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对联与古诗词—内容要点

时间:2019-05-13 15:5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导游基础知识—对联与古诗词—内容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导游基础知识—对联与古诗词—内容要点》。

第一篇:导游基础知识—对联与古诗词—内容要点

导游基础知识—对联与古诗词—内容要点

对联与古诗词

1、对联: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2、对联使用的场合:对联主要悬挂在室内或者贴在门上,许多名胜古迹都点缀有对联,反映其人情风物,风证其历史遗迹,成为这些名胜古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对联的起源与发展的主阶段:对联的起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对联的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2)对联的出现时期——五代;(3)对联的发展时期——宋代、元代;(4)对联的鼎盛时期——明代、清代。

4、中国对联发展史上的第一副对联:我 国对联发展史上的第一副对联,根据《宋史.西蜀孟氏》记载,是后蜀之主孟昶所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5、明代把对联推向新高潮的人物:明代的解缙、祝允明、文征明、唐伯虎等江南才子,把对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6、最早对对联进行系统分类的人物:最早对对联进行系统分类的,是清代文学家梁章钜。

7、按应用范围对联的分类:可以分为春秋(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交际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十类。

8、春联(含节日联)的含义与特点:春联又叫春帖,是春节时帖的对联,是对联中出现最早的、应用范围最广东的一种类型。内容主要是表现人们辞旧迎新的愉悦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春联一般都帖在门上,多有横批。

9、门联(含行业联)的含义与特点:门联又叫门帖、门对。是主要反映门第特征和行业性质的对联。其中有的是雕刻、嵌缀在门两旁的永久性对联,有的是在开张或举行庆典时张贴。

10、喜联的含义与特点:喜联是婚嫁时的专用对联,又叫婚联。多贴在门旁及箱柜等处。内容多为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等喜庆祝愿的吉利话。

11、寿联的含义与特点:寿联是为年长者祝寿专用的对联。内容多是称颂长者功德业绩,祝其健康长寿。在寿联中,有一些自己写的“自寿联”,多为愤世嫉俗,言志抒怀之作,往往能反映撰者的真实感情与平生志趣。

12、挽联的含义与特点: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由古代的挽词演变而来。

第二篇:对联与古诗词

导游基础知识—对联与古诗词—内容要点

对联与古诗词

1、对联: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2、对联使用的场合:

对联主要悬挂在室内或者贴在门上,许多名胜古迹都点缀有对联,反映其人情风物,风证其历史遗迹,成为这些名胜古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对联的起源与发展的主阶段: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对联的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2)对联的出现时期——五代;(3)对联的发展时期——宋代、元代;(4)对联的鼎盛时期——明代、清代。

4、中国对联发展史上的第一副对联:

我 国对联发展史上的第一副对联,根据《宋史.西蜀孟氏》记载,是后蜀之主孟昶所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5、明代把对联推向新高潮的人物:

明代的解缙、祝允明、文征明、唐伯虎等江南才子,把对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6、最早对对联进行系统分类的人物:

最早对对联进行系统分类的,是清代文学家梁章钜。

7、按应用范围对联的分类:

可以分为春秋(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交际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十类。

8、春联(含节日联)的含义与特点:

春联又叫春帖,是春节时帖的对联,是对联中出现最早的、应用范围最广东的一种类型。内容主要是表现人们辞旧迎新的愉悦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春联一般都帖在门上,多有横批。

9、门联(含行业联)的含义与特点:

门联又叫门帖、门对。是主要反映门第特征和行业性质的对联。其中有的是雕刻、嵌缀在门两旁的永久性对联,有的是在开张或举行庆典时张贴。

10、喜联的含义与特点:

喜联是婚嫁时的专用对联,又叫婚联。多贴在门旁及箱柜等处。内容多为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等喜庆祝愿的吉利话。

11、寿联的含义与特点:

寿联是为年长者祝寿专用的对联。内容多是称颂长者功德业绩,祝其健康长寿。在寿联中,有一些自己写的“自寿联”,多为愤世嫉俗,言志抒怀之作,往往能反映撰者的真实感情与平生志趣。

12、挽联的含义与特点: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由古代的挽词演变而来。内容大多为评价逝者功业、褒扬其精神情操,寄托生者之哀思。盛情深挚,文辞恳切。

13、交际联的含义与特点:

交际联是人们专门用作酬赠交谊的一类饰联。多应用于社会名流以及文人学者之间,作品往往有较高的艺术性。

14、堂联的含义与特点:

堂联是人们用于美化厅堂居室的一种装饰联,往往寄寓主人与作者的情趣、志向与抱负,立意优雅、格调不凡。

15、名胜古迹的含义与特点:

悬挂、嵌缀或雕刻在山水名胜和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

16、文艺作品(含题画)联的含义: 出现在文艺作品中的对联。

17、可以归入杂类的对联:

可以归入对联杂类的有灯联、谜联、宣传联等。

18、对联的平仄: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两大类:平声与仄声。现代汉语中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对联要求一联之中平与仄相间,一般是两个音节一转换;上下联之间平与仄相对。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使人读起来顺畅、深长、有余味。

19、正对的含义:

正对,指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主题上是同义并列的,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互相补充。20、反对的含义:

反对,指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上正好相反或相对,对比鲜明,变化强烈,往往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21、串对的含义:

串对,指出句与对句之间有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某种关系,上下联在内容上是连贯的,在语气上是衔接的。

22、横额的含义与特点:

横额又叫横批、横幅、横联等,贴(悬)于对联上方的中间位置,以四字者为多。

23、横额与对联的关系:

横额是对联重要的组成部分,横额与对联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A、对联写意,横额题名。许多名胜古迹联都是这种形式,对联写名胜,横额点出景物名称。

B、对联画龙,横额点睛。通常是对联写形式、外在的东西,横额点出实质和意义。

C、联额互补,相辅相成。对联与横额在内容与意义上互相补充。

24、龙门写法:

如果是长联,一行写不完,可以另起行写,一般从两边向中间书写,最后一行要空几格,形成“门”字形,称为“龙门写法”。

25、对联除正文外的组成部分:

对联有时在正文之外还有题跋、落款等,说明作者、撰写时间,缘起与背景等。

26、横额的写法:

横额的写法,旧时都是自右向左横书,现在也有自左向右写的。

27、领词的含义与作用:

领词是在对联中引出一串排比句与骈文句,使联语衔接自然、层次分明,造成节奏的起伏变化,使音律和谐婉转的词语。

28、对联断句的参照因素:

A、掌握长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难于断句的多是长联,而长联中一般多用短句,其中往往大量使用三言、四言、七言的排比句、骈文句,铺陈描述,抒发感慨。对偶句式也是长联中常用的。

B、注意对联中的领词。对联中一些领词后面往往带有一组排比句或对偶句,抓信领词,就能看清楚后面的句式。

C、利用反复词。有些对联有反复词,可以根据反复词的位置来判别、断句。D、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对联上下联语法结构与节奏相似,因此遇到一联某句不好断时,可参照另一联相应的一句,有利找出句读。

29、我国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

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就是收集在《诗经》里的三百多首诗。30、古代诗歌的演变过程:

古代诗歌经历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演变过程。

31、我国最早出现的诗歌形式:

四言诗是我国诗歌最早出现的形式之一。

32、《诗经》的诗歌形式:

《诗经》除了四言诗以外,另有一部分作品,句子长短不一,这种形式的诗,习惯上称为杂言诗。

33、属于杂言诗的著名诗歌:

楚辞也属于杂言诗,是在《诗经》出现大约三百年后流行于楚国的诗歌。

34、五言诗成为诗歌作者通用体裁的年代:

自汉末建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五言诗成为诗歌作者通用的体裁,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35、七言古诗的特点:

七言古诗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

36、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

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是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两首《燕歌行》。

37、七言诗的发展脉络:

到南朝宋时,七言诗的写作才逐渐受到注意。鲍照是我国第一大量写七言诗的人,代表作《行路难》十八首中就有著名的纯七言诗。瑟鲍照同时的谢惠连和谢庄,也都写过一些七言诗。自此时起,七言诗这种形式就已奠定基础。从梁代起,已开始出现七言近体诗的雏形,发展至唐代,终于正式形成了近体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直到后代,七言古诗和七言近体诗都是诗人使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38、古体诗的含义: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指同近体诗相区别的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代诗歌。古体诗产生较早,其名帽始于唐代近体诗成熟时。唐代以后的一些仿效古体形式而写的诗歌,也称为“古诗”或“古体诗”。

39、古体诗的所指范围:

古体诗与近体诗是从格律的角度来划分的,一般是唐代近体诗产生之前的诗歌,但古代谣谚、诗经、楚辞和乐府诗等,因各有特点,中立门类,并不包括在“古体诗”的范围内。

40、古体诗在体制上有四个特点:

第一,句数、字数不限。古体诗每句的字数没有限制,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都可以。一般按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为四言古诗,简称“四言”;五字一句的称为五言古诗,简称为“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句子字数不整齐的古诗,称杂言古诗。纯三言,六言的古体诗并不多见。

第二,用韵比较自由。古体诗既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还可以两者交替使用。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甚至三句、四句押韵。有的古体诗从头至尾一韵到底,也有的中间换韵,有的换韵有规律,有的帽无规律可循。韵脚字有选用同一韵部字的,也有使用相邻韵部字的。第三、不讲究平仄。古体诗在平仄上没有特殊规定。

第四,不用对仗。古体诗一般不用对仗,即使偶尔出现对仗,也不是格律的要求,而只是修辞的需要。如用对仗,也不规定位置。对仗也不避重字。

41、近体诗的含义: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近体诗在篇章、句式、字数、平仄、对仗、音律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因而又被称为格律诗。

42、近体诗在形式与句式上的类型: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长律三大类。多句式上看,近全诗包括五言、七言两大类。

43、律诗的含义:

所谓律诗,就是每首八句,在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近全诗。律诗的八行可分为四联,有专门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一联中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44、近全诗的分类与句式特点: 律诗:每首八句;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 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 长律:每首十句以上; 绝句:每首四句;

五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 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

45、律诗的平仄:

简单地讲,就是说在一句之中平仄相间,在一联之中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使平声和仄声在诗句中变换使用,从而造成音律的抑扬顿挫,和谐优美。

46、“粘”的含义:

“粘”是指两联之间,后一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与前一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要相一致,即平粘平,仄粘仄。如果违反了规定,则是“失粘”,为诗家大忌。

47、“对”的含义:

“对”是指一联之内,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对立,如果出句在一位置上用的是平声字,那么对句在同一位置上必须要用仄声字,即,平对仄,仄对平。如果违反了规定,则是“失对”,为诗家大忌。

48、对仗的含义:

所谓对仗是指在诗文之中,上句与下句的字面与音节两两相对。对伏是近体诗的体制要求。律诗的对仗一般是在颔、颈两联,也有一些律诗,首联就对仗。

49、对仗 的形式:

对仗主要有下列四种形式:

A、工对; B、宽对; C、流水对; D、借对; 50、工对的含义:

工对是指对仗工稳妥帖,完全符合标准的对句。不仅句法结构、词类要相同,遇到名词还要顾及小类。工对的句意不能重复,否则就称为“合掌”,乃诗家大忌。

51、宽对的含义:

宽对是指要求不甚严格的对仗,只要词类相同、句法结构大致一样即可,并不要求小类一定相同。

52、流水对的含义:

流水对是指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句意相连,构成一个完整意思的对伏形式。

53、借对的含义:

借对是指用于对仗 的词语,字面能对而词义不能对,或者字的谐音能对而词义和字面不能对的对仗形式。又叫“假对”。

54、押韵的含义:

押韵,又叫协韵、叶韵,是指诗歌中每句或者隔名句的最后一个字应该属于同一个韵部(古人将同韵的字归入一部,称为韵部),这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55、近体诗押韵的要求:

近体诗押韵有下面几点要求:

A、只押平声韵,并且要一韵到底,中途不得换韵。

B、押韵字的位置固定在对句的末尾,即律诗的二、四、六、八句,绝句的二、四句。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在通常情况下,五律首句不入韵,七律首句多数用韵。如果首句不入韵,这一句的尾字一般都用仄声,不用韵的第三、五、七句的尾字,都必须用仄声字。

C、必须押同一韵部的字,不能出韵。但如果是首句入韵,可以借用邻韵的字做首句的韵脚字,称为“借韵”。

56、词的定义:

词,是一种依照乐谱曲调来填词的诗歌体裁。它萌芽于隋,兴起于唐,成熟于晚唐、五代,大盛于两宋。

57、词的主要发展阶段:

词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主要有:(1)词的萌芽与兴起——隋至中唐;(2)词的发展期——晚唐、五代;(3)词的鼎盛期:(4)词的衰落——元代以后。

58、北宋第一个致全力于词作的文人: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致全力于词作的文人,他创作了不少慢词,提高了词全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词的题材领域,这是对词发展史的一大贡献。

59、被认为是词的正宗的代表人物:

当时被认为是词的正宗的代表人物是周邦彦。他精于音律,又善矢章,写出了很多保持传统风格,迎合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市侩**各阶层人口味的音律优美的词曲。被人称之为格律派,后世誉为“词家之冠”,影响直到明、清。60、宋室外南渡后,最突出的词人:

宋室南渡后,最突出的词人当然是辛弃疾。他与苏轼并称“苏辛”,成为宋词谊放派的代表,可以说是宋词中成就最高的真正的集大成者。61、词调的含义:

词调,也叫词牌。所谓词调就是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的名称。在初起时,词高往往就是题目,名称与所咏的内容一致,后来继作时,因为名称与所咏的内容不一致,后来继作时,因为乐称与所咏的内容不一致,又另加题目或小序(当然也可以不加),词调便只有曲调与格律的意义了。62、词调中“子”的含义:

词调中的“子”字就是曲子的省称,如《采桑子》、《卜算子》等。63、词调中的“令”的含义:

词调中的“令”字,就是令曲或小令;一般是字少调短的词,可能起于唐代的酒令,比如《如梦令》。64、词调中“引”的含义:

词调中的“引”字、“近”字,则属中调,一般比小令要长而比长调要短(不足100字),比如《青门引》、《好事近》等。65、词调中“慢”字的含义:

词调中“慢”字,是慢曲子,即慢词,大部分是长调,比如《声声慢》。66、词的“片”的含义:

“片”,也叫“阕”。词的一段叫一“片”,片也就是“遍”的意思,是音乐已奏了一遍的意思。乐曲的休止或终结叫“阕”,所以片又叫阕。

第三篇:对联基础知识

对联基础知识(转帖)百度首页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吧内搜索 | 帮助

进入贴吧 贴子搜索 按作者搜索

百度贴吧 > 落梦缤纷吧 > 浏览贴子 吧主:落梦缤纷

添加到搜藏 | 快速回复 贴吧投诉

要创业,就要入对行.88DB服务网提供海量加盟连锁信息!2009年,无限商机等着你去把握.beijign.88db.com

传统元宵馅机 方便实用易..河南汇保安全用具厂研制生产元宵馅机,是中大型速冻食品生产企业..www.xiexiebang.com

杭州元宵灯会策划 就来杭..杭州创新空间承接各种彩灯,彩车,彩船,生肖等灯会的制作,策划及..hzcxkj.com

对联 温州横河工艺有限公..一家专业从事对联,各类礼品的生产经营单位.现拥有功能齐全的烫印..www.xiexiebang.com 1 对联基础知识(转帖)

《楹联大辞典》[摘录](转自清莲学堂,作者光重皇)

【对联】亦称楹联,我国传统上特有的文学体裁,与汉字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春联】指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例:琴和瑟静/花好月圆

【寿联】为祝贺生日而作的楹联。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挽联】系由挽词演变而来,用于哀悼死者的楹联,例:哭公只有泪/提笔竟无言

【灯联】指贴挂在灯上的联语。例: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言志联】悬于书房、卧堂等环境表示主人家抱负等楹联。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名胜联】指专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例: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杭州冷泉亭)

【行业联】专为行业特点所撰写的楹联,起着行业广告的作用。例: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

【交际联】指人们用作酬赠交谊的楹联。例: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书画联】指题写在绘画作品上的联语。根据画面上的内容题上切合画面的楹联。

例:未出竹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李苦禅题竹)

【四声】四声与平仄关系密切,平仄包括了四声

1.古音四声分平、上、去、入(例句:天、子、万、福,详情请参考王力《诗词格律》)

2.今音四声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例句:妈、麻、马、骂)

【平仄】古人作诗区分汉语声调的一种术语。仄通[侧],即不平之意。

1.古音平仄:其中将“平”归划为平声调,“上、去、入”三声全部划分为仄声调

2.今音平仄:“阴平、阳平”俱归划为平声调,“上声、去声”俱归划为仄声调

【对仗】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的概念相当,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称、平仄相当。

例: 黑/白 长/短 男/女 天/地

【正格】无绝对定义,大致可用二点说明(专指联格)

1.严格要求用字的平仄合符格律,对仗工整协调,上下联相应词句成对

2.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

【变格】亦无绝对定义,用三点说明(专指联格)

1.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的楹联

2.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相同者

3.无情对、当句对等等一般视为变格

【短联】无硬性规定,一般指上下联字数四至十一字的联语

【长联】亦无硬性规定,一般指上下联字数各达十二字或以上的联语

【片玉】只有上联而长时间无下联的称为片玉(参看绝对),举二例如下

1.食包包食饱:酒楼联,同时加入[叠字]、[反复]、[转类]、[拆拼]、[顶真]几个技巧。转类:由一个字由一类活用到另一类。如第一个包作名词,第二个包作动词(保正)

2.鹅儿不食草菓: 一医师联,“鹅儿不食草”为药名,“草菓”又是药名

【合壁】或称“双壁”,指将“片玉”之联对上。

【绝对】对联中所谓的“绝对”有两重意思:

1.指对联在技巧上用词上空前绝后的好,甚至无与伦比的地步。

2.谓之联中的出句奇巧新颖到无人对出的地步,常被人称为绝对(或称片玉)

【正对】亦叫同类对,宽对,指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例: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反对】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亦称工对,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比,造成楹联强烈艺术效果。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串对】亦称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顺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联贯而下的联语

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自对】亦称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和下联自身之中(句中)也存在对仗。

例:桂馥兰芬,水流山静/花明柳媚,月朗风清(其中桂馥兰芬与水流山静相对,亦与花明柳媚相对)

作者: 落梦缤纷 2005-11-5 21:46 回复此发言

------------------对联基础知识(转帖)

【无情对】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对联发展史与基础知识】

例句: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 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合掌】联律禁忌之一,指上下联中内容词性雷同,平仄雷同,意义雷同。概念雷同

例: 碧/翠,白/素 红/赤 孤/独 中国/神州

【孤平】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只有一个平声字

例: [山]静似太古

【孤仄】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只有一个仄声字

例:花重[锦]官城 [注:假设此句作为对联时]

【三平尾】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末尾三字俱为平声

例:报得[三春晖] [注:假设此句作为对联时]

【三仄尾】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末尾三字俱为仄声

例:推窗[引月卧]

【重字】联律禁忌之一,分为几点说明

1.同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例:“法[界]”对“世[界]”

2.异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例:陶匠抟泥,掌中[观]果/樵夫[观]弈,梦里入槐

3.异位互重:比较特殊,允许适当使用。

例:[万]法[一]心,[空]不异[色]/[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4.虚字相重:允许适当虚字相重(如之乎者也)例: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切】楹联写作专用术语,指撰联时上下联内容完全切合客观事实、现象,难以引申移作它处使用。

例: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云(居庸关联/切地)平地忽堆三尺雪/四时长吼半空雷(济南趵突泉/切景)

【叠字法】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的方法。

例: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反复法】指将同样一个字或几个字在楹联中隔句运用或者重复运用的方法。

例:开关早,关关迟,迎过客过关/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复叠法】指同一联语中,既用复字又用叠字的方法。

例: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

【顶真法】又叫联珠法,指上下联为复句的联中,每句句尾词均为下句的句首字词,如同串珠。

1.句与句联珠:例:水[车][车]水

2.词与词联珠:例:水车车[水],[水]随车

【拆拼法】将楹联中的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拼的方法。

1.分拆:将汉字形体依顺序分拆成若干字。例句:[鸿]为(江边鸟)/[蚕]是(天下虫)

2.合拼:将字与字或字与偏旁部首组合成其他字。例句:(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锺>

3.复合:将分拆与合拼同时使用的技巧 例:孔<夫>子,孟<夫>子,(二人)皆<仁>者也

【加减法】将某副楹联出于特殊需要增加或减去一些字词或笔划组成新的楹联方法

1.加字: 例: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2.减字: 例: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挽联)流水夕阳千古/春露秋霜百年(婚联)

【设问法】一种将设问的方式来代替平铺直叙的写作楹联方法

1.设问作答: 例: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贪官!

2.设问求答: 例: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居后,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3.设问不答: 例:磨砺以顺,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谐音法】一种利用字词同音的特点,便联语语意双关,能作出表面意思与深层意思的制联方法

例: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利用当庆、且狂谐锣鼓之声)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利用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谐音)

【多音法】利用汉字多音多义,词义通假的特点,造成一个字在联中音调变化的方法

作者: 落梦缤纷 2005-11-5 21:46 回复此发言

------------------对联基础知识(转帖)

例:好[hao上声]读书不好[hao去声]读书/好[hao去声]读书不好[hao上声]读书

例:长[chang阳平]长[zhang上声]长[chang阳平]长[chang阳平]长[zhang上声] 【对联发展史与基础知识】

行[hang阳平]行[xing阳平]行[hang阳平]行[hang阳平]行[xing阳平]

【同音异字】把一个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运用于联语中的一种方法

1.同音异字叠韵连用: 例:[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2.同音异字、双声、叠韵间用: 例:[嫂扫]乱柴,呼[叔束]/[姨移]破桶,叫[姑箍]

3.同音异字间用: 例: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漏字法】在特定场合下,在联语创作中故意漏写某字,借助漏写的字表达创作主旨的一种方法

例: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 [故意隐吉,生二字,来嘲讽叫吉生的庸医]

【制谜法】使创作的楹联能表达某种特定的意图,在楹联中不直说而隐寓于上下联语的方法

1.联中隐物: 例:万顷波涛乘骑过/不胜将军弃甲逃[上意指“海马”,下意指败将(酱)]

2.联中隐事: 例:雄鸡、鲤鱼、猪婆肉/香菇、木耳、曲子耙[都是温补的“大发”食品,意指开门大发]

3.联中隐物指事: 例: 数声吹起湘江月/一枕招来巫峡云[上指笛、下指梦]

【两读法】一种利用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经过精心构思,造成两种读法不同,联意相反的方法

例: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注:相传此联为明代学者祝枝山为一店主人所作,店主人读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因而大为不悦,祝微笑对他说你读错了,应该读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回文法】使联语上下顺顺读、倒读皆能成联且贴切而不混乱的一种写作方法。

1.上下联都可以顺读、倒读、联意不变: 例:处处红花红处处/翩翩绿叶绿翩翩

2.上下联顺读、倒读,联意不一: 例:风送红香花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香花送风

3.下联是上联的倒读: 例: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集引法】即摘取或引用别人的诗词曲赋句、碑文、格言、成语等等构成新的意境的创联方法

1.集诗句: 例: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前为王维诗,后为李白诗]

2.集词句: 例:风吹皱一池春水/浪淘尽千古英雄[前句为南唐冯正中词,后句北宋苏轼词]

3.集格言: 例:久病始求药误/衰年方悔读书迟

4.集成语: 例:沧海横流,云蒸霞蔚/春风得意,人寿年丰

5.集书名: 例:《虎符》《孔雀胆》/《龙种》《凤凰城》

6.集人名: 例:孙行者/祖冲之

7.集药名: 例:[白头翁][牵牛]耕[熟地]/[女贞子][打马]过[淮山]

【借代法】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借代》中说:“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

例:家有万金不算富/命有五子还是孤 [千金代指一女,万金即十女,女婿算“半个子”则十女有五子]

【双关法】以一个词语同时关顺着两种不同事物的制联方法叫双关法。

例1: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 [竹器店联,虚心、劲节皆双关]

例2:不历几番锻炼/怎成一段锋芒 [刀具店对联]

【比喻法】用打比方法去制作楹联,最为人们所熟知乐用

例: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拟人法】把某些没有生命力的事物表现成为有生命力的人的语言或行为,借物抒情的方法

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

【映衬法】创作主题不用正面描写,而是借助旁的事物从侧面或反面去显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例:鼠因粮绝潜踪去/犬为家贫放胆眠 [一书生表示家贫如洗之联]

作者: 落梦缤纷 2005-11-5 21:46 回复此发言

------------------对联基础知识(转帖)

【夸张法】借助丰富的想象,言过其实,以达到某种形象的艺术效果的作联方法

例:吸来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镶嵌法】指将特定的汉字巧妙而自然地嵌入上下联语中的方法

注:镶嵌法范围极为广泛,计有气节、姓字、数字、方位、药名、年号、名称等等不再细论【对联发展史与基础知识】

A.整嵌:将要镶嵌的名称在每一联中占个位置,不能拆开,使其具有整体性。

例:[多闻]正法,以[广目]光/[增长]善根,而[持国]土(四大金刚)

B.横嵌:将要镶嵌的名称,予以分拆后镶嵌于一联之内的方式

C.坚嵌:将要镶嵌的名称,分别嵌于上、下联中的格式。举十例如下:

1.鹤顶格:将所嵌之字,按照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开头位置

例:[桂]子飘香清肺腑/[林]荫夹道悦宾朋

2.燕颔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镶嵌在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二个字的位置

例:丹[桂]虬枝欺鬼斧/琼[林]洞府仗神工

3.鸢肩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三个字的位置

例:喜斟[桂]洒延嘉客/笑饮[林]泉涤俗襟

4.蜂腰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四个字的位置

例:森然八[桂]甲天下/宛尔千[林]隐洞中

5.鹤膝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五个字的位置

例:吟诗共醉[桂]花洒/览胜同披[林]壑风

6.凫胫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六个字的位置

例:此地常招折[桂]手/今朝独有植[林]心

7.雁足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七个字的位置

例:拿云有志攀丹[桂]/射月无弓挂绿[林]

8.魁斗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联之首下联之尾的位置

例:[小]楼一夜听春雨/姐妹花开月月[红] [镶人名小红]

9.蝉联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上联之尾与下联之首语的位置

例:香如兰蕙温如[玉]/[云]想衣裳花想容 [镶人名玉云]

10.碎锦格:将所嵌之字,不拘任何位置分别镶嵌于上下联中

例:[四]壁图书[三]尺剑/半月行[李]一[张]琴 [镶人名张三,李四]

D.递嵌:将一个名称顺序在上下联中横嵌一部分,使上下联横嵌名合称起来才成系统的方式

例:[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E.叠嵌: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称交叉重叠地镶嵌于联语中的一种方式。

例:[冬]夜灯下,[夏]候氏读《[春秋]传》/[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春秋一作四季之春秋,一作书名中的春秋。北西亦然

F.暗嵌:指将要镶嵌之名改变形式镶嵌于联中的一种方式

例:[少目]焉能评文字/[欠金]岂可望功名 [镶省,钦二字]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学政吴省钦主持乡试,贪脏受贿,录取不才,故有人作此联讽之

G.对嵌:指在上下联中均重复镶嵌名称的一种镶嵌方式

例:[易君左]闲话扬州,惹起扬州闲话,[易君左]矣/[林子超]主席国府,联任国府主席,[林子超]然

H.单嵌:顾名思义,就是只嵌名称于上联或者下联中的一种方式

例:人自玉堂来,使亦称仙原不俗/神从金马至,[民]能使[富]莫忧贫(镶富民)

I.顺嵌:指将名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镶嵌于联中的一种方式

例:[苏东坡]西[游赤壁]/[湖南客]小[住黄州] [镶苏东坡游赤壁,湖南客住黄州] J.反嵌:指将名称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镶嵌

例:[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K.综合嵌:将上述几种镶嵌方法的综合运用

例:[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题韩江酒楼联

注:唐.韩愈:有《送穷文》名篇。晋.刘伶:嗜酒闻名天下。五代南朝梁.江淹:长于作赋。汉末.王粲:建安七子一,《登楼赋》为其名作。联中运用整嵌和坚嵌两种方法,除用四文豪名字、作品典故外,另不露痕迹兼收了[鹤顶]和[雁尾]格组成韩江酒楼这四个字。

【综合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特殊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的作联方法,特别见于长联使用

1.用典与镶嵌的综合运用: 例: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注: 上联的“六君子”是中药汤头名。袁世凯在称帝前,杨度等六君子拥他为王,下联的“二陈汤”也是中药汤头名,实际上又指陈树藩、陈宦原为袁亲信,后见大势不妙。又“独立”成了袁的“送终药”。

2.漏字与谐音的综合运用 例: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注:清朝某中堂大人当过明朝官,后投李自成,李失败后又摇身一变,为清朝官吏,时人写一联讽之,上联有意漏写八字,隐含忘(王)八,上联故意漏写耻字,寓“无耻”之意。

【结尾声明】以上楹联类知识由于系本人寻章摘句,误差之处难免,故只作为参考之用。

作者: 落梦缤纷 2005-11-5 21:46 回复此发言

------------------回复:对联基础知识(转帖)感谢 《中华国粹吧》 搴舟中流 版主,本帖直接来源于《中华国粹吧》

作者: 落梦缤纷 2005-11-5 21:50 回复此发言

------------------【楹联知识】《李岫春论“对联的词类与词性”》(转贴)

对称美是对联的主要特点。所谓对称,除了平仄相对、节奏一致之外,还要做到词类相近,词性相当,结构相似,字数相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达到高度完美。反之,则不能称其为一副好的对联。本篇主要谈谈对联中的词性对仗的问题。

要想弄懂词性的属对问题,先要弄清词的分类。古代词类的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份也有一定的分工。在现代汉语中,汉字分为十二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实词)、介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象声词(以上称虚词)。古人按照诗的对仗规律,将词大体可分为九类,即名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十几类。这种划分的方法比较适应于对联的创作。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词性相当呢?《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原则。也就是说,名词必须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形容调必须对形容词,副词必须对副词,助词必须对助词等等,各归其类,映衬成趣。但细分,则每类之内品种仍多。如名词有专名、有注称;形容词有形容大小、高低、长短、颜色、状态等,许多不同的词以长对短、白对黑为工整;但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如清倪国琏的古藤书屋联: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

其中“芳草”之“芳”与“藤花”之“藤”,一为形容词,一为名词;“新绿”之“绿”指的是颜色,“古香”之“香”乃指气味。虽同为形容词,并非—类,从个别对语讲,似欠工整,可从全联角度看,却形象鲜明,音节和畅,被一致认为是“工对”。

比较而言,虚词的对仗似乎比实词要求得宽些。比如有时介词可与副词相对,这不仅因为虚词类的汉字相对少些,更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字、词本身词性就很复杂,往往一个字包容几种词性。比如“为”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介词、副词、助词,有时还可以做连词。“向”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介词、动词、副词、连词等等。所以通常人们对虚词要求得就不很严格了,能做到虚词对虚词也就可以了。但叹词、助词、象声词却很少与介词、副词、连词相对。

在讲究词类和词性对仗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个义类相对的问题。什么是义类相对呢?所谓义类相对,悬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

1.天文(日月风雨等)2.时令(年节朝夕等)3.地理(山风江河等)4.官室(楼台门户等)5.草木(草木桃李等)6.飞禽(鸡鸟凤鹤等)7.走兽(狼虎象马等)8.鱼虫(蛇鱼蚁蝗等)9.饮食(茶酒莱肴等)10.器物(盆杯壶盏等)11.文具(笔墨纸砚等)12.衣饰(衣冠巾带等)13.形体(身心手足等)14.人事(道德才情等)15.人伦(父子兄弟等)16.珍宝(金银玉珠等)17.军事(弓箭刀剑等)18.文艺(诗词书画等)19.文史(经典史册等)20.精神(智愚苦乐等)

另有按其它内容分类法.此处就不一一赘述。

笔者按词类编成部分对句,可使读者更明了一些:

地理对:河对海、地对山、大陆对长天、荒原对沙漠、古塞对雄关。天文对:冰对火、雪对霜、海市对山光、星辰对日月、瑞雪对骄阳。颜色对:红对白、紫对缃、黑桦对白杨、青竹对绿柳、墨兰对珠黄。方位对:南对北、西对东、六极对八风、五湖对四海、边塞对围城。数字对:一对

二、百对千、两两对三

三、千年对万寿、独木对群山。花木对:桃对李、菊对兰、玫瑰对牡丹、绿茵对红叶、白芷对橙柑。飞禽对:鸥对鸟、枭对鹏、白鹤对黄莺、杜鹃对喜鹊、燕舞对鸪鸣。走兽对:熊对象、马对羊、狡兔对贪狼、雄狮对猛虎、牛仔对猴王。鱼虫对:蜂对蠓、蛾对虫、蝼蚁对鱼龙、河龟对海蚌、蝴蝶对蜻蜓。人伦对:夫对妇、臣对君、祖宗对玄孙、同志对朋友、家族对外亲。

作者: 落梦缤纷 2006-4-4 20:25 回复此发言

------------------【楹联知识】《李岫春论“对联的词类与词性”》(转贴)

文学对:词对赋、曲对文、五典对三坟、楚辞对史记、诗品对文心。感情对:愁对乐、喜对吟、和气对知心、涌泉对滴水、思绪对情恩。精神对:痴对智、佞对昏、颓废对沉沦、修身对养性、刻骨对铭心。人事对:公对私、言对行、协作对竞争、生活对劳动、长辞对永生。文史对:经对史、古对今、后汉对先秦、伏羲对盘古、忠臣对昏君。形体对:面对首、毛对肌、口舌对心脾、饥肠对傲骨、夺目对画皮。宫室对:楼对阁、户对窗、皇室对民房、茅庐对寺庙、巨厦对中堂。珍宝对:珠对玉、锦对珍、绿翡对白银、琼瑶对玛瑙、紫贝对黄金。军事对:弓对箭、将对兵、烽火对狂旌、楚歌对剑气、画角对长城。饮食对:茶对酒、盐对油、瓜果对米粥、山珍对海味、熊掌对猴头。时令对:朝对夕、暮对晨、白昼对黄昏、中秋对元旦、去暑对立春。文具对:棋对纸、笔对琴、泼墨对撰文、砚池对书案、七彩对八音。衣饰对:巾对带、衣对衫、木屐对华冠、袈裟对襁褓、项链对耳环。虚词对:然对也、之对乎、而已对斯夫、无非对是否、矣哉对再如。副词对:还对再、就对将、偶尔对时常、方才对恰巧、必定对应当。连词对:及对与、而对或、除非对倘若、虽然对即使、因为对如果。介词对:同对往、被对朝、由于对沿着、自从对为了、除了对依照。助词对:的对地、啦对吧、罢了对是吗、哎哟对完了、似的对等着。叹词对:嘿对喂、哦对啊、嘿喽对哇啦、哎呀对嗨哟、哼哼对哈哈。象声词对:轰对嗡、当对哗、叮咚对乒乓、咣当对扑哧、唏哩对哗啦。联绵对:阡对陌、貅对貔、璀璨对旖旎、氤氲对滟潋、翡翠对琉璃。

在对联的对仗类型中,有工对、宽对的区别。工对,即指同类的词或相关的词相对。如上边讲到的按类别属对即为工对。宽对,即指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然而工对不见得就是好联,宽对有的不乏为上乘之作。要说明一点,颜色对、方位对、数词对、虚词对和动词对,必须严格按同类对仗,否则为失对。特别是动词,如造成失对,势必使上下联句子的结构发生变化,其它词对得再好,也算失对。另外,有些常用名(如人名、地名、国名、书名等)也应从严对仗。另外还有一种所谓的邻对,它指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邻对一般比宽对严格,但又不如工对那样整齐精密。下面是可以通对的门类:

1.天文与时令 2.天文与地理 3.地理与宫室 4.宫室与器物 5.器物与文具 6.器物与衣饰 7.衣饰与饮食 8.文具与文学 9.植物与动物

10.形体与人事 11.人伦与代名 12.疑问代词与副词 13.方位与数目 14.数目与颜色 15.人名与地名 16.同义与反义 17.同义与连绵 18.反义与连绵 19.副词与介词 20.连词与助词 21.介词与助词 22.叹词与助词

名词对

即在联语中重用名词的作用,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如:人、马、花、月、天空、北京、中国、头、今天、爱情、道德、小麦、星期天„„请看:

诗写梅花月; 茶熏谷雨香。

在精练的联语中,名词占去十分之八,只有“写”、“熏”二字为动词。作者以简约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副春天的画面,其构思之精巧,立意之独别,实不多见。

晚清黄遵宪写过这样一副言志联:

药是当归,花宜旋覆; 虫还无恙,鸟莫奈何。

作者借四种不同的花鸟草虫成联,意在抒发归隐后的复杂心态。“当归”即中药当归,“旋覆”即中药旋覆花,“无恙”为虫名,“奈何”即杜鹃。联语中的当归、旋覆、无恙、奈何均为双关词,作者在这里要写的并不是物之本身,而是由字而引伸的双关寓意。以抒发不甘寂寞、与命运抗争的一种心态。

再看著名画家黄宾虹的一副联:

心肠铁石梅知己; 肌骨冰霜竹可人。

黄宾虹不光画画得好,联也写得奇绝。联语是说铁石性格如梅,冰霜品质似竹,作者巧妙地运用名词的作用,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立意精工,非常人可比。

再看傅山写的一副联:

作者: 落梦缤纷 2006-4-4 20:25 回复此发言

------------------【楹联知识】《李岫春论“对联的词类与词性”》(转贴)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皆以名词入句,却深得意境,不禁使人想起“白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之佳构。可见,撰联工在意境的开发,如无意境,再好的辞藻也不会辟出新意。

动词对

即在联语里重用动词的作用,表示陈述人或事物的动作情况变化和其它活动的词。如:走、笑、有、在、飞、写、起来、上去、观念、悲欢、存在、发展等。

请看杭州孤山放鹤亭联:

水清石出鱼可数; 人去楼空鹤不归。

在简短的联语中,动词几乎占去了一半,出、数、去、空(亦作动词用)、归。但用词极巧,不因重动而使联语有雕琢之感,令人读之生情、意境洞出,给人一种缠绵、空旷、沧桑变幻之感,余味无穷。

孙中山先生不但是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还是楹坛高手,他早年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联语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早年满怀豪情,壮志凌云的胸怀。上联一个“乘”字,一个“破”字,展示了作者树立远大的志向,非凡气概;下联的一个“面”字,一个“读”字,写出了作者苦读求知,不懈追求的治学精神,一扬一抑,准确地刻画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北京潭柘寺有一副写弥勒佛的佳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联语重用动词“容”、“笑”二字,把弥勒佛大肚笑口、笑容可掬的形象描绘得一览无余。上联写外貌形态,下联写内心情态,“容”、“笑”二字分别三出,用字精到,层层迭进,通俗谐趣,发人深省。

形容词对

即在联语中注重对形容词的作用(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如:高、白、好、快、暖和、活泼、恳切、优秀„„

请看赖少其为无锡鼋头渚通芬堂所撰一联:

湖阔鱼龙跃; 山阴草木香。

作者在简练的联句中,竞用了四个形容词,以“阔”饰“湖”,以“跃”饰“鱼龙”,以“阴”饰“山”,以“香”饰“草木”,连贯自然,与景物相配,十分得体,无见雕琢。

上海孙中山故居有一联为孙中山所撰:

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霜寒四十州。

此联在气度上重用了“醉”、“寒”二字,一“醉”字便将此地风光之高绝写得惟妙惟肖;下联化用唐朝诗人贯休诗句,原诗为“一剑霜寒十四州”,其将十四移位,借喻以武力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决心。“寒”用在这里,是隐喻革命斗争之严酷性。

数词、量词对

数词是表示数目多少和次序先后的词,基本数词有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组合数词有十一、九十九、一百八十六、五十年、二十世纪、七月一日等;表示次序先后的如第一、第二、初

五、第六等。

量词表示计算人、事物或行为数量时所用的单位。主要有度量单位:尺、寸、里、升、斗、斤、两等;个体事物单位:个、只、件、根、本、间、种等;集体事物单位:独、双、对、打、群、诸等。还有一种词称动量词,数目较少,有次、队、回、遍、道、下、阵、遭、趟、顿等。物量和动量经常要同数词一起用。数词和量词连用的时候称数量词,如三斤、一双、十回等。

数词和量词在对联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主要作用有:创造形象和意境,加大对联难度,进行数学运算,连续嵌入自然数等。

请看苏州闲吟亭联:

千朵红莲三尺水; 一弯明月半亭风。

此联以白描手法写景,似不加半句渲染,然细心看去,便知作者在其中有意创造了意境。千朵红莲衬托三尺湖水,一弯明月设置半亭微风,岂不是一幅绝美的园林风景画?这其中,千朵、三尺、一弯、半亭在联内所起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北宋刘攽才思敏捷,博学出众,曾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一次,宰相王安石有意难他,出一上联让刘攽对,刘欣然应对,由此,王安石很赏识他,联曰: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北斗映水,恰为十四颗星斗,孤雁披月,依稀如作双飞。联语构思绝巧,立意奇美。联中连用六个数词,四个方位词,不显堆砌,反而以意境取胜。

作者: 落梦缤纷 2006-4-4 20:25 回复此发言

------------------【楹联知识】《李岫春论“对联的词类与词性”》(转贴)

再请看下联: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这副数字联巧在连续嵌入自然数,上联顺排,下联逆推,难度较大。据说上联为明嘉靖年一船夫于九江渡口向当年状元罗洪先求对,罗竟哑口无言,故为传世绝联。下联被今人李戎翔对出。下联的“九里香”指的是一种木料,据说1943年有人找这种木料,花了一年时光方弄到手。1959年,佛山市一位老工人装修,因需要此料,只两天便从十里远的农村找到了。李戎翔闻听此事,抚今追昔,有感而发,欣然对出下联。

再请看下联:

天下三分明月夜; 扬州十里小红楼。

梁章钜在他的《楹联三话》中引自《隐居通仪》一文:贾似道镇扬州日,上元张灯,客有摘七句作灯门联者曰:“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众称其切,唯“天下“对“扬州”乍看属宽对,均为名词,偏正结构,“下”对“扬”不工,然“天下”对“扬州”则无嫌。

代词对

在汉语中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的词,称为代词。代词分为人称代词:你、我、他、咱们、自己等;疑问代词:谁、哪、什么、怎么、多少、多么;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么、这样。,古汉语文言虚词的其、何、孰等也为代词范畴。

请看民国年间楹联大师刘师亮写的一副嘲弄军阀的对联:

你革命,我革命,大家喊革命,问他一十八年,究竟革死多少命; 男同胞,女同胞,亲爱结同胞,哀我七千万众,只能同得这回胞。

作者以口语诗入联,真乃入木三分,切中要害。语中巧用了人称代词“你”、“我”、“大家”、“他”、“男”、“女”、“同胞”、“众”、“命”,疑问代词“多少”,真可谓句句有力,字字见工。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为一家理发店写过一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作者语意双关,虽包含杀机,却耐人寻味。联句以疑问式处理,巧用疑问代词“几许”、“如何”,如向世人证明手段,显出作者英武、洒脱的英雄气概,符合作者的身份和心态,为联语增色不少,被后人称为联中佳品,不为之过。

请看金圣叹所撰一联:

真读书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此联尾的一“多”一“少”,道出了世间的两大道理,天下读书之人多矣,然真读书人甚少,强调一个‘真”字。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道出了世途的艰难。二者类比,以多少量之,也引人深思。

介词对

即放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如:从、自、往、朝、当、到、于、在(方向、处所、时间);把、对、同、为、跟、连(对象、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让(被动)。在古文里,与、以、于、为、所等属于介词范畴。介词在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重叠使用,其必须用在名词或代词的前边。

请看周恩来写的这样一副联: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联句首字“与”、从”为介词,是介绍与什么人共事、从何处读书的道理。用语精练、直接、自然,给人以鲜明、清晰的感觉。

请看山东曲阜孔府门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联句字“与”、“同”、“咸”、“并”均为介词。

再看下联:

与人当宽; 自处当严。

“与”、“自”二字用在联首,当介绍“人”和“处”二字以给动词“宽”、“严”,组成结构,联句简约、洗练、明了,为介词入联的典型范例。

副词对

副词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到修饰和限制的作用,但不能修饰和限制名词。如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正在、立刻、忽然、终于、一直、永久、才、就),表示程度(很、更、越、最、太、更加、非常、特别、稍微),表示范围(都、全、总、只、统统、仅仅),表示重复、连续(又、再、还、尚、犹),表示语气(可、却、竟、决、倒、竟然、难道),表示否定、肯定(不、设、必、许、没有、必定、也许)。在古文言文中,已、犹、则、也、有、可等均为副词范畴。

作者: 落梦缤纷 2006-4-4 20:25 回复此发言

------------------【楹联知识】《李岫春论“对联的词类与词性”》(转贴)请看长沙天心阁联:

四面云山都到眼; 万家忧乐最关心。

联句中第五字“都”、“最”为副词,纵观全联,二字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若省略了此二字,整个对联便索然无味了。

请看下联:

不可说!不可说; 如之何?如之何。

这是一副为革命进步人士杨杏佛写的挽联。杨与宋庆龄、鲁迅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3年被国民党杀害。“不可说”是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之下发出的感慨。“如之何”,是笔者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不可”、“如之”为副词,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副词的作用,用语奇精,内容含蓄,喻意深重,表达了人们敢怒不敢言的社会心态。

看南通曹顶词联:

匹夫犹耻国非国; 百世以为公可公。

此联为明代抗倭英雄张骞所撰。联中“非”、“可”二字为副词,分别修饰国家和人物(曹顶)的,是说国不像国,公(指曹)可为公(对有功绩的人的尊称)的道理。

助词对

助词系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的一种虚词,多用在词、词组、句子后边起辅助作用。助词包括结构助词(的、地、得、所);时态助词(了、着、过);语气助词(呢、吗、吧、啊),另外,所、着、等、似也属于助词,古文言文中之、乎、矣、也等属于助词范畴。虽此类词独立性最差,但它在语言中却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有的联句因一字之差,则谬之千里,使用得好,可使联句增色,情趣盎然。

请看这样一副对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此联为王湘绮写的讽刺袁世凯的,被近代人视为名联。此联不但采用了嵌字法、转意法,而且还巧妙地运用了虚词的作用,使联句情趣动人,感召力强。

连词对 能够将两个词或者两个语言单位连接起来的词叫连词。如:和、与、而、同、跟、及、并、或、以及、不但、并且、或者、而且(连接词和词组);不但、虽然、既然、要是、如果、假使、倘若、只要、除非、即使、因为、不论、不管、尽管、而且、可是、但是、然而、况且、所以、因而、因此、于是(连接句子)。古文中的而、与、则、乃、然等属于连词范畴。

请看下联:

熟视无睹,诸君尽管贪污作弊; 有口难诉,我辈何须民主自由。

此联是讽刺国民党贪污腐败,扼杀民主自由的一副对联。联中使用了连词“尽管”、“何须”,在联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联语的双关语气得以发挥,增强了对联的穿透性。

叹词对

叹词,即表示强烈感情的或者表示呼唤应答的声音的词。它一般不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通常在句子的前边独立存在。在对联中,叹词的应用不是很多,在一般的诙谐联中偶有使用。

请看下联:

咦,哪里放炮; 哦,他们过年。

据说这是一副云南某村土地庙联,作者借土地神之口,发表感叹,像土地神在过年之际看人间一派热闹景象之时的自语的写照。作者似乎在写土地神的孤寂心态,批驳了人间不似仙境的迷信观念。

有人曾写过这样一幅对联,以讽刺那种对母、对妻两种面目的人,联曰:

老母任磕头,哎哎哎,嗳嗳嗳; 娇妻只努嘴,哦哦我,噢噢噢。

一串简单的语气词,像一副漫画,活画出两副迥然不同的面孔,惟妙惟肖,再加之上联一个“任”字,下联一个“只”字,使其形成鲜明的反差。

杭州岳飞祠有一幅嘲讽秦桧夫妇的对联,这样写道:

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岳飞祠有两个白铁铸成的秦桧夫妇像,跪在岳飞像前,有人撰以此联,作者以秦桧夫妇互责互怒的口吻入联,以丑化他们的肮脏灵魂,作者以语气词入联,一“唉”一“啐”,惟妙惟肖,妙趣横生,令人至信。

作者: 落梦缤纷 2006-4-4 20:25 回复此发言

------------------【楹联知识】对联的音律与平仄

ZT对联的音律与平仄 从先秦的对偶句发展到汉、南北朝时期的赋、骈俪,文人们逐渐感觉到音律在赋、骈文中的神奇作用,人们开始对对偶声律注重考究。后来,沈约、刘勰声律说的出现和传播则是对联日益走向成熟的催化刑。

沈德潜认为:“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说:“凡声有飞沈,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迂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刘勰对音律说得比较清楚生动,他主张飞沉交错运用,即把平仄调配得像井上的辘轳的绳子一下一下,回环往复,像龙鳞有逆有顺,紧密排比,相反相成。清代钱大昕在其《潜研堂文集》中说沈约等人是“欲令一句之中平侧(仄)相间耳”。沈约说: “十字之内,颠倒相配”。这些论述.为后来的对联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对联中,平仄律犹如它的双腿,一平一仄,就像人左右脚走路一样,要保持平衡才好,平仄律是从文学音律的角度对汉字声调的分类。古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平,所指的就是古汉语中的平声;仄,所指的是古汉语中的上、去、入声,因为按照四声原理,入声字与平声字的音频相差甚微,而平声的谐乐范围都在入声的谐乐范围之内,所以,到了元代以后,在北方入声逐渐消失,化入现在的二声和四声之中,平声又分出阴平和阳平两大类,后逐渐衍化成近代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人们将它称为新四声,凡声调为阴平、阳平(指标准拼音一、二声)的称为平声,凡声调为上、去声(即标准拼音三、四声)的称为仄声。

“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虽然现在已入阴平、阳平之中,但论及平仄时,仍应属仄声。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现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如闽南方言,仍保持着这种发音方式,他们对入声字并不难辩认)。利用不同声调的意态,交错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将这种平仄律应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之中,就使文学作品有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康熙字典》上载一首歌诀,即说明四声的读法,其歌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收藏,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将所有的汉字统统分成两大类,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对立和统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阴—阳的关系,平扬仄抑,平清仄浊,平长仄降,平悠长仄短促,平和缓仄急剧。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联句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句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和谐。

现代诗歌理论家李汝伦说:“宇声的平仄合乎音乐的配置,使诗词具有了独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乐美,即使动眼不动口,在眼中出现文字,也能显示它的铿锵扬抑,因为有通感在起作用。”

联诗同源,它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副对仗工整的联句,酷似律诗中的颈联和颔联,律诗在平仄对仗中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一规则对于对联依然适用。就是说,第一字、三字、五字可平可仄(按规矩对当然更好),第二字、四字、六字必须按平仄格式对出,否则,便犯了孤平的错误。

现将五言、七言对联(同样是律诗的)平仄格式列举说明如下.先看长沙爱晚亭联:

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这是一副平起仄收式联,如将此联按平仄写出,即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加框的平仄,表示可平可仄,以下同)

再看峨眉山万年寺联:

作者: 落梦缤纷 2006-4-4 20:44 回复此发言

------------------【楹联知识】对联的音律与平仄

海到天边云是岸

山登绝顶雪为峰

这是—副仄声起头式联,如用平仄调写出,即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是七言字联格式。下面谈谈五言联的两种起头式:

看一书斋联:

开窗林月白

洗砚石泉香

这是一平起仄收式联,如将此联按平仄写出,即是: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下联是一副峨眉山雷洞坪联:

老雪凝千古

殷雷迟半空

此为仄起仄收式联,如将此联用平仄调写出,则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面再谈一谈四字联。四字联没有固定格式,它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对,平仄交错,一般上联末字为“仄”,下联末字为“平”。如奉节县白帝城联:

节以明理

德能立名

平仄调为:

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

再如黄州赤壁联:

月色如故

江水有声

其平仄调为:

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

最后再说六字联的格式。六字联的格式比较松散,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格式为: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如章均所撰联:

慎言语节饮食

蓄道德能文章

第二种格式为:

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

如某一园亭联:

竹雨松风梧月

茶烟琴韵书声

以上格式,为一般式。但什么事物也不是绝对的,如一些趣联巧对,则可打破原有格式。这里不一一赘述。

我们说一副联是平声起头还是仄声起头,并不是去看第一字,而是要看第二个字,因为汉字多以两字为一个音节,而且音节的重点一般落在第二字的上面。两字一停顿,一字一煞尾(有的也以两个字煞尾的)。两字为一顿叫双音步,一字为一顿叫单音步。顿是音节单位。

我们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有时也要灵活一些,律诗在这方面有很多说法,这里不再论及,只就一般现象加以说明。

1.一、三、五不能不论

例如在上面所举的峨眉山万年寺联中,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必须是仄,如果改成平声字,那么就变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叫“三平调”,是对联中的大忌,是绝对不允许的。还例如在长沙爱晚亭联中,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就必须用平,而不能不论,如用了仄声,句子就变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韵脚以外只有—个平声字,导致字的平仄、阴阳不平衡,这又犯了孤平的毛病。在诗歌中,孤平是可以救的,救的办法是将出句中的第五字由仄变平,这样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

2.二、四、六有时可以不分明

例如,在蛾眉山万年寺联中的上联,第五字原为平,如果用了仄,那么第六字就要由仄改为平(为救)。即全句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注意在这种拗的情况下,本句七言的第三字或五言的第一字必须是平声)。再例如在长沙爱晚亭联的上联中,第六字也可不用平而用仄(拗),其条件是对句的第五字不用仄而用平(救)。这样.全联即成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以上这些律诗平仄的一般规则,在写对联时,值得借鉴。

平仄对仗,是指对联的上联与下联的平仄音律相对而言。具体到对联的上下联本身,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平声和仄声必须交替使用,既不能只用平声,也不能只用仄声。因为平仄的作用是掌握声调平衡的关键。如平仄单调,就会造成声调的枯竭、失调,读之也觉得吃力、不舒服。还有,如果上联和下联是几个短句组成,则必须在每个短句之间,形成平仄交替的效果。即上一个短句的末一个音步与下一个短句的头一音步,要平仄交替。

例九江烟水亭联:

烟柳有情,骀荡春光,风籁更吹晨笛起

水天无际,澄鲜秋色,月明远共夜珠来

上联的第一个短句中的“有情”音步为平平,那么接下来的二个短句中的第一个音步的“骀荡”必须是仄仄,其它处都必须是如此处理,我们通常把上下联的平仄相对称为相拗,以上这种平仄交换称为交替。一副好联,必须做到上下相拗,句中交替,才能产生轻重、缓急、回旋的音乐感,吟诵时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我们说上下联平仄反要相拗,这是以上联交替为前提的,上联是依据,下联是协从,但有时在征联活动中出句是下联,这样对句就是上联了。

对联出、对句各分句的最后一字称“句脚”,也称“腰眼”,是平仄运用的关键所在,一般必须平仄相拗。请看成都武侯祠联: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

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上下联尾字,多为上仄、下平,视为正格。因仄声字短促有力,平声字舒缓悠扬,仄声收上联,声调抑而顿,给人以言犹未尽之思;平声收下联,声调扬而舒,令人发余味无穷之感。但有个别的联不是上仄下平,而是上平下平,或上平下仄或上仄下仄,视为变格。这往往是由于内容所限或是某种需要,多不采用。如成都杜甫草堂联即上平下平式:

柯如青铜根如石

花为四壁船为家

奉节白帝城武侯祠联,即上仄下仄式:

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与

泰山壶天阁联为上平下仄:

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

造绝顶千重尚多福地

另外,对联要避免“三同调落脚”,即上联用三仄声收尾,下联三平声收尾。总之,“失替”、“失对”、“同声收尾”、“上平下仄收尾”、“三同调落脚”都属于影响对联节奏美的失调现象,初学者应该尽量避之。

(作者:李岫春

录校:恶人谷珠楼

再转贴时请注明)

作者: 落梦缤纷 2006-4-4 20:44 回复此发言

------------------【楹联知识】《对联的节奏与风格》(转帖)

当代诗词理论家李汝伦在论及诗词格律时,把中国诗词的特点誉称为四大美人,即是:声韵美、均齐美、对称美和参差美。除参差美只适应词曲体裁外,其声韵美、均齐美、对称美的特征同样适用于对联。其中的均齐美就是我们这里要说的节奏美。

一、对联的节奏美

节奏美主要表现在节奏的平均、字数、行数的固定上。在律诗中,五言诗为三拍,七言诗为五拍,五言句法多为上二下三,七言句法多为上四下三,但不管句法如何,其顿数则仍须一致。如李白的

吴官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句法应是: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杜甫的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句法应为: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均齐美的产生来自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悟。比如花叶的搭配,花瓣的排列,天籁的声音等。大自然有自己独有的自然属性、内在规律,我们的古人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融成一体,使中国的古老文化达到一种全新、永恒、贯通的境界。在音乐中,乐谱强弱、长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节奏,在对联中,同句的平仄交替,上下的平仄相拗,形成明显的强弱、长短、高低、缓急的音步,似音乐中的旋律,我们也称其为节奏。

对联上下联的节奏,一般是一致的,通常对联是以两个字或一个字作为音节,煞尾的字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这是对联的一般节奏。

说到节奏,便涉及到炼字的问题,一般四言和五言联,第三个字要选择特别响亮有力的;六言和七言联、八言联要注意第三、第五个字;九言联要注意第四、第六个字;十言联则以第四、第五、第七、第八字为重要。下面我们对一般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的节奏进行简略说明。

四字联的节奏有:单节奏、二二、三一、一三等;五言联有一二二、二二一、二三、三二、一四、四一等;六言联有二二二、三三、二四、四二等;七言联有三四、四三、二五、五二、一六、六一、二一四、二二三、二二二一等。八言联大多由两个四言联组成,九言联大多由四言联和五言联组成。十言联以上的联句,多由三、四、五、六、七言的节奏,加以合并而成。

如海瑞自题的四字联(前一后三式)

干/国家事

读/圣人书

周恩来赠王朴山四言联(前二后二式)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山西岳祠五言联(前二后三式)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佚人作自策联(前一后四式)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傅山自题联(前二中二后二式)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明郑成功自题六言联(前二后四式)

养心/莫善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清翁方纲赠谨庭六言联(前一后五式)

结/幽兰以延伫

抚/孤松而盘桓

湖北古隆中七言联(前四后三式)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清梁同书赠友七言联(前二后五式)

闲为/水竹云山主

静得/风花雪月权

清林则徐自题七言联(前三后四式)

不要钱/原非易事

太要好/也是私心

以上我们说的是对联的一般节奏,可以看出,一般节奏的上下节奏是完全一致的,下面我们谈谈对联的特殊节奏。

请看诸葛亮武侯祠联: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如按一般节奏分,后半句不管如何断句,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应为: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可见其联的语言节奏和语义节奏是不相同的,如按常规分法,势必割裂词语,导致无法理解联意。这种对联当属于特殊结构。

对联的音节一般是两字为一顿,它和作为意思单位的词语有时是不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不能采取割裂词语来迁就章节的削足适履的做法,而应保持每联词语意思的完整,按词义单位划分节奏。另外,在读联时要注意联句的内在节奏,轻重缓急。要处理得法,不要随心所欲地在联句中添“啊、呀”的语气词,只需在需要停顿之处,适当地延长一些就行了,这就是处理“缓急”的道理。在撰联炼字上,要注意选用鲜明恰当,高雅清新,平仄协调,读音响亮的字。能用实词的尽量用实词,虚词尽量少用或不用。音均意丰,以少胜多,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作者: 落梦缤纷 2006-4-4 20:50 回复此发言

------------------【楹联知识】《对联的节奏与风格》(转帖)

讲究对联的节奏,还应避免“三同调落脚”。例如:

琴瑟调和尽乐事

亲朋团聚齐欢心

上联三仄声落脚、下联三平声收尾。按规律上联的“尽”字应是平声字。下联的“齐”字应是仄声字。如以“一三五不论”视之,固然可以,但这样一来,整副对联抑扬起伏的节奏感便受到了影响。

总之,对联中的失替(相邻音步末字平仄不交替)、失对(相对音步末字平仄不相拗)、同声收尾、三同调落脚等都属于影响对联节奏美的平仄失调现象。我们在撰写对联时,要注意尽力避之。

二、对联的格调

对联的格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品次,作者使用哪种格调,第一取决于题材,第二是作者的情性,有人偏重短联,重在一气呵成:有人喜用长句,意在缠绵反恻;有人喜好宛转,巧于花心悟语;有人倾于豪放,旨在铁琶高歌,不一而足。其实作品即是格调、艺术特色的综合表现,它包括作品的格律声调、作者风格、作品体裁等诸多因素。有诗曰:“直缘多艺用心劳,心能玲珑格调高”。陈家铨先生在其《谐联集萃》序中谈到,要“谐不伤雅,既雅且谐,格调才算高尚”。此言不虚。

从体裁的角度来看,对联的格调大致可分为以下十种:

1.律诗格调

最初,对联多以五、七言为多,它是对联格调的主流,这种诗歌式的对联,现在仍占大多数。如苏小妹联: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杭州藕香居茶室联: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2.词格调

到了宋朝,宋词逐渐兴盛,同时也丰富了对联艺术。于是便出现了词格调的对联。

词别称长短句,词格者即联句长短参差不一,有的音律也近于词曲,这种体式分明是受了来词、元曲之影响。如南京徐达的故居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院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再如顾复初题成都濯景楼联: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望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伫凉月,予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3.民歌格调

有的对联很像民歌,语言通俗朴素,形式生动活泼,很有民歌情调。请看解缙所写一联: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4.散文格调

有的对联却像一段信笔而成的散文,其语式随便,如娓娓而谈。以文入联,有人说自曾国藩始。请看清末文人俞樾的自挽联: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苦苦著二百五十卷书,流传人间,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荡荡历半生三十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再如秋瑾墓联:

悲哉,秋之为气

惨矣,瑾其可怀

情调特似古代散文。

5.戏文格调 有的联从表情断句、叠词上看,很有戏文的味道,例如:

想当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

看今日这般光景或者有之

再如:

莺莺燕燕,翠翠绿绿,处处融融洽洽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6.曲格调

曲的格调表现在语言质朴自然,新鲜泼辣,形象生动、诙谐。此类对联具有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风格。例如棺材铺联:

这买卖稀奇,人人怕照顾我,要照顾我那东西古怪,个个见不得它,离不得它

再如诙谐联: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占

7.成语格调

有的对联为成语嵌成。如林则徐撰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8.绕口格调

有的联很像绕口令。如:

屋北鹿独宿

溪西鸡齐啼

再如:

烟沿檐

湮燕眼

9.谜面格调 有的像一则谜面。如: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上联喻油灯,下联喻秤。再如:

四壁图书三尺剑

半肩行李一张琴

联中藏“张三”、“李四”四个字。

10.骈文格调

用骈体写成的文章称为骈文,骈文讲究词句整齐、对偶、声韵和谐,辞藻华美。汉、南北朝后,骈文风行,它后来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对联同样受其影响。骈文格调的对联在清代的长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格调在清代以前出现得并不多,清末民国初期,对联越写越长,从此,骈文格调便有了充分发挥的余地。如李联芬写的武汉黄鹤楼联: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风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鹄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山残水,极目今古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斜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仅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此联不仅用了大量的骈名,如“凤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等等,把人带入旷远、舒展的诗情画意之中,而且用词典雅、清丽、极富文采,边叙边议,挟眼前景物、历史风云铺成一幅壮美的画卷,文辞激扬,如栏外涛声,从远而近,不绝于耳。

三、对联的风格

对联的风格丰富多样,大致可归纳为典雅、清新、豪放、婉约等。这些不同的风格是由作者内在的“情性”,天生的“才”、“气”和后天的“学”、“习”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风格虽各有不同的特点,但有规律可寻。不过就一个作者而言,它还是有一种主要的风格的。有人提倡“因性以练才”,此说有一定的道理。这里仅就对联的语言风格简要举例说明o

1.浓艳富丽

以重彩之笔抒发情趣。如武昌东湖可竹轩联:

皓月凝辉竹影婆娑留画意

明湖摇翠浆声欸乃壮诗情

2.清新俊爽

请看睡仙亭联:

黄鹤从何处归来,江汉双流,玉笛梅花吹不落

仙人是哪年睡起,春婆一梦,晨钟暮鼓唤难醒

3.含蓄婉约

请看北京颐和园月波楼联: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

4.磅薄豪放

老骥追风抒壮志

雄鹰展翅入青云

对联作品格调的高低,并不取决于风格,不能说豪放格调比婉约高。作品格调的高低是由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决定的,只有作者具有高尚的思想和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方能写出格调较高的作品来。

作者: 落梦缤纷 2006-4-4 20:50 回复此发言

------------------对联创作原则(转帖)

作者:常江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创作对联要遵循什么原则?我以为应记住工、稳、贴、切、新、奇这六个字。

工,首先是指工整。一副对联,应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谐,句式相仿。就是说,要完全合乎或基本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工整,是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古人(或者说前人)作对,是很讲究“工”的。清代以前联书,选联都比较严,几乎没有不工的。民国时期的联书,如胡君复的《古今联语汇选》各集所收之联,也都选得很认真。当然,也有些书选得随便一些。近年的联书中,确有一些是不够严谨的,尤其所选入的新对联,若干不工整的对子,也“登堂入室”,以致人们对新对联的创作产生疑虑。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本身缺乏严肃的创作态度,二是编选者没有逐联推敲,东抄西摘,凑成一本就算大功告成,便一误己再误人了。我以为后者责任更大些,如果按“虽少而精,宁少勿滥”的原则办事,那些十分不工整的“对联”便会永无出头之日,那将是联坛的幸事。

这里,不想举例了,只是提醒读者:莫以为印成铅字的都是好对联,都是“范文”。

工,还有“精巧凝练”的意思。我大致估算过,七言以下的对联,能占到对联总数的一半以上,九十字以上长联,还不及百分之一。它以有限的数字,表达无穷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意象,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达到精巧和凝练。

不懂得惜墨如金,是对联不工的一个毛病。1986年全国“慰问前线,缅怀英烈”征联活动,初评入选的对联中,也还有这样“不精”的对联,试举两例:

编号“283”联:

山美水美,山水美,哪有英雄心灵美

日高月高,日月高,何及战士风格高

评委们认为“山水美”、“日月高”是多余的巧意,应变为:

山美水美,哪有英雄心灵美

日高月高,何及战土风格高

编号“272”联:

边关御寇,火中屡建千秋功业

大地迎春,天下同歌一代英雄

评委们认为“火中”、“天下”为赘语,不如删去成为“四六”句式更为凝练:

边关御寇,屡建千秋功业

大地迎春,同歌一代英雄

当然,经过“阑尾切除术”的对联,不可能再得一、二等奖了,得纪念奖还可以,因为作品毕竟还可以“救药”,否则,评委们连议都不必议了。

稳,即平稳安定的意思。循规蹈矩,能求得安稳;标新立异,也同样能求得安稳。如同建筑,无论样式如何,都必须基础稳固,形象端正。作对联也是这个道理。

稳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选择句式时,多将短句置于前,长句置于后。比如,十言联中,四六句式就比**句式显得稳重;十一言联中,四七句式居多;十二言联中,五七句式为主;十八言联,一般为六五七句式,若“六六六”则呆板,若“七六五”则不稳,几乎没有人这样用,道理就在于最后用字数多的句子,可以把前面的话“托”住。另外,还有一种领字的情况,领字可以理解为是合起来“托”住全联,如昆明大观楼联,其结尾应分别为: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仄下平”的尾字,其目的也是造成平稳的音韵效果。仄是“不平”,倘若全联以仄字收,就不能平稳。

稳的内在涵义,主要表现在强弱上。所谓强弱,即上下联言事范围大小的相对,思想深浅的相对,抽象与具象的相对,感情浓淡的相对。一般情况为,上下联的强弱相当,例如:

知多世事胸襟阔

阅尽人情眼界宽(格言联)

家居绿水青山畔

人在春风和气中(春联)

这样的对联居多。但有些是有强弱变化的,主要是上弱下强,这样的对联也很多,如《羊城晚报》征联力拔头城的一联:

闻鸡起舞

跃马争春

作者: 落梦缤纷 2006-4-4 20:51 回复此发言

------------------对联创作原则(转帖)

上下联都是发愤争胜的意思,下联的力度自然更大些,概括面也更广些。再如广州翠园酒家征联中独占鳖头的一副作品:

翠阁我迎宾,数不尽甘脆肥浓,色香清雅

园庭花胜景,祝一杯富强康乐,山海腾欢

比起出句的具象感受,对句在气韵和感情升华方面,都高出一筹。

从以上两例,我们可以看到,强弱之分,不是好坏之分。无论强弱相当,还是上弱下强,每一句都要尽力去做。倘有一句败笔,则如同房基柱塌陷,建筑物是不会稳固的。

至于上强下弱的情况,比较少见,除非一些趣联,否则,谁也不愿做“虎头蛇尾”的事。

稳,还有一个“工夫在联外”的因素,那就是思想的成熟和稳定。一个人思想反复无常,对人生没有自己的信念,感情上浮躁夸饰,他的对联作品,很难达到真正的稳。

贴,即妥当的意思。好比人做件衣服,经过妥当地剪裁、缝纫,穿起来很合身,不大不小,不肥不瘦,自己穿着合体,别人看着也舒服。作对联也要像穿衣服一样。好的对联可达到“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的地步。如果立意不当,则主旨欠佳;抒情不当,则表态失度;措词不当,则举止无方;用字不当,则形貌多疵。

“不贴”,常表现为夸大其词,仿佛一个矮人穿了长衫,戴了高帽一般。题名胜,则“世上第一”、“天下无双”;“胜西湖”、“胜蓬瀛”„„;写挽联,则“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即使作广告,写悼词,恐怕也没有这样写的。

“不贴”也常表现为用词不当,特别是对同义、近义词,未能精细选择。1985年全国“迎春——长城”征联中,有这样一副应征联:

东临碣石涛声旧

西近阳关柳色新

此联在立意、情绪、对仗、平仄诸方面都不错,只是“旧”字为与“新”字对仗,字下得太拘束,反而意思不清:涛声能有新旧之分吗?评委们决定把这个字换掉,用一个近义词“古”代替:

东临碣石涛声古

西近阳关柳色新

这样,“抢救”了一副好联。

不贴,也表现为上下联主题不集中,即立意上不那么一致。这是征联中大量作品初评落选的一个原因。1988年春节的“环宇大团圆”征联,第一联为征下联,终评时遇到达样一个对句:

出句:皓月仰中天,自有清辉周四海

对句:黄花香晚节,俨然正色傲三秋

这一对句,立意不错,切合征联时令(始自中秋节),对仗、平仄都没有问题,而且“晚节”一词形成双关,既说黄花(菊花)开在晚些的节日(中秋)中,又说老人保持晚年的情操。因此,这一对句颇受评委会中老年评委的喜爱。不过,又发现它与大团圆征联的主题虽有一定关系,但“贴”的不紧,因此,只能评为二等,且排列靠后了。

切,虽也有“妥当”的意思,但它主要表现为有比较明确、比较强烈的针对性,即“确切不移”。

《楹联丛话·卷四》载:

潮州韩文公祠联云:“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紧切潮州,移易他处昌黎祠不得。

此联之所以不得“移易他处”,是因为“紧切潮州”。唐元和十四年,唐宪宗遣人自凤翔迎佛骨入宫中,瞻奉舍施。韩愈(文公)上《论佛骨表》,“欲为圣明除弊事”,谁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在这里呆了八个月,但他的文学主张因际遇更得到加强,作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他被尊为百世之师。

不妨将此联与其他韩祠联进行对比:

其一 苏学士前传谪宦

孟夫子后拜先生

其二 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其三 起八代衰,自昔文章尊北斗

兴四门学,即今俎豆重东胶

其四 进学解成,闲官一席成三仕

起衰力任,钜制千秋本六经

显然,这几副联亦是佳作,但并未“紧切”当地。前二联是潮州的,后二联是北京的,与“天意”一联比较,切与不切,十分清楚。

作者: 落梦缤纷 2006-4-4 20:51 回复此发言

------------------对联创作原则(转帖)

除切地外,对联还强调切人,无论题赠、喜庆、哀挽,要非常适合受联人和撰联人的身份、经历、性格特点。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震惊文坛,许多名人写挽联表示悼念之情,兹举数联于下:

著述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蔡元培挽)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郭沫若挽)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攻退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陈毅挽)

敌乎?友乎?余惟自问

知我?罪我?公已无言(徐懋庸挽)

这几联是“工而切”的。首先切合鲁迅:有用鲁迅著作名的,如《中国小说史略》、《二心集》;有歌颂鲁迅精神的,如打落水狗;有对鲁迅进行恰当评价的,如“岂仅文坛闯将”、“不愧思想权威”;有说鲁迅遗嘱的,如“莫作空头文学家”;有由鲁迅逝世时间进行联想的,如“方悬四月,叠坠双星”(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逝世)。其次切合作者自己:蔡联沉稳谨肃,犹如学者挚友;陈联锋芒闪烁,不失武将儒风。郭联的“撼无一面”,是言事,他与鲁迅未见过一面,也没通过一次信,感到“这在我是莫大的遗憾”;徐联在切合自己方面更值得称道。人们知道,鲁迅生前曾对徐产生误会,撰文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徐还未来得及进行解释,鲁迅先生就去世了。因此,徐联更多地表达自己当时的复杂心情。

这种“切”,表现了事物的特殊性。从哲学来讲,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唯有“特殊”,也显出事物的千变万化,色彩纷呈。春联、寿联、挽联,分“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联虽“放之四海而皆准”,却没有个性,不“切”,因而,不应成为创作的主要途径,倒是专用联应予大力提倡。

新,就是新鲜别致,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达到“标新领异”的地步。如果不出“新”,对联就不能发展。

对联要立意新,这是最主要的。对于同一题材,同一名胜,同一人物,后来者一定要以最新的立意取胜前人,否则,低于前人或者模仿前人,还不如搁笔。

试看几副理发店的传统名联:

其一 虽云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其二 到来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其三 修就一番新气象

剪去千缕旧东西

其四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其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这几副联,各有其立意角度,尽管都带有双关意味,却不令人感到重复。一联是自赞手艺好,“毫末”与“顶上”双关用得极为精当;二联是写顾客情态的,“弹冠”与“搔首”写出理发前后客人的有代表性的动作;三联是写“修剪”这一行业的特点;四联是写理发师的高尚精神境界;五联是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所题,借理发表现了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面对这些名联,再创作就一定要另辟蹊径,如:

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现象一手推平

也有些借前人对联意思,加以改造:

俯首甘为毫末业

立足就显绝顶功

它与前面所引用一联有近似之处,但“俯首”、“立足”将理发师形态、神态写入,也有新意。然而,也有些改造得不好的,如:

磨砺以须,工夫纯熟

及须而试,手段精良

在创作新对联时,更要注意创新。有一副很有特点:

技术革新,头头是道

容光焕发,面面皆春

“头头是道”双关极巧。而一当把那些操作过程写入,便索然无味了:

推剪剃刮使您满意

烫吹洗理令君称心

由此可见,立意新实在是对联创作的关键,当今若干对联,却恰恰是没有新的立意,尤其春联创作,这方面问题更突出些。我们提倡对联要反映时代精神,要表现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要表现新社会的思想风貌和道德标准,要表现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观念。许多对联作家为此做出了可贵的努力,成绩斐然。而一般初学者常常对时代精神进行狭隘和片面的理解。他们以为写春联一定要写上“责任田”,要写上“实现四化”,要写上“振兴中华”,仿佛只有这些新名词,这些标语口号,才能体现“思想性”。其实这种理解是不科学的。

作者: 落梦缤纷 2006-4-4 20:51 回复此发言

------------------对联创作原则(转帖)

对联的语言,应该是清新、典雅、自然,是新鲜活泼的。旧的陈词滥调,应该抛弃,新的标语口号,也要杜绝。用新的语言表现新的意境,才能创造出佳作。有些同志每年都写作和发表几十乃至数百副春联,却不注意创新,试将其历年作品整理一下,就会发现在意境和语言上雷同的太多了。

奇,就是构思奇特,语言奇巧,令人拍案叫绝。这样的对联给人印象颇深,往往过目不忘。

趣联常以奇取胜,以巧夺人。拆字联自古以来,数量很多,论构思之奇,下面这副是不可多得的:

枣棘为薪,截断劈开成四束

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双间

再以数字联为例,有一种数字灌顶联,如“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之类。出句以“三”分领三个名词,对句必避开“三”,但必须也领三个名词,十分奇特。于是,引动人们写了不少这类的对子。古往今来,只有华罗庚先生的一副,能称得上“奇中之奇”: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这是50年代初,华罗庚随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出国途中所作,不但所领三个名词都有出处(韩赵魏为战国三强,勾股弦定理最早见于《九章算术》一书),而且用进在座的钱三强,赵九章二人的名字,比起“三光、四诗”来,又多了一层意思。

除趣联外,其他各类对联中都有一些构思奇特的。比如写太白楼的对联,多写李白的飘零身世,斯楼的幽雅环境,甚至以扬李抑他的办法,尽写李白的诗才。王有才一联堪称奇绝:

我辈此中惟饮酒

先生在上莫题诗

也有人称其为“太白酒楼”联。不管怎样,此联构思不凡,用劝人只饮酒莫题诗的主意来反衬李白的诗才,写法不同一般。

应该看到一些新而奇的对联,常常能促进对联品种的多样化。比如,以嵌本年天干地支的干支联,是春联的发展;自挽联,是挽联的发展等。

工、稳、贴、切、新、奇,是作联的基本法则,古今名联,在这六个方面能做到兼顾并有所突出,故而能流远久远,脍炙人口;反之,不工、不稳、不贴、不切、不新、不奇,这些作联的毛病,“染”上一种,都不能成为佳作。因此,初学者应在这几个字上下功夫,作联不必贪多,能做到“创作一副,满意一副”,就有了提高的基础了。

作者: 落梦缤纷 2006-4-4 20:51 回复此发言------------------闲话诗钟(作者:张西厢)资料来源:恶人谷珠楼

南山子序

二○○一年春,余以惜余斋师兄留诗,初上网路,遂与诸君子周旋声律间,网路初兴,故无民间诗社之陈腔套数,余既喜其新颖,而嫌其稚嫩,以为由斯长往,终何足以多之哉。遂因望月兄网路与诸子聊天次,稍出钟题诱之,不意后数日,竟创为“大家来作对”网页,始意欣欣者,开创诚有之,而莫辨文宗,则宏奖无门,是思有以调之。其秋,自师兄借书中,检得张西厢氏《闲话诗钟》乙书,珍同寰宇孤本。以其条理简赅,无以复加焉,遂自输字成档,而患其无从面世,因寄德国皮叶兄上载“古典诗词网站联盟”网页,兼酬先时网路开版之助。又恒虑事毋妄作,壬午岁,以请宜宾罗戎庵,戎老旧知此书,以为“功德无量”,兼竖其拇以示我,此乃征之长者,心坎始安。然有数字,自始不得输入法要领,亦未再校正。其间,已为李凡兄引入《侠客岛》,移三序于后者,盖有所隐然,顷见简体字版网路转相传载,衍至割截纂乱者,殆亦未有意为之,亦有所隐也。奖掖风教者,固属同心,其诚足以嘉之,而其隐亦足以悯。然则,贤者之文遂以凐讹者,亦不可不忧,乃至今春重校一过,攫其要而略其“钟联”、“钟选”二篇,以为其意已足矣,倘后之人以为阙如者,概无关乎作者,盖南山子为之也,是为之序。时在癸未妇女节后一日。

陈其采序

数年前居港,君左兄嘱余主课诗钟,题为“剑、红”三唱,得二千余卷,余独喜其中署名“红玉”之“花迎剑佩星初落;风掣红旗冻不翻。”集句自然,欣赏不置,爰拔为冠军,但不知红玉为何许人也。翌日毅成兄来,始知乃连中冠军之张君西厢也。君幼好吟咏,素负诗名,兹所编《闲话诗钟》,尤多独到之处,际此台阳吟风极盛之际,诗坛吟友,其必各手一编以为快欤。癸巳端午节前 陈其采序

楼桐孙序

回忆民国十八年秋,江苏举行第一届县长考试,余忝列典试,张君西厢为当年考取县长之一,初握县篆时,寄余诗,有“先人苦种儿孙德;弱岁惭为父母官”之句,盖君时年方二七,为县长中之最年轻者,余喜其诗,极合诗人敦厚之旨,故犹咀嚼不忘,今观其《闲话诗钟》一编,造诣极高,非深明此中三昧者,决不能道,诗与钟,同其义而不同其体。诗之书,汗牛充栋,钟则苦无专著,是册之付刊,余知其必为吟坛之一大助也欤。癸巳端牛节 楼桐孙序

谭元征序

张子西厢,以所著《闲话诗钟》属序,揭卷读之,则源流派别,格调律例,语详而择精,知非寝馈斯道之专且久者不能为也。昔人谓文章之事,至词而极工,至词而极变,吾亦谓骈俪之语,至诗钟而极工,至诗钟而极变。然其朴不伤野,乐不伤淫,谐不伤虐,清不伤薄,淡不伤枯,豪不伤粗,巧不伤诞,则与诗词之道,无有乎弗同也。西厢曾以此驰声海角,及来台阳又屡惊其座人,有上述之长而无其失,得之于独,话之于闲,(谐)之于同调,吾知是书之出,其必有以发人深省矣。然吾闻西厢年少应试辄售,有文名,宰句容、沐阳、宿迁,有政声,今皆不以置怀,独勤勤焉惟诗钟是究,且必钩玄于一字一音之协调与乖戾,雕肝镂肾不能自休,岂有所驱迫而为之欤,抑在莒无憀,欲借此宏声,敲醒尘梦,以应中兴之鼓吹耶。果尔,则吾虽寸莛自愧,亦愿执鞭以从。癸巳端午节前十日 衡山谭元征拜撰

钟话第一

一、钟义

昔人敲钟,规律极严,拈题时,缀钱于缕,焚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鸣,以为构思之限,故名“诗钟”,即刻烛击钵之遗意也。钟虽小品,惊天地,泣鬼神,征夫怨妇之思,怀乡忧国之感,均可流露于寥寥十四字中,变化无穷,奥妙莫测,固属雕虫小技,亦洋洋乎大观,或谓此中兴味,胜诗十倍,经验之语也。

二、钟意

诗钟固重对仗,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盖以“白粉墙”对“黑漆板”之类,决难引人入胜,粤派之弱点,即在于此。故正宗之诗钟,须有诗之声调风格,置之于诗中,则为名诗,置之于钟中,则为名钟。或谓诗钟,须有起、承、转、合之势,未免言之过甚,盖诗钟为七律诗之一联,古人名联,或对描事物,或直舒怀抱,绝少于一联中,备有起承或转合之势也。

作者: 落梦缤纷 2006-4-7 13:36 回复此发言

------------------闲话诗钟(作者:张西厢)

三、钟派

清初闽人,已有此制,名曰“改诗”,即改律句绝句之七言诗而为两句也,此种改诗,或有称之为“单羊角对”、“百衲琴”、“雕玉”、“双钩”者,要皆不如“诗钟”名称之普遍。诗钟向有闽派、粤派之分,两派之争至今未息,闽派重空灵、尚意义,粤派重典实、尚对仗。平心而论,两派各有所长,能化粤派之典实,而兼闽派之空灵,斯为上乘。忆粤人蔡(漆)乃煌为钟坛宿将,且以敲钟得官,然每阅及粤派钟卷,即投之于簏中。故粤、闽两派之分,亦非限于人地也。近人林熊祥先生,对于诗钟之意见,主张宽大其门径,使成为一种较绝句更为锤炼之诗,而侪于一般诗歌之列。善于此道者,多抱同感,若能别树一帜,使此铁钟而成为原子钟,不可谓非艺术界之一大改进也。

四、钟社

独起敲钟,兴味索然,故欲敲钟,必先集社。钟社之设,并无若何组织,亦无任何作用,不过文人墨士,藉以发舒怀抱,联络感情而已。近数年来,台、港两地,钟社之多,竟达四十余处,可谓盛矣。岂欲敲醒国魂欤,激扬民气欤,余拭目以俟之。

五、钟眼

钟眼须稳,务求不能移易,例如联与连,不得相混,用连床则可,用联床则不可;床与榻,不得相借,用东床则可,用东榻则不可。

钟眼,更以有来历为佳,例如“千雪”一唱:“千眼西方般若佛;雪肤南内太真妃。”“千眼”出自佛典“千眼千手观世音”,“雪肤”出自长恨歌“雪肤花貌参差是”。钟眼如不相称,则对仗更须求其工稳,上例“千”与“雪”绝不相称,而以“眼”、“肤”承对,可称能手。

六、钟题

普通拈题,常用抽字及翻书等法,以昭公允。分咏事物者,于书中翻出两事物;嵌字格则于书中任翻数字,作为钟题,绝少由每人自出题目也。

分咏、合咏不可犯题面字,例如分咏“元宵”、“蝶”,则钟句须避用“元宵蝶”三字。分咏合咏事物,并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例如“象、扇”分咏,若用“大兽”、“交趾兽”、“挥羽”、“羽毛”、“一羽”、“裁纨”等字,不啻将题字明明点出,决难得到佳句,且易失去题意。例如“争钦挥羽运奇谋”、“指挥一羽定三分”明明是咏卧龙而非咏扇也。钟题可任意加以某种限制,以增兴趣,如合咏“竹”限用一“毛”字,则钟联中,须有“毛”字。反之,亦可禁用“虚节风月烟竿箨君妃栽”十字,则钟联中须避用此十字也。

此外,尚有更严格之限制者,即钟题虚字而限实用,例如“而了”二唱,则须实用“吉了”、“以而”;“若于”二唱,则须实用“兰若”、“杜于”;“若然”二唱,则须实用“巨然”、“贺若”等等,方为合格,文人墨客,兴到之余,好用其极也。

分咏、合咏,以切正本题不能移咏别人别物者为原则,严格言之,咏“狗”者不能移到“犬”,咏“冠”者不能移到“帽”。

七、钟典

古人名句,多用常语而不用典,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语虽浅近,意则深长,诗钟亦何独不然。不得已而用典,既忌过僻,而点题亦极严格,咏“履”不能引用“鞋”典,咏“眼”不能引用“目”典,以原典有“履”字、“眼”字者为合格。如“象、扇”分咏,引用焚身典,多有以牙代齿者,殊为不妥,盖原典是“齿”而非“牙”也。

钟贵典丽堂皇,引用僻典固不宜,即稗官野史之章回小说,亦须避用为宜。

八、钟句

诗钟常因限于题字及题字之位置,而造句煞费苦心。总之,以字字不落空,字字不能移易为佳制。例如“两空”六唱:“不住猿声啼两岸;但闻人语响空山。”字字出自唐诗,字字不能移易,可称闽派中之佳制。基此理由,若能分集古人诗句,或古人诗意,且对仗工整,而切合题意者,较之自造,尤胜一筹。

造句之技术,尤贵奇峰突出。例如:“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易以“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则较平实无奇矣,当年杜老,亦何曾不推敲及此乎。

作者: 落梦缤纷 2006-4-7 13:36 回复此发言

------------------闲话诗钟(作者:张西厢)

钟句避用叠字,盖仅仅十四字之小品,一字千金,不宜浪费半字;若以钟眼而叠字,则更不可。如“元旦”四唱,倘用“元元”、“旦旦”之叠字,则为三唱乎,抑为四唱乎。

分咏事物之造句,常因两事物之相距过远,而难于落笔者,于此时须先觅对字,再就对字而构思。例如分咏“汉光武、燕”,先觅“赤帻”、“紫襟”等之对字;分咏“牧童、蛇”,先觅“骑牛”、“吞象”等之对字,则自易落笔矣。惟追求对像,须下工夫,务使有鸳鸯交颈、鸾凤和鸣之妙,不可有彩凤随鸦、鲜花插粪之嫌。

九、钟对

诗钟固重立意,并重对仗,有半字之差者,即非上乘。以虚对虚、实对实、地名对地名、姓名对姓名、颜色对颜色、朝代对朝代为工整。若字面亦能相对,如“放翁”对“茂叔”,“司马”对“卧龙”更佳。

诗钟虽为诗之一联,然切忌流水对法,而对仗亦不宜假借。例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诗则为名句,在钟则嫌其以“翼”对“通”,以“春蚕”对“蜡炬”,不能合格。惟如前例,以“人语”对“猿声”,两字连用,借对一字者,则无不可。而双用常语,如“天地”对“古今”,“春秋”对“江汉”,则更无不可。

诗钟常有以字面相对而假借者。例如“重九”五唱:“昂藏愿拜重瞳象;谄媚宁容九尾狐。”“象”与“狐”,字面相对而实不对,虽极巧妙,亦以少用为上。盖“九尾狐”为一固定名词,而“重瞳象”则否,难免对仗不称之嫌。

此外,以一物对两物者,谓之“三脚钟”,例如“风云”对“秋月”,“雨露”对“春烟”,“风云”、“雨露”,各为二物,而“秋月”、“春烟”,各为一物,在律诗中尚嫌不称,何况诗钟。

出比、对比,须凑合天然,铢两悉称,若一比堂皇,一比纤巧;一比如天,一比如井,彼此失衡,谓之“跛脚钟”。作者最易犯此通病,故往往一比自然,一比则生硬;一比如香象渡河,一比则如黠鼠偷油;一比吓煞夫人,一比则跪在床下。初抱“句不惊人死不休”之奢望,卒之反有“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叹,若能先从平易处着笔,则可减少此种困难也。

出比用典,则对比亦须用典,而典故时代,不宜相距过远。如以三代典故属对三代典故固佳,即属对秦汉典故亦可。若两时代相距过远,或引用典故之内容,彼此失衡,均为小疵。盖以吴道子之钟馗与潘雅声之美人,并悬于书室中,终觉不称也。

十、钟律

诗律要细,钟亦何独不然。古人律诗,求其最合诗钟之条件者,惟少陵耳。如: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波飘菇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诸联若置之于钟中,称之为“钟圣”,谁曰不宜。而“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一联之浑雄庄丽,尤可作为首选之标准也。

十一、钟声

香港钟声多,而台湾更多,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感。顾名思义,诗钟之声调,须和谐而响亮,始足发人深省,因之平仄不可失调。第一字可不论,第三第五字则必论;出比第三字可不论,对比第三平字则必论。例如:“珠帘暮卷西山雨;画栋朝飞南浦云”、“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诗固称名句,在钟则嫌数字拗韵,而“南”字失调也。至若对比第三字,应平而用仄,在古人七律诗中,尚不多见,况于钟乎。

作者: 落梦缤纷 2006-4-7 13:36 回复此发言

------------------闲话诗钟(作者:张西厢)

十二、钟评

评选诗钟,为一难事,见仁见智,各有不同。惟古人名句,传诵至今,犹众囗同声。盖文艺自有其客观之优点,绝非成见或感情所能左右也。尝读唐司空图所列《诗品》二十四种,见地极高,可作诗钟评选之标准。即:雄浑第一、冲淡第二、沉着第三、高古第四、纤秾第五、典雅第六、洗炼第七、劲健第八、绮丽第九、自然第十、含蓄第十一、豪放第十二、精

第四篇: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基础知识

1.最初的旅行是为了进行商品交换。

2.19世纪,英国人托马斯 库克创办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大众旅游”的新局面。标志着现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4.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A.丰富多样,种类齐全;

B.绚丽多彩,独具特色;

C.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交相辉映;

D.各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区域性的典型主题

5.旅游的主体成为“旅游者”。

6.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约77万年前,北京人,直立猿人的著名代表,与动物有了本质区别;约1.8万年前,北京山顶洞人进入氏族公社阶段,骨针,人工取火,原始宗教;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河南仰韶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7000多年,中国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约5000年前,父系氏族公社(河南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一夫一妻是重要特征)

7.朝代更替:

公元前2070-公元前17世纪,禹建立,桀灭亡,都阳城(河南登封);商周时期:最早有文字记载。商代的文字是甲骨文(卜辞)。商周有金文(钟鼎文)。

商:都城殷,青铜器冶铸业是手工业中工艺最高的部门,司母戊大方鼎为代表,重875千克,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采用十进制。

周:都城镐京,奴隶制贵族专政,井田制。手工业号称“百工”。“国人”是都邑的平民,“野人”住农村公社。周公与召公共同主持日常的行政,号称“共和”。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称东周。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春秋(鲁国史书《春秋》);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战国。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韩赵魏齐秦楚燕。

鲁国:初税亩,标志着奴隶制开始瓦解。

铁骑在农业和手工业的使用和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春秋战国:天文方面,测定二至日;《春秋》留下了哈雷卫星的最早记录;战国定出二十四节气;甘德和石申《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医学上扁鹊(秦越人)创“四诊法”。

秦朝:公元前221年建朝,都城咸阳。公元前209年,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西汉:公元前206年,刘邦建,定都长安。张骞出塞,开通了“丝绸之路”,开始于中亚、西亚的一些国家交通往来。那是发明了“井渠”法(坎儿井)。王莽新政绿林、赤眉大起义

东汉:公元25年,都城洛阳,“光武中兴”。《后汉书》记在了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海道来中国,是同欧洲国家直接往来的最早记录。

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西方500多年。《九章算术》重要数学成就。西汉《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汉武帝办太学。《史记》。晚期,佛家传入。

东汉张衡水力转动的浑天仪,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伤寒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称“医圣”。华佗“麻沸散”世界医药史上的创举。唯物论者王充《论衡》。班固第一部断代史《汉书》。末年道教产生。

三国、两晋、南北朝:

曹丕公元220年废黜汉献帝,建魏国,都城洛阳。221年刘备建蜀汉,建都成都。孙权229年称帝,国号吴,建都建邺(南京)。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夷州(台湾)。

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晋朝,都城晋朝。280年,晋国灭吴国,统一。历时十六年的“八王之乱”。

317年,司马睿西迁建康,东晋。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宋。

589年,南方萧道成建立的齐、萧衍建立的梁和陈霸先建立的陈政权交替。都成都在建康,称南朝。

祖冲之世界上第一个吧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早欧洲1000多年。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世界农学史上优秀著作之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南朝范缜,无神论者,《神灭论》。东晋名僧法显第一个到达印度取经,14年,《佛国记》。

梁昭明太子萧统《昭明文选》先秦以来精彩文章的总集,东晋的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一书”。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北魏迁都洛阳前的云冈石窟以及迁都后的龙门石窟,代表了当时绘画与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隋唐时代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

隋文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隋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北京)),南达余杭,全长2500余公里。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唐朝。

唐三彩以黄绿赭三色为主,色彩艳丽,造型美观。

当时的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为后世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光辉的范例。隋:李春建赵州桥(安济桥),世界上最古老的敞肩石桥。868年印刷的《金刚经》,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切纪年的雕版印刷品。天文学家僧人一行,世界上第一次测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他主编的《大衍历》当时最精密的历法。唐政府主编的《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多年。唐太宗办的医学校比欧洲早200年。孙思邈“药王”,《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陆羽《茶经》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圣”。刘知几《史通》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杜佑《通典》是第一部分门别类记载历史典章制度的新体例史书。韩愈居于“唐宋八大家”之首。隋展子虔《游春图》是我国现金发现的最早的山水画。唐朝阎立本和吴道子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吴道子“吴带当风”,“画圣”。阎立本《步辇图》。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

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时期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北汉、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十个格局政权。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 陈桥兵变 建北宋,建都开封,称东京。国力和政治走向衰败的朝代。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设转运使、建立禁军、文臣治政加强封建王朝,防范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和大臣对皇位的威胁。

北宋与西北的契丹族在916年建立的契丹国(辽)以及党项族在1038年建立的西夏长期对峙。最终“檀渊之盟”维持与辽之间的相对和平。

1127年,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当时也称南京)称帝,后定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

1206年,铁木真建立政权,称“成吉思汗”。1271年,其孙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北京),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

宋末元初,黄道婆改进棉纺工具和棉纺技术。

当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钞。

宋代指南针用于航海。北宋,活字印刷。五代时火药作为火器,北宋已有多种火药武器。蒙古军西征也用火药武器。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元代,郭守敬《授时历》与现行的公历周期相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北宋,建筑学家李诫《营造法式》。南宋,宋慈《洗冤录》,法医学。元代,王祯《农书》,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农学的著作。司马光,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战国到后周末年。明清时期(封建衰老时期)

1368年,朱元璋,应天(南京)建立明朝。

燕王朱棣“清君侧”,“靖难之变”夺得帝位。

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红海和麦加,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和达伽马到达好望角早半个多世纪。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奇迹之一。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把孔子和儒家思想第一次介绍给西方人。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入关。

1684年,清军攻占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国医药学和医学的一次总结。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我国古代优秀农学著作。徐霞客对我国西南石灰石岩溶地貌进行考察,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岩溶地貌的人,著有《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大部已毁。

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我国现存最大规模最大的类书。《四库全书》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明代“吴门三家”:祝允明、文徵明、王宠。

“吴派”: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

徐渭:泼墨花卉。“扬州八怪”。

第五篇:导游基础知识范文

导游考试基础知识必备资料

(一)2010-12-09 00:15:23| 分类: 导游|字号 订阅

导游百科:导游考试基础知识必备资料

中国三大瓷都★★★ 1江西景德镇

2湖南醴(li,读:里)陵 3福建德化 当代三大名锦 1南京云锦 2成都蜀锦 3苏州宋锦 中国四大名绣 1江苏苏绣 2湖南湘绣 3四川蜀绣 4广东粤绣 中国传统工艺三绝 1北京景泰蓝 2福州胎漆器 3江西景德镇瓷器 中国三大木版画产地 1天津杨柳青 2江苏苏州桃花坞

3山东潍坊杨家埠(bu)中国三大佳石 1福建寿山石 2浙江昌化鸡血石 3青田石 福州工艺三宝 1福州软木画 2脱胎漆器 3寿山石雕 宜兴三绝 1金沙泉水 2紫砂陶器 3阳羡雪芽 黄山四绝 1奇松 2怪石 3云海 4温泉

中国五大名泉

1江西镇江中泠(ling)泉 2无锡惠山泉

3苏州虎丘的第三泉 4浙江杭州虎跑泉 5山东济南趵突泉

中国三大瀑布

1贵州黄果树瀑布(瀑布,水帘洞,犀牛潭黄果树三大奇观)2山西壶口瀑布 3黑龙江吊水瀑布

中国七大文明古都★★★

1安阳2西安3开封4洛阳5杭州6南京7,北京 世界三大古代建筑体系 1中国古代建筑

2罗马建筑(代表:意大利比萨)3哥特建筑(代表:法国巴黎圣母院)

世界三大造园体系

1西亚园林(代表:西班牙格拉那达阿尔罕布拉宫狮庭)2欧洲园林(代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3中国园林

江南三大名楼★★★ 1湖北武昌黄鹤楼 2河南岳阳岳阳湖 3江西南昌腾王阁

四大佛山★★★

1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2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3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4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四大石窟

1甘肃敦煌石窟和麦积石窟 2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3洛阳龙门石窟

黄教六大主寺

1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2拉萨哲蚌(bang)寺 3色拉寺 4甘丹寺

5青海湟(huang)中塔尔寺 6甘肃拉卜楞寺。

塔尔寺三绝 1酥油花 2绘画 3堆绣

五岳★★★ 1东岳山东泰山 2西岳陕西华山 3北岳山西恒山 4南岳湖南恒山 5中岳河南嵩山 道教四大名山 1四川青城山 2湖北武当山 3江西龙虎山 4三清山。

八大菜系★★★

鲁,川,扬,粤,浙,徽,湘,闽 世界三大饮料 1茶叶 2咖啡 3可可

导游考试基础知识必备资料

(一)2010-12-09 00:15:23| 分类: 导游|字号 订阅 导游百科:导游考试基础知识必备资料

中国三大瓷都★★★ 1江西景德镇

2湖南醴(li,读:里)陵 3福建德化 当代三大名锦 1南京云锦 2成都蜀锦 3苏州宋锦 中国四大名绣 1江苏苏绣 2湖南湘绣 3四川蜀绣 4广东粤绣 中国传统工艺三绝 1北京景泰蓝 2福州胎漆器 3江西景德镇瓷器 中国三大木版画产地 1天津杨柳青 2江苏苏州桃花坞

3山东潍坊杨家埠(bu)中国三大佳石 1福建寿山石 2浙江昌化鸡血石 3青田石 福州工艺三宝 1福州软木画 2脱胎漆器 3寿山石雕 宜兴三绝 1金沙泉水 2紫砂陶器 3阳羡雪芽 黄山四绝 1奇松 2怪石 3云海 4温泉

中国五大名泉

1江西镇江中泠(ling)泉 2无锡惠山泉

3苏州虎丘的第三泉 4浙江杭州虎跑泉 5山东济南趵突泉

中国三大瀑布

1贵州黄果树瀑布(瀑布,水帘洞,犀牛潭黄果树三大奇观)2山西壶口瀑布 3黑龙江吊水瀑布

中国七大文明古都★★★

1安阳2西安3开封4洛阳5杭州6南京7,北京 世界三大古代建筑体系 1中国古代建筑

2罗马建筑(代表:意大利比萨)3哥特建筑(代表:法国巴黎圣母院)

世界三大造园体系

1西亚园林(代表:西班牙格拉那达阿尔罕布拉宫狮庭)2欧洲园林(代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3中国园林

江南三大名楼★★★ 1湖北武昌黄鹤楼 2河南岳阳岳阳湖 3江西南昌腾王阁

四大佛山★★★

1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2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3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4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四大石窟

1甘肃敦煌石窟和麦积石窟 2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3洛阳龙门石窟 黄教六大主寺

1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2拉萨哲蚌(bang)寺 3色拉寺 4甘丹寺

5青海湟(huang)中塔尔寺 6甘肃拉卜楞寺。

塔尔寺三绝 1酥油花 2绘画 3堆绣

五岳★★★ 1东岳山东泰山 2西岳陕西华山 3北岳山西恒山 4南岳湖南恒山 5中岳河南嵩山 道教四大名山 1四川青城山 2湖北武当山 3江西龙虎山 4三清山。

八大菜系★★★

鲁,川,扬,粤,浙,徽,湘,闽 世界三大饮料 1茶叶 2咖啡 3可可

博文来自:中国导游网http://www.xiexiebang.com/pub/news.asp?ctyp=NEWS&catid=2178&ctxid=2558

导游规范能力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1、何为“水单”,有效期多长?

中国银行及各外币兑换人民币指定点给外国旅游者开具的外汇兑换证明,俗称水单,水单上标有兑换率。有效期为半年。

2、何谓护照?有哪几种?

护照是一国主管机关发给本国公民的或在外国居留的证件,证明其国籍与身份。护照分为:外交护照、公务护照、普通护照三种。

3、什么是签证,旅游签证属于哪种签证?

签证是一国主管机关在本国或外国公民所持的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签注,表示准其出入境的手续。旅游签证属于普通签证,在中国为“L”字签证。签证上规定持证者在中国停留的起止日期。

4、港澳同胞回乡证是哪签发的,有效期多长。

港澳同胞回乡证是由广东省公安厅签发的,有效期10年。

5、特快、快速旅客列车的车次前冠英文字母是什么? 特快旅客列车为“T”,快速旅客列车为“K”。

6、你是一个地陪,当你在接待一个旅游团工作全部结束后,应做哪些善后工作?

(1)认真填写《陪同小结》

(2)实事求是的回报接团情况。涉及旅游者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引用原话。并注明旅游者的身份。

(3)填写有关接待和财务结算表格。连同各种单据、接持计划、活动日程表及工作小结交有关人员。并到财务部门结清账目;

(4)妥善处理好旅游团的遗留问题。如有客人遗忘物品,应设法尽快归还客人(5)接团若发生重大事故,要整理文字资料向接待社汇报。

7、你是一名地陪导游员,在送一旅游团乘飞机离开本市时,请问你何时可以离开机场?

(1)在送出境团时,当旅游团进入隔离区后地陪方可离开;(2)在送国内航班旅游团时,需在飞机起飞后。地陪才可离开。

8、中国海关对于中药材、中成药进出境有何规定?

旅客携带中药材、中成药出境,前往国外的,总值限人民币300元,前往港澳地区的,总值限人民币150元,麝香不准出境,犀牛角和虎骨不许进出境。

9、我国民航机场费如何收取?哪些人免收?

对每一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机场出境的国际旅客,收取机场费人民币90元,对于持有外交护照的旅客、24小时内过境的旅客以及12岁以下儿童,免收机场费。

10、中国六大航空公司的英文缩写是什么,总部设在哪里?

中国国际航工公司 CA 北京中国北方航空公司 MU 上海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CZ 广州中国西南航空公司 SZ 成都 中国西北航空公司 WH 西安中国北方航空公司 CJ 沈阳

11、目前,我国受理的外国信用卡有哪几种?

有7种:,万事达卡、维萨卡、运通卡、大莱卡、JCB卡、百万卡和发达卡、12、什么叫导游服务?

导游服务是指导游人员代表被委派的旅行社,接待或陪同游客旅行、游览,按照组团合同或约定的内容和标准向其提供的旅游接待服务。

13、导游服务的经济属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导游的经济属性表现在(l)直接创收;(2)扩大客源,间接创收;(3)促销商品;(4)促进经济交流。

14、什么是优质服务?

规范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就是优质服务。

15、导游服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满足游客需求原则,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的原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16、我国导游人员是否有技术等级划分?如何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我国导游人员有技术等级划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导游员。划分的依据是对知识、技能、业绩、学历。

17、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无证导游行为如何处理?

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18、导游语言的八要素是什么?

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礼、言之有神、有之有趣、言之有喻。

19、导游人员在途中,应位于旅游车车厢的什么部位?为什么?

导游员一般应位子车厢前部,靠近车门和司机的地方,面对旅游者,这样全车游客你可以一览无余,便于观察他们的表情、神态以及对你导游讲解的反映。同时可以让游客看到你,认识你,熟悉你、便于今后配合你工作,以减少在游览过程中出现游客走失、走散的可能性。另外离车门和司机近,遇有情况也好及时处理。

20、你作为一名地陪导游人员,怎样做好导游讲解工作?

作为一名地陪导游员。一定要主动、热情地为旅游者做好导游服务工作,力求导游服务工作规范化。具体讲:

(1)地陪应照顾游客上车,清点人数后应向游客报告当天的天气情况。重要新闻以及当天活动安排和中晚餐时间和地点;

(2)临途中,地陪应向客人介绍本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讲解将要去参观的游览景点的概况、特色和历史价值告之在景点停留的时间及参观结束后的集合时间、地点,还应讲解游览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项;

(3)在景点讲解时应繁简适度,应包括景点的历史背景、特色、地位、价值等方面内容,讲解语言应生动,富有表达力;

(4)地陪应在计划的时间与费用内,让游客充分地游览观赏,做到导游讲解与参观游览相结合,同时,地陪应注意游客的安全,随时清点人数,防止旅游者走失。

21、导游人员的基本职责有哪些?

(1)根据旅行社与游客签订合同或约定,按照接待计划安排组织游客参观游览;(2)负责向游客导游讲解,介绍中国文化和旅游资源:

(3)配合和督促有关单位安排游客的交通。食宿等,保护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

(4)耐心解答游客的询问。协助处理旅途中遇到问题;

(5)反映游客的意见和要求,协助安排游客会见、座谈等活动。

22、地陪导游人员的职责是什么?(1)安排旅游活动;(2)做好接待工作;(3)负责导游讲解;(4)维护游客安全;

(5)妥善处理旅游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23、导游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1)良好的思想品德;(2)渊博的知识;

(3)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4)较高的导游技能;(5)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6)身心健康;

(7)得体的仪容、仪表。

24、、作为一名地陪导游员。在接到旅行社下达的接待任务后,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1)熟悉接待计划;(2)落实接待事宜;(3)物质准备;(4)心理准备;

(5)语言和知识准备;(6)形象准备。

25、作为地陪在旅游团抵达的前一天,你应落实哪些接待事宜?(1)落实旅游车辆;(2)掌握联系电话(3)落实住房和用餐(4)了解运送行李情况

(5)了解不熟悉的景点情况。(6)校对日程安排表(7)与全陪联系。

26、作为一名地陪,你在上团之前,应做好哪些物质准备?(1)按照该团旅游者的人数领取导游图、门票结算单和费用;

(2)带好接待计划、导游证、社旗。接站牌和手提喇叭等必备物品。

27、作为一名地陪,你在旅游团即将抵达前,应做好哪些服务安排?

(1)确认旅游团所乘交通工具的抵达时间。出发前,地陪要向机场(预定时间前2小时)火车站、轮船港(预定时间前1小时)确认到达难确时间;(2)与旅行车司机联络;

(3)提前半小时抵达迎接地点、并掌握接团用车停车位置(4)再次核实旅游团抵达的准确时间;

(5)与行李员取得联系,通知其行李送往地点;(6)持接站牌迎候旅游团。

28、旅游团抵达后,地陪应做哪些服务工作?(1)辨认旅游团。(2)核实人数,(3)加与计划不符应及时通知旅行社;

(4)集中清点行李,如有行李遗失或破损,地陪应协助当事人到有关部门办理行李丢失或赔偿申报手续;

(5)集合登车,上车后要礼貌地清点人数,到齐坐稳后请司机开车。

29、旅游团刚刚抵达本市,从机场、车站、码头到下榻饭店送中,地陆应做好哪几项工作?

(1)致欢迎词,代表地按社、本人和司机欢迎客人光临本市:介绍自己的姓名及所属单位;介绍司机;表示提供服务的诚挚愿望;预祝旅途愉快。

(2)调整时间;接入境旅游团,地陪要介绍两国时差,调整好时间。考试大收集整理

(3)首次沿途导游,风光导游,风情导游,介绍下榻饭店,宣布集合时间和慢车地点。

30、旅游团抵达饭店后。现陪应做好哪些工作?

(1)协助办理住店手续,请领队分发住房卡,掌握领队、全陪和团员的房间号、以便联系。

(2)照顾行李进房。

(3)介绍饭店设施,讲清住店注意事项。

(4)带领旅游团用好第一餐,将领队介绍给餐厅经理,告之该团的特殊要求。(5)宣布当日或次日的活动安排,集合时间和地点。(6)确定叫早时间。

31、旅游团开始参观游览前,地陪应与领队、全陪商定本地节目安排,对出现的不同情况,地陪要采取哪些相应措施?

(1)提出小的修改意见或增加新的游览项目时,地陪应:

一、及时向旅行社反映,对合理又可能满足的项目,应尽力给予安排。

二、需要加收费用的项目,地陪应率先向领队旅游者讲明,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三、对确有困难无法满足的要求,地陪应详细解释,耐心说服。

(2)提出的要求与原日程不符又涉及接待规格时:

一、一般应婉言谢绝。并说明我方不便单方面不执行合同。

二、确有特殊理由,地陪应请示旅行社,视情况而定。

(3)领队或全陪手中的旅行计划与地陪接待计划有部分出入时:

一、地陪应及时报告旅行社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二、若是接待方责任,地陪应说明情况,并向领队和旅游者赔礼道歉。

32、在参观游览活动中出发前,地陪应做好哪些工作?(1)准备好社旗、胸卡、票据;(2)督促司机做好准备工作;(3)核实餐饮落实情况;

(4)地陪应提前10分钟到达集合地点;(5)核实、清点人数;(6)提醒注意事项;

(7)准时集合等车,开车前再次清点人数。

33、你作为一名地陪。在旅游团到达游览景点时,你应向旅游者交待哪些注意事项?

(1),下车前,地陪应讲情并提醒游客记住旅行车的型号、颜色、标志、车号和停车地点及开车时间;

(2)在景点示意图前,讲明旅游路线,所需的时间、集合时间利地点;(3)地陪还应向游客讲明旅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例如。安全问题,防止游客走失。

34、地陪在餐饮服务方面,应做好哪些工作?

(1)地陪应提前落实当天用餐时间、地点、人数、标准及特殊要求,逐一核实并确认;

(2)用餐时地陪应引导游客进餐厅入座,介绍餐厅饭菜的特色,酒水类别等;(3)向领队告之用餐地点及餐后全团出发时间;

(4)用餐过程中,地陪要巡视用餐情况,并监督、检查餐厅是否按标准提供服务;

(5)用餐后,地陪应严格按实际用餐人数、标准。饮用酒水数量,如实填写《餐饮费结算单》与餐厅结账。

35、旅游者若提出要求拜会政府有关单位时,地陪应做哪些工作?

地陪导游员应向客人了解会见的主题、参加人数、所需时间,是否赠送品。然后向旅行社汇报,如果可以安排会见,旅游者又没有翻译时,导游员可任译员前往。如果所送礼品,是我国海关纳税物品,见后由收礼单位出具证明,以便出境时由海关检验放行。

36、你在接待宗教旅游团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1)弄清团员属于哪种宗教,如果是神职人员,应了解其在教会中的职位,以免在接待中发生差错;

(2)接待中要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习惯和戒律;

(3)对他的参观、社交、生活方面的活动应早准备。认真落实;

(4)不要向他们宣传无神论,避免涉及有关宗教问题的争论、更不要把宗教与政治、国家之间的问题混在一起。随意评论;

(5)如果他们在群众中散发宗教宣传品,导游员应加以劝阻。

37、当天的旅游节目已完成,旅游车正在返回住地途中,地陪应做好哪些工作?(1)回顾当天活动,可做补充讲解,并回答游客的询问;(2)沿途风光导游;

(3)宣布次日活动日程,预报晚上或次日活动安排。出发时间和集合地点;(4)提醒游客带好随身物品,地陪应先下车,照顾游客下车,再向他们告别。

38、旅游者对旅行社的接待工作不满意,你作为地陪导游员应持什么态度?(1)虚心听取游客意见,并做记录;(2)迅速地向旅行社汇报查明情况;

(3)耐心地做些解释工作,实事求是的处理。

39、旅游者对旅游服务质量不满意,要求投诉。请问赔偿请求书应写明哪些事项?

(1)被投诉旅行社的名称和导游员的姓名;

(2)请求人的姓名、国籍、性别、年龄、职业及团队的名称、地址、电话。40、旅游团已结束在本市的参观游览。你作为一名地陪导游员应做好哪些送行前的准备工作?

(1)核实交通票据。如有变更,应请内勤通知下一站,以免造成漏接;若是离境机票,应提前72时确认;若是国内继续旅游,应提前60小时确认机票;(2)商定出行时间,确定地陪、全陪、领队与行李员四方交接行李的时间和地点,做好组织工作。

41、你作为一名地陪导游员,离店服务应做好哪些工作?

(1)集中交运行李,地陪应与领队、全陪共同确认行车的件数,检查是否上锁、捆扎牢固。有无破损。然后交给行员,填写行李托运卡

(2)办理退房手续。地陪应在中午12点以前,晚上18点以前办完退房手续;(3)集合登车。出发前应询问旅游者与饭店账目是否结清,提醒旅游者有无遗落物品,请将房间钥匙交回服务台;

(4)检查自己的物品是否有旅客的物品,如果有的话及时归还。集合游客上车。入座后,地陪应仔细清点人数。到齐后。再次提醒游客检查随身物品有无遗漏。

42、送行服务中的欢送词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1)回顾游览活动,感谢大家合作(2)表达惜别之情;

(3)诚恳征求游客对接待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若在旅游活动中;有不顺利或在旅游服务中有不尽人意之处,导游借此机会向游客致歉

(5)表达美好的祝愿。

43、在送旅游团去机场、火车站、码头时,导游员带团抵达上述地点产在时间上有规定吗?有规定。地陪导游员带团到机场、火车站、码头必须留出充裕的时间办理有关手续。具体规定是:

(1)乘出境或去沿海城市的航班,应提前2小时抵达机场;(2)乘国内航班应提前1.5小时抵达机场

(3)乘火车、轮船应提前1小时到达火车站或码头。基础指导:导游考试问答集合(83问)

1.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

2.我国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3.汉族宗教信仰有何明显特点?

4.中国少数民族在宗教信仰方面的状况如何? 5.我国著名的宗教场所有哪些? 6.什么是佛教?

7.印度佛教发展的三部曲是什么? 8.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9.何谓“四圣谛”? 10.什么叫“八苦”?

11.什么是“十二因缘”和“八正道”? 12.何谓“三法印”?

13.“无事不登三宝殿”和“唐三藏法师”是什么意思? 14.宝殿里供奉的三尊主佛是什么?

15.佛教的丛林、宝刹、伽蓝有什么区别?

16.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是怎么回事? 17.佛教的五欲供是什么?

18.中国佛教史上的“三武来佛”是怎么回事? 19.中国佛教产生宗派的原因是什么? 20.中国佛教有哪些宗派? 21.什么是密宗?

22.为什么密教要修持“三密加持”? 23.喇嘛教是什么样的宗教? 24.喇嘛教有哪些主要教派?

25.喇嘛教僧人的教阶(僧阶)制度是什么? 26.喇嘛教首领的转世相承是怎么回事? 27.何谓金瓶掣(抽)签?

28.喇嘛教的主要寺庙有哪些? 29.什么是禅宗?

30.什么是“度牒”和“戒牒”? 31.中国寺院的“清规”有哪些?

32.佛教的“忏法”和“水陆道场”是怎么回事? 33.“孟兰盆会”是什么节日?

34.“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35.什么是“四众弟子”?

36.什么是佛教的“五戒”、“八戒”、“十戒”(沙弥戒)?37.什么是“具足戒”?

38.僧人头上的“戒疤”是怎么回事?

39.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和“三大石窟”是什么?

我国一般佛寺的大雄 40.佛教四大圣地是什么?

41.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三界”、“五行”指的是什么? 42.国际性佛教组织有哪些? 43.佛教中的“法”是什么意思? 44.何谓“西方三圣”?

45.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塔林在何处?

43.史地文化知识贫乏是中国导游员队伍中的又一缺憾,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44.导游员为什么必须掌握心理学和美学知识? 45.何为“导游工作集体”三成员及导游服务三要素?

46.导游员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47.导游员的必身健康包括哪几个方面? 48.中国导游员必须是什么样的旅游工作者? 49.中国导游员必须具备的情操修养是什么? 50.中国导游员的职业道德是什么? 51.中国导游员的行为规范是什么?

52.中国导游应自觉遵纪守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53.中国导游员应注意哪些小节?

54.导游员须坚持的治学“四正道”是什么? 55.导游员在学习中要注意的“四勤”是什么?

56.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导游队伍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57.中国导游员必须成为“四有”新人,“四有”指什么? 58.中国导游员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59.为什么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培训?

60.世界是公认的导游人员职业“三标准”和中国导游人员培训的“三严”各是什么?

61.中国在职导游员岗位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62.什么是国际上考核导游员时坚持的ASK标准 63.什么是导游工作及其主体和客体? 64.导游员的任务是什么?

65.全陪、地陪和领队之间协作共事的原则基础? 66.为什么说全陪、地陪和领队的根本利益相同?

67.如何建立全陪、地陪和领队之间的良好协作关系? 68.地陪导游员的作用是什么?

69.地陪导游员接待工作的准备分哪五个方面? 70.安排一地游览时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71.地陪导游员接待前的知识准备包括哪些内容? 72.地陪导游员接待前的业务准备主要有哪些? 73.导游员接团前的心理准备包括哪些内容? 74.地陪导游员接团前的物质准备主要有哪些? 75.地陪接站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76.接站清点行李时必须有何人在场,如何交接? 77.清点人数时,忌讳什么手势? 78.何时何地向旅游者致辞欢迎词?

79.欢迎词的内容主要庆包括哪几个方面? 80.为什么说首次沿途导游十分重要? 81.首次沿途导游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2.旅游者入住自订饭店时导游员如何起“协助”作用? 83.地陪应如何确定和通知叫早时间?

下载导游基础知识—对联与古诗词—内容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导游基础知识—对联与古诗词—内容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基础知识 文化 南宋四家:马远,夏圭号,刘松年,李唐 南宋四大家:陆游,尤袤,杨万里,范大成, 元四家:倪瓒,吴镇,黄公望,王蒙 清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崔,王原祁。 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宋四......

    导游基础知识

    第2章 中国历史常识 1.中国发展简史 春秋战国时期 道家 创始人李耳《老子》 战国时期 庄周 《庄子》 儒家创始人孔丘,被尊为”圣人”。他的思想和言行被门徒门记录在《论语》......

    导游基础知识

    第一章 旅游与旅游业知识简介 第一节旅游活动及分类 一、旅游活动的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商品交换→封建社会时期帝王巡游、文人漫游、贵族子弟求学、宗教朝圣→近代火车、轮船......

    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基础知识引言 1:旅游资源的定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里凡是能吸引游客,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中国旅游资源......

    导游基础知识要点归纳(愚公教育提供)(推荐阅读)

    1、世界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可可; 2、世界三大高香名茶:、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茶; 3、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特产:瓷器、丝绸、茶叶; 4、中国三大瓷都:景德镇、......

    2014导游基础知识试题

    导游基础知识专题题库 一、单选题(50题) 1颐和园的布局和设计,在许多地方都取法于(B), 深受江南园林的影响。 A扬州瘦西湖B 杭州西湖C 嘉兴南湖D 太湖 2导游带团去西安,当看到大雁......

    广东导游基础知识归纳

    广东导游基础知识归纳 第一章 广东史话 第一节 远古、先秦时期 1、 马坝人 (1):发现时间:1958年,在曲江马坝镇的狮子岩 (2):马坝人特征:额骨比北京猿人高,比现代人低 头盖骨比北京猿人......

    导游基础知识(xiexiebang推荐)

    湖北省导游基础知识试题 一、 填空 1、盘龙城建于公元前--------左右,是长江流域发现的第--------座商代古城。 2、 屈家岭文化中手工业相当发达,以制陶业中的----------和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