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班课”对高中班集体建设的有效性调查报告(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6:3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班课”对高中班集体建设的有效性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班课”对高中班集体建设的有效性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班课”对高中班集体建设的有效性调查报告

关于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班课”对高中班集体建设的有效

性调查报告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形成良好的品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历来深受教育界的重视。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高中班级自强自律的班风,与该校的特色“小班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习小组就“小班课”对班集体建设的有效性展开调查,并提出促进“小班课”对班集体建设影响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小班课”;有效性;班集体建设

一、研究背景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搞好班集体建设,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构建和谐的班级。如何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形成良好的品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历来深受教育界的重视。

我们了解到,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以“脚踏实地,志存高远”为校训,倡导“求真求善,自律自强”的学风。该校如何进行“自律自强”的班风建设引起了我们研究小组的兴趣。通过第一个月的观察,我们发现每天晚上18:30―18:40的“小班课”是万里国际寄宿学校的特色。关于万里国际学校“小班课”的概念,德育处郑主任给出了一个定义:每晚十分钟的“小班课”是一天下来给班主任一个固定的时间,要求班主任对当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关于“小班课”开设的目的,G202班的班主任钮中军老师说道:“我们学校是

全国最大的全寄宿制学校之一,学生每天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

题,每晚‘小班课’自建校以来就有,班主任主要总结的是教学区和生活区的情况,如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有些问题甚至需要扼杀在摇篮里。”

据我们了解,其余的公办或者寄宿学校并无类似的班课。我们初步肯定了“小班课”在班集体建设中,在培养学生自律自强的班风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于是就万里国际学校“小班课”对高中班集体建设的影响展开调查,探求其有效性。

二、调查维度和方法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我们采取全体调查方式。样本包括高

一、高二年级全体学生(高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备考状态,为不打扰他们学习,我们主要通过访谈德育处主任、年级主任等进行一定的了解)。本次调查从三个大维度展开:(1)调查“小班课”开展形式;(2)了解“小班课”开展内容;(3)调查“小班课”的实施效果。其中“小班课”的实施效果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体现:“小班课”的约束功能、“小班课”的激励功能、“小班课”的教育功能和“小班课”的凝聚功能。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对象是高

一、高二全体学生,访谈对象主要包括德育处郑主任、年级主任陈老师和高

一、高二年级四位班主任。

此次问卷共发放问卷560份,收回问卷546份,回收率为97.5%。经初步分析,546份问卷中有22份问卷由于未作答完全而视作无效,其余524份问卷均有效。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调查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现实意义。

三、调查基本情况

(一)“小班课”开展形式

通过走访郑主任,了解到“小班课”的开展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师生总结,二是学生总结,三是班主任总结。

根据问题1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一班级和高二理科班几乎没有课外知识拓展,而文科班具有自己的特色――会让学生准备些小活动,比如旅游推荐、美文推荐等,这主要是课外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放松方式之一。

(二)“小班课”开展内容

我们了解到每晚十分钟的“小班课”各班有各班的操作,大体上每天各班都会反馈当日的值日报告、班级日志,传达学校发布的信息等。

根据问题“你所在的班级‘小班课’大多数采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的调查结果(图略),我们发现不管文科班还是理科班(包括高一班级),值日(周)班长对于当日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常规问题都会做出总结,而违反班规、校规的情况则相对较少。

根据问题“班主任发言的内容主要包括?(多选)”的调查结果显示,班主任在“小班课”上会传达学校的通知和会议精神,也常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常批评当日犯错情节严重的同学,并让其做自我检讨,而表扬当日表现良好的同学则较少。

(三)“小班课”的实施效果

1.约束功能

一个班集体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有一个规范进行约束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应因人而异地制订出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体现出民主的管理原则,体现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

根据结果显示,“小班课”对学生的自我警示和纪律约束所产

生的负面效果所占比例是非常少的,这也表明“小班课”对班集体的纪律约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效果的明显性、长久性来

看,“小班课”的开展仍需改善。

2.激励功能

在班集体建设当中,要注重运用激励的教育方法,让班级成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培养学生的进取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用。

结果显示,“小班课”在榜样作用方面起到的效果一般,说明榜样作用有待加强,这与班主任表扬当日良好的同学则较少有一定的关系。但“小班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锻炼自己管理班级能力和自身素质的舞台,从有过值日(周)班长经历的学生来看,对班集体的激励,对有过值日(周)班长经历的学生来说,“小班课”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自己的胆量。

3.教育功能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集体是教育的工具。”

近段时间校园安全问题引起各大中小学的注意,万里国际学校利用“小班课”的时间进行了安全知识教育。结果显示,超过50%的学生会在班主任传达学校教育问题之后比以前重视校园安全问题,但还有45%(几乎一半)的学生还和以前一样,说明安全教育效果不是很明显。对于班主任在“小班课”上的思想教育问题,有34%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大部分学生觉得作用一般,只有12%的学生认为没什么作用。

针对文科班学生,“小班课”上开展的课外知识拓展环节对他们的帮助情况如下:有37%的学生认为纯属娱乐,42%的学生认为帮助一般,说明这个环节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在理科班当中,只有高一(5)班在“小班课”上开展了课外知识拓展活动,特此我们分析了这个班级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接近60%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说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从教育功能上分析,“小班课”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且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尤为关键,能无形中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一定的效果,关于“小班课”中的课外知识拓展,可能文科班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对理科班所起到的教育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

4.凝聚功能

班级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双边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需要师生共同管理。一个班级,如果有了很强的凝聚力,那么它将会无往不胜――团结是最重要的。

通过开展“小班课”,60%的学生认为“小班课”对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效果较好,只有9%的学生认为没什么效果。根据结果显示,高二的学生认为“小班课”对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的比例比高一学生高了10%。

通过访谈郑主任,了解到“小班课”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行为规范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经过前2年的培养,到了高三就定型。而相对于高一新生来说,养成这些习惯还是比较困难,高二就有相应的意识了。这也是这所学校与一般学校的不同之处。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增进了解,有助于加强班级凝聚力。不管高一学生还是高二学生,超过50%的学生都认为“小班课”对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四、建议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每晚十分钟的“小班课”的认可程度,我们设计了第16题:你认为每天有没有必要花十分钟开展这个“小班课”?根据结果显示,70%的学生认为是有必要开展“小班课”的,只有12%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必要,还有18%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

根据总的调查结果,我们认为万里国际学校每晚十分钟的“小班课”对班集体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一个健康向上、富有朝气、全面发展且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有巨大的教育作用、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最后,小组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一)“小班课”本身角度

调查结果显示:“小班课”对班集体凝聚力起到的作用是一般的,这和班级“小班课”的开展内容和形式是密切相关的,为了让“小班课”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我们建议:

1.丰富“小班课”的内容

充分利用这个十分钟时间,尽量开展有趣的主题,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言;每日可以播放一些重大新闻,让学生了解外面的时事政治;或者每天讲一则有寓意的小故事,讲述一段人生哲理。

2.形式可以多样化,增强互动性

班级需要师生共同管理,“小班课”最好采用师生总结的形式;文科班可以让同学们在小班课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理科班也可以适当开展课外知识拓展环节。

(二)班主任角度

1.建立惩罚制度和奖励制度

据我们小组亲身体会,有的班主任只在小班课上进行简单的批评,导致部分学生听了了事。但有些班级规定:如上课迟到罚跑操场3圈,卫生扣分罚值日2天等等,这不仅对本身犯错误的同学进行惩罚,也对其他同学起着警示作用。班级表扬与批评应该责任到人,扣分与加分应成正比,不要一味地批评,尽可能多地表扬学生,适当建立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尽可能选择轻松的教育形式

班主任在传达学校的重要会议精神和通知时,形式可以放松些,比如传达“安全教育”问题时,可以播放一些由于对安全的不重视而引起的负面影响的视频,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重要性。

3.“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原则

每晚十分钟时间其实很短暂,班主任要注重这十分钟的实效性,有问题及时反馈,语言要简短精练,切忌过于??嗦。

(三)学生角度

值日(周)班长经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和促进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应该把这种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值日班长。

值日班长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尽其自身的责任,加强对班规和校规的落实。同时充分准备小结报告,并尽可能创新,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对待“小班课”上的总结应该认真,时刻反省自己当天的行为,特别是犯错的同学,更应该反省,虚心接纳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养成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普通同学应该尊重这个10分钟,积极配合班主任和值日班长的工作,求得共同进步;要关心班集体,小班课上认真听值日班长和班主任的总结,了解班级,能提出建设班级的好建议。

(四)学校角度

学校也要引起重视。我们从访谈中了解到关于“小班课”,学校并没有出台任何文件,这是一个漏洞,这可能导致部分班主任应付了事,没有受到任何约束。

学校可以就关于如何上好“小班课”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如何开展“小班课”的内容、形式和值日(周)班长的选拔条件等等,来使“小班课”更富有可行性、高效性和创新性,并且可以通过优秀班主任工作的交流和传授来提高全体班主任的素质。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大学)

第二篇:高中学校秩序建设对违纪学生的处罚规定

高中学校秩序建设对违纪学生的处罚规定

(2014年7月26日修订)

一、早操检查:

1、有迟到、早退、无故停跑者,扣本人1分,班级0.1分。

2、旷操者,扣本人2分,班级0.2分。

二、课堂检查:

1、迟到、早退、来回走动、随意外出、说话、睡觉者,扣本人1分,班级0.1分。

2、看课外书、玩手机、听音乐者,扣本人2分,班级0.2分。

3、旷课者,每旷一节扣本人3分,班级0.3分。

4、打扑克、下棋者,扣本人10分,班级1分。

三、寝室检查:

1、有迟到、说话、打闹、随便走动、听音乐者,扣本人1分,班级0.1分。

2、私调床铺、住室者,扣本人2分,班级0.2分。

3、打扑克、下棋、无故夜不归宿者,扣本人10分,班级1分。

4、向楼外泼水、掷物、擅自留他人住宿者,扣本人20分,班级2分。

四、其他检查:

1、穿拖鞋、背心、短裤、短裙、烫发、染发、留长发、怪发、带手机、MP3、MP4、佩戴饰物者,扣本人1分,班级0.1分。

2、在教学区内打球、踢球者,扣本人2分,班级0.2分。

3、伪造请假条者,扣本人5分,班级0.5分。

五、严重违纪检查:

1、有吸烟、喝酒、吵架、翻跳围墙、顶撞老师、损毁布告、逃避检查、假报班级姓名者,扣本人10分,班级1分。

2、进录像厅、游戏厅、营业性舞厅、网吧、打台球者,扣本人20分,班级2分。

3、赌博、看不健康书刊、破坏公物者,扣本人25分,班级2.5分。

4、打架、偷盗、谈情说爱者,扣本人30分,班级3分。

5、应在校住宿而执意不在校住宿者,终止在校学习。附注:

一、凡学生个人违纪扣分累计10分、15分、20分、25分、30分者,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处分。凡受处分的学生,由政教处分批举办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班。要求受处分的学生写出保证书,并定期写出思想汇报。对表现好的学生,学校要及时撤消处分。一般情况下,受警告处分的学生,考察期为一学期;受记过处分的学生,考察期为一学年;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考察期为在校期间。凡毕业前未撤消处分的学生,只发结业证,不发毕业证,并将处分如实填入档案。

二、为了严格班级管理制度,实行一票否决的办法。一周内,凡有学生被出布告的班级(违纪扣分累计10分以上的学生,学校将出布告),本周不评先进,不发流动红旗。凡荣获流动红旗一次,奖班集体1分。

学校校委会

2014年7月26

第三篇:课改初期对厦门市高中学校体育教师的现状调

课改初期对厦门市高中学校体育教师的现状调查

与问题分析

虹 厦门集美中学

摘 要: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和实地观察法分析课改之初存在的问题既: 对厦门体育教师的现状调查、对厦门体育教师接受课改理念不到位的问题分析、对厦门市体育教师工作量增加的问题分析、对厦门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增大的问题分析、对厦门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增大的问题分析、对体育教师专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分析整梳理,提出如何在适合本地区的情况下,为将要开展课改的学校提供借鉴性的经验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培训问题,尽快纳入各地组织培训的议事日程。

关键词:课程

改革

问题分析

研究表明:“课程改革的最大动力是教师,最大阻力也是教师,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将教师从阻力状态转变为动力状态” [1]。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厦门的开展和推进,体育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接受情况如何?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体育教师的专项结构是否合理?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厦门市有高中部的33所学校中有目的地抽取28所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问卷调查以教研组为单位发放、回收,问卷发放160份,回收154份,经核查有效问卷152份,有效回收率98.7%。

一、对厦门市体育教师新课程培训的现状调查

新课程的推广,教师理念要先行。厦门在课改前先组织全市教师集中培训,主讲专家有:耿培新、江仁虎、腾子敬、宋超美等,培训由市教研员主持,内容包括:介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介绍人教版高中学生和教师用书、如何指定体育教学计划、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施、高中学生学习评价、国内外新课改动态、实施新课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互动。在此前,厦门尚未象这样大规模地聘请专家集中讲学、加上教师自身对新课改的热切期盼,促使当时出勤率和出勤情况相当好,用参加培训的某知名专家的话:“与其他地方相比,厦门体育教师的培训纪律是最好的”。厦门市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少部分不能及时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开学初进行再培训。因此,在本次调查中全部教师都参加过市级培训,有一部分教师不仅参加市级培训,还参加国家、省或区级培训。

二、对厦门市体育教师接受课改理念不到位的问题分析

对体育教师接受《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培训情况的调查发现:有92.9%的教师对培训形式满意; 89.1%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满意,有97.4%的体育教师通过培训了解课改了新理念,较好完成了本次培训任务。有不少的教师以此为契机继续关注课改,积极阅读有关课改的报刊、书籍、杂志,上网参加有关的课改论坛;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部分教师以为参加了培训,对课改的形式和理念基本了解就是对课改的了解,只要按照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要求执行就行了,他们认为:大大小小的课改我也经历过不少,每次还不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改到最后还是老样子——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尽管这部分教师也认为需要课改,但落实到具体实际中想到学校的师资场地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又没有了信心,因此,对本次课改是否能够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怀疑。

针对教师理念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教育是一条有效途径。在完成《课程标准》通识培训后,下一阶段应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倡导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教师理论修养的提高有赖于教师对自身思想困境和实践难题的关注、反思和研究。在不过重增加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倡导教师参与研究,是促进教师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

(3)强化职前培养,从源头上树立新观念。在职教师往往在观念上、利益上容易形成较为封闭的团体,因此,对其思想进行改造的难度较大,强化师范教育阶段的有关教育活动,收效将更为显著。

三、对厦门市体育教师工作量增加的问题分析

体育教师工作量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师课时多,厦门市教师基本都处在满课时和超课时的现象:有83.2%处于满工作量状态(12—14节为满课时),有16.8%的教师超工作量(大于15节),有的教师周课时达16-18节,日课时达6节。

课余体育工作量大且多数不计算工作量。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教师在完成体育教学后,还得在操场等待学生进行运动队的训练,其工作量时间和工作强度远远大于一堂体育课。但是在调查中,只有小部分学校在教研组长的强烈争取之下,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体段以及运动队训练等课余体育计算工作量,大部分学校的课余体育并不计算工作量,也就是教师的辛苦换不来学校领导的支持和认可。

分析教师工作量增加的因素,主要有如下方面:

(1)教师数量不足是教师工作量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少部分学校在班级迅速增加的情况下教师数量没有及时跟进,在教学中只好将原有18个行政班拆编成16个教学班,带来的问题是班级人数的增加,少则40—50人,多则70人,每个参加课改的教师都有60人以上的大班级,可以想象在如此大的班级中教师很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课程的质量。另一方面,更多的学校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个体,实行小班化教学,尽量将班级人数控制在40人左右。如将12个行政班级执行课改后形成16个教学班,以此类推,1个年级在原有的行政班基础上增加4个教学班级,即增加了8课时,高中三个年级,共增加24课时,在不增加教师数量的情况下,这对教师的工作量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2)教师的工作量大与有些领导的观念有关,在有些领导看来,高考仍是学校的主流,只要高考成绩上去了,比什么都强,体育不是高考科目,教师少一些没有关系,由学校体育教师每人多上几节课就是了,因此,造成一些学校体育教师严重不足。

(3)师资、场地、器材不足,选课系统的不完善,造成某些“热门”项目选课人数多,如在某校中羽毛球是“热门”项目,在报名初期有1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经教师的动员、调整仍有60多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认为:体育课一天不超过3节课,周课时12~14节比较适宜,这样教师才有更多的精力、体力致力于课堂教学和课余训练,落实新课改精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因此,为缓解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师个人问题,相应的政策、措施也应及时跟上,如要求学校配齐、配好体育教师和场地器材,严格控制班级人数、体育课余训练纳入工作量等。

(2)部分学校体育教师数量的不足,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暂时缓解:如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位地处厦门,每年都有毕业待分配的“滞留”人员,学校可以考虑暂时聘请这部分人员暂时缓解教师不足的状况。

四、对厦门市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增大的问题分析

调查显示,有68.1%的教师认为,参加课改后工作压力明显增大。工作压力增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选项体育教学对我们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以前的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是一个“杂家”,什么都会,却又什么都不精;学生学习也只是学习了一点体育项目的皮毛。现在的选项教学,要求我们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项目上拥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包括较高的技术,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对该项目发展方向的敏锐洞察力,否则,将无法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甚至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够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2)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和教学方法也在日新月异的发生着变化,学生喜欢他所选择的学习项目,他们也会很关心这些项目的变化和发展,例如规则的改变、新技术的出现都是他们学习中感兴趣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具有积极摄取新知识的能力,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研究所任教项目的变化,哪怕是一些极其细小的变化我们都应该及时了解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项目的教学工作得到学生认可。

(3)现代的体育教学还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创造力和对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并不是把运动技术简单的教给学生就完事了,关键是老师通过对这些项目研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技术来传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有创造力和对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

在对待教师工作压力方面,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正确对待新课改的压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抓住机遇,努力提升自我。实行新课改后,不仅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教师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选择教学内容,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深度发展,在课改中完善自我。

五、对体育教师专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分析

调查显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108人,占调查总数的90.7%;认为教师专业单

一、专业性不强的有50人,占调查总数的42%。因此,可以认为:厦门体育教师的学历情况属良好,但存在专项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专项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分集中于传统项目,很难进行新兴项目的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执行新课改前,学校在引进和聘请教师主要是考虑学校运动队训练和传统项目教学、训练的需求,造成多数学校的教师是以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传统竞赛项目为主,而羽毛球、乒乓球、武术,以及新兴运动项目的教师很少,有些学校甚至没有,造成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想学的项目教师不会教,教师会教的项目学生不想学。

在对教师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有些教师为满足学生的兴趣,自学其它项目以弥补学校教师专项不合理的局面,这其中有成功的案例,所学习、教授的项目能够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但也有失败的教训,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排斥该教师的课程。究其原因:现在的职后培训更多的是理论学习,因为时间和精力等因素,使教师很难进行新项目、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因此,教师如何通过再教育培训获得新的技能是值得有关部门和教师深思的问题。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技能教学中要“一专多能”,同时还要会学习、会研究,能够根据社会和学校的需要自觉更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和部门,改革职后教育的培训形式,可以和当地的体育院、系合作,使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结论与建议

在课改初期,厦门体育教师的的学历水平基本达到要求,能够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但存在专项结构不合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大等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关政策的扶持、专家的指导、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以及教师自身的学习与提高。课程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本文只是针对厦门在课改初期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通过问题的发现、研究和解决推进课改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甫全、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6-365 [2]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3]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5] 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第四篇:课改初期对厦门市高中学校体育教师的现状调查 与问题分析

厦门市直属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论文汇编

课改初期对厦门市高中学校体育教师的现状调查

与问题分析

厦门集美中学

摘 要: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和实地观察法分析课改之初存在的问题既: 对厦门体育教师的现状调查、对厦门体育教师接受课改理念不到位的问题分析、对厦门市体育教师工作量增加的问题分析、对厦门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增大的问题分析、对厦门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增大的问题分析、对体育教师专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分析整梳理,提出如何在适合本地区的情况下,为将要开展课改的学校提供借鉴性的经验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培训问题,尽快纳入各地组织培训的议事日程。

关键词:课程

改革

问题分析

研究表明:“课程改革的最大动力是教师,最大阻力也是教师,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将教师从阻力状态转变为动力状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厦门的开展和推进,体育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接受情况如何?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体育教师的专项结构是否合理?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厦门市有高中部的33所学校中有目的地抽取28所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问卷调查以教研组为单位发放、回收,问卷发放160份,回收154份,经核查有效问卷152份,有效回收率98.7%。

一、对厦门市体育教师新课程培训的现状调查

新课程的推广,教师理念要先行。厦门在课改前先组织全市教师集中培训,主讲专家有:耿培新、江仁虎、腾子敬、宋超美等,培训由市教研员主持,内容包括:介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介绍人教版高中学生和教师用书、如何指定体育教学计划、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施、高中学生学习评价、国内外新课改动态、实施新课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互动。在此前,厦门尚未象这样大规模地聘请专家集中讲学、加上教师自身对新课改的热切期盼,促使当时出勤率和出勤情况相当好,用参加培训的某知名专家的话:“与其他地方相比,厦门体育教师的培训纪律是最好的”。厦门市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少部分不能及时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开学初进行再培训。因此,在本次调查中全部教师都参加过市级培训,有一部分教师不仅参加市级培训,还参加国家、省或区级培训。

[1] 1

厦门市直属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论文汇编

二、对厦门市体育教师接受课改理念不到位的问题分析

对体育教师接受《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培训情况的调查发现:有92.9%的教师对培训形式满意; 89.1%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满意,有97.4%的体育教师通过培训了解课改了新理念,较好完成了本次培训任务。有不少的教师以此为契机继续关注课改,积极阅读有关课改的报刊、书籍、杂志,上网参加有关的课改论坛;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部分教师以为参加了培训,对课改的形式和理念基本了解就是对课改的了解,只要按照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要求执行就行了,他们认为:大大小小的课改我也经历过不少,每次还不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改到最后还是老样子——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尽管这部分教师也认为需要课改,但落实到具体实际中想到学校的师资场地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又没有了信心,因此,对本次课改是否能够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怀疑。

针对教师理念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教育是一条有效途径。在完成《课程标准》通识培训后,下一阶段应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倡导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教师理论修养的提高有赖于教师对自身思想困境和实践难题的关注、反思和研究。在不过重增加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倡导教师参与研究,是促进教师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

(3)强化职前培养,从源头上树立新观念。在职教师往往在观念上、利益上容易形成较为封闭的团体,因此,对其思想进行改造的难度较大,强化师范教育阶段的有关教育活动,收效将更为显著。

三、对厦门市体育教师工作量增加的问题分析

体育教师工作量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师课时多,厦门市教师基本都处在满课时和超课时的现象:有83.2%处于满工作量状态(12—14节为满课时),有16.8%的教师超工作量(大于15节),有的教师周课时达16-18节,日课时达6节。

课余体育工作量大且多数不计算工作量。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教师在完成体育教学后,还得在操场等待学生进行运动队的训练,其工作量时间和工作强度远远大于一堂体育课。但是在调查中,只有小部分学校在教研组长的强烈争取之下,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体段以及运动队训练等课余体育计算工作量,大部分学校的课余体育并不计算工作量,也就是教师的辛苦换不来学校领导的支持和认可。

分析教师工作量增加的因素,主要有如下方面:

(1)教师数量不足是教师工作量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少部分学校在班级迅速增加的情况下教师数量没有及时跟进,在教学中只好将原有18个行政班拆编成16个教学班,带来的问题是班级人数的增加,少则40—50人,多则70人,每个参加课改的教师都有60人以上的大班级,可以想象在如此大的班级中教师很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课程的质量。另一方面,更多的学校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个体,实行小班化教学,尽量将班级人数控制在

厦门市直属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论文汇编

40人左右。如将12个行政班级执行课改后形成16个教学班,以此类推,1个年级在原有的行政班基础上增加4个教学班级,即增加了8课时,高中三个年级,共增加24课时,在不增加教师数量的情况下,这对教师的工作量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2)教师的工作量大与有些领导的观念有关,在有些领导看来,高考仍是学校的主流,只要高考成绩上去了,比什么都强,体育不是高考科目,教师少一些没有关系,由学校体育教师每人多上几节课就是了,因此,造成一些学校体育教师严重不足。

(3)师资、场地、器材不足,选课系统的不完善,造成某些“热门”项目选课人数多,如在某校中羽毛球是“热门”项目,在报名初期有1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经教师的动员、调整仍有60多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认为:体育课一天不超过3节课,周课时12~14节比较适宜,这样教师才有更多的精力、体力致力于课堂教学和课余训练,落实新课改精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因此,为缓解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师个人问题,相应的政策、措施也应及时跟上,如要求学校配齐、配好体育教师和场地器材,严格控制班级人数、体育课余训练纳入工作量等。

(2)部分学校体育教师数量的不足,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暂时缓解:如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位地处厦门,每年都有毕业待分配的“滞留”人员,学校可以考虑暂时聘请这部分人员暂时缓解教师不足的状况。

四、对厦门市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增大的问题分析

调查显示,有68.1%的教师认为,参加课改后工作压力明显增大。工作压力增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选项体育教学对我们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以前的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是一个“杂家”,什么都会,却又什么都不精;学生学习也只是学习了一点体育项目的皮毛。现在的选项教学,要求我们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项目上拥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包括较高的技术,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对该项目发展方向的敏锐洞察力,否则,将无法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甚至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够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2)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和教学方法也在日新月异的发生着变化,学生喜欢他所选择的学习项目,他们也会很关心这些项目的变化和发展,例如规则的改变、新技术的出现都是他们学习中感兴趣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具有积极摄取新知识的能力,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研究所任教项目的变化,哪怕是一些极其细小的变化我们都应该及时了解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项目的教学工作得到学生认可。

(3)现代的体育教学还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创造力和对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并不是把运动技术简单的教给学生就完事了,关键是老师通过对这些项目研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技术来传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有创造力和对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

厦门市直属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论文汇编

在对待教师工作压力方面,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正确对待新课改的压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抓住机遇,努力提升自我。实行新课改后,不仅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教师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选择教学内容,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深度发展,在课改中完善自我。

五、对体育教师专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分析

调查显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108人,占调查总数的90.7%;认为教师专业单

一、专业性不强的有50人,占调查总数的42%。因此,可以认为:厦门体育教师的学历情况属良好,但存在专项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专项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分集中于传统项目,很难进行新兴项目的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执行新课改前,学校在引进和聘请教师主要是考虑学校运动队训练和传统项目教学、训练的需求,造成多数学校的教师是以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传统竞赛项目为主,而羽毛球、乒乓球、武术,以及新兴运动项目的教师很少,有些学校甚至没有,造成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想学的项目教师不会教,教师会教的项目学生不想学。

在对教师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有些教师为满足学生的兴趣,自学其它项目以弥补学校教师专项不合理的局面,这其中有成功的案例,所学习、教授的项目能够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但也有失败的教训,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排斥该教师的课程。究其原因:现在的职后培训更多的是理论学习,因为时间和精力等因素,使教师很难进行新项目、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因此,教师如何通过再教育培训获得新的技能是值得有关部门和教师深思的问题。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技能教学中要“一专多能”,同时还要会学习、会研究,能够根据社会和学校的需要自觉更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和部门,改革职后教育的培训形式,可以和当地的体育院、系合作,使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结论与建议

在课改初期,厦门体育教师的的学历水平基本达到要求,能够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但存在专项结构不合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大等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关政策的扶持、专家的指导、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以及教师自身的学习与提高。课程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本文只是针对厦门在课改初期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通过问题的发现、研究和解决推进课改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甫全、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6-365

厦门市直属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论文汇编

[2]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3]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5] 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第五篇:课改初期对厦门市高中学校体育教师的现状调查 与问题分析

厦门市直属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论文汇编

课改初期对厦门市高中学校体育教师的现状调查

与问题分析

万虹

厦门集美中学

摘 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和实地观察法分析课改之初存在的问题既: 对厦门体育教师的现状调查、对厦门体育教师接受课改理念不到位的问题分析、对厦门市体育教师工作量增加的问题分析、对厦门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增大的问题分析、对厦门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增大的问题分析、对体育教师专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分析整梳理,提出如何在适合本地区的情况下,为将要开展课改的学校提供借鉴性的经验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培训问题,尽快纳入各地组织培训的议事日程。

关键词:课程改革问题分析

研究表明:“课程改革的最大动力是教师,最大阻力也是教师,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将教师从阻力状态转变为动力状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厦门的开展和推进,体育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接受情况如何?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体育教师的专项结构是否合理?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厦门市有高中部的33所学校中有目的地抽取28所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问卷调查以教研组为单位发放、回收,问卷发放160份,回收154份,经核查有效问卷152份,有效回收率98.7%。

一、对厦门市体育教师新课程培训的现状调查

新课程的推广,教师理念要先行。厦门在课改前先组织全市教师集中培训,主讲专家有:耿培新、江仁虎、腾子敬、宋超美等,培训由市教研员主持,内容包括:介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介绍人教版高中学生和教师用书、如何指定体育教学计划、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施、高中学生学习评价、国内外新课改动态、实施新课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的互动。在此前,厦门尚未象这样大规模地聘请专家集中讲学、加上教师自身对新课改的热切期盼,促使当时出勤率和出勤情况相当好,用参加培训的某知名专家的话:“与其他地方相比,厦门体育教师的培训纪律是最好的”。厦门市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少部分不能及时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开学初进行再培训。因此,在本次调查中全部教师都参加过市级培训,有一部分教师不仅参加市级培训,还参加国家、省或区级培训。

[1]

二、对厦门市体育教师接受课改理念不到位的问题分析

对体育教师接受《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培训情况的调查发现:有92.9%的教师对培训形式满意; 89.1%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满意,有97.4%的体育教师通过培训了解课改了新理念,较好完成了本次培训任务。有不少的教师以此为契机继续关注课改,积极阅读有关课改的报刊、书籍、杂志,上网参加有关的课改论坛;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部分教师以为参加了培训,对课改的形式和理念基本了解就是对课改的了解,只要按照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要求执行就行了,他们认为:大大小小的课改我也经历过不少,每次还不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改到最后还是老样子——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尽管这部分教师也认为需要课改,但落实到具体实际中想到学校的师资场地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又没有了信心,因此,对本次课改是否能够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怀疑。

针对教师理念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教育是一条有效途径。在完成《课程标准》通识培训后,下一阶段应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倡导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教师理论修养的提高有赖于教师对自身思想困境和实践难题的关注、反思和研究。在不过重增加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倡导教师参与研究,是促进教师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

(3)强化职前培养,从源头上树立新观念。在职教师往往在观念上、利益上容易形成较为封闭的团体,因此,对其思想进行改造的难度较大,强化师范教育阶段的有关教育活动,收效将更为显著。

三、对厦门市体育教师工作量增加的问题分析

体育教师工作量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师课时多,厦门市教师基本都处在满课时和超课时的现象:有83.2%处于满工作量状态(12—14节为满课时),有16.8%的教师超工作量(大于15节),有的教师周课时达16-18节,日课时达6节。

课余体育工作量大且多数不计算工作量。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教师在完成体育教学后,还得在操场等待学生进行运动队的训练,其工作量时间和工作强度远远大于一堂体育课。但是在调查中,只有小部分学校在教研组长的强烈争取之下,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体段以及运动队训练等课余体育计算工作量,大部分学校的课余体育并不计算工作量,也就是教师的辛苦换不来学校领导的支持和认可。

分析教师工作量增加的因素,主要有如下方面:

(1)教师数量不足是教师工作量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少部分学校在班级迅速增加的情况下教师数量没有及时跟进,在教学中只好将原有18个行政班拆编成16个教学班,带来的问题是班级人数的增加,少则40—50人,多则70人,每个参加课改的教师都有60人以上的大班级,可以想象在如此大的班级中教师很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课程的质量。另一方面,更多的学校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个体,实行小班化教学,尽量将班级人数控制在40人左右。如将12个行政班级执行课改后形成16个教学班,以此类推,1个年级在原有的行政班基础上增加4个教学班级,即增加了8课时,高中三个年级,共增加24课时,在不增加教师数量的情况下,这对教师的工作量将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2)教师的工作量大与有些领导的观念有关,在有些领导看来,高考仍是学校的主流,只要高考成绩上去了,比什么都强,体育不是高考科目,教师少一些没有关系,由学校体育教师每人多上几节课就是了,因此,造成一些学校体育教师严重不足。

(3)师资、场地、器材不足,选课系统的不完善,造成某些“热门”项目选课人数多,如在某校中羽毛球是“热门”项目,在报名初期有1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经教师的动员、调整仍有60多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认为:体育课一天不超过3节课,周课时12~14节比较适宜,这样教师才有更多的精力、体力致力于课堂教学和课余训练,落实新课改精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因此,为缓解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师个人问题,相应的政策、措施也应及时跟上,如要求学校配齐、配好体育教师和场地器材,严格控制班级人数、体育课余训练纳入工作量等。

(2)部分学校体育教师数量的不足,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暂时缓解:如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位地处厦门,每年都有毕业待分配的“滞留”人员,学校可以考虑暂时聘请这部分人员暂时缓解教师不足的状况。

四、对厦门市体育教师工作压力增大的问题分析

调查显示,有68.1%的教师认为,参加课改后工作压力明显增大。工作压力增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选项体育教学对我们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以前的体育教学要求体育教师是一个“杂家”,什么都会,却又什么都不精;学生学习也只是学习了一点体育项目的皮毛。现在的选项教学,要求我们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项目上拥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包括较高的技术,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对该项目发展方向的敏锐洞察力,否则,将无法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甚至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够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2)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和教学方法也在日新月异的发生着变化,学生喜欢他所选择的学习项目,他们也会很关心这些项目的变化和发展,例如规则的改变、新技术的出现都是他们学习中感兴趣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具有积极摄取新知识的能力,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研究所任教项目的变化,哪怕是一些极其细小的变化我们都应该及时了解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项目的教学工作得到学生认可。

(3)现代的体育教学还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创造力和对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并不是把运动技术简单的教给学生就完事了,关键是老师通过对这些项目研究后,选择适合学生的技术来传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有创造力和对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

在对待教师工作压力方面,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正确对待新课改的压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抓住机遇,努力提升自我。实行新课改后,不仅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教师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选择教学内容,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深度发展,在课改中完善自我。

五、对体育教师专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分析

调查显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达108人,占调查总数的90.7%;认为教师专业单

一、专业性不强的有50人,占调查总数的42%。因此,可以认为:厦门体育教师的学历情况属良好,但存在专项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专项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分集中于传统项目,很难进行新兴项目的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执行新课改前,学校在引进和聘请教师主要是考虑学校运动队训练和传统项目教学、训练的需求,造成多数学校的教师是以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传统竞赛项目为主,而羽毛球、乒乓球、武术,以及新兴运动项目的教师很少,有些学校甚至没有,造成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想学的项目教师不会教,教师会教的项目学生不想学。

在对教师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有些教师为满足学生的兴趣,自学其它项目以弥补学校教师专项不合理的局面,这其中有成功的案例,所学习、教授的项目能够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但也有失败的教训,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排斥该教师的课程。究其原因:现在的职后培训更多的是理论学习,因为时间和精力等因素,使教师很难进行新项目、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因此,教师如何通过再教育培训获得新的技能是值得有关部门和教师深思的问题。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技能教学中要“一专多能”,同时还要会学习、会研究,能够根据社会和学校的需要自觉更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和部门,改革职后教育的培训形式,可以和当地的体育院、系合作,使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结论与建议

在课改初期,厦门体育教师的的学历水平基本达到要求,能够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但存在专项结构不合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大等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关政策的扶持、专家的指导、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以及教师自身的学习与提高。课程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本文只是针对厦门在课改初期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通过问题的发现、研究和解决推进课改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甫全、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6-365

[2]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3]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5] 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下载关于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班课”对高中班集体建设的有效性调查报告(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班课”对高中班集体建设的有效性调查报告(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