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人民代表大会总结 一大 到 十七大(合集)

时间:2019-05-13 16:5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考研 人民代表大会总结 一大 到 十七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考研 人民代表大会总结 一大 到 十七大》。

第一篇:考研 人民代表大会总结 一大 到 十七大

中共一大: 1921年,上海召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会议。1. 2. 3. 4.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党的纲领。

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二大:1922,上海举行。

1.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2.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5.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

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召开。正式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

1.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2.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中共四大:1925年,上海举行。

1.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2.指出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同时,还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和经济关系。3.但对如何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过程中的种种复杂问题,大会没有作出具体回答,对建立政权和武装的极端重要性仍缺乏认识。

中共五大: 1927年,武汉举行。1.2.对汪精卫一派的右倾迁就政策,未能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全党指明方向。

第一次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

中共六大:为了认真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革命斗争的路线和任务,1928年,苏联莫斯科召开。1.现阶段的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 2.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目前最主要的危险倾向,是盲动主义和命令主义。3.4.5.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批判三中全会的所谓对于“立三路线”的“调和主义”为宗旨,强调反对“右倾”,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开始长达四年的统治。

六届六中全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进一步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地位 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使全党对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一致。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召开。

1.2.3.4.5.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讲话

制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大会拟定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具体步骤,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提出了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宏伟任务

大会宣布要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把能否解放、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政党政策的根本标准。

概括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强调三大作风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着标志,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对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和组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6.毛泽东着重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就是我们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 七大规定: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七大生动地全面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质。它通过的党的政治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表明党7.8.9.代表着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1949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1.制定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方针,确定了革命胜利后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蓝图 2.3.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的任务和主要途径 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

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举行。

1.大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些论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以后党确定正确路线的基本依据。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

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肯定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在政治关系方面,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

在科学文化建设方面,确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发展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指导方针,努力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

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

大会还提出了在全国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 首次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2.3.4.5.6.7.8.9.10.1958年5月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

1.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2.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中共十大:1973年举行。

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仍然号召全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文化大革命”。十大以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集团的势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中共十一大:1977年召开。没有从根本上着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2.3.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邓小平实际上已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5.6.7.8.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共十二大:1982年召开。1.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2.3.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又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大会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

1984年10月20日,党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中共十三大:1987年召开。1.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3.4.大会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大会确定了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五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顺利交替,保证了党的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国家的稳定,使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继续前进。这是党在政治上高度成熟、组织上坚强有力的明证。

中共十四大:1992年召开。1.通过了江泽民作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2.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4.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目的 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中共十五大:1997年召开。1.2.3.4.5.6.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江泽民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江泽民强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在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中共十六大:2002年,北京举行。

1.江泽民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3.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4.大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 和 依法治国

5.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6.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中共十七大: 2007年,北京举行。

1.胡锦涛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2.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4.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5.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3.

第二篇:一大到十七大简介(范文)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在法国的共产主义小组还没有和国内取得联系,所以没有派代表出席)。推举的代表共12人: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关于议会行动议决案》、《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等9个决议案。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蔡和森、张国焘分别负责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恤孤院后街31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张太雷、张国焘等30多人(其中有表决权的19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大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等9人为中央委员,邓培、张连光、徐梅坤、李汉俊、邓中夏5人为候补中央委员,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后由于谭调职,改为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担任会计,负责中央日常工作。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

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并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

委员,以上5人组成中央局。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张国焘、李立

三、李维汉等82人,代表着57967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出席了大会。大会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选出了由31名正式委员和1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党的中央委员会。随后举行的五届一中全会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选举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大会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党的五大虽然召开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却没有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但周恩来、任弼时等一批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所认识、有所抵制的同志,被选进了新的中央委员会,这为后来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供了组织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代表为84人。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大会还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23人,候补中央委员13人。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是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的。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大会选举了由97名委员和7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选举了由17名委员和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69年4月1~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512人,代表全国2200万名党员。毛泽东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

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大会还选举了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当时全国有2800万名党员。周恩来作政治报告,王洪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和经修改的党章,选举了由195名委员和12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为副主席。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应到大会的代表1510人,除刘伯承等8位同志因病因事请假未能出席预备会议外,实际出席会议代表1502名。代表全国党员3500多万。华国锋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大会宣告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但没有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大会通过了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修改党的章程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201名委员和132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为副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210名委员和138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72名委员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由132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邓小平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赵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175名委员和110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200名委员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由69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赵紫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陈云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乔石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189名委员和130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08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国5800万名党员。江泽民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划了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了《关于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193名委员和151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15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198名委员和158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21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吴官正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应出席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共2270人,实到2237人。吴邦国主持大会,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批准了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随后召开的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胡锦涛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贺国强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一大到七大

中国共产党七次代表大会

2006年7月1日十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纪念日。在此回顾党的一大到七大,可以真切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 人民解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由于巡捕房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蘅、王尽美、邓恩铭、张国涛、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定的包惠僧。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列席了会议。大会确立了党的名称和党的纲领,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奋斗目标的 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张国涛、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等12人,代表全党195名党员。大会正确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二大低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谭平山、陈潭秋、代英、秋白、张国涛、李立

三、项英等30人代表着全国420名党员。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它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可以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

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党员994人。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提出民主革命“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此外,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维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的、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佃户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任弼时、刘少奇、邓中夏、张国涛、张太雷、李维汉、李立

三、陈潭秋、董必武等82人。代表着全国党员5796人。党的五大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仅半个月这样一个非常时期召开的,大会虽然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民主革命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一些正确的原则,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革命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身心土地革命,特别是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等重大问题,都没有提出有效的措施,难以承担起挽救革命的重任。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出席大会的有瞿秋白、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蔡和森、张国涛、李立三等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代表84任。党的六大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全党的两大问题;指出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的中国个,仍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着两个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着全党121万党员。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七大的另一重大历史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新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着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使党的高级干部对于革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基础。

第四篇:中共人大历程(一大到十七大)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8日初在上海举行,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定代表包惠僧等13人代表50多名党员出席大会。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

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3、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4、联合第三国际。”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12人代表195名党员出席大会。

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讨论了党的任务,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大会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30多人代表420名党员出席大会。大会选举出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谭平山、罗章龙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为会计,负责党中央的日常工作。

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是否加入国民党和产业工人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讨论中,多数代表着重批评了张国焘等不愿积极同国民党合作的错误意见,也不同意马林、陈独秀提出的“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右倾观点。大会最后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20人代表994名党员出席大会。大会选举出中央委员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总书记。

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重

新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以及关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方面的一些方针,指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中共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80人代表57900多名党员出席大会。大会选举出中央委员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维汉、蔡和森、李立

三、瞿秋白、谭平山7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陈独秀继续被选为总书记。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四•一二”政变发生半个月后的非常时期召开的。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陈独秀虽然作了一些检查,但没有真正改正错误。因此,大会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中共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出席大会的共有142人,其正式代表84人,代表13万余名党员。瞿秋白、周恩来在大会上作主要报告。

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指出: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前的政治形势正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大会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121万名党员。毛泽东主持大会,并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发言。大会选举出新的中央委员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任书记处书记。

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大会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大会正确分析了国际形势,指明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经验,深刻论述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糸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指针。贯彻执行发扬民主、增强团结的方针,开展批评与自人批评,团结同志。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

中共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代表1073万名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对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论断,指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们经济文化需要,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确定继续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着重提出执政党的建设,强调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群联糸。

中共九大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代表党员约2200万名。

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全国各级党组织还不能正常工作,绝大多数党员还没有恢复组织生活,相当部分八届中央委员仍处在被审、被监禁的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的。大会自始至终为“左”倾思潮和个人祟拜的狂热气氛所笼罩。大会通过的政治报告和新党章,以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核心,对党的历史作了全面歪曲。在组织上,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写进了党章,林彪、江青集团的一批骨干和亲信进入了中央委员会,而许多久经考验的老干部,却被排斥在外。大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中共十大 1973年8月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名,代表2800万名党员。

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是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召开的。大会揭发和批判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反革命罪行,指出林彪集团是一个反革命阴谋集团,要求搞好批林整风。但大会的政治报告和党章没有正确地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仍肯定党的九大路线,使“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的“左”倾错误得以延续下去。在组织上,康生和王洪文当上了中央副主席,张春桥成为政治局常委,江青、姚文元当上了政治委员,江、张、姚、王得以在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反革命势力又得到了加强。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指导方针没有改变。因而大会不可能从根本上总结经验教训。

中共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0名,代表3500多万名党员。叶剑英在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是我们党在取得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大会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但依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认为十大的路线是正

确的,肯定“文化大革命”和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这次大会未能从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3900多万名党员。邓小平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大会是在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六中全会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召开的。邓小平在开幕式中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并确定为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大会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的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和方针政策,为中国人民设出一幅符合中国实际的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宏伟蓝图。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936人,代表4600多万名党员。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

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糸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目标。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邓小平从十三大开始退出中央委员和政治常委,但他作为党和国家重大问题决策人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总结,糸统概括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构想等九个方面的内容,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向全党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同意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

中共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2048人,代表党员5800多万人。江·泽民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阐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的指南。论述了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继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相互配

合,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它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这次大会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党代表大会。中共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人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十六大报告的精髓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共十七大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参会代表2213名,代表了全党7336.3万名党员。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第五篇:中共历次党代会(一大到十七大)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简要总结

(一大到十七大)

一大 1921年7月召开,先在上海、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选出三人组成的中央局,陈独秀为总书记。(代表12人,50多名党员)

二大 1922年7在上海召开。

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代表12人,195名党员)

三大 1923年6在广州召开。

1、党的三大召开,讨论的同国民党的合作问题,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代表30多人,420名党员)

四大 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

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代表20人,994名党员)

五大 1927年4月在武汉召开。

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代表80多人,57900多名党员)

六大 1928年6月在前苏联首都莫斯科召开。

1、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⑴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⑶革命的力量:工农阶级;⑷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⑸革命的形势: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的无产阶级基础。

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代表84人,候补34人,4万多名党员)

七大 1945年4在延安召开。

1、大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代表547人,候补208人,120万名党员)

八大 1956年9 在北京北京召开。

1、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3、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⑴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⑵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⑶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⑷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4、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代表1026人,候补107人,1073万名党员)

九大 1969年4月在北京召开。

1、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

2、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无积极作用。

十大 1973年8 在北京召开。十大的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代表1249人,2800万名党员)

十一大 1977年8月在 北 京召开。

1、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

2、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代表1510人,3500万名党员)

十二大 1982年9月在北京召开。

1、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2、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代表1545人,候补145人,3965万名党员)

十三大 1987年10月在北京召开。

1、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2、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4600万名党员)

十四大 1992年10在北京召开。

1、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

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4、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5100名党员)

十五大 1997年9月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1、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大会指出: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⑵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⑶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⑷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⑸明确回答了邓小平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代表2048人,5800万名党员)

十六大 2002年11月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1、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

3、十六大报告一个鲜明的亮点和特色,就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系统地深刻地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5、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同时也表明,在党面临的一系列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党和国家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

6、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代表2134人,6600万名党员)

十七大 2007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已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7336.3万名党员)

下载考研 人民代表大会总结 一大 到 十七大(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考研 人民代表大会总结 一大 到 十七大(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党的一大至十七大(模版)

    2013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党的一大至十七大考研政治中有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知识考过几次,现总结如下: 一大是: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的;大会的中心任务:1、确立党的名称......

    01.党史知识竞赛一大到十七大(含答案)

    党史知识竞赛一大到十七大部分 一.单选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 A.一大 二大 三大 B.二大 三大 五大C.一大 二大 四大 D.一大 四大......

    党的一大到十七大的召开时间地点

    党的一大到十七大的召开时间地点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9天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8天 19......

    党的一大到十七大基本内容(优秀范文五篇)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

    党的一大到十七大的召开时间及意义

    党的一大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

    思想汇报一大到十八大

    在这学期中,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加了学校的第62期的党校培训。在第一天培训课程中,通过观看《从一大到十八大》的视频,我获得了许多,得到了许多的知识,自己更深刻的了解了中......

    【考研政治】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十八大各会议要点

    党的一大(1921):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时间: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地点: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 党的二大(1922):提出反......

    党一大到十八大简介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8日初在上海举行,13名代表,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