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全国最美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对策思考
打造全国最美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对策思考
长宁县委副书记、县长 曾 健
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自然生态景观为客体,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回归自然、认识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强烈需求为目的,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的发展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今后的生态旅游将占所有国际旅游的20%左右。
长宁县拥有国家4A级旅游区蜀南竹海、2A级旅游区梅硐竹石林和素有“峨眉姊妹”之誉的生态观光旅游示范点佛来山,是著名的“中国竹子之乡”,地处川、滇、黔、渝结合点,是宜宾市的卫星城。长宁独特的“生态、资源、区位”优势,使其具有发展竹类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具备打造成为区域间重要旅游中转地、集散地和目的地的先决条件。长宁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优势,加速竹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打造成为全国最美的竹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大课题。
一、竹生态旅游价值分析
(一)景观观赏价值。“山有竹则青,水傍竹则秀”。竹四季常青、姿态优美,有声、影、意、形“四趣”。特别是我县的竹海,漫山遍野,绿光闪烁,竹影婆娑,徜徉其中,能领略其翠绿清凉、幽雅宁静的闲情野趣。
(二)生态养生价值。竹会释放大量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改善肺功能、心肌功能、睡眠,增强机体抵抗力。特别是成规模的竹海,良好的生态环境、较高的负氧离子含量,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
(三)文化艺术价值。竹虚心、有节、坚韧、挺拔,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与兰、梅、菊并称“花中四君子”。颂扬竹的诗词歌赋数以万计,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大量竹诗。画竹在我国传统艺术中也具有相当地位,画竹艺术至今仍保持长盛不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此外,竹还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
(四)文明承载价值。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六千多年的陶瓷上就有竹的符号,甲骨文上也有竹的象形文字和与竹有关的文字记载。殷商时期开始使用竹简,六朝时发明的竹纸流转并使用至今。竹已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五)民俗文化价值。“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竹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展示了其特有的民俗文化魅力。在长宁竹海,竹扁担、竹椅、竹凳、竹席、竹筷等竹制品已成为人民日常生活所必须。
二、长宁竹生态旅游发展优势和现状
长宁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海拔245.9—1408.5米,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多种竹类生长。长宁拥有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竹类生态园——世纪竹园。有全国第一个以保护竹林生态系统为核心内容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绿化百佳县”、“中国竹子之乡”,四川省首批林业产业重点县。全县森林面积70.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1%,其中竹林面积54.8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75.32%;竹林中有楠竹20万亩,苦竹6.1万亩,以硬头黄竹、绵竹、慈竹、杂交竹、麻竹为主的丛生竹28.7万亩。盛产竹笋、竹荪等竹食品。
长宁着力挖掘和凸现竹文化,在不断巩固提升已有竹景观基础上,在县城大手笔、高规格建成了具有竹生态和竹文化特色的7个休闲广场,在县城中心城区规划和种植了以竹为特色的各类植物300多种。在县城以北、以东规划了5000余亩以竹为主的绿色生态屏障,在所有公路两旁遍植竹林,处处彰显竹的魅力。长宁竹生态旅游环境极大改善。县城距宜宾机场仅50余公里;全县道路硬化、卫生净化、街道亮化和美化等项目强势推进,建成有高等级旅游公路——宜(宾)长(宁)、江(安)长(宁)高等级公路,宜宾港长宁香炉滩码头9月底就将竣工,宜泸渝高速经过长宁并已动工建设,成贵铁路将经过长宁并将在县城附近建站;拥有宜宾唯
一、川南环境最优的五星级旅游宾馆——竹海三江世外桃源宾馆;是“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县城是“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和“文明县城”。
长宁高度重视竹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旅游先导、工业支撑、农业强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按照面向国际的竹生态旅游目的地定位,把竹生态旅游开发作为经济发展一大举措,用超越行政区划的本土化视野,使长宁旅游逐步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等更广阔的旅游发展大环境中,旅游产业取得较大发展,成为县域经济一大新的增长点。仅2009年1-6月,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89.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和70.8%。
三、长宁竹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对生态旅游的思想认识不够。部分干部和广大群众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认为生态旅游就是到有自然风光的地方去旅游;生态旅游就是开发自然资源以用于旅游。
二是宣传促销不够。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渠道单一,竹生态旅游未被外界全面认识和了解。当前,特别突出地表现在还有不少旅行社对长宁县竹生态旅游茫然无知。
三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受财力限制,竹生态旅游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难以得到快速改善。现有宾馆、酒店、休闲娱乐等接待场所设施、规模有限,一到旅游旺季接待能力严重不足。四是产业规模偏小。由于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促销等方面投入不足、开发力度不够,全县竹生态旅游竞争优势尚不明显,旅游业收入占全县GDP的比重偏小,发展速度和现状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对称。
五是产品结构单一。突出表现为景区景点吸引力不够强,“游”的链条短,吸引游客驻足游玩的要素不足;开发深度不够,大多数景区景点还处于浅层次开发状态,精品较少;旅游文化挖掘不够,与旅游要素存在脱节现象;旅游商品的研究、开发营销滞后,存在着设计单调、造型粗糙、包装简陋、内涵不足等问题。
四、打造中国最美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对策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科学规划竹生态旅游产业。
一是统一思想。长宁县竹生态旅游业要快速健康发展,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生态旅游发展理念。要高度重视,积极宣传,正确引导,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旅游意识,使人人都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主人。要创新形式,通过印制一些浅显易懂的生态旅游资料投放到农村尤其是旅游景区附近,帮助农民了解生态旅游,学习生态旅游知识;在机关干部队伍培训时,增加生态旅游知识;对全县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人员,定期举行生态旅游知识培训和测试。二是科学规划。聘请有资质、有实力的旅游规划机构和专家,对旅游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条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适合长宁实际的竹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客源市场特点合理布局和规划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改善旅游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二)加强项目建设,夯实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基础。
加强与科研机构、旅游专家咨询机构、旅游专业院校等的联系、合作,结合长宁竹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深度挖掘潜在旅游资源,精心策划包装旅游项目,不断充实竹生态旅游项目储备库。所有储备项目应分期、分阶段地逐步落实,要通过项目实施强势推进旅游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全面总结经验,积极分析原因,认真吸取教训,为其它项目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要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认真保护好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旅游景点和景区,切忌走“先发展后维修再保护”的畸形发展道路。
(三)加强环境保护,为竹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保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竹生态旅游才能获得永续发展的空间。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负责、部门行业生态环境保护负责制,落实旅游开发商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对失职、渎职和人为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追究重处。其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制定旅游、发改、招商、环保、林业、国土、水务等部门协调和配合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和规定,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再次要切实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园家级园林县城创建等活动,着力营造天蓝、水绿、山青、地净的旅游环境。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竹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旅游产品的异地性,决定了旅游宣传的重要性。首先要抓好大众传播。采取财政划拨、旅游企业自筹等形式筹集宣传资金,在各级电视台、报刊、网络和其他宣传媒体上做好竹生态旅游的整体形象宣传。其次要充分利用好人际传播。在各类大中小宾馆、饭店、车站等游客聚集场所,设置景区景点广告牌、存放宣传册、宣传单等,通过向过往游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增强游客对长宁景区景点的了解。主动邀请竹生态旅游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知名新闻媒体、记者和旅游同行等到长宁考察、参观,并与之建立良好关系,充分利用知名人士权威性和说服力提高公众对长宁竹生态旅游的关注度。再次要加大旅游文化开发和宣传力度。加快长宁竹生态旅游指南、竹文化艺术书刊等旅游丛书编印,充分挖掘长宁丰富的竹文化、川南民俗文化、佛教文化;充分发挥书协、美协、音协等群众文化团体创作优势,不断充实竹文化旅游内涵,增强长宁旅游文化魅力;通过定期举办好龙灯节、龙舟节、美食节等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以节会友、以节壮旅。
(五)突出资源特色,全力打造中国最美竹生态旅游目的地。
一是全力打造五大竹生态旅游景观。围绕蜀南竹海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大力发展蜀南竹海生态旅游、三江世外桃源休闲度假旅游、梅硐竹石林苗家文化旅游、佛来山朝圣观光旅游、长宁县城休闲养生旅游五大竹生态旅游景观,加速构建中国最美竹生态旅游区。
二是全力打造中国最美竹生态旅游文化名城。一要着力抓好三大重点绿色工程。即:绿色通道工程,在宜长旅游公路进入长宁县境开始,沿路遍植竹林,形成翠竹长廊,给人以先声夺人的气势;绿色屏障工程,在长宁县城区四周,主要是西面和南面,遍种竹林,形成城区的绿色屏障,使城区包围在绿色竹林之中;城区绿化工程,巩固提升县城“亮化”、“美化”、“净化”水平,提升整体形象。在城区选择8—10个点,营造竹林苑,体现长宁的特色。二要在竹海广场中心,建一座具有竹文化特色的标志性艺术建筑,充分展现长宁竹生态旅游特点和文化内涵。三要在碧玉溪两岸建造若干竹亭、竹阁、内置竹文化内容。如建造“竹碑亭”,内置关羽“风雨竹诗碑”等。四要把长宁滨河路改造成为依山傍水、近山近水、园林式的美食文化、娱乐休闲滨江路;对光明街进行适度改造,突出川南民居建筑风格,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仿古一条街。五要大力营造竹生态文化氛围,特别是在星级宾馆、饭店等重要接待场所,要大力培育竹景观,体现竹文化;在县城街道及重要交通通道设置蜀南竹海、竹海外围景点等的宣传画和广告,设置一些关于竹文化和竹生态的简要告示语和简介,充分体现竹的特色;在宜长路旁醒目地段修建竹文化中心,不断强化旅游形象,吸引游客。
三是全力打造蜀南竹海外围景点。加快旅游交通网建设。以蜀南竹海为中心,加速三江世外桃源度假酒店、梅硐竹石林、佛来山、淯江河等重要旅游景点的打造。进一步完善旅游区基础设施。加快佛来山景区公路、梅硐竹石林景区公路和佛来山—三里半大桥、三里半大桥—世纪竹园、世纪竹园—三江湖、三江湖至官兴至梅硐等旅游环线公路建设,全力构建便捷安全的旅游交通网络。全力打造梅硐竹石林。一是依托核心景点,打造精品观光区。要围绕把梅硐竹石林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的目标,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情况下,进一步做好已有景点的包装,丰富文化内涵;加大溶洞(如芭蕉洞、吴家洞、云洞)、池塘、苗族风情一条街等的开发,突出打造3—5个旅游精品景点;加快景区道路、停车场、宾馆饭店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景区服务功能和要素配套。二是以梅硐镇高简村苗族社为基础,打造苗家文化体验区。高简十社俗称“羊子岭”,地势高阔险峻,与核心景区遥想呼应,村民全是苗族同胞,苗族文化非常浓郁,具备修建大规模苗寨群落、开展苗家文化体验游的基础,特别是目前省内及川南还没有一个具备相当规模和名气的苗寨,建设苗寨很有发展潜力。三是以梅硐河为基础,规划娱乐区,为核心景区提供配套服务。梅硐河位于梅硐竹石林核心景区必经之地,河水清如碧玉,两面青山环绕,绿竹成荫,具备发展农家乐、农家旅店、水上娱乐等核心景区配套服务业的良好基础。宜与核心景区共同规划、整体开发,拉长旅游产业链。四是以革命烈士余泽鸿的故居为基础,规划红色旅游基地。梅硐镇革命烈士余泽鸿的故乡,是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主要活动场地。把红色文化与竹石林结合起来,将为景区注入新的活力。全力打造佛来山。一要完善佛来山基础设施,加快佛来山西明禅寺一期、二期工程开发步伐。指导农户改造或建设具有川南民居风格的农房,大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星级农家乐。进一步完善景区绿化、美化,努力营造画在山中显、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二要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契机,打造“登山可赏花品果,临塘可垂钓尝鲜”的乡村旅游风格。发展多种模式的农业特色园区,大力发展“甜梨”、“佛梨”等特色品牌,丰富乡村旅游要素,推动特色乡村旅游发展。三要加快佛来山农业产业化进程。开发生态特色水产、优质粮油等新品牌,在江长公路沿线形成优质粮油、特色水产、优质水果、畜禽养殖、花卉苗圃等标准化示范基地,佛顺公路沿线形成专用粮油、甜梨示范、观光农业等基地以仙山水果农产品创意,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全力打造淯江河县城段休闲旅游景区。在县城段淯江河下游建低坝,与三里半连成一片,抬高水位,形成200多亩人工湖面。湖东岸依坡建造生态堤坝,植树造林,形成错落有致的自然湖泊;临湖岸建造园林景观,合理利用山水、建筑、树木、花草、书画四大造园要素,建造亭台楼阁,曲径小路,嘉树奇葩,达到“寸山多致,片石生情”的艺术境界。在长宁大桥、鲤鱼湾大桥、碧玉溪口修建竹海鱼舫,为游客提供水上休闲、康体运动体验场所;加快淯江河水面娱乐项目的开发,提供能让游客参与的水上龙舟、皮划艇康体运动娱乐项目。
全力打造三里半—竹海镇段淯江河旅游景区,构建“十里淯江,翠竹长廊”。在保护好现有竹生态隧道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对淯江两岸的竹林进行更新,新增麻竹、慈竹等品种,充分展现竹类的多样化,打造十里竹类科普观光带,形成丰富多彩的竹类景观,并与三松湖世纪竹园联成一片。
加快蜀海温泉开发、打造川南最具规模的温泉疗养基地。充分发挥长宁已探明并已开发的龙头氡温泉、三江湖温泉旅游资源优势,继续推进龙头氡温泉建设,加快三江蜀海温泉旅游开发,使之打造成为川南最具规模的温泉疗养基地。
四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是加强示范点建设,把长宁镇、竹海镇、开佛乡、梅硐镇、双河镇、古河镇、梅白乡、桃坪乡、三元乡、龙头镇、铜锣乡等11个乡镇建成为乡村旅游重点示范乡镇。二是立足本地优势,加强生态环境、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文化保护。三是充分挖掘利用生态、人文资源,体现各自特色,差异化发展,形成既相互补充又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四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和完善以县城周边、佛来山景区、梅硐竹石林景区、淯江景区为主的乡村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加强行业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旅游品位,使乡村旅游成为长宁县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
第二篇: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思考
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思考
长宁县委副书记、县长何文毅
中国竹子之乡——长宁县地处川南腹地,县城距成都、昆明、贵阳、重庆四大省会城市均300余公里。县城雅致秀美,是蜀南竹海的序景区、四川省首个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2010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为抢抓当前良好发展机遇,抢占发展先机,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新型城镇化和旅游国际化进程,我县依托生态、资源、区位三大优势,提出了将县城打造为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战略目标,力争将长宁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生态经济强县、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成渝经济区的生态产业之城。
一、挖掘内涵,做好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整体规划
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即:“竹、山、水、林”和城市交相辉映,形成“竹在城中、城在海中、人在景中、竹城相容”,包含“康疗、康体、康农、康乐、康居”为一体,多中心、组团式、人性化、低碳化,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健康养生城市体系。
(一)整体目标。坚持模式和业态的创新,围绕浓郁的竹生态养生文化、优美的生态养生环境、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等核心要素,积极寻求品牌突破。依托蜀南竹海,构筑以温泉养生、森林氧吧养生、乡村旅游体验养生为特色,以养生旅游为龙头,集养生地产开发、养生文化传播、养生疗养居住、养生产品开发为一体,涵盖康体、康居、康乐、康农、康疗、康食等内容的养生体系,建设川南商务之城、旅游度假之城、养生宜居之城和健康产业之城。
(二)功能分区。根据县城的战略定位以及策划成果,最新修编的《长宁县城市总体规划》把县城按功能划分为“三轴、六区、三节点”。三轴:淯江生态发展主轴、碧玉溪景观发展轴、长江大道(江长路县城段)发展轴;六区:中部行政核心区、北部高铁新区、南部商旅服务区、东部田园新区、西部城市未来拓展区和宋家坝生态工业园区;三节点:东山湖城市主入口形象景观节点、三里半旅游服务文化节点、高铁站交通旅游服务节点。
(三)发展步骤。一是扩展盘子阶段(2010年-2020年),把长宁县城打造成为国家级养生度假目的地,达到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 20万人以上。以“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为核心,以大型引擎项目建设为动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度假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城市营销和旅游营销力度。到2015年,将长宁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影响全国的区域旅游度假胜地;到2020年,将长宁建设成为配套完善、服务领先、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度假目的地。二是提升品质阶段(2020—2030年),打造国际竹生态养生旅游名城。以“度假旅游向主题旅游转变”为核心,以国际度假平台建设为带动,加强项目创新力度,争取到2030年,将长宁建设成为生态、富裕、充满活力的国际竹生态养生旅游名城。
二、强化措施,统筹推进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建设
按照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三轴六区三节点”的功能分区,着力加快推进县城城市控规、设计及实施,重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养生产业打造、城市功能拓展、精品旅游开发等项目,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健康城市,统筹推进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建设系列工作。
(一)夯实城市发展基础。一是打通城市动脉。大力实施“123456”交通网络建设工程,强力推进成贵高速铁路、宜泸渝高速公路等交通主干线建设,打
通城市发展主动脉。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交通。在城市内部交通网络方面,围绕高铁站,形成观光小火车、竹筏漂流、竹主题观光电瓶车三种特色交通。开通海城线旅游列车,由高铁站至竹海观光停车场,实现景区与城市间的无缝对接。实施淯江河观光水路开发,鲤鱼湾大桥至三里半为竹筏漂流段,三里半至竹海景区为游船段,切实解决交通单调问题,展现十里淯江优美风光。竹主题观光电瓶车,连接中心县城与蜀南竹海景区。三是完善各类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区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系统及公共交通、旅游接待、电力通讯、垃圾清运、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完善县城主出入口、城市道路中外文交通和景区标识,形成更加有效的多元化城镇交通体系,增强旅游者的可进入性和便捷性。
(二)打造生态养生产业。一是发展竹乡特色餐饮。加快竹类菜品创新,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竹主题餐饮品牌店,积极开发药补、食补为重点的保健型、养生型特色餐饮。在旧城核心区、北部城市新区建设“竹字号”特色美食一条街和美食广场,在东部田园新区和南部旅游新区发展特色“土字号”农家乐,做大做响长宁竹餐饮产业,打造“吃在长宁”品牌。二是积极发展养生地产。在城市建筑、景观打造等方面突出竹生态元素和养生元素,在东部田园新区建设面向养生养老人群的银发社区以及综合性强的星级酒店,在西部新城集中打造高级住宅区,推进竹海镇新生村养生养老美丽乡村项目,激活庞大的养生地产市场,打造“住在长宁”品牌三是加快发展养生娱乐项目。开发竹海氡温泉养生项目,在城区与三里半的区域建设东南亚风情盐浴街、竹盐主题公园、竹盐美容医院。打造高品位、有影响、参与性强的东部田园新区,加快形成旅游娱乐业的街区化、特色化、系列化。
(三)拓展养生城市功能。合理规划布局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加快建设竹海•温州商城、高铁站旅游购物公园、高铁新区体育商城、旧城商业综合体等一
批特色鲜明、经营规范的旅游商品基地和购物场所。在江长路外侧建设竹创意产业园,加快竹工艺品的创意开发和品牌打造,丰富地方特色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种类。大力建设康体运动体验设施,完善体育健身场所,建设完善城市体育中心、高铁新区汽车运动公园和赛车场。利用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在三里半建设竹海演艺中心、竹海影视基地、游客体验中心、水上城堡等。在江长路外侧建一个集图书馆、科技馆、书城等为一体的文化中心。加强特色娱乐点、娱乐项目和特色休闲街区的建设,大力引进各类新型娱乐品种和项目,打造特色鲜明、雅俗共赏的文化艺术精品。
(四)发展竹乡精品旅游。一是建设百里淯江竹文化滨水休闲娱乐旅游景区和碧玉溪景观休憩带。按照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淯江河进行分段景观打造,重点开发三里半、淯江西路、淯江东路、碧玉溪、石鹿沟等区域,建设竹文化滨水休闲娱乐带。二是建设蜀南竹海生态观光旅游景区。依托蜀南竹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品牌,按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开发打造竹海后山,强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建设竹海世外桃源温泉群落度假旅游景区。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依托五星级的竹海世外桃源度假酒店,深入开发竹海温泉,推进体育公园、世纪竹园、养生社区等项目建设,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和休闲服务设施。四是建设梅硐竹石林红色生态旅游景区。依托蜀南竹海后花园的竹石林资源,加强葡萄井、竹海迷宫、翼王峡、翡翠峡等景区开发。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和休闲服务设施建设。五是建设佛来山康体运动旅游景区。依托农业产业园区、开佛西明禅寺、古河飞泉寺、梅白碧浪湖等,大力建设山村梨乡康体运动区。六是打造滨河度假区。沿东山湖打造集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滨湖度假区。七是建设特色旅游镇。抓好三里半竹盐小镇、竹海镇特色旅游新镇、桃坪古镇开发,建设完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呼叫中
心、咨询中心、投诉中心、集散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服务功能,形成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节点,提高竹海周边旅游对游客的拦截能力,形成“大竹海”的旅游格局。
三、增添举措,加快推进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建设
(一)充分整合力量。成立建设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领导小组,加强组织统筹,落实责任分工,加快整体推进。按照突出重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采取一个功能区域建设一位县领导牵头、一个班子实施,一个重大项目一个工作小组负责的工作模式,打破部门和行政区划的限制,形成党政主管、部门协同、强力推进的良性机制。同时,加大项目进度监督力度,将养生名城建设各项目纳入重点项目督查考核范围,实行红、黄旗制度,在全县营造竹生态养生名城建设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科学规划管理。按照建设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战略定位和“统一发展思路,高度集中规划,突出竹生态特色”的要求,高标准、高起点统筹调整县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严格规划审批和修改程序,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坚持不懈推进竹生态养生名城建设。要调整理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认真执行规划许可制度,不断提高县城建设和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三)强化要素保障。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调整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动力,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实施一批战略性、引擎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要切实加强对上协调,强化对上争取协调土地指标力度,尽快落实养生名城引擎项目建设用地。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积极培植税源和对上争取,合理安排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增收节支,强力推动各引擎项目建设。要重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要集中全
力解决推进中的土地、环评、资金等瓶颈制约,力促项目早谋划、早开工、快建设、快见效,对于一些条件具备、带动引领作用强的项目,要集中人力、资金优先实施。
(四)加强城市宣传。制作城市宣传专题片,突出城市品牌营销,加强区域合作联手营销,深化城市整体推介,突出城市形象和整体优势,着力打好竹文化、生态、养生、美食、宜居“五张牌”,加强与区域城市的合作,进一步放大城市品牌效应,提高长宁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推进产业发展。将养生名城建设与成渝经济区对接、新村建设、四化联动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动,相互促进。在旅游宣传促销、重点项目建设、公益性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扶持、奖励等工作举措,鼓励本地现有旅游产业、生态产业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生态经济。研究制定产业优惠政策,加大城市配套设施项目、旅游项目、生态养生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际知名财团、知名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养生名城建设,加快城市整体功能的提档升位。
第三篇:关于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思考
关于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思考
长宁县政府办课题组
中国竹子之乡长宁地处川滇黔渝四省交界,县城是成都、昆明、贵阳、重庆“四城之心”,距四大省会城市均300余公里。长宁县城雅致秀美,是4A级旅游景区蜀南竹海的序景区、四川省首个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面向未来,长宁县城如何定位,如何打造是一重大课题。笔者经过认真调研和深入思考,提出了关于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一些浅见薄识。
一、长宁雅致秀美,生态养生,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势在可行 生态养生旅游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最环保的旅游产品之一,是受市场推崇的新兴旅游产品,其核心是让人们在自然景色秀美、生态环境优良的地方通过参与各种养生项目活动,达到养生的目的,同时不损害环境,是生态旅游与专项养生旅游的有机结合。
(一)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是长宁县城建设与竹海旅游联动发展的天然结合。长宁县域景区景点众多,以国家4A级旅游区蜀南竹海为龙头,竹海三江世外桃源五星级酒店、2A级旅游景区梅硐竹石林和素有“峨眉姊妹”之誉的生态观光旅游示范点佛来山等共同发展的大竹海旅游是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柱。长宁县城位于大竹海旅游的核心区域,是联结众多景区景点的天然纽带,城内秀美的淯江河、碧玉溪穿城而过,俊俏的七大自然山体与县城布局有机结合,点缀城区的九大广场多姿多彩。长宁县城是蜀南竹海的序景区,与竹海互相呼应。竹海景美,让人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聚人气;县城景美,让人身心愉悦,休闲养生,聚商气。把县城打造成竹生态养生城市,与竹海缺位发展、功能互补,能缓解竹海景区的环境压力,让竹海永久保持其自然之美;能使县城生态环境更加美好、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让竹海与县城相得益彰,呈现出和谐之美。
(二)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长宁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长宁气候好,全年气候呈现出“冬不冷、夏不热”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2℃,8月份气温最高,日平均为27.4℃,是避暑的天堂。长宁生态好,全县以竹林为主的森林覆盖率达50.2%,竹林面积达60.1万亩;县城绿地率达到35.98%,绿化覆盖率达到41.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34平方米;河网密度为0.87,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是川南水乡。长宁空气好,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85万个,是天然氧吧。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长宁成为典型的宜居休闲养生之地。
(三)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长宁长寿之地名符其实。长宁人口健康状况持续性强,高龄老年人口比例大。据统计,全县44万人口中,百岁以上老人达到27人,占总人口的10万分之6.1,远高于“长寿之地” 十万分之二的起评标准;80岁以上老人人口比例超过全县总人口的2.1%,高于“长寿之地”1.4%的起评标准。
(四)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富集的资源提供了产业支撑。全县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盐卤、煤、天然气、石灰石、磷矿、硫铁矿、白云石等资源25种,其中已探明可供开采的岩盐储量100亿吨以上,天然气储量100亿立方米以上,白云石储量200亿吨以上,石灰石储量100亿吨以上。以竹为主的林业资源丰富,全面森林面积75.32万亩,其中竹林面积60.1万亩。全球最大的醋酸纤维素项目落户长宁并已建成投运。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将眼光投向长宁。
(五)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便捷的交通拉近了长宁与全国联系的时空距离。随着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长宁通江达海连接全世界的梦想指日可待。在公路建设上,今后将形成长宁至重庆、成都、乐山、宜宾、泸州、内江、自贡的高速交通网络及周边区县的快速通道;在铁路建设上,成都—宜宾—贵阳铁路客运专线预计将于2014年建成,重庆—宜宾—昆明、宜宾至叙永铁路也已进入可研阶段;通江达海的宜宾港长宁香炉滩码头已经建成投运;县城距宜宾机场、泸州机场均在半小时车程左右。
二、科学定位,配套功能,长宁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大有可为 独特的“生态、资源、区位”优势,将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流、商流、资金流向长宁集聚,为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提供了现实基础。同时,现代人们对亲近自然、追赶品质生活而迅速膨胀的休闲养生需求与长宁“生态、资源、区位”优势的高度整合,必须将使长宁在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的道路上大有可为。
(一)明确市场发展定位。优势资源和条件只有通过对接市场才能转化成商品,才能实现价值,才能为长宁带来实际的收益。结合长宁实际,综合分析我国生态养生市场,重点应从四个方面定位长宁县城发展:一是借助蜀南竹海之名,依靠交通条件的改善,建设川南经济高地的最佳会议度假地,即川南商务会议聚集地;二是4A城市休闲旅游市场;三是养老宜居市场;四是美容养生市场。
(二)分阶段推进战略目标。一是2010-2020年为扩展盘子阶段,把长宁县城打造成为国家级养生度假目的地。以“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为核心,以大型项目建设为带动,加快基础设施和度假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城市营销和旅游营销力度,争取到2015年,将长宁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影响全国的区域级旅游度假地;到2020年,将长宁建设成为配套完善、服务领先、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度假目的地。二是2020—2030年为提升品质阶段,打造国际级竹生态养生旅游名城。以“度假旅游向主题旅游转变”为核心,以国际级度假平台建设为带动,加强项目创新力度,争取到2030年,将长宁建设成为生态、富裕、充满活力的世界级竹生态养生旅游名城。
(三)科学细分城市功能区。根据旅游度假之城、川南商务之城、养生宜居之城、生态产业之城的城市功能定位和“中调、东优、南联、北进、西拓”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按照“三轴六区三节点”(“三轴”即:淯江生态发展主轴、碧玉溪景观发展轴、长江大道发展轴;“六区”即:中部行政核心区,北部高铁新区、南部商旅服务区、东部田园新区、生态工业园区、西部未来新区;“三节点”即:东山湖入口形象景观节点,三里半宾馆群旅游文化节点和高铁站交通旅游服务节点)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按照功能分区,科学配置发展组团和重点建设项目。例如,在东部田园新城,重点打造一街两带两心三组团,即万国竹镇滨水古街,淯江休闲带和山水景观带,休闲度假中心和城市绿心,以及浅丘田园社区组团、湿地田园社区组团、山水田园组团;在南部商旅服务区,重点打造一带四轴五组团,即淯江休闲带,竹主题产业发展轴、旅游地产发展轴、候鸟度假发展轴和乡村休闲发展轴,高端商务组团、竹盐主题组团、美容疗养组团、户外运动组团和竹产品创意组团;在北部高铁新区,重点打造一带三轴三组团,即碧玉溪景观带,城市商业发展轴、配套居住发展轴和公共服务发展轴,高铁组团、社区商业中心组团和城市文体中心组团;在中部行政核心区,重点打造两带三轴三中心三组团,即碧溪景观带和淯江休闲带,公共服务发展轴、商业服务发展轴、和配套居住发展轴,城市绿心、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区域商业组团、区域景观组团和区域教育组团。
(四)配套旅游交通项目,推进蜀南竹海景区与竹生态养生名城的良性互动。一是实施观光小火车项目。建设一条旅游专用的小铁路,连接即将建设的成贵高铁长宁站点与蜀南竹海景区,把长宁县城作为蜀南竹海大旅游的开始之旅。通过景区与城市之间的无缝对接,把长宁融入到竹海景区,从而推进竹生态养生名城的快速发展。二是实施竹筏漂流、游船、快艇等水上交通。在三里半至竹海镇之间10公里河道区域范围内,增加瀑布、露天浴场等人造景点,增强可观赏性;引进快艇,加快行进速度;采用船筏联合体,辅之以水上表演、休闲等项目,增加行进过程中的娱乐性。三是实施竹主题观光汽车。用竹元素装饰观光汽车,将观光汽车打造为长宁的亮点交通工具。
三、聚力、借力、全力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
(一)聚力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全面实施城市营销。坚持政府主导宣传、加大投入,同时整合部门力量,充分调动规建、旅游、文化广电、外宣等各级营销主体的积极性,形成营销合力,选准主流核心传媒,实施强势传播;选准核心市场,实现立体传播,叫响“生态人居、养生长宁”、“纵情竹海,养生长宁”品牌,全面提升长宁知名度。合理安排城市营销工作时序。今年年底前这段时期,是整体谋划期。重点要确保完成城市的整体策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控规方案、城市的品牌促进方案、城市各组团中引擎项目规划策划方案、各种专项规划方案等,做好城市营销准备。2011年至2013年上半年这段时期,为拉开骨架期。重点是传播城市品牌,启动北部新城骨干道路、小火车沿路站点土地整理、盐浴、竹盐小镇、会议酒店、侯鸟社区、汽车运动公园、户外运动基地、万国竹建筑滨水古街、河湾酒乡度假酒店等引擎项目,为城市营销的全面展开和深化营造浓厚氛围。2013年下半年至2015年这段时间,为全面建设期。重点是按照城市整体营销策略,点、线、面全面推进营销工作,展示城市亮丽形成和巨大发展潜力,吸引各地投资者全面参与项目建设。
(二)借力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采取多种模式联动开发。一是采取政府主导的BT模式。由政府主导规划、策划和项目包装工作。以政府财政收入为担保,引进开发商进行一级土地整理和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第一次融资;土地整理完成后交付政府,政府将包装好的项目连同土地一起出让给开发商,完成第二次融资。二是政府主导的城投公司模式。成立城市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并以公司资产作为抵押到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进行一级土地整理,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商业和城市环境,用市场化的手段开展土地包装和招商引资工作。三是政府+土地运营商模式。在政府和项目开发商之间导入运营商,政府掌握控制权,由运营商来为政府“打工”,负责土地的整治,基础设施的建设,环境的改善,招商引资,营销推广等工作,由项目开发商(二级开发商)来负责具体的开发和建设。前两种模式主导权在政府,易于控制,但是需要政府投入大量人力,可在城市板块中的核心板块、对人力资源要求较低项目的开发中采用。第三种模开发商占据优势,但是对人力的需求大大降低,可在带有引擎性项目的区域开发中采用。
(三)全力打造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强势推进各项工作。一要强化工作领导。采取分板块推进的办法,以功能分区整合领导力量、整合部门力量。坚持一个功能区一个领导班子、一个工作队伍、一套工作机制、一抓到底的工作方针,落实相对固定的工作队伍,全权负责功能区内的项目策划、招商引资、整体开发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各功能分区建设。二是整合各类资源。坚持以竹生态养生名城功能分区为基础,整合配套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打破条块和部门分割,形成整体合力推进工作开展。三要强化工作监督。坚持按照策划和规划开展项目建设,确保整体设计不变形、不走样。严格按照工作阶段性要求倒排工作时间,确保整体推进不懈怠。四是全力招商引资。围绕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战略策划,积极开展开展对外招商,大力引进城市基础设施、景观塑造、旅游开发、旅游商贸等项目,加快中国竹生态养生名城建设进程。
第四篇:关于武汉市打造全国软环境最优城的思考
关于武汉市打造全国软环境最优城的思考
近日,华中重镇武汉市掀起了一场“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此举旨在提高武汉市投资软环境,武汉市发出豪言壮语:打造全国软环境最优城市。
百余年前,得益于湖光总督张之洞的近代工业启萌,武汉与上海并列为全国两大经济中心,”驾乎津门,直追沪上“,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彼时的武汉是当之无愧的一线城市,睥睨四海,意气风发。经过武汉会战,武汉工业整体迁往陪都重庆,武汉在全国经济地位下滑。建国后,在计划经济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给予武汉极大支持,一批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武汉,武汉也能与京津沪并列为全国前四的城市。
然而现在的武汉呢,虽然自实施中部崛战略起以来经济取得很大成就,去年经济总量5515.76亿元,排名全国12,今年不出意外也能挤进前10。但是与北上广深差距很大,即便是与天津,重庆,杭州差距也不小。而且后面紧跟成都这个竞争对手,武汉在2009年首次反超成都100多亿,但2010年就缩小到8亿.今年如果再不加劲,再次被反超的可能性极大,形势危急,刻不容缓。
试问原因何在,有观点认为是改革开放国家把注意力投在东部沿海,中西部及东北中心城市地位普遍下降。无可否认这确实是很重要的因素。1980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53.44亿元。深圳仅2.70亿元。1992年深圳首次超过武汉,武汉396.74亿元,深圳434.70亿元,多武汉37.96亿元。2010年武汉5515.76亿元,深圳9510.91亿元,不足深圳60%。1990年杭州首超武汉,武汉176.83亿元,杭州189.62亿元。武汉甚至曾经一度落后成都,大连,宁波,沈阳,南京,东莞等城市。2003年时扬州经济总量也逼近武汉,当时的武汉上下遍布着忧心,时任武汉市委书记的李宪生向温家宝连喊三声:武汉在哪里?
值得庆幸的是武汉市近今几年经济也处于高速增长期,五年连超五大副省级城市。在副省级城市与广州,深圳,杭州,青岛并列第一集团。而且今后五年之内也当能进入前三,比肩广州深圳。但是问题是,我们的症结在哪里?我觉得是思想解放不够,政府效率不高,投资环境恶化,而这些与东部沿海有很大差距。甚至不及长沙,合肥等城市。事实上,这几年长沙,合肥的经济突飞猛进,增速高于武汉,七八年前,长沙合肥的经济总量尚不足武汉的三分之一,现在长沙已接近80%,合肥接近50%。武汉面临空前的压力,如何在中部崛起走在前列?成为湖北省快跨越式发展的核心问题。
今年湖北省两会上,新任省委书记李鸿忠径直向武汉市的全体代表发问:现在的全国白色家电中心不在武汉,也不再北上广深,而是在合肥,为什么?他直言,这说明我们解放思想还不够。这个白色家电中心,可以说是拱手让人的。2010年合肥家电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而武汉,这座与合肥相临不到两小时车程的工业重镇。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拥有荷花洗衣机,莺歌电视,长江电视等一批响当当的家电品牌,只有300亿。在很多人看来,武汉拥有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武汉拥有100多万高校在校生及众多科研院所,为全国五大高教中心,科教实力在中部六省无可争议的排第一。此外,武汉是全国经济地理中心,全国四大铁路枢纽,全国六大综合交通枢纽,号称九省通衢。区位优势历来是中部其他城市无可企及的。但事实是,武汉人才流失严重,在高铁普及后,单纯的区位优势已不那么重要,相反,软实力成为企业进驻的首要要求。
2009年一则消息被媒体披露出来,马士基全球信息中心放弃武汉而选择落户成都。消息甫出,武汉市舆论大喧。一位政府官员表示很可惜,煮熟的鸭子飞了。四月,马士基考察武汉,第一站去了光谷,对那里的投资环境还算满意。尤其对光谷”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的金字招牌”很感兴趣,甚至还选定了办公地点,在大家看来,武汉的优势太明显了,但是由于一切太顺利了,武汉放松了警惕。七月,马士基考察成都,两个月后,马士基决定落户成都。具体内幕我们不得而知。据消息称,成都市政府在马士基考察团离开成都火车站的最后时间送送上了一份具体规划。另据马士基称,成都在商务方面的竞争力与政府高效帮了成都的大忙。
另有一则消息,吉利汽车选择产业基地时先到湖北协商,但由于要保护本土的东风汽车,婉拒对方要求,吉利汽车不得已选择湖南。事实是湖南因此工业产值大增,为经济总量赶超湖北做出贡献。
对比成都,重庆,成都集中了西南几乎所有大区中心,重庆的经融机构也冠于西部。为什么武汉留不住大企业?由以上几则例子便可看出。武汉思想解放不够,政府效率不高,投资软环境恶化。
在此有必要说下省委书记李鸿忠,2007年以前任深圳市委书记,后调到湖北,2010年当选省委书记,抓经济有一手。新官上任即指出湖北及武汉发展障碍问题所在。正是由这位书记,以及市委书记的一再推动下,省政府决定大力支持武汉发展,给予武汉省级管理权限,同时武汉市实施“问责风暴”“治庸计划”旨在提高政府效率,提高投资软环境。在李书记的问责后,阮书记信心满满地说,白色家电中心的牌子我们一定要抢回来。十二五我们当能重振大武汉雄风!
第五篇:靖边跨入全国百强县后加快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靖边跨入全国百强县后加快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7月26日,2009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县召开。研究机构发布了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公布了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名单。靖边县首次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位居第93位,也是我省继神木县之后第二个全国百强县,在靖边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以进入全国百强县为新起点,进一步明确县域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
进入全国百强,实现了靖边发展的新跨越,也使靖边的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县上下必须树立进百强难、保百强更难,争先进位、名次前移难上加难的思想。因此,进入全国百强后,如何定位、如何谋划、如何推动靖边未来的发展是县委、县政府必须认真思考和认真回答的一个问题。我们必须重新调整、重新思考、重新定位靖边县发展的战略思路、战略重点、战略举措,特别是要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工作举措。靖边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确保百强位,建设大靖边,追求五十强,造福老百姓。根据靖边的发展,综合考虑靖边的资源基础、产业条件、基础设施等因素,到202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谋划。第一阶段从2009年到2012年,这一阶段靖边的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还未建成,油气产量产值增长缓慢,新的产能产品尚未形成,这三年是我们保百强、保进位最为关键最为困难的时期。尤其是2009年特别关键;第二阶段就是2012年到2015年,靖边产业园区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延长集团榆林炼油厂逐步形成800-1000万吨生产规模,延长集团形成100万吨左右的原油生产能力,国电600万千瓦大电厂真正启动,鲁能、国电等一批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成,中小企业创业园形成规模,一大批新产能、新产品先后释放,靖边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争先进位的新阶段;第三阶段是2015年到2020年,靖边千万吨级的炼油能力基本形成,大园区、大电厂建成投产,风能、太阳能形成产业,完全具备了冲击全国50强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实力。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及早谋划,分析论证,重新调整发展战略。
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城镇带动、产业富民、文化引领”五大战略,加快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陕北第三大中心城市、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区域交通枢纽“两基地、两中心、一枢纽”建设步伐,突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文化四项重点工作,主动承接和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快发展。到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在2008年的基础上力争翻一番,县域经济实力在全国百强县的排名不断前移;到2020年,在全县形成大生态、大能源、大农业、大城市、大交通、大物流、大商贸、大科教、大文化、大安全十大体系,建成大靖边,带动大三边,支撑大榆林,引领大陕北,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五十强。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大发展
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百强县强就强在工业,一般都有几个在区域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支柱产业,有大量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一批高知名度企业和知名品牌。我们要立足油气煤盐等资源优势,按照“远抓园区近抓油气”的思路,在工业强县上下功夫,不断扩张经济总量,提升综合实力。要围绕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2012年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这一目标,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确保该项目按期达产达效,为最终将该园区建成投资过千亿元、产值过千亿元、年产甲醇1000万吨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大力支持延长集团靖边采油厂和榆林炼油厂加大产能建设,确保今年原油产量达到75万吨,力争达到80万吨,到2012年形成100万吨的原油生产能力;确保今年炼油能力达到220万吨,力争达到240万吨。加快榆林炼油厂180万吨/年催化裂化项目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8.2亿元,建成后对县财政贡献在2亿元以上,是我县保增长、保发展的重大项目,要确保该项目2010年底建成投产。要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清洁能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经济,打造“绿色能源之都”。
二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要围绕建设绿环水绕、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型园林城市目标,坚定不移地加快陕北第三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要加强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加快芦河综合治理,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建设城市道路绿化体系、万亩林森林公园、西草滩湿地生态公园、水源保护地生态公园等城市生态工程,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打造健康有质量的生活,提高居民生活的健康指数、幸福指数、和谐指数。大力发展城市二、三产业,吸引农民向县城转移,产业向县城聚集,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不断向农村覆盖,城乡就业实现互动,城乡体制逐步配套,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农民基本技能培训“五基工程”为根本抓手,以“三化”促“三农”,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壮大玉米、种苗、种子、小杂粮、核桃等优势产业。通过努力,到2012年,力争使北部7个乡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中部10个乡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南部5个乡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跃上8000元的大台阶,年均增长15%以上,超过全国全省平均增长速度,超过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草根经济、本土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建设大靖边,是我们壮大县域经济的努力方向。要在开放上下功夫,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大力推进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我县集聚,千方百计培育和发展民营经济。要充分调动和激活民间资本,鼓励靖边培育出来的民营企业家回乡创业,为建设大靖边献计出力。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今年基本完成“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并引进20家左右企业入驻。依托油、气、煤、盐资源优势和已形成的能源化工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配套服务业。依托已形成的交通优势和正在规划建设的鄂尔多斯至靖边铁路和高速公路,尽快规划建设商贸物流产业园,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步伐。力争到2012年,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达到10%以上。五是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要把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来认识;作为扩大对外开放,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来抓好;作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根本措施来落实;把旅游商品开发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内容,鼓励支持企业和个人从事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和销售,发展旅游经济。靖边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要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转战陕北时居住生活过的小河、天赐湾、青阳岔的红色旅游线路为主,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主动融入延安红色旅游圈。1600年前建成的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上遗留下的唯一都城遗址,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垄断性和不可复制性,1996年
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要以白色统万城为核心,打造世界级的匈奴古都遗址,融入内蒙古成吉思汗王陵、宁夏西夏王陵旅游圈。要以金鸡沙水库的蓝色水面为主,大力发展大漠风光游。要以现代特色农业为载体,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