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深秋时节,山上蜿蜒的小路曲径通幽。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注释
枫叶(5张)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5.坐:因为。
6、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简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第二篇: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第三篇: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归期是何日,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2、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4、当时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他的妻小却远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在巴蜀东北,故称寄北。
这是一首朴素的小诗。整首诗明白如话,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这在李商隐的诗里并不多见,他大部分作品以词采“华艳”着称。这首诗短短四句,只是娓娓道来: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第一次出现的“巴山夜雨”,在“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是诗人现实中的背景,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的写照。巴山,这里代指蜀地,在李商隐时代,还是未被开发的“凄凉地”,唐代的另一诗人刘禹锡就曾感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秋雨绵绵,秋夜漫漫,独处凄凉之地,诗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一如巴山夜雨,池中秋水,淅淅沥沥,在心头漫溢。行笔至此,那凄苦的秋风秋雨,似乎已浸透纸背,寒入骨髓。然而,诗人此时笔锋一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个温馨浪漫的画面,立刻取代了刚才的凄风苦雨。而此处的“巴山夜雨”,是在想象中,拉远成一个淡淡的记忆——那迷蒙阴冷的秋夜,仿佛只为烘托西窗下这摇曳的红烛;那巴山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只为此时耳畔的喁喁私语伴奏。同样的巴山夜雨,瞬间变得如此温情脉脉,令人怀念。幸福也许就是这样,它需要对比、需要映照,在与过往不幸或者愁苦的比照中,现时的幸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吧?用现在人们常说的话,就是“忆苦思甜”。而在李商隐这里,就是与爱妻共剪西窗烛时,依偎一起遥望巴山夜雨。在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的时候,他实际上还是在“此时”遥望“彼时”的幸福,因为巴山夜雨还没有从现实的背景转化成回忆的背景,他只是在此时想象着、憧憬着自
己在不远的未来,可以以那样的方式,幸福地遥望此时。但即使只是一种对幸福的遥望,也已经让诗人沉浸在某种幸福之中了。夜色中的巴山、池塘里的秋水,也因此被抹上一层诗意的美丽。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究结构的技艺。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显示了这种工夫。“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共剪西窗烛”,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浓。“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现于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晚年的诗,感伤情绪很浓。这种感伤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反映了他个人遭遇的不幸。《夜雨寄北》,虽然有些欢欣的折光,总的看来,也是感伤的。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多少丰富的潜台词。这里似乎不是由于夫妻分离而感到的痛苦,实在是深深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第一、二句诗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第三、四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第四篇:赞美祖国的一首小诗
赞美祖国的一首小诗
祖国要是蔚蓝的天空,我则是点缀他的白云; 祖国要是辽阔无边的海,我则是汇成他的小溪; 祖国要是一望无边的原野,我则是那片绿里的一点红; 是祖国生了我,养了我,给了我希望,让我去追逐梦想; 是祖国哺育我,呵护我,给了我斗志,让我在知识里翱翔。亲爱的祖国,我歌颂你,赞美你,祝福你,我爱你!
第五篇:描写山林景色的优美段落
描写山林景色的优美段落
山间的黄昏,来得那样迅速,那样了无声息,恍惚行走间,浸山雨雾紧随身后,一路追笼上来,不知不觉,松也肃穆,石也黯淡,影也婆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描写山林景色的优美段落,欢迎查阅与借鉴,希望您能喜欢!
1、春,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花开十里,飘香万里。粉的桃花、白的梨花、黄的迎春花争奇斗艳。刚下了的春雨悄悄地走了,在天空中画了一道绚丽的彩虹。小草的叶子上,还有水珠,点缀着世间万物。
2、一眼望去,树木就好像披上了一件厚实的绿长袍,连地上也盖上了绿色的被子。树叶郁郁葱葱的重叠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轻轻流入云际,树繁叶茂,挡住了天,抬头往上一望,只看见绿色。
3、你看那棵树,斜依在它旁边的树上,懒懒得,好像困了的孩子,甜甜得睡在哈哈哈怀里;而那一棵,却有些精神了,它直直地站立着婀娜多姿,树枝像手臂般一曲一析,却又把枝干搭在别的树上这里真像懒人国,也许是鸟儿们的摧眠曲儿搞的怪吧。
4、雨前的山林,一切都是那样祥和。鸟儿,还在欢唱,蚂蚁,却在搬家;小草,还在伸懒腰,天空,却早已发生变化;花儿,还在玩耍,乌云,却跑来捣乱?
5、山间云雾缭绕,太阳在雾中撒上抹抹红晕,到处一片雾蒙蒙。风起云涌,云朵儿变成了一匹凶猛的灰狼,旋即又变成了一只大鸟,展开硕大的翅膀飞向远方。
6、太阳逐渐西沉,光芒也渐渐黯淡,只留下一个红红的半圆。夕阳的红光中,点点归鸟向各自的巢飞去,小涧上波光粼粼,山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7、小河倒映着山林,山林掩映着小河,显得更加妩媚动人,生机勃勃。
8、傍晚,夕阳逐渐沉落,山林浸泡在一种半红半黑的色彩中,这种颜色,妖娆魅惑,却半点动摇不了山林的清雅秀丽。
9、山林,永远是那一抹深深的翠绿,印在人们的心中。深夜,蛐蛐停止了叫声,只有蝉还在不停地鸣叫,似乎是在宣告着什么。
10、深夜,山林间美丽的一天悄然结束。新的一天,充满希望的一天开始了。
11、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树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遮住了耀眼的阳光,一股挡住了人们的视线。早上,乳白色的大雾弥漫在山谷中。在远处的一个平凡的地方,却开出了许多美丽的鲜花,有白的、红的、黄的、粉红的。
12、树木有的横斜的长着,而不挡住别人的光线;有的独自站立在崖壁上,不管风吹雨打,也没有一丝一毫的退缩;有的靠着旁边的树生长,彷佛就是拥入自己母亲的怀抱里,久久不放,想永远待在那里不动。
13、树下是一片一望无边的大草坪,一眼望去,像一块绿色的地毯。花开在草与草之间,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把蝴蝶都吸引过来了。这儿一片紫,那儿一片黄,它们是绣在地毯上的花纹呀!
14、群山来的如此深沉,去得如此潇洒。此时蒲公英落到我的手上,唤着我归家。没有不舍,没有挣扎,只是希望多年之后,当我再次回来看这群山屹立时,它们能认得一个身着碎花长裙,裙角微湿,头扎马尾的女孩来过。
15、蔚蓝的天空一碧如洗,流动的白云在空中随风翩翩起舞。远处一座座群山蜿蜒连绵,峰峦起伏,山脚下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绿茵茵的草地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花。
16、我站在枫林朝近处看,一片片枫叶像一团团不灭的火焰在凉爽的秋风中燃烧着。它们太红了,红得像一团火,红得像一堵红墙,红得像一片灿烂的朝霞。秋天到了,其它叶子都枯萎了,只有枫叶还那么艳丽,只有枫叶还那么灿烂。
17、小河里倒映着山林,山林围绕着小河,显得更加妩媚动人,生机勃勃。
18、山林四季风光旖旎。春时嫩芽点绿,瀑流轻快;夏来绿荫围湖,莺飞燕舞;秋至红叶铺山,彩林满目;冬来雪裹山峦,冰瀑如玉。美丽的山林,我醉了!
19、中午,骄阳似火,可山林就像一个盖子,挡住了阳光,守护着山林中的每一个生灵,因此,山林中凉爽至极。山林中的每一棵树都被阳光戴上了一顶金色的“帽子”,远远看去,就像一片金子铸造成的树林!
20、夏,是个悠然自得的季节。香樟树的叶子是那么光滑、碧绿。突然,一片叶子轻轻地掉了下来,像是一颗绿色玛瑙,飘在了幽幽的山泉中……看,在那条小河上,一位老人乘着小船慢慢滑过,老人吹着竹笛,岸上放牛的孩童吟唱着童谣——这是夏的交响乐。
21、山脚下是一片茂密的树林,一棵棵树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从大地上撑起。
22、山林的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出现几朵流云,这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桔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23、夏天的清晨,朝阳喷薄而出。缕缕晨曦穿过云霄,照耀大地,好似一团希望之火,让山林间新的一天充满希望。
24、树木想笔直的长,就笔直的长;想弯曲的长,就弯曲的长,不像种在盆栽里的植物一样,没有自由,树木就没有界限。
25、慢慢的步入山林,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满眼的绿了。树是绿的.;草是绿的,山林中的所有东西都是绿的。
26、冬,雪花飞舞,银装素裹,这个季节更多的是神秘。雪像厚厚的棉被罩住了大地。咦,那是什么?原来是孩子们堆的雪人。孩子们梦见了圣诞老人给他们送来了神秘礼物……看那边隐隐约约的红色是什么?哦,原来是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它不怕风雪,在冬天悄然开放。
27、树在夏天里长高了,那桃花谢了,在叶片间露出了一个个小小的青桃。橡树十分高大,叶子长得十分浓密,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时时刻刻为别人遮阳。知了停在树干上唱着歌,好像在赞美夏天呢!
28、山林像一个少女般披上了这金色的罗裳,山林在微风中舒展着身姿,它苏醒了!
29、秋,在大诗人陶渊明的眼中是一个诗意浓浓的季节。看那美丽的秋菊,是那么婀娜多姿!陶渊明曾经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秋也是一个彩色的季节。瞧那山上的枫叶,有红的、浅黄的、金黄的。小草也都变黄了,风一吹,它们就随风飘动。
30、我的故乡有一片小树林,那是一片迷人的林子,站在阳台上往哪儿望,只见那儿被一片又一片的绿色裹着,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味。
31、春天,森林里花儿遍地开,那住在树洞里冬眠的狗熊,刺猬苏醒了。漫长的冬天留下的积雪汇成小溪,淙淙的流淌。动物们在溪旁饮水,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32、早晨,山林伸了个懒腰,从沉睡中醒来,朝阳慢慢升起,把金色的光辉撒向大地,撒向山林。
33、夏天的山是翠绿的,满山的葳蕤,绿意浓浓。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嘀!”一滴晶莹剔透的露水落在一片树叶上,居然给染绿了。
34、秋天,森林里长出了许多山核桃、松子,很多动物都把它们储存起来,做为过冬粮。这时,秋菊却为森林点上了一些金星,成为秋色中的一份子。森林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35、夏天,太阳把地烤的滚烫滚烫,而森林里的凉爽却是我行我素,没有消失。河水里也长出了荷花,那曾是蝌蚪的小生命变成了青蛙蹲在荷叶上。很多动物都在树下乘凉,唯独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热闹非凡。
36、早晨,浓浓的晨雾抱住了森林,整个森林全部浸在白白的浓雾中,太阳升起来了,阳光把晨雾迁走了,这时森林又“亮”了起来。
37、春天,树木冒出了新的枝条,抽出了新的树叶。嫩叶的小草从坚硬无比的大地中冒出来。山上的冰雪化成了川流不息的水。
38、秋天,是公园最迷人的季节。苹果,梨,板栗……都成熟了,它们还散发出香甜的味道。尤其是那黄澄澄的柿子,一看就想品尝一个。树上的叶子也开始变黄了,风儿一吹,它们就像一只只黄蝴蝶飞到大地上,为大地铺上一层金黄的地毯。那五颜六色的菊花使秋天的公园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39、密密麻麻的树叶重叠在一起,将蓝天包了个严严实实的,没有一丝透风。里面好像有一个小生命在颤动,迫不及待的要将头伸出去看一看。风一拿着指挥棒过来,枝叶就立刻响起了它们的大合唱。
40、树木笔直的站着,闻着泥土的芳香,所以长得粗壮,高的直入云霄,像一个巨大的绿色的保护伞,保护着身旁的小树。
41、秋天,银杏树的叶子好似一把把新颖的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枫树的叶子好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漂来了秋天的凉爽;愧树飘出了淡淡的香味。焦黄的树叶掉了,大地也穿上了一件金黄的衣衫。
42、森林的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出现几朵流云,这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桔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43、夏天,树木长的郁郁葱葱,密密麻麻的枝叶遮住了刺眼的阳光,隐约有几缕阳光透过枝叶照在草坪上,微风吹过,时隐时现,好像在和小草捉迷藏呢。池塘里,亭亭玉立的荷花大大方方地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笑迎游客。小鱼在翠绿的荷叶下面自由自在地嬉戏。
44、放眼远眺,是一片群山,这些山层层叠叠,连绵起伏,形态各异,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45、山林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一望无际的蔚蓝的大海。天上还挂着朵朵洁白的云儿,它们真像牧场里游荡的羊群,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
46、树下,绿油油的草地生机勃勃,小草嫩绿嫩绿的,草地上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儿,像是给大地穿上了漂亮的花裙子。在草地上还有一只小白兔,它好像在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呢!
47、冬天,树木脱掉了油亮亮的衣裳,换上了一件雪白的衣裳。那些桃树绽开了缤纷的蓓蕾。山路上盖上了一条雪白的地毯,是么洁白无瑕,看上去真叫人怎么忍心把脚踩。
48、这里景色真美,空气新鲜,天空一碧如洗,湛蓝湛蓝的。有时飘来几朵白云,有的像几个小朋友在玩耍;有的像狮子在奔跑。
49、树根像好几条蚯蚓,弯弯曲曲的在地上爬行,又好像饥饿的蛇,努力的向土地汲取食物。粗粗细细的树根,蜿蜒的,盘根错节的,将头伸进土地里不肯出来。
50、大山里,水是清澈的,风是质朴的,蜿蜓的山路,因为有了虫儿、花儿草儿等,也变得更加鲜活起来。朋友,常到大山里走走,让山里的风去掉浊气,让山里的水涤荡废惫的心,到山路上去,让快乐缭绕到你的周围,那心灵就似山一样坚韧,似水一般纯净了。
51、幽静的山林里,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美,走进山林,有种飘飘然的感觉。我敢肯定,你会控制不住自己,爱上这片山林。
52、秋天,树叶“孩子”们变黄了,也变得憔悴不堪了,一片接一片的落了下来,为我们铺了一层金黄的大道。我总喜欢把树叶踩得咯吱咯吱响,这时的我,总会开心的哈哈大笑。
53、一棵棵大树枝繁叶茂,像巨伞一样高高耸立,远远望去,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一阵阵风儿吹过,林中的树木像波浪一样涌动,发出了“哗啦啦,哗啦啦”的声响,就像在欢快地歌唱。
54、树冠就像一团团绿色的云朵拔地而起,可神气了。森林的绿荫里,草坪上松鼠有毛茸茸的大尾巴,在树枝间跳来跳去,多像黄色的降落伞,在树间飘来荡去。
55、雨,悄悄得下了一夜,在阳光到来之际悄然而至。雨后初晴,碧空如洗,我兴致勃勃走上了寂静的山林。
56、桃花谷中,红艳艳的桃花,在一片嫩绿中绽放。一阵风吹过,吹落了花瓣铺成地毯,吹红了桃花更加娇艳。洁白的栀子花,飘出沁人心脾的馨香。环绕着山峦的小溪,与小山缠缠绵绵,没有什么能让它们分开,因为它们是同甘共苦的朋友。山上到处是花,像彩色的海洋,像彩绒的地毯,连绵不断,广阔无尽。
57、山林的天空总是那么蓝,蓝的透亮,好像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海。天上还挂着朵朵洁白的云儿,它们真像牧场里游走的羊群,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
58、极目远眺,我发现泰山的云雾一点也不比庐山的逊色,远处,流云泻动,近处也是雾气缭绕,对面的山峰隐隐约约,天街上的行人若隐若现。任雾气把我轻轻的缠绕,钻进我的发间,钻进我的眉宇,供我畅快自由地呼吸。
59、春天,树木发芽了,长出了嫩绿的枝条,满山遍野的野花全开了,有黄的、有粉的、有红的…。形成了五颜六色的地毯。山上的杜鹃也开了,一阵阵微风吹过,杜鹃花像花蝴蝶一样跳起了优美的舞姿。夏天,树上长满了许多酸甜可口的野果,我和几个小朋友来到了一片翠绿的草地上玩游戏,火辣辣的太阳发出了金灿灿的光茫照射在草地上,草地顿时变成了金色的海洋。秋天,山上的树叶变成了黄色,凉爽的秋风吹过后,树叶都落到了山上和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变成了“金山”、“金路”,小蚂蚁骑着枫叶在大山上游览风景,显得很潇洒。秋姑娘给我们邮来了清凉和爽快。
60、山依侵着水,水映照着山,静静的和谐,淡淡的孤寂。闲散的心境一如人生,慢慢的把岁月怀念,静静如水,淡淡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