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点主题训练(五) 体制创新——社会发展要求下的不断调整解读
热点主题训练(五)体制创新——社会发展要求下的不断调整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一书中指出:“‘新政’对于美国宪法政治的第一个后果是创建出美国版的集权化官僚国家。”这表明()A.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专制主义的理念 B.罗斯福“新政”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 C.罗斯福“新政”改变了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 D.美国宪法的精神和“新政”理念相矛盾
2.一位学者在一次讲座中说:“该措施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者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该措施”的重要作用有()①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减轻了政府负担 ③增加了就业机会 ④刺激了社会消费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在给中央的信中写道:“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投奔并将投靠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从而延长国内战争。”为了结束这种状况,苏俄()A.按固定价格收购农民余粮 B.为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 C.改变粮食固定价格,允许粮食自由贸易 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4.列宁提出“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据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固定粮食税 B.实行工业国有化 C.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D.允许自由贸易
5.(2014·广元统考)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B.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完全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6.1963年,陈云提出著名的“鸟笼经济论”。即“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这一理论实际上是()A.实行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 B.主张市场和计划不应有主次之分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7.(2014·福州质检)下图老照片拍于20世纪80年代初,石狮的服装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户。这幅照片能够说明当时石狮地区()
A.计划退场,确立市场体制 B.政策宽松,激发市场活力 C.先行先试,推进国企改革 D.大胆开放,设立经济特区
8.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材料中的举措推动了()A.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 D.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9.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C.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
10.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犹有过之。富者和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下列对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因资本的扩张产生很多问题 B.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C.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抵制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无异于工业革命时代的殖民侵略
11.“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12.观察下图,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
B.表现为生产、贸易和金融等的全球化 C.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
D.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形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共同历史原因是什么?(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7分)
(4)结合史实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世界性大国”这一形象的?
(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
(1921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1922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材料二 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底,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材料三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退却”在农业方面的具体表现?如何理解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不同阐释。(8分)
(2)关于材料二中的“新政”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3)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分)
答 案
1.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书中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主要是针对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行的,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实施自由放任政策,此后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加强。
2.选C 首先,根据“该措施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者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可知,“该措施”就是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改善下层劳动者的生活,刺激消费,①③④正确。通过分析可知,举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需要政府加大投资,不可能减轻政府负担,②错误,故C正确。
3.选C “按固定价格收购农民余粮”是余粮收集制的具体规定之一,故A项不符合题意。“为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是经济大危机下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B项排除。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在后来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中,苏俄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从而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故C项正确。D项明显错误。
4.选C 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政府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这与题干中列宁的主张相吻合。A、B、D三项与题无关,均排除。
5.选A 据材料“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和“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可知,苏联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而发展工业的,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较为客观,故A项正确;据材料“无情的国家公式”可知并非肯定农业集体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新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据材料“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可知完全否定表述有误,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6.选A “鸟笼经济论”强调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市场的作用,故A项正确;“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实际上寓意计划为主,故B项错误;C项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故C项错误;八字方针与体制无关,故D项错误。
7.选B 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商品经济,但计划经济仍然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中石狮服装市场的“批零兼营”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策宽松,市场焕发活力的现象,故B项正确;石狮的服装市场属于个体商铺,与国企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特区,故D项错误。
8.选B 政府部门依然对企业行使监管职能,故A项错误;“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意味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故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而材料中的企业均为国有企业,故C项错误;1992年中央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D项错误。
9.选B 本题以欧洲的一体化为切入点。据材料信息“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从实质内容来看……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可知,该学者强调的是欧盟超越主权国家的性质。A、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10.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全球化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国际冲击、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有误,均可排除。11.选A 题干信息主要说明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英、美各国在不同的时期兴起、衰落,这说明全球化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主旨,D项过于片面,故B、C、D三项错误。
12.选B 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依据图片展示的对生产、市场、贸易、信息和金融的解说,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次虽然是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影响,但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
13.解析:第(1)问,据材料时间信息“15世纪早期”可知,“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是指中国实行海禁政策,“西方的冒险事业”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两者之间的联系结合海禁政策实施的原因来回答。第(2)问,据材料“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政府干预的手段”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方面思考。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据列强侵华在客观上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回答。第(4)问要注意理解材料,迁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和举措回答。
答案:(1)含义:前者指中国实行海禁政策;后者指西方新航路开辟。联系: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模式创新:英国实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或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市场经济模式。
共同原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创新与推动。
(3)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创造条件。
积极影响: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中国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及世贸组织等。
14.解析:第(1)问,概括“表现”时,注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18~1920年实行的,由“1921年”这一时间信息可知,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其在农业方面表现为征收粮食税;对新经济政策的“阐释”,从材料一中逐条归纳即可:第一段是从政策实施的策略角度讲的,第二段是从政策实施的目的方面来讲的,第三段是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方面来讲的。第(2)问为开放性设问,无论认同哪一种观点,均要史论结合且言之成理。第(3)问是观点论证题,实际上是要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是共产主义模式新的发展,而不是萎缩;可从转变的原因、结果、实质等角度展开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语言简练。
答案:(1)表现: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理解:列宁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从政策实施的策略角度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迂回过渡”。从政策实施的目的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从政策实施的内容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社会经济。总之,新经济政策在保证无产阶级掌权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的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3)转变的必要性:转向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提出的客观要求;转向市场经济,是吸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训的必然结果;转向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转变的结果: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结论: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是共产主义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共产主义模式的萎缩。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五 保证公正司法,健全司法体制和机制建设,增强司法公信力(下)(答案)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客观事实与主观事实的关系式客观事实必须符合主观事实。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错误 ×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加
正确 √ 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如果不依证据来认定,认定的事实就可能具有主观臆断性,没有客观根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4.证据裁判原则,是指对于诉讼中事实的认定,应依据有关
正确 √ 的证据作出;没有证据,不得认定事实。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只要有助于认定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可以叫做证据。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第二部分;单选题
1.自2002年4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定》规定了()的证明标准。
A.“主观证据占优势”
B.“客观证据占优势”
C.“高度盖然性占优势”
D.“绝对证据占优势”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2.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A.工作职责
B.工作流程
C.工作标准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3.对法官来说,如何通过审判来还原客观事实?()
A.证据
B.法律
C.被告人叙述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根据本讲,证据裁判离不开()。
A.事实标准
B.程序标准
C.法律标准
D.证明标准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错误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5.()原则是现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的体现,是真正防止冤案错案的必然选择。
A.疑罪从无
B.疑案从挂
C.疑罪从轻
D.疑罪从有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根据法律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小时。
A.2
B.8
C.10
D.12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7.我国实行的审级正度是()。
A.一审终身制
B.二审终审制
C.三级三审制
D.四级三审制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8.根据本讲,完善审级制度,一审重在()。
A.解决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
B.解决事实法律争议
C.解决依法纠错、维护裁判权威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我国司法公司的底线是()。
A.不发生冤案
正确 √
错误 ×
错误 ×
正确 √
正确 √
B.不影响政府制度
C.不影响群众生活
D.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从立法层面上首次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A.1979年《刑事诉讼法》
B.1994年《宪法》
C.1996年《刑事诉讼法》
D.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八)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错误 ×
1.根据本讲,健全落实()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A.罪刑法定
B.有利被告
C.疑罪从无
D.有利原告
E.非法证据排除
您的答案:ACE
正确答案:ACE
答案分析:
2.以下关于我国审级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实行的是三级三审制
B.一审重在解决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
C.二审重在解决事实法律争议
D.再审重在解决依法纠错、维护裁判权威
E.以上都是正确的
您的答案:BCD
正确答案:BCD
答案分析:
正确 √
正确 √
3.在刑事诉讼中,我国实行的证明标准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中的内涵包括()
A.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
B.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加以证明
正确 √
C.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排除
D.得出的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
E.以上都是正确的答案分析:
4.以下属于非法收集的证据的是()。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
正确 √
A.对疑犯实施捆绑、吊打、电击等行为所得的证据
B.疲劳询问所得的证据
C.未出示搜查证,对嫌疑人住所搜查所得的证据
D.对疑犯进行胁迫所得的证据
E.以上都是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分析:
5.根据本讲,二审重在解决事实法律争议的优点在于()。错误 ×
A.有利于满足当事人的要求,集中解决争议
B.有利于满足社会公众的关注度
C.有利于节约案件司法资源
D.有利于维护裁判权威
E.以上都是正确的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C
答案分析:
第三篇: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五——构建创新型国家建设布局 深入实施十三五创新驱动战略(下)80分卷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五——构建创新型国家建设布局 深入实
施十三五创新驱动战略(下)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由专利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知道,新兴技术出现初期,产生的专利多为(D)专利。A.实用新型 B.外观 C.附属 D.技术
2.根据本讲,“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中有(C)以上的专项规划未进行本领域知识产权发展现状的分析。A.50% B.80% C.75% D.65%
3.本讲提到,(D)年,国内的发明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了国外的申请量。A.2009 B.2004 C.1996 D.2003
4.根据本讲,我国专利维持时间在20年以上的有(A)。A.3% B.23% C.33% D.44%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本讲提到,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包括(ABCD)。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B.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C.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D.技术创新引导专项
2.根据本讲,以下属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相关政策的有(BCD)。
A.建立技术创新政府导向机制 B.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 C.构建统筹协调的创新治理机制 D.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生态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1996年,我国企业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了大学和科研机构。正确
2.根据本讲,对于成果转化,特别是国家财政经费研发出来的成果,必须要强制性的进行转移、进行成果转化。正确
3.根据本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主要用于突破各领域技术瓶颈。错误
4.根据本讲,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我们要建立技术创新政府导向机制。错误
第四篇: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五——构建创新型国家建设布局 深入实施十三五创新驱动战略(下)70分试题答案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五——构建创新型国家建设布局 深入实施十三五创新驱动战略(下)70分试题答案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由专利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知道,新兴技术出现初期,产生的专利多为()专利。
A.实用新型 B.外观 C.附属 D.技术
2.本讲提到,()年,国内的发明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了国外的申请量。
A.2009 B.2004 C.1996 D.2003 3.根据本讲,我国专利维持时间在20年以上的有()。
A.3% B.23% C.33% D.44% 4.本讲提到,2014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为92.8万件,同比增长(),居世界第一位。
A.18.7% B.4.9%
C.12.5% D.15.2%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根据本讲,以下属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任务的有()。
A.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B.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 C.实施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 D.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
2.根据本讲,以下关于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说法,正确的有()。
A.要强化知识产权申请和运营权责的问题 B.要强化科技成果以许可方式对外扩散
C.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还要建立统计和报告制度 D.推动修订《标准化法》,强化标准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作用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资源配置“碎片化”是我国科技计划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正确 错误
2.根据本讲,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我们要建立技术创新政府导向机制。
正确 错误
3.根据本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主要用于突破各领域技术瓶颈。
正确
错误
4.根据本讲,对于成果转化,特别是国家财政经费研发出来的成果,必须要强制性的进行转移、进行成果转化。
正确 错误
第五篇: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五——构建创新型国家建设布局 深入实施十三五创新驱动战略(下) 考试 80分卷(推荐)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五——构建创新型国家建设布局 深入实施十三五创新驱动战略(下)课程的考试 80分卷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中有()以上的专项规划未进行本领域知识产权发展现状的分析。
A.50% B.80% C.75% D.65% 2.根据本讲,由专利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知道,新兴技术出现初期,产生的专利多为()专利。
A.实用新型 B.外观 C.附属 D.技术
3.本讲提到,2014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为92.8万件,同比增长(),居世界第一位。
A.18.7% B.4.9% C.12.5% D.15.2% 4.本讲提到,()年,国内的发明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了国外的申请量。
A.2009 B.2004 C.1996 D.2003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根据本讲,以下属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有()。
A.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B.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C.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 D.强化科技与经济的对接
2.根据本讲,以下属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相关政策的有()。
A.建立技术创新政府导向机制 B.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 C.构建统筹协调的创新治理机制 D.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生态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主要用于突破各领域技术瓶颈。
正确 错误
2.根据本讲,对于成果转化,特别是国家财政经费研发出来的成果,必须要强制性的进行转移、进行成果转化。
正确 错误
3.根据本讲,1996年,我国企业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了大学和科研机构。
正确 错误
4.根据本讲,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我们要建立技术创新政府导向机制。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