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重大举措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

时间:2019-05-13 16:4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重大举措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重大举措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

第一篇: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重大举措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

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重大举措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

——刑事诉讼法修改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研讨会上的致

信春鹰

 2012-06-08 13:49:29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2年06月08日

6月7日,由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刑事诉讼法修改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我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刑事诉讼法修改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权益保护和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2001年1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2011年9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加强了对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领导,支持和促进了这项工作的推进。近年来,未成年人法律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199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06年12月进行了修订;1999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也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理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作了具体的规定。同时,中央司法机关还制定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有关司法解释,各地也制定了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地方性法规。这些法律和规定的制定,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保护和违法犯罪预防的法律体系。

中央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按照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探索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制度。近年来,司法机关在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积累了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刑事诉讼法研究修改过程中,各方面高度关注,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立法建议,一些地方、单位和社会公众也提出很多很好的意见。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按照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和有关方面的意见,总结实践经验,在刑事诉讼法中专章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坚持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点,对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总体要求、各个诉讼环节的特别程序作出全面的规定,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和保护未成年人的需要,设置了附条件不起诉、犯罪记录封存等新的制度。这是我国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重大举措,对维护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教育、感化、挽救犯罪的未成年人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今天这个研讨会的目的,就是要学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精神,宣传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大意义,解读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有关内容,引导社会各方面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梳理和交流各方面在未成年人司法和违法犯罪预防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有益做法。有关方面在这次会后,要抓紧时间,共同努力,做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创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祝与会的各位代表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努力营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良好法制环境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办公室主任 汪鸿雁

今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举办刑事诉讼法修改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研讨会,目的是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的理论研究,宣传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努力营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良好法制环境。

这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大量采纳了司法实践中的成熟经验和做法。研讨会围绕刑事诉讼法修改与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检察制度、警务制度、矫正制度建设的主题,全面总结我国未成年人立法的发展历程,阐述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重大意义,强调做好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介绍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有关情况。公检法司各部门同志代表法律实务工作者介绍了近几年来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上的工作探索,专家学者们又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交流了对贯彻落实和完善新刑诉法的思考。

推动未成年人有关法律法规的落实是预防专项组的重要职责,下一步我们将集中做好新刑诉法宣传,尽快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司法解释和配套法规,推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完善。《刑事诉讼法》修改与未成年犯矫正制度建设

司法部法制司副司长 何勇

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对未成年犯的矫正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对司法行政机关加强未成年犯矫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第二百六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这些规定对多年来刑罚执行的实践经验给予了肯定。

在监禁矫正方面,1999年12月司法部制定了《未成年犯管教所管理规定》,未成年犯全部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未成年犯管教所31个。在管理实践中,对未成年犯原则上不使用戒具,未成年犯会见的时间和次数可以比照成年犯适当放宽;对改造表现突出的,可准许其与亲属一同用餐或者延长会见时间;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犯的隐私。在社区矫正方面,2012年1月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其中对未成年人的矫正作出了专门规定,确立了单独实施、身份保护的矫正原则,针对未成年人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育需要等特殊情况,采取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监督管理措施。

近年来,司法行政系统一直坚持以教育改造为主的原则,把教育矫正摆在了对未成年犯矫正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文化教育,特别是对尚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为他们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对未成年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对未成年犯进行心理测试,开展心理咨询,对有不良心理倾向的未成年犯进行心理矫治。此外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

未成年犯管教所和社区矫正机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帮教工作。专职社会工作者正在逐渐成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参与进来。社区矫正机构还招募了一大批志愿者,帮助对未成年犯进行矫正。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近6万人,从事社区矫正的志愿者近40万人。

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对未成年犯的义务教育体制尚不健全,需要着力打破监狱体系与社会管理体系相对隔绝的状况,需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体系,进一步推进对刑满释放未成年犯的安置帮教工作。

《刑事诉讼法》修改与未成年人警务制度建设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巡视员 张亚宏

全国各级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项工作,建立了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教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工作提出了更具体和更高的要求。一是准确把握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方针和原则。对于办理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包括公安机关在内的司法机关不仅仅是依据法律法规进行惩罚,要更加注重于情于理的感化。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就应该有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侦查人员进行承办,注意询问的方式、方法和语气。二是落实办案人员专业化的要求,要由专人专办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三是落实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制度。公安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应当直接通知法律援助机构对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四是对于未成年人调查工作主要是调查掌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日常表现有关情况,调查内容可以作为是否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采取强制措施的参考,同时还要收集当事人办案期间的表现,汇总有关材料移送人民检察院。此外,公安机关还有两方面的制度要落实,一个是通知法定代理人,一个是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我们将会按照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签署意见的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对于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涉及到公安机关的工作,公安部已进行了任务分解,正在分层分级进行培训,也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方案。一是严厉打击涉及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团伙本着绝不姑息的原则,坚决铲除。二是推动地市级公安机关完善指导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专门机构建设,与检察院和法院等部门做好工作衔接。三是积极开展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帮助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认真贯彻落实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刑事检

察工作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副厅长 黄河

近年来,随着《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刑法修正案

(八)等先后出台,特别是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设专章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这既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认真学习研究,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制度机制。

由于基层检察院普遍存在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案件一多,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特殊政策和要求就难以很好落实。为此,对各地检察机关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专门机构的设置、专业人员的配备应当作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合理确定专门机构的工作模式,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需的组织保证。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需要在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下,全社会共同参与。在这方面,检察机关应当重点抓好如下几项工作:一是积极促进政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健全,主动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沟通,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积极加强与综治、共青团、妇联、民政、学校、社区、企业等有关方面的联系配合,整合社会力量,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无缝衔接,争取社会力量对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最大支持。三是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积极参与对未成年人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总之,要做到办案专业化与预防社会化的有机结合,通过检察机关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构筑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长效工作机制,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刑事诉讼法》修改与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建设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局级巡视员 马东

新《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有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规定中开宗明义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早已明确的一个方针和原则,即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一规定至关重要,这为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统一明确的宏观指导思想奠定了总体的基调,保证了不同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所遵循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性,在此之前各方面的认识还不尽一致。

这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还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建设等方面有了令人欣喜的突破和创新,比如因为未成年人一般尚不具备自我辩护的能力,而特别指出司法机关应该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援助。此外还扩大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的范围。

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将紧紧围绕贯彻执行修改后的刑诉法积极开展以下相关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学习培训工作。以利于少年法庭法官准确把握修改后刑诉法的精神实质,特别是有关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具体规定。

二是认真制定有关刑诉法的司法解释。我们将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确保司法解释符合立法精神,符合审判实践需要。

三是最高法院少年法庭小组将召开有关工作会议。有关的继续改革探索应该统一归置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中,这应该是人民法院少年法庭今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必须遵循的办案准则。

四是积极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审判制度的相关工作机制,以完全适用刑诉法规定的有关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法律要求和审判工作需要。比如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被告人法庭教育工作机制,比如社会调查制度的实行,需要明确规范调查主体、调查内容、调查时限、调查对象和调查程序等诸多工作层面问题。此外,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形成尚有工作制度层面的问题需要明确和解决。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未成年人权利保护问题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敏远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是刑事诉讼制度史上出现较晚,但发展迅速的特别程序,这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成为刑事法治发展程度的标志,并为刑事诉讼的整体进步与发展提供参照。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保护往往开始于对特殊主体的关注,但因为是趋势的反映,因此可以将有助于权利保障的制度发展延伸到适用于其他主体。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别程序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仅仅停留于立法层面是不够的,如何将其准确、完整地予以贯彻落实,才是法治进步的关键。

从以往的经验教训来看,刑事诉讼中的职权机关应当将被追诉的未成年人作为权利主体来看待和对待,切忌将其作为“刑事诉讼的对象”、“教育的工具”。例如,决不能对未成年人刑讯逼供;又如,让刑事诉讼中的未成年被告人到学校去宣读“悔过书”等做法,今后应严厉禁止。

其次,从我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教训来看,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和涉案未成年人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注重效果。例如“圆桌审判”等特殊审理案件的方式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采用,不易普遍采用。

再次,相关部门应制定必要的司法解释,以弥补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别程序中尚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的内容。例如,对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应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予以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今后应当在《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有利于推进刑事诉讼中的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问题。以被逮捕后通知家属的规定为例。刑事诉讼法将通知家属作为职权机关的职责,这很有必要,然而,也应当将其作为权利予以规定。即对被逮捕的未成年人,是否可以考虑由其自己通知家属并予以特别的权利设置。又如,应进一步探索有助于推进刑事诉讼中的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实践。以讯问时律师在场制度为例,可以考虑在实践中展开试点。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第二篇: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服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服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安阳市北关区创建“为了明天---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程示范区”掠影

安阳市北关区位于安阳市东北部,辖区共设7个城市街道办事处,2个农村街道办事处,人口25万,面积49平方公里。2006年,被命名为河南省团建先进区,2004年,荣获河南省青年中心建设先进单位。

北关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在区综治委统一领导下,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全区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齐心协力,共管联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实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几年来,各街道办事处始终将实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作为综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后开展了社区未成年人“三理”教育活动、“拒绝毒品,珍爱生命”教育活动、未成年人自助自护防范知识教育活动等,促进了“未成年

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

————深化未成年人普法教育,以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安阳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为主要内容,以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为主要载体,采取普法知识竞赛、案例剖析、演讲比赛,在学校设立法制副校长,在社区青年中心建立法制课堂等形式,在全区未成年人中形成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热潮。

————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在全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教育、工商等10余个系统,广泛开展了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目前已创建市级以上十佳(优秀)青少年维权岗5个;开展了“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进社区活动,在7个城市街道未成年人中心设立了未成年人维权工作站,逐步形成了集维权与服务为一体的初级网络。

第三篇:小议司法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小议司法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司法保护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为祖国美好将来奠定更坚定的基础。

未成年人的发展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所以,为了使未成年人更好地成长,司法保护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国,司法部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依法保障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等、这些方针都是为了让未成年人得到更好的保护,在司法部门的有力保障下健康成长。司法保护与未成年人的利益也息息相关,在我们生活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潮安县某地15岁的张某家丢失了1000块钱,其父亲到虽在乡镇派出所报案。经公安人员调查取证,很快查明钱时张某所偷。公安人员考虑到张某的年龄以及其父亲极力要求不要对儿子进行处罚等原因,只对张某进行教育,让他写悔过书,没有对他进行严厉处罚。这避免了对张某的处罚,同时也给了他一个深刻的教训和改正错误的机会,这不正凸显出司法好糊未成年人的重要保护作用吗?

犯了小错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改过。司法保护,在未成年人犯错时能及时引导、教育他们,秉承挽救的方针,帮助未成年人走出迷途,踏上光明大道。假如没有司法保护,未成年人一旦犯错将无法抹去痕迹,浪费青葱岁月,甚至还可能怨天尤人,虚度美好年华,从此一蹶不振,不思进取。

潮州电视台不久前报道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女孩,因为继母不肯把他父亲的遗产分配给女孩,于是,女孩在亲人的帮助下把继母告上法庭。后来,在司法部门的有力保障下,女孩拿到了应得的财产。这说明了司法部门保障未成人的继承权等合法权益。

当今的青少年大多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一不小心步入歧途,倘若没有司法部门相关人员的教育,这些未成年人是不是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是不是还无法得到正确引导,一错再错?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司法部门则像辛勤的园丁,细心呵护未成年人成长。但仅社会处处是陷阱、网络、吸毒、赌博等等对未成年人身心不利而又易使我们误入歧途的犯罪道路深深影响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而司法部门能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让我们在有利的保护下成长。

当然,我们未成年人在遇到诱惑是也要学会理性对待,学会分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拒绝不良困境;学校要及时了解孩子,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学校要及时制止未成年人违反记律的行为,教育我们要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小公民;社会也要关注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据新华网调查报告,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比例逐年上升。从犯罪年龄看,16至不满18岁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力军,分别占2003—2005年和2006—2008年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80.13%和82.95%。从这组数据来看,未成年人的犯罪比例还将持续上升,如果人们不加以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那么,以后祖国很难会有更好的发展。

司法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让我们和司法机关一起行动起来,关注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作为长辈,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法制观念宣传;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在校要遵守校规,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要在心中树立是非标尺,用伟大理想陶怡情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像司法部门一样为开拓祖国美好未来而奋斗!

第四篇:市关工委深入开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活动

市关工委深入开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活动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始终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年来,市关工委紧紧围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积极探索有效形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事实、好事,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广大“五老”同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一、认真学习法律政策,积极深入未成年人中间开展维权和调研活动。为把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做好做扎实,市关工委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

3月16日组织召开全委会,深入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分析了当前我市未成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立足学校主阵地,加强社会文明风尚宣传教育,强化家庭教育”的“三结合”措施。

6月10日组织召开市关工委全委扩大会议,公、检、法、司和教育系统、市区中小学校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认真学习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析了近期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形式,有关单位通报了2009年至今发生在我市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及处理情况,进一步强化了“强化学校法制副校长责任,加大校园周边治安巡逻,明确学校治安责任,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等实施意见。

11月16 日召开了全市网吧监管工作座谈会,市领导刘国庆、付卫平和政法、宣传、教育、文明办、文化、工商、电信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认真分析了当前我是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违规经营的是实际情况,提出了强化社会监督,明确了网吧监管部门职责和依法严厉打击的要求。

每次会议之后,市关工委执行主任门飞武、副主任吴德法等领导都带领有关部门负责通知深入各学校详细调研有关青少年维权工作,先后到一高、实验高中、实验中学、市一小、二小、三小等市区学校和裴桥、马桥、陈集、酇阳、龙岗、高庄等乡镇学校调查研究,并把调研情况向市委常委做了专题汇报,引起市委高度重视。

二、实施法制关怀行动。实施法制关怀行动,是市关工委为了加强以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为主题的法制素质建设而实施的一次长期行动。这项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青少年法律维权中心建设。一年来,先后建成了实验中学、市一高、市二小、市一小等学校与检察院、公安局、法院及律师事务所共建的青少年法律维权中心,各维权中心在共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多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加强普法宣传宣传教育活动。经常性法制教育市青少年学法、有效树立法制意识的主要途径,为此,市关工委成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指导组,多次邀请市司法局副局长卞雪华、法院副院长王光华、检察院负责人深入到神火各矿区、市直中小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2010年开展42场

法制讲座,近3万名青少年受到教育。市关工委青少年法制教育指导组还根据青少年中学生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特点,编写了三篇法制教育材料。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维权工作愈来愈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市关工委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积极协调、监督和关爱,多角度全方位开展维权行动,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未成年人维权工作还刚刚起步,市关工委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身体力行,尽心尽责,与时俱进,深入开展维权工作,为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努力工作,多做贡献。

永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08年12月

第五篇:浅谈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完善

浅谈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完善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ccfy@126.com 站务QQ:78149989

来源:宁波法律网-本站原创时间:2010-12-20 作者:admin

作者:曹伟

一、问题的提出

(一)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内涵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四项基本权利,这是对《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儿童应享有权利的高度概括,较好的体现了与国际公约接轨的立法思想。同时,又强调“未成年人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体现了中国实际国情。因此,按照我过法律体系,未成年人既享有人身权、财产权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又享有一些特殊权利,如获得抚养权、获得卫生保健权、获得教育权等。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是指基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法律等平台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促成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内容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仅包括实体性权益保护,也包括程序性权益保护;不仅包括社会、学校等外界的保护,也包括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不仅包括一般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也包括犯罪的未成年人等特殊未成年人的保护”。总之,“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依托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等诸多方面保护和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进一步完善保护功能和手段,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直接面向未成年人的保护网络,促使未成年人的道德修养、心智能力、身体素质的全方面发展。”

(二)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意义

未成年人在社会中是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无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均与成年人有诸多不同。在生理方面,未成年人的生理结构正处于发育期,力量弱小,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心里方面,未成年人具有较强依赖性,思想单纯,在认知恩那个李和分析判断能力上存在较大局限。因此,未成年人极易受外界不良事物的影响和毒害,影响其自身的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不仅事关未成年人个人的生存发展,而且与国家和民族的民运息息相关。长期以来,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也陆续出台了有关法律,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仍然面临巨大挑战。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随意打骂孩子、教师随意体罚学生等侵犯未成年人权益行为普遍存在;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企业雇佣童工、父母随意剥夺孩子受教育权的的现象频繁发生。新时期,面对手机、网络等高科技产品的日趋大众化,其负面影响必将更多的侵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健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二、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之现状

毋庸置疑,长期以来我国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尤其是近年来党和政府仅仅围绕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我们仍应清楚认识到,我国对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仍存在诸多问题,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有关法律,健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体系,我国仍然任重道远。

第一,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内容简单、逻辑性差,且多分散在各个部门法中,缺乏系统性。首先,一些法律法规规定过于简单,不够具体。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解释中,大多条款均为原则性的规定,只有大概的行为方向,没有具体的执行措施,造成实施起来弹性太大。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9条中规定:“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但对于何种表现为歧视,却没有规定。“歧视”作为理解范围较大的词语,如果规定不够具体,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容易让相关单位和个人找到开脱的借口。其次,立法不够全面,一些问题存在立法空白。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原来没有过的问题现在极有可能显现出来,原来制定的法律如果不及时予以修正,则必然会出现立法滞后。如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在临时监管人、教育部门与法定监护人之间应如何转接,监护风险如何分担问题,一直为我国法律中的空白。而实际中由此种空白导致的纠纷却经常发生,司法机关由于无明确法律可依,则只能根据相关法律和法理做以推论,这必然导致同案不同地方不同判决的现象发生,极不利于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最后,“我国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大多法条均是禁止性和肯定性条款,并缺少违反该强制性规定应承担何种责任的罚则条款”。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4条规定:“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这条规定是非常典型的禁止性条款,对与学校来说,其知道了如此情况下不能取消学生想学籍,但是他并不知道如果取消了,则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如此,就容易陷入有令不行的尴尬境地。而对于最终未被宣判为有罪的学生而言,如果其学籍被取消,则他的维权途径何在?依据何在?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一些列社会问题的发生。

第二,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现有法规缺乏可操作性和执行性。首先,立法滞后,相关法律法规少协调和衔接,可操作性差。这一点在上文已经予以说明,此不赘述。其次,配套实施细则没有跟上,致使有些法律规定形同虚设。如根据我过法律规定,虐父母待被监护人或不尽监护人职责的,可以剥夺其监护人资格。但问题是,剥夺了父母监护资格的被监护人由谁监护?尽管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的规定,可以由父母所在单位和被监护人所在居民委员会承担监护责任,但实践证明,由于职责和权责不够明确,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是很难担任监护人的,这项规定虽然看似合理,但由于与实践脱节并且缺少细化规定,而成为纸上条款,并不能但到立法之初的目的。这也是为什么实践中很少有父母被剥夺监护权的原因所在。

第三,对特殊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不够。特殊未成年人是指如孤儿、流浪儿童、家庭破碎的儿童、残疾儿童等。这些未成年人的身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未成年人中的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但是,对于这一点,我国法律存在较大空白。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只就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进行了一般性规定,而这远远不能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的未成年人的保护;只规定了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保护,却忽视了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未成年人的保护。“实际上特殊未成年人与其他未成年人相比

更加脆弱,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恰恰更应成为法律所保护的重点。”

三、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构建

针对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完善相关法律,规范社会行为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根据一般法理,本文拟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原则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两方面设计入手,试图对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原则

1.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根据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的有关规定,关于儿童的一切行为,不论是公私福利机构、法院、行政机关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这一原则乃《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所在,它追求儿童作为权利主体的权利的最大化,是处理儿童事务的准则,是对立法、司法保护提出要求纲领性条款。根据这一原则,我国在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时,应充分考虑到如何实现未成年人利益的最大化,以未成年人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要求为核心,在司法实践中以未成年人的利益为首要出发点。

2.平等保护与特殊保护相结合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的基本理念。法律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与对成年人权益保护给予同等待遇,这自然是法律平等原则的应有之义。但是,法律平等原则所追求的是实质上的平等而非形式上的平等。上文已述,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里原因,其自然处在社会的弱势地位,其权益较成年人更容易受到侵害。因此,在适当时候法律在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上予以倾斜,也并不违反法律平等原则。只有将平等保护和特殊保护相结合、相协调的立法和司法,才能真正起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目的。

3.实体保护与程序保护并重原则。在实体法上确认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关键步骤,实体法中明确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措施,有助于实践中的具体操作。但是,一部完善的程序法是保障实体法能够公正的必要前提。有权利就有救济,没有救济的权利就不是权利。我国在着力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实体法时,同时完善相应的程序法是实现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根本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之完善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与社会各个方面紧密联系,涉及众多复杂的社会关系,因此,需要调整不同社会关系的一整套法律法规进行全方位的法律保护,即形成覆盖各个领域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体系。根据实践调研,笔者发现,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多集中在刑事法和民事法领域,因此,本文即以这两个领域为研究对象,着重以完善我国刑事法和民事法领域内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为内容,提出建议:

1.刑事法上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完善。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在刑事领域主要体现为保障少年犯的合法权益以及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首先,设计一些不同于成年人的诉讼程序。如讯问未成年人时,除有碍侦查,或有损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未成年人不愿让其家长知道的以外,都应通知其家长或监护人到场;对犯罪未成年人,除确有行凶、逃跑、自杀,可能会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以外,不予刑事拘留;家庭有取保条件并能保证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可不采取逮捕措施;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前的一贯表现和其犯罪原因进行实地调查,其调查情况可作为处罚依据。其次,检察机关应实事求是,对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为原则,充分运用好不起诉权。检察机关应对那些犯罪情节轻、社会危害小,又有悔罪表现,有法定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主观恶性不深,潜在社会危害性小的未成年人都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最后,建议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成立

回访考查帮教组织。对各自作出决定的或依法归自己管理的未成年人犯,定出回访考查制度,落实措施,定出责任。杜绝处理后无人过问的现象。

2.民事法上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完善。首先,建立和完善家庭监护人监督制度。目前在我国的情况是,家庭监护还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家庭的内部事务,父母怎样对待孩子是父母的权利。只有在恶性事件发生以后,社会才会给予关注。在几次恶性事件发生过后,我们不难看出,家庭虐待子女事件的背后,是我国监护制度出了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对监护人的监督制度。子女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更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子女与父母之间不但是一种血缘关系,也是一种法律关系,父母对待子女的行为应当置于有效的法律监督之下。其次,适当扩大未成年人维权的诉讼主体。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情形是,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也是法定代理人,而法定代理人有权代理未成年人进行诉讼。于是问题出现了,如果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主体就是其父母,那么我们怎么能奢望作为侵权人的父母代理未成年人去告自己侵权呢?《儿童权利公约》第12规定:“缔约国应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根据其年龄和成熟度予以适当看待;为此目的,儿童特别应有机会在影响儿童自身的任何司法和行政诉讼中,以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诉讼方式,直接或通过代表或适当的机构陈述意见。”据此,我国在立法中应予以明确,不但未成年人本人有提起涉及其自身权利的诉讼,而且在未成年人与监护人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未成年人的亲属、居委会、村委会等相关机构,有权代表未成年人起诉其父母,以保证未成年人权益能够得到及时救济。最后,界定未成年人个人财产的范围。实践中,我们所关注的多是对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和社会权利的保护,却很容易忽略对未成年人财产权的保护。实际上,侵犯未成年人财产权的行为广泛存在,只不过由于其隐蔽性和非暴力性,加之传统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很少有人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侵权行为。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财产不受侵犯,监护人非为被监护人的利益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可实践中的问题是,何种财产是被监护人的个人财产?对此,法律有界定的必要。笔者以为,未成年人因劳动、赠与、继承等方式获得的财产均属于其个人财产,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法定抚养人支付的抚养费、教育费;(2)未成年人通过继承、赠与等其他纯获利方式得到的财产;(3)未成年人自己使用的衣物、文具、书本等生活学习用具;(4)未成年人通过劳动获得的报酬和参加比赛获得的奖项;(5)未成年人的伤残补助金、保险金等;(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属于未成年人个人的财产。笔者认为,以列举的方式把未成年人个人财产范围明确下来,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权,也有助于司法操作,是我国立法当行之举。

结 论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是一个庞大的课题,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方方面面,我国法律在这方面很多地方亟待完善,而这需要大量实际调研和开创性研究,远非一篇论文所能及的。本文力求从法律构建的角度剖析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完善,但由于阅历和水平所限,文章也只是对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以概述。此文之后,笔者将继续关注和研究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有关法律问题,尤其是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笔者将予以搜集和总结,努力为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构建尽一份力。

下载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重大举措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重大举措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