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淑敏文笔特点
我从小就知道母爱是伟大的,知道母亲为我付出了许多心血。当我读了《回家去问妈妈》后,更是深深地感到母亲的伟大。毕淑敏老师的《回家去问妈妈》一文讲述了她无意间听到母亲说的一次经历,猛然发觉要珍惜现在,快与母亲多交流你不知道的点点感动。“母亲”,那是多么美好的称呼,它是爱的凝聚,更是鼓励我前进的力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千古名句,虽然是说教师,但它又何尝不是赞颂母爱?是啊,每个母亲都是这样。我的妈妈也要支撑起各种重负。在我小时候幼稚的眼睛里,妈妈总是无忧无虑,只须在办公室里坐坐就行了。长大了,我才知道妈妈要做那么多的事。回到家,要马不停蹄地做晚饭。当我吃完饭悠闲地回到房间做作业时,却没有顾到妈妈还在厨房洗碗。当我做完作业舒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却没有顾到妈妈还在卫生间洗衣服。当我临睡前喝着妈妈递过来的牛奶时,却没有顾到妈妈已经做完了所有家务„„母亲,我直到过了年才知道你有多么的辛苦,是您让我如此快乐地成长。但愿您能相信,将来有一天,我会绽放的,也会为您带来快乐。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朋友们,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关于“爱”的话题永远是每一位具有文学修养的大师所想要探讨的问题,也是能够让每一位读者的心灵受到感化的一个永远不会凋谢的命题。每一个人都对我们所谓的“爱”有自身的看法,都对“爱”有不同的定义。每当我捧着毕淑敏的散文细细品读的时候都被她文字中的那种“爱”所感动,被那种淡淡的“爱”所感化。在读着这种散文,也许每一个人都会有这种想法。细细品读发现这样的散文也具有这一定的特点,也就是所谓的“爱”的特点。本文将从“爱”的人性化特点来简单地讨论一下关于毕淑敏散文中她的独特的“爱”的特点。
一、散文中“爱”的字眼存在方式的独特性
阅读毕淑敏的散文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隐匿的现象,这种隐匿的现象在关于“爱”的话题上我们可以称之为一种字眼的隐匿。毕淑敏在很多阐述“爱”的哲学的散文之中并没有像一些散文家那样用大量“爱”的字眼在文中的出现来显现“爱”这个古老话题的生命的重量,而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去阐释这个字眼的真正含义。较少的用很显眼的字眼来避开老套的阐述模式,这在同类的作品之中这样的创作手法是超乎寻常的。所以将这种存在方式称之为隐匿性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毕淑敏的散文集中我们可以见证这样的存在方式,她用这种简单化的存在吐露着无限的爱的情怀。例如散文集《风不能把阳光打败》中有这样的一篇散文叫《蓝色萝卜》,这篇散文说的是一位年老的母亲为了赎回她当年的粗暴和虚荣,想完成她曾经答应过她儿子为他买橡皮泥的承诺。在此,我看到了这位母亲对她儿子的爱的执着,也感受到她对她儿子的那份深深的歉意。乍一看,这篇散文好像很品平白朴实,但却深深的蕴含着这位年老母亲对她孩子的那份爱,那份伟大的无私纯洁的母爱。全文几乎看不到文中出现对“爱”的一种理性或者是非理性的阐释,但是却无处不显现出作者对于爱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母爱可以分为很多种,但是毕淑敏却用自己一种独特的见解和阐述方式将这种伟大的爱阐述地简单但没有失去其本质意义,而且还用一种母亲的一种自我的救赎和对自己儿子的承诺来体现作为母亲对于儿子的爱的执著。这种“爱”较之于前人所述之“爱”则明显的不同,显现出了作者在自身对于“爱”的理解方面的独到之处。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爱的脚力不健,怕远。距离会漂淡彼此相思的颜色,假如有可能,就靠得近一点,再近一点,直到水乳交融亲密无间。万万不要人为地以分离考验它的强度,那你也许后悔莫及”。我想她这样来解释“爱”的含义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们以全新的思考方向。也许爱真的脚力不健,但我们也有可能追悔莫及。在毕淑敏的平淡化论述之中我们随处可见,爱或是真的被“爱”自己给藏匿起来了,这就需要我们去细心去挖掘。
毕淑敏散文中这种独特的“爱”的自我隐藏使得她的散文散发着淡淡的味道,平淡、朴实而又耐人寻味。这种需要读者自我心灵去挖掘的爱使得这种“爱”在广大的读者心中留下很成熟的自我救赎的种子,这也体现了爱的无处不在的特点和爱的无私性。这种散文的艺术的高超之处可谓是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效果。
二、散文中多种爱的交合与共
在毕淑敏的散文之中如果我们细细品读便会很容易发现在她的散文中有很多种的爱交合在一起构成了其作品“爱”的主题。有父母之爱、友情之爱、亲情之爱、同窗之爱、儿女之爱、婚姻之爱等等,在一篇散文之中可以同时出现多个主题相互交融混合的现象。这种“爱”不像冰心那样一直都以单纯的母爱为中心,围绕着母爱作了一辈子的文章,也不像余秋雨那样一直以国家民族之爱为散文的基点而升华自身的出发点,这种“爱”的多元混合模式开掘了毕淑敏散文的新的写作方向。
在《我很重要》之中作者指出:“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从《我很重要》之中可以看出毕淑敏是一个提倡爱自己的人,爱他人的先决条件是先爱自己,只有把自己爱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去爱他人。这种爱的哲学是建立在一定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之上的,爱的自我认知、自我先决思想在毕淑敏的这篇散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我很重要》这篇文章从文字的表面意义上来看仅仅展现了“我”的意义之上,但是从更深的层面上去挖掘,就可以看出我可以拆分开为“大我”与“小我”。这并不是取其一点,而是从更为广大的意义上来看待这个问题。所以在“爱我”是上更是“爱我”的具体之体现。而《孝心无价》之中则是多元素的“爱”的聚集体现,作者从爱父母出发,用确切而真实的语句告诫天下的儿女:抓紧时间尽孝,趁父母健在的光阴,因为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道乃中华之优良传统,毕淑敏所提倡的“孝道之爱”则很明显的将“爱”的最后之极致的形式完全的展现在我们这些为人儿女的眼前。毕淑敏以一个为人之母的身份用现身说法加以她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给与了我们既有母性的苛求又有为人之子的回答。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就是爱,爱是太阳,是爱组成了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家园。散文《孝心无家》既诠释了爱与爱之间的相互串联与相互继承的关系,文中作者指出:“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作者的“大孝之爱”则是多方面的体现了人生的现在与未来的关系,在“爱”的广度和深度上更深层次地发掘了“爱”的含义。我们必须明白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会老去,将来也都将有自己的儿女,也想让自己的儿女来为我们自己尽孝道。所以毕淑敏的这篇《孝心无价》从多个方面来阐述了爱的真正内涵,不仅仅体现了要爱老人,爱自己,还要爱我们的下一代。即是爱老、爱我、爱幼的综合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将孝心无价真正体现出来与继承下去。
每一个人对于爱的看法都有很大的不同,毕淑敏的爱的形式与爱的展现于他人较之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源于毕淑敏自身对于“爱”的不同的理解与看法,想到的与他人之不同而已,大爱之中存于小爱,众多的小爱又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爱。不管是“母性之爱”还是“孝道之爱”都能溶于一炉,汇成一锅,将爱的多种表现展现在一篇文章的外表与深层之中。内涵与外延的天衣无缝的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当代社会的“爱”的真正内涵,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爱”的含义。
三、爱始终隐含了佛家的深层文化内涵
假若我们细细品读毕淑敏的散文中有关“爱”的散文会不自然的发现她的这些文章都或有或无的隐藏了佛的爱语,这种佛家之爱则构成了毕淑敏散文的又一大特点。毕淑敏在《常常爱惜》之中说到:“这是一种痛而波动的感觉”。“爱是人类最为珍贵的体验,它源于深刻的本能与绵绵的眷恋。”在我认为这种体验与本能的眷恋则在某种方面体现了一种佛家的自我的一种认知与自由的原则,这是一种自我的理想的自我实现。爱自己变成了一种爱自由的真正体现。毕淑敏还极为关注众生的大爱也可以与佛家的某些释义相互连通。在《爱的回音壁》一文中毕淑敏的那句“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一个爱自己爱世界爱人类也爱自然的青年,便喷薄欲出了。”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毕淑敏的文章也常包含对人群大众之爱,对民族精神的深切关怀,具有很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功能。这与佛家倡导的人性与众生之间的相互之间的联系有这很深的渊源。佛家倡导众生即是佛,心与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爱众生的大爱之善良与佛性之间所强调的善行不谋而合,这种表面没有一丝恰合的两者在深层的善良与大爱两个方面有着共同之处,我想这就是两者在佛家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上的契合。
原本没有任何关系的两者在文本的深层次意义上却有着更为深的联系,这与毕淑敏自身的修养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作为当代散文大家,毕淑敏的佛家文化的修养有着一定的高度,在自身的佛性修养有了一定的积淀后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不自觉地将这种文化内涵融入自的作品之中,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她的这种自我认识的自有与众生的大爱以及与佛之间的认识程度和认识点却与其他散文创作者有着极大的区别。佛家的人生意境与思想索求是当下很多人想追求但又有所不能企及的,毕淑敏的散文中散发着淡淡的佛香,再潜移默化之中转化这人性的支点讲述着对于生活的暂时性思考。
毕淑敏的多重社会身份,为她提供了多维的写作方向和丰富的写作素材,其扎实的文学功底与精深的文化知识使她的散文创作一改“小女人”散文的那种平面化、世俗化写作模式,成为当今散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毕淑敏的散文不仅能让人感受到一般女性的细腻情感,有些篇章还能让读者体会到一般女性作家少有的豪爽、大气。她往往将笔触停留在现实生活中,灵活驾驭语言以及各种艺术形式,于妙趣横生中见哲理。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用睿智的眼光,对生活、生命进行着理性思索的智者。
毕淑敏的散文讲的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平常的小事,给人的感觉像是她在讲述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然而她的故事虽平凡但不琐屑,她能将平凡化为神奇,于平凡细致中抒写生活的真、善、美;抒发平常人绝不平庸的感受。
《孝心无价》讲的就是生活中子女与父母之间诸如母亲病重而儿子却即将出国时,一些平常人家发生的事,毕淑敏却领悟到“孝”的蜕化,发出了赶快为父母献上一份孝心的真诚呼喊。毕淑敏用平凡的题材提醒天下的儿女:抓住机会在父母健在之时,奉上一份真诚的爱心,无论丰厚还是微薄,只要献上就好。
友情,一个现实生活中讲烂了的字眼,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名词,一种人类之间普遍的情感,在毕淑敏的笔下这种情感就被赋予了不普通的意义,她将信任比作是友情树上结的果子,既充分体现了质感的艺术形象,又反映了她独到的不同寻常的艺术见解。
拒绝,一种自己赋予自己的权利,这世上有谁去研究过它的价值、感觉到它的重要性?可以说它平凡到几乎被人忽略的地步。而国民的劣根性使得中国人学会了唯唯诺诺,犹豫不决。可毕淑敏不仅发现并且还挖掘出了别人看不见的拒绝哲理。在《行使拒绝权》中她给了拒绝一个哲理性的定义:拒绝非常重要,它的实质就是一种否定性的选择,我们在拒绝中成长和奋进,如果我们不会拒绝,那么就无法跨越生命。她告诉国民,拒绝是我们的权利,我们有权利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去行使拒绝权。她也使我们普通人明白了拒绝其实是时刻伴随我们的一种选择,只不过否定性的选择,它对于我们普通人更重要!
也许毕淑敏散文取材方面的特殊吧,毕淑敏的散文近年来多次被选作为中学生的考试试卷,于是有人说毕淑敏的散文有给人一种说教的感觉,笔者认为,毕淑敏散文篇篇都赋予了真情实感,读她的文章感觉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又揭示了生活的丰厚底蕴。在现实生活中的毕淑敏,其人也如其文一样,真切而豪爽。细读毕淑敏的散文和研究她的为人,就会发现她的以小见大的取材特点与她勤于思考、善于分析、观察细致的人格精神是分不开的。
毕淑敏的散文之所以能令人心灵与之契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除赋予真情实感外,其娴熟驾驭语言的能力也起到了增光添彩的作用。她的散文没有华丽辞藻的修饰,没有诘屈聱牙的偏晦词语的滥用,就连她的比喻也浅显易懂,其散文于不慌不忙中娓娓道来,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美感。此外,冷静又是其语言的一大特色,她的文章没有大悲大喜,语言变化的起伏不大,节奏很平缓。
毕淑敏的语言特征,系作家多年行医,以及其沉稳、质朴、冷静的性格使然,可以说她的散文基本上是在用纯朴、冷静的语言,冷静、沉着的眼光审视、透视着世界及人生。
总的来看,毕淑敏散文以叙事为主,其故事性很强,很有吸引力。像《呵护心灵》的叙事方法就很自然地将读者卷入作者的叙事之中,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全文,这种写作方法也容易冲淡散文的抒情色彩,不易令人产生说教的感觉,读散文有读小说的感受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关注、呵护心灵,更情感化。毕淑敏除了有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和敏感外,她更有重视心灵效应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她的散文也极易走向读者的心灵深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她将一个母亲打儿子的心情向人展露得淋漓尽致:“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就是要让你以后再与错误接触之时,会感到切肤之痛。”她希望儿子成才的良苦用心打动和感染了她的每一位读者。
毕淑敏笔下的感情是真挚的,心灵是美好、向善的,她歌颂的都是人性的真、善、美,这应该也是她在多重社会角色中的经历、体验,以及她的博爱、善良人格使然。她本人就像一位禅师经过冥思苦想后大彻大悟,然后将她所领悟到的心得以散文的形式传授给她的每一位读者。她的真实的生命体验感染了人们,她的哲理韵味不仅为人们指点了迷津,更向读者展示了文学的魅力。
第二篇:毕淑敏短篇小说的特点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生命的叩问和考量
——试从《女人之约》浅析毕淑敏短篇小说的特点
第一部分 前言
毕淑敏是我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共发表作品400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等各种文学奖三十余次。其小说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1、987—1997 发端发展期 1987年,毕淑敏崭露头角,其处女作《昆仑殇》、《送你一条红地毯》分别发表在《昆仑》第4、5期,立即引起评论界的关注。这十年间毕淑敏佳作迭出,有《补天石》、《阿里》、《女人之约》、《生生不已》、《预约死亡》、《红处方》等。2、1998—2002 徘徊蕴积期 1998年至2002年,毕淑敏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进行为期四年的心理学硕士和博士课程的系统学习。期间多为散文创作,小说创作相对沉寂,2001年的长篇《血玲珑》是此间为数不多的小说之一。3、2003至今 多元化时期 2003年,长篇小说《拯救乳房》问世,标志着毕淑敏创作进入以心理小说为重点的新的高潮。作品有《女工》、《鲜花手术》、《女心理师》等。
《女人之约》是毕淑敏短篇小说代表作,讲的是两个女人之间一个独特的约定。女工郁容秋长得很漂亮,但声名狼藉,外号“大篷车”。她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心气却很高,想做个像厂长那样出类拔萃的女人,受人家尊敬。于是在厂子面临三角债的困境时,别人知难而退,她却毅然揭了黄榜。经过厂长的严格面试,她成为厂里的清债员。可是她什么也不要,只要求厂长答应——只要讨债成功,厂长就代表全厂给她鞠个躬。为了解决厂里的困境,厂长同意了她的请求。郁容秋费尽周折,用尽一切手段,终于为濒临倒闭的工厂讨回了债,然而她却因长期喝酒过度导致肝硬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丈夫和女儿甚至没有来看望一眼,但她毫不在乎。郁容秋一直苦苦地等着女厂长鞠一个躬,可是厂长失约了,为了自己的面子不肯履行约定。郁荣秋那么渴望寻找失去的尊严,想用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甚至不惜以身体健康为代价,等来的却是社会的无情扼杀。在这里,郁荣秋对尊严的理解注重的是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注重社会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对自己的评价。但她的悲剧命运告诉我们,这样的自尊,只能是企求而不是真正的自尊。它引人深思,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尊严。
第二部分
从内容上分析毕淑敏短篇小说的特点
(一)、取材:以真实的生活经历为依据
毕淑敏精于纪实,善于写实,她说:“我常常对我的朋友说:别把你的秘密告诉我。因为有一天,也许它们会走进我的小说。”毕淑敏与时下的“先锋派”、“现代派”等不一样,她就是以她在阿里的十一年的军旅生涯为创作素材,以自己在那里当卫生员、军医和后来在铜厂当主治医师的切身体验为写作蓝本,创作了一大批影响颇大的作品。
1、对军旅生活的回顾与开掘
毕淑敏十七岁来到阿里当兵,她在《自述人生》中详细介绍了她在高原服兵役的日子:几名女兵怀揣着“到西藏去”的激动,坐上“装大米的车”被缺氧的高原默默地消减着初来的欣喜,来到驻地就着脱水菜吃拌酱油的锯末味大米,喝60 度的开水,年轻女孩子也成了高原模样:嘴唇开裂、指甲凹陷、脸蛋皴红。并且谨遵老兵的警告:不要轻易地跑跳激动,因为会死人!就连晚上就寝也要时刻提防“高原反映”的来袭。作者详细真实地记录了高原的恶劣环境和部队生存条件的艰苦。巍巍昆仑的恶劣环境,让她常常嗅到死亡的气息。“高寒、缺氧、病痛⋯⋯一把把利刃悬挂在半空,时不时地抚摸一下我们年轻的头颅。”也因为如此,她对军人、生命有了更为深切的体验和感受。以此为素材她写下了《昆仑殇》、《补天石》、《君子于役》等昆仑系列的作品,短篇有《阿里》、《藏红花》等。
2、对现实生活的扫描与探测
11年之后,她复员回到北京。三十多岁时脱掉白大褂,弃医从文,致力于文学创作;年过不惑,重拾书本,走进课堂,学完文学、心理学,做起心理咨询师。她以自己做医生、心理师和母亲的经历,同时结合现代人所关注的问题创作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了很多作品,有《女工》(关注下层女工的命运)、《女心理师》、《鲜花手术》、《拯救乳房》、《送你一条红地毯》(经济改革大潮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地位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生生不己》、《预约死亡》等中长篇小说,短篇《女人之约》以催讨三角债这一社会问题为背景比较深刻地揭示人性的善与恶)、《一厘米》《不会变形的金刚》(接触到儿童和少年品德教育的一些很严肃的话题)、《源头朗》等。
(二)、主旨:对尊严、人性和死亡的思考
1、总体分析
毕淑敏前后阶段的创作从小说题材而言,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然而,更有以一贯之的东西,那就是对尊严、人性和死亡的思考。
(1)尊严
人是有尊严的,不仅要尊严地活着,也要有尊严地死去。毕淑敏认为,在生命的末期,长度已毫无意义,关键是生存的品味。尊严地活着和尊严地死去是一个人整体价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尊严的主题在毕淑敏前后期小说中有一个衍化的过程。她的前期小说包括“昆仑系列”和后来的《女人之约》、《女工》等,所着力表现的是人的生命尊严,后期小说如《拯救乳房》等更集中地思考了死亡及其尊严的问题。
(2)人性
文学对于人性的痴迷超越了其它学科,对人性本身的探讨也成为文学创作最为持久的深层动力。故而,对于人性的思考亦构成了毕淑敏小说的主题。医生和作家的显著区别之一,即表现在医生更多关注的是人的肉体,而作家更感兴趣的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探讨人的社会性存在和人性内涵。但当过医生和心理师,毕淑敏无疑具有更为便利的条件进入人性的深处,探寻人心的奥秘。就毕淑敏小说而言,其超拔的力量亦源于对人性的不懈探讨和深刻表现。
(3)死亡
在毕淑敏的人生经历中,无论是作为军人还是作为医生,死亡都是必须也是最经常面对的现实,不知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几乎时刻都面对“近在咫尺的鲜血和死亡”。拥有这种特殊的经历,毕淑敏以她作家的质感写出了死亡的真相,特别是表现了死亡的尊严和某种程度的诗意。毕淑敏对死亡的正视和描写显示了一种科学精神,她通过小说建构了一种科学意义上的死亡观念,她既打破了关于死亡的恐惧心态,也打破了面对死亡的虚妄态度。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2、以《女人之约》为例分析毕淑敏小说表现的主旨
《女人之约》首先表现了尊严的主题。郁容秋是个“漂亮美丽的坏女人”,在别人的眼里是不贞洁、不检点的,厂里的人都对之嗤之以鼻。“郁容秋看惯了男人们的讨好的嘴脸,她不佩服男人,她觉得自己能征服他们。她佩服女人,尤其佩服不用她这种手段征服男人的女人。她呆呆地望着厂长,这是在她有限的生活圈子里,活得最高贵的女人”。郁容秋崇拜女厂长,因为女厂长是个女强人,是个靠自己打拼的女人,郁容秋内心深处却向往一种凭自己本事挣来的自尊,在全厂面前扬眉吐气,把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尤其是男人踩在脚下。工厂“贴皇榜”招聘讨债业务员,终于给了郁容秋一个机会。郁容秋讨债成功的唯一条件就是:女厂长要代表全厂给自己鞠一躬,赢回名声。郁容秋凭着机智漂亮,在外四处奔波,终于为厂里索回了一笔笔的巨款,然而过度劳累和社交场合的大量饮酒使她得了肝硬化。拿着发到手的工资和奖金,“大家背后议论,这个女人,过去是“大篷车”,现在成了“国际列车”了⋯⋯骂归骂,表面上对郁容秋客气多了”,可是并未赢得众人的尊重,在大家的眼里,郁容秋就是原来的郁容秋,并未因为她解决了大家的燃眉之急而对郁容秋有所宽容甚至是感谢。病危中的郁容秋不在乎这个,她在乎的是和厂长的约定,等来的却是女厂长的失约。郁容秋在等待中遗憾的离开,握在手里的是三枚黑色大理石样的纹路的纽扣,是她答应厂长跑遍天南海北也会买回来的。“我是个普通人家的女儿,偏巧又生得心比天高,我想做个出类拔萃的女人,可我没有这个机会。没想到三角债给了我一个扬眉吐气的好机遇,我从来没有这么舒心过,从来没有这么被人尊重过。“这回不是靠哪个男人抬举,这是我自个儿挣回来的面子。”郁容秋在弥留之际的剖白,没有生命消失的遗憾,没有对厂里的抱怨,也没有对女厂长失约的怨恨。一个卑微的小人物为了自尊舍掉自己生命的精神,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但是,郁容秋的尊严寻找过程让人心里难受,在这个过程中她几乎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可结果却依然没有得到失去的尊严。低矮的人其实更渴慕高大,曾失去尊严的人其实更需要尊严。其实作者通过她的死想告诉人们: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建立在自己自尊和自信的基础之上。
《女人之约》除了表达尊严的主题,也展示了人性的弱点。郁容秋为讨回工厂的债务四处奔走,终因饮酒过度而身体弄垮,而工厂的人拿到钱后却用恶毒的言语嘲笑她。女厂长也不肯向郁秋容鞠躬,除了冠冕堂皇的理由,还有不为人察的阴暗的心理因素:同为女性,她虽然是个“威风凛凛的女人”,然而却也是个“姿色平平的女人”,所以,“女厂长不喜欢漂亮的女人”。这让女厂长对郁容秋的负约带上了一种决绝的女性报复的恶毒快感。人性中的自私、冷漠甚至恶毒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暴露无遗。这些人的行为不仅反映了个体的人性弱点,从中也反映了现实社会普通人性中道德的缺失。
第三部分
从创作技巧上分析毕淑敏短篇小说的特点
(一)、写人艺术
我们在不同的作品中都能看到毕淑敏对女性的关注,尤其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女性的关注,她们在事业和家庭之间艰难跋涉、在生活中遇到种种不易和困难。毕淑敏对她们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关爱,对她们的生存状态进行着深沉的反思和追问,也塑造了一些典型的女性形象。
《女人之约》中有三个不同类型的女性:郁容秋、女厂长和兰医生,她们各自承担了通常意义上人们对女性世界的认定:生活作风不好的漂亮女人、精明强干的长相一般的女强人以及有一定生活品位和文化素养的女性知识分子。在这三个女性当中,郁容秋是作者着力刻画地一个人物形象。她是一个卑微的小人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漂亮女工, 孤傲又自卑、聪明机智和坚韧不拔,为追求尊严不惜一切。
1、孤傲而又自卑 郁容秋有着姣好的面容,但生活不检点。厂里的人都看不起她,不让自己家的孩子同她的女儿玩,但她依然我行我素,凭借自己的长相征服了许多男人。面对别人的嘲笑,她以一种孤傲独立的姿态来面对。同样,当为厂里清回了大量债款后,厂里的人对她态度转变了不少,她却理也不理,仍是那么高傲。虽然表面看起来对世俗的眼光不屑一顾,可是内心却是自卑的,充满了对尊严的渴求。她敬佩女厂长:“不仰仗任何男人,凭着自己的本事,堂堂正正地矗立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尊重您”。她自知一辈子也做不到像厂长那样,可她“渴望也光荣一次,也像模像样地立在人前头一次”。还有,当她进入厂长办公室,坐在自己敬佩夫人女厂长对面,内心的自卑油然而生,“面对这个威风凛凛的女人,感觉自己像灰尘般的委琐。”正因为内心的自卑,想挽回面子,于是在厂里面临讨债危机时,她主动担起了这个重任。
2、聪明、机智和坚韧不拔 如果说郁容秋只是仅有美貌,那么她不可能完成清债的艰巨任务,她还是一个聪明、机智和坚韧不拔的人。从厂长的考核开始,我们就见识了她的聪明机智。一个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女工,面对厂长咄咄逼人的发问,竟能以机敏的思维和伶俐的唇舌从容应对,让厂长以及读者赞叹不已。如厂长正襟危坐地说:“我纵是有还钱之心,也没有还钱之力。真是没钱。要不然我把厂家的名单抄给你,你能要回多少,全带回去抵账。这下总行了吧? “您甭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跟我说这个,我是一家不烦二主。我给您出个主意,前两年不是各厂都买了许多国库券吗?您就把它折给我们算了。反正您留也留不住,还谁不是一还呢,给了我,我们全厂念您的好,我个人更是感激不尽,利率该多少算多少,保证不让您吃了亏,你要是同意,咱们这就去取国库券吧!”郁容秋说着站起身,做出要走的样子。(《女人之约》)说话如此滴水不漏,不禁让人佩服。这仅仅口舌之战,后面讨债成功的过程则更加体现了她的聪明、机智以及坚韧不拔。讨债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讨债员之所以无功而返,除了拉不下面子,还有缺少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策略。虽说郁容秋讨债的方法不是特别好,但她付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在这当中,她针对各类不同的债主,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有的男老板喜欢喝酒,她就与他们对着喝,有着决一死战的气概,总是赢家。而且口袋里放台录音机,把他们酒桌上的话录下来。这些人听完后就立马还钱。有的是不近烟酒、花岗岩的一块的,她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去别人家里赖着不走,结果也马到成功。另外,她还向兰医生借了“军臭”和军大衣,在讨债之中也派上了用场。为了挣回一个面子,她凭借聪明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可是她因讨债长期过度饮酒导致严重肝硬化,生命垂危之际,厂长竟以“要保持作为厂长的价值”为由,拒绝对一个行将就木之人履行承诺,结果在遗憾中死去。郁容秋这个卑微的追求尊严而不得的女性让人惋惜和同情。
(二)、小说语言
毕淑敏作品语言的风格、特色与她的职业和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作为医生和心理学家,毕淑敏的作品字里行间都透着这种职业的精确和冷静犀利,而同时作家的身份又使她的文字细腻丰富、饱含想象力。
1、语言特色
她总是用一种平实、客观、冷静的笔法来叙述事件,平静里带有敏锐,冷峻中又有反讽。她的语言规矩妥帖、温婉自然。在她淡淡的言语中看不到谩骂、颓废、语出惊人的狂傲和惶恐不安的绝望,看到的是生命的哲理、生活的智慧和青春的赞礼。她生活的经历一直是正面和积极的,所以,经历培养了她正面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和性格便自然而然地展现在她的作品中。
在《女人之约》中,毕淑敏的语言是冷静、客观、细腻和犀利。比如刚开始郁容秋的病危通知送到厂务办公室的时候,兰医生把握不准把这悲痛的消息报不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报上去。毕淑敏以心理描写见长,这时对兰医生的心里做了一番描述“按说该早点报上去。毕竟是辛苦了一生一世的职工,到老了死了,领导要去看看,叫去的安心,活着的心里也温暖。但这个时机很难把握,报得早了,死或不死还不一定……病人觉得自己没死,劳驾了那么多领导,挺对不起人。” 如果不是有过在厂务室当医生的经历,恐怕也不会有这么深的体会。这段文字让我们体会到了医务工作人员与厂领导之间的微妙关系,作者以文字犀利地指出了这点,却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将评价留给读者。
2、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在她的小说当中是常常出现的,但从不会让人觉得多余。她很善于运用比喻,常常信手拈来,拿一些生活的事物组成新奇的比喻,不落俗套,使语言更有张力。
在这篇短篇小说中,作者也用了很多比喻,下面就列举几例。
1、因为下垂得过久,蘸水笔尖聚起一滴椭圆形的墨水,根蒂部正在瓶颈般地变细,墨水滴渐渐变成饱满的鸭梨形,颤颤巍巍地闪动着柏油似的微光。(将下垂的墨水滴比喻成鸭梨,表现了作者的敏锐观察力,也从侧面应证了兰医生填表时的思考时间之长,细节描写很合理。)
2、郁空秋侧卧在半摇起的特制病床上,床旁的地灯像一支金笔,勾勒出她尖峭的身影。(将灯比喻成金笔,似乎不太恰当,可是细想起来,灯光照在人身上时的影子就像笔画出来的也不无道理。)
3、郁容秋像年画一般艳丽,面颊白里透红,双唇晶莹闪亮。翘起的睫毛像蝴蝶的触须一般轻盈颤动着„„(这里“年画”一词用的特别生动,因为一般年画是很艳丽的。而兰医生预备看到的是病得不成人形的郁容秋,可没想到她却化了妆,突然一见就觉得似年画一般了。)
4、兰医生虽说对郁容秋平日的张扬不以为然,但看到一个漂亮女人钻到这样一套不伦不类的行头里面,好像红玫瑰一下变成了狗尾巴草,还不如当初妖娆着顺眼。(将换过衣服前后的郁容秋进行对比,红玫瑰变成狗尾巴草,以幽默、简洁的方式表达了这个过程。)
(2)反讽
反讽的高妙在于作者没有表明确定无疑的立场,而是把评判、思考的权利留给读者。
反讽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没有用直白的说教,也没有取代读者的思维以代言者的身份大谈孰对孰错,而是通过委婉的、立场鲜明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生存价值的追问、对人性冷漠的质问和反思。在文中,毕淑敏借用强性反讽描绘了工厂人们的言行,用深邃的眼光关注着“大家”。大家背后议论,7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这个女人,过去是“大篷车”,现在成了“国际列车”了。发奖金的时候,有的人作鬼脸说,这是“大篷车”卖X 挣回来的钱。大家哄堂大笑,然后该拿钱买什么就高高兴兴地去买。骂归骂,表面上对郁容秋客气多了。头头脸脸的科长们,见了郁容秋也都点点头示意,毕竟她是厂长亲自发掘出来的能人,又给厂里索回可观的资金。经济滑轮抹了润滑油,别的都是小节了。(《女人之约》)因为郁容秋和众多男人关系暧昧,她在同事眼中低人一等,没有尊严。但是她是厂里的功臣,为厂里索回大量欠资,工厂工资才得以发放。“大家”表面对她和蔼了许多,但是背地里嘲讽她比别人强的地方是敢买卖廉耻,靠低贱的色诱换来了欠款。奋力的讨债加上嘲讽和冷落,使郁容秋苍脆的如同一片落叶,大家丝毫没有感觉到他们欢快地分工资的过程其实也是郁容秋接近死神的过程。强性反讽将对立的双方置于两个极端,在黑白明显的强烈比较中,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立场。此外,文中还有一些弱性反讽,在潜移默化中引领读者去反思追问寻找真意。郁容秋和女厂长约定:假如她能出色地完成规定的清欠指标,她想让厂长给她鞠一个躬,女厂长为了工厂郑重答应了她。可是当郁容秋病危之际,让兰医生代自己向厂长提出约定时,厂长想赖账了,她不是普通人是厂长,厂长给一个不检点的女工鞠躬,不但是面子问题,更是骇人听闻的原则问题。不但“会成为厂内经久不息的新闻”,将来还可能“演绎成骇人听闻的传说”《女人之约》。于是厂长斩钉截铁地宣布:我不鞠!在作者的客观描写中,女领导“光明正大”的抵赖,工厂职工集体无意识下的丧失人性,通过弱性反讽统统显现出人们卑劣的原型。《女人之约》中的反讽,在展现人物复杂关系、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过程中,丰富了蕴含在其中的讽刺意味,触动读者的灵魂,引起人们对尊严和人性的思索。
(三)、叙事艺术
这一方面将从叙事时序和叙事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毕淑敏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
1、叙事时序
就毕淑敏短篇小说总体来说,在叙事的时间顺序上,小说以顺序为主,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次序展开情节,比如《一厘米》、《不会变形的金刚》和《翻浆》。《一厘米》从母亲陶影带儿子去公园玩开始讲起,主要讲了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因为公园里面测量身高的失误,儿子以为母亲故意逃票,小小的自尊心受到了伤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害,故意疏远母亲。这让陶影心痛万分,为了自己的尊严,也为了儿子小男子汉的尊严,费劲力气证明自己是对的。
而《女人之约》和另外一个短篇《源头朗》则在叙事的时间顺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出现了倒叙和插叙,使作品前呼后应、结构完整,小说的层次也显得错落有致。《女人之约》开头采用倒叙,先说结尾,写兰医生下班时接到郁容秋的病危通知书决定去探望。这自然会激起读者的兴趣,郁是谁呢?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接下来就是插叙,讲了郁住院时填表的情况。紧接着写了兰医生见到了病人的惊异,由此自然地补充了郁的为人、借鞋以及厂里面临的困境。这之后就是按正常顺序描写,厂里面临债务危机,郁主动请缨并顺利通过厂长的面试成为清债员,她费劲心思完成了任务却因喝酒过多而被诊断为晚期肝硬化,在厂长的毁约中遗憾地死去。
2、叙事结构
毕淑敏的短篇小说属于传统的叙事结构,大都采用一人或一事为线索的单线结构。单线结构是向读者讲述首尾齐全、情节连贯的具有因果逻辑的完整故事。这种结构的长处是:叙事脉络清晰,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显现。《女人之约》就是讲了一个漂亮但作风不好的女人为了挣回面子替厂里讨债而最终没有得到尊严的事。作者改变了叙事时序,先倒叙、插叙、补叙再顺序,一方面更加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使小说的结构也有所变化。
第四部分 总结
读过毕淑敏作品的人一定不难从文中知道,她曾在阿里当兵、复员当过医生、后来做过心理师,现在则是一名专业作家。特殊的经历为其创作提供了极好的素材,艺术来源于生活,由于选材的真实,她塑造了许多典型的军人和女性形象,故事丰满感情真挚。但是经历也限制了作家的想象力,她曾在创作谈中提到:“我只敢写我大致经历过的事情,我只敢描述那些我确有把握的情景。这真是我的悲剧,它们像两块坚硬的石头,缀在我想象的翅膀上,使它无法飞翔。”对没有经历过的新题材,毕淑敏同许多作家一样,驾驭起来就比较生疏。另外,小说作品在充实的叙述中缺少适当的空白,少了给人遐想的空间。
毕淑敏带着从小养成的强烈责任感和医生救病治人之心,关注着人们的生存状态,以悲悯的情怀书写人的尊严、人性以及死亡,不断深化着对生命的叩问和考量。她的小说叙事冷静平实,遵循着传统的叙事模式,但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大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量的比喻、惯用语以及反讽的手法,使小说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她融感情于理性思考之中,给人以启迪、激人奋发。
关于毕淑敏的小说,就研究内容来看,既有对作家创作个性、经历的研究,也有对整体创作或单篇作品题材、内容、主题思想、创作方法、美学风格、意义价值、医学叙事、缺陷与困境等宏观或微观研究。就研究的方法与视角来看,由最初的单一的社会历史批评逐步发展到文本细读、原型批评、精神分析、形式主义、女性主义等,研究方法趋于多元化。就篇幅而言,她的所受热捧的长篇小说如《女心理师》、《红处方》、《拯救乳房》等研究得比较深入,短篇小说则很少有人涉及,而且短篇小说的特点基本上无人从整体上来分析。那么本文就沿着文本细读的方面,以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女人之约》为例简单地分析毕淑敏短篇小说的特点。
第三篇:毕淑敏主要作品及其写作特点
毕淑敏主要作品及其写作特点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
2002年1月出版《红处方》
2003年3月出版《血玲珑》
2003年6月出版《拯救乳房》
2003年月10出版《紫色人形》
2004年9月开始出版《女工》
1986年,她34岁写了《昆仑殇》
2、1994年,《预约死亡》
3、2003年出版《毕淑敏》
4、1996《红处方》
主要作品: ◎不宜重逢
昆仑殇、补天石、阿里
转 不宜重逢、伴随你建立功勋
北飞北飞、君子于役
◎生命
预约死亡、生生不已、教授的戒指
最后一支西地兰、看家护院、送你一条红地毯(长篇)原始股、预约财富、紫花布幔
◎翻浆
西红柿王、匣子里的水牛、冰雪花卉
阑尾刘、赶考的女人、天衣无缝
不会变形的金刚、一厘米、妈妈福尔摩斯
跳级、翻浆、女人之约
束修、赔、雉羽
苔藓绿西服、梦幻小屋和蓝手镯、大海里翻了豆腐船
汗血马尾、蟑螂谷、硕士今天答辨
非正式包装、白杨木鼻子、米年型电话键
月饼的故事、术者、月晕而风
同你现在一般大、给我一粒脱身丸、最晚的晚报
雪花糯米粥、猫头鹰行动、紫色人形
捉刀、假如我出卷子、斜视
◎其他作品
美好的性,是阳光下的火炬、友情: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婚姻鞋、那座山,虎啸龙吟
素面朝天、提醒幸福、我很重要
孝心无价、行使拒绝权、芒果女人 天使和魔鬼的较量 红处方(长篇)、电脑时代的灰色诱惑
血玲珑(长篇)
长篇小说
鲜花手术、女心理师、女心理师(下)红处方、紫花布幔、血玲珑
中短篇小说和散文
原始股、昆仑殇、补天石
阿里、转、不宜重逢
伴随你建立功勋、北飞北飞、君子于役
预约死亡、生生不已、教授的戒指
最后一支西地兰、看家护院、送你一条红地毯
预约财富、西红柿王、匣子里的水牛
冰雪花卉、阑尾刘、赶考的女人
天衣无缝、不会变形的金刚 一厘米
妈妈福尔摩斯、跳级、翻浆
女人之约、束修、赔
雉羽 苔藓绿西服、梦幻小屋和蓝手镯
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汗血马尾、蟑螂谷
硕士今天答辨、非正式包装、白杨木鼻子
米年型电话键、月饼的故事、术者
月晕而风、同你现在一般大、给我一粒脱身丸
最晚的晚报、雪花糯米粥、猫头鹰行动
紫色人形、捉刀、假如我出卷子
斜视、美好的性,是阳光下的火炬、友情: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婚姻鞋、那座山,虎啸龙吟
素面朝天、提醒幸福、我很重要
孝心无价、行使拒绝权、芒果女人
天使和魔鬼的较量、电脑时代的灰色诱惑
爱怕什么、母狼的智慧
最畅销:血玲珑
毕淑敏作品的写作特点:充分着悲天悯人的思辩色彩,交汇着人在恶劣自然环境中生存与拼搏的悲壮与激越。在当代作家中,很少有人具备这样清醒冷静的现实批判意识,很少有人如此大开大阖、刚健豪迈地表现理想主义的人文情怀,很少有人象她那样以母爱与生死的主题执着地拷问生命的意义。与当代许多女作家相比,毕淑敏小说创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超越世俗激情与浪漫的深刻主题,展示女性坚韧与美好的女性形象塑造,揭示生命悲壮和悲悯的人文情怀。
第四篇:如何提高文笔
给你提供一些写作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细观察
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及中反映的产物,要反映客,不必须对客观事物作仔细的观察。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
二、多阅读
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首,不会作诗会吟。”鲁迅先生也提倡多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从中掌握作文定得深刻些,变化多一些。
三、巧选材
精心选择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加速器。选材的要求是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批要选择一般人没有接触过的,或熟视无睹崦实含表深刻意义的。一经作者笔之于书,就会发人深思令人感奋的材料。选材角度要小,要以小见大,写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材料。为此,必须在头脑中把各种材料比较、分析、综合,进行去粗取精,改造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材料新颖。而这种积极思考、反复推敲的选析工夫,对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帮助。
四、常练笔
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之后,弄懂了文章的结构方法,弄清了文章的写作特色,就要学着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实践,去练习,使之变成自身的作文能力。实际上,我们第学习一篇课文后都可以进行练笔。而片断练习是练笔的一种好方式,片断练习所花的时间不长,又达到了练笔的目的。写日记也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俄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五、勤修改
反复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催化剂。修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措施。前人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秦的《战争与和平》反复修改了七次;鲁迅先生主张“定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文章修改,一般是指从初稿写出来到最后定稿的加工过程。修时要做到五看:看用词是否通顺,看主题是否鲜明,看结构是否紧凑,看语言是否优美。总之,“文章是改出来的。”一般来说文章总是越改越好的,我们要在“修改”上下工夫
多看:书报是基础,看社会百态。
多记:心记,笔记,摘抄。
多问:了解来龙去脉,全过程。
多写:有材料写,没有材料强迫自己去收集素材也写,一开始不管写的好不好,写出来就是胜利。多模仿:天下文章一半抄。认为好的手法,不妨穿插于写作当中,习惯成自然。
多征:征求别人的意见,不断修改完善,一篇东西不修改个十来遍不放手。
屡败屡战,屡退屡写,失败为成功之母,不要因为不采用而气馁,你的作品是成功的阶梯。同时,还要提高文化水平、气质和修养,文如其人。
第五篇:毕淑敏
我最喜欢的美文 毕淑敏散文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作品很多都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品《红处方》。
毕淑敏,女,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1969年(17岁)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1980年(28岁)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39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35岁)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37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驻校作家。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毕淑敏是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孝心无价》,处女作《昆仑殇》(《阿里》)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多篇文章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中、小学课本。
毕淑敏经典语录
幸福盲如同色盲,把绚烂的世界还原成了模糊的黑白照片。拭亮你幸福的瞳孔吧,就会看到被潜藏被遮掩被蒙昧被混淆的幸福,就如美人鱼一般从深海中升起,哺育着我们。
——毕淑敏《幸福盲》
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毕淑敏《提醒幸福》
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
——毕淑敏《教养的证据》
幸福是个哑巴。
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
——毕淑敏《爱怕什么》
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毕淑敏《我所喜欢的女子》
人活着是为什么,自己快乐同时使别人快乐。
我羡慕流云的飞逝,嫉恨飞鸟的自由!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淑女必书女。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毕淑敏《心灵七游戏》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毕淑敏《我很重要》 有些中国人入了外国籍以后,标榜自己是个“香蕉人”,意思是自己除了外皮是黄色的,内心已变得雪白。而我是一个“芒果人”。
——毕淑敏《芒果女人》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映的一个眼神。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毕淑敏《造心》
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
——毕淑敏《爱怕什么》
岁月是流淌在血液里面的经历,是藏在心灵树洞里的故事。然而它也会轻易地从你的生活姿态里流露出来,并获得回应。只要你不再自卑,万物为之静好。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原文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浅评毕淑敏
[1]一般来说,女人都是细致的,毕淑敏更是把这种细致发挥到了极点。她笔下的高原风景、心路历程、情感波澜、一人一物,都被描绘的纤细毕呈。描画事物,这是作家的基本功,据说福楼拜曾把莫泊桑的手稿全部付之一炬,然后让他执一纸一笔去描述路上行人的长相。毕淑敏的基本功一看便知相当扎实,近景处如特写,远景处如鸟瞰。略举两例:
“灰绿色的茎被冰冻塑得坚挺起来,剑一样指向苍穹。葵叶像一把把翠绿折扇,风雪打磨掉了表面细密的茸毛,比平日更加细腻鲜活。只是叶片僵硬如不会飘扬的旗,隐隐露出网络般纵横的叶脉。小小的花盘脆得像黄玻璃,刚刚长出极不成熟的葵花籽,如同婴儿初萌的幼齿。看得久了,竟泛出晶莹的紫色,好像稀薄的血液。”
——《阿里》
“抽搐终于开始了。发作的时候很突然,好像女孩接受了一道从天而降的旨令,毫无先兆地骤然痉挛。软绵绵的女孩皱缩得像极硬的擀面棍,每一块筋肉都像铁一样放光。小小的身体像一柄射雕的弯弓,反弹在惨白如雪的病床上。无数的汗水从这怪诞的人体虹桥上,嘀嘀嗒嗒溅落,犹如春暖花开时积雪的屋檐。”
——《生生不已》
这种细腻的文笔,这样精致的刻画,这么用心的观察,所见与所得的完美转化,真的是动人心魄,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么平凡的文字,这么常见的词组,竟包含了这么震撼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用说是作者赋予的。我看到有些片段时,呼吸变得急促;另一些片段,又让我眼睛湿润;另一些片段,让我大受启发;而另一些片段,让我热血沸腾、心驰神往。
毕淑敏的文字,看去总是淡淡的,轻轻的,但是忽然在某一个街角,山回路转,奇峰突起,带给读者充实饱满的精神冲击和回味悠长的品读思考。这种自平淡至狂澜的转折,往往通过人物平平常常的对话和心理运动,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并不像一些低劣的写手那样,硬生生塞进一个关键性人物进去才改变了局势。
毕淑敏的文章,经常出现的主题有:医生、心态、幸福、军队、女权、母子情。就是那500个常用字,能把一团怒气塞进你的胸腔,也能搬开你心中的大石,能让你变得坚强,也能让你变得温柔。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啊!这就是作者的伟大啊!
艺术来源于生活。毕淑敏的题材也来源于生活。她这一生,少年从军,部队为医,39岁时以硕士身份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目前专事写作。她的短篇里经常出现第一人称,而中长篇中也不难发现她自己的影子。作家不好当,最难的就是真实地记录生活,我们的汉字如此匮乏,根本不足以记录我们复杂多变的情感和环境,应该如何去准确描绘某一特定的场景及人物心理,一直是我迈不过去的一个坎。
毕淑敏手下名篇数不胜数,就我这几天看的,《阿里》、《拯救乳房》、《生生不已》等等,俱是一流作品。那些小短篇就更不用说了,经典之作俯拾即是。请原谅,我无法在这里针对每篇进行点评,同样的汉字,不同的人编排出来,效果也是绝然不同。我生怕我僵硬的笔法降低了毕式的高度,只好把这份震撼、这份感动、这种心跳收藏起来,日后在波狂涛怒的浪尖、在茶香日暖的午后、在声悄人谧的夜晚,或许毕式文章带给我的这些感觉会重新浮现,重新蜕变,重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