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
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
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5年来,我国历经风雨,特别是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镇在“十一五”时期中经受住了一系列挑战和考验,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镇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都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镇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富裕新铺”发展思路,将“经济富镇、生态拓镇、文化强镇、和谐稳镇”作为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工作。
一、因势利导,全力构建“绿色经济镇”
五年来,我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稳步增强。2010年我镇工农业总产值预计3.37亿元,相对2005年(3.29亿元)和2009年(3.09亿元)比增2.4%和9.1%,其中农业总产值2.37亿元,相对2005年(0.91亿元)和2009年(2.27亿元)比增160.4%和4.4%;镇级机动财力预计达300万元,相对2005年(270万元)和2009年(293万元)比增11.1%和2.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6900元,相对2005年(4575元)和2009年(5744元)比增50.8%和20.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预计300万元,相对2005年(153万元)和2009年(280万元)比增96.1%和7.1%。
(一)保持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我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稳步推进了新铺工业的发展。主要有: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2009年8月,我镇顺利完成了总投资逾6.3亿元的的广东油坑建材有限公司日产4500吨旋窑熟料生产线暨9000千瓦余热发电技改项目在油坑的征地拆迁工作,共征地576亩,拆迁房屋48户,保证了重点工程如期进行;全力协助皇马水泥公司解决石灰石资源问题,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促进了企业发展。二是推动油坑工业园区发展壮大。自2006年以来,我镇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细化招商服务措施,扎实抓好签约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办得好,为园区的发展奠定更扎实的基础。三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我镇充分发挥“省级建材专业镇”的品牌集聚效应,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如今年完成了立窑水泥厂下南水泥厂的关闭工作,促进建材产业的持续、健康、绿色的发展。
(二)推进特色农业循环经济
五年来,我镇结合实际情况,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一是积极推广使用优良水稻杂优组合种子,确保了我镇粮食连年增产增收。2010年我镇粮食种植面积40336亩,粮食总产量18040吨,比2006年增长了2.8%。二是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多年来,我镇农业站充分发挥优质果协会职能,定期对种植户进行科技培训,并采取知识讲座,现场观摩、专家现场解惑等形式帮助广大种植户掌握科学种植、管理技术,解决了广大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的一些问题。2006-2010年期间我镇共举办果树技术培训班达18期,现场会17期,共印发资料10000多份。三是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继续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抓好“黄坑茶”品牌建设,推动以黄坑茶厂为龙头的茶叶产销一条龙体系发展。
(三)扶持打造名贵树木产业
我镇积极探索集种植业、加工业、畜牧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循环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名贵树木种植产业。至目前,已种植面积达3000亩以上,其中百亩以上名贵树木种植基地8个,种植有香樟树、罗汉松、曼地亚红豆杉等18个品种。同时我镇还努力实施“一村一品”,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攻坚克难,努力争创“生态示范镇”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委、政府关于创建“生态名城”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建设“生态名城”、打造宜居城乡为目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为主线,以林业生态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建设,收到了明显成效。目前,我镇已有14个生态村,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我镇将再创建4个生态村,从而达到“生态示范镇”的标准。
三、夯实奋进,加快创建“文化先进镇”
近年来,镇文化站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及镇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下,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争创市文化先进镇的部署和要求,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重视文化队伍建设,挖掘整理民俗民间文化艺术,弘扬客家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各项群众文化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镇党委、政府筹资35万多元用于镇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充分利用展览厅、图书阅览室、培训厅等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加强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我镇共创建省级农家书屋12家,加快农村科技文化的流通,逐步规范村级文化室、图书室建设,发展村级文化流通网络,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注重长效,全面建设“和谐平安镇”
(一)维稳工作扎实到位
我镇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平安名城”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和“发展、富民、保平安”战略目标,积极创建“平安新铺”。一是2009年7月,在县政法委的关心支持下,我镇整合了综治、信访、司法、派出所等部门,建成了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进一步拓宽了群众诉求渠道,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近年来,我镇投入4万元资金为22个村(居)委护村队、保安队统一配备了服装、警棍、手电筒等装备,扎实推进了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二是我镇通过严格落实党政领导接访、领导约访下访、领导包案制度,及时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把问题、矛盾上交。三是我镇近年来严格执行镇、村干部家访制度,通过“家访”,掌握动态,阐明政策,做细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坚决执行镇干部住镇值班制度,扎实做好“学习、下访、谈心、议事”,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杜绝干部“走读”现象;充分利用干部住镇的时间,召开信访维稳研判会,及时跟踪落实,将基层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我镇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抓好镇域各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强化节假日期间的安全检查,抓好非煤矿山整改工作,继续加强对炸封煤矿矿井的巡查工作,加强对辖区内已炸封的非煤矿山、非法采(洗)矿场的巡查监控,保持安全生产检查高压态势,杜绝辖区内违法违纪行为。通过努力,2009年我镇获得了“梅州平安镇”的称号。
(二)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十一五”的五年是我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五年,我镇结合实际、抢抓机遇,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农村环境焕然一新。我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近年来拆除旧房300多间,示范村厕所入室率达96%以上,新建篮球场17个,通过成立村级环卫协会,农村的卫生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二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近几年我镇通过抓好村道改造建设,协助抓好西线公路扩宽绿化带工程建设和S332省线圩镇至昂天堂路段整修加固工程,抓好新铺大桥改造工程以及在建的徐溪新大桥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公路等级,美化、绿化、净化沿线环境。三是改善了群众的医疗环境。近年来着力于协助新铺镇中心卫生院新医院大楼的建设,新医院大楼位于省道公路旁、圩镇附近,交通便利,为我镇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致力发展教育工作 我镇充分认识教育的功能,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提高新铺人民素质、带动新铺经济腾飞、促进新铺和谐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近年来我镇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强化教育措施,抓好教育软硬件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等,不断地优化强化新铺教育。2010年3月我镇成立了新铺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创强办公室,坚持“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原则,印发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完成了台帐记录、自评报告等工作。并于同年12月,顺利通过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评估验收。
(四)关心注重残联工作
五年来,镇残联部门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切实做到关心维护护残疾人的利益:一是规范地编制了第二代残疾人证得档案资料,为今后残疾人对残疾人的各项服务提供了准确的信息依据;二是镇党委、政府认真巩固《创建白内障无障碍镇》的达标工作,为全镇白内障患者提供了一年两次的免费复明康复,为贫困残疾人送上“重见光明”的福音;三是为全镇脑瘫儿童学生免费住院康复;四是做好残疾人的扶贫济困工作,帮助解决了部分残疾人的就业,同时也完善了我镇残联的编制组织工作。
“十一五”规划目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是全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工作目标的完成有力的推动了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下一步“十二五”规划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扎实的基础。回顾五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招商引资难度较大,大项目难引进,高新技术难落户;二是经济增长、农民增收速度较慢,增收渠道不宽;三是镇、村干部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存在较大的压力。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本文来自方案范文库(http://
第二篇:乡镇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乡镇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乡镇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十一五”工作总结
以来,我乡通过紧紧围绕“全面打造绿色和谐新”的宏伟目标,大力实施“农业稳乡、工业强乡、旅游富乡、市场活乡”四大战略,着力开展“农业五大产业升级改造、工业两大园区填充扩大、旅游三条热线发展提速、市场建成联动一片”的5321工程,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各项事业也呈齐头并进态势,经济、社会正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健康发展。
经济态势发展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
成。
五年来,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由20576万元提高到42764万元,同比增长了107%;农民纯收入由3800元提高到7983元,同比增长了110%;畜牧业总收入由4847万元提高到8500万元,同比增长了75%;全乡工业总产值由亿元提高到亿元,同比增长了137%;第三产业总收入由4000万元提高到7524万元;同比增长了89%。
农业五大产业升级改造初见成效,园区生态经济稳步增长。
1、农业生产园区化、生态化。五年来,乡以园区化为推进,以新技术为引领,以合作社为依托,以土地有效流转为突破,稳步推进农业支柱产业园区化进程。农业五大产业形成了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先后规划启动了万亩绿化苗木园区、万亩红枣林果及生态园区、万亩设施农业园区等建设工程,井神仙桃、三台酥梨也正向绿色无公害的种植园方向迅速迈进,实现了传统农业向园
区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苗木花卉南咸阳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已辐射带动了周边10余个村镇,形成了近万亩的绿化产业经济带。现有绿化、美化植物10大类100余个品种,年出圃3000亩,2200万株。另外还规划了占地1000余亩的苗木花卉大观园,进一步推动苗木生产向科技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生态化发展;设施农业:随着晋中现代农业建设首批项目在万亩设施农业园——白城核心示范区的全面启动和我县“四个一”工程的实施,设施农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目前我乡已发展余亩,拱棚、温室分别实现单棚平均收入万元和万元;红枣:形成了以南张、北张为核心的红枣产业园区,全乡拥有红枣面积万余亩、平均年产量达1300万公斤。目前,壶瓶枣、梨枣、郎枣已进入有机食品认证程序;畜牧养殖:畜牧养殖由规模较小的家养、散养逐步转向了由石羊集团、三和牧业、绿牧养殖场等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模式,畜禽存栏约40万只,年平均肉类总产量4500吨,牛奶产量4000吨,禽蛋产量5吨。在白城、两村试点标准化养牛和肉鸡养殖园区项目,北张奶牛养植专业村和白城蛋鸡养殖专业村等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另外,在南山旅游区规划实施了原生态笨猪、笨鸡养殖园区;林果:目前全乡拥有果品面积万余亩,年产各类鲜果5000余万公斤。同时,以“生态农业+采摘休闲”为主题的的南山沿线旅游开发,为农业五大产业的迅速提档升级和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产业园区化步伐不断加快。
2、积极开展林果改造,优化品种、品系,延伸产业链,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粗放型生产经营向集中生产、加工、存储服务于一身的复合型经济模式转变。红枣产业大力提倡发展壶瓶枣矮化品种,至底实现推广面积3000亩,引进梨枣、郎枣等抗旱等新品种,新建冷库100余座,熏枣加工增至年200万吨,红枣双
调、遮雨棚技改也正逐步推广;咸阳花卉针对鲜切花市场,引进高档花卉品种,建成现代化花卉温室15座;井神仙桃、三台酥梨、苹果等林果实现了套袋技术全覆盖,部分地区采用了先进的物理杀虫灯、防虫网等技术设备,增加了单产的附加值。目前,南山槟果正在申报特色农产品地里标志认证,白城苹果、三台酥梨、井神仙桃实现了贴牌销售,品牌效应逐步形成。
3、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日趋提高。五年来全乡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8个,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村经济合作社市场交易额达500万元,带动农户1000余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优势资源有效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生态庄园模式初见成效。
根据我县“一城两镇三区”和南山文化旅游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我乡结合境内产业、资源、区位优势,有效整合境内文化资源和农业园区,将人文自然景观
和中医中药养生、太谷秧歌、形意拳、晋商文化等多元文化融为一体,开辟了三条精品旅游路线,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咸阳花城、万亩枣园、井神农庄、晋商古镇、百果乡园、康乐新村、原始部落等七个组团,整合发展已现雏形。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五年来,为改善旅游环境,全乡累计投资3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神农庄园、美宝生态园、圣亚生态园、坡底山庄、井神农庄等6所大型集采摘、游览、餐饮、住宿于一身的娱乐场所,南北张枣园内还有投资近千万投资的市残联疗养中心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至今新投资100万元重点打造了三台民俗文化村,投资90余万元打造重现了太谷饼传统制作工艺流程和仿古大院;此外,打通了李家庄至厚产、井神至康乐村两条旅游线路,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旅游路网框架;成立了绿北农家乐旅游合作社、配套和完善了旅游基础设施;开通了绿色旅游网站,打出了绿色的生态招牌;将太谷秧歌、形意拳等文化融入到旅游之中,丰富了旅游文化内涵。基础配套设施的改善,极大的改善了我乡的旅游环境和增加了接待量,采摘黄金时节接待游客2万余人,直接经济效益600万元。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工业投资快速增长,民营经济逐步 发展壮大。
1、招商引资成果显著。近年来,乡秉承洁净环保的发展理念,倾力打造108国道新型加工业园区和市场经济区,在曹庄、、西付井村规划土地3560亩,目前园区已完成初步规划建设,现已进入项目填充阶段,目前入驻企业4家。其中,“中博会”引进的全民科技创业园区、惠丰种业有限公司种籽生产、龙成汽修建材大市场等项目基础工程基本完成,进入投产和招商阶段。—,总投资万美元的第四届“中博会”签约项目——山西金贝管业有限公司迁址新建、总投资约4000万元的远洋站建设项目、总投资500万元的山西亚宝制药生物研究所项目和
惠丰种业、荣欣堂扩建厂房相继落地建设,为工业园区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位于曹庄村总投资4000万元、占地面积122亩的太谷县垃圾处理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凤凰山生态园项目投资8000余万元完成河道治理、绿化建设等,商务休闲会所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2、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工业经济保持量效双增的可喜局面。全乡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营业收入元,工业增加值4822万元,利税3014万元,利润1953万元,预计全乡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营业收入万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利税7500万元,利润4860万元,同比增长20%。
3、民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经过五年的发展,目前全乡入住企业30余家,初步形成了涉及医药、食品、铸造、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化工等多个行业的产业格局,涌现出了山西金贝管业、通宝醋业、三和牧业等多个大块头民营经济实体,目前均运行良好,其中荣新堂扩建工程已入住108国道北新型商贸区,通
宝醋业、、太和食品厂近期也都有扩建厂房和规模的准备,现已完成选址工作。新乐尔、荣欣堂、太和等食品企业顺利通过国家qs认证;荣欣堂食品有限公司荣获国家商务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称号;中远威药业有限公司和黄河制药有限公司双双通过了gmp认证。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来,我乡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和“一年典型引进、三年分片推进、五年整体发展”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1、科学规划,试点先行。,我乡根据不同村庄的地域、产业的特点,初步制定了未来5年的产业发展规划;在仅有一个新农村示范点—南咸阳的基础上,5年来已发展了14个新农村推进村,14个园林示范村。其中,南咸阳、、曹庄、北付井等村已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与评
审,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十有十一”、“四化四改”、“五清五规范”的标准要求。
2、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乡率先提出了“卫生乡镇、花香”建设目标和人均每年消费一元环卫费的的操作理念,制定了《乡村庄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和《乡环境卫生评分细则》,并把环卫工作作为考核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的一项重要内容。先由南咸阳一个试点村,逐步向西、北副井、曹庄、推进,到最后覆盖了全乡所有行政村。在资金保障上,政府逐年增加投入资金用于环卫工作,五年来累计投资500万元,并于设立了环境卫生监督所和保洁公司并配备垃圾车等各种工具,在资金和人力保障上形成长效机制,在主要交通线路上确定了10名保洁员,对108国道过境段、南循环、太井线、太洛路和万亩红枣园区等主要道路和地区进行全天候的保洁。林业现场会的召开,围绕村容村貌整治,村庄垃圾清理,道路两旁绿化等内容,绿化、美化、净化同时进行,完成绿化田间道路17公里,栽植各类林木20余万株,村庄绿化实施绿化长度公里,过村段公里,绿化总面积亩。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全乡共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井27眼,修渠40公里;硬化道路140公里,12个平川村实现了道路硬化户户通;建成沼气池900余座。国土整理项目已完成80%,完成了项目区内打井16眼,管护工程9万米,项目的实施很好的改善了我镇的农业生产条件。
4、村级管理制度日趋完善,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农村两委主干双述职双汇报”、“新农村建设百分考核制”、“农村村务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四议两公开”等制度的逐步完善和落实,规范了农村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现“两委”换届平稳过渡,农村各项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学习型党组织和争先创
优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为全乡转型生态产业经济建设,促进新农村各项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大力开展支农惠农工程,五年来,乡政府认真落实省市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累计拨付农村转移支付金400余万元,退耕还林款170万元,发放粮食直补款万元,发放家电下乡补贴款万元,汽车、摩托补贴万元;现有并完成农村低保核发614户,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1834人,参合率达90%以上。完成全乡二代残疾证换证工作,换证总数450人,占全乡残疾人总数的90%。全乡各站室工作卓有成效,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五年来,农经站只是开展电算化服务和专项审计,监管成立农产品合作社60余家;计生办积极采取业务综合改革,实施信息数据网络化录入和人性化管理,在各个行政村建立服务室,加大奖励扶助比例,已累计发放各项扶助
资金100余万元,五年来我乡计生率保持在90%以上;统计站顺利完成经济普查入户调查工作,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政务窗口自成立起,坚持“便民廉洁高效规范”的方针,共受理办结各类事项1500起,群众满意率达100%;司法所联合团委、综治办、派出所等部门,开展普法宣传27次,累计调解民事纠纷582起,受教育人员15000余名,安置帮教率100%,社区矫正无漏管脱管现象;武装部高标准向部队累计输送新兵41人;完成《乡集镇总体规划》和《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编制,着手开始了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申报工作;整合教育资源,教学条件逐步优化,小学正式投入使用,南北张小学、井神和康乐村小学合并工作进入筹备工作;乡卫生院投资80万新建了病房楼,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缓解了病床紧张的状况。“十一五规划”目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是全乡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工作目标的完成有力的推动了全乡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下一步十二五规划和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积极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产业调整、招商引资、道路建设、卫生整治、旅游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现代农业建设还未形成大的规模和品牌效应,生态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还不十分明显,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应急机制、措施还很不健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运用效率仍然很低,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还不够理想;二是少数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的程度仍然不够高,工作做大争先的意识还不强,工作中全盘考虑问题的能力不强、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不多、调动干部群众工作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农村集体经济依旧困难、现代科技文化覆盖面窄等等问题和困难。
二、乡十二五规划
未来五年是我乡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 的五年,是现代农业大发展的五年,是人文旅游与绿色经济协调迈进的五年,是108国道沿线新型商贸区大招商、大发展的五年。做好今后五年的各项工作,对于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和一城两镇三大功能区的统一规划建设,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小康乡镇,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五年,我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经济大发展”这一主题,切实增强“争先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稳步推进“设施农业、苗木花卉、畜牧养殖、红枣林果及万亩生态园、新型商贸区”五大产业经济片区的发展,围绕南山一线开发构建我县新型休闲度假区,逐步实现“农业生态化、工业高科化、旅游特色化”。
奋斗目标是:全乡经济总收入达到84617万元,年增长15%;人均收入达到12856元,年增长10%;农业总收入达到44249万元,年增长15%;畜牧业
总收入达到14979万元,年增长12%;全乡工业总产值完成亿元,年增长20%;第三产业总收入达到15133万元,年增长15%。
围绕上述思路、奋斗目标,今后五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以“四个一工程”为统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施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的农业“四个一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进程。
1、新型产业扩规发展。以土地流转为手段,以标准化建设为要求,以市场效应为带动,扎实推动农业“四个一”工程进程。以白城千亩设施农业园为中心,辐射周边、曹庄、吴家庄三个村发展大棚园区五个片区,占地面积4500亩;以南咸阳、中咸阳、西咸阳三个村为重点,更新和发展高档绿化苗木亩,建成占地50亩的现代花卉温室50座,年出圃苗木4000亩、3000万株,绿化产业总产值实现5000万元;以南张、北张两个村为重
点,在万亩红枣生态园新建百亩立体苗木种植示范基地1个。完成水果主产区康乐、井神、三台、山区六村两千亩新型果品高接换优工程;依托本地三和牧业等龙头企业和蒙牛、伊利集团奶站,建立各类禽蓄养殖协会,新建标准化鸡养殖小区20个、发展肉鸡舍150个,新建标准化猪养殖小区10个,实现养殖业经济收入的翻番。
2、传统产业注重品牌推广。的传统产业是以“红枣”、“白城苹果”、“三台酥梨”、“井神仙桃”、“南山槟果”等5大品牌为主的林果业。今后的林果业发展应主抓规模经营和品牌建设两项任务。规模经营上,积极鼓励集中连片面积在300-500亩规模以上的园区式经营方式,倡导农户以专业合作社、股份制经营等形式来组建产业发展实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三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来发展林果产业并适度经营采摘休闲旅游项目;品牌建设上,积极利用县乡科技资源和县政府即将组建的区域
农技推广站,围绕“三台酥梨”和“井神仙桃”两大品牌各建设一个规模为1000亩的标准化示范园,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逐步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并鼓励、支持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努力创建2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全面提升我乡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做好基础设施及人才队伍配套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以白城村为中心的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和南山一线旅游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机井50眼,完成——白城国土资源整理项目,解决项目区内人畜吃水及灌溉供应。从市县两级积极争取资金、设备,推广杀虫灯、防虫网,完成红枣林果及万亩生态园、三台酥梨产区、井神仙桃产区的无公害生产设施的全覆盖;大力培养农村经济人队伍,重点推广红枣矮化树种、遮雨棚、双调技术及各类林果储存和深加工技术,解决历年来裂枣问
题,提高林果附加值,建成烘干房200座,保鲜库500座,到2015年把我乡红枣年产量提高到3000万斤,实现产值5000万元。
围绕我县一城两镇三大功能区的统一规划,结合庄园经济,构建“三多果乡,休闲度假民俗农家”大生态旅游格局。
1、构建精品休闲度假区。在我县一城两镇三大功能区的统一规划中,我乡的定位是南山沿线旅游休闲度假区,结合我乡人文资源和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依托“一环三纵四横”的公路网框架和独特的生态资源环境,有效整合境内星散分布的神农农业科技观光旅游园区、晋商文化大院国保三多堂博物馆、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村明清旧居、国保千年古刹光化寺、国家级生态旅游景点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枣、葡萄种质资源圃、井神花果山、李家庄山庄窝铺度假村、红枣生态公园、中国道教文化圣地圣果观和西山底高档商务会议休闲会馆等景点,构建“三多果乡,休闲度假民俗农家” 的大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格局。本项目总开发面积28500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分为七个功能分区,其中三台名俗文化区开发1000亩,井神农庄开发面积1000亩、万亩枣园开发面积10000亩、晋商古镇开发面积500亩、原始部落开发面积5000亩、百果乡园开发面积10000亩、凤凰山生态园开发面积1000亩。
2、加强基础配套建设,引资庄园创新旅游运作模式。继续做好神农庄园、美宝生态园、圣亚生态园、井神农庄、凤凰山商务休闲会所等6所引资大型庄园续建工程和南北张枣园内的市残联疗养中心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基建工程和拓展旅游项目建设;做好村历史文化名村后续建设工作和三台民俗文化村旅游项目建设。加强对村明清旧居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规划建设50家明清旧居宾馆。三台村民俗文化村旅游项目主要通过“一园三区”四个景区规划建设,建成一个集林业观光、田间体验、民俗娱
乐、休闲度假、体育竞技为一体的南山首站旅游胜地;依托中国道教文化圣地圣果观,结合传统文化,建设一个集传统文化与道教理念的文化游览基地;在盈利模式上,在现有单一水果采摘、农家餐饮、住宿的基础上,做好时令瓜菜采摘、蔬菜认养种植等旅游项目。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扩大招商引资和项目续建
对、曹庄、西副井、北副井四个村的近4000亩土地实施5年有效规划,做好征地拆迁和补偿工作,为入驻企业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继续为山西金贝、惠丰种业、山西亚宝等入驻园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做好续建项目和新建项目协调工作。下阶段,将成立商贸区管理办公室,入住企业相关手续的办理、相关部门的协调服务均有商贸区办公室统一负责,实行“一站式”管理服务机制;另外,协助完成曹庄村太谷县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万亩红枣生态园晋中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工程、通宝醋业和荣欣堂、太
和食品厂的改扩建工程等。继续抓好中远威、黄河制药等龙头企业发展,通过技改扩规、延伸产业链把企业做大做强。创新投资环境,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填充工作。
全面抓好各项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提档升级
扭住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要务,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和市委是政府“十有十一”、“四化四改”、“五清五规范”的要求,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展开。到2015年,新农村建设推进村要覆盖到全乡17个行政村,并通过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与评审。
1、继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农村道路建设,计划投资370余万元完成公路网改造18公里,完善“一环三纵四横”的公路网建设;二是抓好农村信息化建设,做好农村宽带网全覆盖,全面启动村村通数字电视工程和村级政务大厅的建设;三是推进安全饮水工程,重点解决好高氟水、高砷水等水质不达
标的问题;四是搞好山区移民工程,完成山区自然村移民任务;五是强化生态环境建设,把园林村的扎实推进作为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2、逐步完善农村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完善乡村卫生监督所和保洁公司工作机制,稳定保洁员待遇水平,做到用对人、留住人、干好事,有效果,把集中整治的资金尽量用在日常维护、督促监管和长效保洁上,在全乡形成主要路段专人专职保洁、各村属地管理维护的新格局。同时,继续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建设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争取实现我乡环境卫生根本性改观,做到具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效果。
3、深化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作为一个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效保持机制,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继续完善和落实“农村两委主干双述职双汇报”、“新农村建
设百分考核制”、“农村村务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严格执行村民代表和村民会议议事规则,所有村务工作的开展均按民主议事程序履行,并上报备案;农村财务管理要全部实现电算化、规范化、公开化;注重村干部素质工程教育,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充分利用农村网络文化站的教育作用,分批次组织村干部到先进乡镇学习致富管理经验,努力提高村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为民服务的水平。
以提升行政效能和管理创新为手段,着力抓好政府自身建设,继续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1、提升行政效能。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职责。实现项目化、责任主体明确化、岗位责任具体化,把工作定责、定量、定质、定时,以目标引领,效率优先,以责任问效,步步紧跟,有序推进,重在实效。把求真务实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要求。重大事项班长领头,人大跟踪问效,抢抓机遇争分夺秒,有三步并作一步的赶超精神,卓有成效的完成任务。
2、管理创新。建立政府工作人员绩效评估体系和机制,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行政效能管理的重要标尺,强化服务岗位管理,规范服务人员行为,实行承办事项首办人员负责制,对工作不力,造成损失的要实行问责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要做好预防和应急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办好民心工程及其他各项事业的落实
1、民心工程。认真做好中央和省市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工作,通过深入基层调查走访、问需于民,真正把党的好政策落到最需要解决的群众身上,把农村合作医疗、小额保险、低保五保、粮食直补、家电补贴、科技下乡、助残抚恤、农机补贴、传染病防治等各项惠
农资金、信息服务贯穿到改善民生的工作实际中。其中新医合参保率五年内要达到并稳定在百分之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村沼气池建设新增300户以上。
2、其他事业。一是实施井神、康乐、南北张、南咸阳、西咸阳、中咸阳、白城、西北付井、曹庄等11村的小学及一中、二中的撤并和改建工作,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升级改造;二是圆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乡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三是完成我乡林权制改革,将造林绿化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充分调动农民爱林、育林、护林积极性。加快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是全乡人民的殷切希望。我们要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树立
~ 26 ~
科学发展观,团结和依靠全乡人民,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的任务和目标,为建设和谐、绿色、富饶的新而努力奋斗。
~ 27 ~
第三篇:乡镇办公室十一五工作总结(定稿)
乡镇办公室十一五工作总结
乡镇办公室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乡建设办公室在乡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三二一”的工作思路,通过解放思想观念,扬长避短挖潜,励精图治创业,破题克难求变,我乡建设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县委“三个统筹”、“双带动”发展战略,把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就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布局发展战略
统筹城乡建设,促进协调发展,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创新之举,也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小城镇建设要坚持前瞻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坚持高起点、严要求,以人为本,有效提升其内涵功能。为达到此目的,我乡聘请了山东省和泰安市等几家规划设计院为我乡精心编制规划,科学布局。先后完成了《乡饮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农村建设五年总体规划》和乡饮、南赵、郭沟三个社区规划。规划的形成和建立对于我乡新农村建设将具有全面指导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富裕、文明、生态乡饮过程中将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提高承载经济发展能力
近年来,新的一轮城乡建设热潮正在形成,我乡树立“开放搞活,经营城镇”的理念,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提前布局,把驻地开发建设作为重点,扩容提质,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以地融资,以城建城”的发展思路,努力开创了驻地建设的新局面,全乡投资6930万元,开发建成面积10万余平方米。
多元投入共建共享
多年来,受传统思维的影响,驻地建设层次乱,品位低。乡政府新一届领导集体成立以来,解放思想,开放搞活,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政府积极引导,走多元化合作道路开发建设驻地,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乡饮中心幼儿园的开发建设就是乡政府积极牵线搭桥,给予政策支持,乡饮村出让土地使用权,教育办公室配合调整教学场所,开发商投资建设,新建一栋教学楼,三方合作,实现了共建共享。采用同样方式,对十中沿街、供销社油库、乡原供电站工商所等空闲地段开发建设,建设面积万平方米,投资1300万元。
以地融资以城建城
一方面需要发展建设,一方面财政困难。面对困难,我们不等不靠,自谋
出路,以地融资,以城建城。以来,盘整乡驻地空闲土地共有40余亩,其中原农具厂沿街、兽医站、建筑公司等地段挂牌出让6000多平方米,沿街建起了商住楼,为驻地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增加财政收入160余万元。今年抓住国家加大政策、资金支持,扩大内需的难得机遇,我乡加大了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统筹安排科技、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达600余万元。驻地至南赵道路改造公里,投资93万元;连村供水改造,投资100余万元;社区电力改造,投资100余万元;驻地清华苑小区、食品站小区、十中、原农具厂、交管所、卫生院等小区排水设施、绿地建设、地面硬化等项目建设,合计投资320余万元。以地融资,以城建城,增强了城镇承载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
责利打包破解难题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有利益
矛盾的冲突,遇到拆迁清障的难题。这些难题完全依靠政府解决,有时会增加难度,激化矛盾。我们把开发商的利益和责任义务打包,乡政府让利于开发商,拆迁清障的工作让开发商自己完成,让开发商接受利益也承担义务,公私结合,解决工作的难题。利用打包的工作方式,解决了搁置已久的兽医站开发建设问题。那一世范文网
几年来,先后完成了清华苑小区、食品站职工1、2宿舍楼、十中沿宁曲路商住开发、幼儿园及沿街商住楼开发、原供电站工商所沿街开发、卫生院沿街开发、金生肉制品厂等建设,共计建设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2800万元,大大提高了驻地城镇化水平,提升了驻地形象。
2010年,借我县城乡建设年的热潮,进一步加快我乡驻地的开发建设,新一轮启动了驻地主干道两侧的北赵村、十中沿街、林业站、公路站、供销社、粮所沿街、兽医站、万乡路南段交
管所南及驻地大街两侧的建设空白点进行开发建设,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进一步打造沿线建设发展的新亮点。
三、坚持用城市化标准管理提升驻地品位
为优化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建设进程,打造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的特色新乡饮,我们采用城市化的标准管理,加强了驻地容貌及经营秩序的治理,签定《驻地容貌管理合同》,把驻地保洁权和管理权细化,承包给大户管理。规范了环卫队的工作体制,配置了新的环卫设施,解决了驻地容貌脏乱差的问题,同时加大投入,配备了专门的执法车辆,形成了”有人建有人管”的长效管理机制。卫生死角没有了,车乱停、人乱行、乱扯乱挂、占道经营等得到了有效治理。为靓化驻地形象,乡政府投资10万多元,把驻地大街两侧的广告牌按统一标准进行了更换,重新调整了大街两侧的绿化树木,进一步实现了驻地的绿化、美化。
四、坚持走和谐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着眼农村发展。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载体,提升和加快全乡新农村建设上水平、出规模,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从区位环境、组织管理、经济基础、群众状况等多方面考虑,初步确定了,乡饮社区、南赵社区、郭沟社区为试点社区。乡饮社区建设完成了锦绣园、清华苑两个小区,总建设面积近2万平米,推动了驻地综合开发建设;郭沟社区新村规划建设11栋高层居民楼,现已投入使用2栋,正在计划启动下一批楼房建设;南赵社区投入200余万元,建起了一栋村委综合服务楼、一栋居民楼,建设面积4千多平米,已投入使用;韦周中心村已完成3栋高层居民楼建设。目前,全乡15个行政村中已有8个村启动了新型社区建设,已开发建设面积8万多平米,新农村建设已驶上了快车道。
第四篇:乡镇十一五成就工作总结
乡镇十一五成就工作总结
乡镇十一五成就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乡积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境界,全乡实力、活力和魅力迅速提升,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乡村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农村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全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迅速提升的时期。
产业基础空前巩固“十一五”以来,乡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群众收入状况发生了质的飞跃。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1%以上,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近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2%以上,到“十一五”未的2010年已突破10000元,领跑全县乡镇。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工业基础有所增强,农业固本稳基作用更趋明显,对农民致富增收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牢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推进,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不断下降。农村居居的恩格乐系数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更趋合理。经济增长的内驱力不断增强。
全乡紧紧围绕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总体思路,变高山气候劣势为反季节农业的优势,大力发展适宜对路的农业种植品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把高山冷水茭白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带动全乡农民主要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到止,全乡茭白种植面积已扩展到3500亩,亩产值平均达5000元,仅茭白产业一项产值全乡即达到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农业品牌化经营意识逐步确立,经浙江省商标委认证,“雪松”品牌作为茭白的统一营销品牌开始家喻户晓。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雪松”茭白专业合作社组建成立。入社农户已达560户。通过合作社向社农传输技术、经
验、标准。全乡茭白的商品化率大幅提高。科学化种植、无害化生产成为茭农的自觉行为。
食用菌产业基础巩固。全乡袋料香菇菌棒稳定在年300万袋,珍稀食用菌、药用食用菌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全乡食用菌业产值达到600万元。是继茭白之外的第二大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食用菌用材林基地的培育,使林业资源实现占补平衡。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优化并重。
以生态为先,优先发展清洁无污染、高效低碳工业。充分利用高山丰沛的水力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水电可再生能源,“十一五”期间,全乡水力发电产值就达到了5000万元,为节能减排作出重要贡献。
依托“云中”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力推动“云中”创国家4a景区建设。到“十一五”未期,“云中”4a国家级景区一期创建任务已基本完成。景区建设已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景区的景点数量和旅游服务设施的质量大幅增长。原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得到了精心的保护和良好的包装呈现;一大批新增的人造景观以优美的景致、和风味浓郁的风格、雅致的造型共同和谐地融入了“云中”4a大景区格局。随着“云中”4a景区建设水平的逐步提高,乡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游客数量不断攀升。注重文化内涵提升,大力弘扬民间特色文化、生态文化,进行省级农家乐特色村建设,推出了“赏千年陶艺、尝山珍美食、购绿色产品、享畲乡浓情”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将原汁原味的文化底蕴和现代人的心性需求进行充分结合,提升农家乐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做到“引得来、游得好、留得住”,逐步形成特色文化带动旅游发展,旅游发展又促进文化交流的双赢发展趋势。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乡的旅游业产值仍实现了大幅逆势上扬。全年接待游客5万人。实现旅游业收入500万元。
民生保障成就斐然积极破解交通
瓶颈,全面提升我乡、村两级道路等级,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运力保障。全乡通村公路达100%,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到100%,投资近800万元的小佐、彭村和琴山三个村的康庄工程项目基本完成,彭村工程已全线竣工并投入使用;小佐工程已完成路面硬化;琴山工程目前已完成路基基础建设。根据创建国家4a级景区规划方案,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白大”公路边沟及路肩硬化工程已临近竣工验收阶段并已通车,有效地缓解了景区游客高峰期的堵车。
大力推动全乡村庄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逐步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创省级卫生乡工作顺利通过省爱卫会验收,成为丽水市首个省级卫生乡。西
一、西
二、茶林、潘宅、小佐、垟心6个村列入全县农村新社区和重点整治村建设,各村新建无害化厕所361个,拆除简易棚厕422个,建立垃圾池61个,新增流动垃圾筒40个,投放垃圾清运车2辆,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75%。提高农产品
废弃物无害化利用水平,积极推广建造沼气池建设,目前已建成沼气池53口,破除了高山地区不产沼气的错误观念。
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实施下山搬迁和地质避险工程,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推动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由村庄向社区转变。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82户,批建新房32户,低保标准120%以下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51户,共争取扶持资金万元。完成彭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实现了地质灾害点农村居民的整体安置。有力地消除了防灾隐患。
切实解决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把解决好农村饮用水问题作为改善农村生活品质的基础性工作。积极筹集资金,破解资金难题,妥善解决饮水工程的配套资金,共争取到150多万元的资金针对全乡八个行政村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告别农村陋习和改变脏乱差有机结合,分批投资300多万元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茶林、小佐村的污水处
理工程,告别过去村中路面生活污水四溢,睛天散发难闻异味的落后面貌,使乡内主要河道水质大幅改善,解决了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信息化进程加快推进。全乡有线电视“村村通”和广播“村村响”完成进度和完成速度位居全县首位,实现有线电视和广播入村率100%。配齐配强文化设施,加强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工作。净化和规范文化市场、环境,进一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乡各村两委办公楼建成了多功能的村民活动中心和党员电教中心,配备了有线电视、固定电话,还办理了宽带上网业务,购置了多媒体电脑,成为村民和党员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场所。全乡农户固定电话安装率超过95%,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普及率超过85%。
畅通电力保障,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用电构筑强大可靠的农村电网,全乡八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电网供电负荷能力和安全等级可以完全
满足突发情况和今后不断上升的用电需求。提升电网调度能力和扩容水平,启动完成35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水电输送功率和水电综合效益成倍提高。
社会事业步步高升我乡坚持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和加强医疗救治、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体系的建设。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住房保险工作,两项工作参保率分别达到%和100%;其中保险统筹资金元,实际报销金额达到元,极大地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农民健康工程得到有效开展,每年定期为农民开展免费体检,全乡农民健康体检建档率超过80%;投资40多万元对乡原卫生院进行升级改造,硬件设施和医疗服务档次达到乡镇卫生服务中心标准,现已投入运营;我乡公共卫生工作被评为了县级先进单位。加强计生工作阵地建设,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努力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2‰左右。
本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农民技能教育得到了协调发展。携全乡教育之力推动省级教育强乡工作深入开展,使我乡教育质量突飞猛进,学生素质教育成果斐然,学前教育工作得到了省市各级教育专家的充份认可和好评。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和优化办学环境,投资700万元用于乡校迁址重建,现已完成项目报批和土地选址,预计2011年下半年正式启用。组织农民培训323人次,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50人次,农业专业技能培训452人次,转移技能培训80人次。
加强体育事业,以全面提高国民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事业,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开展“农民健康工程”,全乡各行政村均配备安装各种体育健身器材共8套,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要。积极开展农民喜闻乐见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
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多人次参加市、县农民运动会并获得比赛名次和奖励。
回首“十一五”,我们举步艰辛,但又豪情满怀。五年来全乡上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努力奋斗,“十一五”规划宏伟蓝图渐成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成就印证了我乡“十一五”的辉煌,也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乡实现跨越发展奠定新的希望。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五篇:乡镇办公室十一五工作总结
乡镇办公室十一五工作总结
乡镇办公室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乡建设办公室在乡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确定的“三二一”的工作思路,通过解放思想观念,扬长避短挖潜,励精图治创业,破题克难求变,我乡建设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县委“三个统筹”、“双带动”发展战略,把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就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布局发展战略
统筹城乡建设,促进协调发展,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创新之举,也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小城镇建设要坚持前瞻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坚持高起点、严要求,以人为本,有效提升其内涵功能。为达到此目的,我乡聘请了山东省和泰安市等几家规划设计院为我乡精心编制规划,科学布局。先后完成了《乡饮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农村建设五年总体规划》和乡饮、南赵、郭沟三个社区规划。规划的形成和建立对于我乡新农村建设将具有全面指导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富裕、文明、生态乡饮过程中将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提高承载经济发展能力
近年来,新的一轮城乡建设热潮正在形成,我乡树立“开放搞活,经营城镇”的理念,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提前布局,把驻地开发建设作为重点,扩容提质,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以地融资,以城建城”的发展思路,努力开创了驻地建设的新局面,全乡投资6930万元,开发建成面积10万余平方米。
多元投入共建共享
多年来,受传统思维的影响,驻地建设层次乱,品位低。乡政府新一届领导集体成立以来,解放思想,开放搞活,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政府积极引导,走多元化合作道路开发建设驻地,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乡饮中心幼儿园的开发建设就是乡政府积极牵线搭桥,给予政策支持,乡饮村出让土地使用权,教育办公室配合调整教学场所,开发商投资建设,新建一栋教学楼,三方合作,实现了共建共享。采用同样方式,对十中沿街、供销社油库、乡原供电站工商所等空闲地段开发建设,建设面积万平方米,投资1300万元。
以地融资以城建城
一方面需要发展建设,一方面财政困难。面对困难,我们不等不靠,自谋
出路,以地融资,以城建城。以来,盘整乡驻地空闲土地共有40余亩,其中原农具厂沿街、兽医站、建筑公司等地段挂牌出让6000多平方米,沿街建起了商住楼,为驻地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增加财政收入160余万元。今年抓住国家加大政策、资金支持,扩大内需的难得机遇,我乡加大了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统筹安排科技、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达600余万元。驻地至南赵道路改造公里,投资93万元;连村供水改造,投资100余万元;社区电力改造,投资100余万元;驻地清华苑小区、食品站小区、十中、原农具厂、交管所、卫生院等小区排水设施、绿地建设、地面硬化等项目建设,合计投资320余万元。以地融资,以城建城,增强了城镇承载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
责利打包破解难题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有利益
矛盾的冲突,遇到拆迁清障的难题。这些难题完全依靠政府解决,有时会增加难度,激化矛盾。我们把开发商的利益和责任义务打包,乡政府让利于开发商,拆迁清障的工作让开发商自己完成,让开发商接受利益也承担义务,公私结合,解决工作的难题。利用打包的工作方式,解决了搁置已久的兽医站开发建设问题。那一世范文网
几年来,先后完成了清华苑小区、食品站职工1、2宿舍楼、十中沿宁曲路商住开发、幼儿园及沿街商住楼开发、原供电站工商所沿街开发、卫生院沿街开发、金生肉制品厂等建设,共计建设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2800万元,大大提高了驻地城镇化水平,提升了驻地形象。
2010年,借我县城乡建设年的热潮,进一步加快我乡驻地的开发建设,新一轮启动了驻地主干道两侧的北赵村、十中沿街、林业站、公路站、供销社、粮所沿街、兽医站、万乡路南段交
管所南及驻地大街两侧的建设空白点进行开发建设,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进一步打造沿线建设发展的新亮点。
三、坚持用城市化标准管理提升驻地品位
为优化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建设进程,打造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的特色新乡饮,我们采用城市化的标准管理,加强了驻地容貌及经营秩序的治理,签定《驻地容貌管理合同》,把驻地保洁权和管理权细化,承包给大户管理。规范了环卫队的工作体制,配置了新的环卫设施,解决了驻地容貌脏乱差的问题,同时加大投入,配备了专门的执法车辆,形成了”有人建有人管”的长效管理机制。卫生死角没有了,车乱停、人乱行、乱扯乱挂、占道经营等得到了有效治理。为靓化驻地形象,乡政府投资10万多元,把驻地大街两侧的广告牌按统一标准进行了更换,重新调整了大街两侧的绿化树木,进一步实现了驻地的绿化、美化。
四、坚持走和谐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着眼农村发展。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载体,提升和加快全乡新农村建设上水平、出规模,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从区位环境、组织管理、经济基础、群众状况等多方面考虑,初步确定了,乡饮社区、南赵社区、郭沟社区为试点社区。乡饮社区建设完成了锦绣园、清华苑两个小区,总建设面积近2万平米,推动了驻地综合开发建设;郭沟社区新村规划建设11栋高层居民楼,现已投入使用2栋,正在计划启动下一批楼房建设;南赵社区投入200余万元,建起了一栋村委综合服务楼、一栋居民楼,建设面积4千多平米,已投入使用;韦周中心村已完成3栋高层居民楼建设。目前,全乡15个行政村中已有8个村启动了新型社区建设,已开发建设面积8万多平米,新农村建设已驶上了快车道。