大师说:“我出家做和尚,是自愿的。人生经历这么多挫折,始终不忘记,最初为什么要出家。生活很辛苦,只要你不忘记最初为什么开始,就心甘情愿。不忘初心,就是力量。”(引用现代名人名言)我们感佩“蚯蚓们”的坚守初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土地贫瘠之时,心甘情愿地坚守奋斗,从没有放弃,在许多年里,“蚯蚓们”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却始终把“松土”作为改变当地面貌的任务。(贴近材料分析深层的原因,步步深入,代表写作有深度,思维有深度)曾记否,当国家危困,林则徐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那样的豪壮;当祖国一穷二白的时候,钱学森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回归祖国,并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奋斗终生;当中国的粮食始终不足的时候,袁隆平坚守在田间地头,杂交水稻亩产的不断突破,彻底让中国人不再担心。(例证要恰当,不要叙述材料)他们的初心坚守,不离不弃,排除万难,亦如“蚯蚓们”一般,当夜幕降临时,世界看见你,坚强的身影在灯火阑珊处继续耕耘,命运永不会辜负一个努力的人。(分析例证,要学会艺术表达)
小鸟们的回归,说到底只是锦上添花,蚯蚓和甲虫的坚守初心才是大地鲜花灿烂之源。(再次回归材料分析,进一步指出自己写作的正确性)世上有一种执着,叫静守初心,有一种卓越叫坚守初心;不忘初心的人,眸里有温暖盛开,灵魂处有暗香滋生,人生的风雨路,有这样的坚守初心的卓越,我们的世界必然花香烂漫,绿意繁茂,嫣然满眼,粉红的香气会蔓延岁月的枝头。(艺术表达至关重要,这是语言的艺术性)
坚守初心,就是一种卓越人生。(一句话结尾,干净利落)
第五篇:开学第一课《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感悟
开学第一课《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感悟(精选12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某件事或某个人而产生新的想法,这时,就可以把它们都记录在文章里。你知道写感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开学第一课《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感悟(精选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学第一课《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感悟1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省教育厅于2022年3月7日组织开展了2021-2022学第二学期“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全省高校思政课“开学第一课”。
“奋斗有我 一起向未来”受疫情影响,现代服务学院的700余名学生在宿舍内,通过线上学习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教学名师、长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光焱教授通过讲授“中国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使学生深刻认识2022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对于展示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情怀,努力争做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
现代服务学院21级高铁4班高畅说,通过学习让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中国始终秉持合作共赢发展理念,始终包容天下。“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就是我们强大祖国的积极态度,带领祖国人民,团结携手世界各国人民达成共识,摒弃偏见,消除隔阂,为全人类共同家园的美好发展,为全人类的绵延发展团结一致,友好相处,携手发展,一起向未来,一起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开学第一课《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感悟2冬奥会不仅是展现竞技实力和体育精神的舞台,也是彰显文化魅力的舞台。
赛场外,中华文化犹如一张“名片”,成为冬奥舞台上文明互鉴的新窗口。从侧面也展现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祖国的日益强大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让作为学子的我感到自豪。我将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为吉林省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开学第一课《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感悟33月7日下午一点半,我们共同观看了“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全省高校思政课,聆听了中国申办冬奥的艰辛,见证了世界瞩目双奥之城的骄傲。
“从无到有啊!2015年申办成功,奔着当时提出的愿景目标,我们按计划一件事一件事地办,都办成了。走到今天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发出这样的感慨。2022年是全球新冠大流行的第三个年头,中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向世界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力量!这场冬奥会不仅是14亿人口的凝心聚力, 继续前行,更是中国向全世界发出携手共创未来的时代之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欣逢盛世,定当不负盛世!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是值得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我们要肩负起党与人民的重托,跟随时代的召唤,学习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重任在肩,道阻且长,中国青年未来可期!
开学第一课《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感悟4一起向未来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的主题口号。在世界面临共同危机和挑战的时刻,在人类格外需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时刻,在地球村需要弘扬奥运体育精神的时刻,我们应该践行奥林匹克运动宗旨,持续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顺应时代潮流,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起向未来”彰显了奥运会团结世人克服挑战、共创人类未来的力量。体现了团结和集体的力量,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观以及追求世界统一、和平与进步的目标。国际形势风云激荡,新冠疫情阴霾不散。全人类渴望共克时艰、团结向前的心情从未像现在这么强烈。
开学第一课《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感悟52022年2月4日,立春,由北京及张家口市共同作为主办城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正式开幕。
这场国际性比赛全球瞩目,而中国作为举办方,必然是顶着不必言喻的压力。经过六年多的筹办与准备,冬奥终于在祖国的热土上发出了耀眼的光芒。荧光棒模拟的小草生机勃勃,投影下的黄河倾泻而下……中国式的浪漫让全球人叹为观止。
而中国人的创新思维也通过这场国际盛事让全世界震撼,我们拓展提出:共享办奥——提倡“三亿人上冰雪”共同体验冰雪项目的乐趣、开放办奥——利用多种形式向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北京冬奥会的美好图景、廉洁办奥——在保证运动员们的舒适情况下尽可能节约的利用资源。
中国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这让我们为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引以为荣,也让世界再一次地认识到今日中国的不容小觑!
开学第一课《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感悟63月7日下午,我院组织全体师生线上共同收看2021—2022学第二学期“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全省高校思政课“开学第一课”。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省政府思政课程号召,发挥好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在引导青少年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激励学生奋发进取,激发学生们在开学初对校园生活的热情与憧憬,以一堂形式新颖,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思政课为同学们铺开新学期、新篇章!
本次思政课通过北京两届奥运会的对比,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了中国这十四年间取得的长足进步,了解到奥运会对于展示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加强青年学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刻认识,激励学生努力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于青年。本次思政课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光焱主讲,通过讲授“中国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两届北京奥运会之间,世界在变,中国在变,我们也在变。主讲老师立足北京双奥之城的背景,多角度向我们分析了为什么奥运会非彼奥运会,两届奥运会的不同,举办这两届奥运会的不同。再从现象到本质,总结出此中国非彼中国也的结论。而吉林省在此期间也对冬奥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与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时相比,这个国家更富有、更自信、更有底气。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折射出更加坚实的文化自信,诠释着新时代中国的从容姿态。一个更自信、更从容的大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结果,是新时代中国的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进步的结果。
在本次思政课中,公管青年学子深深认识到,要认真学习冬奥精神,心系祖国,脚踏实地,坚定理想,认真学习,全方位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奋斗中回报社会,奉献青春力量。期待下一个14年,我们此刻做出的努力,能结出新的果实。希望下一个14年,也值得我们如此怀念。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
开学第一课《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感悟7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讲话,学校要求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省教育厅现组织开展2021~2022学,第二学期“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全省高校思政课“开学第一课”。
艺术设计学院于3月7日下午组织观看2021-2022学第二学期“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全省高校思政课“开学第一课”,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通过讲授“中国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帮助学生深刻认识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对于展示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努力争做担当民族复兴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这次观看让同学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开学第一课《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感悟82022年3月7日下午13:30,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组织各学院在校大学生、全体辅导员老师通过学校网络平台以不同组织方式进行收看“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全省高校思政课“开学第一课”,金融学院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观看。
本次《开学第一课》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教学名师、长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光焱教授讲解。通过讲授“中国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让学生们深刻认识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对于展示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努力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一代大学生要学习冬奥精神,练就过硬本领。当下社会事物日新月异,面对不同的挑战,青年一代也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要想在事业上有一番成就,必须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练就强技能、练出硬本领。
青年一代大学生要学习冬奥精神,敢于担当作为。青年一代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在面对困难时,特别是工作中困难,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需要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政治品格,随着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但是面对这种挑战和风险的时候,大家要有着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
青年一代大学生要团结奋进,学习冬奥精神。在可以预测的未来大家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非凡事业必待非常之功,团结一心、汇聚亿万人民的强大合力,正是大家闯关夺隘、勇毅前行的最可靠动能。此次活动的开展处于疫情防控阶段,在遵守相关防疫措施的背景下,金融学院全体师生通过线上观看“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全省高校思政课“开学第一课”,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未来,金融学院全体教师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守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初心,努力工作,砥砺前进;金融学院全体学生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掌握过硬本领,努力提升自身修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学第一课《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感悟9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讲话与指示精神,进而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商学院于2022年3月7日下午组织开展2021-2022学第二学期“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全省高校思政课“开学第一课”。
马光焱教授通过讲授“中国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帮助学生深刻认识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对于展示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努力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全体同学认真观看思政课直播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学习2022年北京冬奥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我们一起向未来!
北京拥抱世界,世界瞩目北京。2008年,首次举办奥运会的中国以共同梦想感召世界,2022年,奥林匹克火炬再次在北京燃起,把世界凝聚在了一起。新时代的中国将继续通过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一起向未来,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共同构建更加美好的明天。
“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已做好了准备。”2008年,我们欢聚中国北京,见证体育盛宴;2022年,我们再会双奥之城,共襄冰雪传奇!冬奥赛场上的那一抹红,就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国红!
开学第一课《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感悟10回顾2021,我们隆重庆祝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为我们开辟未来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2022新年伊始,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召开。从2015年7月31日,当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投票决定北京成为2022年冬奥会后,举国欢腾,首都北京成为世界首个举办双奥的城市。感受全国上下齐奋斗,一起向未来的中国力量和自信。
奥运是一次人类体能的绝佳展现。运动员田玉杰选择了冰球运动,他父亲的支持,偷偷练习滑行的技术。他坚信选择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场地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本次冬奥的109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和冰球一样,场地里都是奥运健儿的汗水和泪水。
对于我来说,奥运不管单人作战还是团队作战都是有着协作和努力。武大靖在短道速滑赛场上,碰了碰任子威的手,让他先走,为了国家的荣誉,他甘愿。这种大国情怀,也极致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运动员就是我们好的榜样,一种正面的精神力量,运动员都是冲锋在前,优秀的人都在激励自己。在冬奥会上,许多没有夺得奖牌的运动员,也是值得我们去为他们鼓掌,为他们称赞。他们的不服输,努力,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共同吸收。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也应当多多投入到体育训练当中去,我们未必成为一名专业的运动员,但我们也应当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杨浩同学在疫情防控做了自己的努力,疫情防控精神和冬奥精神有着相似之处,一样代表着责任担当和奉献,也都蕴含着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伟大的精神,用责任去书写担当,用行动去践行忠诚。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我们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峥峥誓言,一起向未来。
开学第一课《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感悟11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首都鸟巢盛大开幕,观看了冬奥会开幕式,我心潮澎湃,震撼不已!
随着屏幕上依次闪现美丽节气图片,最终定格在春分,映入眼帘的是生机勃勃的小草,象征着春暖花开,那些舞动的“小草”其实是一个个的人在舞动。接着小草变成了一朵朵蒲公英,忽然一个小男孩的剪影出现在画面中,他轻轻一吹,蒲公英随风飘散,画面十分唯美!令我最震撼的是一滴湛蓝的水滴缓缓出现,接着是滚滚的黄河水从天而降,布满了整个舞台,然后是黄河水变成了冰立方,随后冰立方不断变换,最后被刻成了五环奥运标志,象征着破除“坚冰”,相互靠近!
冬奥会的开幕式十分精彩,运动员的出场也格外隆重。每个国家都统一着装,挥舞自己国家的国旗,向大家挥手致意!有的国家只有一两位运动员,有的国家有几十位运动员。最后出场的是中国队,随着悠扬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运动健儿身穿中国红,缓缓走来,作为东道主,中国队387名运动员包揽了冬奥会的全部运动项目。此时此刻,我为祖国的强大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传递了奥林匹克精神,也表现中国的繁荣昌盛,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强身健体,勇于拼搏,敢于奋斗的精神!
开学第一课《奋斗有我一起向未来》感悟12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从“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中国的体育强国梦已照进现实,冬奥春节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身为中国青年,我想高声宣告:有一种大美叫中国红,有一种骄傲叫北京冬奥。我骄傲,冬奥的冰雪画卷,展开了气象万千的中国图景。传承、创新,奋斗、贡献,身为中国青年,怎能不激动万分!我骄傲,“一起向未来”有中国的声音和故事。胸襟、格局,魅力、精神,身为中国青年,怎能不自豪万分!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更为世界体育赛事蒙上一层阴影,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阻挡人类追求梦想的努力,人类都没有放弃追求卓越的步伐。
有一种骄傲叫北京冬奥,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北京冬奥,中国和世界“一起向未来”,逐梦!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