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环锭纺纱技术的进步
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环锭纺纱技术的进步 纺纱加工技术与发展概况
纺纱是纺织产业链的第一道工序,其生产的纱线质量、品种与后续加工关系十分密切。改革开放
30年来,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学习与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纺纱加工技术,自主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纺纱加工技术的进步,突出反映在各种新型纺纱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传统的环锭纺纱的技术进步,并已形成以下特点: a)以高纺纱速度、效率,低纺纱成本为特点的新型纺纱技术的应用,如转杯纺纱、喷气纺纱与涡流纺纱等。
b)以提高成纱质量、增强纱线强力、降低纱线毛羽为目的的,对纺纱过程中纤维的转移进行有效控制的纺纱新技术,如紧密纺纱等。
c)以改善织物风格和功能为目的,在纺纱过程中进行不同纤维的混纺、长丝与短纤复合纺纱等技术,如包芯纺、赛络纺、赛络菲尔纺等。
d)以为织物提供变化效果为目的的纺纱技术,如竹节纱、花式纱及多种有色纤维混纺纱等。e)以提高织物柔软度、改善手感为目的纺纱技术,如无捻纱、低捻纱及中空纱等。总之,纺纱加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纺织产品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型纱线,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前使用原料单
一、加工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品种少的落后面貌,为提高人们的穿着质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新型纺纱的技术优势和产品的发展
发展新型纺纱是近30多年来国内外纺纱技术进步的最大亮点。国内外众多科技工作者致力于新型纺纱技术的研究,在许多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从而使各种新型纺纱加工技术得到发展与提高。迄今为止,先后出现了转杯纺(Rotorspinning)、摩擦纺(Frictionspinning)、喷气纺(AirJetspinning)、喷气涡流纺(AirVortexspinning)、自捻纺(Selftwistspinning)等十多种新型纺纱,其中转杯纺、喷气纺、喷气涡流纺、摩擦纺等均已投入工业化生产。目前,欧美国家把发展新型纺纱视作为纺纱加工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据报道:目前美国短纤纱的市场占有率是:转杯纱35%、喷气纱18%、摩擦纺纱8%、包缠纱5%、环锭纱34%,4种新型纺纱已占短纤纱市场的2/3,其中转杯纺纱已超过环锭纺纱,处于第一的位置。欧美国家快速发展各类新型纺纱,因为与传统的环锭纺纱比较,新型纺纱具有工序短、生产效率高、质量优、用工省、成本低的优势。
a)工序短:新型纺纱如转杯纺、喷气纺、摩擦纺等都采用条子喂入纺纱,并在纺纱机上直接卷绕成筒,省略了粗纱与络筒两道工序。
b)效率高:由于新型纺纱多数为自由端纺纱,依靠高速回转气流或喷嘴直接成纱,取消了环锭纺纱中钢领、锭子等加捻卷绕部件对纺纱速度提高的束缚。故纺纱速度均高于环锭纺纱,如转杯纺纱速度是环锭纺纱的4~8倍,喷气纺纱与涡流喷气纺纱速度是环锭纺的15~20倍。用10台喷气纺纱机共720头或4台全自动转杯纺机(4×360)共1440头生产同一规格纱支时,均可达到环锭纺纱10000锭的生产量。
c)质量优:对转杯纺、喷气纺、喷气涡流纺、摩擦纺纱线与环锭纺纱质量对比分析如下: ①成纱条干均优于环锭纱。尤其是条干均匀度优于环锭纺纱,千米细节、粗节、棉结等常发性纱疵均比环锭纱少。尤其是转杯纺和摩擦纺,在纺纱过程中有进一步排除杂质的机会,故其纱线洁净度好,制成织物后布面光洁丰满。
②成纱直径均粗于环锭纱。转杯纺和摩擦纺的成纱结构里紧外松,而喷气纺和喷气涡流纺由于外包纤维的原因也使纱的直经要比环锭纱粗些,故其染色性能均比环锭纱要好。③成纱强力低于环锭纱,但强力不匀率比环锭纱好。以环锭纱强力为1.0,则转杯纱为0.8~0.9,喷气纱(MJS)为0.6~0.7,喷气涡流纱(MVS)为0.8。这几种新型纺纱的单纱强力虽低于环锭纱,但因强力不匀率优于环锭纱,可弥补因强力低对织造效率的影响。④纱线毛羽少于环锭纱。与传统环锭纱相比,几种新型纺纱线3mm以上的毛羽均比环锭纱有显著降低。其中转杯纱减少60%以上,喷气纱减少85%,喷气涡流纱减幅达90%以上。毛羽减少使后加工性能好,尤其是作经纱时可降低断头,提高织机效率;在浆纱中可节省浆料消耗,降低加工成本。⑤纱线的耐磨性优于环锭纱。因为喷气纱、喷气涡流纱均由纱芯和外包纤维两部分组成,纱条表面包有不规则的缠绕纤维,不易解体,且纱线表面摩擦系数大,在织物中纱与纱之间的抱合良好,不易产生相互滑移,故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⑥纱线的抗起球性优于环锭纱。试验表明:用相同原料的环锭纱织成布后抗起球性为2级,而转杯纱可达3~4级,喷气纺纱(MJS)为4级,喷气涡流纱可达4~4.5级。
d)用工省:由于新型纺纱缩短了工序流程,减少了机台配置,提高了装备自动化程度,不但改善了工人劳动强度,且减少了用工。如目前环锭纺纱每万锭用工在100~150人之间,而转杯纺与喷气纺等新型纺纱相当环锭纺一万锭产量用工只有30~40人,平均节约用工在100人/万锭以上。
e)成本降低:采用新型纺纱技术后,在相同的产量下,因设备配台减少,厂房面积节约,从而可降低纺纱成本。据德国赐来福公司提供的数据,在欧美国家生产1kg纱的加工费,用环锭纺需0.3欧元,而用转杯纺等新型纺纱只需0.12欧元。单位加工成本是环锭纺的40%。3 国内外转杯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产品开发
3.1 国内外转杯纺纱的发展
转杯纺是新型纺纱中技术最成熟、发展速度最快、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据有关文献报道:目前世界上拥有新型转杯纺机已超过900万头,是1980年的2.5倍。
我国转杯纺技术在进入21世纪,也呈快速发展的态势。据中国棉纺协会提供数据,2007年,转杯纺机已有190万头,2008年又增加了20多万头,转杯纺头数已占世界1/5,成为世界上转杯纺纱生产大国。转杯纺技术也经历了从初期的低速度自排风式转杯纺机、中期的中速度抽气式转杯纺机,到目前的高速度全自动转杯纺机3个发展阶段。随着纺纱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转杯纺技术进步的主要特征是: a)纺纱速度从第一代的3~5万r/min提高到目前的10~12万r/min,最高速度为15万r/min。随着纺纱速度的提高,纺杯直径越来越小,目前最小直径为28mm。
b)自动控制技术功能不断完善。目前在全自动转杯纺机上普遍采用自动接头、自动落纱、自动检测与切除纱疵、自动上蜡、自动调整工艺参数等功能。
c)由于纺杯速度提高,纺纱号数也从原来的97~36.4tex(6~16s)发展到目前的29~14.5tex(20~40s),改变了转杯纺吃下脚料,生产低档产品的历史。
转杯纺能生产中细支针织纱,是转杯纺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据文献报道:国外用全自动转杯纺机生产的作针织用纱占40%,作粗中号牛仔布用纱占28%,说明转杯纺生产的纱已从原来的中粗号为主向中细号发展。3.2 国内外转杯纺纱技术进步
随着转杯纺纱技术进步,目前国内外转杯纺机生产厂家相继开发了多层次,不同档次的转杯纺机。如国外德国赐来福公司与瑞士立达公司生产的Autocoro480型与R40型全自动转杯纺机是目前世界上纺纱速度最高、头数最多、功能最全的转杯纺机,纺纱速度最高可达15万r/min,每台机器最多装有480个纺纱杯,堪称世界一流的转杯纺机。同时,这两家公司还针对中国与亚洲市场(因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分别推出中档的BD300型与BT900系列半自动转杯纺机,机上配置半自动接头,电子清纱装置,纺杯速度在8~11万r/min,这两种转杯纺机已在国内许多纺纱厂推广。国内纺机厂从21世纪以来为适应转杯纺产能的发展也加快了研制开发的步伐。在消化吸收国外转杯纺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具有多种功能的半自动转杯纺机,如浙江泰坦公司的TQF268型,浙江日发公司的RFRS30型,浙江精工集团的HKV120型及经纬榆次公司的JWF1681型等转杯纺机,机上均配有电子清纱与半自动接头装置,纺杯速度在8~10万r/min,其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与国外BD、BT系列转杯纺机基本相当,而单锭价格是进口机型的2/3,在国内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3.3 转杯纺产品开发
转杯纺纱的技术进步还表现在转杯纺机上安装
了花式纱装置、包芯纱装置、竹节纱装置等,可在转杯纺机上生产花式纱、包芯纱、竹节纱等转杯花式纱,扩大了转杯纺生产的品种。同时,随着新型转杯材质的选用与制作工艺的改进,阻捻(低捻)装置配套,可为中细号低捻针织纱生产创造条件,既提高了设备生产效率,又克服了转杯纱手感较硬的缺点。
在转杯纺机上,许多企业还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以化纤、毛、麻、绢丝等非棉为原料的转杯纺纱线,尤其是以粘胶纤维为主体原料纯纺或混纺转杯纱,具有手感柔软,表面光洁,染色鲜艳,吸湿透气等优良特性,深受后续加工企业的欢迎,生产量在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转杯纺对棉花的依存度,缓解了原棉供应不足的矛盾。同时,随着各种功能性纤维的发展,如用芳香、阻燃、抗菌和保健纤维生产的转杯纱,可在防护保健及其它特殊应用领域开发具有功能性的织物。
转杯纺纱技术进步及产品应用的领域的不断扩大,为转杯纺产能进一步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4 喷气纺纱与涡流纺纱技术发展与产品开发4.1 喷气纺成纱机理与发展情况
喷气纺是目前新型纺纱中速度最快,纺纱号数范围最大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由日本村田公司研发与生产。其成纱原理是:采用棉条喂入,经皮圈罗拉牵伸,通过双喷嘴加捻,直接绕成筒子,省略了粗纱、络筒等工序。喷气纺从80年代开始推向国际市场,已有近30年历史。据资料介绍,目前世界上已拥有喷气纺机21.5万多头,大部分在欧美等国家使用,其中美国有15万头,占71.2%,亚洲国家有4.5 万多头,占20.8%,其中我国有喷气纺机2万多头,近几年又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喷气纺机与转杯纺都具有纺纱速度快、产量高、用工省等优势,故被列为纺织业优先发展项目。据报道,近几年美国环锭纺锭数不断减少,但棉纱产量反而增加57%,其原因就是在减少环锭纺产能的同时大力发展喷气纺等新型纺纱产能,且生产规模较大,每个厂平均拥有100多台喷气纺纱机,生产具有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喷气纱线。4.2 喷气涡流纺的成纱机理与发展
涡流纺是日本村田公司(MURATA)在上世纪末推出的新一代喷气纺技术,又称MVS。它是在喷气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纺纱方法。其成纱原理是:利用气流喷射在喷嘴内产生高速旋转气流,使须条的边纤维(一端自由纤维)的自由端对内层纤维产生相对角位移,使须条获得真捻而成纱。尽管MVS被称为涡流纺,但实际上仍属于喷气纺的范畴,故确切地讲应称为喷气涡流纺。其成纱结构虽与喷气纺有一定区别,但仍有皮芯结构,由于其包缠纤维比芯部纤维比例高,使至芯部未加捻的纤维几乎被完全覆盖,表面纤维排列更近似环锭纺纱。
喷气涡流纺与喷气纺比较,其纺纱速度更快,纱线强力更高。最高纺纱速度可达450m/min,纱线强力可达到环锭纺的80%以上,且因是强力不匀率低,故用喷气涡流纱织布时其生产效率高于环锭纱。同时,喷气涡流纺因外包纤维比例高,具有良好的抗起球性能,且纱线结构较蓬松,其染色性能与吸湿透气性能比喷气纺纱更佳,国内外市场正在逐步拓展。4.3 我国喷气纺技术应用情况我国应用喷气纺技术已有20多年历史。1985年丹阳棉纺厂首次引进日本村田MJS2801喷气纺设备。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有些厂家也先后引进新一代喷气纺纱机MJS2802HR型,因下游喷气纺产品未大力开发,喷气纺局限生产T/C与纯涤纶纱等少数几个产品,由于产品开发滞后,进口设备价格昂贵,制约了喷气纺技术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拥有喷气纺装备企业充分利用喷气纺设备优势,加大了产品开发力度,开发出品种繁多的新型纱线,使喷气纺产品逐步被消费者认可,在下游产品的带动下,我国喷气纺技术逐步发展起来。据东华大学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已在使用的喷气纺机有300多台共2万多头。多数是MJS的802HR型和8R2型喷气纺机。近几年也有不少企业引进MVS2861型喷气涡流纺机,分布在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江苏、河南、湖北、山东、浙江等地,年产各类纱线在3万吨左右,与我国拥有1亿锭环锭纺与近200万头转杯纺相比,所占比例很少,说明在我国发展喷气纺纱的空间很大。4.4 国内外喷气纺纱产品开发情况。
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利用喷气纺纱的结构特点,生产T/C和纯涤纶纱线较多。应用领域有7~8类大类产品。在美国用作床单、餐巾、台布的纺织品占50%是用喷气纱织造。此外,因喷气纺可生产包芯纱和花式纱线,其应用领域正在拓宽。如高速缝纫机用的高强包芯纱也可在喷气纺机上加工生产。
国内,随着对喷气纺机性能与纱线特点的逐步认识,在喷气纺机上开发的新型纱线正在逐步增多,目前,在喷气纺机上生产的纱线主要有: a)新型纤维素纤维纱线的开发。如天丝、莫代尔、竹纤维等新型纤维素纤维,用喷气纺机生产可显著提高纱线与织物的强力。
b)靓爽纱线开发。用绢丝与天丝纤维在喷气纺机发行生产SQ靓爽型纱线,透气滑爽,是用作夏
季面料的最佳纱线。c)差别化功能纤维开发。如用麻类纤维与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涤纶纤维混纺的喷气纱,可作为运动服的主要纱线。d)针织横机喷气纱开发。用毛/丝/麻/化纤多种纤维混纺的喷气纱,是作针织横机毛衫的高档纱线,如在混纺纱中加入低比例的羊绒,可显著改善毛衫手感与穿着舒适性,提高产品附加值。e)喷气包芯纱与花式纱线开发。如在喷气纺机上采用两根不同色泽与不同性能纤维喂入可生产花式喷气纱,在喷气纺机上夹入一根化纤长丝可生产喷气包芯纱。f)用超细涤纶短纤生产9.7tex(60s)高支喷气纱深受针织厂欢迎。
从以上分析可知,喷气纺纱与喷气涡流纺纱比转杯纺更具有速度快、产量高、品种适纺范围广、成纱质量好等优点,是当今新型纺纱领域的一项崭新 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摩擦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产品开发
5.1 摩擦纺纱与转杯纺纱一样是用自由端纺纱原 理的一种新型纺纱。在国外由奥地利菲勒尔纺机公
司研制生产,设备命名为DREF系列摩擦纺纱机,目前已生产的型号有DREF22、DREF23、DREF2000与3000型等多种型号。
摩擦纺的成纱机理是:一对起凝聚与加捻作用的尘笼(打成上千万小孔的滚筒),尘笼内装有针对一对尘笼锲形部分的吸嘴,依靠外界风机在此处产生负压使开松后向下输出的纤维流在该处沿尘笼轴向凝聚(留下纤维分流气流),同时籍同方向旋转的尘笼表面与须条表面产生摩擦力矩,将凝聚纤维加上捻度而成纱。
在摩擦纺机上还可以生产包芯纱和花式纱。只要在尘笼锲形握持线上通过长丝或纱线使凝聚纤维包覆在外面形成花式纱。此外,如加装超喂装置或由计算机控制的牵伸装置间歇或快慢变速地喂入包覆纤维,就可纺成起圈、结子、竹节等花式纱。由于它靠一对尘笼表面凝聚纤维,故在国内又习惯称为尘笼纺纱。5.2 摩擦纺纱的优势和产品应用领域 摩擦纺纱‘是在众多新型纺纱中使用原料范围最广、纺纱工序最短,可纺纱支最粗的一种纺纱方法,其优势是: a)生产效率较高。一般环锭纺的线速度为20m/min左右,而DREF22的摩擦纺机纺线速度已在120~280m/min,最近生产的DREF2000与3000型纺纱速度更快。因其成纱采用摩擦加捻的原理,使加捻机件的转速在不很高的情况下就可达到加捻 目的,其次纺纱张力低也是摩擦纺纱生产效率高的 因素之一。
b)对原料的适应性广。摩擦纺纱对使用原料的要求较低。由于摩擦纺纱机理借助尘笼内部的吸风装置的吸力清除杂质,使它能用低级原料甚至下脚废料也能纺出较好纱线。当混合原料中有50%纤维短于16mm或纤维长度离散、线密度差异大、含杂多时,环锭纺和转杯纺都不能纺纱,但摩擦纺仍可以顺利纺纱。它适纺纤维长度在10~150mm,纤维线密度在0.16~1.6tex.c)工艺流程短、纺纱成本低。在纺粗支纱时,原料经梳理机制成条子后,可不经并条工序,直接在摩擦纺机上纺纱。是已有纺纱系统中工艺流程最短的一种,因而在设备、厂房建造、投资费用和人工工资费用都是最省的。同时,由于其使用原料档次较低,成本下降,其总成本要比环锭纺纱低15%~30%。
d)产品花式多样,风格独特。摩擦纺纱用条子
喂入纺纱,其喂入条子最多可达6根,喂入的各根条子可以采用不同原料和不同色泽,故可生产混色纱和多组分的混纺纱。
e)摩擦纺纱的产品可用于起绒织物及服装、装饰、产业、特种用途织物等,品种多样,风格独特,价廉物美。
由于摩擦纺纱是当今新型纺纱领域中具有设备简单、生产效率高、使用原料广泛、产品多样化,经济效率好等特点,故在国外得到各国的重视和发展。
在国内随着纺织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尤其在装饰与产业用纺织品中对特粗号纱的需求量的增加,摩擦纺又具综合利用各种原料及下脚废料二次开发的优势,发展新型摩擦纺纱已引起国内纺织业的重视和关注,故发展摩擦纺纱技术,开发摩擦纺纱线与产品的前景看好。6 环锭纺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
环锭纺纱历史悠久,虽然目前出现有许多新型纺纱技术,但在现有纱线生产中仍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在特细号纱生产中占有明显优势。随着纺纱技术的进步,环锭纺纱也加快了技术创新与新技术的应用步伐,使传统环锭纺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6.1 紧密纺纱技术的应用紧密纺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纺纱新技术,它代表了当今环锭纺的最先进创新技术。由于紧密纺技术在保持原环锭纱风格的基础上,提升了纱线的质量与档次,目前在国内外迅速推广。据有关报道,在欧美国家高档衬衣面料与高档针织T恤面料有80%以上是用紧密纺纱制作。在国内,随着纺织产
品档次的提升,紧密纺纺技术也得到快速推广应用。至2008年,已投入运行的紧密纺纱机已超过300万锭,其中50%是用引进国外紧密纺先进装备,有50%是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后自己制造的紧密纺纱机或紧密纺装置。生产的品种也从初期以生产纯棉高支纱为主逐步向羊毛、化纤混纺纱、多品种方向拓展,为后道针棉织产品质量与档次的提高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纵观已在生产中使用的紧密纺细纱机,虽其型号不一,形式多样,但除瑞士Rocos磁性紧密纺装置外,都是在加捻三角区采用负压集聚原理,即在前罗拉加装一套控制元件来加强对纤维的控制,其中下罗拉有吸风集聚作用,使须条较紧密地排列,大大减少了传统细纱机中加捻三角区中须条宽度,以利于将须条中的纤维捻卷到纱条中,从而较大幅度减少成纱中3mm以上的有害毛羽。同时,负压吸风也有利于纤维在加捻卷绕时有一次的伸直机会,使纱线强力得以提高。从众多使用厂实践证实,在同样半制品的条件下,采用紧密纺细纱比原环锭细纱机成纱毛羽减少80%左右,强力可提高5%~10%。同时,因纱的条干均匀度改善,纱疵减少,纺纱时断头率降低,使生产效率也可提高10%左右。由于紧密纺纱线强力提高,毛羽减少,在后续工序中,整经时断头可降低30%,浆纱时可减少上浆率,织造时经纬纱断头率可分别降低50%与30%,从而提高布机生产效率。紧密纺纱线在针织机上加工时,可免去上蜡工序,减少布面的起毛起球,提高针织物质量。
紧密纺纱技术虽然在国内推广应用时间还较短,但以其独特的纺纱机理,优良的成纱性能,较好 的经济回报,受到纺纱企业的高度重视,其发展速度将会加快。预计至2010年可提前实现300万锭目标。
6.2 复合纺纱技术
复合纺纱也是在环锭细纱机上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巧妙地将两种以上纤维的优良性能结合在一起纺成的纱线。通过不断的开拓和创新,目前已有赛络纺(Sirospun)、赛络菲尔纺(Sirofil)、包芯纺(Warpspinning)及索罗纺(Solospun)等多种复合方法。但这几种复合纺纱方法在纺纱机的改造、复合的组分、喂入方式、工艺参数等方面还是有一定区别。
a)赛络纺:是将两根保持一定间距的粗纱平行喂入细纱机,由前罗拉输出两根单纱须条,由于捻度传递使两根单纱须条上带有小量捻度,然后被汇合后进一步加捻成类似股线的赛络纱。赛络纱有类似股线的结构、毛羽少,使制成织物外观光洁、手感滑爽、柔软、富有弹性、且耐摩透气,已成为制织高档面料的用纱。近几年来,在棉纺行业中已大量生产赛络纱。生产实践证明:赛络纺技术的优越性同紧密纺技术一样,能减少成纱毛羽,同时,因两根粗纱喂入,如两根粗纱使用原料和色泽不同,可以生产混纺纱和混色纱线,拓展了环锭纺纱的品种,赛络纺是一项改造方便,化钱少的新技术,在棉纺行业中正在扩大推广。
b)赛络菲尔纺:是由赛络纺发展而来,即在纺纱中用一根长丝取代一根粗纱,两者间距要大于赛络纱的二根粗纱间距。由于复合纱中有长丝和短纤两种组分,当短纤维是毛纤维时又称Woolfil复合纱。由于赛络菲尔复合纱的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均比赛络纱要高,毛羽也进一步减少,故其纺纱号数更细,可以用于作高档轻薄面料用纱。同时,用一根长丝代替粗纱既可降低纺纱成本,又可提高纺纱支数。
总之,在环锭细纱机上通过改造,采用赛络纺与赛络菲尔纺技术开发的新型纱线将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c)包芯纺与包缠纺:包芯纺也是在环锭细纱机上通过加装一组长丝喂入装置后生产的一种复合纱,一般以化纤长丝为芯外包短纤维形成包芯纱结构。目前生产最多的是氨纶包芯纱。但随着包芯纱用途的扩大,目前采用涤纶或锦纶长丝为芯的芯鞘型包芯复合纱生产量在扩大。长丝作为芯丝具有骨架作用,为织物提供较高的强力、优良的免烫性能和挺刮性,而外包纤维则使织物具有良好的染色性与吸湿透气性,满足织物手感与外观的需要。包芯纱的开发实现了化纤长丝与外包短纤两种原料优良性能的最佳组合和应用,它可以根据包芯复合纱的最终用途来选择两种纤维的种类开发出各种复合纱线。因其改造方法简单方便,包芯纱的生产为众多棉纺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包缠纱又叫包覆纱,它是以长丝或短纤纱为芯纱,外包另一种长丝或短纤纱,与包芯纱不同点是用一根纱线和一根长丝,通过包缠方法制成的复合纱线。包缠纱以弹力纱居多,多数用于织造运动衣紧身衣,也可根据纱线用途选择适合的芯纱和外包纱。此外,在毛纺细纱机上,近几年国外又开发了一种索罗纺新技术,它在细纱机前罗拉下方加装表面有许多沟槽的分割罗拉,形成类似多股线(缆绳状)的索罗纱,故索罗纱又称缆型纺。目前在毛纺细纱机上已开始生产,用于棉纺细纱机尚处于研发阶段。6.3 花式纺纱技术
花式纱(Fancyyarn)的开发早期也是对传统的 环锭细纱机或捻线机改造后生产。目前,随着纺纱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型花式捻线机,但用细纱机或捻线机改造后生产的花式纱线仍占较大的比重。其原因:一是改造方便,加装一套附加装置就可生产,成本低。二是机器适应性广,可用于棉纺、毛纺、麻纺及混纺多种领域。目前,在棉纺细纱机通过改造生产较多的是竹节纱与段彩纱等新型纱线。
a)竹节纱:在纱线轴向出现粗细度变化的纱称为竹节纱。它是在环锭细纱机上通过改变细纱机前区牵伸倍数,使中罗拉速度相对前罗拉速度随机或有规律地变化,即可生产出纱线轴向有规律或无规律粗细变化的竹节纱。
b)段彩纱:段彩纱是一种在纱线轴向不仅有粗细变化,而且还有不连续色彩分布变化的新型复合纱线。段彩纱也是通过对环锭细纱机改造来实现的,一是将细纱机粗纱架容量扩大一倍,能放A与B二种粗纱;二是将A与B粗纱分别从中、后罗拉喂入细纱机,且B的粗纱定量少于A粗纱;三是由后罗拉随机或有规律地间隙喂入B粗纱造成不匀,然后与A粗纱汇合后由中罗拉喂入前区共同进行牵伸,此时,A粗纱被牵伸成细纱须条,B粗纱的粗细不匀由于前区牵伸被进一步扩大而变成不均匀、不连续纤维附着在A粗纱所形成的纱线上,生产出不仅在粗细上有变化,而且色彩上也有变化的色纺段彩纱。如近几年市场上流行的黑色段纺梦菱纱、可染段纺梦菱纱等就是用段彩纺技术生产的。6.4 环锭细纱机的技术进步
近几年环锭纺通过技术创新不仅出现了紧密 纺、复合纺、花式纺等多种纺纱新技术,从环锭细纱机本身也围绕着实现优质高产、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用工、采用多项先进技术主要有: a)采用新型卷绕部件,实现细纱机的高速运转。如采用高速锭锭子,新型钢领、钢丝圈及改进传动系统实现变频纺纱等新技术,使细纱机锭速提高到2万r/min以上,国外细纱机最高锭速达到2.5万r/min,由于锭速提高,在不增加生产能力情况下细纱机的产量可以比原来提高15%~20%,尤其是在纺高支纱时效果尤为明显。b)采用自动化、连续化技术。目前,在国外细络联已在推广,在一台细纱机上最多有1600多锭。在国内带自动落纱的超长型细纱机也正在扩大使用中。上海二纺机、经纬榆次分公司及东台马佐里都生产带自动落纱装置的超长型细纱机,1200多锭超长型细纱机的推广应用既可减少落纱工,又可解决细纱卷装与锭子高速的矛盾。由于采用自动落纱,可以适当减少卷装容量来提高细纱锭子速度,实现高速运行。
c)改进细纱牵伸机构,采用重定量、大牵伸的纺纱工艺。目前,在环锭细纱机上普遍采用弹簧摇架、气动摇架及扁簧摇架等牵伸部件,加强对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控制,就可以加重粗纱定量,实现大牵伸工艺。既利于成纱质量的提高,又可适当减少前纺设备配台,节约占地面积,降低能源及人工费用,从而降低环锭纺的纺纱成本。7 结束语
a)新型纺纱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环锭纺纱技术
进步是当今纺纱加工技术进步的两个重要标志。
b)国内外新型纺纱的快速发展是因为它与环锭纺比较具有工序短、效率高、用工省、加工成本低的优势。用新型纺纱技术生产纱线具有一定特色,在一定用途与领域中可取代部分环锭纺纱线。
c)环锭纺纱技术已经历了100多年时间的考验,目前在纱线总量中仍占主导地位,通过对环锭纺细纱机的技术改造和创新生产的紧密纺纱、复合纺纱等新型纱线是环锭纺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d)今后的纺纱加工技术将是各种纺纱方法互相补充,长期共存的格局,各种纱线的特性将会进一步融合和发展,为后续加工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新 型纱线,美化人们的穿着。
新型纺纱论文 学院: 纺织与材料学院 班级: 纺织工程2011级09班姓名: 马 争 学号: 41101010904
第二篇:2018年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2018年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建议书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申请报告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市场研究报告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商业计划书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总论 第一节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概况 1.1.1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名称 1.1.2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建设单位 1.1.3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性质
1.1.6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建设期
第二节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编辑依据 1.2.2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编制原则 1.3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背景 2.1.1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产品背景 2.1.2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提出理由 第二节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必要性
2.2.1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现状 第二节 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第三节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一节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建设规模 第二节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产品方案
第三节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选址 5.1.1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建设地点
5.1.2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选址意见 第二节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第三节 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第一节 项目技术方案 6.1.1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第二节 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第三节 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第一节 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第二节 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第三节 供电系统 第四节 空调采暖 第五节 通风采光系统 第六节 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第一节 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第二节 能耗指标及分析
第三节 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第一节 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第二节 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第三节 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第四节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六节 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第一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第二节 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第三节 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 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第三节 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第一节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工程总进度 第二节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估算依据
第二节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总投资估算
表14-1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建设投资估算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五节 设备投资估算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第六节 流动资金估算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七节 资金筹措 第八节 资产形成
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第二节 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总成本费用估算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五节 现金流量预测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第六节 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第七节 盈亏平衡分析 第八节 财务评价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第十六章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第二节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结论 第二节 新型面料及配套新型纺纱项目建议
第三篇: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
1.1城镇化的具体定义
城镇化 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大英百科全书)1.2我国的城镇化现状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时间当中,城市空间扩大了二三倍,城镇化率也达到了52.6%。但是,空间城市化并没有相应产生人口城市化。中国有2.6亿农民工,户籍问题把他们挡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他们是被城镇化、伪城镇化的。如果挤掉水分的话,我国只有36%的城镇化率。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确凿无疑的大方向。这是世界最多人口的城镇化。仅此观之,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五年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二是有关户籍等政策逐步调整,公平的“城门”在制度层面逐渐打开。1.3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型的具体比较
在具体定义了城镇化和简要描述了我国目前的城镇化现状之后,我们接下来要具体剖析新旧的差别在哪些方面体现,以及如何区分新旧城镇化。
首先我们明确一个事实,在当今社会新型城镇化已经势不可挡,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大方向及主流。但是,着并不代表着我国的城镇化就已经拥有了很高的水平。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以及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城镇化绝对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
首先我们给出传统型城镇化鲜明的几个特点。传统型镇化忽视了人类的主体地位,追求片面发展、过度发展,带来了“城乡分化”、“贫富分化”,带来了“劳资对立”、“阶层对立”,带来了“传统与现代割裂”、“人与自然分离”,带来了诸多社会矛盾。在传统城镇化过程中,由于普遍存在着重经济轻文化、重生产轻生活、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导致城镇基础支撑体系建设乏力,进而造成城镇功能单一或不足,功能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辐射力不强等弊端。传统工业化与城镇化走的是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轻视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由此带来了资源被大量消耗、有害物质大量产生、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等诸多问题,使得人类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城镇建设缺乏人文气息、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城镇功能缺失与紊乱、城镇就业严重不足、城镇人口过度集中与分散并存。在详细描述了传统城镇化的特点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它会被时代抛弃,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什么被需要。总的来说就是人们对于自身的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大发展的方向在不断的推动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对比新旧两型的各个方面
1.就目标来看:新型城市化的目标是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全面转变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这也是它区别与传统型的一个显著标志。传统型更加强调的是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会和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发展需要。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落在城乡一体上。
2.就内容来看:虽然在概要的内容上基本相同,但两者的强调重点有着很大的区别。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或者说是以人为核心。而传统的城镇化强调的是土地的城镇化。
3.就动力而言:传统城镇化更加偏向于外向型工业带动。更多的依靠是重工业的发展来推动城镇化。而且,很明显的具有地区性差异,沿海的城镇化由于地址位置的优越以及当时政策的扶持,要明显的快于内陆地区。导致城市的率先发展、内陆的相对滞后、农村的更加落后,城乡双收。而新型城镇化的动力就更加平衡,它主要是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来协调带动发展。三大主力以及城市化的本身相互作用以推动其发展。4.就可持续发展而言:新型城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实现了可持续的发展,满足了各方面的需求,协调了社会、环境、人的关系。使得城乡一体化更加的长久可行。而传统型最大的弊端也就在于过分强调发展,忽略了其他综合方面的诉求,以至于被时代的发展抛弃。
文献统计
百度百科
城镇化定义及我国的现状 1.1 1.2 强征轩 百度文档 传统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新型城镇化化的特点
百度百科
传统城镇化的特点
第四篇:浅谈数字媒体专业微课教学与传统课堂 教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
浅谈数字媒体专业微课教学与传统课堂 教学结合的新型教
学方式
摘 要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碎片化,知识的更新迭代明显增快。数字媒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由于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数字媒体行业的专业人员需求量会越来越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方面,培养该类人才的课堂也应当适应社会的需要及时更新。
关键词 微课 新型教学 课程改革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40
Abstract Today's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era of the Internet,frag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knowledge update iteration significantly faster.Digital media is everywhere in our daily life,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not only the professional demand of digital media industry will be more and more,the ability to request more and more high,so in th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ltivate the talents of the classroom should also adapt to the social needs update.Key words micro class; new teaching; curriculum reform;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开设课程覆盖多媒体应用技术、视觉传达艺术、影视动画、电视艺术、工业设计等方面,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字媒体专业的创新性人才。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与之适应的专业人才,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为平台,信息学院与31家高职院校及企业合作,建设数字媒体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以此促进课程改革,更新人才培养方式。什么是微?n教学
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日趋多样化,具有短小精悍的特色,提倡碎片化学习;微课具有灵活性,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以多媒体为载体,自由安排学习时间,支持泛在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自主寻找需要或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尊重学生知识体系多样化;翻转课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评价的质量。
微课最初是以教学视频或音频为载体,进行网络教学。但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学习的需要,教学资源日趋多样化。一方面,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以课件、动画、虚拟现实等资源作为补充,内容生动有趣,学生可以清晰和直观地感受到教学对象的实现、操作过程;另一方面,搭载微课的平台更加多样化。不仅电脑,平板电脑、手机都可以搭载微课教学,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都可以不受到限制。什么是传统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一般是指在固定的教学场所,采取面授的方式,老师讲,学生听,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里,常常采取“秧田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以教师为主导。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微课教学的优势和劣势
微课以“短、小、精、悍”为特色,经过精致化的教学设计。微课的内容一般不会很长,它通常以知识点为单位,一个知识点就是一个微课,微课教学时长大致在5-10分钟。这是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注意力集在5-10分钟内为最佳。微课一般不允许有多余的内容,举个例子,即便是资深教师,在面授当中,也难以避免讲课时候出现语气词,以及不必要的重复内容。微课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剧本”――如1分钟内讲的内容是什么,3分钟内讲的内容是什么,都要形成书面的形式,并与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源结合,筛选掉不必要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微课的重要特色是,重视差异,提倡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的差异是学生在社会竞争中的优势。我们可以把知识点比喻成乐高积木,微课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知识点好比乐高积木的一个元件,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元件,搭建不同的自己需要或者感兴趣的模型。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计算机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智能推荐学习课程。教师亦根据数据分析,及时更新和修改教学内容。
在数字媒体资源库建设中,校企结合是这个项目的特色。信息学院与6家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建设微课,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共享更新更好的实训资源。在互联网平台上,知识可以得到共享和快速的更新,但事物都是会有正反两面,微课教学亦存在弊端。首先,高职高专的学生自学能力还比较弱,如果缺乏面对面的辅导,学生很容易滋生惰性。其次,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搭建还没有经验,单纯依赖微课学习,学生知识点零散,难以构成系统。再者,缺少学习氛围,学习动机会被削弱……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劣势
从我国义务教育开始,学生接触的课堂形式基本以传统课堂为主。站在教师的角度,教师教学必须得根据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应用规定的教材进行备课,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班级授课制”是工业时代发展的成果,少数的教师可以培养多数的学生,向社会输送大量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站在学生的角度,得到统一管理的传统课堂给学生创造了同等的学习机会,并且会形成一定的学习气氛和竞争氛围。
但进入21世纪,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对人才的需求产生变化,统一标准培养的人才未必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传统课堂教学在当今这种情况下显得稍微有些有心无力。在因材施教方面,对于有差异化的学生,传统课堂的统一教学管理依然无法很好实现照顾个别。尤其对于艺术类学生,教学更应该保护、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
因此,信息学院建设数字媒体资源库,意在用微课补充日常教学,实现微课教学和传统课堂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微课教学的灵活多样和课堂教学的面授指导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结合,是当下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数字媒体专业微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的教学实践
5.1 多媒体教学,教学形式多样化
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学习,必然离不开多媒体资源,仅仅依赖静态的图文资料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资源的制作同样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的共享,促进资源的更新,学生可以得到最新的专业信息,教师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备课压力也得到减轻。
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以动画、演示视频、虚拟现实等方式,教学内容可以得到生动的展示,使课堂充满乐趣。
专业出版教材更新,在章节知识点旁,置入二维码,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学习门户对应链接,查看相关动态资源。数字媒体资源库建设的UU威客平台,可以为数字媒体专业爱好者提供资源制作、资源发布、资源下载、资源管理以及项目发包的平台,实现数字媒体专业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5.2 线上线下教学,增强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为学生介绍学习资源,传授学习方法,简单的说就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面对面解答疑难困惑,帮助建立知识体系,激发学习主动性。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自学能力,根据自身情况,筛选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度和难度。
微课教学可以实现无纸化测试。在微课教学当中穿插小测试和单元测试,客观题由电脑自动批改,主观题由负责教师或教师助手进行批改,提供参考答案及解析。系统自动分析统计测验结果,教师可以根据数据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供教学反馈,改善教学计划。
5.3 短小精悍,提高教学效率
数字媒体专业一个简单的实训项目,对于一个不熟练者,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完成。站在教师的角度,教师往往希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希望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对于高职高专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之后,专业技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掌握,并到达业务熟练的程度。因此,在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加入短小精悍的微课教学,可以节约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实操,同时教师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实操。课后,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温故知新,利用课余时间逐渐培养独立完成专业任务的能力。
5.4 促进资源共享,加快知识更新迭代
数字媒体资源库学习门户包含6个频道,包括学习者频道、教学者频道、残疾人频道、企业频道、院校频道、政府和行业频道,其中残疾人频道?樘?障人士提供手语课程,院校频道包含全国24个优秀高职院校以及境外学校教学合作成果,每年资源更新率不低于10%,各类人群可以在门户平台上共享信息。通过汇集多方面的优质教学资源,利用不同课程在“翻转课堂”、“O2O”、“碎片化学习”、“基于SPOC的个人定制式学习”等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提高教学能力。资源库建设中,形成了扁平化的矩阵式结构和开放型组织,加强了各单位之间的联系,专业资源和人员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资源的弹性共享。结语
数字媒体资源库是信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微课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它紧密对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高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目的,整合国外院校、企业等合作单位的力量,服务于在校师生和校外6类用户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是课程改革中迈出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