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 (精选)
浅谈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
【摘 要】
记叙文写作在初中阶段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技巧,强化教师记叙文写作教学能力成为重中之重,这不仅是为了攻破写作教学难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写作技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关键词】
记叙文 写作 教学 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这其中,写作教学必然成为教学重难点。
众所周知,记叙文写作在初中阶段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技巧,强化教师记叙文写作教学能力成为重中之重,这不仅是为了攻破写作教学难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写作技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面对记叙文,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写,如何攻破这个难关,已经迫在眉睫,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学生学习策略
记叙文写作既是初中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的基本内容,也是其他
文体写作的基础,更是学生考场作文的首选文体和考察学生写作能力的试金石。但就目前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现状来说,学生的文章中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缺乏真情实感、扣题不严密、中心不突出、内容不充实、结构不严谨、语言不生动等等,针对上述问题,学生的学习策略有待进一步完善。
1.善于观察。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最关键在于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作文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应让学生细心观察周围所发生的人、事、物、景,将自己的真实感情真正融入作文中,见到卑微的生命顽强地生存,应感知其奋发向上的精神;见到父母艰辛劳作的场景,应感恩其对自己的无私奉献??联系自身的学习、生活,感知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小情,进而以小见大,写出自己的真感情。
2.注重积累。平时观察得到的点滴启示和感悟,应随时记录摘抄在积累本上,以备随时查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叙文的写作无非是人事的描写,而这描写的技巧需要在平时生活中逐渐积累,人物描写手法,叙述技巧,结构脉络,这些既要自己学着掌握,也可以在学习课文中习得,积累后的知识经过运用,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受益无穷。
3.加强训练。无论是平时的作文写作,还是考试的考场作文训练,都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检测,所以学生应利用好每次训练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从训练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把每一次写作训练都当成是对自己的检测和考验,变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
学为主动地自发学习。
通过这些方面的训练力求提升学生的记叙文的写作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并为写好其他文体打下良好基础。尽管在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找出更完善的策略,使学生的记叙文水平步上新台阶。
二、教师教学策略
记叙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对于这一难题,有的教师会想到干脆用议论文取代记叙文,那么真的能放弃记叙文写作教学吗?毋庸置疑,答案是否定的。记叙文需要教师耐心教,细心指导,不断训练,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语文教师如何排除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实际困难,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不妨好好学习一下语文新课程标准,遵循其中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掌握记叙文写作技巧,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而非一味地灌输记叙文的写作注意事项。记叙文最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话说不出,想说却不知怎么表达,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将自己的
想法,自己见过的、体验到的、经历过的说出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让学生自愿地、自由地参与到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后将自己想说的话用笔记录下来,成为一篇篇佳作。
2.注重思维训练,从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来看,选材上都比较新颖,既紧贴学生生活,又能较好地反应时代气息,所以,老一套的写作技巧明显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基于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着重进行思维训练,打开思维枷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于天际,多角度地分析所给材料,拓展四维空间,其次,给予学生积极回应,激发其写作潜能,创造性地进行写作,于平凡中写出不平凡,再次,鼓励学生多投稿,教师在修改作文时,可以把学生文章中的佳作挑选出来,推荐到校刊或者报刊上,调动学生进一步写作的激情。
3.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最基本的写作就是记叙文写作,所以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记叙文的写作,譬如结构的安排,描写手法的掌握,修辞的运用,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抒发等等,技巧的掌握和训练可以通过平时的课堂仿写习得,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进行仿写不但能掌握文章重点段落,还能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可谓一举双得。值得指出的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也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学习相关写作能力,自己以身作则的效果才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欣赏,在学生眼中,教师既是自己学习的指导者,也是言行的榜
样者,专业的知识,精神的教学能力,才能博得学生的青睐,学生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科学、有效地学习写作。
高效优质的教学过程就像一场愉悦的精神游戏,师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更应该赢在其中。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把握教学策略,双管齐下,共同努力,学生和教师才能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共同进步,进而突破难重点,找准对策,有针对性地一一克服、解决,持之以恒,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才会迎来崭新的一幕。
第二篇:记叙文写作教学
关于记叙文写作教法几得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许多语文老师有一个相同的看法:“学生只要多读作品,达到感悟,就能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这种看法有其合理之处,但我认为,面对紧张的教学课时,学生写作基础较差的实际,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我认为教师的教法至关重要。唯有教学得法,才能提高效益,少走弯路。叶圣陶老先生曾讲过一句名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貴在得法”。因此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与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提高紧密相关的。下面就有关记叙文写作中的教法谈几点体会。
一、多角度拟题并选取材料法
当今的作文命题往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特别是随着中考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大这一趋势。给材料作文的方式越来越多,因为这种作文形式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尽力释放自己的写作欲望,还可以把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出来,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必须写好记叙文。因为写好记叙文是写好其他文体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此基础打结实,要想打好这一阶段的基础,尽快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那么交给学生高效的写作和思维方法就至关重要了。
给材料作文,虽然给人写作的空间很大,但是如果学生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那么也会犯离题万里的错误。为了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让学生看完材料后,首先让学生想到记叙文写作无外乎有两个表现角度:“一是写人的记叙文;二是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先让学生在头脑中选准此次作文的侧重
点。再明确,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包含许多个事件,这些事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而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则不同,写事为主的文章则从始至终有一件事,要通过记叙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其中不同人物的性格表现带给读者相同感受和启示。只要把握住了和区别清了这一点,写人、写事的记叙文在立题和选材时就不会发生混淆。
其实,上面所谈的也是记叙文分角度拟题和立意的问题。把记叙文的材料分为“人”和“事”两个角度以后,那么在这个前提下所选取材料也就不同,学生根据同一材料写出的作文内容和表现出的中心也就会形形色色,避免立意的千篇一律。例如有这样一个材料:“校园的车棚里每天都发生许多不同的故事,以‘车棚记事’为题。或自拟其他题目,写一篇记叙文。”看着大屏幕上这则作文材料,有些学生脸上略有难色。在此时,我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从“写人”和“叙事”这两个角度入手去想。又提示:“写人可以写学生,也可以想一想是不是非学生的人也可以到车棚给我们帮助呢”。经过从不同角度提示,写人为主的学生想到了班上的一位好学生经常帮学生修车,默默做好事。有些同学想到了看门的老大爷经常义务打扫车棚,义务为学生修车。这些都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材料。而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如何立意和选材呢?其中有一位同学构思这样的情节:“放学后,同学们都赶到车棚去取车,可是大家发现车棚门口倒了几辆车堵住了去路,大家埋怨着、咒骂着。一个个从倒了的车上面跨过,踩过,轧过。却没有人去扶,车棚外排起了取车的长龙。这时,高年级的同学进车棚扶起车,他的举动感动了他人。经过大家的努力,道路通畅了,同学们有说有笑的离开了车棚。
看来,从不同的角度选好记叙文的切入点。对于解决学生的材料和立意
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作文的创新能力。
二、详略结合表现主题法
记叙文的笔墨当然要用在记叙上,但是对于记叙的笔墨并不是“平分秋色”。这就涉及到一个详略问题。根据记叙文的分类“写人”或“写事的不同”,要区别对待。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所涉及的不止一件事,那么在确立了中心后,只要将表现主题的六要素写清就可以了,其他次要事件可简略一些。这里讲的六要素的详略也要处理好,六要素不必要面面俱到,这就需要从语言上下功夫了,例如:我们都学习过魏巍的课文《我的老师》。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当老师的教鞭并刚要落下的时候,我用石板一迎,教鞭敲在石板边上,老师笑了,我也笑了。”虽然只几句话,但是却交待了地点(教室);人物(教师和学生);事件(师打生)。前两者都是略写,事件是详写。并且地点、人物的交待是隐含的,并没有直接的描述,是通过情节推导出来的。这样的详略安排才会使内容突出文章的中心。
而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摆正“人”和“事”的位置,通过情节的发展变化来表现人的品质,进而突出文章的中心。而对于人的描写要让人融于叙事之中,处理好略写的内容。这就要避免处理详略时犯“避重就轻”的毛病,应把这有限的笔墨用在最有力的情节上。这尺度以表现人物品质,突出人物特征为准则。
三、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来突出主题
任何记叙文中都是有人物的。如何把记叙文中的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这就要解决一个方法的问题。我们知道记叙文的人物描写方法有
很多,是不是在一篇文章中都必须涉及到呢?我想这倒不必。我认为选取什么样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根据记叙文的中心来确定。例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的主要人物是“闰土”,刻画这个人物,作者最突出的使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闰土二十年后与“我”见面时称“我”为“老爷”,这一语言的描写,写出了闰土内心受封建等级观念影响很深。这也是作品所要表现中心的一个方面。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根据记叙文的中心而定。“让人物说什么话”;“让人物有什么动作”,什么表情;什么穿戴;什么心理活动,这一切都要归文章的中心所领导。
此外,通过细节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可以对人物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要注意与人相关的细节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要根据情节和中心的需要。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否则,就会犯言语啰嗦的毛病。还以鲁迅的小说《故乡》为例,对于“杨二嫂”这个尖酸、刻薄小市民的刻画,就采用了这种细节描写方法。当“向我家索要东西不成,出门时,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逃跑了。”这个细节既突出了人物的特征,又写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经济衰落、破败的社会现实,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根据中心设计不同的人称进行记叙。
记叙文中采用第几人称记叙,要根据文章的中心和需要而定。每种人称都有它的优势。例如:第一人称使文章真实,有利于表现人的内心感受。第三人称记叙的范围广,有利于控制全局,点明事件的中心。
在记叙文中,为了选择恰当的人称,可以采取“假设法”进行试一试。在试的过程中进行比较,选择一种最适合中心的,有利于表现和突出中心的人称来记叙。因为,中心是记叙文的灵魂,一切与之相关的内容必须都能服
务于它。例如:“在写有关以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时,为了便于感情的抒发,使读者感到真实,并使人动情,最好选用第一人称。如记叙文《我的老师》就用了第一人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魏巍对恩师的敬爱和思念。
总之,在作文课上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要比给学生现成的作品强的多。有这样一句话:“给学生现成的果子,不如教给他们如何上树摘果子。”这句话不正好说明了方法和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是何等的重要吗!又如古代有一位名人也曾讲过:“教给学生学习要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不也强调了方法对于学生作文的提高是有很大作用吗?我们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规律,并用它指导我们的作文实践,引导学生刻苦训练,作文水平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第三篇: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记叙文写作的研究
高屋建瓴 寻根溯源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记叙文写作的研究
【摘 要】
在初中语文学习阶段中写作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写作中有很多的文体,最多的主要是以记叙文为主,但是由于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没有特定的教学方案,这也让学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经常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而写,有时候会造成离题等一些现象。所以本文主要针对记叙文写作的问题而做出研究分析。【关键词】 初中语文
记叙文
写作研究
在初中语文写作中记叙文的写作率是最高的,是学生写作的时候最常用的一种文体。记叙文顾名思义就是用记叙的方式来描述所写的内容,用抒情的方式来记录文章,记叙文的写作主要是由小到大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的不断的深入,能够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感悟,因此,在初中进行的记叙文写作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所以老师在教学中教好记叙文的写作是很重要的。
一、初中语文写作中记叙文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记叙文写作的兴趣缺乏
在中考中写作的文体主要是记叙文的类型,所以,在初中语文写作中老师对于记叙文的重视度比较高,虽然是得到了重视,但是考试升学率的功利性比较强,强制性的给学生灌输记叙文的写作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而这样就会产生一些相应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学生对于记叙文的写作兴趣越来越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对记叙文写作的兴趣,这也就使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得不到提高。经调查,初中生在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中,写作兴趣普遍没有提高,74%的学生仍停留于小学六年级的淡薄或怕写程度。作文修改从现象上看,是写作习惯、技巧问题,而实质是态度问题。初中生作文写好很少修改或从不修改的达53%,再加上边写边改草率成文的竟达76%,远不如小学六年级学生重视作文修改。这足以表明,绝大多数初中生对作文抱任务观点,处于应付状态。如此态度,是导致初中生作文水平普遍提高缓慢的主观原因。
(二)记叙文写作时学生的语言匮乏苍白
写作是指通过把意转化为文字的过程,即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想法转化为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是把作者的情感和想法转化为文字。而这个转化的过程是尤为重要的,这个过程能否转化的好就是记叙文能否写的好的重要步骤。在转化的这个步骤中主要是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于文字语言的积累。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由于词汇匮乏,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经常会出现重复而啰嗦,表达不出自己的观点,没有一些创新优雅的词语,导致整篇文章过于平淡无味。经调查表明:80%的初中生的言语表达仍以写话型为主,与小学六年级学生相比水平相差不大。其中语言啰嗦者达36%;词汇贫乏、用语平淡者达38%。由此可见,初中生的书面言语表达能力发展不平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现象上看,一是部分学生语库贫瘠,尤其是形容词、动词,往往同一个词在文中出现多次;二是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用概括叙述代替具体描写的现象,全文叙述中很少有描写且大多是缺乏个性的对话。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逐渐占主导地位,概括能力增强,不再象小学生那样对事情的细节、现象感兴趣,而开始注意事情的特点、意义,因而语言的概括性增强,也不屑于写一般的细枝末节,但由于缺乏具体描写和细致刻画的技能和一定的语言积累,追求新颖典型的描写和高雅语言又不得,眼高手低,语言愈加显得笼统、空泛了。三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思想枯萎。学生在校作业繁多,挤占了他们所有的时空,致使他们不关心时政,不留心生活,那些鲜活的材料不被了解,自然思想认识得不到锻炼提高,只能人云亦云,做照抄、照说的义工,自然作文中少了思辨,少了灵气。许多学生的作文中不敢说真话、诉真情,生怕不符合考试的“立意”要求,只好迎合“考官”之意,形成作文浮夸之风。
(三)作文审题立意不够深刻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通过审题能得到作文的体裁和写作范围,有些学生写的记叙文没有突出的重点、素材的选择也不是很恰当以及跑题等现象几乎都是在审题阶段出现的问题。审题不准确就使文章失去了原本的写作意义,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导致学生审题立意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还不是很全面,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存在不足。学生思维模式单一化,没有发散思维,没有多角度地分析人物。在他们的笔下,人物的性格是单一的,没能体现人性的复杂性及丰富性。另外由于情感观念淡薄,这一时代这一年龄的许多学生,情感不够丰富,他们的生活太安逸了,对生活过于随意,粗心,较少花心思,花情感去思考生活。因而,写出来的作文情感就不那么动人了,立意也便自然不深刻了。
(四)轻视评改
写作是一项辛的劳动,写作不仅需要学生努力去写,更需要教师认真的批阅。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的精心批阅,每个教师都希
望自己学生的作文改好。然而,如今的教师却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一个语文老师,正常教两个班的语文,其工作量就够大了。这一项大大超出教师工作量的工程,使教师不可能做到每篇文章都精批细改。
二、在初中语文中针对记叙文写作的策略
(一)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会积累和观察素材,从积累做起,由浅入深,积少成多,学会运用。
一进初中,我就要求学生做每日摘抄一段150字以上的精彩文段,慢慢地要求学生加上10个用得好的词语(含成语和一句新颖的名言,渐渐地又建议学生摘抄过后写点评,等点评之风成气候了,又提议同桌周末交换摘抄本)再做点评,可以是针对一篇,也可以是针对整个星期摘抄。
这种积累进行了一年后,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阅读面出乎意料地广,用囊知古今中外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读者》成为学生最推崇最爱看的一本杂志,而学生的点评也让人感动。例如,谈丽雯同学语言精练,她的点评总是简短的几句:“也许没有人倾听你的哭泣,但必有人欣赏你的微笑。”“在阻碍他人的同时,你无法帮助自己。为何不互助呢?”“当我是草时,要告诉自己:向上开花!当我是花时,要告诉自己:你是一棵草!”又如:朱俊龙同学给同桌的点评:“对不起,恕我直言,你一篇分几天抄,而且要在最后一篇才点评,我呢?我的点评不仅建立在你的文章上,还有你的点评上,我看过你前面的连载,而后再给你草草地写上几句点评。所以抱歉,对于你的摘抄,你的态度,我无言以对。”这种坦诚率直也获得了同桌的尊重和敬意。
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已经有意无意地在运用这些摘抄。记得有一次,一个男生回答问题时用了一句名言,非常贴切。当我表扬他时,他很腼腆地说是摘抄中的句子。我又把握机会宣扬摘抄的益处,并大力推崇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后来,在作文教学中,我又想要求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读摘抄本和语文课本,选出最喜欢的几个片段,欣赏语言发现亮点,揣摩技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如此自觉,敷衍了事的也有一部分,这也是我正在思考的问题另外,摘抄也不能就此一成不变,必须要时有更新。同时,随着学生课业的增长,摘抄也会相应减少,变为一周二次。学生阅读的主要书目是一些中外名著,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冰心、老舍、朱自清等人的作品,《读者》《青年博览》等杂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司汤达的《红与黑》,托
尔斯泰的《复活》等等,包括中国的唐诗、宋词、元曲。
素材的积累对于记叙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想要积累更多的素材,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观察,因此,老师要善于带领学生去观察生活中各种事物,积累写作的素材,老师要让学生更贴近自然,亲自去感受和观察大自然的美好,这样学生的写作才能更加的生动形象,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留意校园,去观察各种花草树木,零距离的观察它们的结构特点。这样在置身大自然的情况下,通过直接的体验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
不仅要用心看,还要多听听、多问问、向知情人请教,看一看自己的作文是否切合生活真实、是否符合逻辑。我国著名文学家矛盾曾说过:“文章最好的修改方法是离开书桌,到活人中去。然后你再翻开那原稿,你就知道哪里不对,就知道应当怎样改了。”如我班有位学生写《夏夜星空》这篇文章时,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夏夜的星空真是美丽极了,你看,天上繁星点点,一颗星星就像一颗闪亮的珍珠。不,最亮的还要数月亮,它正含着笑,向我们打招呼呢。”于是我引导这位同学去自习观察星空,结果他发现了“月明”则“星稀”的现象,“繁星点点”只有在月亮还没有升起或已经下山的黑夜才会出现。显然,上述描写不符事实,于是该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做了修改、润色。
(二)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方法
1、明确各个阶段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指导和训练。
就我的教学实践而言,以往的作文课似乎什么都要讲,但收效甚微。不如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训练。我的计划是:七年级加强语言训练,八年级侧重结构,文体训练,九年级则注重篇章的整体训练。我认为,语言训练是作文教学的起点,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其实就是觉得自己“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我把语言训练作为作文教学的第一个突破口,首先,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美,要让学生欣赏这种美,进而愿意学习这种美。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文辞优美的课文,指导学生欣赏,多读多背,同时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举行读书活动,交流感受,另外,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还有更重要的一条是上好作文指导课。我向学生推荐《中学语文报》《优秀新概念作文》《中学生》《初中生》等。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过去的“讲堂”变为真正的“学堂”,学生在此能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自己找路、走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但是“自主”并不等于“无助”,并不等于教师就不能讲,尤其是对于刚上实中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讲”还是很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与学的过程中,要完成老师与学生的多向交流。但“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掌握了写作方法,还培养了团队精神、互助精神,课堂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它还充满人文内涵,具有了价值观的熏陶。从这种课堂,这种新的理念头中可以看出,新课程带来的是生活气息,是学生的发展,是无穷的生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加强有针对性的记叙文专项训练方法指导
第一、先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一是仿写。包括仿句、仿段、仿文。“学习”一词在《礼记》里解释为:“学,效。习,鸟频起飞。”因此,反复不断地效法或模仿他人的行为,是使知识得到巩固、技能达到熟练的过程。在模仿中借鉴,在模仿中创造。
二是多进行造句和片段的系统训练。我认为造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言内化训练。篇章是由段组成的,段落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写不好,段落写不好,文章就难以写好。我们常规的作文训练,只抓成篇文章写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费时低效,况且广大同学每周交一次作文本,是不是把无奈与苦恼也随之交给了老师?
三是坚持经常写。初一主要课程少,考试科目少,学生有时间,正是让其写日记的好时机,可坚持让其每周写5篇以上日记,提倡每天写日记,我的做法是内容不限,文体不限,写法不限,字数有限,要求300字以上,不然的话有些学生会对付。初二主要课程渐多,则要求学生每周写日记2—3篇,个别仍提倡坚持每天写。初三则要求写周记,只写一篇,但字数为600字以上,与中考一致了,这样才会保证学生作文训练量,因为没有量的保证,是很难达到作文质量的飞跃。第二、注重细节描写和真情实感的把握。
在初中生的记叙文写作中主要是描写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因为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表达起来更加的通顺。在此基础上要使文章的矛盾冲突一波三折,让文章更加吸引力。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按照这样的写作步骤来进行。
首先要让学生在素材的选择上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其次在描写人物的时候要抓住主要的细节来描写,就比如可以以在《背影》中朱自清对父亲为了买橘子而爬月台的描写为模范,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人物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朱
自清的《背影》中写父亲的语言只有朴实的四个句子,但由于作者抓住父亲内心无比爱子却不善于言语来表达情感的个性来写而成为精典。一个识字不多的父亲你不要把他写成长篇大论的人,语言要符合他的年龄和知识素养。这样的父亲总说:“快去读书,写字!”“吃饭啦!”而作为知识分子的父亲则比较善于说教,喜欢语重心长地谈道理。写老师的语言则较多地体现他(她)的口才特点,正如刘心武的《班主任》中所写的:“老师的嘴犹如一架播种机,在我们的心田播下知识的种子。”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也要注意人物的年龄,生活环境等因素。白居易的《卖炭翁》中:“两鬓苍苍十指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个学生写偷妈妈祭神的供品被妈妈发现时,发现妈妈的笑很像观音菩萨。细节描写则为写人记叙文的闪光点,也是最大的难点。这就要求学生善于发现生活,捕捉生活。通常,我会与学生一道观察同一人物,然后讨论,并各自描写,比较,然后选出最优秀的细节描写。或者在学生作文中捕捉这一亮点,作为范文来评析。有个学生写开饺子店的母亲半夜包饺子,煮饺子的细节描写就是个不错的例子。她写:“冬天寒冷的半夜,母亲就起来包饺子,煮饺子,可因为太累了,她总是钓鱼般的打瞌睡。有一次,母亲没有注意,不自觉把手连同饺子放入沸水中,过了一会儿仍没发觉,发现时手都烫红了,但她只是把手放到口边呵了几口气,又继续包饺子……”。针对学生描写不足这一特点,我总喜欢抓专项训练,让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描写的专项训练来提高自己对人物的描写水平,收效不错。其次,针对学生“叙述平淡,没有情感渗透”这一问题。我认为要让学生先明白: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要自然流露。正如《背影》中的作者在几次泪光中见到父亲的背影,情感流露得多么自然啊!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抒发的:“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的情感是多么坦率而真实啊!
接着要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我觉得湖北的张良胜在《培养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的思考》文中提到的几种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他说:“一是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二是开展情景作文课,在活动中激发情感;三是勤学深思,在写作中升华情感。”我认为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自然的情感,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亲情的温暖,在教学中及语文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他们的作文评价中也常常强调情感的美感。
最后谈谈在表达方式上的解决方法。要让学生明白记叙文通篇叙述,犹如一道没加调味的白菜,淡而无味。这就要求我们要加点盐,加点调味。也就是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以叙述描写为主,兼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使作品有声有色。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所抒发的梦中感受:“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一个孩子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这样的抒情议论就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而,针对学生这个不足,我喜欢找一些较好的文学作品作为典范来分析,使学生完成模仿到自己创作的转变过程。第三是解决立意的问题。
我们要求学生塑造人物要以生活真实为基础,在多侧面性格中突出主导性格。人物的性格总是多面性,单写一方面是不够的,人物是不丰满的。比如写妈妈,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让学生想想生活中的妈妈,有的妈妈关心儿女的身体,但由于生活在农村,是不是有些迷信思想?(如生病用拜佛求神来解决。)有的妈妈关心孩子成长,但在男女同学的交往上思想方面是不是有些不开明?有的妈妈在孩子获奖时会开心,在孩子不争气时会不会痛打孩子一顿?有的妈妈很明理,有的妈妈是不是很唠叨?天下的妈妈是不一样的。要求学生们写此类作文,要抓住主导性格来写,也要思考用多角度去表现人物,这样的人物就不干瘪,而是显得丰满了。我一般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对你所写的人物,在动笔之前,在审题的过程中,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从而寻找出其特点,联系实际,确定中心。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性格进行比较、分析、选择,从而才能确立一个主导性格,赋予多侧面的性格,这样中心就更为明确。
(三)培养学生对于文章修改的习惯
写完文章之后不要以为就已经完成了,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进行修改,好的文章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在不断的修改中打造出来的,在初中作文写作中,学生大部分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写作任务,潦草的完成之后交上,几乎后期进行修改的同学少之又少,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后期没有对文章进行修改的习惯。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在文章进行批改的时候运用多种方法,养成学生能够自我修改的习惯,加强文章的整体质量。老师在进行批改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在作文的批改中加入老师的评语,在一些地方单独的点评,这样能够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评语有效的进行修改。其次老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批改,让学生在发现同学的问题时能够审视自己文章中是否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这样的互批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记叙文写作的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对于文章修改的能力。我比较
多的关注和运用学生之间的批改模式。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反复阅读法。老舍曾说过:“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得通顺不,逻辑性强不,看看句子是否有不够妥当之处。”可见,用阅读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这对于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平时,我要求每个学生写完一篇文章后,至少要读三次。一是默读,检查文章中心是否明确,详细是否得当,层次是否分明;二是朗读,检查有无病句,段落之间衔接是否自然,是否拗口,前后是否连贯;三是指读,检查有无错字、添字、漏字或标点使用不当等。另外,我还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家长、朋友听,以求得别人的指教,把文章改得更生动,改得更切合实际。
2、对比修改法。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运用到作文中来,道理也是一样,只要把自己的作文与别人的作文一比较,就可以发现自己作文不够的方面,从而达到取其所长、补己所短的效果。对于学生之间的作文来说,老师布置给全班学生的作文要求、范围都一样,虽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活动空间都很相似,然而每个人对于作文选材的内容和角度、组材的思路与安排、写作的顺序以及开头结尾的方法等都因人而异。所以,教师应经常鼓励同学之间作文互相比较,这也是帮助学生修改作文的好方法
3、搁置法。一篇文章经过多次的修改后,我就要求学生暂时把自己的作文搁置起来。我们都知道,要想学生改好一篇文章,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这好像酿酒一样,需要一个过程。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如果再拿来修改,往往会发现新的问题,这样再经过修改,文章才会越来越好。
三、总结
在初中写作中记叙文是主要的一种写作文体,所以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写好记叙文是不容置疑的。在让学生提高记叙文写作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明确记叙文写作的一些方法,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从而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温剑鹏.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系统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方健.初中记叙文写作导写的教学探索[D].闽南师范大学2013 [3]马孝雨.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4 [4]张良胜《培养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的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
第四篇:记叙文写作教学心得体会
记叙文写作教学心得体会
记叙文写作教学心得体会
记叙文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文体形式,经历小学到初中的训练水平仍停留在“低幼”阶段。抛开学生本身阅读积累不够,生活阅历尚浅缺乏对生活深刻的体验与感悟。教师本身对记叙文的写作教学没有进行系统的、具体的指导与训练。记叙文的教学在初中三年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具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应该结合课文逐步引导,反复强化。
1、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
“ 布置题目—批改—讲评”这是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的传统模式。题目的布置,常常根据教材单元作文训练而定;批改、都大部分老师显得随意性强;讲评,主要以学生范文及老师自选范文来读为主。题目的布置、作文的讲评,往往没有一个系统性,泛泛而谈,缺乏具体指导,初中三年下来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仍然停留在低幼阶段。
2、读写“分家”
语文教师80%的时间都用在阅读课的教学上。(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应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阅读便是学生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课时紧、任务重,教师们忙上课,其实“课文”不就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最好的范例吗?
3、教什么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教什么,我们需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细化:
1、立意;
2、谋篇布局
3、详略得当
4、情节曲折
5、细节描写
6、环境描写
7、真情实感。明确了自己需要教什么,将这些具体目标分解到六册语文书中,分点训练,重复指导。六册语文书每册都有记叙文,甚至都有经典的范例引导写作教学。初中三年的记叙文写作指导要与记叙文阅读找到结合点,分点指导。
第五篇: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浅谈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浅谈
小学生的作文,大多是记叙文,包括记人、记事,还有写景状物。记叙文写作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但在写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仔细观察
《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首位,可见“观察”的重要性。其实无论记什么,只要能抓住其特点细心观察,冷静的思考,合理的联想或想象,才能让写作内容丰富。
二、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 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小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我就出一些题目,如《街头见闻 》、《早晨》、《招待客人》等。有时,我规定出写作范围,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让学生自拟题目。经过反复的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要交代清楚事情,重点突出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